TWM559278U -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9278U
TWM559278U TW106211270U TW106211270U TWM559278U TW M559278 U TWM559278 U TW M559278U TW 106211270 U TW106211270 U TW 106211270U TW 106211270 U TW106211270 U TW 106211270U TW M559278 U TWM559278 U TW M55927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operating
shifter
attached
bicy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1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obukatsu Har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riority to TW106211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9278U/zh
Publication of TWM559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9278U/zh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課題] 提供一種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即使騎乘者的姿勢變化也可容易操作第1操作部及第2操作部。   [解決手段] 操作裝置(17)具備有:第1安裝部(41)、煞車操作部(43)、第2變速操作部(49)。煞車操作部(43)可操作煞車裝置(15)。煞車操作部(43),安裝於第1安裝部(41)且可相對於第1安裝部(41)繞轉動軸心(K)轉動。第2操作部可操作與煞車裝置(15)不同的變速裝置(13)。第2操作部,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且朝與轉動軸心(K)延伸的轉動軸方向(R)不同的操作方向(D)動作。

Description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0001] 本新型是關於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0002] 通常在騎乘者乘坐於鞍座踩踏踏板時(乘坐踩踏),習知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例如操作煞車槓桿(第1操作部)及變速用的換檔器(第3操作部)。煞車槓桿使煞車組件(第1零件)動作,變速用的換檔器使變速組件(第2零件)動作。
[新型欲解決的課題]   [0003] 在上述乘坐踩踏的情況,騎乘者是在握住車把的狀態,容易操作煞車槓桿及變速用的換檔器。可是在騎乘者其腰部離開鞍座踩踏踏板的情況(站立踩踏),握住車把的騎乘者的手的位置是放在與乘坐踩踏的情形不同的位置。因此在站立踩踏的情況,騎乘者雖然能操作煞車槓桿,可是會有難以操作變速用的換檔器的問題。   [0004] 本新型鑑於上述問題,本新型的目的要提供一種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即使騎乘者的姿勢變化也可容易操作第1操作部及第2操作部。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0005] 本新型的第1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具備有:主體部、第1操作部、第2操作部。第1操作部可操作第1零件。第1操作部,安裝於主體部且可相對於主體部繞轉動軸心轉動。第2操作部可操作與第1零件不同的第2零件。第2操作部,安裝於第1操作部,且朝與轉動軸心延伸的轉動軸方向不同的操作方向動作。   [0006] 在本自行車用操作裝置,藉由第1操作部操作第1零件,藉由第2操作部操作第2零件。這裡由於第2操作部安裝於第1操作部,所以即使騎乘者的姿勢變化,也能容易操作第1操作部及第2操作部。第2操作部,朝與轉動軸心延伸的轉動軸方向不同的操作方向動作,所以能舒適地操作第1操作部及第2操作部。   [0007] 在本新型的第2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第2操作部,可朝具有與轉動軸方向交叉的向量分量的操作方向動作。   [0008] 藉由該構造,即使騎乘者的姿勢變化,也能容易且舒適地操作第1操作部及第2操作部。   [0009] 在本新型的第3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2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第2操作部,可朝具有與轉動軸方向垂直的向量分量的操作方向動作。   [0010] 藉由該構造,即使騎乘者的姿勢變化,也能容易且舒適地操作第1操作部及第2操作部。   [0011] 在本新型的第4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3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第2操作部,可朝與轉動軸方向實質垂直的操作方向動作。   [0012] 藉由該構造,即使騎乘者的姿勢變化,也能容易且更舒適地操作第1操作部及第2操作部。   [0013] 在本新型的第5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至4型態的任一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第2操作部可裝卸地安裝於第1操作部。   [0014] 藉由該構造,能容易更換第2操作部、或能容易調整第2操作部相對於第1操作部的安裝位置。   [0015] 在本新型的第6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至5型態的任一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第2操作部,為可朝操作方向按壓的按壓型的操作部。藉由該構造,能容易操作第2操作部。   [0016] 在本新型的第7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至5型態的任一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第2操作部,為可朝操作方向擺動的槓桿型的操作部。藉由該構造,能容易操作第2操作部。   [0017] 在本新型的第8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至5型態的任一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第2操作部,為可朝操作方向滑動的滑動型的操作部。藉由該構造,能容易操作第2操作部。   [0018] 在本新型的第9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至8型態的任一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第2操作部,可電動地操作第2零件。藉由該構造,能容易操作第2操作部。   [0019] 在本新型的第10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至8型態的任一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第2操作部,可機械式操作第2零件。藉由該構造,能容易操作第2操作部。   [0020] 在本新型的第11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至10型態的任一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在主體部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第2操作部,安裝於第1操作部的前部及第1操作部的後部的至少其中一方。藉由該構造,能容易操作第2操作部。   [0021] 在本新型的第12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至11型態的任一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以下述方式組成較佳。第1零件是煞車裝置。第1操作部為可操作煞車裝置的煞車操作部。   [0022] 藉由該構造,藉由煞車操作部操作煞車裝置。在該情況,由於第2操作部安裝於煞車操作部,所以即使騎乘者的姿勢變化,也能容易且舒適地操作煞車操作部及第2操作部。   [0023] 在本新型的第13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2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煞車裝置是油壓煞車裝置。   [0024] 即使以該方式組成煞車裝置,也能容易且舒適地操作煞車操作部零件及第2零件。   [0025] 在本新型的第14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至13型態的任一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以下述方式組成較佳。第2零件是變速裝置。第2操作部為可操作變速裝置的變速操作部。   [0026] 在該構造,藉由變速操作部操作變速裝置。在該情況,由於變速操作部安裝於第1操作部,所以即使騎乘者的姿勢變化,也能容易且舒適地操作第1操作部及變速操作部。   [0027] 在本新型的第15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至14型態的任一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第2操作部,具有:用來藉由無線方式操作第2零件的無線單元。藉由該構造,則能將連繫第2操作部及第2零件的配線予以簡化。   [0028] 在本新型的第16型態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在第1至15型態的任一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可操作第2零件的第3操作部。   [0029] 藉由該構造,即使騎乘者的姿勢變化,藉由第2操作部及第3操作部也能容易且舒適地操作第2零件。 [新型效果]   [0030] 藉由本新型,在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即使騎乘者的姿勢變化,也能容易操作第1操作部及第2操作部。
[0032] 如第1圖所示,採用本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自行車1,具備有:框架3、車把5、前輪7及後輪9、驅動部11、前輪轂組裝體12、變速裝置13(第2零件的一個例子)、煞車裝置15(第1零件的一個例子)、操作裝置17(自行車用操作裝置的一個例子)。自行車1的構造,除了操作裝置17的構造之外,其他與習知構造實質相同。因此這裡針對習知構造簡單地說明。   [0033] (框架)   如第1圖所示,框架3具有:頂管3a、頭管3b、座管3c、下管3d、一對鏈條支架3e、一對座墊支架3f。這裡一對鏈條支架3e及一對座墊支架3f相交的部分構成了後端部3g。在座管3c,經由座墊支柱安裝著鞍座。   [0034] (車把)   車把5固定成可與前叉19一體旋轉。前叉19,可旋轉地安裝於框架3例如頭管3b。前叉19,經由驅動部11的前輪轂組裝體21(後述)而支承著前輪7。   [0035] (前輪及後輪)   如第1圖所示,前輪7,可一體旋轉地安裝於驅動部11的前輪轂組裝體21。在前輪7安裝著輪胎7a。藉由前輪7及輪胎7a構成前輪。   [0036] 後輪9,可一體旋轉地安裝於驅動部11的後輪轂組裝體27(後述)。在後輪9安裝著輪胎9a。藉由後輪9及輪胎9a構成後輪。   [0037] (驅動部)   如第1圖所示,驅動部11,主要具有:曲柄組裝體23、前鏈輪組裝體25、後輪轂組裝體27、後鏈輪組裝體29。   [0038] 曲柄組裝體23,可旋轉地安裝於框架3。曲柄組裝體23具有:曲柄軸23a、與一對的曲柄臂23b。曲柄軸23a,可旋轉地安裝於框架3例如底部支架(並未圖示)。一對曲柄臂23b是可一體旋轉地安裝於曲柄軸23a。在各曲柄臂23b安裝著踏板。   [0039] 前鏈輪組裝體25,可一體旋轉地安裝於一對曲柄臂23b的其中一方。前鏈輪組裝體25,具有至少一片(例如兩片)前鏈輪。   [0040] 後輪轂組裝體27,可旋轉地安裝於框架3例如後端部3g。在後輪轂組裝體27,可一體旋轉地安裝著後輪9。在前輪轂組裝體12,包含有後輪轂軸(未圖示),該後輪轂軸可裝卸地安裝於後端部3g。   [0041] 後鏈輪組裝體29,可一體旋轉地安裝於後輪轂組裝體27。後鏈輪組裝體29,具有至少一片(例如五片)後鏈輪。   [0042] 在前鏈輪組裝體25及後鏈輪組裝體29之間,繞掛著鏈條31。詳細來說,環狀的鏈條31卡合於:複數的前鏈輪的任一個、與複數的後鏈輪的任一個。   [0043] (前輪轂組裝體)   如第1圖所示,前輪轂組裝體12,可一體旋轉地安裝於前叉19。在前輪轂組裝體12,可一體旋轉地安裝著前輪7。在前輪轂組裝體12,包含有前輪轂軸(未圖示),該前輪轂軸可裝卸地安裝於前叉19。   [0044] (變速裝置)   如第1圖所示,變速裝置13安裝於框架3。變速裝置13具有:前撥鏈器33及後撥鏈器35。   [0045] 前撥鏈器33例如為電動控制的電動撥鏈器。前撥鏈器33,具有:鏈條導件33a、前撥鏈器用的驅動部33b、電源裝置33c。   [0046] 前撥鏈器用驅動部33b,藉由來自電源裝置33c的電力而動作。前撥鏈器用驅動部33b,將卡合於鏈條31的鏈條導件33a驅動。例如,前撥鏈器用驅動部33b,具有:用來驅動鏈條導件33a的馬達(未圖示)、與控制馬達的前撥鏈器用的控制器(未圖示)。   [0047] 電源裝置33c,不只對於前撥鏈器用驅動部33b,對於其他電動裝置也供給電力。   [0048] 前撥鏈器33安裝於框架3例如座管3c。前撥鏈器33,藉由操作操作裝置17來作動,操作裝置17例如為第1主換檔器47a及第1副換檔器51(後述)。藉由前撥鏈器33的作動,讓卡合於前鏈輪的鏈條31,在前輪轂軸延伸的方向朝鄰接的前鏈輪移動。   [0049] 後撥鏈器35例如為電動控制的電動撥鏈器。   後撥鏈器35,具有:鏈條導件35a、連桿機構35b、後撥鏈器用驅動部35c。   [0050] 後撥鏈器用驅動部35c,藉由來自電源裝置33c的電力而動作。後撥鏈器用驅動部35c,經由連桿機構35b,將卡合於鏈條31的鏈條導件35a驅動。例如,後撥鏈器用驅動部35c,具有:用來驅動連桿機構35b及鏈條導件35a的馬達(未圖示)、與控制馬達的後撥鏈器用的控制器(未圖示)。   [0051] 後撥鏈器35,安裝於框架3例如後端部3g。前撥鏈器33,藉由操作操作裝置17來作動,操作裝置17例如為第2主換檔器47b及第2副換檔器53(後述)。藉由後撥鏈器35的作動,讓卡合於後鏈輪的鏈條31,在後輪轂軸延伸的方向朝鄰接的後鏈輪移動。   [0052] (煞車裝置)   如第1圖所示,煞車裝置15,用來將前輪7及後輪9制動。煞車裝置15,藉由操作裝置17例如煞車操作部43(後述)來操作。煞車裝置15,為流體式的煞車裝置例如油壓式的碟式煞車。   [0053] 這裡的煞車裝置15,雖然是顯示油壓式的碟式煞車的例子,而煞車裝置15也可是機械式的碟式煞車。煞車裝置15,也可是V型煞車或卡鉗煞車等。   [0054] 煞車裝置15具有:前煞車37及後煞車39。前煞車37是用來將前輪7制動。前煞車37安裝於前叉19及前輪轂組裝體12。   [0055] 如上述,前煞車37是油壓式的碟式煞車。油壓式的碟式煞車,與習知構造實質相同,所以這裡簡單地省略。   [0056] 例如將碟式煞車的卡鉗安裝於前叉19。碟式煞車的碟盤安裝於前輪轂組裝體12。在該狀態,藉由可進退地安裝於卡鉗的活塞,使煞車片接觸於碟盤,則產生對於前輪7的制動力。   [0057] 後煞車39是用來制動後輪9。後煞車39,安裝於:框架3例如後端部3g、與後輪轂組裝體27。   [0058] 如上述,後煞車39是油壓式的碟式煞車。油壓式的碟式煞車,與習知構造實質相同,所以這裡簡單地省略。   [0059] 例如將碟式煞車的卡鉗安裝於後端部3g。碟式煞車的碟盤安裝於後輪轂組裝體27。在該狀態,藉由可進退地安裝於卡鉗的活塞,使煞車片接觸於碟盤,則產生對於後輪9的制動力。   [0060] (操作裝置)   如第2A圖及第2B圖所示,操作裝置17具有:第1安裝部41(主體部的一個例子)、煞車操作部43(第1操作部的一個例子)、第2安裝部45、第1變速操作部47(第3操作部的一個例子)、第2變速操作部49(變速操作部及第2操作部的一個例子)。   [0061] -第1安裝部-   如第2A圖、第2B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1安裝部41,可轉動地支承著煞車操作部43。第1安裝部41安裝於車把5。第1安裝部41具有:第1槓桿安裝部41a、第2槓桿安裝部41b。   [0062] 如第2A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1槓桿安裝部41a,安裝於車把5例如車把5的右側。第1槓桿安裝部41a,支承第1煞車槓桿43a(後述)且讓煞車操作部43的第1煞車槓桿43a可轉動。在本實施方式,由於前煞車37為流體式的煞車裝置,所以在第1槓桿安裝部41a設置有主缸體41c。   [0063] 如第2B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2槓桿安裝部41b,安裝於車把5例如車把5的左側。第2槓桿安裝部41b,支承第2煞車槓桿43b(後述)且讓煞車操作部43的第2煞車槓桿43b可轉動。在本實施方式,由於後煞車39為流體式的煞車裝置,所以在第1槓桿安裝部41a設置有主缸體41d。   [0064] -煞車操作部-   煞車操作部43可操作煞車裝置15。如第2A圖、第2B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煞車操作部43,安裝於第1安裝部41且可相對於第1安裝部41繞轉動軸心K轉動。   [0065] 例如,煞車操作部43,經由煞車用纜線44,來操作煞車裝置15。例如,煞車用纜線44,為機油等的流體可通過的纜線。煞車裝置15為機械式煞車的情況,煞車用纜線44,也可是具有纜索的纜線,也可是可讓機油等流體通過的纜線。   [0066] 煞車操作部43具有:第1煞車槓桿43a、第2煞車槓桿43b。第1煞車槓桿43a是用來操作前煞車37。藉由操作第1煞車槓桿43a,讓前煞車37作動。藉此將前輪7制動。   [0067] 如第2A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1煞車槓桿43a,安裝於第1槓桿安裝部41a且可相對於第1槓桿安裝部41a轉動。詳細來說,第1煞車槓桿43a,相對於第1槓桿安裝部41a安裝成可繞第1轉動軸心K1轉動。   [0068] 更詳細來說,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1轉動軸部44a安裝於第1槓桿安裝部41a,可轉動地支承第1煞車槓桿43a。第1轉動軸部44a具有第1轉動軸心K1。藉由讓第1煞車槓桿43a繞第1轉動軸部44a的第1轉動軸心K1轉動,則經由煞車用纜線44讓前煞車37作動。   [0069] 如第2B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2煞車槓桿43b是用來操作後煞車39。藉由操作第2煞車槓桿43b,讓後煞車39作動。藉此將後輪9制動。   [0070] 第2煞車槓桿43b,安裝於第2槓桿安裝部41b且可相對於第2槓桿安裝部41b轉動。詳細來說,第2煞車槓桿43b,安裝於第2槓桿安裝部41b且相對於第2槓桿安裝部41b可繞第2轉動軸心K2轉動。   [0071] 更詳細來說,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2轉動軸部44b安裝於第2槓桿安裝部41b,可轉動地支承第2煞車槓桿43b。第2轉動軸部44b具有第2轉動軸心K2。藉由讓第2煞車槓桿43b繞第2轉動軸部44b的第2轉動軸心K2轉動,則經由煞車用纜線44讓後煞車39作動。   [0072] -第2安裝部-   如第2A圖、第2B圖、及第3圖所示,第2安裝部45,可擺動地支承著第1變速操作部47。第2安裝部45安裝於車把5。第2安裝部45具有:第1換檔器安裝部45a、第2換檔器安裝部45b。   [0073] 如第2A圖、及第3圖所示,第1換檔器安裝部45a,安裝於車把5例如車把5的右側。第1換檔器安裝部45a,支承第1主換檔器47a(後述)且讓第1變速操作部47的第1主換檔器47a可擺動。   [0074] 如第2B圖、及第3圖所示,第2換檔器安裝部45b,安裝於車把5例如車把5的左側。第2換檔器安裝部45b,支承第2主換檔器47b(後述)且讓第1變速操作部47的第2主換檔器47b可擺動。   [0075] -第1變速操作部-   第1變速操作部47可操作變速裝置13。例如,如第2A圖及第2B圖所示,第1變速操作部47,經由變速用的電動纜線46,來操作變速裝置13。第1變速操作部47,具有:第1主換檔器47a、第2主換檔器47b。   第1變速操作部47,進一步具有:第3主換檔器(未圖示)、與第4主換檔器(未圖示)。例如,第3主換檔器及第4主換檔器,是用於操作變速裝置13例如前撥鏈器33。藉由操作第3主換檔器或第4主換檔器,讓前撥鏈器33作動,使前鏈輪上的鏈條33升檔或降檔。   [0076] 如第2A圖及第3圖所示,第1主換檔器47a,是用來操作變速裝置13例如後撥鏈器35。藉由操作第1主換檔器47a,讓後撥鏈器35作動。第1主換檔器47a,安裝於第1換檔器安裝部45a且可相對於第1換檔器安裝部45a擺動。在第1換檔器安裝部45a,內建有用來辨識第1主換檔器47a的操作狀態的開關部(未圖示)。   [0077] 在該狀態,操作第1主換檔器47a的話,則將變速訊號從開關部發送到後撥鏈器用控制器。然後根據來自後撥鏈器用控制器的命令,來驅動馬達。然後藉由後撥鏈器35,使後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   [0078] 如第2B圖及第3圖所示,第2主換檔器47b,是用來操作變速裝置13例如後撥鏈器35。藉由操作第2主換檔器47b,讓後撥鏈器35作動。第2主換檔器47b,安裝於第2換檔器安裝部45b且可相對於第2換檔器安裝部45b擺動。在第2換檔器安裝部45b,內建有用來辨識第2主換檔器47b的操作狀態的開關部(未圖示)。   [0079] 在該狀態,操作第2主換檔器47b的話,則將變速訊號從開關部發送到後撥鏈器用控制器。然後根據來自後撥鏈器用控制器的命令,來驅動馬達。然後藉由後撥鏈器35的作動,使後鏈輪上的鏈條31降檔。   在本實施方式所顯示的例子,第1主換檔器47a,是用於使後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第2主換檔器47b,是用於使後鏈輪上的鏈條31降檔。   也可取代該方式,將第1主換檔器47a,用於使後鏈輪上的鏈條31降檔,將第2主換檔器47b,用於使後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   在本實施方式,第1主換檔器47a及第2主換檔器47b,是用來操作後撥鏈器35,而也可以用來操作前撥鏈器33。   在該情況,則將第1主換檔器47a用來將前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或降檔)。將第2主換檔器47b用來將前鏈輪上的鏈條31降檔(或升檔)。   而且藉由未圖示的第3主換檔器及第4主換檔器,操作後撥鏈器35。例如將第3主換檔器用來將後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或降檔)。將第4主換檔器用來將後鏈輪上的鏈條31降檔(或升檔)。   [0080] -第2變速操作部-   第2變速操作部49,可操作與煞車裝置15不同的變速裝置13。如第2A圖、第2B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2變速操作部49,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例如,將第2變速操作部49可裝卸地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   [0081] 第2變速操作部49,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且朝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心K延伸的轉動軸方向R不同的操作方向D動作。例如,第2變速操作部49,可朝具有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交叉的向量分量的操作方向D動作。第2變速操作部49,可朝具有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垂直的向量分量的操作方向D動作。詳細來說,第2變速操作部49,可朝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實質垂直的操作方向D動作。   [0082] 上述操作方向D,包含後述的第1操作方向D1及第2操作方向D2。針對操作方向D(第1操作方向D1及第2操作方向D2),在以下說明。在第2A圖、第2B圖、及第3圖,朝紙面上方行進的方向表示為轉動軸方向R,而轉動軸方向R也可是朝紙面下方行進的方向。   [0083] 第2變速操作部49,在第1安裝部41安裝於自行車1的狀態,是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前部及煞車操作部43的後部的至少任一方。這裡所顯示的例子,第2變速操作部49,在第1安裝部41安裝於車把5的狀態,是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前部。   [0084] 具體來說,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示,第2變速操作部49,是可朝上述操作方向D按壓的按壓型的操作部。第2變速操作部49可電動地操作變速裝置13。   [0085] 第2變速操作部49,經由變速用的電動纜線46,來操作變速裝置13。如第2A圖、第2B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2變速操作部49具有:第1副換檔器51、第2副換檔器53。   [0086] 如第2A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1副換檔器51,是用來操作變速裝置13例如後撥鏈器35。例如將第1副換檔器51用來將後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例如將第1副換檔器51,與第1主換檔器47a同樣地用來將後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   在這裡所顯示的例子,第1副換檔器51,是用於使後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而第1副換檔器51,也可用於使後鏈輪上的鏈條31降檔。   在這裡第1副換檔器51是用來操作後撥鏈器35,而也可以用來操作前撥鏈器33。在該情況,將第1副換檔器51用來將前鏈輪上的鏈條31降檔(或升檔)。   [0087] 第1副換檔器51安裝於第1煞車槓桿43a。例如將第1副換檔器51可裝卸地安裝於第1煞車槓桿43a的後部。這裡是使用固定手段例如螺絲構件,將第1副換檔器51可裝卸地安裝於第1煞車槓桿43a的後部。   [0088] 第1副換檔器51,安裝於第1煞車槓桿43a,且朝與第1煞車槓桿43a的第1轉動軸心K1延伸的第1轉動軸方向R1不同的第1操作方向D1動作。   [0089] 例如,第1副換檔器51的第1操作方向D1,具有與第1煞車槓桿43a的第1轉動軸方向R1交叉的向量分量。這裡的第1副換檔器51的第1操作方向D1,具有與第1煞車槓桿43a的第1轉動軸方向R1垂直的向量分量。藉此,讓第1副換檔器51朝與第1煞車槓桿43a的第1轉動軸方向R1實質垂直的第1操作方向D1動作。   [0090] 第1副換檔器51的第1操作方向D1,界定在與第1煞車槓桿43a的第1轉動軸心K1隔著間隔的位置。而且第1副換檔器51的第1操作方向D1,界定在與第1煞車槓桿43a的第1轉動軸心K1正交的第1平面H1上。該第1平面H1,通過第1煞車槓桿43a的至少一部分。該第1平面H1,通過在第1煞車槓桿43a安裝有第1副換檔器51(後述的第1安裝部55)的部分。在該第1平面H1上,將第1副換檔器51朝向第1煞車槓桿43a操作。在本實施方式,將第1副換檔器51朝向第1煞車槓桿43a操作的方向,對應於第1操作方向D1。   [0091] 第1副換檔器51的第1操作方向D1的向量,是藉由將第1副換檔器51開始移動的點、與第1副換檔器51結束移動的點連結成的向量所界定。例如,第1副換檔器51開始移動的點,在第1副換檔器51的按鈕部未操作的狀態,藉由按鈕部的中央點所界定。第1副換檔器51結束移動的點,在操作了第1副換檔器51的按鈕部之後,藉由解除按鈕部操作時的按鈕部的中央點所界定。   [0092] 這裡說明第1副換檔器51的構造。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示,第1副換檔器51為按壓型的操作部。第1副換檔器51具有:第1安裝部55、第1按鈕部57、第1開關部59。   [0093] 第1安裝部55,可裝卸地安裝於第1煞車槓桿43a。第1安裝部55具有:第1外罩構件55a、第2外罩構件55b。   [0094] 第1外罩構件55a,具有至少一個(例如兩個)安裝凸部55c。這裡是使用固定手段例如螺絲構件,將第1外罩構件55a可裝卸地安裝於第1煞車槓桿43a的前部。   [0095] 第2外罩構件55b固定於第1外罩構件55a。例如第2外罩構件55b實質形成為筒狀。在第2外罩構件55b的內周部,設置有用來限制按鈕部脫落的突起55d。   [0096] 第1按鈕部57,可按壓第1開關部59。第1按鈕部57,可移動地安裝於第1安裝部55。例如,第1按鈕部57配置於第2外罩構件55b的內部。詳細來說,第1按鈕部,配置成可移動於第2外罩構件55b的突起55d與第1開關部59之間。第1按鈕部57,藉由彈壓構件60例如盤簧,被從第1外罩構件55a朝向第2外罩構件55b的突起55d彈壓。   [0097] 藉由第1按鈕部55按壓第1開關部59。第1開關部59,具有用來判斷第1按鈕部55有無按壓的第1開關用控制器(未圖示)。例如,當將第1按鈕部55朝向第1開關部59操作時,第1開關用控制器辨識第1按鈕部55的按壓。然後將變速訊號從第1開關用控制器發送到前撥鏈器用控制器。然後根據來自前撥鏈器用控制器的命令,來驅動馬達。然後前撥鏈器33作動,使前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將第1按鈕部55朝向第1開關部59操作的方向,對應於上述第1操作方向D1。   [0098] 如第2B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第2副換檔器53,是用來操作變速裝置13例如後撥鏈器35。例如將第2副換檔器53用來將後鏈輪上的鏈條31降檔。例如將第2副換檔器53,與第2主換檔器47b同樣地用來將後鏈輪上的鏈條31降檔。   在這裡所顯示的例子,第2副換檔器53,是用於使後鏈輪上的鏈條31降檔,而第2副換檔器53,也可用於使後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   在這裡第2副換檔器53是用來操作後撥鏈器35,而也可以用來操作前撥鏈器33。在該情況,則將第2副換檔器53用來將前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或降檔)。   [0099] 第2副換檔器53安裝於第2煞車槓桿43b。例如將第2副換檔器53可裝卸地安裝於第2煞車槓桿43b的後部。這裡是使用固定手段例如螺絲構件,將第2副換檔器53可裝卸地安裝於第2煞車槓桿43b的後部。   [0100] 第2副換檔器53,安裝於第2煞車槓桿43b,且朝與第2煞車槓桿43b的第2轉動軸心K2延伸的第2轉動軸方向R2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D2動作。   [0101] 例如,第2副換檔器53的第2操作方向D2,具有與第2煞車槓桿43b的第2轉動軸方向R2交叉的向量分量。這裡的第2副換檔器53的第2操作方向D2,具有與第2煞車槓桿43b的第2轉動軸方向R2垂直的向量分量。藉此,讓第2副換檔器53朝與第2煞車槓桿43b的第2轉動軸方向R2實質垂直的第2操作方向D2動作。   [0102] 第2副換檔器53的第2操作方向D2,界定在與第2煞車槓桿43b的第2轉動軸心K2隔著間隔的位置。而且第2副換檔器53的第2操作方向D2,界定在與第2煞車槓桿43b的第2轉動軸心K2正交的第2平面H2上。該第2平面H2,通過第2煞車槓桿43b的至少一部分。該第2平面H2,通過安裝有第2副換檔器53(後述的安裝部)第2煞車槓桿43b的一部分。在該第2平面H2上,將第2副換檔器53朝向第2煞車槓桿43b操作。在本實施方式,將第2副換檔器53朝向第2煞車槓桿43b操作的方向,對應於第2操作方向D2。   [0103] 第2副換檔器53的第2操作方向D2的向量,是藉由將第2副換檔器53開始移動的點、與第2副換檔器53結束移動的點連結成的向量所界定。該向量的界定與第1副換檔器51的情況實質相同,所以這裡省略說明。   [0104] 這裡說明第2副換檔器53的構造。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示,第2副換檔器53為按壓型的操作部。第2副換檔器53,與第1副換檔器51同樣地具有:第2安裝部61、第2按鈕部63、第2開關部65。該第2副換檔器53的構造與第1副換檔器51的構造相同,所以這裡省略其說明。   [0105] 在第2副換檔器53,當將第2按鈕部63朝向第2開關部65操作時,第2開關用控制器辨識第2按鈕部63的按壓。然後將變速訊號從第2開關用控制器發送到後撥鏈器用控制器。然後根據來自後撥鏈器用控制器的命令,來驅動馬達。然後後撥鏈器35作動,使後鏈輪上的鏈條31升檔。將第2按鈕部61朝向第2開關部65操作的方向,對應於上述第2操作方向D2。   [0106] <變形例> 變形例1   在上述實施方式,顯示了將第2變速操作部49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後部的情況的例子。也可取代該方式,如第6圖所示,將第2變速操作部149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前部。也可將如第4圖及第6圖所示的第2變速操作部49、149分別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前部及後部。在該情況,例如藉由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前部的第2變速操作部49(第1副換檔器51及第2副換檔器53),來進行升檔。而且藉由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後部的第2變速操作部149例如第3副換檔器151及第4副換檔器153,來進行降檔。   [0107] 變形例2   在上述實施方式,顯示了第2變速操作部49為按壓型的操作部的情況的例子。第2變速操作部49的操作方向D(第1操作方向D1及第2操作方向D2),只要是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不同的方向的話,則第2變速操作部49以何種方式構成都可以。   [0108] 例如如第7A圖所示,第2變速操作部249,也可是可朝操作方向DS滑動的滑動型的操作部。在該情況,在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不同的操作方向DS,藉由使第2變速操作部249沿著煞車操作部43滑動,來操作變速裝置13。在第7A圖,雖然顯示將第2變速操作部249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後部的情況的例子,而也可將第2變速操作部249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前部。   [0109] 例如如第7B圖所示,第2變速操作部349,也可是可朝操作方向DY擺動的槓桿型的操作部。在該情況,在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不同的操作方向DY,藉由使第2變速操作部349擺動,來操作變速裝置13。例如,藉由使第2變速操作部349擺動成讓第2變速操作部349相對於煞車操作部43接近或遠離,來操作變速裝置13。在第7B圖,雖然顯示將第2變速操作部349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後部的情況的例子,而也可將第2變速操作部349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前部。   [0110] 變形例3   在上述實施方式顯示了,第2變速操作部49經由變速用電動纜線46而可操作變速裝置13的情況的例子。也可取代該方式,如第8圖所示,第2變速操作部349藉由無線方式可操作變速裝置13。   [0111] 在該情況,第2變速操作部349,具有藉由無線方式操作變速裝置13的無線單元50。例如,無線單元50分別內建於第2變速操作部349的第1開關部59及第2開關部65。   [0112] 無線單元50例如具有無線用控制器50a及無線用天線50b。藉由該構造,當操作第2變速操作部349時,將變速訊號從無線單元50發送到變速裝置用控制器(前撥鏈器用控制器及/或後撥鏈器用控制器)。然後根據變速裝置用控制器的命令,讓前撥鏈器33及/或後撥鏈器35作動。   [0113] 變形例4   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顯示第2變速操作部49的操作方向D(第1操作方向D1及第2操作方向D2)為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心K正交的方向的情況的例子,而只要是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不同的方向,第2變速操作部49以何種方式配置都可以。   [0114] 例如如第9圖所示,也可將第2變速操作部449配置在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位置。在該情況,第2變速操作部449,朝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第1轉動軸方向R1及第2轉動軸方向R2)不同的第3操作方向D3動作。第2變速操作部449的第3操作方向D3,界定在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心K交叉的第3平面H3上。   [0115] 在該情況,第2變速操作部449的第3操作方向D3,具有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交叉的向量分量。並且,第2變速操作部449的第3操作方向D3,具有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垂直的向量分量。該垂直的向量分量,例如界定為將第2變速操作部449的第3操作方向D3投影在第1平面H1及第2平面H2的向量分量。   [0116] <其他實施方式>   以上雖然針對本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加以說明,而本新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新型的主旨的範圍可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本說明書記載的事項可因應需要任意組合。   [0117] (a)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顯示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朝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實質垂直的操作方向D動作的情況的例子,而只要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朝與煞車操作部43的轉動軸方向R不同的操作方向D的話,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安裝在煞車操作部43的任何位置都可以。   [0118] (b)在上述實施方式顯示了,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可電動操作變速裝置13的情況的例子。也可取代該方式,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藉由機械方式操作變速裝置13。在該情況,第2變速操作部49,讓例如按壓型操作部、滑動型操作部、及槓桿型操作部以機械方式動作。   [0119] (c)在上述實施方式,是顯示將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使用螺絲構件等的固定構件,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情況的例子。這裡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對於煞車操作部43的安裝,用任何型態都可以。例如也可使用固定手段例如捆束帶或黏接劑等,將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   [0120] (d)在上述實施方式,顯示了將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直接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情況的例子。也可取代該方式,將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間接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例如,在將第1變速操作部47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的情況,也可藉由將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安裝於第1變速操作部47,經由第1變速操作部47,將第2變速操作部49安裝於煞車操作部43。   (e)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顯示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操作變速裝置13的情況的例子,而第2變速操作部49、149、249、349、449也可適用於:用來進行懸吊裝置的鎖定或解除鎖定的懸吊裝置用操作裝置、或用來變更座墊支柱的高度的可調整式座墊支柱用操作裝置。
[0121]
13‧‧‧變速裝置
15‧‧‧煞車裝置
17‧‧‧操作裝置
41‧‧‧第1安裝部
43‧‧‧煞車操作部
47‧‧‧第1變速操作部
49、149、249、349、449‧‧‧第2變速操作部
50‧‧‧無線單元
K‧‧‧轉動軸心
R‧‧‧轉動軸方向
[0031]   第1圖為本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的側視圖。   第2A圖為右側的操作裝置的放大立體圖。   第2B圖為左側的操作裝置的放大立體圖。   第3圖為操作裝置的側視圖。   第4圖為安裝有第2變速操作部的煞車操作部的上視圖。   第5A圖為第2變速操作部的上視圖。   第5B圖為第2變速操作部的剖面圖。   第6圖為本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變形例1的安裝有第2變速操作部的煞車操作部的上視圖。   第7A圖為本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變形例2的安裝有第2變速操作部的煞車操作部的上視圖。   第7B圖為本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變形例2的安裝有第2變速操作部的煞車操作部的上視圖。   第8圖為本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變形例3的第2變速操作部的剖面圖。   第9圖為本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變形例4的操作裝置的側視圖。

Claims (16)

  1. 一種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具備有:主體部、第1操作部、第2操作部;   上述第1操作部,可操作第1零件,安裝於上述主體部且可相對於上述主體部繞轉動軸心轉動;   上述第2操作部,可操作與上述第1零件不同的第2零件,安裝於上述第1操作部且朝與上述轉動軸心延伸的轉動軸方向不同的操作方向動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2操作部,可朝具有與上述轉動軸方向交叉的向量分量的上述操作方向動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2操作部,可朝具有與上述轉動軸方向垂直的向量分量的上述操作方向動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2操作部,可朝與上述轉動軸方向實質垂直的上述操作方向動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2操作部可裝卸地安裝於上述第1操作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2操作部,為可朝上述操作方向按壓的按壓型操作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2操作部,為可朝上述操作方向擺動的槓桿型操作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2操作部,為可朝上述操作方向滑動的滑動型操作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2操作部,可電動地操作上述第2零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2操作部,可機械式操作上述第2零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在上述主體部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上述第2操作部,安裝於上述第1操作部的前部及上述第1操作部的後部的至少其中一方。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1零件是煞車裝置;   上述第1操作部是可操作上述煞車裝置的煞車操作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煞車裝置是油壓煞車裝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2零件是變速裝置;   上述第2操作部是可操作上述變速裝置的變速操作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上述第2操作部,具有:藉由無線方式用來操作上述第2零件的無線單元。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自行車用操作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可操作上述第2零件的第3操作部。
TW106211270U 2017-08-01 2017-08-01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TWM559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270U TWM559278U (zh) 2017-08-01 2017-08-01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270U TWM559278U (zh) 2017-08-01 2017-08-01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9278U true TWM559278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949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1270U TWM559278U (zh) 2017-08-01 2017-08-01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9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6352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104249798B (zh) 自行车液压操作装置
US9937977B2 (en)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take-up device, and bicycle operating apparatus
US9233730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CN101492089B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US9463841B2 (en) Bicycle brake and shift operating device
EP2789529B1 (en) Adjusting structure for seatpost of bicycle
US20210394861A1 (en) Hydraulic brake system and apparatus
US9056597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I385104B (zh) 用於自行車變速器的控制裝置
JP2016104618A (ja) 自転車用、特には流体圧ブレーキとギアシフト装置との手動制御装置
US10479438B2 (en) Bicycle brake and shift operating device
CN101445143B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US9321501B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550858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WO2014151694A1 (en) In line derailleur
EP2512908B1 (en) Apparatus for braking a vehicle
TWM559278U (zh) 自行車用操作裝置
TWI728271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JP4242196B2 (ja) ブレーキ付保護者用操向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幼児用乗物
TW202031543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JP3578712B2 (ja) 乗物部品組立体、その操作方法、及び乗物用被操作部品
ITUB201561429U1 (it)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in particolare di freno idraulico e cambio elettrico-elettronico.
JP2004323013A (ja) 乗物用作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