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7902U - 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 - Google Patents
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57902U TWM557902U TW106218479U TW106218479U TWM557902U TW M557902 U TWM557902 U TW M557902U TW 106218479 U TW106218479 U TW 106218479U TW 106218479 U TW106218479 U TW 106218479U TW M557902 U TWM557902 U TW M557902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body
- phase inductor
- bodies
- sheet
- groove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302 ferro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41 Myla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55 kraft pa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04067 Flatfoo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0396 ir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1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3/14—Constrictions; Gaps, e.g. air-g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涉及一種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包括有一主鐵芯體、複數個次鐵芯體、複數個金屬片線圈以及複數個片狀體,該主鐵芯體包括設有複數個凹槽,該複數個凹槽之間形成有相對應的複數個中間柱體;由該主鐵芯體的中間柱體和該複數個凹槽內所設置的該複數個次鐵芯體與該複數個金屬片線圈相結合,且和該複數個片狀體相互組合,形成有兩個電感到複數個電感的一整體裝置;該兩個電感到複數個電感是透過該複數個片狀體的設置進而控制調整該主鐵芯體與該複數個次鐵芯體之間的氣隙,以到達所需要的電感量。本創作的多相位電感共用主鐵芯體的中間柱體成為一體的裝置,從而節約空間提高功率密度,並且在一體的裝置中實現兩個電感到多個電感雖為一體但耦合係數極低的技術效果。
Description
本創作涉及一種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特別是一種具有超低耦合係數與節約整體空間提高功率密度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元件。
現有技術的電子設備裝置,發展的趨勢都是高功率密度以及高效率。對於電子設備裝置而言不可或缺的電源產品設計無時無刻不在追求縮小體積來實現高功率密度。關於電源產品中所使用的電感體積會比較大,電感所占的空間也比較多,這就決定了許多設計者的目光都集中在如何對電感元件體積縮小化的工程上,這是一個非常不容易達成的目標,花費了大量的設計工程師的精力和時間以求達到更優化的解決辦法。
目前,多數電感元件都是以分立器件為主,這些分立的器件不僅生產工藝方面的需要,使得彼此之間需要有一定的空隙,而且由於電感器件的磁耦合帶來干擾,因此決定了分立器件之間需要保證有一定的距離與空間。這些空隙和距離無形中給電子設備的小型化高效率工作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極少部分的電感設計會使用一體兩個或多個電感之設計,然而多於兩個以上的設計則更是非常難見到。即使有一些通過簡單機械的方式直接粘合成一體,雖然也可以實現多個電感成為一體,然而這種方式比較佔用空間,對於節約整體電感空間提高功率密度,並沒有太大的進步與貢獻,因此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有待且必要改善。
針對上述之缺點,本創作之技術手段可以解決以上提及各種間題,並且具有以下兩個優勢:一為非耦合(多個電感可獨立應用,互不干擾)的組件構造以及另一為最大程度地節約整體的體積和空間。本創作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之結構,透過合理的磁路設計來實現多個電感(例如:二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或是九個電感等等)之間具有極低的耦合係數,並且實現該多個電感為獨立應用,互不影響。在本創作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的結構中,藉由主鐵芯體上的凹槽與凹槽間的中間柱體與其它組成材料配合起來實現複數個電感組裝成一體,從而節約了體積和空間,進而提高終端產品的功率密度,提高產品之效率。
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包括有:一主鐵芯體,該主鐵芯體設有複數個凹槽,該複數個凹槽之間形成有相對應的複數個中間柱體;複數個次鐵芯體,係相對應地設置於該複數個凹槽內;複數個金屬片線圈,係對應設置於該複數個凹槽內與該複數個次鐵芯體之間;以及複數個片狀體,係個別對應設置於各該複數個凹槽的凹槽內右壁、該複數個凹槽的凹槽內左壁與該複數個次鐵芯體之間;其中,由該主鐵芯體的中間柱體和該複數個凹槽內所設置的該複數個次鐵芯體與該複數個金屬片線圈相結合,且和該複數個片狀體相互組合,形成有複數個電感的一整體裝置;該複數個電感是透過該複數個片狀體的設置進而控制調整該主鐵芯體與該複數個次鐵芯體之間的氣隙,以到達所需要的電感量。
所述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中,該複數個次鐵芯體係個別呈一I型、I片狀型、I變型為T型或者是近I型所變形之鐵芯體。所述的主鐵芯體及該複數個次鐵芯體是鐵氧體的材料或軟磁性的材料;該複數個金屬片線圈是由銅片或導體材料經過沖壓製作而成。所述的複數個片狀體為使用非鐵磁性材料所製作而成,包括有麥拉片、牛皮紙片、塑料片、玻璃片或由不同的非鐵磁性材料
混合而成。
所述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中,該金屬片線圈是由該橫樑的兩端個別向下彎折成為兩個直立面,分別形成有電性導電的引腳;而電性導電之該引腳能延伸出超過該主鐵芯體的底部表面,以架高該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使得在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的底部上還能夠放置其它元件或器件來進一步節約印刷電路板的使用空間;該兩個直立面可繼續往下延伸從而可以形成通孔(Through hole)焊接安裝。
所述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中,該金屬片線圈是由該橫樑的兩端個別向下彎折成為兩個直立面,再由該兩個直立面再個別向外平伸,分別形成有電性導電的平腳;具有電性導電之該平腳的底部能該主鐵芯體的底部表面位於同一平面,使該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能貼合於一板面之上,如貼合於一電路板上,如此成為使用於表面貼合元件(SMD)之形式所運用。
本創作所述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中,所述的多相位電感能為二相電感、三相電感、五相電感、七相電感、九相電感或更多相電感,且個別皆為一整體裝置的電感元件。
1‧‧‧主鐵芯體
11、12、13‧‧‧凹槽
11a‧‧‧凹槽內右壁
11b‧‧‧凹槽內左壁
11c‧‧‧凹槽內上壁
14、15、16、17‧‧‧中間柱體
18‧‧‧上鐵芯體
2、3、4、20、30、40、31、32、33、34‧‧‧次鐵芯體
41、42、43、44‧‧‧次鐵芯體
21‧‧‧右側組裝面
22‧‧‧左側組裝面
23‧‧‧上側組裝面
5、6、7、50、60、70、61、62、63、64、71、72、73、74‧‧‧金屬片線圈
51‧‧‧橫樑
51a‧‧‧橫樑上表面
51b‧‧‧橫梁下表面
52‧‧‧引腳
53‧‧‧組裝空間
54‧‧‧平腳
8a、9a、10a、81a、82a、83a、84a‧‧‧右側片狀體
91a、92a、93a、94a、95a、96a、97a‧‧‧右側片狀體
8b、9b、10b、81b、82b、83b、84b‧‧‧左側片狀體
91b、92b、93b、94b、95b、96b、97b‧‧‧右側片狀體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3相位的分解透視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組合後透視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7相位的分解透視示意圖;圖4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3相位的分解透視示意圖;圖5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7相位的分解透視示意圖;圖6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等效磁路示意圖;圖7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等效磁路與電感元件相應之示意圖。
本創作公開一種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結構,藉由合理的磁路設計來實現多個電感之間具有極低的耦合係數,並且實現兩個或
是多個電感為獨立應用,互不影響,並且節省了整體元件的體積和空間。
在下文中將參閱隨附圖式,藉以更充分地描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並在隨附圖式中展示一些例示性實施例。然而,本創作之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形式來加以體現,且不應解釋為僅限於本文中所闡述之例示性實施例。確切而言,提供此等例示性實施例使得本創作將為詳盡且完整,且將向熟習此項技術者充分傳達本創作概念的範疇。在諸圖式中,可為了清楚而誇示層及區之大小以及相對之大小。類似數字始終指示類似元件。
應理解,雖然在本文中可能使用術語左側(或左邊)、右側(或右邊)、中間、主、次、片狀等來描述各種元件,但此等元件不應受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乃用以清楚地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因此,下文論述之左側(或稱左邊)元件可稱為右側(或稱右邊)元件而不偏離本創作概念之教示。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及/或」包括相關聯之列出項目中之任一者及一或多者之所有組合。又,本文可能使用術語「複數個」或「多個」來描述具有多個元件,但此等複數個元件並不僅限於實施有二個、三個或四個及四個以上的元件數目表示所實施的技術。
參閱圖1所示,本創作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乃是包含有一主鐵芯體1、複數個次鐵芯體2、3、4、複數個金屬片線圈5、6、7、以及複數個片狀體8a、8b、9a、9b、10a、10b。其中於主鐵芯體1包括設有複數個凹槽11、12、13,如圖1所述之凹槽11、12、13是設於主鐵芯體1之下部分,以及每一凹槽11、12、13與凹槽11、12、13之間形成有相對應的複數個中間柱體14、15、16、17。
所述之複數個次鐵芯體2、3、4則係以相對應的組合方式所設置且裝入各個凹槽11、12、13內;複數個金屬片線圈5、6、7係以相對應設置的方式裝入各凹槽11、12、13和各次鐵芯體2、3、4之間。如圖1之標號所示,複數個片狀體中的兩個片狀體8a、8b
則係個別對應設置於該主鐵芯體1之該凹槽11中的一凹槽內右壁11a、一凹槽內左壁11b、與次鐵芯體2的一右側組裝面21及一左側組裝面22之間。
更進一步而言,每一凹槽11、12、13個別對應有一凹槽內右壁11a、一凹槽內左壁11b以及一凹槽內上壁11c。圖1中所示乃是為了避免有過多的標號,故僅以凹槽11的內部對應標號為主,至於凹槽12、13的內部標號則是比照凹槽11的標號處理,不予贅述。同樣地,每一個次鐵芯體2、3、4皆有一右側組裝面21、一左側組裝面22以及一上側組裝面23。圖1中所示乃是為了避免有過多的標號,故僅以次鐵芯體2的組裝面結構所對應之標號為主,至於次鐵芯體3、4的組裝面結構之標號則是比照次鐵芯體2的標號方式處理,不予贅述。
上述中,由主鐵芯體1的複數個凹槽11、12、13和中間柱體14、15、16、17與該複數個次鐵芯體2、3、4以及該複數個金屬片線圈5、6、7相互組合,形成有複數個電感元件,且為一整體裝置;並且在實施例上可為一第一電感與一第二電感和一第三電感。所述之第一電感與第二電感和一第三電感實際上能夠是透過複數個片狀體8a、8b、9a、9b、10a、10b的設置而控制主鐵芯體1與複數個次鐵芯體2、3、4之間的氣隙,以到達所需要的電感量,並且如圖1所示為一整體裝置,相較於現有技術而言,本創作並非為直接將三個電感元件直接拿來相互黏合,而是不同的電感元件之間有共用中間柱體15、16之結構,從而完成所述的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
圖2所示是針對圖1之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將各個元件組合之後的透視示意圖,能得知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乃是一整體裝置,且同時具有三個電感的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之電感元件。
本創作中各元件之結構關係的再進一步說明:
圖1中主鐵芯體1於複數個凹槽11、12、13與複數個中間柱體14、15、16、17之外,在主鐵芯體1上包括形成有一上鐵芯體18;相對應地,所述之複數個凹槽11、12、13與複數個中間柱體14、15、16、17則是設置於主鐵芯體1之下側。其中本創作之主鐵芯體1於實際運用實施時為一鋸齒狀的鐵芯體,至於所述之各次鐵芯體2、3、4於實際運用實施時為I型、I片狀型、或I變型為T型或者是近I型所變形的鐵芯體。主鐵芯體1、各次鐵芯體2、3、4於實際運用時為鐵氧體的材料,也能夠包含除了鐵氧體以外的其它軟磁材料所製作而成。其中各次鐵芯體2、3、4的右側組裝面21與左側組裝面22是分別對應於主鐵芯體1凹槽11內凹槽內右壁11a與凹槽內左壁11b。
上述的複數個金屬片線圈5、6、7,則金屬片線圈5、6、7能夠為n型或是C型或者幾何字形的金屬片線圈5、6、7。在實際製作時,複數個金屬片線圈5、6、7能由一般使用的銅片經過衝壓製作而成。當然,在實際運用上,該複數個金屬片線圈5、6、7也不排除使用其它類型的導電體材料所製作而成。複數個金屬片線圈5,6,7之中皆分別設置有一中間的橫樑51,如圖1所示僅僅標號一個金屬片線圈5,其餘的金屬片線圈6、7的標號方式相同,例如能為中間的橫梁61、71等等。
更進一步而言,由該橫樑51的兩端能向外側的兩端延伸而向下彎折,能進一步彎成為兩個直立面,分別形成為一導電之引腳52,如圖1中所示,會在橫梁51左右兩邊各有一導電之引腳52。於實際實施上,可導電的引腳52能為直立面向下而作為引腳,並可超過所述主鐵芯體1的底部表面16,能借此墊高非耦合型多相位電感的整體裝置,並方便將此多相位電感元件通孔插接於一電路板上,便於後續之焊接作業。橫梁中51則包括有橫梁上表面51a以及橫梁下表面51b。橫梁51與左右兩側的引腳52則形成一組裝空間53,是用以組裝次鐵芯體21之用。
另一方面,上述的複數個片狀體8a、8b、9a、9b、10a、10b,實際製作時能以各種不同的非鐵磁性質的材料以製作成所述之片狀體。其主要作用是用來實現上述主鐵芯體1的凹槽11、12、13內各組裝用的內右壁、內左壁與內上壁,以及和各次鐵芯體2、3、4的各側組裝面之間的間隙,即作為第一電感及第二電感和第三電感中的氣隙之用。更進一步而言,複數個片狀體8a、8b、9a、9b、10a、10b能再區分為複數個右側片狀體8a、9a、10a,以及複數個左側片狀體8b、9b、10b。於實際實施上,複數個片狀體8a、8b、9a、9b、10a、10b的材質為使用非鐵磁性材料所製作而成,能夠包括有麥拉片、牛皮紙片、塑膠片、玻璃片,或者複數個片狀體8a、8b、9a、9b、10a、10b的材質是由不同的非鐵磁性材料混合而成。另一方面,此等類型的間隙也能夠包含使用其它方式實現氣隙的情況,例如直接將兩個鐵芯間隔開來,即以空氣來做為氣隙,以不同的間隔距離來形成所需要的電感值。
本創作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的組裝說明:
有關本創作的主鐵芯體1、複數個次鐵芯體2、3、4、複數個個金屬片線圈5、6、7以及複數個片狀體8a、8b、9a、9b、10a、10b等之間的組合加以說明:首先是將金屬片線圈5中分別所設置的橫樑上表面51a與主鐵芯體1中的凹槽內上壁11c結合;再將次鐵芯體2以右側組裝面21與主鐵芯體1中凹槽11之凹槽內右壁11a的表面相對應,次鐵芯體2以左側組裝表面22與主鐵芯體1凹槽11中的凹槽內左壁11b的表面相對應,放置入主鐵芯體1的凹槽11中。所述的右側片狀體8a設置於主鐵芯體1之凹槽內右壁11a與次鐵芯體之右側組裝面21之間,並且用黏膠相黏合或是以其它膠合方式將黏合;同樣地,左側片狀體8b設置於主鐵芯體1之凹槽內左壁11b與次鐵芯體2之左側組裝面22之間,並且用黏膠相黏合或是以其它膠合方式將黏合。至於其餘的金屬片線圈6、
7與次鐵芯體3、4組合於主鐵芯體1的凹槽12、13之中,連同複數個片狀體9a、9b、10a、10b的相關組裝方式,皆同於前述金屬片線圈5、次鐵芯體2及凹槽11之組裝方式。
緣此,本創作是將主鐵芯體1與各個次鐵芯體2、3、4以及各個金屬片線圈5、6、7相組合成為一個整體裝置或是為一個整體元件,並且形成一個特殊的磁路結構的裝置。整體組合後,本創作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的裝置如圖2所示。透過主鐵芯體1(即鋸齒狀的鐵芯體)的中間柱體15和右側容納空間的凹槽11、右側的金屬片線圈5、右側鐵芯體2與片狀體8a和8b及另一中間柱體14相組合,形成第一電感。另外透過主鐵芯體1(即鋸齒狀的鐵芯體)的中間柱體15和左側容納空間的凹槽12、左側的金屬片線圈6、左側的次鐵芯體3與片狀體9a和9b以及另一中間柱體16相組合,形成第二電感。
並且使得第一電感與第二電感成為一整體裝置,此多相位電感裝置能夠通過所述的左、右側片狀體8a、8b、9a和9b進一步控制各個鐵芯體之間的氣隙,以達到兩個電感為相同的電感量或是能夠為相異之電感量,此點,使用者能依據自己實際需求而彈性的調整,本創作並不加以限制。
上述本創作所實施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裝置,具有第一電感、第二電感及第三電感,亦即圖1所示為三相位之電感裝置,其中第一電感與第二電感,或者是第二電感與第三電感之間共用了主鐵芯體1的中間柱體15,或者是共用中間柱體16,從而一方面可以實現兩個電感元件呈一體化,有效地減少用戶在使用印刷電路板組裝(PCBA)上的元件或器件的數量;另一方面,本創作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裝置中多個電感共用中間柱體15、16,從而實現最大限度地節約了整體體積與空間,有利於提高電源產品的功率密度,並有利於產品的小型化,改善現有技術之缺失。
圖3所示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乃是實施為七相位的電感
裝置,圖3所示之主鐵芯體結構1與圖1所示之主鐵芯體1結構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圖3的主鐵芯體1中設有七個凹槽(在圖1中是設有三個凹槽11、12、13),該七個凹槽分別對應有七個次鐵芯體2、3、4、31、32、33、34,以及對應有七個金屬片線圈5、6、7、61、62、63、64,同樣地,也對應有多個片狀體,包括有複數個右側片狀體8a、9a、10a、81a、82a、83a、84a以及有複數個左側片狀體8b、9b、10b、81b、82b、83b、84b。上述各個元件之間的組合方式是相同於圖1中所揭示的組合方式,如此之結構組合是形成一個具有七個電感元件的單一裝置元件,同樣地藉由共用主鐵芯體1之複數個中間柱體,以及藉由該複數個右側片狀體8a、9a、10a、81a、82a、83a、84a與左側片狀體8b、9b、10b、81b、82b、83b、84b所形成的氣隙,達成所要的電感值;且不同的電感值之間可以為相同的電感值,亦可為不相同的電感值,為依據使用者之需求做調整。
圖4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之內容,主要之差異在於進一步地將金屬片線圈50、60、70兩端導電之引腳52所向下彎折後之直立面,由該兩個直立面再個別向外側平伸,分別形成有電性導電的平腳54。具有電性導電之該平腳54的底部能夠和主鐵芯體1的底部表面位於同一平面,使本創作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能貼合於一板面之上,例如貼合於一電路板上,如此成為使用於表面貼合元件(SMD)之形式所運用。所述之能在直立向下之後所做彎折型態,更能形成為類似C型的結構來作為引腳或是其他形式的平腳的變形。故,本創作之有關於第一實施例之引腳52或者是第三實施例之平腳54,此兩種實施方式本創作之實施範圍並不加以限制。
在圖4中為了配合金屬片線圈50、60、70分別具有兩個平腳54的結構,在主鐵芯體1中所設置的複數個凹槽也隨之設置為可容置該金屬片線圈50、60、70的外觀形狀,例如概成高帽蓋狀之
凹槽,如圖4所示。同樣地,圖4第三實施例中的次鐵芯體20、30、40為了配合於該金屬片線圈50、60、70而設置為長條形之I形狀,也搭配有複數個右側片狀體91a、92a、93a,以及有複數個左側片狀體91b、92b、93b等元件,進而一併加以組合,成為一具有三個電感元件之一整體裝置,且能以表面貼合元件(SMD)之形式裝置於一電路板上。當然金屬片線圈50、60、70也可以如第一實施例的引腳52形狀延伸至超過主鐵芯體1的底部表面,從而實現將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的裝置本體架高的效果,並且使得使用者可以通孔焊接組裝(相對應於SMD的Through hole)提供可能組裝結構。
圖5為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相較於圖4的第三實施例之內容,其中各個組成元件皆與第三實施例相同,主要差異在於圖4之第三實施例為設置有三個電感,圖5之第四實施例為設置有七個電感元件。在圖5中的主鐵芯體1中設有七個凹槽(在圖4中是設有三個凹槽),該七個凹槽分別對應有七個次鐵芯體20、30、40、41、42、43、44,以及對應有七個金屬片線圈50、60、70、71、72、73、74,同樣地,也對應有多個片狀體,包括有複數個右側片狀體91a、92a、93a、94a、95a、96a、97a以及有複數個左側片狀體91b、92b、93b、94b、95b、96b、97b。上述各個元件之間的組合方式是相同於圖4中所揭示的組合方式,如此之結構組合是形成一個具有七個電感元件的單一裝置元件,同樣地藉由共用主鐵芯體1之複數個中間柱體,以及藉由該複數個右側片狀體91a、92a、93a、94a、95a、96a、97a及左側片狀體91b、92b、93b、94b、95b、96b、97b所形成的氣隙,達成所要的電感值;且不同的電感值之間可以為相同的電感值,亦可為不相同的電感值,乃是依據使用者之需求做調整。
本創作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的磁路說明:
圖6及圖7為本實用新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裝置如上述第一實施例的結構與組裝說明中,所形成的特殊磁路結構可以實現多相位電感的非耦合的技術效果,參考如圖6之磁路及配合圖7實際元件結構之對應磁路示意圖的分析:首先,當金屬片線圈7工作時,磁通路徑的理論上會如同圖6所示。假設磁路的總磁通勢F=N*I(F:磁通勢,N:匝數,I:激磁電流),其等效磁路如圖6所示。由於在鐵芯體中的磁芯體磁導率遠遠大於空氣的磁導率,因此帶有氣隙部分的磁阻R1、R2、R3、R4、R5、R6遠遠大於其它的磁阻R7、R8、R9、R10、R11、R12、R13。然而磁通和電流一樣,總是在低磁阻的磁路中流通,高磁阻的通路磁通相對地會比較少。透過分析不難發現磁阻R3、R4、R10和R11”(其中R11”是透過R5、R6、R13、R12串聯後再與R11相並聯的等效磁阻R11”,圖中並未標示)串聯後,再與R9是並聯於磁通勢F=N*I驅動的等效磁路中,由於R3、R4、R10和R11”的磁阻遠遠大於R9,因此磁阻R3、R4、R10和R11”旁路的磁通幾乎為零,也就是當金屬片線圈7有激勵磁勢的磁通勢F=N*I時,則在金屬片線圈5、6的耦合度非常低。同樣的道理分析其它金屬片線圈可以得出多個電感之間耦合度非常低的結論。
本創作另外需強調者,上述本創作之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裝置的結構設計上,所述複數個電感的電感量,是分別由不同的右側片狀體的厚度來控制電感的氣隙從而獲得所需的電感量。所包含的多個電感的電感量可以是相同,也可以不同,即能夠由右側片狀體的不同厚度來加以控制。有關於所述包含的多個電感元件中,針對不同電感元件的直流電阻值而言,則是分別由該些金屬片線圈5、6、7的結構、尺寸和材質所決定,相鄰的兩個電感的直流電阻值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此外,本創作之非耦合式多相電感的裝置,能夠透過上述的導電之引腳52延伸至超過主鐵芯體1的底部表面,從而實現將非
耦合式多相位電感的裝置本體架高的效果,使得在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的底部上還能夠放置其它元件或器件來進一步節約印刷電路板的使用空間,並提高功率密度。
綜上所述,本新型公開一種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的裝置,參考以上定性的分析,本創作確實能對傳統意義上的單體電感和普通的多相位電感進行性能指標上的明顯改進,豐富電感的特性表現形式,不僅有效節約電感元件之體積和空間,且能為使用者或用戶端的某些特殊需求提供切實的解決方案,具有極強的新穎性、進步性和實用性。
本創作說明所述之內容,僅為較佳實施例之舉例說明,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所保護之範圍,任何相關局部變動、微小的修改修正或增加之技術,或為數字上或位置上的變化等等,仍不脫離本新型所保護之範圍。
Claims (10)
- 一種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包括有:一主鐵芯體,該主鐵芯體設有複數個凹槽,該複數個凹槽之間形成有相對應的複數個中間柱體;複數個次鐵芯體,係相對應地設置於該複數個凹槽內;複數個金屬片線圈,係對應設置於該複數個凹槽內與該複數個次鐵芯體之間;以及複數個片狀體,係分別對應設置於各該複數個凹槽內右壁、該複數個凹槽內左壁與該複數個次鐵芯體之間;其中,由該主鐵芯體的中間柱體和該複數個凹槽內所設置的該複數個次鐵芯體與該複數個金屬片線圈相結合,且和該複數個片狀體相互組合,形成有複數個電感的一整體裝置;該複數個電感是透過該複數個片狀體的設置進而控制調整該主鐵芯體與該複數個次鐵芯體之間的氣隙,以到達所需要的電感量。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其中該複數個次鐵芯體係個別呈一I型、I片狀型、I變型為T型或者是近I型所變形之鐵芯體。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其中該複數個凹槽中,每一個凹槽有一凹槽內右壁、一凹槽內左壁及一凹槽內上壁;該複數個次鐵芯體中,每一個次鐵芯體有一右側組裝面、一左側組裝面及一上側組裝面;其中,該次鐵芯體之右側組裝面與該凹槽之凹槽內右壁相蓋合,該次鐵芯體之左側組裝面與該凹槽之凹槽內左壁相蓋合。
-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其中該複數個片狀體中包括有複數個右側片狀體與複數個左側片狀體;其中,每一右側片狀體設於該次鐵芯體之右側組裝面與該凹槽的凹槽內右壁之間;每一左側片狀體設於該次鐵芯體之左側組裝面與該凹槽的凹槽內左壁之間。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其中該複數個金屬片線圈中,每一金屬片線圈有一橫梁,該橫梁之上表面與該凹槽內上壁相蓋合;該橫梁之下表面與該次鐵芯體之上側組裝面相蓋合。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其中該主鐵芯體及該複數個次鐵芯體是鐵氧體的材料或軟磁性的材料;該複數個金屬片線圈是由銅片或導體材料經過沖壓製作而成。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其中該複數個片狀體為使用非鐵磁性材料所製作而成,包括有麥拉片、牛皮紙片、塑料片、玻璃片或由不同的非鐵磁性材料混合而成。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其中該金屬片線圈是由該橫樑的兩端個別向下彎折成為兩個直立面,分別形成有電性導電的引腳;而電性導電之該引腳能延伸出超過該主鐵芯體的底部表面,以架高該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其中該兩個直立面可繼續往下延伸,進而可以形成通孔焊接安裝。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其中該金屬片線圈是由該橫樑的兩端個別向下彎折成為兩個直立面,由該兩個直立面再個別向外平伸,分別形成有電性導電的平腳;具有電性導電之該平腳的底部能與該主鐵芯體的底部表面位於同一平面,使該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能貼合於一板面之上。
-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其中該非耦合式的多相位電感,所述的多相位電感為兩相電感、三相電感、五相電感、七相電感或九相電感,且個別皆為一整體裝置的電感元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18479U TWM557902U (zh) | 2017-12-13 | 2017-12-13 | 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 |
DE202018103065.5U DE202018103065U1 (de) | 2017-12-13 | 2018-05-30 | Ungekoppelte mehrphasige Induktoreinheit |
JP2018002123U JP3217830U (ja) | 2017-12-13 | 2018-06-07 | 非結合型多相インダク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18479U TWM557902U (zh) | 2017-12-13 | 2017-12-13 | 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57902U true TWM557902U (zh) | 2018-04-01 |
Family
ID=62643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218479U TWM557902U (zh) | 2017-12-13 | 2017-12-13 | 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217830U (zh) |
DE (1) | DE202018103065U1 (zh) |
TW (1) | TWM5579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2258B (zh) * | 2020-02-19 | 2022-11-01 | 美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感器及其製作方法 |
-
2017
- 2017-12-13 TW TW106218479U patent/TWM557902U/zh unknown
-
2018
- 2018-05-30 DE DE202018103065.5U patent/DE202018103065U1/de active Active
- 2018-06-07 JP JP2018002123U patent/JP3217830U/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2258B (zh) * | 2020-02-19 | 2022-11-01 | 美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感器及其製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217830U (ja) | 2018-09-06 |
DE202018103065U1 (de) | 2018-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42682B2 (en) | Modular integrated multi-phase, non-coupled winding power inducto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
TW501150B (en) | Super thin inductor | |
CN107302298B (zh) | 具有两路或多路输出电压的电源模块 | |
US10224140B2 (en) | Integrated multi-phase power inductor with non-coupled winding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
CN102326216A (zh) | 电感器 | |
JPH11265831A (ja) | シートトランス | |
US20160300657A1 (en) | Integrated inductor and integrated inductor magnetic core of the same | |
KR20150081834A (ko) | 코일 부품 및 그 실장 기판 | |
WO2017140225A1 (zh) | 磁集成器件及功率转换电路 | |
US10497504B2 (en) | Uncoupled multi-phase inductor | |
TWM557902U (zh) | 非耦合式多相位電感 | |
US20150221431A1 (en) | Modularized planar coil layer and planar transformer using the same | |
CN207834098U (zh) | 非耦合式多相位电感 | |
CN205647238U (zh) | 具有两路或多路输出电压的电源模块 | |
TWM553047U (zh) | 非耦合式雙電感 | |
US8570137B2 (en) | Transformer having laminar type on low voltage side | |
TWM547738U (zh) | 多繞組電感 | |
TWM523181U (zh) | 電感器 | |
CN202473481U (zh) | 集成螺旋圈电感 | |
US10418166B2 (en) | None-coupling dual inductor | |
CN113380516A (zh) | 耦合电感及功率模块 | |
CN207397840U (zh) | 非耦合式双电感 | |
TWM544697U (zh) | 多繞組電感構造 | |
JP7494045B2 (ja) | インダクタ部品 | |
EP4057308A1 (en) | Multi-winding inductor and power supply modu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