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3406U - 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 - Google Patents

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3406U
TWM553406U TW106213234U TW106213234U TWM553406U TW M553406 U TWM553406 U TW M553406U TW 106213234 U TW106213234 U TW 106213234U TW 106213234 U TW106213234 U TW 106213234U TW M553406 U TWM553406 U TW M55340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plate
solar panel
cover
air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3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ng Hua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hen Sheng Z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 Sheng Zong filed Critical Chen Sheng Zong
Priority to TW106213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3406U/zh
Publication of TWM553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3406U/zh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Description

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
本創作涉及室內通風散熱結構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
一般鐵皮屋具有快速搭建完成之效果,可運用在臨時搭建之聚會場所、住屋、市場或工廠廠房使用;但是,因為此類建築物為了降低成本、或節省時間等,通常整體通風散熱效果不佳,再加上鐵皮材質容易吸熱導熱,在太陽直射之下,易於使鐵皮屋內之溫度快速提昇,若室內之空氣無法做適度的流通,導致熱空氣囤積於室內而無法排出,將會使得屋內的溫度很快速的升高。
因此,市面上有業者推出提供於屋頂安裝使用的通風結構,如中華民國公告第M505599號之「通風器結構」新型專利案,其結構如其摘要所述:「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通風器結構,係主要於球狀風扇其環圈及環圈上方中心頂蓋間組接有數渦形葉片,又於該環圈中央設有組立板,且於環圈與組立板間組接有數支桿,並於該支桿上鎖接呈傾斜設置之導風葉,復於球狀風扇中央組接一中心軸,藉此,當將本創作之通風器裝設於廠房屋頂處,於廠房外氣流吹動球狀風扇轉動時,球狀風扇其渦形葉片及導風葉係繞著中心 軸旋轉,而同時於渦形葉片及導風葉處產生渦流,依此雙重渦流形成,俾增加將廠房內熱空氣抽送排散於外效率,而達到有效提升廠房內部涼爽、舒適性效果。」
但是,上揭「通風器結構」由於渦形葉片係採自然風力而使其轉動,所以風力需要保持在大的風力狀態下,才足以具備可降低廠房內部溫度之效用,然當自然風力大小不均時,難以使渦形葉片產生轉動,而不易將廠內熱氣抽出,且當無風力時,在其廠房屋頂的渦形葉片無法轉動,更不可能將廠房內部熱氣抽出室外;有的業者為提高排熱效果往往會加裝排風扇以形成主動性排熱氣流。
然而,加裝排風扇如果沒有設置提供排風扇的動力源,往往還要透過延長線插接供電,不但衍生使用上的不便,而且透過延長線銜接的電源會大幅提高電線走火的風險。
所以,如何針對上述引證前案通風結構無法提供搭配使用電器的用電需求,及安裝的屋頂周邊所衍生的各種不同用電需求,而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性,以及可能造成電線走火的安全顧慮等缺點而進行改良創作者,是為本案所欲行解決的困難點所在。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藉由設置於通風罩之罩板上的太陽能板透過吸收陽光的發電,係可提供通風罩加裝的各種電器直接電性連結而供電運轉,能有效提高使用方便性,以避免使用延長線銜接電源的麻煩操作及可能衍生的用電風險。
本創作之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設置於通風罩之罩板上的太陽能板也可電性連接至儲電單元儲存電力備用,且可將沒有使用的儲存電力轉而出售,而兼具有發展綠色能源的環保效益。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與功效,本創作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該通風罩安裝於屋頂板所設導風口的周側且具有一太陽能板,其包括:一擋板朝向屋頂板的一端設有一擋水片,該擋水片具有朝向屋頂板的擋水摺邊,且該擋水摺邊具有對應屋頂板浪型凸條的複數組接槽,該複數組接槽對應屋頂板導風口周側的浪型凸條互補密接組合;一罩板設有至少一採光孔以及位於兩端的一組接片及一導接片,該罩板相對該擋板且以組接片搭接於導風口周側的屋頂板上,該導接片朝向屋頂板且與擋板之間相隔一通風距離,該至少一採光孔相對該導風口且組設有至少一透光板;以及二側壁板,該二側壁板與擋板、罩板圍構形成與屋頂板的導風口銜接的一散熱空間,該散熱空間於該擋板、罩板與二側壁板之間形成一出風口,該二側壁板的下側邊組接於該擋板與該罩板之間的屋頂板上且相對導風口兩側;該太陽能板設置於導接片與採光孔之間的罩板上,且該太陽能板吸收陽光發電產生的電力供應使用。
根據上述針對本創作之描述下,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進一步包含有一第二擋水片並搭接結合於該擋水片相對導風口的相反一側,該第二擋水片具有朝向屋頂板的第二擋水摺邊,且該第二擋水摺邊具有對應屋頂板浪型凸條的複數組接槽,該第二擋水摺邊位於擋水摺邊相對導風口相反一側形成一間隔距離並 與屋頂板的浪型凸條互補密接組合。
根據上述針對本創作之描述下,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二側壁板的下側邊設有對應浪型凸條彎折的浪型組接部,該浪型組接部搭接於導風口兩側的浪型凸條。
根據上述針對本創作之描述下,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導接片在連接罩板的相反一端連接一導流板,該導流板在連接導接片的相反一端搭接於罩板,該導流板設於該罩板底面與該導接片之間,且該導流板以連接導接片的一端靠近導風口並朝向屋頂板的方向傾斜,以形成壓縮氣流排向出風口的排導流效果。
根據上述針對本創作之描述下,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至少一採光孔為圓孔,且分別組設有圓形的二透光板。
根據上述針對本創作之描述下,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至少一採光孔為一矩形長孔,且組設有矩形的一透光板。
(100)‧‧‧通風罩
(200)‧‧‧太陽能板
(1)‧‧‧擋板
(11)‧‧‧擋水片
(111)‧‧‧擋水摺邊
(112)‧‧‧組接槽
(12)‧‧‧第二擋水片
(121)‧‧‧第二擋水摺邊
(122)‧‧‧組接槽
(2)‧‧‧罩板
(21)‧‧‧組接片
(22)‧‧‧導接片
(23)‧‧‧採光孔
(231)‧‧‧透光板
(24)‧‧‧導流板
(3)‧‧‧側壁板
(31)‧‧‧浪型組接部
(5)‧‧‧屋頂板
(51)‧‧‧導風口
(52)‧‧‧浪型凸條
(6)‧‧‧散熱空間
(61)‧‧‧出風口
(D)‧‧‧通風距離
第一圖為本創作之通風罩與安裝的屋頂板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二圖為本創作通風罩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三圖為本創作組接於屋頂板的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第四圖為第三圖Ⅳ-Ⅳ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五圖為本創作採光孔與透光板設為矩形結構的實施例立體分解圖示意。
第六圖為本創作採光孔與透光板設為矩形結構的實施例立體組合示 意圖。
本創作為達成上述的目的與功效,以及所採用之技術手段與構造,茲搭配圖示就本創作的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其特徵與功效。
請參閱第一至四圖所示本創作一種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該通風罩(100)安裝於屋頂板(5)所設導風口(51)的周側且具有一太陽能板(200),其包括:一擋板(1)朝向屋頂板(5)的一端設有一擋水片(11),該擋水片(11)具有朝向屋頂板(5)的擋水摺邊(111),且該擋水摺邊(111)具有對應屋頂板(5)浪型凸條(52)的複數組接槽(112),該複數組接槽(112)對應屋頂板(5)導風口(51)周側的浪型凸條(52)互補密接組合。
一罩板(2)設有至少一採光孔(23)以及位於兩端的一組接片(21)及一導接片(22),該罩板(2)相對該擋板(1)且以組接片(21)搭接於導風口(51)周側的屋頂板(5)上,該導接片(22)朝向屋頂板(5)且與擋板(1)之間相隔一通風距離(D),該至少一採光孔(23)相對該導風口(51)且組設有至少一透光板(231)。
以及二側壁板(3),該二側壁板(3)與擋板(1)、罩板(2)圍構形成與屋頂板(5)的導風口(51)銜接的一散熱空間(6),該散熱空間(6)於該擋板(1)、罩板(2)與二側壁板(3)之間形成一出風口(61),該二側壁板(3)的下側邊組接於該擋板(1)與該罩板(2)之間的屋頂板(5)上且相對導風口(51)兩側。
該太陽能板(200)設置於導接片(22)與採光孔(23)之間的罩板(2)上,且該太陽能板(200)吸收陽光發電產生的電力供應使用。
前述為本創作主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其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得以詳知本創作之目的與實施型態,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於下進一步細述本創作的各元件之特徵,在上述第一至四圖中,進一步包含有一第二擋水片(12)並搭接結合於該擋水片(11)相對導風口(51)的相反一側,該第二擋水片(12)具有朝向屋頂板(5)的第二擋水摺邊(121),且該第二擋水摺邊(121)具有對應屋頂板(5)浪型凸條(52)的複數組接槽(122),該第二擋水摺邊(121)位於擋水摺邊(111)相對導風口(51)相反一側形成一間隔距離並與屋頂板(5)的浪型凸條(52)互補密接組合。其次,該二側壁板(3)的下側邊設有對應浪型凸條(52)彎折的浪型組接部(31),該浪型組接部(31)搭接於導風口(51)兩側的浪型凸條(52)。再者,該導接片(22)在連接罩板(2)的相反一端連接一導流板(24),該導流板(24)在連接導接片(22)的相反一端搭接於罩板(2),該導流板(24)設於該罩板(2)底面與該導接片(22)之間,且該導流板(24)以連接導接片(22)的一端靠近導風口(51)並朝向屋頂板(5)的方向傾斜,以形成壓縮氣流排向出風口(61)的排導流效果。而且,該至少一採光孔(23)為圓孔,且分別組設有圓形的二透光板(231)。最後,該至少一採光孔(23)為一矩形長孔,且組設有矩形的一透光板(231)。
如第四圖所示,本創作擋板(1)、罩板(2)及二側壁板(3)之間 的組合一般以焊接結合,而組成具出風口(61)的通風罩(100),其中本創作擋板(1)所設與的一擋水片(11)與屋頂板(5)的浪型凸條(52)互補密接結合,與該罩板(2)所設該組接片(21)搭接於導風口(51)周側的屋頂板(5)上之組合,及二側接板(3)的下側邊設有彎折的浪型組接部(31)搭接於導風口(41)兩側的浪型凸條(42)的組合,以及設置於的罩板(2)上的該太陽能板(200),均可進一步以自攻螺絲鎖固(圖中未示)。而且,本創作通風罩(100)藉該擋板(1)、罩板(2)與二側壁板(3)圍構形成的出風口(61)與屋頂板(5)的導風口(51)互相錯位且互相連通;配合該導接片(22)在連接罩板(2)的相反一端連接一導流板(24),該導流板(24)在連接導接片(22)的相反一端搭接於罩板(2),該導流板(24)係朝向屋頂板(5)的導風口(51)傾斜,以形成壓縮氣流排向出風口(61)的排導流效果;據此,有效導引屋頂板(4)下方的熱空氣沿圖中虛線箭頭方向轉折向上而由出風口(61)排出。而且,如果使用者想在通風罩(100)的散熱空間(6)加裝排風扇以加強通風效果時,係可直接與該太陽能板(200)電性連接,而由太陽能板(200)吸收陽光發電而供應使用,能有效提高使用方便性,以避免使用延長線銜接電源的麻煩操作及可能衍生的各種風險。
此外,設置於通風罩(100)之罩板(2)上的太陽能板(200)也可電性連接至儲電單元,將太陽能板(200)吸收陽光發電產生的電力儲存備用,而且沒有使用的儲存電力也可轉而出售,而兼具有發展綠色能源的環保效益。
上述第四圖中,由於該擋板(1)設有與屋頂板(5)浪型凸條(52)互補對應的擋水片(11)與第二擋水片(12),分別具有朝向屋頂 板(5)的擋水摺邊(111)、第二擋水摺邊(121),及分別具有對應屋頂板(5)浪型凸條(52)的複數組接槽(112)、(122),且該第二擋水摺邊(121)位於擋水摺邊(111)相對導風口(51)相反一側形成一間隔距離並與屋頂板(5)的浪型凸條(52)互補密接組成擋水結合(必要時可進一步於塗覆防水膠),藉以具有雙重擋水結合的結構,能有效避免雨水進入室內。而且,配合罩板(2)所設採光孔(23)與透光板(231)提供屋外光線沿圖中箭頭方向射入該散熱空間(6),並經由屋頂板(5)的導風口(51)進入屋內,達到通風散熱及兼具採光的多重使用效果。
如第五、六圖所示為本創作採光孔與透光板設為矩形結構的實施例立體示意圖,即本創作該罩板(2)所設至少一採光孔(23)設為矩形長孔,且組設有矩形的一透光板(231)。
如上所述本創作能確實突破目前通風罩結構無法提供搭配使用電器的用電需求的困境及缺點,而達到以下優點:
1、藉由設置於通風罩(100)之罩板(2)上的太陽能板(200)透過吸收陽光的發電,係可提供通風罩(100)加裝的各種電器直接電性連結而供電運轉,能有效提高使用方便性,以避免使用延長線銜接電源的麻煩操作及可能衍生的各種風險。
2、設置於通風罩(100)之罩板(2)上的太陽能板(200)也可電性連接至儲電單元儲存電力備用,且可將沒有使用的儲存電力轉而出售,而兼具有發展綠色能源的環保效益。
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創作精神下所做有 關本創作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其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創作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創作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00)‧‧‧通風罩
(200)‧‧‧太陽能板
(1)‧‧‧擋板
(12)‧‧‧第二擋水片
(121)‧‧‧第二擋水摺邊
(122)‧‧‧組接槽
(2)‧‧‧罩板
(21)‧‧‧組接片
(22)‧‧‧導接片
(23)‧‧‧採光孔
(231)‧‧‧透光板
(3)‧‧‧側壁板
(31)‧‧‧浪型組接部
(5)‧‧‧屋頂板
(51)‧‧‧導風口
(52)‧‧‧浪型凸條
(61)‧‧‧出風口

Claims (7)

  1. 一種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該通風罩安裝於屋頂板所設導風口的周側且具有一太陽能板,其包括:一擋板朝向屋頂板的一端設有一擋水片,該擋水片具有朝向屋頂板的擋水摺邊,且該擋水摺邊具有對應屋頂板浪型凸條的複數組接槽,該複數組接槽對應屋頂板導風口周側的浪型凸條互補密接組合;一罩板設有至少一採光孔以及位於兩端的一組接片及一導接片,該罩板相對該擋板且以組接片搭接於導風口周側的屋頂板上,該導接片朝向屋頂板且與擋板之間相隔一通風距離,該至少一採光孔相對該導風口且組設有至少一透光板;以及二側壁板,該二側壁板與擋板、罩板圍構形成與屋頂板的導風口銜接的一散熱空間,該散熱空間於該擋板、罩板與二側壁板之間形成一出風口,該二側壁板的下側邊組接於該擋板與該罩板之間的屋頂板上且相對導風口兩側;該太陽能板設置於導接片與採光孔之間的罩板上,且該太陽能板吸收陽光發電產生的電力供應使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進一步包含有一第二擋水片並搭接結合於該擋水片相對導風口的相反一側,該第二擋水片具有朝向屋頂板的第二擋水摺邊,且該第二擋水摺邊具有對應屋頂板浪型凸條的複數組接槽,該第二擋水摺邊位於擋水摺邊相對導風口相反一側形成一間隔距離並與屋頂板的浪型凸條互補密接組合。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其中該二側壁板的下側邊設有對應浪型凸條彎折的浪型組接部,該浪型組接部搭接於導風 口兩側的浪型凸條。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其中該二側壁板的下側邊設有對應浪型凸條彎折的浪型組接部,該浪型組接部搭接於導風口兩側的浪型凸條。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其中該導接片在連接罩板的相反一端連接一導流板,該導流板在連接導接片的相反一端搭接於罩板,該導流板設於該罩板底面與該導接片之間,且該導流板以連接導接片的一端靠近導風口並朝向屋頂板的方向傾斜,以形成壓縮氣流排向出風口的排導流效果。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其中該至少一採光孔為圓孔,且分別組設有圓形的二透光板。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其中該至少一採光孔為一矩形長孔,且組設有矩形的一透光板。
TW106213234U 2017-09-06 2017-09-06 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 TWM553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234U TWM553406U (zh) 2017-09-06 2017-09-06 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234U TWM553406U (zh) 2017-09-06 2017-09-06 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3406U true TWM553406U (zh) 2017-12-21

Family

ID=61229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3234U TWM553406U (zh) 2017-09-06 2017-09-06 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34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3566A (zh) * 2018-08-01 2021-04-16 Ibis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太阳能面板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3566A (zh) * 2018-08-01 2021-04-16 Ibis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太阳能面板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21619B2 (en) Hyper-aeration apparatus for attic ventilation
US20120045983A1 (en) Solar Powered Active Roof Ridge Vent
US20110217194A1 (en) Solar-powered soffit fan
WO2022022034A1 (zh) 换气装置
TWM537193U (zh) 導流散熱裝置
TWM553406U (zh) 具太陽能板之通風罩
TWM549323U (zh) 通風採光罩結構
CN203718567U (zh) 集成一体化通风式灯具
TWM537194U (zh) 通風罩結構
CN205336687U (zh) 一种防尘防水风罩及具有该风罩的逆变器
TWM531973U (zh) 被動式及主動式混用太陽能通風塔結構
TWM555869U (zh) 透光通風裝置
CN205561253U (zh) 耐用型取暖装置
TWM586292U (zh) 具風扇的通風罩
JP2000349485A (ja) 通信機器の放熱構造
CN213125180U (zh) 一种户外散热型配电柜
TW201309877A (zh) 被動式及主動式混用太陽能通風塔結構
CN111256198A (zh) 一种出风效率高的吊顶电器组件及集成吊顶电器
KR20200051905A (ko) 실외기 덮개
TWM570406U (zh) Roof hood structure (8)
CN214664907U (zh) 太阳能换气扇
TWM564088U (zh) 太陽能排風扇
CN213989841U (zh) 一种智慧工地户外管理终端的防水散热结构
CN205561252U (zh) 稳定型取暖器
KR101590723B1 (ko) 수직통풍이 가능한 데크플레이트구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