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2650U - 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 Google Patents

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2650U
TWM552650U TW106212705U TW106212705U TWM552650U TW M552650 U TWM552650 U TW M552650U TW 106212705 U TW106212705 U TW 106212705U TW 106212705 U TW106212705 U TW 106212705U TW M552650 U TWM552650 U TW M5526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module
signal
remind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2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n Nong Wu
Original Assignee
Han Nong 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 Nong Wu filed Critical Han Nong Wu
Priority to TW106212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2650U/zh
Publication of TWM552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2650U/zh

Link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本新型涉及一種能應用車輛的車輛安全系統,尤指一種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隨著科學技術及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車輛也逐步走進了人們的家庭,相對地車輛的數量便隨之逐漸增加,也因為如此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便位列各種事故之首,所以為了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一般車輛均會設計有各種主動、被動的安全系統。
而各種不同的安全系統中,其中有一種叫車距控制輔助系統,英文叫Distandce Control Assist,縮寫為DCA,通過位於前保險桿的測距設備,可自動偵測與前車的距離。
當開啟此功能而系統偵測到與前車車距小於安全範圍時,會於儀表板上顯示警告圖樣,並發出警示音響,若駕駛仍持續踩踏油門,系統會針對油門踏板施以反饋力道,提醒駕駛放開油門,而當駕駛鬆開油門時,輔助煞車系統會自動啟動煞車,以保持和前車的安全車距,隨時保護車輛的安全。
但是,當前的車距控制輔助系統,皆為車輛本身對前車速度與距離間的判斷,主要在避免追撞前車,無控制車輛本身與後車之間距離的安全系統。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能解決前述問題,能避免被後車追 撞的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結構,便成為本新型欲改進的課題。
本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醒後車跟車距離太近,避免後車追撞我車的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為解決上述問題及達到本新型的目的,本新型的技術手段是這樣實現的,為一種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能配合車輛應用,其特徵在於:所述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100),其包括有一提醒模組(1)、以及一感測模組(2);所述提醒模組(1),其裝設於該第一車輛(a);所述感測模組(2),其裝設於該第一車輛(a),並與該提醒模組(1)電連接,能感測位於該第一車輛(a)後方的第二車輛(b),並且於該感測模組(2)的有效測量範圍內,感測到該第二車輛(b)與該第一車輛(a)間的車輛距離,已低於安全的車輛距離時,還能通過該提醒模組(1)發出提醒信號,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保持安全車輛距離。
更優選的是,所述感測模組(2),其為裝設於下列之一處:該第一車輛(a)本體的車尾處、該提醒模組(1)本體的前側面處。
更優選的是,所述感測模組(2),其是為下列之一:光學測距裝置、雷達測距裝置。
更優選的是,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包括有一顯示裝置(11),該顯示裝置(11)能通過顯示圖文信號,做為提醒信號,來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
更優選的是,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包括有一信號燈(12),該信號燈(12)能通過閃爍信號,做為提醒信號,來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
更優選的是,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包括有一喇叭(13),該喇叭(13)能通過聲音信號,做為提醒信號,來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
更優選的是,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能與該第一車輛(a)內的行車電腦(3)信號連接。
更優選的是,所述提醒模組(1),其發出提醒信號一段時間後,而該第二車輛(b)依舊未保持安全車輛距離時,該提醒模組(1)則會發送信號給該行車電腦(3),讓該行車電腦(3)提醒該第一車輛(a)的駕駛後方來車的狀況。
更優選的是,所述提醒模組(1),其發出提醒信號時,該提醒模組(1)同時還會發送信號給該行車電腦(3),讓該行車電腦(3)閃爍該第一車輛(a)車尾的車燈。
更優選的是,所述喇叭(13),其是為指向性喇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的效果如下所示:本新型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100),能即時地以聲音、光線、甚至圖文其三者之一或其組合的方式,主動地提醒後方車輛的駕駛,保持安全距離,如此一來,便能大幅度地提升行車時的安全效益。
1‧‧‧提醒模組
11‧‧‧顯示器
12‧‧‧信號燈
13‧‧‧喇叭
2‧‧‧感測模組
3‧‧‧行車電腦
a‧‧‧第一車輛
b‧‧‧第二車輛
c‧‧‧影音設備
100‧‧‧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第1圖:本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第2圖:本新型於車道上實際應用的實施示意圖。
第3圖:本新型裝設於車尾的實施示意圖。
第4圖:本新型另種實施型態的結構示意圖。
第5圖:本新型另種實施型態裝設於車尾的實施示意圖。
第6圖:本新型通過行車電腦提醒駕駛的實施示意圖。
以下依據圖面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後: 如第1圖、第2圖所示,圖中揭示出,為一種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能配合車輛應用,其特徵在於:所述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100),其包括有一提醒模組(1)、以及一感測模組(2);所述提醒模組(1),其裝設於該第一車輛(a);所述感測模組(2),其裝設於該第一車輛(a),並與該提醒模組(1)電連接,能感測位於該第一車輛(a)後方的第二車輛(b),並且於該感測模組(2)的有效測量範圍內,感測到該第二車輛(b)與該第一車輛(a)間的車輛距離,已低於安全的車輛距離時,還能通過該提醒模組(1)發出提醒信號,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保持安全車輛距離。
其中,本新型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100),通過提醒模組(1)及感測模組(2)的配合,當感測到第一車輛(a)與第二車輛(b)間的車輛距離,已低於安全的車輛距離時,能快速主動地提醒位於後方,第二車輛(b)的駕駛,使其保持安全距離,提升行車時的安全效益。
其次,所述提醒模組(1)內設定的安全車輛距離,基本上會依第一車輛(a)行駛的速度,來做調整,速度越快安全車輛距離的數值越大,速度越慢則安全車輛距離的數值越小,而設定安全車輛距離的數值,是以公路局公布的標準做為參考。
請參閱第3圖至第5圖,所述感測模組(2),其為裝設於下列之一處:該第一車輛(a)本體的車尾處、該提醒模組(1)本體的前側面處。
其中,感測模組(2)裝設於第一車輛(a)本體的車尾處尤佳,而車尾處則是指車輛的後半段,任何能使感測模組(2)感應到後方來車的位置,提醒模組(1)能任意地裝設在第一車輛(a)車身、任何能提醒到後方第二車輛(b)駕駛的適當處,如車牌下方、車輛頂部、車輛側邊,後車箱頂部、後擋風玻璃內側、後擋風玻璃外側等處。
其次,另種實施型態中,提醒模組(1)與感測模組(2)為一體 式,感測模組(2)是裝設於提醒模組(1)本體的前側面處,同樣地,提醒模組(1)能任意地裝設在第一車輛(a)車身、任何能提醒到後方第二車輛(b)的駕駛的適當處,如車輛頂部、車輛側邊,後車箱頂部、後擋風玻璃內側、後擋風玻璃外側等處。
另一方面,另種實施型態適合套裝販售,無須專業的施工人員拉線,只需要使用電池並裝設於車身本體上,就能達到提醒後方駕駛的目的。
上述中,所述感測模組(2),其是為下列之一:光學測距裝置、雷達測距裝置。
其中,根據應用需要,能提供不同的感測模組(2)來應用,讓車輛的駕駛及乘客,都能獲得最大地行車安全保障。
請參閱第1圖和第4圖,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包括有一顯示裝置(11),該顯示裝置(11)能通過顯示圖文信號,做為提醒信號,來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
其中,當第二車輛(b)的駕駛聽覺不夠敏銳,或是第二車輛(b)內的音樂聲音太大,適合以視覺的方式提醒第二車輛(b)的駕駛,該顯示器(11)能以圖片或文字信號,提醒後方第二車輛(b)的駕駛保持安全距離。
請參閱第3圖至第5圖,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包括有一信號燈(12),該信號燈(12)能通過閃爍信號,做為提醒信號,來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
其中,當第二車輛(b)的駕駛,聽覺不夠敏銳,或是第二車輛(b)內的音樂聲音太大,適合以視覺的方式,來提醒第二車輛(b)的駕駛,而閃爍信號,是最能引起人眼注意一種警示模式。
請參閱第3圖至第5圖,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包括有一喇 叭(13),該喇叭(13)能通過聲音信號,做為提醒信號,來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
其中,聲音的提醒信號,適合提醒注意力不再前方的駕駛,例如;彎下腰撿東西的駕駛,提高提醒成功率。
請參閱第3圖至第5圖,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能與該第一車輛(a)內的行車電腦(3)信號連接。
其中,本新型通過與行車電腦(3)連接,讓提醒駕駛的方式,能加地更加多元,有效提高提醒成功率。
請參閱第6圖,所述提醒模組(1),其發出提醒信號一段時間後,而該第二車輛(b)依舊未保持安全車輛距離時,該提醒模組(1)則會發送信號給該行車電腦(3),讓該行車電腦(3)提醒該第一車輛(a)的駕駛後方來車的狀況。
其中,當該提醒模組(1)發出該提醒信號一段時間後,3到5秒左右第二車輛(b)仍未保持安全距離時,該提醒模組(1)會發送信號給該行車電腦(3),促使該行車電腦(3)提醒第一車輛(a)的駕駛後方來車的狀況;當發生上述情況時,行車電腦(3)能利用第一車輛(a)內的影音設備(c),用影像或聲音提醒第一車輛(a)駕駛,後方有車輛持續逼近,讓該第一車輛(a)駕駛盡早迴避可能發生的事故。
請參閱第5圖,所述提醒模組(1),其發出提醒信號時,該提醒模組(1)同時還會發送信號給該行車電腦(3),讓該行車電腦(3)閃爍該第一車輛(a)車尾的車燈。
其中,當該提醒模組(1)發出該提醒信號時,還能一並發送信號給該行車電腦(3),讓行車電腦(3)閃爍第一車輛(a)車尾的車燈,如車尾的方向燈、煞車燈、倒車燈等,都能用來提醒後方第二車輛(b)的駕駛
上述中,所述喇叭(13),其是為指向性喇叭。其中,因為一般喇叭的聲音,容易傳遞到四面八方,為避免影響到前方、或左右兩側車道的駕駛,以指向性喇叭為較佳的實施,指向性喇叭能將聲音的傳遞方向,限定於後方,這樣一來,指向性喇叭作用時,只有後方第二車輛(b)的駕駛會聽到提醒信號,不會影響到其他駕駛。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新型的構造、特徵及作用效果;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但本新型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範圍,因此舉凡與本新型意旨相符的修飾性變化,只要在均等效果的範圍內都應涵屬於本新型專利範圍內。
1‧‧‧提醒模組
11‧‧‧顯示器
12‧‧‧信號燈
13‧‧‧喇叭
2‧‧‧感測模組
3‧‧‧行車電腦
a‧‧‧第一車輛
100‧‧‧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Claims (10)

  1. 一種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能配合車輛應用,其特徵在於:所述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100),其包括有一提醒模組(1)、以及一感測模組(2);所述提醒模組(1),其裝設於該第一車輛(a);所述感測模組(2),其裝設於該第一車輛(a),並與該提醒模組(1)電連接,能感測位於該第一車輛(a)後方的第二車輛(b),並且於該感測模組(2)的有效測量範圍內,感測到該第二車輛(b)與該第一車輛(a)間的車輛距離,已低於安全的車輛距離時,還能通過該提醒模組(1)發出提醒信號,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保持安全車輛距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其中:所述感測模組(2),其為裝設於下列之一處:該第一車輛(a)本體的車尾處、該提醒模組(1)本體的前側面處。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其中:所述感測模組(2),其是為下列之一:光學測距裝置、雷達測距裝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其中: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包括有一顯示裝置(11),該顯示裝置(11)能通過顯示圖文信號,做為提醒信號,來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其中: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包括有一信號燈(12),該信號燈(12)能通過閃爍信號,做為提醒信號,來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其中: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包括有一喇叭(13),該喇叭(13)能通過聲音信號,做為提醒信號,來提醒該第二車輛(b)的駕駛。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其中:所述提醒模組(1),其還能與該第一車輛(a)內的行車電腦(3)信號連接。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其中:所述提醒模組(1),其發出提醒信號一段時間後,而該第二車輛(b)依舊未保持安全車輛距離時,該提醒模組(1)則會發送信號給該行車電腦(3),讓該行車電腦(3)提醒該第一車輛(a)的駕駛後方來車的狀況。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其中:所述提醒模組(1),其發出提醒信號時,該提醒模組(1)同時還會發送信號給該行車電腦(3),讓該行車電腦(3)閃爍該第一車輛(a)車尾的車燈。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其中:所述喇叭(13),其是為指向性喇叭。
TW106212705U 2017-08-28 2017-08-28 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TWM552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705U TWM552650U (zh) 2017-08-28 2017-08-28 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705U TWM552650U (zh) 2017-08-28 2017-08-28 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2650U true TWM552650U (zh) 2017-12-01

Family

ID=61228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2705U TWM552650U (zh) 2017-08-28 2017-08-28 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26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2703A (zh) * 2022-08-16 2022-09-13 四川护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安全行驶提醒灯光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2703A (zh) * 2022-08-16 2022-09-13 四川护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安全行驶提醒灯光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90289B2 (ja) 警報装置
US10071681B2 (en) Method for warning a vehicle driver of a tailgating third party vehicle
CN106882183A (zh) 一种防止车辆追尾的警示系统及警示方法
CN103723107A (zh) 一种两轮车辆智能防撞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157608A1 (zh) 一种车辆行进监控系统
CN204383299U (zh) 一种用于隧道安全行车的警示系统
CN208602398U (zh) 一种车辆低速行驶提示装置
CN203681462U (zh) 一种两轮车辆智能防撞系统
CN201703340U (zh) 汽车防追尾装置
CN207352781U (zh) 一种防追尾碰撞的主动预警系统
TWM552650U (zh) 智慧行車安全保障系統
CN205632382U (zh) 汽车智能安全系统
CN205523934U (zh) 一种基于雷达和摄像头的汽车后视预警系统
CN104648391A (zh) 智能大型车辆转向盲区安全警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4648390A (zh) 智能大型车辆转向盲区安全警示装置
CN207523546U (zh) 客车用并线辅助装置与客车
CN202923479U (zh) 车辆感应式防止追尾的装置
CN214985317U (zh) 一种用于汽车全方位防碰撞智能控制系统
CN205768977U (zh) 一种车载汽车变道安全辅助仪
CN207624177U (zh) 一种具有不礼让行人警告装置的摄像机
CN202896409U (zh) 一种用于提醒行人交通安全的车辆提醒装置
TWM514945U (zh) 安全車距警示系統
WO2019225371A1 (ja) 路車間通信の路側装置、車側装置および路車間通信システム
CN202896394U (zh) 车辆自动感应示警的防刮碰装置
CN206426927U (zh) 一种基于视频测距的车辆防碰撞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