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1763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1763U
TWM551763U TW106211001U TW106211001U TWM551763U TW M551763 U TWM551763 U TW M551763U TW 106211001 U TW106211001 U TW 106211001U TW 106211001 U TW106211001 U TW 106211001U TW M551763 U TWM551763 U TW M55176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m
base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1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i-Hung Wang
Shu-Mi Su
Original Assignee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11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1763U/zh
Publication of TWM551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1763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尤指可供二相同或相異型式的電連接件進行對接之電連接器,並利用蓋合一抵壓件來達到同時定位二電連接件之效果,進而達到操作簡易、快速方便之目的。
按,現今電子科技與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使得各式各樣電子相關產品陸續推陳出新,並逐漸趨向輕、薄、短、小,易於攜帶且運算及傳輸速度加快方向邁進,為了能使各種電子產品體積縮小,電子產品內部不同功能作用之電子零組件,則需更為微小化且精密,整體結構強度亦需加強,以因應目前電子產品之發展趨勢。
再者,為了使電子相關產品中之電子零組件能夠發揮其本身應有之功能,一般皆會以電連接器介面作為彼此之間進行電氣訊號傳輸與溝通之橋樑,且因訊號傳輸用電連接器之設計者通常會特別針對增加訊號傳輸量及體積微小化的雙重發展進行設計,所以端子數目多而體積輕、薄、短、小之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柔性扁平排線(Flexible Flat Cable,FFC)等型式的連接零件便應運而生,並愈來愈得以廣泛運用於電腦及其周邊之電子設備中。
然而,一般電子產品(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會因規格、尺寸及外形的不同,而影響電子產品內部零組件(如:各種連接器、排線或電路板等)的使用,例如:筆記型電腦的尺寸大小不同,其內部電子零組件原所配置的軟性印刷電路板或柔性扁平排線等連接零件的長度,可能會而不夠或者過長,若太短者即會不敷使用,而若過長者,則又會妨礙、影響內部空間的配置、使用,所以一般廠商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只能針對不同尺寸的筆記型電腦加以製造適合其規格的軟性印刷電路板或柔性扁平排線等,以致於提高整體的製造成本。
是以,要如何設法解決上述習用之缺失與不便,即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電連接器的新型專利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座體所具之基座與二側壁之間形成有前方具第一插口之操作空間,而後方處形成有具第二插口之對接空間,且基座內所定位端子組之複數導電端子具有供定位於基座上之定位部,再由定位部上、下二側處朝前方分別延伸有位於操作空間內之抵壓臂及接觸臂,而另側上、下方處則朝後方分別延伸有位於對接空間內之第一夾持臂及第二夾持臂,再於操作空間內設有抵壓件,其抵壓件具有供樞接於複數導電端子上之軸部,即可利用第一插口及第二插口來供二相同或相異型式之電連接件進行對接,以使電子產品內部不會因電連接件固定長度的 因素,而無法適用不同尺寸的電子產品,便可避免重新選配、製造不同長度之電連接件,以有效控制製造成本及加速組裝的作業,藉此達到降低整體作業成本之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抵壓件旋動蓋合後,可同時定位二電連接件,以使二電連接件緊迫定位於端子組之複數導電端子中,進而避免二電連接件輕易從端子組中拔離,藉此達到確保整體電性接觸之目的。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乃在於該導電端子之定位部表面上為彎折有供卡固定位於基座壁面處之止擋體,且導電端子之第二夾持臂後方處延伸有擋止於基座外部之止擋部,而該限位端子之承接臂表面上延伸有供擋止於定位槽內之限位部,且限位端子之第二扣持臂後方處延伸有擋止於基座外部之擋止部,即可透過止擋體、止擋部、限位部及擋止部來使端子組穩固定位於座體中,以防止電連接件向外拉動時,其端子組從座體內脫離的情況發生,藉此達到使端子組確實定位於座體中之目的。
1‧‧‧座體
11‧‧‧基座
111‧‧‧端子槽
1111‧‧‧限位槽
12‧‧‧側壁
13‧‧‧操作空間
131‧‧‧第一插口
132‧‧‧擋塊
133‧‧‧軸孔
14‧‧‧對接空間
141‧‧‧第二插口
15‧‧‧定位槽
151‧‧‧限位塊
2‧‧‧端子組
21‧‧‧導電端子
211‧‧‧定位部
2111‧‧‧止擋體
212‧‧‧抵壓臂
2121‧‧‧軸槽
213‧‧‧接觸臂
2131‧‧‧接觸點
214‧‧‧第一夾持臂
2141‧‧‧第一抵持塊
215‧‧‧第二夾持臂
2151‧‧‧第二抵持塊
2152‧‧‧止擋部
22‧‧‧限位端子
221‧‧‧基部
222‧‧‧作動臂
223‧‧‧承接臂
2231‧‧‧限位部
224‧‧‧第一扣持臂
2241‧‧‧第一扣塊
225‧‧‧第二扣持臂
2251‧‧‧第二扣塊
2252‧‧‧擋止部
3‧‧‧抵壓件
31‧‧‧軸部
311‧‧‧穿槽
312‧‧‧抵壓面
32‧‧‧扳動部
33‧‧‧軸柱
34‧‧‧抵持體
341‧‧‧抵持面
4‧‧‧電連接件
41‧‧‧接點
42‧‧‧抵持肩部
5‧‧‧電連接件
51‧‧‧接點
52‧‧‧扣槽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角度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之側視剖面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之俯視剖面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二電連接件插接前之立體外觀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二電連接件插接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本創作抵壓件蓋合時之動作示意圖。
第九圖 係為本創作抵壓件蓋合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十圖 係為本創作抵壓件蓋合後之另一側視剖面圖。
第十一圖 係為本創作抵壓件開啟後之側視剖面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五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角度之立體分解圖、側視剖面圖及俯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之電連接器係定義X軸向為左右方向、Y軸向為前後方向、Z軸向為上下方向,並包括座體1、端子組2及抵壓件3,其中:
該座體1為具有扁平狀之基座11,並於基座11上設有由前朝後貫穿且呈上、下排列之複數端子槽111,而各端子槽111側壁面凹設有限位槽1111,再於基座11二側處朝前形成有側壁12,且基座11與二側壁12之間形成有前方具第一插口131之操作空間13,而基座11後方處形成有具第二插口141之對接空間14,其操作空間13底部位於端子槽111二側處設有凸出之擋塊132,再於操作空間13相對二側面凹設有軸孔133,而操作空間13相鄰於二側壁12處設有由前向後形成貫通之複數定位槽15,且各定位槽15內部橫向 設有限位塊151。
該端子組2為包括有概呈一工形狀之複數導電端子21及複數限位端子22,其導電端子21具有供定位於基座11的端子槽111內之定位部211,並於定位部211表面上彎折有供卡固定位於端子槽111的限位槽1111內之止擋體2111,再由定位部211上、下二側處朝前方分別延伸有位於操作空間13內之懸空狀抵壓臂212及接觸臂213,而抵壓臂212前方處形成有開口向下之弧狀軸槽2121,且接觸臂213前方處形成有向上凸起之接觸點2131,而定位部211相對於抵壓臂212與接觸臂213另側上、下方處朝後方分別延伸有位於對接空間14內之懸空狀第一夾持臂214及第二夾持臂215,並於第一夾持臂214及第二夾持臂215後方相對內側處形成有凸起之第一抵持塊2141及第二抵持塊2151,再於第二夾持臂215後方處延伸有擋止於基座11外部之止擋部2152,而該複數限位端子22為分別具有供定位於座體1的複數定位槽15中之基部221,並於基部221上、下二側處朝前方分別延伸有位於操作空間13內之懸空狀作動臂222及承接臂223,且承接臂223表面上為朝基部221方向延伸有供擋止於限位塊151前方處之限位部2231,而基部221另側上、下方處朝後方分別延伸有位於對接空間14內之懸空狀第一扣持臂224及第二扣持臂225,且第一扣持臂224及第二扣持臂225後方相對內側處形成有凸起之第一扣塊2241及第二扣塊2251,再於第二扣持臂225後方處延伸有擋止於基座11外部之擋止部2252。
該抵壓件3為具有橫向之軸部31,並於軸部31上沿著 長度方向設有間隔排列之複數穿槽311,且軸部31下表面形成有平整狀之抵壓面312,再於軸部31一側處朝外彎折延伸有扳動部32,而軸部31相鄰於扳動部32之另側二邊處設有相對之軸柱33,且二軸柱33與軸部31之間分別設有抵持體34,並於抵持體34表面上形成有傾斜狀之抵持面341。
當本創作於組裝時,係先將抵壓件3置入於座體1之操作空間13處,以使端子組2各導電端子21之抵壓臂212前端分別伸入至抵壓件3上所對應之穿槽311內,並向上推動抵壓件3,而使抵壓件3之軸部31抵持於抵壓臂212之軸槽2121內壁面處形成活動樞接,此時,其軸部31二側之軸柱33則會分別卡入於操作空間13之軸孔133內形成活動樞接,而抵壓件3之二抵持體34便會進入至所對應限位端子22的作動臂222與承接臂223之間呈一限位,且待抵壓件3穩固樞接於座體1及端子組2上後,便可扳動於抵壓件3之扳動部32,以利用軸部31來作為軸心,使其位於抵壓臂212之軸槽2121中呈一轉動狀態,也可藉由軸柱33來作為軸心,使其位於操作空間13之軸孔133內呈一角度旋動,進而使抵壓件3可位於座體1之操作空間13處作旋動開啟或蓋合之動作。
上述端子組2定位於座體1之基座11內部後,其導電端子21之接觸臂213下表面、第一夾持臂214上表面,以及限位端子22之第二扣持臂225上表面處為與基座11內壁面間形成有可供彈性變形位移之間隙。
再請搭配參閱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圖所示,係分 別為本創作二電連接件插接前之立體外觀圖、二電連接件插接前之側視剖面圖、抵壓件蓋合時之動作示意圖、抵壓件蓋合後之側視剖面圖、抵壓件蓋合後之另一側視剖面圖及抵壓件開啟後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二側係可供電連接件4、5進行插接作業,其電連接件4、5可為柔性扁平排線、扁平軟性印刷電路板或扁平碳墨印刷電路板等,而本創作二端為可供二種相同型式的電連接件4、5來進行插接,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供相異型式的電連接件4、5來進行插接,當於實際使用時,為可先將抵壓件3之扳動部32向上扳動,其抵壓件3之軸部31便會位於導電端子21抵壓臂212之軸槽2121中呈一轉動,使抵壓件3以軸柱33作為軸心,而於操作空間13之軸孔133內作開啟之動作,且當使用者將抵壓件3向上開啟至垂直狀時,即可將電連接件4從操作空間13之第一插口131處斜向插入,以使電連接件4二側之抵持肩部42越過至操作空間13之複數擋塊132內側處呈一預置擋止定位,同時,該電連接件4即會伸入至導電端子21的抵壓臂212及接觸臂213之間並推入至底,而另側對接空間14之第二插口141處便可供另一電連接件5插入,其導電端子21的第一夾持臂214之第一抵持塊2141與第二夾持臂215之第二抵持塊2151之間的間距為可略小於另一電連接件5的厚度,所以當另一電連接件5從第二插口141處橫向插入於對接空間14的過程中,其另一電連接件5上、下表面即會推抵於第一夾持臂214之第一抵持塊2141、第二夾持臂215之第二抵持塊2151,以及限位端子22的第一扣持臂224之第一扣塊2241及第二扣持臂225之第二扣塊2251,並配合第一夾持臂214、第一扣持 臂224與基座11上方內壁面存有之間隙,來使第一夾持臂214、第一扣持臂224向上彈性撐開,而另一電連接件5便可持續朝對接空間14內插入,且待插入至底後,其第一夾持臂214之第一抵持塊2141及第二夾持臂215之第二抵持塊2151即會夾持於另一電連接件5二表面上,且第一夾持臂214會接觸至基座11上方內壁面處,而複數第二夾持臂215之第二抵持塊2151則會與另一電連接件5下表面處之接點51形成電性接觸,同時第一扣持臂224之第一扣塊2241及第二扣持臂225之第二扣塊2251會扣入於另一電連接件5二側之扣槽52中呈一限位。
之後便可扳動於抵壓件3之扳動部32向下蓋合至水平,其抵壓件3之軸部31便會位於導電端子21抵壓臂212之軸槽2121中呈一反向轉動,此時,該軸部31下表面之抵壓面312即會抵壓於電連接件4表面上,以藉由電連接件4來抵壓至導電端子21之接觸臂213,進而連帶接觸臂213向下彈性位移而與基座11下方內壁面形成接觸,藉此使接觸臂213之接觸點2131與電連接件4下表面之接點41形成確實之電性連接,其因抵壓件3下壓後會使各導電端子21的抵壓臂212、接觸臂213、第一夾持臂214及第二夾持臂215分別抵貼於基座11內壁面處而無法更向外撐開,進而可使複數導電端子21內部所插設之電連接件4、5產生緊迫定位,以防止電連接件4、5受到外力的拉扯時輕易向外脫出或滑動位移之情況發生,而該抵壓件3向下蓋合的同時,其抵壓件3二側之抵持體34亦會隨之產生轉動,並可利用上表面之抵持面341來撐抵於限位端子22之作動臂222,以使作動臂 222產生向上彈性變形位移,藉此產生槓桿作用來連動另側第一扣持臂224向下彈性變形位移,而使第一扣持臂224確實定位於另一電連接件5之扣槽52中,以更進一步使另一電連接件5無法向外拔離,藉此達到穩固定位之效果。
當使用者欲將二電連接件4、5自座體1之操作空間13及對接空間14內予以取出時,為可扳動於抵壓件3之扳動部32向上開啟,其抵壓件3之軸部31便會位於導電端子21抵壓臂212之軸槽2121中呈一轉動,此時,該電連接件4即不會受到抵壓件3的抵壓,而可輕易將電連接件4向外斜向拔出,同時,該抵壓件3二側之抵持體34亦會往回產生轉動,而不會撐抵於限位端子22之作動臂222,以使限位端子22另側之第一扣持臂224可作彈性位移,藉此使另一電連接件5僅需朝外施力,便可將另一電連接件5向外取出。
本創作為具有下列之優點:
(一)該二相同或相異型式之電連接件4、5為可利用本創作來進行對接,即可使電子產品內部不會因電連接件4、5固定長度的因素,而無法適用不同尺寸的電子產品,便可避免重新選配、製造不同長度之電連接件,以有效控制製造成本及加速組裝的作業,藉此達到降低整體作業成本之效果。
(二)該抵壓件3旋動蓋合後,可利用電連接件4來抵壓端子組2之複數導電端子21,並藉由複數導電端子21來同時定位電連接件4、5,以使電連接件4、5緊迫定位於複數導電端子21中,進而避免電連接件4、5輕易從端子組2中拔離,藉此確保整體電性接觸,從 而達到操作簡易、快速方便之效用。
(三)該導電端子21之定位部211表面上為彎折有供卡固定位於端子槽111的限位槽1111壁面處之止擋體2111,且導電端子21之第二夾持臂215後方處延伸有擋止於基座11外部之止擋部2152,而該限位端子22之承接臂223表面上延伸有供擋止於定位槽15內的限位塊151前方處之限位部2231,且限位端子22之第二扣持臂225後方處延伸有擋止於基座11外部之擋止部2252,即可透過止擋體2111、止擋部2152、限位部2231及擋止部2252來使端子組2穩固定位於座體1中,以防止電連接件4、5向外拉動時,其端子組2從座體1內隨之脫離的情況發生,進而使端子組2確實定位於座體1中,藉此達到提升整體結構強度之效果。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創作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創作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電連接器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新型,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公便。
1‧‧‧座體
11‧‧‧基座
111‧‧‧端子槽
12‧‧‧側壁
13‧‧‧操作空間
131‧‧‧第一插口
132‧‧‧擋塊
133‧‧‧軸孔
15‧‧‧定位槽
2‧‧‧端子組
21‧‧‧導電端子
211‧‧‧定位部
2111‧‧‧止擋體
212‧‧‧抵壓臂
2121‧‧‧軸槽
213‧‧‧接觸臂
2131‧‧‧接觸點
214‧‧‧第一夾持臂
2141‧‧‧第一抵持塊
215‧‧‧第二夾持臂
2151‧‧‧第二抵持塊
2152‧‧‧止擋部
22‧‧‧限位端子
221‧‧‧基部
222‧‧‧作動臂
223‧‧‧承接臂
2231‧‧‧限位部
224‧‧‧第一扣持臂
2241‧‧‧第一扣塊
225‧‧‧第二扣持臂
2251‧‧‧第二扣塊
2252‧‧‧擋止部
3‧‧‧抵壓件
31‧‧‧軸部
311‧‧‧穿槽
32‧‧‧扳動部
33‧‧‧軸柱
34‧‧‧抵持體
341‧‧‧抵持面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係包括座體、端子組及抵壓件,其中:該座體為具有一基座,並於基座二側處形成有側壁,且基座與二側壁之間形成有前方具第一插口而可供預設電連接件插入之操作空間,再於基座後方處形成有具第二插口而可供另一預設電連接件插入之對接空間;該端子組為包括有複數導電端子,其導電端子具有供定位於基座上之定位部,再由定位部上、下二側處朝前方分別延伸有位於操作空間內之懸空狀抵壓臂及接觸臂,而定位部相對於抵壓臂與接觸臂另側上、下方處朝後方分別延伸有位於對接空間內之懸空狀第一夾持臂及第二夾持臂;該抵壓件為位於座體之操作空間處,其抵壓件具有供樞接於複數導電端子上之軸部,並於軸部下表面形成有供抵壓於預設電連接件上之抵壓面,再於軸部一側處朝外彎折延伸有扳動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座體之基座上由前朝後貫穿有呈上、下排列且供複數導電端子定位之複數端子槽,而各端子槽側壁面凹設有限位槽,且座體之操作空間底部位於端子槽二側處設有凸出之擋塊,而該導電端子之定位部表面上彎折有供定位於限位槽內之止擋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座體之操作空間相對二側壁面為凹設有軸孔,而該抵壓件之軸部相鄰於扳動部之另側二邊處設有供樞接於軸孔中以使抵壓件位於操作空間處作旋動開啟或蓋合 動作之軸柱。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座體之操作空間相鄰於二側壁處為設有由前向後形成貫通之複數定位槽,並於各定位槽內部橫向設有限位塊,而該端子組為包有供定位於複數定位槽內之複數限位端子,其限位端子具有一基部,並於基部上、下二側處朝前方分別延伸有位於操作空間內之懸空狀作動臂及承接臂,且承接臂表面上為朝基部方向延伸有供擋止於限位塊前方處之限位部,而基部另側上、下方處朝後方分別延伸有位於對接空間內之懸空狀第一扣持臂及第二扣持臂,且第一扣持臂及第二扣持臂後方相對內側處形成有凸起之第一扣塊及第二扣塊,再於第二扣持臂後方處延伸有外露於基座外部之擋止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限位端子之第二扣持臂上表面處為與基座內壁面間形成有供彈性變形位移之間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端子之定位部表面上為彎折有供定位於基座壁面處之止擋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端子之抵壓臂前方處為形成有開口向下而可供抵壓件的軸部抵持於其內形成活動樞接之軸槽,而該抵壓件之軸部上設有間隔排列且供供導電端子的抵壓臂前端伸入使軸部位於軸槽內呈一轉動之複數穿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端子之接觸臂前方處為形成有向上凸起且供與預設電連接件的接點形成電性接觸之接觸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端子之第一夾持臂及第二夾持臂後方相對內側處為形成有凸起以供抵壓於另一預設電路板相對二側表面之第一抵持塊及第二抵持塊,而第一抵持塊與第二抵持塊之間的間距為略小於另一預設電連接件的厚度,再於第二夾持臂後方處延伸有外露於基座外部之止擋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端子之接觸臂下表面與第一夾持臂上表面為與基座內壁面間形成有供彈性變形位移之間隙。
TW106211001U 2017-07-26 2017-07-26 電連接器 TWM551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001U TWM551763U (zh) 2017-07-26 2017-07-26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001U TWM551763U (zh) 2017-07-26 2017-07-26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1763U true TWM551763U (zh) 2017-11-11

Family

ID=61014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1001U TWM551763U (zh) 2017-07-26 2017-07-26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1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00705B2 (en) Safety door for a rotatable power supply socket
JP3974411B2 (ja) Usbコネクタ
CN104425918B (zh) 电连接器
JP5748252B1 (ja) 電子機器及び該電子機器用増設ユニット
JP4173155B2 (ja) 基板対基板用コネクター
EP2600472B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US2008017642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actuator having pivotal movement limiting arrangement
US20160126685A1 (en)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267702U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position guider
TWM551763U (zh) 電連接器
TWM454000U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M550456U (zh) 卡連接器
TW201607156A (zh) 連接器
TWM593680U (zh) 中繼連接器
TWM474280U (zh) 電連接器
TWM475066U (zh) 電連接器
TWI603535B (zh) 電子卡連接器
TWM537331U (zh) 電連接器之掀蓋卡扣結構
TWM616869U (zh) 電連接器之鎖合構造
TWM645717U (zh) 具易解鎖機構之連接器組及其轉接連接器
TWM600020U (zh) 連接器組合之鎖定結構
TWM628353U (zh) 具可位移鎖定件之連接器
TWM648610U (zh) 兼具對接區與導引區的連接器及其殼體
TWI445259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400840B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