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9468U - 連接器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49468U TWM549468U TW106208794U TW106208794U TWM549468U TW M549468 U TWM549468 U TW M549468U TW 106208794 U TW106208794 U TW 106208794U TW 106208794 U TW106208794 U TW 106208794U TW M549468 U TWM549468 U TW M549468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sliding
- slide
- disposed
- pie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關於一種連接器結構改良 ,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供電子卡便於插拔之連接器改良。
在電子卡本體內部設IC,可自由讀出.寫入IC資訊之構成之所謂IC卡中,使用連接器讀出或寫入資訊。
在早期時,一般IC卡在連接器後,因為在其機體之IC卡插槽面上,會有凹陷處,使IC卡露出一小端在外部,所以吾人欲拆除IC卡時,只能靠人手將IC卡露出外部的一小端緊緊抓住並向外拉拔,此種結構設計雖然簡單,但因IC卡插入連接器後,常保持一緊密之插拔力,以防止IC卡受震動跳出,造成系統的不穩定,而此一拉拔荷重最重可達2.5Kg,試想若不以槓桿原理拉卡,則必將使使用者感到不適應;且此種完全靠蠻力的方式,因為在高頻率的拉拔動作及無法控制得當的蠻力之下,會使得拔出的方向不是平行於插槽的方向,因此,難免會破壞IC卡本體;且與IC卡插接之連接端內的導電金屬的接觸性亦會受波及,使得下次再次插接時,可能會發生接觸不良的情形。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案發明人提出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96867號之連接器改良,請參閱第1、2圖,該案之結構特徵在於連接器供電子卡(91)插入時,可由該電子卡(91)帶動滑動片(92)由前方朝後方做線性運動,讓滑動片(92)由第一位置(H1)移動至第二位置(H2),此時該鎖卡滑片(93)之第二卡掣邊可將該滑動片(92)固定於第二位置(H2),使得電子卡(91)完成插接動作;若要退出電子卡(91)時,僅須按壓該推動組件(94),控制該鎖卡滑片(93)線性運動以解除對該滑動片(92)之卡掣,讓該滑動片(92)由後方朝前方做線性運動,使滑動片(92)由第二位置(H2)移動至第一位置(H1),同時帶動該電子卡(91)而完成退出之動作;此專利產品上市後大受市場歡迎,然而本案創作人仍思考到前述的結構使用上較不符人因科技之使用設計,因此,進一步研發出本案件。
本創作之目的即在於改善上述之缺點,主要技術、目的為:提供一種以側向解鎖之連接器改良,其提供快速進退電子卡的功效。
可達到上述目的之結構者,主要包含有:一基座、一滑動片、一鎖卡滑片以及一推動組件所構成; 該基座具有提供一電子卡插入的容置空間,該基座之兩側各別形成一側壁,在其中一側壁之底緣設有一限位部,該限位部具有一第一滑槽,該第一滑槽上設有一擋壁; 該滑動片設在該基座之一側,該滑動片設有一第一擋片及一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一彈性元件之一側固定在該基座另一側則設置在該滑動片上,該第一擋片用以頂抵該電子卡,並帶動該滑動片在該基座上產生前後方向之線性運動,該第一彈性元件則提供線性運動之回復力; 該鎖卡滑片係組裝於該基座之限位部上方,並在該基座上產生水平方向滑移,該鎖卡滑片具有一第一、第二卡掣緣,該第一卡掣緣用於對該滑動片定位到一第一位置,該第二卡掣緣將該滑動片卡掣固定於一第二位置,該鎖卡滑片下方凸設一連動部; 該推動組件組裝於該基座之限位部,該推動組件設有一第二滑槽,該第二滑槽內具有一第一定位塊,該第一定位塊套設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二滑槽內設有一連動塊,該連動塊用以勾合在該鎖卡滑片之連動部,用於帶動該鎖卡滑片水平滑移,該第二彈性元件頂抵在該第一滑槽之擋壁,提供該推動組件水平滑移之回復力。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鎖卡滑片與該基座之間設有一第三彈性元件,提供該鎖卡滑片產生水平方向運動之回復力。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基座上設有一第二定位塊,該鎖卡滑片具有一第三滑槽,該第三滑槽穿設於該第二定位塊,用以引導該鎖卡滑片在該基座上水平滑移。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限位部設有第一導槽,該推動組件設有一對應該第一導槽之一滑動緣,藉由兩者配合使得該推動組件穩定的在該限位部上滑移,並防止該推動組件脫落。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二該側壁之間透過一底壁以及一後壁連接兩者。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推動組件之表面更包含有一推動鈕,提供使用者撥動該推動組件時,更加省力以及符合人因設計之結構。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鎖卡滑片一側設有一上檔片,電子卡插入時,一端頂抵該第一擋片定位,另端藉由該上檔片以頂抵卡合定位,而使電子卡完成插卡固定。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容置空間之上方進一步設有一導滑板,該導滑板一側與該滑動片接觸,可同時與該滑動片相對於該基座作前後方向之線性運動。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創作連接器進一步設有電路板及位於該電路板上之觸動開關,該觸動開關相對位於該容置空間之後方,該導滑板並設有一觸壓片,該觸壓片係相對於該觸動開關之前方,可在該導滑板相對於該基座作前後方向之線性運動時,該觸壓片可壓抵觸動該觸動開關。
因此依據本創作的技術手段,本創作可以獲得的功效簡要說明如下所列:本創作之連接器供電子卡插入時,可由該電子卡帶動滑動片由前方朝後方做線性運動,讓滑動片由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此時該鎖卡滑片之第二卡掣緣可將該滑動片固定於第二位置,使得電子卡完成插接動作;若要退出電子卡時,僅須水平撥動該推動組件,控制該鎖卡滑片線性運動以解除對該滑動片之卡掣,讓該滑動片由後方朝前方做線性運動,使滑動片由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同時帶動該電子卡而完成退出之動作。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案之特徵與其特點有更進一步之了解與認同,茲列舉以下較佳之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請參閱第3至7圖、第9圖,本創作連接器結構改良主要包含有:一基座(10)、一滑動片(20)、一鎖卡滑片(30)以及一推動組件(40)所構成。
該基座(10)可選用絕緣材料製造,該基座(10)具有提供一電子卡(60)插入的容置空間(11),該基座(10)之兩側各別形成一側壁(12),二該側壁(12)之間透過一底壁(13)以及一後壁(14)連接兩者,在其中一側壁(12)之底緣設有一限位部(15),該限位部(15)具有一第一滑槽(16),該第一滑槽(16)上設有一擋壁(17)。
該滑動片(20)設在該基座(10)之一側,該滑動片(20)設有一第一擋片(21)及一第一彈性元件(22),該第一彈性元件(22)之一側固定在該基座(10)另一側則設置在該滑動片(20)上,該第一擋片(21)用以頂抵該電子卡(60),並帶動該滑動片(20)在該基座(10)上產生前後方向之線性運動,該第一彈性元件(22)則提供線性運動之回復力。
該鎖卡滑片(30)係組裝於該基座(10)之限位部(15)上方,並在該基座(10)上產生水平方向滑移,該鎖卡滑片(30)具有一第一、第二卡掣緣(31、32),該第一卡掣緣(31)用於對該滑動片(20)定位到一第一位置(P1),該第二卡掣緣(32)將該滑動片(20)卡掣固定於至一第二位置(P2),該鎖卡滑片(30)下方凸設一連動部(33)。進一步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電子卡(60)退卡後,自動復歸位置之結構,其主要在基座(10)上設有一第二定位塊(18),該鎖卡滑片(30)具有一第三滑槽(34),該第三滑槽(34)穿設於該第二定位塊(18),用以引導該鎖卡滑片(30)在該基座(10)上水平滑移,並且在鎖卡滑片(30)與該基座(10)之間設有一第三彈性元件(35),提供該鎖卡滑片(30)產生水平方向運動之回復力,當退卡後提供藉由第一彈性元件(22)以及第三彈性元件(35)能提供該滑動片(20)由第二位置(P2)回復到第一位置(P1)。
該推動組件(40)組裝於該基座(10)之限位部(15),該推動組件(40)設有一第二滑槽(41),該第二滑槽(41)內具有一第一定位塊(42),該第一定位塊(42)套設一第二彈性元件(43),該第二滑槽(41)內設有一連動塊(44),該連動塊(44)用以勾合在該鎖卡滑片(30)之連動部(33),用於帶動該鎖卡滑片(30)水平滑移,該第第二彈性元件(43)用頂抵在該第一滑槽(16)之擋壁(17),提供該推動組件(40)水平滑移之回復力。進一步的推動組件(40)設有一對應該第一導槽(19)之一滑動緣(46),藉由兩者配合使得該推動組件(40)穩定的在該限位部(15)上滑移,並防止該推動組件(40)脫落,並且在該推動組件(40)之表面更包含有一推動鈕(45),提供使用者撥動該推動組件(40)時,更加省力以及符合人因設計之結構。
本創作之基座(10)上方另設有一導滑板(50),其係相對位於該容置空間(11)之上方,該導滑板(50)之二側係以滑動方式設置於該二側壁(12)之間,且該導滑板(50)一側與該滑動片(20)接觸,可同時與該滑動片(20)相對於該基座(10)作前後方向之線性運動;其中,該導滑板(50)係朝該容置空間(11)形成有一第二擋片(51),舉例來說,該第二擋片(51)係垂直豎立於該導滑板(50)之下且靠近該後壁(14)處,該第一擋片(21)與第二檔片相互接觸,且該第二擋片(51)係較該第一擋片(21)靠近該容置空間(11)之前方。
請參閱第7圖,實際說明本創作使用方式:當一電子卡(60)欲插入本創作之連接器時,可由該電子卡(60)推動該第一擋片(21)並帶動該滑動片(20)由前方朝後方做線性運動,讓該滑動片(20)由第一位置(P1)移動至第二位置(P2),其中,該第一位置(P1)係為滑動片(20)之一側受該第一卡掣緣(31)卡掣固定之位置,而第二位置(P2)係為滑動片(20)之一側受該第二卡掣緣(31)卡掣固定之位置,該第一位置(P1)係較該第二位置(P2)靠近該容置空間(11)之前方,當滑動片(20)由前方朝後方做線性運動時,該鎖卡滑片(30)可受第三彈性元件(35)之作用朝容置空間(11)內(以第7圖所示係朝左方方向)移動,最後則由該第二卡掣緣(32)將該滑動片(20)固定於第二位置(P2),使得電子卡(60)完成插接動作;再者,電子卡(60)一端頂抵該第一擋片(21),另端藉由該上檔片(36)以頂抵卡合定位,而使電子卡(60)完成插卡固定﹔此時,該推動組件(40)同時受鎖卡滑片(30)之動作而朝左方移動。
請一併參閱第8圖,若要退出電子卡(60)時,僅須撥推該推動組件(40)之推動鈕(45),而使連動部(33)隨其勾合支連動塊(44)同步做側向位移,進而達到控制該鎖卡滑片(30)線性運動以解除對該滑動片(20)之卡掣,使該鎖卡滑片(30)朝容置空間(11)外(以第8圖所示係朝右方)移動,而讓該第三彈性元件(35)形成拉伸狀態,讓該滑動片(20)受第一彈性元件(22)之回復力,由後方朝前方做線性運動,使滑動片(20)由第二位置(P2)移動至第一位置(P1),同時帶動該電子卡(60)而完成退出之動作。
請參閱第1至8圖,本創作進一步設有電路板(70)及位於該電路板(70)上之觸動開關(71),該觸動開關(71)相對位於該容置空間(11)之後方靠近底壁(13)處,該導滑板(50)並設有一觸壓片,該觸壓片係相對於該觸動開關(71)之前方,可在該電子卡(60)推動該第一擋片(21)並帶動該滑動片(20)由前方朝後方做線性運動時,請同時參閱第7圖所示,同時帶動該導滑板(50)相對於該基座(10)作前後方向之線性運動,該觸壓片可壓抵觸動該觸動開關(71),進而到觸動之效果。
綜上所述,本創作主要構成結構均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
需陳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創作之具體實施立即所運用之技術原理,若依本創作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所產生之功能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創作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本創作」
10‧‧‧基座
11‧‧‧容置空間
12‧‧‧側壁
13‧‧‧底壁
14‧‧‧後壁
15‧‧‧限位部
16‧‧‧第一滑槽
17‧‧‧擋壁
18‧‧‧第二定位塊
19‧‧‧第一導槽
20‧‧‧滑動片
21‧‧‧第一擋片
22‧‧‧第一彈性元件
30‧‧‧鎖卡滑片
31‧‧‧第一卡掣緣
32‧‧‧第二卡掣緣
33‧‧‧連動部
36‧‧‧上檔片
34‧‧‧第三滑槽
35‧‧‧第三彈性元件
40‧‧‧推動組件
41‧‧‧第二滑槽
42‧‧‧第一定位塊
43‧‧‧第二彈性元件
44‧‧‧連動塊
45‧‧‧推動鈕
46‧‧‧滑動緣
50‧‧‧導滑板
51‧‧‧第二擋片
60‧‧‧電子卡
70‧‧‧電路板
71‧‧‧觸動開關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習用結構」
91‧‧‧電子卡
92‧‧‧滑動片
93‧‧‧鎖卡滑片
94‧‧‧推動組件
H1‧‧‧第一位置
H2‧‧‧第二位置
10‧‧‧基座
11‧‧‧容置空間
12‧‧‧側壁
13‧‧‧底壁
14‧‧‧後壁
15‧‧‧限位部
16‧‧‧第一滑槽
17‧‧‧擋壁
18‧‧‧第二定位塊
19‧‧‧第一導槽
20‧‧‧滑動片
21‧‧‧第一擋片
22‧‧‧第一彈性元件
30‧‧‧鎖卡滑片
31‧‧‧第一卡掣緣
32‧‧‧第二卡掣緣
33‧‧‧連動部
36‧‧‧上檔片
34‧‧‧第三滑槽
35‧‧‧第三彈性元件
40‧‧‧推動組件
41‧‧‧第二滑槽
42‧‧‧第一定位塊
43‧‧‧第二彈性元件
44‧‧‧連動塊
45‧‧‧推動鈕
46‧‧‧滑動緣
50‧‧‧導滑板
51‧‧‧第二擋片
60‧‧‧電子卡
70‧‧‧電路板
71‧‧‧觸動開關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習用結構」
91‧‧‧電子卡
92‧‧‧滑動片
93‧‧‧鎖卡滑片
94‧‧‧推動組件
H1‧‧‧第一位置
H2‧‧‧第二位置
第1圖係習用連接器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習用連結器使用狀態圖。 第3圖係本創作之結構立體圖。 第4圖係本創作之結構分解立體圖。 第5圖係該導滑板、該滑動片、鎖卡滑片及該推動組件之結構分解圖。 第6圖係該鎖卡滑片之連動部與該推動組件組合之狀態圖。 第7圖係本創作使用狀態圖(一),其顯示電子卡插入之狀態。 第8圖係本創作使用狀態圖(二),其顯示電子卡退出之狀態圖。 第9圖係本創作限位部與推動組件另一方向結構立體圖。
20‧‧‧滑動片
30‧‧‧鎖卡滑片
33‧‧‧連動部
40‧‧‧推動組件
45‧‧‧推動鈕
50‧‧‧導滑板
21‧‧‧第一擋片
31‧‧‧第一卡掣緣
34‧‧‧第三滑槽
41‧‧‧第二滑槽
51‧‧‧第二擋片
32‧‧‧第二卡掣緣
35‧‧‧第三彈性元件
44‧‧‧連動塊
Claims (9)
- 一種連接器結構改良,主要包含有:一基座(10)、一滑動片(20)、一鎖卡滑片(30)以及一推動組件(40)所構成; 該基座(10)具有提供一電子卡(60)插入的容置空間(11),該基座(10)之兩側各別形成一側壁(12),在其中一側壁(12)之底緣設有一限位部(15),該限位部(15)具有一第一滑槽(16),該第一滑槽(16)上設有一擋壁(17); 該滑動片(20)設在該基座(10)之一側,該滑動片(20)設有一第一擋片(21)及一第一彈性元件(22),該第一彈性元件(22)之一側固定在該基座(10)另一側則設置在該滑動片(20)上,該第一擋片(21)用以頂抵該電子卡(60),並帶動該滑動片(20)在該基座(10)上產生前後方向之線性運動,該第一彈性元件(22)則提供線性運動之回復力; 該鎖卡滑片(30)係組裝於該基座(10)之限位部(15)上方,並在該基座(10)上產生水平方向滑移,該鎖卡滑片(30)具有一第一、第二卡掣緣(31、32),該第一卡掣緣(31)用於對該滑動片(20)定位到一第一位置(P1),該第二卡掣緣(32) 將該滑動片(20)卡掣固定於一第二位置(P2),該鎖卡滑片(30)下方凸設一連動部(33); 該推動組件(40)組裝於該基座(10)之限位部(15),該推動組件(40)設有一第二滑槽(41),該第二滑槽(41)內具有一第一定位塊(42),該第一定位塊(42)套設一第二彈性元件(43),該第二滑槽內設有一連動塊(44),該連動塊(44)用以勾合在該鎖卡滑片(30)之連動部(33),用於帶動該鎖和滑片水平滑移,該第二彈性緣用頂抵在該第一滑槽(16)之擋壁(17),提供該推動組件(40)水平滑移之回復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結構改良,其中,該鎖卡滑片(30)與該基座(10)之間設有一第三彈性元件(35),提供該鎖卡滑片(30)產生水平方向運動之回復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連接器結構改良,其中,該基座(10)上設有一第二定位塊(18),該鎖卡滑片(30)具有一第三滑槽(34),該第三滑槽(34)穿設於該第二定位塊(18),用以引導該鎖卡滑片(30)在該基座(10)上水平滑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結構改良,其中,該鎖卡滑片(30)一側設有一上檔片(3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結構改良,其中,該限位部(15)設有第一導槽(19),該推動組件(40)設有一對應該第一導槽(19)之一滑動緣(46),藉由兩者配合使得該推動組件(40)穩定的在該限位部(15)上滑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5項所述之連接器結構改良,其中,該推動組件(40)之表面更包含有一推動鈕(4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結構改良,其中,二該側壁(12)之間透過一底壁(13)以及一後壁(14)連接兩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結構改良,其中,該容置空間(11)之上方進一步設有一導滑板(50),該導滑板(50)一側與該滑動片(20)接觸,可同時與該滑動片(20)相對於該基座(10)作前後方向之線性運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結構改良,其中,更包含設有一電路板(70)及位於該電路板(70)上之觸動開關(71),該觸動開關(71)相對位於該容置空間(11)之後方,該導滑板(50)並設有一觸壓片,該觸壓片係相對於該觸動開關(71)之前方,可在該導滑板(50)相對於該基座(10)作前後方向之線性運動時,該觸壓片可壓抵觸動該觸動開關(7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08794U TWM549468U (zh) | 2017-06-19 | 2017-06-19 | 連接器結構改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08794U TWM549468U (zh) | 2017-06-19 | 2017-06-19 | 連接器結構改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49468U true TWM549468U (zh) | 2017-09-21 |
Family
ID=60764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208794U TWM549468U (zh) | 2017-06-19 | 2017-06-19 | 連接器結構改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49468U (zh) |
-
2017
- 2017-06-19 TW TW106208794U patent/TWM549468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13376B2 (en) | Expandable keyboard device | |
TWI293239B (en) | Computer case retention assembly | |
TWM380509U (en) | Concealable connection por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concealable connection port | |
TWM482180U (zh) | 插頭連接器結構 | |
TWM283249U (en) | Card connector | |
US7314390B1 (en) | Drawer-type card connector | |
KR20150108217A (ko) | 풀러 타입 카드 소켓 | |
TWI408852B (zh) | 防脫落插頭 | |
TWI733826B (zh) | 卡連接器 | |
US908905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atching bumper, latching bumper thereof, and stackable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 |
TWM549468U (zh) | 連接器結構改良 | |
TW200917577A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TWM324891U (en) |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 |
TWM350873U (en) | Second bounce structure of socket | |
TWM455242U (zh) | 抽取式硬碟之彈性定位結構 | |
WO2019105271A1 (zh) | 卡的插拔装置及电子设备 | |
JP2001053849A (ja) | 電話機台等兼用メモ用具 | |
TWM596993U (zh) | 電子卡連接器 | |
TWM496867U (zh) | 連接器改良 | |
CN110754821A (zh) | 一种抽屉滑轨式快拆装置 | |
TWM497361U (zh) | 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 |
JP3213286U (ja) | コネクター構造 | |
KR200373925Y1 (ko) | 슬라이드식 usb커넥터 고정수단 | |
TWM343291U (en) | Memory card connector | |
TWM498982U (zh) | 連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