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3487U - 插座及具有此插座的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插座及具有此插座的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43487U TWM543487U TW106200182U TW106200182U TWM543487U TW M543487 U TWM543487 U TW M543487U TW 106200182 U TW106200182 U TW 106200182U TW 106200182 U TW106200182 U TW 106200182U TW M543487 U TWM543487 U TW M54348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ocket
- slot
- circuit board
- transmission
- plu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插座及具有此插座的連接器組件,特別是一種插頭與電路板非以正交配置的插座及具有此插座的連接器組件。
隨著通訊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生活中人與人的聯繫已大量透過通訊網路在進行各式訊息的傳遞,而各式通訊用的線組及其連接器已經被廣泛使用,例如,一般家用電話線的連接器(RJ-11)及其插座、網路線傳輸的連接器(RJ-45)及其插座、光纖纜線的連接器及其插座等。
在目前高頻傳輸的發展趨勢下,此類通訊連接器在傳輸過程為了避免雜訊干擾造成訊號傳輸不穩,針對通訊連接器的各元件及其結構仍不斷在進行改良。而其中由於電信系統資料傳輸速率的增加,串音係為一嚴重的問題,串音係透過電容效應或電感效應耦合而由一訊號傳輸線耦合到一鄰近的訊號傳輸線。其中電感效應現象係因傳輸線在傳輸訊號時會產生電場,當傳輸線處於平行排列的狀態時,相鄰傳輸線之間會產生感應電壓,使得訊號可能在傳輸線間傳輸,造成訊號雜訊,而干擾了要傳送訊號的純度,且此效應所造成的干擾現象與傳輸線的長度成正比。
於習知技術中,一般通訊連接器的插頭係以卡扣方式卡固於插座,而此卡扣結構常凸出於插頭的前端表面。目前為了避免插頭與插座中的電路板在連接時機構上受到干涉的作法為將電路板上的傳輸端子的長度拉長,使得傳輸端子與插頭上的傳輸接點確實地電性接觸時,兩者之間不至於產生機構上的干涉。類似的干涉情況,亦可能為電路板上的刺破端子所造成。詳言之,當刺破端子的一端穿透並凸出於電路板與插頭連接側的表面時,插頭與電路板的連接將受到干涉而無法以較緊密的方式連接。對此,同樣需要將傳輸端子以較長的長度來設計,來解決干涉的問題。由於,串音干擾的現象係與傳輸線的長度成正比,故將使得傳輸訊號受到干擾的程度提高。因此,如何改善現有通訊連接器在訊號傳輸時受到干擾的程度,則為研發人員應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新型在於提供一種插座及具有此插座的連接器組件,藉以解決先前技術中,透過將電路板上的傳輸端子的長度拉長雖可解決插頭與電路板間的干涉問題,但卻會衍生出串音干擾加劇的問題。
本新型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一插座,包含一外殼、一電路板、多個傳輸端子及多個刺破端子。外殼具有一插槽及一容置空間。容置空間位於外殼內部。插槽係由外殼的一第一表面向內延伸,並連通容置空間。電路板設置於容置空間內。電路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二表面及一第三表面,分別面對及背對插槽。傳輸端子及刺破端子分別裝設於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且傳輸端子延伸至插槽內。刺破端子藉由電路板電性連接傳輸端子。其中,插槽的插入方向與電路板的第二表面的法線方向夾一第一銳角。
本新型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連接器組件,包含一插頭以及如上述之一插座。插頭具有一本體及多個傳輸接點。本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部及一第二側部,以及介於第一側部及第二側部的一第四表面。傳輸接點位於第一側部的一端相對鄰近第四表面。傳輸接點適用於與電路板的傳輸端子對接。插頭係以第四表面面對插槽插入插座進行連接。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插座及連接器組件,透過調整插頭與電路板的連接角度,即插槽的插入方向與電路板第二表面的法線方向夾一銳角,使得機構干涉情況減少,同時縮短傳輸接點與電路板的傳輸端子之間的距離。如此一來,可縮短傳輸端子的長度設計值,相對降低串音干擾並提昇通訊品質。
以上關於本新型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的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請參閱圖1至圖2。圖1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連接器組件插頭與插座未連接的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連接器組件插頭連接於插座的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連接器組件10包含一插座100及一插頭200。插座100及插頭200可以是彼此相對應並符合工業標準各種類型之尺寸與組態的通訊插座和插頭,例如RJ-11型或RJ-45型等通訊插座和插頭。
插座100包含一外殼110、一電路板120、多個傳輸端子130及多個刺破端子140。外殼110具有一插槽111及一容置空間112。容置空間112位於外殼110內部。插槽111由外殼110的一第一表面113向內延伸,且插槽111連通容置空間112。外殼110的外觀形狀並不以圖示為限。外殼110可以是以任一種材料或複合材料製造而成,其中包括可以是絕緣材料或非絕緣材料。外殼110亦可以是一體成型或是由數個組件組合而成。
電路板120設置於容置空間112內。電路板120具有相對的一第二表面120a及一第三表面120b,分別面對及背對插槽111。傳輸端子130裝設於電路板120的第二表面120a。傳輸端子130延伸至插槽111內。
刺破端子140裝設於電路板120的第三表面120b。刺破端子140藉由電路板120而電性連接傳輸端子130。本實施例中刺破端子140為多個,然其數量非用以限定本新型。詳細來說,刺破端子140具有相對的一突出端點140a及一刺破端點140b。於本實施例中,突出端點140a由第三表面120b的一側穿透電路板120而凸出於第二表面120a,而刺破端點140b則位於電路板120的第三表面120b的一側。上述實施例之刺破端子140的突出端點140a凸出於第二表面120a的特徵,並非限定本新型,例如其他實施例中,刺破端子140也可僅位於第三表面120b的一側而未凸出於第二表面120a。
插頭200具有一本體210、多個傳輸接點220及一凸出部230。本體210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部211與一第二側部212,以及介於第一側部211與第二側部212之間的一第四表面213。插頭200係以第四表面213面對插槽111插入插座100。傳輸接點220位於第一側部211的一端,且相對鄰近第四表面213。傳輸接點220適用於與電路板120的傳輸端子130對接。凸出部230位於第四表面213上相對鄰近第二側部212處。凸出部230可以是插頭200用於連接於插座100的卡扣件。於本實施例中,插頭200具有一凸出部230凸出於第四表面213,但此特徵並非限定本新型,例如於其他實施例中,插頭200可以不具有凸出部230。
此外,如圖1所示,插槽111的插入方向N1與第二表面120a的法線方向N2夾一第一銳角θ1。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銳角θ1為30度,然此角度值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銳角θ1可為10至30度。
在本實施例中,插槽111的插入方向N1平行於第一表面113的法線方向N3。亦即插頭200是以垂直於插座100的第一表面113的方向插入。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部211靠近第四表面213的一端與第二表面120a的最小距離W1小於第二側部212靠近第四表面213的一端與第二表面120a的最小距離W2。也就是說,插頭200上的傳輸接點220相對於第二側部212更靠近電路板120的第二表面120a。
由上述可知,本實施例之連接器組件10透過調整插頭200與電路板120的連接角度,使得凸出部230或刺破端子140的突出端點140a在機構上所造成的干涉情況減少,同時縮短傳輸接點220與電路板120的傳輸端子130之間的距離。如此一來,可縮短傳輸端子130的長度設計值,相對降低串音干擾並提昇通訊品質。
在上述圖1至圖2之實施例中,插槽111的插入方向N1平行於第一表面113的法線方向N3之特徵,僅為本新型之一舉例說明,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請參閱圖3至圖4。圖3為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之連接器組件插頭與插座未連接的示意圖。圖4為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之連接器組件插頭連接於插座的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連接器組件10’包含一插座100’及一插頭200’。 插座100’包含一外殼110’、一電路板120’、多個傳輸端子130’及多個刺破端子140’。外殼110’具有一插槽111’及一容置空間112’。容置空間112’位於外殼110’內部。插槽111’由外殼110’的一第一表面113’向內延伸,且插槽111’連通容置空間112’。
電路板120’設置於容置空間112’內。電路板120’具有相對的一第二表面120a’及一第三表面120b’,分別面對及背對插槽111’。傳輸端子130’裝設於電路板120’的第二表面120a’。傳輸端子130’延伸至插槽111’內。
刺破端子140’裝設於電路板120’的第三表面120b’。刺破端子140’藉由電路板120’而電性連接傳輸端子130’。詳細來說,刺破端子140’具有相對的一突出端點140a’及一刺破端點140b’。於本實施例中,突出端點140a’由第三表面120b’的一側穿透電路板120’而凸出於第二表面120a’,而刺破端點140b’則位於電路板120’的第三表面120b’的一側。上述實施例之刺破端子140’的突出端點140a’凸出於第二表面120a’的特徵,並非限定本新型,例如其他實施例中,刺破端子140’也可僅位於第三表面120b’的一側而未凸出於第二表面120a’。
插頭200’具有一本體210’、多個傳輸接點220’及一凸出部230’。本體210’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部211’與一第二側部212’,以及介於第一側部211’與第二側部212’之間的一第四表面213’。插頭200’係以第四表面213’面對插槽111’插入插座100’。傳輸接點220’位於第一側部211’的一端,且相對鄰近第四表面213’。傳輸接點220’適用於與電路板120’的傳輸端子130’對接。凸出部230’位於第四表面213’上相對鄰近第二側部212’處。於本實施例中,插頭200’具有一凸出部230’凸出於第四表面213’,但此特徵並非限定本新型,例如於其他實施例中,插頭200’可以不具有凸出部230’。
此外,如圖3所示,插槽111’的插入方向N1’與第二表面120a’的法線方向N2’夾一第一銳角θ1’。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銳角θ1’為30度,然此角度值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銳角θ1’可為10至30度。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插槽111’的插入方向N1’與第一表面113’的法線方向N3’夾一第二銳角θ2’。亦即插頭200’並非以垂直於插座100’第一表面113’的方向插入。於本實施例中,第二銳角θ2’為30度。然此角度值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銳角θ2’可為10至30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部211’靠近第四表面213’的一端與第二表面120a’的最小距離W1’小於第二側部212’靠近第四表面213’的一端與第二表面120a’的最小距離W2’。也就是說,插頭200’上的傳輸接點220’相對於第二側部212’更靠近電路板120’的第二表面120a’。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連接器組件10’,透過改變插頭200’與電路板120’的連接角度,使得凸出部230’或刺破端子140’的突出端點140a’在機構上所造成的干涉情況減少,同時縮短傳輸接點220’與電路板120’的傳輸端子130’之間的距離。如此一來,可縮短傳輸端子130’的長度設計值,相對降低串音干擾並提昇通訊品質。
雖然本新型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0’‧‧‧連接器組件
100、100’‧‧‧插座
110、110’‧‧‧外殼
111、111’‧‧‧插槽
112、112’‧‧‧容置空間
113、113’‧‧‧第一表面
120、120’‧‧‧電路板
120a、120a’‧‧‧第二表面
120b、120b’‧‧‧第三表面
130、130’‧‧‧傳輸端子
140、140’‧‧‧刺破端子
140a、140a’‧‧‧突出端點
140b、140b’‧‧‧刺破端點
200、200’‧‧‧插頭
210、210’‧‧‧本體
211、211’‧‧‧第一側部
212、212’‧‧‧第二側部
213、213’‧‧‧第四表面
220、220’‧‧‧傳輸接點
230、230’‧‧‧凸出部
N1、N1’‧‧‧插槽的插入方向
N2、N2’‧‧‧第二表面的法線方向
N3、N3’‧‧‧第一表面的法線方向
θ1、θ1’‧‧‧第一銳角
θ2’‧‧‧第二銳角
W1、W1’‧‧‧第一側部與第二表面的最小距離
W2、W2’‧‧‧第二側部與第二表面的最小距離
100、100’‧‧‧插座
110、110’‧‧‧外殼
111、111’‧‧‧插槽
112、112’‧‧‧容置空間
113、113’‧‧‧第一表面
120、120’‧‧‧電路板
120a、120a’‧‧‧第二表面
120b、120b’‧‧‧第三表面
130、130’‧‧‧傳輸端子
140、140’‧‧‧刺破端子
140a、140a’‧‧‧突出端點
140b、140b’‧‧‧刺破端點
200、200’‧‧‧插頭
210、210’‧‧‧本體
211、211’‧‧‧第一側部
212、212’‧‧‧第二側部
213、213’‧‧‧第四表面
220、220’‧‧‧傳輸接點
230、230’‧‧‧凸出部
N1、N1’‧‧‧插槽的插入方向
N2、N2’‧‧‧第二表面的法線方向
N3、N3’‧‧‧第一表面的法線方向
θ1、θ1’‧‧‧第一銳角
θ2’‧‧‧第二銳角
W1、W1’‧‧‧第一側部與第二表面的最小距離
W2、W2’‧‧‧第二側部與第二表面的最小距離
圖1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連接器組件插頭與插座未連接的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之連接器組件插頭連接於插座的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之連接器組件插頭與插座未連接的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之連接器組件插頭連接於插座的示意圖。
10‧‧‧連接器組件
100‧‧‧插座
110‧‧‧外殼
112‧‧‧容置空間
113‧‧‧第一表面
120‧‧‧電路板
120a‧‧‧第二表面
120b‧‧‧第三表面
130‧‧‧傳輸端子
140‧‧‧刺破端子
140a‧‧‧突出端點
140b‧‧‧刺破端點
200‧‧‧插頭
W1‧‧‧第一側部與第二表面的最小距離
W2‧‧‧第二側部與第二表面的最小距離
Claims (9)
- 一種插座,包含: 一外殼,具有一插槽及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位於該外殼內部,該插槽由該外殼的一第一表面向內延伸,且該插槽連通該容置空間; 一電路板,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至少一傳輸端子,該至少一傳輸端子裝設於該電路板面對該插槽的一第二表面,且該至少一傳輸端子延伸至該插槽內;以及至少一刺破端子,該至少一刺破端子裝設於該電路板背對該插槽的一第三表面,且該至少一刺破端子電性連接該至少一傳輸端子;其中,該插槽的插入方向,與該電路板的該第二表面的法線方向,夾一第一銳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座,其中該第一銳角為10至30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座,其中該插槽的插入方向平行於該第一表面的法線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座,其中該插槽的插入方向與該第一表面的法線方向夾一第二銳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插座,其中該第二銳角為10至30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座,其中該至少一刺破端子具有相對的一突出端點及一刺破端點,且該至少一刺破端子的該突出端點由該第三表面的一側穿透該電路板突出於該第二表面。
- 一種連接器組件,包含: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任一項所述之插座;以及一插頭,具有一本體及至少一傳輸接點,該本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部與一第二側部,以及介於該第一側部與該第二側部之間的一第四表面,該至少一傳輸接點位於該本體前端的該第一側部,該插頭以該第四表面面對該插槽插入該插座,該至少一傳輸端子電性連接該至少一傳輸接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插頭具有一凸出部,該凸出部位於該第四表面,且相對於該第一側部,該凸出部相對鄰近該第二側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一側部與該第二表面的距離小於該第二側部與該第二表面的距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00182U TWM543487U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插座及具有此插座的連接器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00182U TWM543487U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插座及具有此插座的連接器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43487U true TWM543487U (zh) | 2017-06-11 |
Family
ID=59688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200182U TWM543487U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插座及具有此插座的連接器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43487U (zh) |
-
2017
- 2017-01-05 TW TW106200182U patent/TWM543487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93194B (zh) | 屏蔽接地之插座電連接器 | |
CA2686911C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tact mounting and compensation boards | |
US1027698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542093B (zh) |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 |
TWI565159B (zh) | 電連接器 | |
TWI424638B (zh) | 性能增強之接點模組總成 | |
JP4776041B2 (ja) | クロストーク最適化コンタクトアレーを有するリセプタクル | |
TWI544690B (zh) | 電連接器 | |
JP2009535766A (ja) | コンタクトプレート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210167533A1 (en) | Housing for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 |
US9634432B2 (en) | High frequency connector with enhanced grounding for reduced crosstalk | |
TWM512248U (zh) | 插座連接器、插頭連接器及其組合 | |
JP2012043783A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組立体 | |
TWI740511B (zh) | 全遮蔽式的排線連接器及其排線插頭 | |
US20150031249A1 (en) | Power connector and power contact thereof with improved support member for supporting engaging arm | |
US20080254685A1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reducing EMI and/or crosstalk | |
JP2007027120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10615544B2 (en) |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 |
BR112017003609B1 (pt) | Conector de barramento serial de segurança melhorada, e, método de formar o mesmo | |
US10014634B2 (en) | High speed network module socket connector | |
TW201433020A (zh) | 連接器 | |
TWM543487U (zh) | 插座及具有此插座的連接器組件 | |
TWM625540U (zh) | 電連接器 | |
EP2624377B1 (en) | Communication adapter | |
JP5307656B2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