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2496U - 加壓型小腿護具 - Google Patents

加壓型小腿護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2496U
TWM542496U TW106202181U TW106202181U TWM542496U TW M542496 U TWM542496 U TW M542496U TW 106202181 U TW106202181 U TW 106202181U TW 106202181 U TW106202181 U TW 106202181U TW M542496 U TWM542496 U TW M54249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longitudinal
pressing portions
portions
bundle 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2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Sheng Jiang
Ji-Nan Liao
Original Assignee
Special Protec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cial Protec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ecial Protector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02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2496U/zh
Publication of TWM542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2496U/zh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Description

加壓型小腿護具
本創作為一種加壓型小腿護具,主要由具有彈性收束力的編織布料一體構成,並對腓腸肌產生向上的支撐拉力。
近年來路跑活動盛行,根據資料統計,跑步運動傷害有75%發生在膝部或以下位置,其中小腿及脛骨的比例占20%、跟腱占8~10%,例如小腿肌群抽筋、跟腱炎就是常見的運動傷害,故民眾除了在運動前充分地暖身外,穿戴小腿護具也是另一種保護方式。
小腿肌群主要包括脛前肌(Tibialis anterior muscle)、腓腸肌(Gastrocnemius muscle)和比目魚肌(Soleus muscle),腓腸肌、比目魚肌的一端連接膝蓋後側,另一端則經由跟腱(Achilles tendon)與腳跟連接,當腓腸肌收縮時可使膝蓋彎曲、腳掌向下伸展,比目魚肌是被腓腸肌包覆於內層的肌肉,主要功能為抬起腳後跟。小腿肌群抽筋常發生在腓腸肌位置,而當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緊繃時,跟腱上就承受了較大的壓力,容易誘發跟腱炎。
一般小腿護具為彈性布料構成圓筒狀,供使用者套入後能對小腿肌群直接彈性加壓,提高肌群穩定性,減少不必要的晃動,進而讓肌肉損耗的力量變小,令小腿肌群用力更有效率,亦可預防瞬間用力跑跳導致肌肉拉傷、抽筋等情形。或者在平日或復健時穿戴來提供小腿肌群的支撐性,藉此固定肌群方向,輔助進行復健作業。
護具設計需要注意對應在小腿肌群不同的部位需要有不同加壓程度,例如特別固定支撐腓腸肌和肌腱,而護具上下 兩端的束環也須注意不宜過鬆或過緊,免得護具穿戴過鬆偏移或者過緊讓血液循環不良等等。因此,如何設計小腿護具的結構,讓小腿護具對肌群有效加壓來支撐肌群並減緩疲勞,預防局部肌肉受傷,將是本創作人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加壓型小腿護具,該護具對應於小腿腓腸肌設有二縱向加壓部,且排列概呈V型,能從腓腸肌左右兩側及下方進行產生向上的支撐拉力,提高腓腸肌的穩定性,降低使用者活動時的疲勞感。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加壓型小腿護具主要由具有彈性收束力的編織布料一體構成,該護具概呈中空圓筒狀,包含一圍繞於膝蓋下方的上束環、一圍繞於足踝上方的下束環、以及一位於上、下束環之間並對應於小腿周圍的肢體包覆區,其中,該肢體包覆區對應於小腿腓腸肌兩側分別設有一能對腓腸肌產生向上支撐拉力的縱向加壓部,二縱向加壓部的頂端分別與上束環連接,二縱向加壓部的底端在對應於跟腱的上方交接,且交接位置與下束環之間具有間距,使二縱向加壓部排列概呈V型,又二縱向加壓部上間隔設有複數橫向加壓條紋,能讓二縱向加壓部穩定支撐腓腸肌。
本創作藉由編織布料的彈性收束力,能讓使用者穿戴時緊貼於小腿外圍,且二縱向加壓部的頂端分別與上束環連接,又設有複數橫向加壓條紋,在上、下束環分別圍繞定位於膝蓋下方與足踝上方後,能夠防止二縱向加壓部相對於腓腸肌偏移位置,使得二縱向加壓部可以從左右兩側及下方產生向上的支撐拉力來支撐腓腸肌,減少腓腸肌不必要的晃動,提高穩定性,減少使用者的疲勞感。
以下進一步說明各元件之實施方式:實施時,各部位的彈性收束力為下束環大於上束環大於肢體包覆區。
實施時,各部位的彈性收束力為二縱向加壓部大於 肢體包覆區,同時能給予使用者感受腓腸肌被二縱向加壓部加壓支撐。
實施時,所述肢體包覆區由該二縱向加壓部、一漸進式加壓區、一後側加壓區、以及一前側加壓區所組成;該漸進式加壓區對應於腓腸肌,且位於上束環與二縱向加壓部之間;該後側加壓區對應於跟腱,且連接於二縱向加壓部底端與下束環之間;該前側加壓區對應於小腿前側與兩側下方;且位於上、下束環、二縱向加壓部與後側加壓區之間。
實施時,所述漸進式加壓區由上而下依序設有水平向的第一、第二、第三加壓部,且各部位的彈性收束力為後側加壓區大於第三加壓部大於第二加壓部大於第一加壓部,即彈性收束力為從下往上遞減,產生漸進式加壓的功效,輔助足部血液向心臟流動,促進血液循環。
此外,本創作加壓型小腿護具可以使用吸汗、快乾、具有體溫調整功能、抗菌或防臭的材質,再以不同的編織方式產生不同的彈性收束力,達成加壓支撐的功效。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的二縱向加壓部排列概呈V型,能對腓腸肌產生向上的支撐拉力,且二縱向加壓部上設有複數橫向加壓條紋,讓二縱向加壓部穩定支撐腓腸肌,減少腓腸肌不必要的晃動,降低使用者活動時的疲勞感。
以下依據本創作之技術手段,列舉出適於本創作之實施方式,並配合圖式說明如後:
100‧‧‧腓腸肌
200‧‧‧跟腱
10‧‧‧上束環
20‧‧‧下束環
30‧‧‧肢體包覆區
31‧‧‧漸進式加壓區
311‧‧‧第一加壓部
312‧‧‧第二加壓部
313‧‧‧第三加壓部
32‧‧‧後側加壓區
33‧‧‧前側加壓區
40‧‧‧縱向加壓部
41‧‧‧橫向加壓條紋
第一圖:本創作之穿戴示意圖。
第二圖: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三圖:本創作之另一視角的立體外觀圖。
第四圖:本創作之側面外觀圖。
如第一至四圖所示,本創作加壓型小腿護具概呈中空圓筒狀,是由具有彈性收束力的編織布料一體構成,藉由編織布料的彈性收束力,能讓使用者穿戴時緊貼於小腿外圍。
所述護具包含一圍繞於膝蓋下方的上束環10、一圍繞於足踝上方的下束環20、以及一位於上、下束環10、20之間並對應於小腿周圍的肢體包覆區30。假設上束環10的彈性收束力為F1,下束環20的彈性收束力為F2,肢體包覆區30的彈性收束力為F3,則各部位的彈性收束力為F2>F1>F3,其中F1、F2能讓護具穩定穿戴不滑移,又不至於讓使用者產生過度的壓迫感。
該肢體包覆區30對應於小腿腓腸肌100兩側分別設有一縱向加壓部40,二縱向加壓部40上分別設有複數間隔排列的橫向加壓條紋41。又二縱向加壓部40的頂端分別與上束環10連接,二縱向加壓部40的底端在對應於跟腱200的上方交接,且交接位置與下束環20之間具有間距,使二縱向加壓部40排列概呈V型。
因二縱向加壓部40的頂端分別與上束環10連接,又設有複數橫向加壓條紋41,讓使用者穿戴護具後,能夠防止二縱向加壓部40相對於腓腸肌100偏移位置,使得排列概呈V型的二縱向加壓部40從左右兩側及下方產生向上的支撐拉力來支撐腓腸肌100,減少腓腸肌100不必要的晃動,提高穩定性,減少使用者的疲勞感。
假設二縱向加壓部40的彈性收束力為F4,則二縱向加壓部40與肢體包覆區30的彈性收束力為F4>F3,讓使用者感受到腓腸肌100被二縱向加壓部40加壓支撐。再者,二縱向加壓部40實施時,其寬度優先選擇為不會阻礙腓腸肌100的活動的寬度,意即二縱向加壓部40的頂端能與中間區段等寬,或如圖示 中頂端寬度漸窄的實施方式。
依據小腿肌群的肌肉組成,所述肢體包覆區30由前述二縱向加壓部40、一漸進式加壓區31、一後側加壓區32、以及一前側加壓區33所組成,以下說明各加壓區的相對位置。
該漸進式加壓區31對應於腓腸肌100,且位於上束環10與二縱向加壓部40之間。實施時,所述漸進式加壓區31由上而下依序設有水平向的第一加壓部311、第二加壓部312、第三加壓部313。
該後側加壓區32對應於跟腱200,且連接於二縱向加壓部40底端與下束環20之間。
該前側加壓區33對應於小腿前側與兩側下方;且位於上、下束環10、20、二縱向加壓部40與後側加壓區32之間。
假設第一加壓部311、第二加壓部312、第三加壓部313的彈性收束力分別為F3.1、F3.2、F3.3,後側加壓區32的彈性收束力為F3.4,則各部位的彈性收束力為F3.4>F3.3>F3.2>F3.1,即彈性收束力為從下往上遞減,產生漸進式加壓的功效,輔助足部血液向心臟流動,促進血液循環。
此外,該護具會與小腿肌膚直接接觸,故可以選用吸汗、快乾、具有體溫調整功能、抗菌或防臭的材質,再以不同的編織方式產生不同的彈性收束力,達成穿戴舒適性與加壓支撐的功效。
以上之實施說明及圖式所示,僅係舉例說明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以此侷限本創作之範圍;舉凡與本創作之構造、裝置、特徵等近似或相雷同者,均應屬本創作之創設目的及申請專利範圍之內。
100‧‧‧腓腸肌
200‧‧‧跟腱
10‧‧‧上束環
20‧‧‧下束環
30‧‧‧肢體包覆區
31‧‧‧漸進式加壓區
32‧‧‧後側加壓區
33‧‧‧前側加壓區
40‧‧‧縱向加壓部

Claims (5)

  1. 一種加壓型小腿護具,主要由具有彈性收束力的編織布料一體構成,該護具概呈中空圓筒狀,包含一圍繞於膝蓋下方的上束環、一圍繞於足踝上方的下束環、以及一位於上、下束環之間並對應於小腿周圍的肢體包覆區,其中,該肢體包覆區對應於小腿腓腸肌兩側分別設有一能對腓腸肌產生向上支撐拉力的縱向加壓部,二縱向加壓部的頂端分別與上束環連接,二縱向加壓部的底端在對應於跟腱的上方交接,且交接位置與下束環之間具有間距,使二縱向加壓部排列概呈V型,又二縱向加壓部上間隔設有能讓二縱向加壓部穩定支撐腓腸肌的複數橫向加壓條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加壓型小腿護具,其中,各部位的彈性收束力為下束環大於上束環大於肢體包覆區。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加壓型小腿護具,其中,各部位的彈性收束力為二縱向加壓部大於肢體包覆區。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加壓型小腿護具,其中,所述肢體包覆區由該二縱向加壓部、一漸進式加壓區、一後側加壓區、以及一前側加壓區所組成;該漸進式加壓區對應於腓腸肌,且位於上束環與二縱向加壓部之間;該後側加壓區對應於跟腱,且連接於二縱向加壓部底端與下束環之間;該前側加壓區對應於小腿前側與兩側下方;且位於上、下束環、二縱向加壓部與後側加壓區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加壓型小腿護具,其中,所述漸進式加壓區由上而下依序設有水平向的第一、第二、第三加壓部,且各部位的彈性收束力為後側加壓區大於第三加壓部大於第二加壓部大於第一加壓部。
TW106202181U 2017-02-15 2017-02-15 加壓型小腿護具 TWM542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2181U TWM542496U (zh) 2017-02-15 2017-02-15 加壓型小腿護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2181U TWM542496U (zh) 2017-02-15 2017-02-15 加壓型小腿護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2496U true TWM542496U (zh) 2017-06-01

Family

ID=59688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2181U TWM542496U (zh) 2017-02-15 2017-02-15 加壓型小腿護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24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3115B1 (ko) 압박 의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487233Y1 (ko) 기능성 레깅스
ES2347338T3 (es) Prenda de deporte.
JP5901022B2 (ja) 下腿用サポーター
KR101465104B1 (ko) 기능성 레깅스
JP2018511456A (ja) 円形機を使用して製作される弾力のある挿入物を有する衣類
KR20080052466A (ko) 양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267784B (zh) 动态生物功能腿部护具
JP2008002014A (ja) 痩身衣類
KR20150105033A (ko) 발과 다리 보호용 압박 타이츠
US20220132943A1 (en) Riding pants
WO2010050539A1 (ja) 衣類
JP3923929B2 (ja) 運動用被服
TWM542496U (zh) 加壓型小腿護具
TWM561420U (zh) 襪體結構
TWM446508U (zh) 壓力襪
KR101515757B1 (ko) 지지밴드가 구비된 기능성 의복
KR101467143B1 (ko) 지지밴드가 구비된 기능성 의복
TWM541880U (zh) 護膝束帶結構
TWM542494U (zh) 加壓型關節護具(一)
JP6892585B2 (ja) 被服
CN210782964U (zh) 一种新型的连裤袜
EP3973803A1 (en) A performance garment
TWM537810U (zh) 襪子
TWM547283U (zh) 韻律褲結構改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