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1747U - 護具 - Google Patents

護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1747U
TWM541747U TW106202294U TW106202294U TWM541747U TW M541747 U TWM541747 U TW M541747U TW 106202294 U TW106202294 U TW 106202294U TW 106202294 U TW106202294 U TW 106202294U TW M541747 U TWM541747 U TW M54174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d
protective
portions
thickness
engag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2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e Ma
Original Assignee
Jie M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 Ma filed Critical Jie Ma
Priority to TW106202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1747U/zh
Publication of TWM541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1747U/zh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Description

護具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防護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減緩摔跌傷害的護具。
一般年長者或是傷患由於行動不便,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因行走不穩或是遭受碰撞而跌倒,若是摔倒時正好是身體關節受到衝擊則容易導致骨折等嚴重損傷,若能在行走時穿上防摔保護墊則能提供較好的保護效果,然而,目前巿售的防摔保護墊是藉由於關節處設置又大又厚的墊子以增加防護緩衝效果,但厚墊會導致穿脫困難、穿上後行動不便、夏天悶熱難當等等缺點,導致使用者穿著意願低落,而無法達到保護效果。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輕巧方便且可提供良好保護緩衝效果的護具。
於是,本新型護具,適用於可拆卸地組裝於一穿著物,並包含一防護墊、二側墊,及二連接墊模組。
該防護墊包括複數呈蜂巢狀排列之緩衝孔。
該等側墊分別設置於該防護墊相反兩側。
每一連接墊模組包括至少一連接墊,每一連接墊模組之該連接墊連接該防護墊其中一側與對應之該側墊,且其厚度小於相鄰之該防護墊與該側墊,該連接墊為可撓性材質。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設置具有該等呈蜂巢狀排列之緩衝孔的防護墊,可以提供比一般護具更加良好的防撞緩衝效果,且具有通風散熱、減輕重量、節省原料的功效,搭配設置該等厚度較小的連接墊,具有方便日常活動之效果,搭配設計該等護具為可拆卸式,具有穿脫便利之功效。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圖2及圖3,本新型護具之一第一實施例適用於可拆卸地組裝於一具有二組裝部91的穿著物9,並適用於保護髖骨關節,該第一實施例包含一防護墊2、二側墊3、二連接墊模組4,及二組裝件5。
該防護墊2包括複數呈上下排列的防護部21,及複數橫向延伸且分別連接該等防護部21的防護連接部22,該等防護部21各自具有複數呈蜂巢狀排列之緩衝孔211,該等緩衝孔211基本呈六角形,於邊緣處則呈受截斷的六角形,每一防護連接部22之厚度小於相鄰之該防護部21,該等防護連接部22為可撓性材質。
該等側墊3分別設置於該防護墊2左右兩側,每一側墊3之厚度由鄰近該防護墊2處向遠離該防護墊2處遞減,每一側墊3包括複數呈上下排列的側墊部31、複數橫向延伸且分別連接該等側墊部31的側墊連接部32,及一呈上下延伸的安裝槽33,每一側墊連接部32之厚度小於相鄰之該側墊部31,該等側墊連接部32為可撓性材質,其中,該等防護連接部22之延伸線分別相交或重合於該等側墊連接部32之延伸線。
每一連接墊模組4包括四連接墊41,每一連接墊模組4之該等連接墊41連接該防護墊2其中一側與對應之該側墊3,且其厚度小於相鄰之該防護墊2與該側墊3,該連接墊4為可撓性材質。
參閱圖3及圖4,該等組裝件5分別用以穿設該等安裝槽33,每一組裝件5具有一第一卡合部51及一第二卡合部52,該第一卡合部51與該第二卡合部52可拆卸地卡合以適用於可拆卸地組裝於對應之組裝部91,其中,該等組裝件5較佳為紡織物,例如是穿過該安裝槽33的布條,該第一卡合部51與該第二卡合部52則分別為設置於該布條上的魔鬼氈毛面與魔鬼氈勾面,而該等組裝部91則為該穿著物9上的細帶,藉由將該等布條分別穿過該穿著物9上的該等細帶,並將該魔鬼氈毛面與魔鬼氈勾面壓合,即可使該護具組裝於該穿著物9,並可於要拆卸時輕易地分開該第一卡合部51及該第二卡合部52而將該護具取下,其中,該第一卡合部51與該第二卡合部52亦可為一公壓扣與一母壓扣或其它可以達到上述可拆卸地組裝之功效的裝置,並不以此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該等安裝槽33及該等組裝件5皆為選擇性元件,該護具亦可不具有該等安裝槽33及該等組裝件5,而是藉由在該穿著物9設置搭配好形狀位置的口袋作為該組裝部91,於組裝時,僅需將該護具裝入該口袋即可完成組裝,於要拆卸時,也只需將該護具直接取出即可。
於實際使用時,該穿著物9較佳為一褲子,較佳為同時使用兩片本實施例之護具,並組裝於該褲子左右兩側對應髖骨關節處,使用者可以藉由該第一卡合部51與該第二卡合部52可拆卸地卡合以將該護具可拆卸地組裝於該穿著物9,藉此,於使用者在日常生活或是運動時跌倒受到撞擊時,即可藉由該等護具之緩衝效果而減緩對於髖骨關節之傷害。
參閱圖1、圖2及圖3,經由以上的說明,可將本實施例的優點歸納如下:
一、藉由設置具有該等呈蜂巢狀排列之緩衝孔211的防護墊2,可以藉由蜂巢結構導引撞擊力往多方向傳遞、分散並產生多層次反向抵消力效果,故能提供比一般護具更加良好的防撞緩衝效果,再者,蜂巢結構由於具有多孔洞,還可以通風散熱、減輕重量、節省原料,並能在最少材料下,達到最大結構強度,因此還具有增加穿著舒適度、減少生產成本的功效。
搭配設置該等厚度較小的連接墊41以連接該防護墊2及該等側墊3,並使用可撓性材質實施該等連接墊41,可以令該護具能隨坐臥行動而彎折,因此不僅方便日常活動,且可以完整包覆所需保護的關節處,而具有更佳的保護效果。
搭配設計該等護具為可拆卸式,可以方便使用者隨意組裝或拆卸,因此穿脫上十分便利,可以大幅提高使用者穿著意願,除了可以增加年長者及傷患日常生活中的保護效果,亦可減少一般人於運動或行動時,因為未穿著護具而發生運動傷害的情況。
二、藉由將該防護墊2設計為複數防護部21,並使用厚度較小且為可撓性材質的防護連接部22作為連接,以及搭配將每一側墊3設計為複數側墊部31,並使用厚度較小且為可撓性材質的側墊連接部32作為連接,可以提升該護具可以隨活動彎折的效果,更方便日常活動,且具有更佳的保護效果。
三、藉由設計每一側墊3之厚度由鄰近該防護墊2處向遠離該防護墊2處遞減,可以減少該護具兩側與使用者身體間的落差,因此在活動或是遭受碰撞時,皆不會因具有高低落差而產生不適的情況。
四、藉由設置該等安裝槽33及搭配的該等組裝件5,並使用該第一卡合部51及該第二卡合部52進行可拆卸地卡合,可以方便使用者組裝及拆卸,且只需於所欲穿著的該穿著物9上縫製兩條細帶(該等組裝部91),即可與該等組裝件5搭配,因此,使用者可不受限於傳統護具有限的顏色款式選擇,而能任意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該穿著物9簡單加工即可搭配該護具使用,如此,同樣可以提升使用者穿著意願,減少使用者因為未穿著護具而發生運動傷害的情況。
參閱圖5、圖6及圖7,為本新型護具的一第二實施例,該第二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一實施例,該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
該護具整體呈倒U型,並適用於組裝於該褲子(該穿著物9)後側對應坐骨和尾椎處,用以提供緩衝效果而減緩對於坐骨和尾椎之傷害。
該等防護部21呈矩陣排列,該等防護連接部22分別呈直向及橫向延伸以連接該等防護部21。
每一連接墊模組4包括一連接墊41,該連接墊41連接該防護墊2其中一側與對應之該側墊3。
如此,該第二實施例亦可達到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
參閱圖8、圖9及圖10,為本新型護具的一第三實施例,該第三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一實施例,該第三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
該護具整體略呈立體弧狀,並適用於組裝於該褲子(該穿著物9)前側對應左右兩腳的膝蓋骨處,用以提供緩衝效果而減緩對於膝蓋骨及周圍筋膜肌肉之傷害。
每一側墊3包括二安裝槽33,且該護具包含四分別組裝於該等安裝槽33的組裝件5,該等組裝件5兩兩成對上下排列設置於該防護墊2左右兩側,如此,可以因應膝蓋的大幅度彎曲而仍然可以令該護具服貼於使用者膝蓋上。
每一連接墊模組4包括一連接墊41,該連接墊41連接該防護墊2其中一側與對應之該側墊3。
如此,該第三實施例亦可達到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
綜上所述,本新型護具具有輕巧方便之功效,且可提供良好的保護緩衝效果,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防護墊
21‧‧‧防護部
211‧‧‧緩衝孔
22‧‧‧防護連接部
3‧‧‧側墊
31‧‧‧側墊部
32‧‧‧側墊連接部
33‧‧‧安裝槽
4‧‧‧連接墊模組
41‧‧‧連接墊
5‧‧‧組裝件
51‧‧‧第一卡合部
52‧‧‧第二卡合部
9‧‧‧穿著物
91‧‧‧組裝部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護具的一第一實施例的一不完整的正視圖; 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不完整的側視圖; 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之一正視圖; 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組裝於一穿著物的一示意圖; 圖5是本新型護具的一第二實施例的一不完整的正視圖; 圖6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不完整的側視圖; 圖7是該第二實施例組裝於一穿著物的一示意圖; 圖8是本新型護具的一第三實施例的一不完整的正視圖; 圖9是該第三實施例的一不完整的側視圖;及 圖10是該第三實施例組裝於一穿著物的一示意圖。
2‧‧‧防護墊
21‧‧‧防護部
211‧‧‧緩衝孔
22‧‧‧防護連接部
3‧‧‧側墊
31‧‧‧側墊部
32‧‧‧側墊連接部
33‧‧‧安裝槽
4‧‧‧連接墊模組
41‧‧‧連接墊

Claims (10)

  1. 一種護具,適用於可拆卸地組裝於一穿著物,並包含: 一防護墊,包括複數呈蜂巢狀排列之緩衝孔; 二側墊,分別設置於該防護墊相反兩側;及 二連接墊模組,每一連接墊模組包括至少一連接墊,每一連接墊模組之該連接墊連接該防護墊其中一側與對應之該側墊,且其厚度小於相鄰之該防護墊與該側墊,該連接墊為可撓性材質。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護具,其中,該防護墊包括複數防護部及複數分別連接該等防護部的防護連接部,該等防護部各自具有部分該等緩衝孔,每一防護連接部之厚度小於相鄰之該防護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護具,其中,該等側墊分別位於該防護墊左右兩側,且該等防護部呈上下排列。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護具,其中,該等側墊分別位於該防護墊左右兩側,且該等防護部呈矩陣排列。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護具,其中,每一側墊包括複數側墊部及複數分別連接該等側墊部的側墊連接部,每一側墊連接部之厚度小於相鄰之該側墊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護具,其中,該防護墊包括複數防護部及複數分別連接該等防護部的防護連接部,該等防護部各自具有部分該等緩衝孔,每一防護連接部之厚度小於相鄰之該防護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護具,其中,每一側墊之厚度由鄰近該防護墊處向遠離該防護墊處遞減。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護具,其中,每一側墊包括至少一安裝槽。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護具,還包含至少二組裝件,該等組裝件分別用以穿設該等安裝槽,每一組裝件具有一第一卡合部及一第二卡合部,該第一卡合部與該第二卡合部可拆卸地卡合以適用於可拆卸地組裝於該穿著物。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護具,其中,該等組裝件為紡織物。
TW106202294U 2017-02-17 2017-02-17 護具 TWM541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2294U TWM541747U (zh) 2017-02-17 2017-02-17 護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2294U TWM541747U (zh) 2017-02-17 2017-02-17 護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1747U true TWM541747U (zh) 2017-05-21

Family

ID=59370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2294U TWM541747U (zh) 2017-02-17 2017-02-17 護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17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0632B (zh) * 2017-02-17 2018-01-11 Jie Ma 護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0632B (zh) * 2017-02-17 2018-01-11 Jie Ma 護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5651B2 (en) Back support system
US20070151004A1 (en) Athletic shoulder pad system
US20170295864A1 (en) Apparel incorporating a protective element
CN108883338B (zh) 用于肩垫系统的冲击衰减子层
US8065753B2 (en) Garment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bone fracture
KR200468083Y1 (ko) 무릎보호를 위한 삼각쿠션
EP3329973B1 (en) Shin protection element and protection assembly for cyclists
EP2768332B1 (en) Neck collar
TWM541747U (zh) 護具
TWI610632B (zh) 護具
US20120005798A1 (en) Athletic pants
CN206744632U (zh) 护具
CN210353253U (zh) 一种新型男士运动裤
US20040221353A1 (en) Sk pads
JP3178131U (ja) 日焼け防止フェイスマスク
CN109936987B (zh) 用于机车驾驶者的服装
TWM572778U (zh) Waist and ergonomic cushioning knee structure
CN211435035U (zh) 训练防摔护具
CN108567184A (zh) 护具
JP2021011652A (ja) プロテクトスーツ
CN220403134U (zh) 一种髋部安全型保护裤
CN212036051U (zh) 一种瑜伽裤
CN214127109U (zh) 一种护膝
JP6970766B2 (ja) 運動用衣服
CN210697917U (zh) 一种负重式护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