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1609U - 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1609U
TWM541609U TW106201841U TW106201841U TWM541609U TW M541609 U TWM541609 U TW M541609U TW 106201841 U TW106201841 U TW 106201841U TW 106201841 U TW106201841 U TW 106201841U TW M541609 U TWM541609 U TW M54160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or
image
slave device
master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1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緯恩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01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1609U/zh
Publication of TWM541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1609U/zh

Links

Description

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特別係有關於一種根據使用者肩膀與臉之相對關係切換輸入裝置之控制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
由於科技之進步,智慧型裝置係廣泛地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而於操作複數裝置時,若每個裝置皆配置一個對應之輸入裝置,則可能會造成空間之浪費且裝制運作之成本亦較高。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一個輸入裝置對複數裝置進行操作為目前所需解決之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包括一主控裝置以及一從屬裝置。主控裝置包括一輸入裝置、一第一影像擷取模組、一第一處理器以及一第一通訊模組。輸入裝置根據一使用者之操作輸出複數操作訊號。第一影像擷取模組包括一第一相機,用以擷取並輸出對應於使用者之一第一影像。第一處理器接收操作訊號以及第一影像,根據第一影像中之一第一臉部影像判斷使用者是否朝向主控裝置,以及根據一切換訊號輸出操作訊號。從屬裝置包括一第二影像擷取模組、一第二處理器以及一第二通訊模組。第二影像擷取模組用以擷取並輸出對應於使用者之一第二影像。第二處 理器接收第二影像,並根據第二影像中之一第二臉部影像判斷使用者是否朝向從屬裝置。第二通訊模組透過一無線技術標準與第一通訊模組連接,並接收操作訊號。當第一臉部影像朝向主控裝置時,第一處理器根據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當第二臉部影像朝向從屬裝置時,第二處理器透過第二通訊模組輸出切換訊號,並根據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
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其中第一處理器更根據第一影像取得對應於兩個肩膀之一底角差,並根據底角差輸出操作訊號。
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其中當底角差大於一既定角度時,第一處理器輸出操作訊號至從屬裝置,使得第二處理器根據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
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當底角差小於既定角度時,第一處理器透過第一影像擷取模組之一深度感測器擷取對應於使用者之一深度影像,以及根據深度影像取得對應於兩個肩膀之一深度差,並根據深度差輸出操作訊號。
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其中底角差為15°。
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其中當深度差大於一既定值時,第一處理器輸出操作訊號至從屬裝置,使得第二處理器根據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
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其中當深度差小於既定值時,第一處理器根據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
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其中深度差為兩個肩膀之寬度之一半。
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其中當第一臉部影像或者第二臉部影像中兩眼之中點並未位於一既定範圍內時,第一處理器或者第二處理器判斷使用者並未朝向主控裝置或者從屬裝置。
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其中無線技術標準為藍芽技術。
100‧‧‧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
110、601‧‧‧主控裝置
111‧‧‧第一影像擷取模組
112‧‧‧第一處理器
113‧‧‧第一通訊模組
114‧‧‧輸入裝置
120、603‧‧‧從屬裝置
121‧‧‧第二影像擷取模組
122‧‧‧第二處理器
123‧‧‧第二通訊模組
201、301~403‧‧‧特徵擷取點
501、502‧‧‧特徵擷取點
602‧‧‧顯示器
D‧‧‧肩膀深度差
L‧‧‧肩膀寬度
θ1~θ4‧‧‧底角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之方塊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影像之示意圖。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另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影像之示意圖。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另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影像之示意圖。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影像之俯視示意圖。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對應至主從裝置以及至少一顯示器之示意圖。
有關本創作之裝置適用之其他範圍將於接下來所提供之詳述中清楚易見。必須了解的是下列之詳述以及具體之實施例,當提出有關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示範實施例時,僅 作為描述之目的以及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範圍。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之方塊圖。如圖所示,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100包括一主控裝置110以及一從屬裝置120。主控裝置110包括第一影像擷取模組111、第一處理器112、第一通訊模組113以及輸入裝置114。從屬裝置120包括第二影像擷取模組121、第二處理器122以及第二通訊模組123。主控裝置110以及從屬裝置120可為桌上型電腦、手持電腦、平板電腦或者其它類似之裝置等,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影像擷取模組111更包括一第一相機以及一深度感測器,分別用以擷取對應於使用者之一第一影像以及一深度影像。第二影像擷取模組121可為另一相機,用以擷取對應於使用者之一第二影像。第一處理器112以及第二處理器122可為一中央處理器(CPU)或者一圖形處理器(GPU)等,分別用以接收並處理第一影像、深度影像以及第二影像。第一通訊模組113可透過有線或者無線(例如藍芽技術)之方式與第二通訊模組123連接,用以傳輸切換訊號和/或輸入裝置114之操作訊號等。輸入裝置114可包括滑鼠以及鍵盤等,用以根據使用者之操作輸出操作訊號至主控裝置110。其中,主控裝置110以及從屬裝置120更可包括儲存裝置(未顯示),用以儲存第一影像、第二影像以及深度影像。
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當第一相機或者第二影像擷取模組121取得第一影像或者第二影像後,第一處理器112或者第二處理器122首先判斷第一影像或者第二影像中是否具有使用者之影像。若所取得之第一影像或者第二影像中具有使用 者之影像,則第一處理器112或者第二處理器122係以使用者兩眼之中點作為判斷之基礎,判斷影像中之使用者是否朝向第一相機或者第二影像擷取模組121。舉例來說,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影像之示意圖。如圖所示,使用者兩眼之中點201係位於臉部影像之中央之既定範圍內(如圖中虛線所示),則第一處理器112或者第二處理器122判斷使用者正向第一相機或者第二影像擷取模組121。當第一處理器112判斷使用者正向第一相機時,第一處理器112根據輸入裝置114所輸出之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反之,當第二處理器122判斷使用者正向第二影像擷取模組121時,第二處理器122則透過第二通訊模組123以及第一通訊模組113輸出一切換訊號至第一處理器112,以及第一處理器112則根據切換訊號將輸入裝置114所輸出之操作訊號傳輸至第二處理器122,而第二處理器122根據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
根據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當第一處理器112或者第二處理器122判斷影像中之使用者皆未朝向第一相機或者第二影像擷取模組121時,第一處理器112更根據第一影像取得對應於使用者之兩個肩膀之底角差,並判斷上述底角差是否小於既定角度(例如15°)。舉例來說,如第3圖所示,第一處理器112首先於影像中取得對應於兩眼之中點之點301、以及對應於使用者之兩個肩膀之點302以及點303。接著,第一處理器112根據點301、點302以及點303取得底角θ1以及底角θ2,並判斷底角θ1以及底角θ2之差之絕對值是否大於既定角度。如圖所示,底角θ1以及底角θ2明顯大於15°,代表使用者並沒有要使用對 應於第一相機之主控裝置110,則第一處理器112將自輸入裝置114所接收到之操作訊號透過第一通訊模組113以及第二通訊模組123輸出至第二處理器122,使得第二處理器112可根據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
反之,如第4圖所示,當第一處理器112根據點401、點402以及點403判斷底角θ3以及底角θ4之差之絕對值小於或等於既定角度時,代表使用者並未明顯地將身體朝向主控裝置110或者從屬裝置120,則第一處理器112執行更進一步之判斷,即第一處理器112更透過深度感測器判斷使用者身體之轉向,以提高判斷之精準度。
請參閱第5圖。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所述之使用者影像之俯視示意圖。於此實施例中,於第一處理器112判斷底角差之絕對值小於或等於既定角度後,第一處理器112首先根據第一相機所擷取之使用者影像計算兩肩501、502之寬度L,再根據深度感測器所取得之深度影像計算兩肩501、502之深度差D。接著,第一處理器112判斷深度差D是否小於或等於肩寬L之一半。當深度差D小於或等於肩寬L之一半時,代表使用者欲使用對應於影像感測器之主控裝置110,則第一處理器112根據輸入裝置114之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反之,當深度差D大於肩寬L之一半時,則代表先前之判斷可能因使用者之不恰當坐姿而導致誤判,即使用者欲使用之裝置為從屬裝置120,第一處理器112則將操作訊號透過第一通訊模組113以及第二通訊模組123輸出至第二處理器122,使得第二處理器112可正確地根據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一台電腦主機可能對應至複數顯示器,例如如第6圖所示,主控裝置601更外接一顯示器602,因此既定角度之大小以及深度差之判斷可根據裝置之配置進行調整,並非以本創作之實施例為限。
綜上所述,根據本創作實施例所提出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透過判斷使用者之臉部與兩個肩膀所對應之底角差以及兩個肩膀所對應之深度差,可決定使用者所欲使用之裝置,藉此可快速地將輸入裝置之控制權切換給正確之裝置,以提升共用輸入裝置之效率。
以上敘述許多實施例的特徵,使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清楚理解本說明書的形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理解其可利用本創作揭示內容為基礎以設計或更動其他製程及結構而完成相同於上述實施例的目的及/或達到相同於上述實施例的優點。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能夠理解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的等效構造可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作任意之更動、替代與潤飾。
100‧‧‧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
110‧‧‧主控裝置
111‧‧‧第一影像擷取模組
112‧‧‧第一處理器
113‧‧‧第一通訊模組
114‧‧‧輸入裝置
120‧‧‧從屬裝置
121‧‧‧第二影像擷取模組
122‧‧‧第二處理器
123‧‧‧第二通訊模組

Claims (10)

  1. 一種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包括:一主控裝置,包括:一輸入裝置,根據一使用者之操作輸出複數操作訊號;一第一影像擷取模組,包括:一第一相機,擷取並輸出對應於上述使用者之一第一影像;一第一處理器,接收上述操作訊號以及上述第一影像,根據上述第一影像中之一第一臉部影像判斷上述使用者是否朝向上述主控裝置,以及根據一切換訊號輸出上述操作訊號;以及一第一通訊模組;以及一從屬裝置,包括:一第二影像擷取模組,擷取並輸出對應於上述使用者之一第二影像;一第二處理器,接收上述第二影像,並根據上述第二影像中之一第二臉部影像判斷上述使用者是否朝向上述從屬裝置;以及一第二通訊模組,透過一無線技術標準與上述第一通訊模組連接,用以接收上述操作訊號;其中,當上述第一臉部影像朝向上述主控裝置時,上述第一處理器根據上述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以及其中,當上述第二臉部影像朝向上述從屬裝置時,上 述第二處理器透過上述第二通訊模組輸出上述切換訊號,並根據上述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第一處理器更根據上述第一影像取得對應於兩個肩膀之一底角差,並根據上述底角差輸出上述操作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其中當上述底角差大於一既定角度時,上述第一處理器輸出上述操作訊號至上述從屬裝置,使得上述第二處理器根據上述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其中當上述底角差小於上述既定角度時,上述第一處理器透過上述第一影像擷取模組之一深度感測器擷取對應於上述使用者之一深度影像,以及根據上述深度影像取得對應於上述兩個肩膀之一深度差,並根據上述深度差輸出上述操作訊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底角差為1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其中當上述深度差大於一既定值時,上述第一處理器輸出上述操作訊號至上述從屬裝置,使得上述第二處理器根據上述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其中當上述深度差小於上述既定值時,上述第一處理器根據上述操作訊號執行對應之操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 統,其中上述深度差為上述兩個肩膀之寬度之一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其中當上述第一臉部影像或者上述第二臉部影像中兩眼之中點並未位於一既定範圍內時,上述第一處理器或者上述第二處理器判斷上述使用者並未朝向上述主控裝置或者上述從屬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其中上述無線技術標準為藍芽技術。
TW106201841U 2017-02-08 2017-02-08 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 TWM541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1841U TWM541609U (zh) 2017-02-08 2017-02-08 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1841U TWM541609U (zh) 2017-02-08 2017-02-08 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1609U true TWM541609U (zh) 2017-05-11

Family

ID=59370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1841U TWM541609U (zh) 2017-02-08 2017-02-08 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16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4376B (zh) * 2019-04-10 2020-05-21 敦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兩種模式之mcu主從應用控制光感測器裝置
TWI728398B (zh) * 2019-07-10 2021-05-2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顯示單元的電子裝置及顯示系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4376B (zh) * 2019-04-10 2020-05-21 敦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兩種模式之mcu主從應用控制光感測器裝置
TWI728398B (zh) * 2019-07-10 2021-05-2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顯示單元的電子裝置及顯示系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5497B2 (en) Wearable device
JP2018139132A5 (zh)
US20140292724A1 (en) A display method, a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ic device
US2016013893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gravity sensing calibration method thereof
US10120501B2 (en) Touch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53486B2 (en) Stylus and position calculation method
US11301049B2 (en) User interface control based on elbow-anchored arm gestures
TW201506776A (zh) 螢幕顯示模式的調整方法與電子裝置
US20200201515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ugmented reality device
US2014017645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TWM541609U (zh) 主從裝置切換控制系統
US10627917B2 (en) Object-sensing apparatus and object-sensing method
US20220221941A1 (en) Gesture detection using external sensors
EP3037936A3 (e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employing interactive input-output capability
KR101443666B1 (ko) 거북목 경고 시스템 및 방법
TW201727889A (zh) 觸控平板、觸控平板之指令輸入方法以及顯示系統
TWI510082B (zh) 用於影像辨識之影像擷取方法及其系統
TWI536203B (zh) 利用所擷取鍵盤影像作為指令輸入依據之輸入裝置及其相關輸入方法
CN110268364B (zh) 一种基于配置的操作模式的方法和移动计算设备
JP572468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入力装置移動比率設定方法、入力装置移動比率設定プログラム
TW201917525A (zh) 非接觸式輸入裝置及方法、能進行非接觸式輸入的顯示器
US9292107B1 (en) Mobile telephone as computer mouse
US9684612B1 (en) Mobile device capable of determining spatial relationships and methods
TW201508564A (zh) 頻率調整方法、應用該方法之觸控筆及可攜裝置及其頻率調整方法
TWI446214B (zh) Remot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user action and its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