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0668U - 運動設備 - Google Patents

運動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0668U
TWM540668U TW105218864U TW105218864U TWM540668U TW M540668 U TWM540668 U TW M540668U TW 105218864 U TW105218864 U TW 105218864U TW 105218864 U TW105218864 U TW 105218864U TW M540668 U TWM540668 U TW M54066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base
rotating member
bracket
han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8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葉晉毓
Original Assignee
臺灣輔康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臺灣輔康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臺灣輔康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18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0668U/zh
Publication of TWM540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0668U/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運動設備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運動設備,且特別是關於一種同側同動的運動設備。
運動設備多數應用於室內空間,讓運動不受天氣或地點的影響。隨著運動風氣的盛行,市面上可見各式各樣用於雕塑身材不同部位,或是用於傷者復健等運動設備。
在一般健身房中,常可見到例如橢圓交叉機或風扇型腳踏車這類藉由手腳協同動作來操作的器材。然而,這些器材一般無法讓使用者以較符合人體工學的方式來進行運動。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可讓使用者以較為符合人體工學的方式來操作,進而提升運動效果的器材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關切的議題之一。
因此,本新型之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運動設備,其讓使用者可採用較為符合人體工學的方式來操作,進而達到提升運動效果的功效。
本新型提出一種運動設備,其包含底座、第一 作動件組、第二作動件組以及連動機構。第一作動件組設置於底座,且包含第一踏板以及第一把手。第一踏板連接於底座之第一側。第一把手連接於底座之第一側,並與第一踏板同動。一第二作動件組設置於底座,且包含第二踏板以及第二把手。第二踏板連接於底座之一第二側。第二把手連接於底座之第二側,並與第二踏板同動。連動機構設置於底座上,用以帶動第一踏板及第二踏板反向往復地連動。
依據上述的運動設備,其中第一作動件組樞接於底座的第一側,並透過一第一連動柄連接至連動機構,且第二作動件組樞接於底座的第二側,並透過一第二連動柄連接至連動機構。前述連動機構包含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第一轉動件具有一第一樞轉孔及一第二樞轉孔。第一樞轉孔樞接於底座的第一側,第二樞轉孔樞接於一第一連動柄的一端,其中第一連動柄受第一作動件組的驅動而帶動第一轉動件旋轉。第二轉動件設置於底座的第二側,具有一第三樞轉孔及一第四樞轉孔。第三樞轉孔剛性連接於第一轉動件的第一樞轉孔,第四樞轉孔樞接於一第二連動柄的一端。第二連動柄受第二作動件組的驅動而帶動轉動件繞著第三樞轉孔旋轉。當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中的一者旋轉時,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中的另一者對應地受帶動而旋轉。第一樞轉孔與第二樞轉孔之間形成一第一連線,第三樞轉孔及與第四樞轉孔之間形成一第二連線。第一連線與第二連線之間的一夾角大於90度且小於270度。
依據上述的運動設備,前述的連動機構更包含 鏈盤,其設置於第一轉動件與底座之間。鏈盤具有樞接於第一轉動件的第一樞轉孔的一軸心以及與軸心相距一距離的一突出部。突出部穿過第一轉動件的第二樞轉孔而樞接於第一連動柄。第一連動柄受第一作動件組的驅動而透過突出部帶動鏈盤旋轉。
依據上述的運動設備,更包含阻力機構,連接於鏈盤,用以在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中的一者旋轉時提供一阻力。阻力機構可以是磁阻機構,其包含磁力件以及非鐵磁性金屬。非鐵磁性金屬毗鄰於磁力件,受第一轉動件或第二轉動件的帶動而相對於磁力件位移,以藉由產生一磁阻以提供阻力。
依據上述的運動設備,更包含第一支架、多個第二支架、滑軌以及座椅。各第二支架的一端固設於底座上,而各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固設於第一支架的一側,用以協同支撐第一支架。滑軌固設於第一支架的另一側。座椅設置於一滑動件上,並透過滑動件於滑軌上滑動以調整座椅與第一作動件組及第二作動件組之間的一距離。座椅的底部樞接於滑動件,以相對於滑動件旋轉。
依據上述的運動設備,更包含座椅定位機構,用以將滑動件定位於滑軌上。第一踏板、第一把手、第二踏板及第二把手可個別設置有用於偵測應力的應變規。第一作動件組可更包括一第一支架,且第一踏板樞設於第一支架上。第二作動件組更包括一第二支架,且第二踏板樞設於第二支架上。第一踏板與第一支架之間設置有一第一緩衝件, 且第二踏板與第二支架之間設置有一第二緩衝件。
100‧‧‧運動設備
224_4‧‧‧應變規
110‧‧‧底座
231‧‧‧第一連動柄
120‧‧‧第一作動件組
232‧‧‧第二連動柄
122‧‧‧第一踏板
234‧‧‧連接件
124‧‧‧第一把手
236‧‧‧樞接件
126‧‧‧長度調節件
236_1‧‧‧突出部
136‧‧‧長度調節件
238_2‧‧‧突出部
130‧‧‧第二作動件組
236_2‧‧‧樞接孔
132‧‧‧第二踏板
237‧‧‧第一轉動件
134‧‧‧第二把手
237_1‧‧‧第一樞轉孔
140‧‧‧連動機構
237_2‧‧‧第二樞轉孔
150‧‧‧阻力機構
238‧‧‧鏈盤
160‧‧‧電腦設備
238_1‧‧‧軸心
211‧‧‧第一支架
240‧‧‧第二轉動件
410‧‧‧第一支架
240_1‧‧‧第三樞轉孔
212_1‧‧‧第二支架
240_2‧‧‧第四樞轉孔
212_2‧‧‧第二支架
312‧‧‧非鐵磁性金屬
212_3‧‧‧第二支架
310‧‧‧磁力件
420‧‧‧第二支架
314‧‧‧阻力調整裝置
214‧‧‧座椅
430‧‧‧樞設件
216‧‧‧滑動件
440‧‧‧樞設件
218‧‧‧滑軌
D1‧‧‧第一方向
220‧‧‧座椅定位機構
D2‧‧‧第二方向
222‧‧‧支架
L1‧‧‧第一連線
224_1‧‧‧應變規
L2‧‧‧第二連線
224_2‧‧‧應變規
224_3‧‧‧應變規
第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運動設備示意圖。
第2A圖繪示依據第1圖實施例的運動設備第一側的局部放大圖。
第2B圖繪示依據第1圖實施例的運動設備第一側的局部放大圖。
第2C圖繪示依據第1圖實施例的運動設備第二側的局部放大圖。
第3圖繪示依據第1圖實施例的阻力機構透視圖。
第4圖繪示依據第1圖實施例的第一踏板及第二踏板示意圖。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運動設備示意圖。第1圖實施方式中,運動設備100包含底座110、第一作動件組120、第二作動件組130以及連動機構140。第一作動件組120設置於底座110,且包含第一踏板122以及第一把手124。第一踏板122連接於底座110之第一側(例如是底座110的左側)。第一把手124連接於底座110之第一側,並與第一踏板122同動。第二作動件組130設置於底座110,且包含第二踏板132以及第二把手134。 第二踏板132連接於底座110之第二側(例如是底座110的右側)。第二把手134連接於底座110之第二側,並與第二踏板132同動。連動機構140設置於底座110上,用以帶動第一踏板122及第二踏板132反向往復地連動。由於第1圖視角上的限制,底座110、第一作動件120、第二作動件130及連動機構140之間的細部連接機制將在之後輔以其他圖式說明。
在第1圖中,由於第一踏板122與第一把手124同動,且第二踏板132與第二把手134同動,因此連動機構140可視為是帶動第一作動件組120與第二作動件組130彼此反向往復地連動。在此情況下,當使用者以左手推動(或拉動)第一把手124及/或以左腳踩動第一踏板122時,將同時帶動右側的第二踏板132與第二把手134往反方向移動。同理,當使用者以右手推動(或拉動)第二把手134及/或以右腳踩動第二踏板132時,將同時帶動左側的第一踏板122與第一把手124往反方向移動。如此一來,即可讓使用者以較符合人體工學的方式進行運動。
詳細而言,一般人是透過將對側手腳同時往前帶動的方式來行走。從人們行走的運動模式可觀察到,在人們抬起一腳的膝蓋時,其同側的肩膀將自然地往後移動,而本新型的運動設備100即可讓使用者以此模式進行運動。請參照第1圖,當使用者往前踩動第一踏板122而將左腳伸直的同時,將對應地帶動第二踏板132往後移動,從而讓使用者的右腳彎曲,以模擬人們行走時抬起右膝的運動模式。同 時,第二把手134也將與第二踏板132一同往後移動,從而帶動使用者的右肩自然地往後移動。反之,當使用者往前踩動第二踏板132而將右腳伸直的同時,將對應地帶動第一踏板122往後移動,從而讓使用者的左腳彎曲,以模擬人們行走時抬起左膝的運動模式。同時,第一把手124也將與第一踏板122一同往後移動,從而帶動使用者的左肩自然地往後移動。
也就是說,使用者可採用與行走相同的運動模式來使用運動設備100。因此,本新型提出的運動設備100可讓使用者採用較為符合人體工學的方式來操作,進而達到提升運動效果的功效。
以下將針對運動設備100的其他細節進行進一步說明。如第1圖所示,第一把手124及第二把手134上可個別配置有長度調節件126及136(例如是卡榫),用以分別調節第一把手124及第二把手134的長度。此外,運動設備100包含第一支架211、多個第二支架212_1、212_2、212_3、滑軌218以及座椅214。各第二支架212_1~212_3的一端固設於底座110上,而各第二支架212_1~212_3的另一端固設於第一支架211的一側,用以協同支撐第一支架211。
滑軌218固設於第一支架211的另一側。座椅214設置於一滑動件216上,並透過滑動件216於滑軌218上滑動以調整座椅214與第一作動件組120及第二作動件組130之間的一距離。座椅214的底部樞接於滑動件216,以 相對於滑動件216旋轉。此外,運動設備100還可包含座椅定位機構220,用以將滑動件216定位於滑軌218上。
基此,本新型的運動設備100可讓使用者自由地將座椅214調整至適於操作第一作動件組120及第二作動件組130的距離,再藉由座椅定位機構220(例如是插銷)將座椅214固定於所需的位置。之後,使用者可再透過長度調節件126及136將第一把手124及第二把手134的長度調整到適於抓握的長度。亦即,使用者可依據自身的手腳長度自由地將座椅214、第一把手124及第二把手134調整到適於操作第一作動件組120及第二作動件組130的位置。
並且,由於樞接於滑動件216的座椅214可相對於滑動件216旋轉,使得使用者可較便利地坐上座椅214。具體而言,當使用者欲坐上座椅214時,使用者可先將座椅214旋轉至其所在的一側,再坐上座椅214。之後,使用者可在乘坐於座椅214上的情況下,將座椅214轉回至適於操作第一作動件組120及第二作動件組130的位置(例如正面面對第一作動件組120及第二作動件組130的位置)。如此一來,使用者即可不需先跨過底座110再坐上座椅214,從而降低使用者被底座110絆到的機率,提升了使用上的安全性。
此外,由於使用者操作第一作動件組120及第二作動件組130時可能會自然地左右旋轉軀幹,因此,可相對於滑動件216旋轉的座椅214還可讓使用者以較不受限的方式進行運動。
第2A圖繪示依據第1圖實施方式的運動設備第一側的局部放大圖。由第2A圖可知,第一作動件組120樞接於底座110的第一側,並透過第一連動柄231連接至連動機構140。詳細而言,第一作動件組120可更包括樞接件236以及連接件234。樞接件236的一端樞接於底座110並具有突出部236_1。突出部236_1具有樞接孔236_2,用以樞接第一連動柄231的一端以連接至連動機構140。連接件234設於樞接件236的另一端。
從第2A圖可看出,連動機構140包含第一轉動件237,其具有第一樞轉孔237_1及第二樞轉孔237_2。第一樞轉孔237_1樞接於底座110的第一側,而第二樞轉孔237_2樞接於第一連動柄231的一端。第一連動柄231受第一作動件組120的驅動而帶動第一轉動件237旋轉。舉例而言,當使用者以左手及/或左腳推動第一作動件組120時,第一作動件組120可透過第一連動柄231帶動第一轉動件237往第一方向D1旋轉。舉另一例而言,當使用者以左手拉動第一作動件組120時,第一作動件組120可透過第一連動柄231帶動第一轉動件237往第二方向D2旋轉。
請參照第2B圖,其繪示依據第1圖實施方式的運動設備第一側的局部放大圖。從第2B圖可看出,連動機構140還可包含鏈盤238,其設置於第一轉動件237與底座110之間。鏈盤238具有樞接於第一轉動件237的第一樞轉孔237_1的軸心238_1,以及與軸心238_1相距一距離的突出部238_2。突出部238_2穿過第一轉動件237的第二樞轉 孔237_2而樞接於第一連動柄231的另一端。第一連動柄231受第一作動件組120的驅動而透過突出部238_2帶動鏈盤238旋轉。舉例而言,當使用者以左手及/或左腳推動第一作動件組120時,第一作動件組120可透過第一連動柄231帶動鏈盤238往第一方向D1旋轉。舉另一例而言,當使用者以左手拉動第一作動件組120時,第一作動件組120可透過第一連動柄231帶動鏈盤238往第二方向D2旋轉。
第2C圖繪示依據第1圖實施例的運動設備第二側的局部放大圖。由第2C圖可知,第二作動件組130樞接於底座110的第二側,並透過第二連動柄232連接至連動機構140。第二作動件組130樞接於底座110的結構及細節可參照第2A圖實施例中第一作動件組120樞接於底座110的相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從第2C圖可看出,連動機構140包含第二轉動件240,其設置於底座110的第二側。第二轉動件240具有第三樞轉孔240_1及第四樞轉孔240_2。第三樞轉孔240_1剛性連接於第2A圖中第一轉動件237的第一樞轉孔237_1,第四樞轉孔240_2樞接於第二連動柄232的一端。第二連動柄232受第二作動件組130的驅動而帶動第二轉動件240繞著第三樞轉孔240_1旋轉。舉例而言,當使用者以右手及/或右腳推動第二作動件組130時,第二作動件組130可透過第二連動柄232帶動第二轉動件240繞著第三樞轉孔240_1往第二方向D2旋轉。舉另一例而言,當使用者以右手拉動第二作動件組130時,第二作動件組130可透過第二 連動柄232帶動第二轉動件240繞著第三樞轉孔240_1往第一方向D1旋轉。
請同時參照第2A圖及第2C圖。由於第2C圖中的第三樞轉孔240_1剛性連接於於第2A圖中第一轉動件237的第一樞轉孔237_1,因此當第一轉動件237及第二轉動件240中的一者旋轉時,第一轉動件237及第二轉動件240中的另一者對應地受帶動而旋轉。亦即,當使用者透過第一作動件組120帶動第一轉動件237往第一方向D1旋轉時,第二轉動件240亦將對應地往第一方向D1旋轉。反之,當使用者透過第二作動件組130帶動第二轉動件240往第一方向D1旋轉時,第一轉動件237亦將對應地往第一方向D1旋轉。
此外,為了讓第一作動件組120及第二作動件130能夠反向往復地連動,旋轉件240與第一轉動件237的相對位置可透過特定方式配置。具體而言,第一樞轉孔237_1與第二樞轉孔237_2之間可形成第一連線L1,而第三樞轉孔240_1及與第四樞轉孔240_2之間可形成第二連線L2。為了讓第一作動件組120及第二作動件130能夠反向往復地連動,第一連線L1與第二連線L2之間的夾角可設計為大於90度且小於270度。在第2A圖及第2C圖中,第一連線L1與第二連線L2之間的夾角可視為約略等於180度,因而可較有效率地使第一作動件組120及第二作動件130彼此反向往復地連動。
請再參照第1圖,運動設備100還可包括阻力機 構150,其連接於鏈盤238,用以在第一轉動件237及第二轉動件240中的一者旋轉時提供一阻力。連動機構140與阻力機構150之間可透過例如鏈條等元件連接,但可不限於此。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依據第1圖實施方式的阻力機構透視圖。由第3圖可知,阻力機構150可以是磁阻機構,其包含磁力件310以及非鐵磁性金屬312。磁力件310可包括多塊磁鐵,而非鐵磁性金屬312可以是圓盤狀的銅、銀或鋁,但可不限於此。非鐵磁性金屬312可毗鄰於磁力件310,受第一轉動件237或第二轉動件240的帶動而相對於磁力件310位移,以藉由產生一磁阻以提供前述阻力。具體而言,非鐵磁性金屬312可透過一鏈盤以及一鏈條受連動機構140的帶動而繞著其軸心旋轉。在非鐵磁性金屬312旋轉的同時,其將感應磁力件310的磁場而在磁力件312經過之處產生多個渦電流。這些渦電流所感應出的磁場將與磁力件312的磁場互相排斥、吸引,進而產生將非鐵磁性金屬312往相反方向帶動的力。如此一來,使用者在驅動第一作動件組120以及第二作動件組130將會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力。
在一實施例中,前述阻力可藉由阻力調整裝置314調整磁力件310以及非鐵磁性金屬312之間的相對位置來調整。舉例而言,使用者可藉由把阻力調整裝置314向內推或往外拉來增加或減少非鐵磁性金屬312與磁力件310的磁場的重疊範圍,進而增加或減少前述阻力。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依據第1圖實施方式的第 一踏板122及第二踏板132示意圖。由第4圖可知,第一作動件組120可更包括第一支架410,且第一踏板122可透過一樞設件430樞設於第一支架上410。第二作動件組130可更包括第二支架420,且第二踏板132可透過一樞設件440樞設於第二支架上420。如此一來,使用者即可將第一踏板122及第二踏板132傾斜的角度個別調整為適合其雙腳腳掌踩踏的角度。此外,第一踏板122與第一支架410之間還可設置有第一緩衝件450_1,用以在第一踏板122與第一支架410之間達到緩衝及限位的功能。同理,第二踏板132與第二支架420之間也可設置有第二緩衝件450_2。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踏板122、第一把手124、第二踏板132及第二把手134可個別設置有用於偵測應力的應變規224_1、應變規224_2、應變規224_3及應變規224_4。所述應力例如是使用者施加於第一踏板122、第一把手124、第二踏板132及第二把手134的外力。此外,運動設備100還可包括透過支架222裝設於底座110上的電腦設備160(例如:平板電腦),其可用於呈現各種與使用者的運動過程相關的資訊。具體而言,電腦設備160可基於應變規224_1、應變規224_2、應變規224_3及應變規224_4所偵測的外力來計算使用者所作的功,進而得出使用者已消耗的熱量。若第一把手124及第二把手134上設有可偵測使用者脈膊的電極等元件的話,則電腦設備160亦可用於呈現使用者當下的脈膊狀況。或者,電腦設備160也可依據使用者的選擇來呈現例如影集、電影或電視節目,以提供娛樂的 功能。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運動設備
110‧‧‧底座
120‧‧‧第一作動件組
122‧‧‧第一踏板
124‧‧‧第一把手
126‧‧‧長度調節件
136‧‧‧長度調節件
130‧‧‧第二作動件組
132‧‧‧第二踏板
134‧‧‧第二把手
140‧‧‧連動機構
150‧‧‧阻力機構
160‧‧‧電腦設備
211‧‧‧第一支架
212_1‧‧‧第二支架
212_2‧‧‧第二支架
212_3‧‧‧第二支架
214‧‧‧座椅
216‧‧‧滑動件
218‧‧‧滑軌
220‧‧‧座椅定位機構
222‧‧‧支架
224_1‧‧‧應變規
224_2‧‧‧應變規
224_3‧‧‧應變規
224_4‧‧‧應變規

Claims (13)

  1. 一種運動設備,包含:一底座;一第一作動件組,設置於該底座,且包含:一第一踏板,連接於該底座之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一把手,連接於該底座之該第一側,並與該第一踏板同動;一第二作動件組,設置於該底座,且包含:一第二踏板,連接於該底座之一第二側;一第二把手,連接於該底座之該第二側,並與該第二踏板同動;以及一連動機構,設置於該底座上,用以帶動該第一踏板及該第二踏板反向往復地連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運動設備,其中該第一作動件組樞接於該底座的該第一側,並透過一第一連動柄連接至該連動機構,且該第二作動件組樞接於該底座的該第二側,並透過一第二連動柄連接至該連動機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運動設備,其中該連動機構包含:一第一轉動件,具有一第一樞轉孔及一第二樞轉孔,該第一樞轉孔樞接於該底座的該第一側,該第二樞轉孔樞接於一第一連動柄的一端,其中該第一連動柄受該第一作 動件組的驅動而帶動該第一轉動件旋轉;以及一第二轉動件,設置於該底座的該第二側,具有一第三樞轉孔及一第四樞轉孔,該第三樞轉孔剛性連接於該第一轉動件的該第一樞轉孔,該第四樞轉孔樞接於一第二連動柄的一端,其中該第二連動柄受該第二作動件組的驅動而帶動該轉動件繞著該第三樞轉孔旋轉;其中,當該第一轉動件及該第二轉動件中的一者旋轉時,該第一轉動件及該第二轉動件中的另一者對應地受帶動而旋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運動設備,其中該連動機構更包含:一鏈盤,設置於該第一轉動件與該底座之間,具有樞接於該第一轉動件的該第一樞轉孔的一軸心以及與該軸心相距一距離的一突出部,且該突出部穿過該第一轉動件的該第二樞轉孔而樞接於該第一連動柄,其中該第一連動柄受該第一作動件組的驅動而透過該突出部帶動該鏈盤旋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運動設備,其中該第一樞轉孔與該第二樞轉孔之間形成一第一連線,該第三樞轉孔及與第四樞轉孔之間形成一第二連線,而該第一連線與該第二連線之間的一夾角大於90度且小於270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運動設備,更包含:一阻力機構,連接於該鏈盤,用以在該第一轉動件及該第二轉動件中的一者旋轉時提供一阻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運動設備,其中該阻力機構為一磁阻機構,包含:一磁力件;以及一非鐵磁性金屬,毗鄰於該磁力件,受該第一轉動件或該第二轉動件的帶動而相對於該磁力件位移,以藉由產生一磁阻以提供該阻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運動設備,更包含:一第一支架;多個第二支架,各該第二支架的一端固設於該底座上,各該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固設於該第一支架的一側,用以協同支撐該第一支架;一滑軌,固設於該第一支架的另一側;以及一座椅,設置於一滑動件上,並透過該滑動件於該滑軌上滑動以調整該座椅與該第一作動件組及該第二作動件組之間的一距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運動設備,其中該座椅的一底部樞接於該滑動件,以相對於該滑動件 旋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運動設備,更包含一座椅定位機構,用以將該滑動件定位於該滑軌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運動設備,其中該第一踏板、該第一把手、該第二踏板及該第二把手個別設置有用於偵測一應力的一應變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運動設備,其中第一作動件組更包括一第一支架,且該第一踏板樞設於該第一支架上,且該第二作動件組更包括一第二支架,且該第二踏板樞設於該第二支架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運動設備,其中該第一踏板與該第一支架之間設置有一第一緩衝件,且該第二踏板與該第二支架之間設置有一第二緩衝件。
TW105218864U 2016-12-09 2016-12-09 運動設備 TWM540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8864U TWM540668U (zh) 2016-12-09 2016-12-09 運動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8864U TWM540668U (zh) 2016-12-09 2016-12-09 運動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0668U true TWM540668U (zh) 2017-05-01

Family

ID=59370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8864U TWM540668U (zh) 2016-12-09 2016-12-09 運動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06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8647B (zh) * 2017-12-12 2019-01-21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ehabilitation participation assessment method and rehabilitation machin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8647B (zh) * 2017-12-12 2019-01-21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ehabilitation participation assessment method and rehabilitation machin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4844B (zh) 運動機台與其供電裝置
US9114275B2 (en) Exercise assemblies having crank members with limited rotation
US10220246B2 (en) Portable sit-stand elliptical exercise machine
TWI533905B (zh) 可調整行程跨距的運動裝置
TWI581832B (zh) 運動設備
US9586087B1 (en) Stepping exercise machine
TWI555553B (zh) 運動裝置
TWI650157B (zh) 攀岩機
TW201524550A (zh) 具有橢圓運動軌跡的運動裝置
TWI587889B (zh) 運動裝置
US20180015324A1 (en) Exercise apparatus
TWI558444B (zh) 運動裝置
US9199116B1 (en) Exercise device providing adjustable pace length
TWM540668U (zh) 運動設備
TWI668034B (zh) 運動設備
TW201834721A (zh) 手足複合式運動機
TWM516436U (zh) 運動裝置
TWI702976B (zh) 運動設備
TWM616287U (zh) 攀岩機
TWI556854B (zh) 運動裝置
TWM576063U (zh) 運動設備
TWI495495B (zh) 運動訓練裝置及其阻力控制方法
TWM511884U (zh) 運動裝置
CN107802986B (zh) 运动装置
US9539464B1 (en) Exercis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