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7327U - Rf板扣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Rf板扣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7327U
TWM537327U TW105210011U TW105210011U TWM537327U TW M537327 U TWM537327 U TW M537327U TW 105210011 U TW105210011 U TW 105210011U TW 105210011 U TW105210011 U TW 105210011U TW M537327 U TWM537327 U TW M53732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ousing
connector
board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0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Gen Lyu
Original Assignee
Harumoto Technology (Shen 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umoto Technology (Shen 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umoto Technology (Shen Zhe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10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7327U/zh
Priority to CN201620857594.2U priority patent/CN206041031U/zh
Publication of TWM537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7327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RF板扣連接器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RF板扣連接器,更詳而言之,是一種透過埋入成形方式形成絕緣體的RF板扣連接器。
RF跳線經常被設置在電子設備中作為天線電路板與無線模組電路板間的電訊傳遞通道。近年來由於各式電子設備不斷地追求輕薄,導致內部已無空間設置RF跳線,因此,遂有RF板扣連接器(即習稱的RF PLUG板端連接器)的發展,藉以在毋須RF跳線的情況下,完成天線電路板與無線模組電路板間的電訊傳遞。
然,目前RF板扣連接器的結構設計,大多是將中心端子與絕緣體透過組立方式而結合,由於RF板扣連接器的體積愈來愈小,使得中心端子與絕緣體的組立存在困難等問題,而無法有效降低製作成本。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缺點,本創作提供一種設置於電路板的RF板扣連接器。RF板扣連接器係包括中心端子、絕緣體與外殼端子。中心端子具有中心端子本體與中心端子SMT接腳。中心端子SMT接腳係延伸自中心端子本體,而用於銲接電路板。絕緣體係透過埋入成形方式固定於中心端子本體外,並外露中心端子SMT接腳。絕緣體具有第一卡接部、第一側抵部與嵌合溝槽。 外殼端子具有外殼端子本體、兩個外殼端子SMT接腳、第二卡接部與第二側抵部。外殼端子本體的底緣係嵌合嵌合溝槽。各該外殼端子SMT接腳係用於銲接電路板。第二卡接部係用於卡接第一卡接部,以令外殼端子本體結合於絕緣體而構成RF板扣連接器本體。第二側抵部係設於外殼端子本體的底緣,用於供第一側抵部的側抵,外殼端子本體係藉由第一側抵部對第二側抵部的側抵而固定並維持形狀。
可選擇性地,外殼端子還包含延伸體,延伸體係自外殼端子本體向外延伸,且具有吸取面與限制塊。吸取面係用於接受真空吸力,俾供吸取RF板扣連接器本體。限制塊係朝電路板的方向凸出,以透過抵觸電路板而限制RF板扣連接器本體相對電路板的傾斜程度,俾便將中心端子SMT接腳與兩個外殼SMT接腳銲接到電路板。
可選擇性地,該外殼端子還包含折斷結構與施力結構。折斷結構係為形成於外殼端子本體上的凹陷結構,俾供自外殼端子本體上折斷延伸體。施力結構係為形成於延伸體上,俾供施力而自外殼端子本體上折斷延伸體。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RF板扣連接器的絕緣體係透過埋入成形方式固定於中心端子,而可解決習知小型化RF板扣連接器的中心端子與絕緣體組立困難的問題,且為利於SMT製程的進行,外殼端子可具有延伸體的設計,而便於真空吸取,以達成將SMT接腳銲接到電路板。此外,SMT接腳銲接完成後,可將延伸體保留於外殼端子上,或折斷延伸體僅保留RF板扣連接器本體於電路板上。於本創作中,延伸體還可具有可朝電路板方向凸出的限制塊,以限制RF板扣連接器相對電路板的傾斜程度,俾便將SMT接腳銲接到電路板,且絕緣體還可側抵卡接外殼端子,而達成固定外殼端子並維持外殼端子的形狀。
1‧‧‧RF板扣連接器
11‧‧‧中心端子
111‧‧‧中心端子本體
112‧‧‧中心端子SMT接腳
12‧‧‧絕緣體
121‧‧‧第一卡接部
122‧‧‧第一側抵部
1221‧‧‧第一缺口
1222‧‧‧第二缺口
123‧‧‧嵌合溝槽
13‧‧‧外殼端子
131‧‧‧外殼端子本體
132‧‧‧外殼端子SMT接腳
133‧‧‧第二卡接部
134‧‧‧第二側抵部
135‧‧‧延伸體
1351‧‧‧吸取面
1352‧‧‧限制塊
136‧‧‧折斷結構
137‧‧‧施力結構
14‧‧‧RF板扣連接器本體
2‧‧‧電路板
圖1,係本創作RF板扣連接器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係圖1所示RF板扣連接器的分解圖。
圖3,係圖1所示RF板扣連接器設置於電路板的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RF板扣連接器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5,係圖4所示RF板扣連接器的分解圖。
圖6,係圖4所示RF板扣連接器設置於電路板的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未設有限制塊之RF板扣連接器的使用狀態圖。
圖8,係本創作設有限制塊之RF板扣連接器的使用狀態圖。
以下內容將搭配圖式,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尤其是,於圖式中各個元件的比例關係及相對位置僅具示範性用途,並非代表本創作實施的實際狀況。
本創作係針對用於天線電路板或其它射頻機能電路板的RF板扣連接器(即習稱RF PLUG connector)的結構進行改良,以解決目前RF板扣連接器的種種問題,而達成降低RF板扣連接器製造成本的目標。
針對本創作技術特徵的揭露,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8。
第一實施例
於本實施例中,如圖1至圖3所示,RF板扣連接器1係包括有中心端子11、絕緣體12以及外殼端子13。中心端子11具有中心端子本體111與中心端子SMT接腳112。中心端子SMT接腳112係延伸自中心端子本體111,而用於銲接電路板2。絕緣體12透過埋入成形方式固定於中心端子本體111外,並外露中心端子SMT接腳112,且具有第一卡接部121、第一側抵部122與嵌合溝槽123。外殼端子13係包含外殼端子本體131、兩個外殼端子SMT接腳132、第二卡接部133、第二側抵部134。
兩個外殼端子SMT接腳132係用於銲接電路板2,相應地,第一側抵部122係具有兩個第二缺口1222,俾供兩個外殼端子SMT接腳132分別延伸通過,而在絕緣體12外銲接電路板2。如圖3所示,外殼端子本體131的底緣係可嵌合於嵌合溝槽123,以令第一卡接部121卡接第二卡接部133,且令第一側抵部122側抵第二側抵部134。如圖2所示,第一側抵部122係環狀延伸以形成嵌合溝槽123,而第二卡接部133係形成於該第二側抵部134上。第二側抵部134係設於外殼端子本體131的底緣,用於供第一側抵部122的側抵,外殼端子本體131係藉由第一側抵部122對第二側抵部134的側抵而固定並維持形狀。
第二卡接部133卡接於第一卡接部121,可令外殼端子本體131結合於絕緣體12而構成RF板扣連接器本體14。關於第一卡接部121與第二卡接部133的結構,可選擇如圖2所示,將第一卡接部121的結構設計為凸起結構,將第二卡接部133的結構設計為相對應於第一卡接部121凸起結構的缺口結構。
第二實施例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外殼端子13設計有延伸體135,而可有助於SMT製程的進行。如圖4至圖8所示,延伸體135係自外殼端子本體131向外延伸,相應地,第一側抵部122係具有第一缺口1221,延伸體135係可通過第一缺口1221向外延伸。
如圖6與圖8所示,延伸體135係具有吸取面1351與限制塊1352,吸取面1351係用於接受真空吸力,俾供吸取RF板扣連接器本體14。如圖8所示,限制塊1352係朝電路板2的方向凸出,乃為形成於延伸體135背離吸取面1351的一表面的浮凸結構,以透過抵觸電路板2而限制RF板扣連接器本體14相對電路板2的傾斜程度,俾縮小中心端子SMT接腳112與兩個外殼端子SMT接腳132跟電路板2的間距,而便於將中心端子SMT接腳112與兩個外殼端子SMT接腳132銲接到電路板2,以對SMT製程的進行提供幫助。
另應說明的是,當中心端子SMT接腳112與外殼端子SMT接腳132銲接完成後,可將延伸體135保留於外殼端子13上,或將延伸體135自外殼端子SMT接腳132上折斷,僅保留RF板扣連接器本體14於電路板2上。
以下係舉例說明限制塊的作用,如圖7所示,係示意未設有限制塊的RF板扣連接器在使用時發生相對電路板2的傾斜,此時中心端子SMT接腳112與電路板2具有G1間距,如圖8所示,係示意設有限制塊1352的RF板扣連接器1在使用時發生相對電路板2的傾斜,此時中心端子SMT接腳112與電路板2具有G2間距,由於限制塊1352可抵觸電路板2而限制RF公板端連接器本體14相對電路板2的傾斜程度,使得G2間距的尺寸明顯小於G1間距的尺寸,因而能簡單地透過銲錫將中心端子SMT接腳112銲接於電路板2。
於本實施例中,因應延伸體135的設置,外殼端子13還設有折斷結構136與施力結構137。如圖5所示,折斷結構136係為形成於外殼端子本體131上的凹陷結構,以形成結構弱點,而在完成延伸體135的作用後,在自外殼端子本體131上折斷延伸體135。施力結構137係為形成於延伸體135上的一對把手,該對把手係凸起於吸取面1351並分設於限制塊1352的左右兩側,而供施力而自外殼端子本體131上折斷延伸體135。
綜上所述,本創作RF板扣連接器係具有中心端子、絕緣體與外殼端子。其中,絕緣體係透過埋入成形方式固定於中心端子,而可解決習知小型化RF板扣連接器的中心端子與絕緣體組立困難的問題,且為利於SMT製程的進行,外殼端子可具有延伸體的設計,而便於真空吸取,以達成將SMT接腳銲接到電路板。延伸體還具有限制塊的設計,而可限制RF板扣連接器相對電路板的傾斜程度,俾便將RF板扣連接器的SMT接腳銲接到電路板。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創作之原理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創作。任何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創作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創作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RF板扣連接器
11‧‧‧中心端子
111‧‧‧中心端子本體
112‧‧‧中心端子SMT接腳
131‧‧‧外殼端子本體
132‧‧‧外殼端子SMT接腳
14‧‧‧RF板扣連接器本體

Claims (8)

  1. 一種RF板扣連接器,設置於一電路板,該RF板扣連接器係包括:一中心端子,具有一中心端子本體與一中心端子SMT接腳,該中心端子SMT接腳係延伸自該中心端子本體,而用於銲接該電路板;一絕緣體,透過埋入成形方式固定於該中心端子本體外,並外露該中心端子SMT接腳,該絕緣體具有一第一卡接部、一第一側抵部與一嵌合溝槽;以及一外殼端子,包含:一外殼端子本體,底緣係嵌合該嵌合溝槽;兩個外殼端子SMT接腳,用於銲接該電路板;一第二卡接部,係用於卡接該第一卡接部,以令該外殼端子本體結合於該絕緣體而構成一RF板扣連接器本體;以及一第二側抵部,係設於該外殼端子本體的底緣,用於供該第一側抵部的側抵,該外殼端子本體係藉由該第一側抵部對該第二側抵部的側抵而固定並維持形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RF板扣連接器,其中,該外殼端子還包含一延伸體,該延伸體係自該外殼端子本體向外延伸,且具有一吸取面與一限制塊,該吸取面係用於接受真空吸力,俾供吸取該RF板扣連接器本體,該限制塊係朝該電路板的方向凸出,以透過抵觸該電路板而限制該RF板扣連接器本體相對該電路板的傾斜程度,俾便將該中心端子SMT接腳與該兩個外殼SMT接腳銲接到該電路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RF板扣連接器,其中,該外殼端子還包含一折斷結構,係為形成於該外殼端子本體上的凹陷結構,俾供自該外殼端子本體上折斷該延伸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RF板扣連接器,其中,該外殼端子還包含一施力結構,係為形成於該延伸體上,俾供施力而自該外殼端子本體上折斷該延伸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RF板扣連接器,其中,該施力結構係為凸起於該吸取面一側的一對把手,該對把手係分設於該限制塊的左右兩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RF板扣連接器,其中,該限制塊係為形成於該延伸體背離該吸取面的一表面的浮凸結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RF板扣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側抵部係環狀延伸以形成該嵌合溝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RF板扣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卡接部係形成於該第二側抵部上的結構。
TW105210011U 2016-07-01 2016-07-01 Rf板扣連接器 TWM537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011U TWM537327U (zh) 2016-07-01 2016-07-01 Rf板扣連接器
CN201620857594.2U CN206041031U (zh) 2016-07-01 2016-08-09 Rf板扣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011U TWM537327U (zh) 2016-07-01 2016-07-01 Rf板扣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7327U true TWM537327U (zh) 2017-02-21

Family

ID=58308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0011U TWM537327U (zh) 2016-07-01 2016-07-01 Rf板扣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1031U (zh)
TW (1) TWM53732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1031U (zh)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7942B2 (en) Connector having metal shell with anti-displacement structure
JP7253337B2 (ja) コネクタ
TWI530028B (zh) 連接器
US7588443B2 (en)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I482380B (zh) 同軸連接器插頭
TW201421820A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JP6349346B2 (ja)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JP2015135816A (ja) 端子、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911815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5516109A (ja) 印刷回路基板を相互接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US798508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uxiliary hold-down arrangement
TWM518835U (zh) 電子連接器結構
JP2016184505A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US20130178076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TWM480177U (zh) 三片組裝式同軸連接器
TWM537327U (zh) Rf板扣連接器
JP623958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026439B2 (ja) コネクタ
TWM508148U (zh) 電連接器及連接埠組合
TW201637302A (zh) 電連接器組合及其對接方法
US20130035002A1 (en)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TWM447608U (zh) 板對板連接器模組
JP7403614B2 (ja) コネクタ
JP2007250282A (ja) 表面実装型レセプタクル
TWI640131B (zh)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