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7230U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37230U TWM537230U TW105207886U TW105207886U TWM537230U TW M537230 U TWM537230 U TW M537230U TW 105207886 U TW105207886 U TW 105207886U TW 105207886 U TW105207886 U TW 105207886U TW M537230 U TWM537230 U TW M537230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light module
- unit
- frame
- limiting
- light transmitt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背光模組;特別係關於一種包括限位單元之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係用於顯示影像,而可供使用者觀看。顯示裝置主要包括外殼、顯示面板及背光模組等組成元件,其中顯示面板及背光模組收容於外殼內。
背光模組主要分為側入式(Edge-lighting type)及直下式(Bottom-lighting type)兩種形式。側入式背光模組與直下式背光模組的差異處在於,側入式背光模組使用一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其可用於導引光線方向,以控制亮度均勻。目前市面上多使用金屬材質之定位銷,以在背光模組之外殼內定位導光板。
然而,導光板在受到光源照射時會受熱膨脹,故使用金屬材質(而缺乏彈性)之定位銷來定位導光板,可能造成導光板膨脹後與定位銷發生碰撞而受損。
有鑑於前述習知問題點,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可使得導光板在受熱膨脹後仍被有效地定位,並且發生碰撞的機會可被降低。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框體單元、一透光單元、以及一限位單元。限位單元設置於透光單元與框體單元之間,並具有一第一支撐部及一第二支撐部,其中第一支撐部係用以在一第一方向上對透光單元定位,而第二支撐部係用以在一第二方向上對透光單元定位,且第一方向不同於第二方向。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前述第二支撐部具有一連接部及一彈性變形部,其中連接部係由前述第一支撐部朝第一方向延伸,而彈性變形部係在第二方向上突出於連接部。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前述彈性變形部具有一橋狀主體以及位於橋狀主體上的兩端,前述兩端與前述連接部固定地連接。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前述橋狀主體於第二方向上可進行壓縮變形。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前述彈性變形部更具有至少一強化結構,連接前述橋狀主體與連接部。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前述框體單元更包括一背蓋與一框體,前述透光單元設置於背蓋與框體之間,前述限位單元更包括複數個第一限位件與複數個第二限位件,該些第一限位件設置於透光單元與背蓋之間,而該些第二限位件設置於透光單元與框體之間。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前述設置於透光單元與背蓋之間的該些第一限位件,及前述設置於透光單元與
框體之間的該些第二限位件,由第一方向觀之係呈錯位排列。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前述框體單元具有一承載面及一連接承載面的貼合面,前述第一支撐部係位在承載面上,前述第二支撐部具有一背面,係抵靠在貼合面上。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前述第一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亦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前述背光模組,以及一位於背光模組之一側的顯示面板。
1、1’‧‧‧背光模組
10‧‧‧背蓋
20‧‧‧框體
30‧‧‧導光板
32‧‧‧光學膜片
34‧‧‧光學膜片
40‧‧‧限位單元
40A‧‧‧第一限位件
40B‧‧‧第二限位件
42‧‧‧第一支撐部
44‧‧‧第二支撐部
50‧‧‧間隔件
102‧‧‧底板
104‧‧‧側壁
442‧‧‧連接部
444‧‧‧彈性變形部
444A‧‧‧橋狀主體
444B‧‧‧兩端
444C‧‧‧強化結構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框體單元
H1‧‧‧承載面
H2‧‧‧貼合面
R‧‧‧容置空間
S‧‧‧光源
T‧‧‧透光單元
第1圖顯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局部剖面圖。
第2圖顯示第1圖中之限位單元之立體示意圖。
第3圖顯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局部剖面圖。
第4圖顯示第3圖中之限位單元之配置方式示意圖。
為使本創作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應瞭解的是,在圖式中,實施例之部分元件的形狀或尺度係被擴大,以方便標示及清楚示意。另外,在圖式中未繪示或說明書中未描述之元件,為所屬技術領域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的形式。
請先參照第1圖,其顯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之局部剖面圖。應先說明的是,背光模組1可用於一顯示裝置(圖未示),例如液晶電視,以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布均勻的光源,使其能正常顯示影像。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容置於顯示裝置之外殼內,及一顯示面板(例如液晶顯示面板),可設置於背光模組1之一側,並根據背光模組1投射之光線以顯示影像,而供使用者觀看。
如第1圖所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例如為一側入式(Edge-lighting type)背光模組,主要包括一背蓋10、一框體20、一導光板30、及至少一限位單元40。
前述背蓋10可包括一底板102及多個側壁104(為求簡化,圖式中僅繪出一個側壁104),其中側壁104由底板102延伸,並與底板102大致相互垂直,以形成一容置空間R。在本實施例中,背蓋10可由金屬材質(例如鋁、鐵或不銹鋼)以一體成型的方式製成,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前述導光板30係容置於容置空間R中,可用於將一光源(圖未示)投射之光線均勻地導向位於背光模組1之一側的顯示面板(圖未示)。關於導光板30之設計並非本創作之重點,且為所屬技術領域中之習知技術,故在此不多做贅述。
前述框體20例如具有一蓋體(Lid)結構,可與背蓋10結合,以限制導光板30於容置空間R中,同時亦允許來
自導光板30的光線由框體20上之開口射向顯示面板。在本實施例中,框體20可由塑膠材質以一體成型的方式製成,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如第1圖所示,導光板30設置於框體20與背蓋10(該兩者構成背光模組1之框體單元H)之間。
前述至少一(例如多個)限位單元40(由於視角上的限制,第1圖中僅繪出一個限位單元40)係容置於容置空間R中,並設置於導光板30與背蓋1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限位單元40可由彈性材質(例如塑膠)製成,並用於對經光源照射後而受熱膨脹的導光板30做彈性定位,從而能夠降低導光板30因受熱膨脹而發生碰撞的機會。
以下配合第1圖及第2圖,進一步介紹限位單元40之結構設計及其用於定位導光板30之效果,其中第2圖顯示第1圖中之限位單元40之立體示意圖。
如圖所示,限位單元40包括一第一支撐部42及一第二支撐部44,其中第一支撐部42具有一平板結構,抵靠於底板102(亦即,如第1圖所示,第一支撐部42可位在框體單元H的一承載面H1上),且第二支撐部44包括一連接部442及一彈性變形部444,該連接部442由第一支撐部42朝一第一方向D1延伸,而該彈性變形部444在一第二方向D2上突出於連接部442,其中第一方向D1不同於第二方向D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垂直於第二方向D2,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另外,前述彈性變形部444更包括一橋狀主體444A以及位於橋狀主體444A上的兩端444B,其中橋狀主體
444A可於第二方向D2上進行壓縮變形(如第2圖中之箭頭所示),且該兩端444B與連接部442固定地連接,藉此設計,前述限位單元40之第二支撐部44的背面,就可以抵靠於側壁104(亦即,如第1圖所示,該第二支撐部44的背面可抵靠在框體單元H的一貼合面H2(連接前述承載面H1)上),並不需要在框體單元H的貼合面H2上凹陷形成一個空間或缺口,來讓第二支撐部44整體結構或是讓第二支撐部44的連接部442向後產生變形。
值得一提的是,彈性變形部444更可包括至少一(例如多個)強化結構444C,連接橋狀主體444A與連接部442,以增加其整體結構強度,但是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強化結構444C亦可被省略)。
藉由上述結構設計,當限位單元40連同導光板30被擺置於背蓋10之容置空間R中時(請參照第1圖),限位單元40之第一支撐部42可在第一方向D1上墊高導光板30及對導光板30定位,且限位單元40之第二支撐部44(包括連接部442及彈性變形部444)亦可在第二方向D2上對導光板30定位(更具體而言,當彈性變形部444在第二方向D2上受到導光板30擠壓而發生壓縮變形時,可對導光板30作用一反向抵制力,以限制導光板30在第二方向D2上的位移)。需特別說明的是,由於限位單元40具有彈性材質,故亦可避免導光板30受熱膨脹後與其發生碰撞而受損。
請繼續參照第1圖,在本實施例中,限位單元40之第一支撐部42的一部份抵接於導光板30,與導光板30
下方之一光學膜片32(例如反光片)相鄰但未抵接於光學膜片32,但是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膜片32亦可能延伸至導光板30與限位單元40之第一支撐部42之間,由第一支撐部42抵接於光學膜片32,以在第一方向D1上對導光板30定位。
在本實施例(第1圖)中,導光板30上方之邊緣與框體20之間更可設置一間隔件50,例如雙面膠,以利於導光板30被定位於框體20與背蓋10之間。另外,亦可設置另一光學膜片34(例如擴散膜或稜鏡片)於導光板30上方,以利於將光線均勻地導向位於背光模組1之一側的顯示面板。應瞭解的是,前述導光板30及該光學膜片32、34之至少一者構成背光模組1中之一透光單元T,且前述限位單元40可設置於透光單元T與框體單元H之間,以在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上對透光單元T定位。
接著請參照第3圖,其顯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之局部剖面圖。如圖所示,背光模組1’與第1圖所示之背光模組1之間的差異在於,更包括至少一(例如多個)第一限位件40A(由於視角上的限制,第3圖中僅繪出一個第一限位件40A),設置於透光單元T(包括導光板30、光學膜片32與34,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與背蓋10之間,及至少一(例如多個)第二限位件40B(由於視角上的限制,第3圖中僅繪出一個第二限位件40B),設置於透光單元T與框體20之間。應瞭解的是,第一限位件40A與第二限位件40B的結構與第1、2圖所示之限位單元40的結構相同,且第一限
位件40A與第二限位件40B可構成背光模組1’中之一限位單元40。
接著請一併參照第3圖及第4圖,其中第4圖顯示第3圖中之限位單元40之配置方式示意圖(更明確而言,第4圖顯示由第一方向D1觀看之限位單元40之配置方式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0A與第二限位件40B的擺放方式係相反的,其中第一限位件40A的第一支撐部42是設置於透光單元T與背蓋10之間,而第二限位件40B的第一支撐部42是設置於透光單元T與框體20之間。再者,第一限位件40A與第二限位件40B由第一方向D1觀之可呈錯位排列(在第4圖中,以實線表示設置於透光單元T上方之第二限位件40B,及以虛線表示設置於透光單元T下方之第一限位件40A)。
藉由上述結構設計,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中的限位單元40(包括第一限位件40A與第二限位件40B),亦可利用其第一支撐部42在第一方向D1上對透光單元T定位,及利用其第二支撐部44(包括連接部442及彈性變形部444)在第二方向D2上對透光單元T定位。同理,由於限位單元40具有彈性材質,故亦可避免透光單元T之導光板30在受到一光源S(例如設置於透光單元T之未設有限位單元40之一側的條狀光源)照射而受熱膨脹後與其發生碰撞,進而受損。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3圖所示之實施例中,雖然第一限位件40A與第二限位件401B之第一支撐部42抵接
於導光板30,而未接觸導光板30下方與上方之光學膜片32、34,但是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膜片32、34亦可能延伸至導光板30下方與上方之邊緣,且第一限位件40A與第二限位件40B之第一支撐部42可分別抵接於光學膜片32與34,以在第一方向D1上對導光板30(及透光單元T)定位。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之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可使得導光板在受熱膨脹後仍被具有彈性的限位單元有效地定位,並且發生碰撞的機會可被降低。
雖然本創作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背光模組
10‧‧‧背蓋
20‧‧‧框體
30‧‧‧導光板
32‧‧‧光學膜片
34‧‧‧光學膜片
40‧‧‧限位單元
42‧‧‧第一支撐部
44‧‧‧第二支撐部
50‧‧‧間隔件
102‧‧‧底板
104‧‧‧側壁
442‧‧‧連接部
444‧‧‧彈性變形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框體單元
H1‧‧‧承載面
H2‧‧‧貼合面
R‧‧‧容置空間
T‧‧‧透光單元
Claims (10)
-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框體單元;一透光單元;以及一限位單元,設置於該透光單元與該框體單元之間,其中該限位單元具有一第一支撐部及一第二支撐部,該第一支撐部係用以在一第一方向上對該透光單元定位,而該第二支撐部係用以在一第二方向上對該透光單元定位,該第一方向不同於該第二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二支撐部具有一連接部及一彈性變形部,該連接部係由該第一支撐部朝該第一方向延伸,而該彈性變形部係在該第二方向上突出於該連接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彈性變形部具有一橋狀主體以及位於該橋狀主體上的兩端,該兩端與該連接部固定地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橋狀主體於該第二方向上可進行壓縮變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彈性變形部更具有至少一強化結構,連接該橋狀主體與該連接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框體單元更包括一背蓋與一框體,該透光單元設置於該背蓋與該框體之間,該限位單元更包括複數個第一限位件與複 數個第二限位件,該些第一限位件設置於該透光單元與該背蓋之間,而該些第二限位件設置於該透光單元與該框體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設置於該透光單元與該背蓋之間的該些第一限位件,及設置於該透光單元與該框體之間的該些第二限位件,由該第一方向觀之係呈錯位排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框體單元具有一承載面及一連接該承載面的貼合面,該第一支撐部係位在該承載面上,該第二支撐部具有一背面,係抵靠在該貼合面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方向垂直於該第二方向。
-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以及一位於該背光模組之一側的顯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60204.8U CN205620649U (zh) | 2016-05-18 | 2016-05-18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37230U true TWM537230U (zh) | 2017-02-21 |
Family
ID=57023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207886U TWM537230U (zh) | 2016-05-18 | 2016-05-27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620649U (zh) |
TW (1) | TWM5372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21297B (zh) * | 2018-04-17 | 2021-03-11 | 香港商宸盛光電有限公司 | 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19876A (zh) * | 2019-08-21 | 2021-02-26 |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 显示器 |
CN111182772B (zh) * | 2020-01-22 | 2021-08-27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固定元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4942545B (zh) * | 2022-05-30 | 2023-11-28 |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2016
- 2016-05-18 CN CN201620460204.8U patent/CN20562064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5-27 TW TW105207886U patent/TWM537230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21297B (zh) * | 2018-04-17 | 2021-03-11 | 香港商宸盛光電有限公司 | 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620649U (zh) | 2016-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00161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9603266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2275123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US7905619B2 (en) | Optical sheet, and backligh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 |
WO2016095333A1 (zh) | 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070121346A1 (en) | Backlight assembly with optical film having positioning flange | |
US10371887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with U-shaped coupling member | |
TWM537230U (zh)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
JP2012155236A (ja) | 液晶モジュール | |
JP2014115313A (ja) | 表示装置 | |
US20150316811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20140104504A1 (en) | Televis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WO2018205837A1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JP2005121929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WO2017037856A1 (ja) | 表示装置 | |
WO2012111521A1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JP4551264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US9658390B2 (en) | Light source cover including groov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the light source cover | |
CN112394569B (zh) | 背板、背板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JP2022171832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8356906B2 (en) | Screen unit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 |
US11231546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racket | |
JP2018116221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1824603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CN210005833U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