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5336U - 轉軸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撓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轉軸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撓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5336U
TWM535336U TW105210582U TW105210582U TWM535336U TW M535336 U TWM535336 U TW M535336U TW 105210582 U TW105210582 U TW 105210582U TW 105210582 U TW105210582 U TW 105210582U TW M535336 U TWM535336 U TW M53533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display
bends
elastic body
bodies
elas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0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家宇
郭峻廷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10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5336U/zh
Publication of TWM535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5336U/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轉軸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撓式顯示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轉軸結構與應用其之可撓式顯示裝置。
近來隨著觸控面板產業的蓬勃發展,所需基板材料也逐漸從硬板(例如玻璃)朝向軟板(例如塑膠)發展,以讓終端產品具備柔軟及可彎曲等特性,以符合輕薄短小的需求趨勢。
惟,現有軟性電子(flexible electronics)產品仍需藉由剛體結構予以支撐,以隨著剛體結構的運動狀態而改變,其中,為了因應剛體結構轉動的效果,多仍會採樞軸,以利於樞接豈不同的機體。但,為了兼顧產品的輕薄短小特徵,故所述樞軸結構會隨著機體接近而縮小,因而造成機體的開闔過程中,軟性基板會因前述開闔動作的次數增加,形成軟性基板之內、外側拉壓縮、拉伸的狀態不同,而導致軟性基板與機體之間形成公差或錯位,同時也因此容易造成軟性基板產生變形。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轉軸結構與應用其之可撓式顯示裝置,其以彈性體形成扇形彈簧結構,以利於機體開闔且能支撐可撓式顯示板。
本新型創作的轉軸結構,適用於電子裝置。轉軸結構包括彈性體,具有彼此交錯的多個彎折而形成扇形彈簧結構。彈性體連接在電子裝置的兩個機體之間,所述兩個機體藉由彈性體而彼此開闔。當機體相對展開時,彎折從其中一機體朝另一機體排列且彼此疊置。當機體相對閉闔時,彎折沿弧形路徑彼此拉伸且分離。
本新型創作的可撓式顯示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彈性體以及可撓式顯示板。彈性體連接在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彈性體具有彼此交錯的多個彎折而形成扇形彈簧結構。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藉由彈性體而彼此開闔。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對展開時,彎折在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排列且彼此疊置。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對閉闔時,彎折沿弧形路徑彼此拉伸且分離。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的上述實施例中,藉由將彈性體連接在可撓式顯示裝置的兩個機體之間,並讓彈性體具有多個彼此交錯的彎折而形成扇形彈簧結構,因而得以讓機體能藉由彈性體的彈力特性而相對地開闔,進而達到形成轉軸結構而得以樞轉兩個機體的效果。同時,設置在機體上的可撓式顯示板也能因 此讓懸空於機體間的部分得以受彈性體的支持,而避免可能因受壓變形的疑慮。
據此,本新型創作的可撓式顯示裝置得以改善現有樞軸所佔空間較大且容易造成可撓式顯示板的公差與錯位等問題,而以簡單的彈性體達到轉軸結構的效果。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300‧‧‧電子裝置
110、310‧‧‧第一機體
112‧‧‧第一電子模組
114、124‧‧‧感應單元
120、320‧‧‧第二機體
122‧‧‧第二電子模組
130、230、330‧‧‧彈性體
132、232‧‧‧本體
132a、132b‧‧‧彎折
134‧‧‧導線
140‧‧‧可撓式顯示板
234‧‧‧磁性塗層
332‧‧‧天線層
L1‧‧‧第一部分
L2‧‧‧第二部分
L3‧‧‧連接部
N、S‧‧‧磁性
P1‧‧‧平面
圖1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於另一狀態的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示意圖。
圖4繪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彈性體的示意圖。
圖5與圖6分別繪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示意圖。
圖1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於另一狀態的示意圖。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部分構件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是可撓式顯示裝置,其包括第一機體110、第二 機體120、彈性體130以及可撓式顯示板140。彈性體130連接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以讓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彼此藉由彈性體130而能相互開闔。可撓式顯示板140的局部分別配置於第一機體110上及第二機體120上,以隨著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的開闔動作而攤平或彎折。在此,可撓式顯示板140之相關特徵已能從現有技術得知,故不再予以贅述。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彈性體130例如是可撓式印刷電路板(FPC),其包括本體132與配置其上的導線134,本體132連接在前述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而使導線134得以分別電性連接配置在第一機體110內的第一電子模組112與配置在第二機體120內的第二電子模組122。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的彈性體130具有彼此交錯的多個彎折132a、132b而據以形成扇形彈簧結構,因此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對展開時(如圖1所示),所述彎折132a、132b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排列且彼此疊置,其排列方向是從第一機體110朝向第二機體120而沿著平面P1進行排列。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對閉闔時(如圖2所示),所述彎折132a、132b則沿弧形路徑拉伸且彼此分離。據此,藉由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配置彈性體130,便能藉由其所形成扇形彈簧結構的特性,而使使其成為驅動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對轉動的轉軸結構。
在此,本實施例較佳的彎折132a、132b的曲率半徑為 0.2mm至0.3mm,然其能依據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尺寸,以及所需的轉動空間及效果而予以適當地變更。
如此一來,除了改進前述因現有樞軸所產生的公差或錯位而導致可撓式顯示板可能變形的疑慮外,此舉還能使彈性體130提供對可撓式顯示板140的支撐作用。如圖1所示,可撓式顯示板140區分為第一部分L1、第二部分L2與連接部L3,其中連接部L3連接在第一部分L1與第二部分L2之間,第一部分L1配置於第一機體110上,第二部分L2配置於第二機體120。當第一機體L1與第二機體L2相對閉闔時,可撓式顯示板140的連接部L3彎折且被彈性體130覆蓋,如圖1所示。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對展開時,連接部L3懸空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而被彈性體130支撐,亦即,如圖3所示,彎折132a形成平面P1,而使可撓式顯示板140未配置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部分(即,連接部L3)能座落於平面P1而受其支持,進而彌補連接部L3因懸空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所可能導致結構強度不足的情形。
另需提及的是,電子裝置100還包括結構保護件(未繪示),其配置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且位於彈性體130旁而在連接部L3的相對側,其用以提供彈性體130保護之用,以避免彈性體130暴露於外。
請再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還包括一對感應單元114、124,其中感應單元114配置在第一機體110 的側緣且電性連接第一電子模組112,感應單元124配置在第二機體120的側緣且電性連接第二電子模組122,所述感應單元114、124彼此對應,以感測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開闔狀態,並據以讓第一電子模組112與第二電子模組122依據所感測狀態而產生對應的電子模式(例如在圖1狀態下啟動顯示功能,或是在圖3狀態下關閉顯示功能),以提供電子裝置100對應環境下的使用狀態。
圖4繪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彈性體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彈性體230為使其能順利地因此第一機體110(標示於圖1、圖2)與第二機體120(標示於圖1、圖2)的開闔動作,因此還包括磁性塗層234,配置在本體232上的局部,且在彎折的對應位置區分為不同磁性N或S,其藉由讓相鄰的彎折之間存在磁吸力,以利於彈性體230的本體232能在彎折處順利地收束在一起,其中,在同一彎折的相對兩側,其磁性塗層的磁性相反,而在相鄰的兩個彎折處,其磁性塗層的磁性也相反,據以提供足夠的磁吸力。在此雖僅於圖4中繪示上方的磁性塗層234,但並未因此限制其在本體232上的位置,亦即,足以讓彈性體230的多個彎折能藉由磁性塗層所產生的磁吸力而產生彼此疊置收束的狀態者,均能適用於本實施例。
圖5與圖6分別繪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300亦為可撓式顯示裝置,而與上述不同的是,彈性體330還具有位於本體上的 天線層332,亦即利用彈性體330的本體能作為導線圖案的載體,且能電性連接至第一電子模組112(標示於圖1或圖2)第二電子模組122(標示於圖1或圖2)的特性,而使本實施例的天線層332能因其外形改變而據以達到不同的效果。如圖5所示,當第一機體310與第二機體320是呈展開狀態時,天線層330位於同一側彎折處會形成一圖案,所述圖案能因應此時展開狀態而提供對應的功能與效果,而當第一機體310與第二機體320是呈如圖6所示的閉闔狀態時,此時天線層332則呈現出另一圖案,因此能產生異於圖5所示之天線的效果。據此,本實施例的天線層332會隨著彈性體330的彎折因疊置或展開程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圖案,以讓電子裝置300能對應地產生不同的無線傳輸模式。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上述實施例中,藉由將彈性體連接在可撓式顯示裝置的兩個機體之間,並讓彈性體具有多個彼此交錯的彎折而形成扇形彈簧結構,因而得以讓機體能藉由彈性體的彈力特性而相對地開闔,進而達到形成轉軸結構而得以樞轉兩個機體的效果。同時,設置在機體上的可撓式顯示板也能因此讓懸空於機體間的部分得以受彈性體的支持,而避免可能因受壓變形的疑慮。
再者,所述彈性體的本體尚能設置導線以電性連接在兩個機體的電子模組之間,因此能有效地節省需設置相關電子元件的空間,且所述彈性體上也能設置有天線層,以讓其隨著彈性體的彎折的疊合或伸展,而產生不同的圖案,並據以達到不同無線 傳輸之模式。此外,為讓具有多個彎折的彈性體能有足夠彈力區動機體樞轉,因此彈性體還能設置有不同磁性的磁性塗層,以讓所述多個彎折之間能藉由磁吸力而能收束在一起。
據此,本新型創作的可撓式顯示裝置得以改善現有樞軸所佔空間較大且容易造成可撓式顯示板的公差與錯位等問題,而以簡單的彈性體達到轉軸結構的效果,同時讓彈性體的本體尚能承載導線或塗層,而據以提高彈性體的適用範圍。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2‧‧‧第一電子模組
114、124‧‧‧感應單元
120‧‧‧第二機體
122‧‧‧第二電子模組
130‧‧‧彈性體
140‧‧‧可撓式顯示板
L1‧‧‧第一部分
L2‧‧‧第二部分
L3‧‧‧連接部
P1‧‧‧平面

Claims (13)

  1. 一種轉軸結構,適用於一電子裝置,該轉軸結構包括:一彈性體,具有彼此交錯的多個彎折而形成扇形彈簧結構,該彈性體連接在該電子裝置的兩個機體之間,該兩個機體藉由該彈性體而彼此開闔,當該兩個機體相對展開時,該些彎折從其中一機體朝另一機體排列且彼此疊置,當該兩個機體相對閉闔時,該些彎折沿一弧形路徑彼此拉伸且分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轉軸結構,其中各該彎折的曲率半徑為0.2mm至0.3m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轉軸結構,其中該彈性體為可撓式印刷電路板(FPC)。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轉軸結構,其中該彈性體包括:一本體,具有該些彎折;以及一磁性塗層,配置於該本體,在同一彎折的相對兩側,其磁性塗層的磁性相反,而在相鄰兩彎折處,其磁性塗層的磁性相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轉軸結構,其中該彈性體包括:一本體,具有該些彎折;以及一天線層,配置於該本體,且電性連接於所述兩個機體的至少其中之一,該天線層隨著該彈性體的該些彎折疊置或展開而形成不同的圖案。
  6. 一種可撓式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彈性體,連接在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之間,該彈性體具有彼此交錯的多個彎折而形成扇形彈簧結構,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藉由該彈性體而彼此開闔,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對展開時,該些彎折在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之間排列且彼此疊置,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對閉闔時,該些彎折沿弧形路徑拉伸且彼此分離;以及一可撓式顯示板,局部配置於該第一機體上與該第二機體上,以隨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之展開或閉闔而攤平或彎折。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撓式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對展開時,該彈性體的部分彎折形成一平面,而該可撓式顯示板未配置在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的部分座落於該平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撓式顯示裝置,其中該可撓式顯示板具有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與一連接部,該連接部連接在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之間,該第一部分配置於該第一機體,該第二部分配置於該第二機體,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對閉闔時,該可撓式顯示板的該連接部彎折且被該彈性體覆蓋,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對展開時,該連接部懸空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之間而被該彈性體支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撓式顯示裝置,還包括一對感應單元,分別配置於該第一機體側緣與該第二機體側緣,以感測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的開闔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撓式顯示裝置,其中各該彎折的曲率半徑為0.2mm至0.3mm。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撓式顯示裝置,其中該彈性體為可撓式印刷電路板。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撓式顯示裝置,其中該彈性體包括:一本體,具有該些彎折;以及一磁性塗層,配置於該本體,在同一彎折的相對兩側,其磁性塗層的磁性相反,而在相鄰兩彎折處,其磁性塗層的磁性相反。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撓式顯示裝置,其中該彈性體包括:一本體,具有該些彎折;以及一天線層,配置於該本體,且電性連接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的至少其中之一,該天線層隨著該些彎折疊置或展開而形成不同的圖案。
TW105210582U 2016-07-14 2016-07-14 轉軸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撓式顯示裝置 TWM535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582U TWM535336U (zh) 2016-07-14 2016-07-14 轉軸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撓式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582U TWM535336U (zh) 2016-07-14 2016-07-14 轉軸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撓式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5336U true TWM535336U (zh) 2017-01-11

Family

ID=58400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0582U TWM535336U (zh) 2016-07-14 2016-07-14 轉軸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撓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53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2129B (zh) * 2017-07-28 2020-04-2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性顯示裝置及包含此可撓性顯示裝置之電子裝置
WO2021249316A1 (zh) * 2020-06-13 2021-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弯显示装置及其散热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2129B (zh) * 2017-07-28 2020-04-2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性顯示裝置及包含此可撓性顯示裝置之電子裝置
WO2021249316A1 (zh) * 2020-06-13 2021-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弯显示装置及其散热装置
CN113811136A (zh) * 2020-06-13 2021-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弯显示装置及其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85951B1 (ko) 폴딩 가능한 단말
WO2021175048A1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1017936A1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473468B (zh) 弯折模块及折叠式显示装置
US10310566B2 (en) Foldable mechanism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JP6873216B2 (ja) フォルダブ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1106803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6470415B2 (ja) 形状可変の支持構造及びこの構造を備える電子デバイス
WO2017114462A1 (zh) 一种可折叠终端
US20180341293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80097195A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103926979B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铰链
TWI664475B (zh) 可撓式顯示器
CN108073230A (zh) 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使用可挠式电子装置的方法
CN205584268U (zh)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WO2021227653A1 (zh)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终端
CN110770814A (zh) 折叠机构及终端
TW201836453A (zh) 電子裝置
US20220121245A1 (en) Hinge structure for flexible display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12757A (zh) 显示设备
WO2020177708A1 (zh) 链节、铰链以及移动终端
CN111503458B (zh) 电子设备
TWM535336U (zh) 轉軸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撓式顯示裝置
KR20190082357A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111352536A (zh) 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