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4766U - 門把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門把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4766U
TWM534766U TW105213786U TW105213786U TWM534766U TW M534766 U TWM534766 U TW M534766U TW 105213786 U TW105213786 U TW 105213786U TW 105213786 U TW105213786 U TW 105213786U TW M534766 U TWM534766 U TW M53476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leeve
lock
hole
inn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3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ng Zheng
Original Assignee
Tong Zh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 Zheng filed Critical Tong Zheng
Priority to TW105213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4766U/zh
Publication of TWM534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4766U/zh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門把結構改良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門把結構改良,透別是指一種透過模具一體成形的門把結構結構者。
查,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41009號之門把結構,請參閱該案第二圖第一把手13,其具有一鎖套10且其可連動鎖閂3,透過轉動第一把手13可連動鎖閂3可達到開關門的效果。
第一把手13與鎖套10的結合方式將鎖套10放入第一把手的容槽內,再透過點焊或塗上黏劑使第一把手13與鎖套10結合一體,然而,習用結構其實具有下列缺點:
(1)該第一把手13概呈一圓球體,並於上方設有一開口,該開口其實直徑不大,組裝人員在組裝時需要非常小心的將鎖套10立起,再以點焊或塗上黏劑,其加工程序困難又繁雜,且良率不高。
(2)由於第一把手13與鎖套10是透過焊料與黏劑結合,長期使用下,難免會產生第一把手13與鎖套10分離的狀況,若不即時維修會造成無法出入的問題。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即在於一種門把結構改良,主要係設有一內套件,將鎖套及連動件預先組裝在內套件後,再將把手外殼透過模具將內套件包覆其內,藉此提高產品生產速度及良率。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即在於一種門把結構改良,該內套件設有溝槽,藉由金屬的彈性回復原理,當內套件被包覆時產生變形,溝槽旁的金屬片產生彈性回復緊密的頂撐把手外殼,可以得到強度高,使用壽命長之結構。
可以達到上述目的之結構者,主要包含有:一把手外殼,其透過模具加壓形成一中空的圓球體,該把手外殼內部具有一組裝空間;一內套件,其設有一個以上的溝槽,該內套件中央具有一孔洞,並以該孔洞朝外設有組裝孔;一鎖套,其為一中空之管體,於下端具有一接合部,該接合部恰可與組裝孔結合,使套鎖與內套件結合一體;一連動件,其組設於在鎖套上端,該連動件與一鎖閂連接,用於透過轉動把手外殼產生連動效果進而開啟鎖閂;以及一套盤,該套盤組裝於門板上,並且封閉把手外殼之組裝空間;其特徵在於:將該鎖套與連動件組裝於內套件上,接著把手外殼透過模具將內套件包覆於把手外殼的組裝空間內,透過 內套件的溝槽旁的金屬片產生彈性回復使得內套件緊密組裝在把手外殼內,得到把手外殼與內套件結合一體結構。
透過上述結構,本創作可獲得的優點、功效簡述如下:
(1)將鎖套、連動件預先組裝在內套件上,透過模具將把手外殼將內套件包覆住,因此作業流程簡易,無須如習用結構具有難以組裝的缺點。
(2)藉由金屬的彈性回復原理,當內套件被包覆時產生變形,溝槽旁的金屬片產生彈性回復緊密的頂撐把手外殼,可以得到強度高,使用壽命長之結構。
(3)本創作亦可應用於喇叭鎖上,把手外殼設有一結合孔,該鎖套設置有一鎖心,藉由模具成形構成一具有鎖合功能之門把結構,透過結合孔顯示出鎖心的鑰匙孔,同樣具有組裝簡易,結構強度高的優點。
「本創作」
10‧‧‧把手外殼
11‧‧‧組裝空間
12‧‧‧結合孔
20‧‧‧內套件
21‧‧‧溝槽
22‧‧‧孔洞
23‧‧‧組裝孔
24‧‧‧金屬片
25‧‧‧鎖心
30‧‧‧鎖套
31‧‧‧接合部
32‧‧‧剖槽
40‧‧‧連動件
41‧‧‧連動溝
50‧‧‧套盤
第一圖係本創作之立體結構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分解結構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剖面結構圖。
第四圖係該內套件之立體結構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具有鎖心之實施示意圖。
為使貴 審查委員能對本創作之特徵與其特點有更進一步之了解與認同,茲列舉以下較佳之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說明如下:請參閱第一至四圖,本創作門把結構改良主要包含有:一把手外殼10,其透過模具加壓形成一中空的圓球體,該把手外殼10內部具有一組裝空間11;一內套件,其設有一個以上的溝槽,該內套件中央具有一孔洞22,並以該孔洞22朝外設有組裝孔23;一鎖套30,其為一中空之管體,於下端具有一接合部31,該接合部31恰可與組裝孔23結合,使套鎖與內套件結合一體;一連動件40,其組設於在鎖套30上端,該連動件40與一鎖閂(圖未出示)連接,用於透過轉動把手外殼10產生連動效果進而開啟鎖閂;以及一套盤50,該套盤50組裝於門板上,並且封閉把手外殼10之組裝空間11;透過上述結構,本創作的使用方式以及可以獲得的優點、功效簡述如下:
(1)請參閱第一至四圖,首先,本創作在組裝階段時分別將該鎖套30與連動件40組裝於內套件20上,該鎖套30具有接合部31其恰可組合於內套件20的組裝孔23上, 接著,該鎖套30具有一剖槽32,該剖槽32可以夾固連動件40,且連動件40設有一連動溝41,其與鎖閂(圖未出示)連結產生連動效果,最後,將組合元件的內套件20放置於模具中,該把手外殼10主要是一金屬片,透過模具可將內套件20包覆形成一近似圓球體的造型,值得一提的是:該內套件20上設有若干的溝槽21,該溝槽21主要是讓溝槽21旁的金屬片24具有夾爪的功能,其原理是透過金屬變形回復的原理,使得金屬片24擠壓後回復頂撐把手外殼10的組裝空間11,尤其剛性越強的金屬,其頂撐效果越好,換言之即是組裝的結構強度高。
(2)將上述的結構與套盤50結合可以穩固地在門上轉動。
(3)本創作組裝簡易,無須如習用結構複雜的組裝程序,且產品良率高,可大量生產。
(4)請參閱第五圖,進一步的本創作亦可應用的喇把鎖上,把手外殼10設有一結合孔12,該鎖套30設置有一鎖心25,藉由模具成形構成一具有鎖合功能之門把結構,透過結合孔12顯示出鎖心25的鑰匙孔,同樣具有組裝簡易,結構強度高的優點。
(5)此外,本創作該內套件20可反向組裝於把手外殼10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利用內套件20將鎖套30及連動件40預先組裝在內套件20後,再將把手外殼10透過模具將內套件20包覆其內,藉此提高產品生產速度及良率;且其構成結構均 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
以上所揭,僅為本創作所提供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實施範圍,凡本技術領域內之相關技藝者根據本創作所為之均等變化,皆應屬本創作所涵蓋之範圍。
10‧‧‧把手外殼
20‧‧‧內套件
21‧‧‧溝槽
22‧‧‧孔洞
23‧‧‧組裝孔
30‧‧‧鎖套
31‧‧‧接合部
32‧‧‧剖槽
40‧‧‧連動件
41‧‧‧連動溝
50‧‧‧套盤

Claims (5)

  1. 一種門把結構改良,其主要包含有:一把手外殼,其透過模具加壓形成一中空的圓球體,該把手外殼內部具有一組裝空間;一內套件,其設有一個以上的溝槽,該內套件中央具有一孔洞,並以該孔洞朝外設有組裝孔;一鎖套,其為一中空之管體,於下端具有一接合部,該接合部恰可與組裝孔結合,使套鎖與內套件結合一體;一連動件,其組設於在鎖套上端,該連動件與一鎖閂連接,用於透過轉動把手外殼產生連動效果進而開啟鎖閂;以及一套盤,該套盤組裝於門板上,並且封閉把手外殼之組裝空間;其特徵在於:將該鎖套與連動件組裝於內套件上,接著把手外殼透過模具將內套件包覆於把手外殼的組裝空間內,透過內套件的溝槽旁的金屬片產生彈性回復使得內套件緊密組裝在把手外殼內,得到把手外殼與內套件結合一體結構。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門把結構改良,其中,該把手外殼設有一結合孔,該鎖套設置有一鎖心,藉由模具成形構成一具有鎖合功能之門把結構,透過結合孔顯示出鎖心的鑰匙孔。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門把結構改良,其中,該內套件可反向組裝於把手外殼內。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門把結構改良,其中,該鎖套具有一剖槽,供夾固該連動件。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門把結構改良,其中,該連動件設有一連動溝,其與鎖閂連結產生連動效果。
TW105213786U 2016-09-08 2016-09-08 門把結構改良 TWM534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3786U TWM534766U (zh) 2016-09-08 2016-09-08 門把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3786U TWM534766U (zh) 2016-09-08 2016-09-08 門把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4766U true TWM534766U (zh) 2017-01-01

Family

ID=5839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3786U TWM534766U (zh) 2016-09-08 2016-09-08 門把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4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575965A (en) Rigid joint between tubular structures
US20180271231A1 (en) Watch Lug Structure
TWM271096U (en) Integrally formed structure of connection hook
TWM534766U (zh) 門把結構改良
JP6027499B2 (ja) 手掛かり付き引手
US20080100029A1 (en) One-piece frame for a bicycle
CN104684308A (zh) 塑胶面板
TWM551848U (zh) 雙入式鑰匙圈環結構
TW201907820A (zh) 雙入式鑰匙圈環結構
CN208567291U (zh) 一种使用于外取冷饮冰箱的新型取水开关
JP3199646U (ja) 耐圧管及びそのアダプタ
CN205654041U (zh) 一种罗马柱的装配固定组件
CN206111769U (zh) 转角连接结构
TWI414380B (zh) Axis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TWM610625U (zh) 輪圈之結合結構
JP6608718B2 (ja) 什器の仕口構成体および什器
TWI645803B (zh) 牙間刷
CN207033904U (zh) 紧固装置
CN204437671U (zh) 一体式翻边尼龙管
CN201475530U (zh) 一种金属软管外套及淋浴软管
TWM555051U (zh) 笛體頭冠改良結構
KR200365610Y1 (ko) 합성수지관의 수밀 연결구조
US1295222A (en) Percolator.
CN206988234U (zh) 一种用于家具中的连接组件
JP3204661U (ja) リング状ヘアゴ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