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2124U - 揚聲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 Google Patents

揚聲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2124U
TWM532124U TW105207605U TW105207605U TWM532124U TW M532124 U TWM532124 U TW M532124U TW 105207605 U TW105207605 U TW 105207605U TW 105207605 U TW105207605 U TW 105207605U TW M532124 U TWM532124 U TW M53212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member
box
speaker
electronic device
mo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7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翔
莊惠婷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07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2124U/zh
Publication of TWM532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2124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Description

揚聲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揚聲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一般而言,揚聲是將電信號轉換為聲音信號的裝置。揚聲既有連接於音響或擴音器而用來大幅提高音量的中大型揚聲,也有用於尺寸小的音頻設備例如手機、筆記型電腦、MP3播放器、耳機等行動式電子裝置,且隨著科技進步,這些行動式電子裝置對於揚聲的需求也大幅增多。
惟,所述行動式電子裝置隨著輕薄短小的外形需求,能否有足夠空間放置揚聲已成為新的課題,又或者即使能有足夠空間放置揚聲,卻也無法讓其在發聲時提供足夠的音箱空間,因而在所述現有的行動式電子裝置上,其揚聲的揚聲效果一般而言並不佳。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揚聲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其藉由移動件移動後的連通空間以供作揚聲的音箱之用。
本新型創作的揚聲結構,適用於電子裝置。揚聲結構包括揚聲模組、第一箱體以及移動件。揚聲模組設置於電子裝置的機體內。第一箱體設置於機體內,且第一箱體經由至少一通道連通揚聲模組。移動件可移動地配置於第一箱體內。移動件適於受外力驅動而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當移動件在第一位置時,移動件阻擋於通道。當移動件在第二位置時,移動件移離通道,而使揚聲模組經由通道連通第一箱體。
本新型創作的電子組件,包括彼此可拆卸地組裝在一起的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其中第一電子裝置具有第一機體與配置在第一機體內的揚聲結構。揚聲結構包括揚聲模組、第一箱體以及移動件。揚聲模組設置於電子裝置的機體內。第一箱體設置於機體內,且第一箱體經由至少一通道連通揚聲模組。移動件可移動地配置於第一箱體內。第二電子裝置具有第二機體與配置在第二機體內的驅動件,且驅動件對應於移動件。當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組裝在一起時,驅動件驅動移動件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當移動件在第一位置時,移動件阻擋於通道。當移動件在第二位置時,移動件移離通道,而使揚聲模組經由通道連通第一箱體。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的實施例中,揚聲結構藉由配置在第一箱體內的移動件,且讓揚聲模組與第一箱體藉由通道連通,因而當移動件移動時,便能因遠離通道而讓揚聲結構能連通至第一箱體,據以讓第一箱體作為揚聲模組的額外音箱,亦即藉此增加揚聲模組的箱體容積,而使聲音能在其中有更佳的反射、共振效果。進一步地說,在本新型創作的電子組件中,揚聲結構所在的第一機體,能藉由與第二機體相互結合而提供前述移動件移動的驅動力,因而在電子組件狀態下的揚聲結構,能因此使傳送至外部環境的聲音較為響亮與大聲。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組件的結合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電子組件10包括第一電子裝置A1與第二電子裝置A2,其分別例如是平板電腦與其擴充基座,以讓平板電腦藉由與擴充基座的結合動作而提供如筆記型電腦形式的操作模式,其中第一電子裝置A1與第二電子裝置A2具有連接器130、150,據以對接後讓使用者能經由第二電子裝置A2操控第一電子裝置A1。惟,本實施例並未對所述連接器130、150之結構與形式予以限制。
再者,第一電子裝置A1除上述連接器130外還包括揚聲結構120,其以相同結構而分別設置於連接器130的相對兩側,以作為第一電子裝置A1聲音產生及傳送之用。第二電子裝置A2除上述連接器150外還包括驅動件160,其以相同結構分別設置在連接器150的相對兩側且分別對應於揚聲結構120。
圖2與圖3分別繪示圖1的電子組件的局部剖視圖,以描述其中一側揚聲結構120的細部結構,以及第一電子裝置A1與第二電子裝置A2結合與否對揚聲結構120的不同影響。請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A1具有第一機體110與配置其內的連接器130、揚聲結構120,其中揚聲結構120包括揚聲模組122、第一箱體124以及移動件126。揚聲模組122包括揚聲單元122a與第二箱體122b,且第二箱體122b連接揚聲單元122a與外部環境,以讓揚聲單元122a所產生的聲音經由第二箱體122b而傳送出第一電子裝置A1的第一機體110之外。
再者,第一箱體124與第二箱體122b彼此經由通道125a、125b對接且連通。移動件126可移動地配置於第一箱體124內。相對地,第二電子裝置A2於第二機體140內設置有前述的驅動件160與連接器150。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驅動件160與移動件126分別是能磁性相吸的磁性元件(如磁極相異的磁鐵),因此當第一電子裝置A1與第二電子裝置A2彼此結合時(即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40彼此結合時),移動件126受到驅動件160的磁吸力而從圖2所示的第一位置向下移動至圖3所示的第二位置。在此,移動件126的移動方向是與第一箱體124、第二箱體122b的排列方向一致。於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驅動件與移動件也能分別互為導磁元件與磁性元件,而達到能彼此磁吸的效果。
據此,移動件126處於第一位置時在第一箱體124內所佔的空間便能經由通道125a、125b而與第二箱體122b連通,因而得以實質上擴大第二箱體122b的容積。如此一來,揚聲單元122a所產生的聲音便能在第二箱體124加上第一箱體124的局部空間中產生反射與共振,因此能提高聲音的品質,亦即讓聲音能更加響亮且大聲。
進一步地說,當第一電子裝置A1處於與第二電子裝置A2相互分離的平板操作模式時,如圖2所示,位於第一位置的移動件126實質上阻擋於通道125a、125b處,然此時第一箱體124與第二箱體122b仍有連通狀態,因此相較於現有技術的行動電子裝置,本實施例的第一電子裝置A1的揚聲模組122在聲音的品質上仍因空間較大而有較佳的表現。當第一電子裝置A1處於與第二電子裝置A2結合的筆電操作模式時,如圖3所示,則藉由移動件126移離通道125a、125b,因而藉由更大的可用空間更能讓此時的電子組件10的揚聲模組122具有更佳的聲音品質。
換句話說,本實施例藉由將第一機體110內僅提供移動件126移動的空間(第一箱體124)連通至揚聲模組122的第二箱體122b,而據以有效地增加揚聲模組122的音箱容積,對於第一電子裝置A1而言,此舉也能提供較有效率的空間配置。
圖4繪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揚聲結構的示意圖。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揚聲結構220中,第一箱體224與第二箱體222b的排列方向是與移動件126的移動方向相互垂直,亦即,第二箱體222b是配置在第一箱體224的旁側,而使兩者經由通道225彼此連通。同樣地,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40相互結合後,移動件126受驅動件160影響而由原本阻擋於通道225的位置下移(如圖中箭號)至圖4所示位置,而使移動件126原本在第一箱體224所佔空間能經由通道225連通至第二箱體222b,而據以提高整體音箱的容積,同樣能達到與上述相同之效果。
據此,設計者可依據上述實施例而有效地調整第一箱體在第一機體內的分布及其與第二箱體的對應位置,以讓第一機體內的空間得以有效地被利用。
請再參考圖2與圖3並對照圖4,在本新型創作中,揚聲結構120或220中,其還分別包括配置在第一箱體124(224)內的復位件127,且復位件127位於移動件126的移動路徑上。在此,復位件127是能與移動件126相互磁吸的磁性元件或導磁元件,其磁力小於驅動件160,以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40彼此遠離後,移動件126能與復位件127彼此磁吸而使移動件復位至第一位置(如圖2所示)。惟,本新型創作並未限制復位件的形式,於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也能藉由結構件與移動件實體抵接,例如彈簧等,作為使移動件復位的手段。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上述實施例中,藉由在第一電子裝置內使移動件所配置的空間(第一箱體)能與揚聲模組的第二箱體連通,據以讓揚聲模組的音箱結構具有較大的容積,也能因此提高第一電子裝置內的空間利用率。再者,第一電子裝置藉由與第二電子裝置相互結合時,以第二電子裝置所設的驅動件驅動移動件移至第一箱體的另一位置,因而使前述第二箱體能再加上原本移動件所佔空間作為音箱結構,因而能讓聲音在更大容積的空間中進行反射與共振,據以使電子組件所產生聲音的效果能更加響亮與大聲。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電子組件
110‧‧‧第一機體
120、220‧‧‧揚聲結構
122‧‧‧揚聲模組
122a‧‧‧揚聲單元
122b、222b‧‧‧第二箱體
124、224‧‧‧第一箱體
125a、125b、225‧‧‧通道
126‧‧‧移動件
127‧‧‧復位件
130、150‧‧‧連接器
140‧‧‧第二機體
160‧‧‧驅動件
A1‧‧‧第一電子裝置
A2‧‧‧第二電子裝置
圖1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組件的結合示意圖。 圖2與圖3分別繪示圖1的電子組件的局部剖視圖。 圖4繪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揚聲結構的示意圖。
110‧‧‧第一機體
120‧‧‧揚聲結構
122‧‧‧揚聲模組
122a‧‧‧揚聲單元
122b‧‧‧第二箱體
124‧‧‧第一箱體
125a、125b‧‧‧通道
126‧‧‧移動件
127‧‧‧復位件
140‧‧‧第二機體
160‧‧‧驅動件

Claims (12)

  1. 一種揚聲結構,適用於一電子裝置,該揚聲結構包括: 一揚聲模組,設置於該電子裝置的一機體內; 一第一箱體,設置於該機體內,該第一箱體經由至少一通道連通該揚聲模組;以及 一移動件,可移動地配置於該第一箱體內,其中該移動件適於受外力驅動而從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當該移動件在該第一位置時,該移動件阻擋於該至少一通道,當該移動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移動件移離該至少一通道,而使該揚聲模組經由該至少一通道連通該第一箱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結構,其中該揚聲模組包括: 一揚聲單元;以及 一第二箱體,連接該揚聲單元的出聲口以及外部環境,且該第一箱體經由該至少一通道而連通該第二箱體,該揚聲單元產生聲音經由該第二箱體而傳送出該電子裝置之外。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揚聲結構,其中該第二箱體與該第一箱體的排列方向與該移動件的移動方向一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揚聲結構,其中該第二箱體與該第一箱體的排列方向與該移動件的移動方向垂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結構,其中該移動件為磁性元件或導磁元件,以受磁力驅動而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結構,還包括: 一復位件,配置於該第一箱體內且位於該移動件的移動路徑上,其中該移動件為磁性元件或導磁元件,而該復位件為導磁元件或磁性元件,該移動件適於受復位件的驅動而從該第二位置移回該第一位置。
  7. 一種電子組件,包括: 一第一電子裝置,具有一第一機體與配置在該第一機體內的一揚聲結構,該揚聲結構包括: 一揚聲模組,設置於該電子裝置的一機體內; 一第一箱體,設置於該機體內,該第一箱體經由至少一通道連通該揚聲模組; 一移動件,可移動地配置於該第一箱體內;以及 一第二電子裝置,與該第一電子裝置可拆卸地組裝在一起,該第二電子裝置具有一第二機體與配置在該第二機體內的一驅動件,對應於該移動件,當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組裝在一起時,該驅動件驅動該移動件從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且當該移動件在該第一位置時,該移動件阻擋於該至少一通道,而當該移動件在該第二位置時,該移動件移離該至少一通道,而使該揚聲模組經由該至少一通道連通該第一箱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組件,其中該驅動件與該移動件分別為磁性元件與導磁元件,或該驅動件與該移動件分別為導磁元件與磁性元件,或該驅動件與該移動件為彼此相吸的磁性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組件,其中該揚聲模組包括: 一揚聲單元;以及 一第二箱體,連接該揚聲單元的出聲口以及外部環境,且該第一箱體經由該至少一通道而連通該第二箱體,該揚聲單元產生聲音經由該第二箱體而傳送出該第一電子裝置之外。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子組件,其中該第二箱體與該第一箱體的排列方向與該移動件的移動方向一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子組件,其中該第二箱體與該第一箱體的排列方向與該移動件的移動方向垂直。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組件,還包括: 一復位件,配置於該第一箱體內且位於該移動件的移動路徑上,其中該移動件為磁性元件或導磁元件,而該復位件為導磁元件或磁性元件,該移動件適於受復位件的驅動而從該第二位置移回該第一位置。
TW105207605U 2016-05-24 2016-05-24 揚聲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TWM532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7605U TWM532124U (zh) 2016-05-24 2016-05-24 揚聲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7605U TWM532124U (zh) 2016-05-24 2016-05-24 揚聲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2124U true TWM532124U (zh) 2016-11-11

Family

ID=57852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7605U TWM532124U (zh) 2016-05-24 2016-05-24 揚聲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21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2089B (zh) 一种受话器及移动终端
JP3151380U (ja) スピーカー構造
CN103037291B (zh) 扬声器磁体热管理
JP6313367B2 (ja) ロングストローク型スピーカ
US930731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ide acoustic emission type speaker device
US2011024893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und reproduction
JP4723553B2 (ja) 静電気放電保護を備えるイヤホンスピーカー
US9106987B2 (en) Handling power dissipation in a multi microspeaker module
TW201541972A (zh) 雙喇叭耳機
KR20140145068A (ko) 측면 방사형 스피커 장치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TW201349885A (zh) 具有揚聲器的電子裝置
TW201310960A (zh) 電子設備
JP7412541B2 (ja) スピーカおよび端末
KR20100082378A (ko) 모바일 장치용 정전 스피커 배열
CN104038876A (zh) 折叠的静电扬声器
WO2022042317A1 (zh) 一种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TWM532124U (zh) 揚聲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
KR101503821B1 (ko) 양방향 스피커
JP2016005079A (ja) 携帯型端末用ケース
KR101673295B1 (ko) 양 방향 인터페이스가 가능한 스피커용 터미널
TWI628963B (zh) 換能器、包含有換能器之裝置以及換能器之操作方法
CN203368742U (zh) 扬声器单体及收容有该扬声器单体的扬声器模组
US7142683B1 (en) Computer with acoustic driver built into acoustically leaky chassis
WO2022135155A1 (zh) 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152196U (zh) 音腔装置以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