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1453U - 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 - Google Patents
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31453U TWM531453U TW104221363U TW104221363U TWM531453U TW M531453 U TWM531453 U TW M531453U TW 104221363 U TW104221363 U TW 104221363U TW 104221363 U TW104221363 U TW 104221363U TW M531453 U TWM531453 U TW M53145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id
- valve
- film
- layers
- fluid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涉及流體存儲裝置,尤其涉及具有截止功能的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
在現代物流業中,最廣泛應用的是包裝盒(包裝箱)。然而,這種傳統的包裝盒的包裝方式,都沒有提供防撞防碰防跌功能。也就是說,在運輸或儲存過程中,包裝盒或包裝箱會被扔來扔去,很容易導致其變形,從而可能會導致被包裝物品的損壞或變形。所以對一些包裝要求較高的物品,例如電子數碼產品、塑膠陶瓷、生物化工產品、食品醫藥等,都需要給包裝物品提供緩衝作用,以防止包裝物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遭到損壞。
現有的解決方案,例如傳統的紙質包裝盒,其可以是在紙質包裝盒內部填充有緩衝材料如泡沫材料來達到提供緩衝作用的目的。然而,將這種包裝盒和填充的緩衝材料運送到包裝地時,其運輸和儲存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而且緩衝泡沫材料污染環境,並不環保。
現在市場上出現的充氣式空氣包裝裝置,因為其內部填充有空氣,所以緩衝性能強,而且運輸時可以不充氣,從而佔用空間小,在使用時可以現場充氣後再包裝待包裝物品,從而減小了成本,所以這種空氣包裝裝置在市場上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圖1至圖2示意了現有的空氣包裝裝置的結構,其包括熱封在一起
的兩層外膜1A和1B,以及兩層內膜2A和2B,其中兩層內膜2A和2B之間形成多個充氣通路2C並且在充氣完成後能自動密封,而且與兩層外膜1A和1B經熱封後形成多個充氣室1C。兩層外膜1A和1B再經一系列熱封而彎折使充氣結構形成各種所需形狀,從而用於容納包裝物品或者作為填充材料,為包裝物品提供空氣緩衝作用。
然而,現有的空氣包裝裝置充氣性能並不理想,具體地,充氣時,空氣需要從主氣道1D到達各個充氣通路2C的入口,然而形成主氣道1D的結構是兩層外膜1A和1B,在充氣時因為空氣到達各個位置的時間不同,對各個位置壓力不同,導致外膜和內膜並不能同步膨脹。例如外膜1A和內膜2A可能不能同步膨脹,造成外膜1A和內膜2A容易形成波浪形錯開結構,造成某些位置的充氣通路2C的入口可能被堵塞而不能充氣。
現有的解決方案是,在主氣道1D區域附近,將相鄰的外膜與內膜通過熱封連接,即外膜1A和內膜2A通過熱封點1E熱封連接,外膜1B和內膜2B也通過熱封點1E熱封連接。這樣,在主氣道1D充氣時,因為熱封點1E的存在,使得外膜1A和1B在對應主氣道1D的區域因膨脹而分別拉開相連接的內膜2A和2B,從而使沿著主氣道1D的所有充氣通路2C的入口能全部開啟。
然而,主氣道1D周圍具有四層膜的結構對工藝要求較高,首先,在製作工藝上需要額外增加一步熱封步驟,即需要增加熱封1E的步驟,以防止兩層內膜2A和2B也熱封在一起。而且在結構上,則必須在內膜對應熱封1E的位置形成有耐熱結構,從而在熱封1E步驟中,相鄰的外膜和內膜被熱封在一起,而兩層內膜2A和2B因為耐熱結構在存在而並不熱封在一起。所以這種結構對熱封位置的選擇,以及熱封模具的設計的要求都非常高。
同時,在這種方案中,雖然設置了熱封1E以用來改進充氣性能,主氣道1D至熱封線1F區域的兩側仍然還是一層外膜加一層內膜的結構,然而兩層膜貼附在一起時,而是會因為靜電吸附而導致局部位置粘連而使充氣時不能均勻受力而完全展開。而且,在外膜和內膜之間殘存的空氣,也可能會對外膜和內膜產生壓力作用,而導致內膜局部受力不均,從而使某些充氣通路2C的入口被堵塞。而且,空氣也可以通過相鄰的熱封點1E之間進入相鄰的外膜和內膜之間,從而相鄰的外膜和內膜之間的氣體進出所產生的氣壓變化,對主氣道1D的氣壓可能會產生影響,造成內部的充氣室1C和主氣道1D之間會產生氣壓壓差,最終導致充氣壓1C的空氣洩露。
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其中所述截止閥由兩層閥膜形成,並且用來分配流體的主通道也形成在兩層所述閥膜之間,從而方便充入流體。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其中所述流體容器可以實施為存儲各種流體的裝置,所述流體可以是氣體或液體,通過所述截止閥的單向截止作用使氣體或液體保留在所述流體容器的流體存儲單元中而防止其反溢。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其中所述截止閥外側的兩層流體存儲膜並沒有延伸至所述主通道的位置,從而不需要類似現有技術中需要通過熱封手段將相鄰的外膜和內膜熱封連接,從而製作工藝更簡單。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其中因為
所述主通道兩側分別只有一層所述閥膜,填充流體時流體進入所述主通道後,可以較容易地使兩層所述閥膜膨脹,從而打開進入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的流體填充通道的入口。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與現有技術中形成充氣閥的膜片都設置在兩片外膜之間以形成內膜完全不同,本新型的截止閥的兩層所述閥膜並沒有完全地設置在所述流體存儲膜之內,從而本新型提供了完全不同的截止閥結構。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其中因為所述主通道和所述流體填充都由同樣的兩層閥膜形成,從而保證充氣的連貫性和順暢性。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其中形成所述主通道的閥膜的部分暴露在外部,並從兩層流體存儲膜之間延伸出來,從而對應的截止閥膜暴露部分的外側並沒有流體存儲膜,從而減小流體存儲膜的材料,從而減小整個流體容器的成本。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其中所述截止閥是單向閥,在充氣並達到理想氣壓後,兩層所述閥膜之間的所述流體填充通道會自動封閉,從而防止流體洩露。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其中所述流體容器可以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適合於作為空氣緩衝材料,以對其所支撐的物品提供緩衝作用或填充到其他包裝裝置如包裝盒或包裝箱中以起到對包裝物品的緩衝保護作用,或者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適合於直接存儲包裝物品,以在所述包裝物品周圍提供緩衝效果,從而本新型的空氣包裝裝
置應用廣泛。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其中所述流體容器和所述截止閥的結構和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廉而且又環保,在應用於空氣包裝裝置時可以適合廣泛應用于現代物流包裝。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種流體容器,其包括:一流體存儲主體,其包括兩層互相疊合的流體存儲膜,以形成至少一流體存儲單元,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具有一流體存儲室;以及一截止閥,其包括兩層互相疊合的閥膜,其中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與兩層閥膜部分地疊合,以在四層膜互相疊合的區域使所述截止閥形成至少一流體填充通道,從而藉由所述流體填充通道向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的所述流體存儲室進行充氣,並且在充氣後,所述流體存儲室的流體壓力作用於兩層所述閥膜以關閉所述流體填充通道,從而防止流體洩露。
優選地,兩層所述閥膜與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互相疊合的部分形成所述流體填充通道,而兩層所述閥膜剩餘部分互相疊合以形成一主通道,並且具有與所述主通道相連通的流體填充口,從而填充流體時,流體由所述流體填充口進入所述主通道,然後再經由所述流體填充通道進入所述流體存儲室。
優選地,兩層所述閥膜中至少一層所述閥膜內表面設置有一耐熱層,從而使得在熱封工藝中,使得兩層所述閥膜之間形成所述流體填充通道。
優選地,兩層所述閥膜與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通過主通道密封縫熱封,從而使相鄰的一層所述閥膜與對應的一層所述流體存儲膜熱封連接。
優選地,兩層所述閥膜遠離所述流體填充通道的那一側通過閥膜端封縫熱封連接,從而在所述主通道密封縫和所述閥膜端封縫之間形成所述主通道。
優選地,其還包括將兩層所述閥膜熱封連接的一個或多個阻隔縫,所述阻隔縫阻止所述流體存儲室中流體從所述流體填充通道反滲。
優選地,所述阻隔縫進一步地將兩層所述閥膜與其中一層所述流體存儲膜熱封連接,從而使流體填充完成後,與所述流體存儲膜互相疊合的部分所述閥膜得以壓合在該層所述流體存儲膜上。
優選地,兩層所述閥膜是兩張獨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張薄膜經對折而形成。
優選地,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是兩張獨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張薄膜經對折而形成。
優選地,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進一步地通過一個或多個分隔縫形成多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每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中形成至少一所述流體填充通道。
優選地,所述流體存儲膜和所述閥膜是柔性薄膜,其選自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和複合薄膜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地,所述閥膜是經化學改性的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從而因為自粘性而增強所述閥膜對所述流體填充通道的密封性能。
優選地,所述閥膜形成所述主通道的部分經糙化處理,從而在填充流體時易於打開所述主通道。
優選地,所述流體容器形成緩衝墊。
優選地,所述流體容器經一系列熱封和彎折後形成具有容納腔的包裝袋。
優選地,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中設置一個或多個彎折縫,以將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熱封連接,以使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形成互相連接並且互相連通的多個子流體存儲單元,從而沿著所述彎折縫彎折,使所述流體存儲主體形成多個流體填充側壁,所述流體填充側壁界定形成所述容納腔。
優選地,所述彎折縫設置在所述流體存儲單元中間,以在所述流體存儲單元兩側分別形成相鄰兩個所述子流體存儲單元之間的連通通道。
優選地,所述彎折縫設置在所述流體存儲單元兩側,以在所述流體存儲單元中間形成相鄰兩個所述子流體存儲單元之間的連通通道。
根據本新型的另外一方面,本新型提供一種截止閥,其適合於給流體容器填充流體,所述流體容器包括兩層互相疊合的流體存儲膜,以形成至少一流體存儲單元,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具有一流體存儲室,其中所述截止閥包括:兩層互相疊合的閥膜,各層所述閥膜包括一外延伸段,以及一內延伸段,其中各層所述閥膜的所述外延伸段與所述內延伸段一體成形,並且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內延伸段與所述流體存儲膜互相疊合連接在兩層所述內延伸段之間形成一流體填充通道,從而藉由所述流體填充通道向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的所述流體存儲室進行流體填充,並且在流體填充後,所述流體存儲室的作用於兩層所述閥膜以關閉所述流體填充通道,從而防止流體洩露。
優選地,在上述截止閥中,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外延伸段互相疊合以形成一主通道,並且具有與所述主通道相連通的流體填充口,從而填充流體時,流體由所述流體填充口進入所述主通道,然後再經由所述流體填充通道進入所述流體存儲室。
優選地,在上述截止閥中,兩層所述閥膜中至少一層所述閥膜的所述內延伸段的內表面設置有一耐熱層,從而使得在熱封工藝中,使得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內延伸段之間形成所述流體填充通道。
優選地,在上述截止閥中,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內延伸段與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通過主通道密封縫熱封,從而使相鄰的一層所述閥膜與對應的一層所述流體存儲膜熱封連接。
優選地,在上述截止閥中,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外延伸段在遠離所述流體填充通道的那一側通過閥膜端封縫熱封連接,從而在所述主通道密封縫和所述閥膜端封縫之間形成所述主通道。
優選地,在上述截止閥中,還包括將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內延伸段熱封連接的一個或多個阻隔縫,所述阻隔縫阻止所述流體存儲室中流體從所述流體填充通道反滲。
優選地,在上述截止閥中,所述阻隔縫進一步地將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內延伸段與其中一層所述流體存儲膜熱封連接,從而使流體填充完成後,與所述流體存儲膜互相疊合的部分所述閥膜得以壓合在該層所述流體存儲膜上。
優選地,在上述截止閥中,兩層所述閥膜是兩張獨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張薄膜經對折而形成。
優選地,在上述截止閥中,所述閥膜是柔性薄膜,其選自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和複合薄膜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地,在上述截止閥中,所述閥膜是經化學改性的具有自粘性
的自粘薄膜,從而因為自粘性而增強所述閥膜對所述流體填充通道的密封性能。
優選地,在上述截止閥中,所述閥膜形成所述主通道的部分經糙化處理,從而在流體填充時易於打開所述主通道。
11‧‧‧第一氣室膜
12‧‧‧第二氣室膜
13‧‧‧充氣單元
14‧‧‧充氣室
20‧‧‧充氣閥
21‧‧‧第一閥膜
212‧‧‧內延伸段
22‧‧‧第二閥膜
221‧‧‧外延伸段
222‧‧‧內延伸段
23‧‧‧充氣通道
24‧‧‧主通道
32‧‧‧主通道熱封縫
33‧‧‧閥膜端封縫
34‧‧‧阻氣縫
圖1是現有技術的空氣包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閥的截面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新型的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的截止閥的截面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截止閥的變形實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充氣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7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充氣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8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一種變形實施方式準備充氣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9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一種變形實施方式充氣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
的流體容器的另一種變形實施方式準備充氣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另一種變形實施方式充氣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3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上述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14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5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上述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16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7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上述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實施為空氣包裝裝置的流體容器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18是根據本新型的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流體容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19是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流體容器的截止閥的截面示意圖。
圖20是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流體容器的截止閥的變形實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圖。
圖21是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流體容器的充入流
體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2根據本新型的上述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流體容器充入流體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23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流體容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4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上述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流體容器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25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流體容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6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上述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流體容器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27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流體容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8根據本新型上述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上述另一個變形實施方式的流體容器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以下描述用於揭露本新型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新型。
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應用於其他實施方案、變形方案、改進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沒有背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其他技術方案。
如圖3至圖7所示是根據本新型的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流體容器,其
實施為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其具有可充氣結構,以在充氣後可以為各種包裝物品如電子產品、食品、醫藥產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塑膠陶瓷、快速消費品等提供空氣緩衝效果,而且在未使用時,可以不充氣而方便存儲和運輸,在使用時再現場充氣,從而使用非常方便。
在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實施為空氣緩衝材料,其在充氣後可以形成如圖7所示的充氣緩衝墊,從而為其支撐物提供空氣緩衝效果,或者作為填充材料放置在其他包裝裝置如包裝箱或包裝盒中,以為包裝物品提供空氣緩衝效果。
具體地,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包括至少一可充氣主體10,所述可充氣主體10包括兩層氣室膜即第一氣室膜11和第二氣室膜12,以用於形成至少一充氣單元13。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進一步地包括至少一截止閥,其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實施為一種充氣閥20,以用於向所述充氣單元13進行充氣。
其中所述充氣單元13主要由兩層氣室膜即第一氣室膜11和第二氣室膜12形成,所述第一氣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氣室膜12可以是兩層柔性薄膜,其可以由各種合適的薄膜材料製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複合薄膜等。本新型在這方面並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適的柔性薄膜即可。所述第一氣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氣室膜12相互重疊並經熱封後形成所述充氣單元13的用於儲存空氣的充氣室14。
所述充氣閥20用於向所述充氣單元13充氣,即充氣時,氣體如空氣從所述充氣閥20中進入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中的所述充氣室14,當所述充氣室14中的氣壓達到要求後停止充氣。這樣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呈充氣狀態,從而可以提供空氣緩衝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充氣閥20是單向充氣閥,即在充氣時,當所述充氣室14中的氣壓達到預定程度後,所述充氣室14中的氣壓會使所述充氣閥20處於關閉狀態,而不能再繼續充氣,並且所述充氣室14中的空氣也不容易從所述充氣閥20洩露。
更具體地,所述充氣閥20包括兩層閥膜即第一閥膜21和第二閥膜22,類似地,所述第一閥膜21和所述第二閥膜22可以是兩層柔性薄膜,其可以由各種合適的薄膜材料製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複合薄膜等,本新型在這方面也並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適的柔性薄膜即可。
根據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所述第一閥膜21和所述第二閥膜22互相疊合,並且與所述第一氣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氣室膜12經適當的排列後再經過一系列合適的熱封縫30形成可充氣結構,所述熱封縫通過合適的熱封工藝完成,以將兩層或多層薄膜在需要的位置進行熱封。
更具體地,所述第一閥膜21和所述第二閥膜22經疊合併熱封後形成至少一充氣通道23和一主通道24,並且形成有用於充氣的一充氣口25,其中所述充氣通道23和所述主通道24相連通。在充氣時,使用者可以利用充氣設備40如充氣泵從所述充氣口25向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充氣,這時空氣從所述充氣口25進入所述主通道24,並從所述主通道24進入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從而向所述充氣室14進行充氣。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熱封縫30可以包括多個互相間隔的分隔縫31,這樣兩個或多個充氣單元13並排排列並且相連接以形成所述可充氣主體10,其中所述充氣閥20對應地設置於每個所述充氣單元13。換句話說,各個所述充氣單元
13可以獨立地充氣,在相鄰兩所述充氣單元13之間形成延長的所述分隔縫31,其可以實施為相鄰兩所述充氣單元13之間的熱封線,從而藉由這些分隔縫31可以形成多個單獨的充氣室14。這樣在一個所述充氣單元13被損壞而漏氣時,其他的所述充氣單元13可以不受影響。當然,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氣單元13也可以互相連通,這樣只需要一個充氣閥20,就可以對所有所述充氣單元13充氣。也就是說,本新型的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通過所述第一氣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氣室膜12的熱封形成多個所述充氣單元13。
相對應地,所述充氣閥20對應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形成所述充氣通道23,也即是說,所述分隔縫31在熱封兩層氣室膜11和12時也一併熱封兩層閥膜21和22,從而將四層薄膜熱封在一起而形成多個所述充氣通道23和多個所述充氣室14,每個所述充氣通道23適合於向對應的所述充氣室14進行充氣。
值得一提的是,多個互相間隔的所述分隔縫31可以等間距地排列,以形成氣室直徑相同的多個所述充氣單元13,當然也可以不等間距地排列,以形成氣室直徑不相同的多個所述充氣單元13。多個互相間隔的所述分隔縫31可以互相平行地排列,也可能預定數目的所述分隔縫31傾斜地排列,或在局部位置形成轉折等,本新型在這方面並不受到限制。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中可以形成一個所述充氣通道23,在氣室直徑較大所述充氣單元13中,也可能會經熱封工藝而形成兩個或多個所述充氣通道23,從而提高充氣效率。
另外,因為每所述充氣單元13的形狀在充氣後可以變化,從而可充氣主體10可以製成各種形狀和尺寸。所述充氣單元13可以是條狀如橫向條狀和/或縱向條狀等,或塊狀,其形狀不受限制,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充氣單元13可以形成條狀。
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主通道24由所述充氣閥20形成,並且相當於形成一個空氣分配通路,當充氣時,空氣從所述充氣口25進入所述主通道24,然後再經所述主通道24分配進入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從而使空氣經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充入對應的所述充氣室14中,當所述充氣室14中達到預定氣壓後,所述充氣室14中的氣壓作用於所述兩層閥膜21和22上,以將所述充氣通道23封閉,從而防止空氣從所述充氣通道23反滲進入所述主通道24,即防止所述充氣室14的空氣產生洩露。
由此可見,在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向各個所述充氣室14充氣時,空氣只在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之間進行分配,而不像圖1和圖2的現有技術中,會先進入兩層外膜1A和1B之間的主通道1D,然後再進入充氣通路2C。在現有技術中,空氣仍然會存在從相鄰的熱封點1E之間進入相鄰的外膜和內膜之間如外膜1A和內膜2A之間,從而影響充氣效果。而在本新型中,空氣只進入兩層閥膜21和22之間,而不會受到兩層氣室膜11和12的影響,也不會進入某層閥膜與氣室膜之間,從而保證充氣的順暢性。
更具體地,在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不像圖1和圖2的現有技術中,兩層內膜2A和2B完全設置在兩層外膜1A和1B之間,本新型的所述充氣閥20的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只是部分地與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相互疊合。如圖4中所示,所述第一閥膜21與所述第一氣室膜11部分地疊合,所述第二閥膜22與所述第二氣室膜12部分地疊合。從而與圖1和圖2的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的空氣包裝裝置減少了所述氣室膜21和22的尺寸,從而更能節省材料。
相應地,所述充氣閥20的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分別包括外延伸段211和221以及內延伸段212和222。也即是說,所述第一閥膜21包括第一外延伸段
211和第一內延伸段212,所述第二閥膜22包括第二外延伸段221和第二內延伸段222。其中所述第一外延伸段211和所述第一內延伸段212沿著長度方向一體地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外延伸段221和所述第二內延伸段222也沿著長度方向一體地延伸而形成。
在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互相疊合地排列,從而形成所述主通道24,並具有所述充氣口25。而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互相疊合地排列,並進一步地與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互相疊合地排列,從而經熱封工藝後形成在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之間形成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
也就是說,在本新型中,所述氣室膜11和12並沒有延伸至所述主通道24的位置,而是從所述充氣閥20的局部位置疊合後熱封在一起,這樣從而不需要類似圖1和圖2的現有技術中需要通過熱封手段將相鄰的外膜和內膜熱封連接,從而製作工藝更簡單。因為所述主通道24兩側分別只有一層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充氣時空氣進入所述主通道24後,可以較容易地使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膨脹,從而打開進入各個充氣單元13的充氣通道23。
可以理解的是,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設置在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之間,並且通過主通道熱封縫32使相鄰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分別與所述氣室膜11和12熱封連接,但是通過相應的阻隔手段使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並不被所述主通道熱封縫32熱封在一起,從而在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之間形成可充氣的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而對應所述分隔縫31使得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形成兩側壁。這樣的阻隔手段可以是在熱封步驟中,通過將阻隔裝置如隔板設置在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之間,以防止在形成所述主通
道熱封縫32時將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熱封在一起。優選地,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中至少一層所述內延伸段內表面貼附有一層耐熱層26,如矽油、PVA、耐高溫搞抗粘油墨等手段,以在形成所述主通道熱封縫32時,相鄰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分別與所述氣室膜11和12熱封連接,但是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並不被所述主通道熱封縫32熱封在一起而形成了所述充氣通道23。
值得一提的是,當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分別與所述氣室膜11和12熱封連接並形成所述充氣通道23的步驟也可以不像上述實施例中通過一次熱封步驟形成,而是可以分幾次熱封步驟形成。也就是說,先將所述第一閥膜21的所述第一內延伸段212與所述第一氣室膜11通過一次主通道熱封縫32熱封連接,然後將所述第二閥膜22的所述第二內延伸段222與所述第二氣室膜12通過一次主通道熱封縫32熱封連接,然後再通過其他熱封手段如所述分隔縫31將所述充氣閥20與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熱封在一起,從而也在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之間形成了一個或多個所述充氣通道23。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外側端通過閥膜端封縫33熱封在一起,從而在所述閥膜端封縫33和所述主通道熱封縫32之間形成所述主通道24。從而,充氣時,空氣從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之間的所述主通道24分配進入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之間的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以向各個所述充氣室14進行充氣。
可以看出,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最外側所述分隔縫31形成了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兩側的邊界熱封,而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再經氣室膜端封縫35在遠離所述充氣閥20的那一側將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
12熱封在一起,從而最外側的所述分隔縫31,所述閥膜端封縫33和所述氣室膜端封縫35形成了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四個側面的邊界熱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充氣閥20由兩張閥膜21和22互相疊合後再經熱封而形成所述主通道24和所述充氣通道23。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氣閥20也可以僅由一張薄膜經對折而形成。
也就是說,上述實施例中的所述閥膜端封縫33可以不需要,而對應所述閥膜端封縫33的位置是該張薄膜的對折線。如圖5所示,一張柔性薄膜經對折後形成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而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不是兩層獨立的薄膜,而是可以一體形成。
類似地,在上述實施例中,兩層氣室膜11和12經氣室膜端封縫35在遠離所述充氣閥20的那一側將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熱封在一起,作為變形,也可以將整張薄膜經對折後然後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從而也不需要上述氣室膜端封縫35。
另外,在鄰近所述充氣通道23的入口,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分別與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熱封在一起,而在遠離所述充氣通道23的入口的那一側,即鄰近所述充氣通道23的出口的那一側,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還設置有一個或多個阻氣縫34,其將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在對應所述阻氣縫34的位置熱封在一起。也就是說,所述耐熱層26並沒有延伸至所述阻氣縫34的位置,從而在所述阻氣縫34的位置,可以將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熱封在一起。如圖3所示,所述阻氣縫34可以設置在與所述充氣通道23的出口相對應但以預定間隔相隔開的位置,這樣所述充氣室14中的空氣因為受到到所述阻氣縫34的阻擋而不
容易直接從所述充氣通道23反滲出去。所述阻氣縫34的形狀,尺寸和位置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計,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形成迂回空間,從而防止空氣從所述充氣室14進入所述充氣通道23而產生洩露。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阻氣縫34可以進一步地將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與其中一層所述氣室膜11或12如氣室膜11熱封在一起。這樣在充氣時,空氣從所述充氣通道23進入所述充氣室14,所述充氣室14中空氣壓力作用於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所述阻氣縫34產生的熱封連接使得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與氣室膜11因所述充氣單元13的膨脹而同步地移動,從而使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都貼附於所述氣室膜11,如圖4中所示。這樣當所述充氣室14中氣壓達到預定程度時,所述充氣室14中的空氣壓力得以將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都壓合於所述氣室膜11的內表面,從而關閉所述充氣通道23,以防止所述充氣單元13的空氣洩露。
另外,所述充氣閥20的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是普通薄膜,也可以是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從而因為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自粘性,在充氣過程中,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會因為自粘性而緊密貼附在一起,從而進一步地防止所述充氣通道23的打開。在一個優選的例子中,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可以是自粘性的聚乙烯薄膜,這種自粘性的聚乙烯薄膜經化學改性使得薄膜表面易於緊密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氣閥20的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可以是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在另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使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保持其自粘性,而使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
表面通過添加其他附著物等方式進行糙化處理,從而減小其自粘性,這樣在通過充氣設備40通過所述充氣口25充氣時,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可以相對容易地打開,從而空氣可以順暢地進入所述主通道24並打開所有的所述充氣通道23。
如圖8和圖9所示,根據上述優選實施例的變形實施方式,在充氣前,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所述充氣閥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並沒有通過所述閥膜端封縫33熱封在一起,而是可以互相獨立並敞開。所述充氣設備40包括連接於氣源裝置的一主充氣管41和與所述主氣管相連通的多個分充氣管42。在充氣時,多個所述分充氣管42直接塞入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中,並且可以沒有從所述充氣通道23的出口延伸進入所述充氣室14內,這樣空氣從所述主充氣管42分配進入各個所述分充氣管42,然後從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進入對應的各個所述充氣室14,並且所述充氣室14中達到預定氣壓後,將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內延伸段212和222壓合在一起,從而形成密封而達到防止漏氣的目的。在充氣完成後,可以再通過閥膜端封縫33的熱封將所述充氣閥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熱封在一起,以進一步地防止漏氣。因此在這個優選實施例,所述充氣閥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可以不需要形成所述充氣口25。
也就是說,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方式可以實施為排充充氣,對應每個所述充氣通道23都設置有一個所述分充氣管42。
在充氣時,只需要將對應數量的分充氣管42塞入所述充氣通道23中即可。
如圖10和圖11所示,根據上述優選實施例的另外的一種變形實施方式,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所述充氣閥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通過所述閥膜端封縫33熱封在一起,而兩側都形成充氣口25,其中所述充氣設備40’還包括一壓
緊裝置43’,而具有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充氣孔44’的所述主充氣管41’置於所述主通道24,並且其遠端可以延伸穿出所述充氣口25,所述壓緊裝置43’用於將待充氣的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所述主通道24的兩端壓緊,從而可以執行充氣操作,其中來自氣源裝置的氣體進入所述主充氣管41’,並且進一步從所述放氣孔44’進入兩端密封的所述主通道24,然後從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進入各個所述充氣室14。在充氣完後,所述壓緊裝置43’將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所述主通道24的兩端鬆開,從而得到充氣後的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空氣包裝裝置的這種結構,還可以適合於對多個互相連接的所述空氣空氣包裝裝置進行連續地充氣,充氣後的各個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使互相連接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破開,並脫離所述主充氣管41’。
如圖12和13所示,根據本新型的另外一種變形實施例,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實施為一個空氣包裝袋,從而可以直接用於存儲包裝物品。更具體地,所述空氣包裝裝置也包括由兩層所述氣室膜21和22形成的可充氣主體10,以及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形成的所述充氣閥20,所述充氣閥20用於向所述可充氣主體10的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充氣。
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可充氣主體10再經一系列熱封和彎折步驟後形成具有一容納腔15的包裝袋,這樣包裝物品可以放置在所述容納腔15中,從而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得以在所述包裝物品周圍提供空氣緩衝效果。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形狀和尺寸等可以根據需要而設計。在圖12和圖13所示的例子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形成一個U型包裝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這裡所舉的例子只作為示例而並不限制本新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要設計具有所述容納腔15的其他類型的空氣包裝袋。
相應地,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也沒有延伸所述主通道24的位置,而是局部地與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熱封連接,從而所述主通道24只由所述閥膜21和22來形成。
另外,所述可充氣主體10的每個所述充氣單元13分別具有多個熱封連接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形成的彎折縫36,如圖13中所示,每個所述充氣單元13可以具有兩個彎折縫36,從而將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分成三個互相連接並且互相連通的子充氣單元131。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所述充氣單元13的所述彎折縫36的位置對應,也就是說,所述可充氣主體10相當於具有兩列互相間隔地設置的彎折縫36,設置在多個所述充氣單元13的所述彎折縫36沿著直線排列,但是並不是連續的,從而相鄰兩列所述彎折縫36之間形成一個可充氣側壁,從而使所述具有空氣緩衝性能的包裝盒形成了多個側壁,這些側壁包圍出經彎折後形成所述容納腔15,以用於容納包裝物品。也可以說,所述可充氣主體10具有多列用於彎折的彎折縫36,其可以排列成互相間隔地設置的節點線,從而沿著這些列彎折縫36可以將這些充氣單元13進行彎折,使所述可充氣主體10的這些子充氣單元131分別形成多個氣室側壁。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可充氣主體10的所述彎折縫36的列數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從而得到理想數量的所述氣室側壁。
進一步地,各個所述彎折縫36設置在對應的所述充氣單元13的中間位置,並且與相鄰的兩個所述分隔縫31之間留有預定間隔,從而形成相鄰所述子充氣單元131之間的連通通道16,這樣在充氣時,空氣從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進入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時,可以分配至同一個所述充氣單元13的各個所述子充氣單元131。另外,所述彎折縫36也可以不設置在對應的所述充氣單元13的中間位置,而是與所述分隔縫31一體地成形,而將所述連通通道16形成在所述充氣單
元13的中間位置。
另外,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將所述可充氣主體10沿兩列所述彎折縫36彎折後,兩列所述彎折縫36之間的充氣側壁形成底側壁,而所述底側壁兩側分別形成前後側壁,所述前後側壁進一步地通過兩側的側封縫37的熱封,使所述可充氣主體10兩側得以熱封起來,從而形成了一端具有開口16的所述容納腔15。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側封縫37可以連續的熱封縫也可以是間隔的熱封縫。所述側封縫37可以設置在所述可充氣主體10的最外側的所述分隔縫31上,也可以是最外側的所述分隔縫31和所述側封縫37在一次熱封中一起形成。或者,所述側封縫37也是區別於最外側的所述分隔縫31的另外的熱封縫。
也就是說,本新型的熱封縫30包括一次熱封縫和二次熱封縫,其中所述一次熱封縫用來形成平面緩衝材料,而所述二次熱封縫用來將所述一次熱封縫得到的所述平面緩衝材料形成具有所述容納腔15的立體包裝材料。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側封縫37是一種二次熱封縫,所述充氣側壁經彎折形成的前後側壁的兩側被所述二次熱封縫即所述側封縫37熱封連接,從而形成了所述容納腔15,待包裝物品適合於放置於所述容納腔15中,而周圍的所述充氣側壁給所述待包裝物品提供空氣緩衝效果。
如圖14和圖15所示,根據另外的變形實施方式,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包括至少四列所述彎折縫36,其包括第一列彎縫361,第二列彎折縫362,第三列彎折縫363和第四列彎折縫364。其中第一和第二列彎折縫361和362,以及第三列和第四列彎折縫363和364之間各自形成一個側壁,第二列和第三列彎折縫362和363之間形成一個底側壁,而第一列和第四彎折縫與容納腔15的開口16之間分別形成一個頂側壁,這樣整個空氣包裝裝置呈大致C形,所述開口16不是位於所述
容納腔15的一端,而是位於側面的大致中部區域。
如圖16和圖17所示,根據另外的變形實施方式,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呈大致O形,開口16也形成在側面,但是鄰近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一端。並且在這個實施例中,可以形成多個所述容納腔15,從而使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適合於容納多個所述待包裝物品。
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單獨使用,以用來給包裝物品提供空氣緩衝效果。也可以搭配其他包裝裝置如包裝箱或包裝盒使用,即包裝物品可以放入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所述容納腔15中,然後載有所述包裝物品的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再放入另外的包裝箱中,從而進一步給包裝物品提供保護的作用,以方便包裝物品的存儲和運輸。
相應地,本新型提供了一種空氣包裝裝置的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a)將至少兩層閥膜21和22各自的內延伸段212和222疊合併置於至少兩層氣室膜11和12之內,兩層閥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211和221互相疊合併位於兩層氣室膜11和12之外;以及(b)經過一系列的熱封縫30的熱封連接形成具有一個或多個充氣單元13的可充氣主體10,其中兩層閥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211和221之間形成一個主通道24,其中內延伸段212和222之間形成一個或多個對應於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的充氣通道23,其中充氣時,空氣從所述主通道24進入各個所述充氣通道23,然後當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的充氣室14內達到預定氣壓時,兩層閥膜21和22的內延伸段212和222貼合於其中一層所述氣室膜11或12,所述充氣通道23被密封從而防止漏氣。
其中在上述方法步驟(b)中,還包括步驟:在所述充氣通道的入
口處位置,通過熱封工藝形成的連續的主通道熱封縫32將兩層閥膜21和22分別與兩層氣室膜11和12熱封連接,其中兩層閥膜21和22之間可設置有一耐熱層26,從而保證可充氣的所述充氣通道23的形成;將兩層閥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211和221通過熱封工藝形成連續的閥膜端封縫33而熱封連接兩層閥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211和221;通過熱封工藝熱封形成多列分隔縫31,從而使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形成多個所述充氣單元13;通過熱封工藝熱封連接兩層氣室膜11和12從而形成一列或多列彎折縫36,其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適合於沿著所述彎折縫36進行彎折而形成多個充氣側壁;以及進一步地通過二次熱封縫37的熱封連接,使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形成具有立體構型的空氣包裝袋。
另外,在步驟(a)中,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以及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可以是獨立的薄膜,也可能是整張薄膜對折而形成。
根據本新型的另外一方面,本新型提供了一種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驟:(A)將空氣充入由兩層閥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211和221之間形成的主通道24;(B)導引進入所述主通道24的空氣進入兩層閥膜21和22的內延伸段212和222之間形成的充氣通道23並經由所述充氣通道23而進入兩層氣室膜11和12形成的一個或多個充氣單元13的充氣室14:(C)當所述充氣室14中達到預定氣壓時,兩層閥膜21和22的內延伸段212和222貼合於其中一層所述氣室膜11或12而密封所述充氣通道23。
在本新型的這個充氣方法中,空氣直接進入由充氣閥20形成的所述主通道24,然後再進入所述充氣閥20形成的所述充氣通道23,最後進入各個所述充氣室14,從而充氣更加順暢。
如圖18至圖22所示是根據本新型的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流體容器,所述流體可以是氣體也可以是液體,即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流體不僅限於上述第一個優選實施例提到的空氣。更具體地,所述流體實施為氣體,所述氣體包括但不限於空氣、氧氣、二氧化碳、氮氣、氫氣、稀有氣體或其混合氣體等等。用來存儲氣體的所述流體容器可以用來做緩衝作用,也可以只是用來存儲氣體,例如存儲氧氣以備使用在供氧場合。所述流體實施為液體時,例如可以是水,所述流體容器可以儲存水並且所述流體容器可以用於緩衝或保溫等作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具體氣體和液體的種類只作為舉例而並不限制本新型的範圍。
具體地,所述流體容器包括至少一流體存儲主體10A,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包括兩層流體存儲膜即第一流體存儲膜11A和第二流體存儲膜12A,以用於形成至少一流體存儲單元13A。所述流體容器進一步地包括至少一截止閥,以用於向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進行流體填充。
其中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主要由兩層流體存儲膜即第一流體存儲膜11A和第二流體存儲膜12A形成,所述第一流體存儲膜11A和所述第二流體存儲膜12A可以是兩層柔性薄膜,其可以由各種合適的薄膜材料製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複合薄膜等。本新型在這方面並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適的柔性薄膜即可。所述第一流體存儲膜11A和所述第二流體存儲膜12A相互重疊並經熱封後形成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的用於儲存流體的流體存儲室14A。
所述截止閥20A用於向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填充流體,即填充流體時,流體從所述截止閥20A中進入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中的所述流體存儲室14A,當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的流體壓力達到要求後停止填充流體。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截止閥20A是單向閥,即在填充流體時,當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的流體壓力達到預定程度後,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的流體壓力會使所述截止閥20A處於關閉狀態,而不能再繼續填充流體,並且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的流體也不容易從所述截止閥20A洩露。
更具體地,所述截止閥20A包括兩層閥膜即第一閥膜21A和第二閥膜22A,類似地,所述第一閥膜21A和所述第二閥膜22A可以是兩層柔性薄膜,其可以由各種合適的薄膜材料製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複合薄膜等,本新型在這方面也並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適的柔性薄膜即可。
根據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所述第一閥膜21A和所述第二閥膜22A互相疊合,並且與所述第一流體存儲膜11A和所述第二流體存儲膜12A經適當的排列後再經過一系列合適的熱封縫30A形成可填充流體結構,所述熱封縫通過合適的熱封工藝完成,以將兩層或多層薄膜在需要的位置進行熱封。
更具體地,所述第一閥膜21A和所述第二閥膜22A經疊合併熱封後形成至少一流體填充通道23A和一主通道24A,並且形成有用於填充流體的一流體填充口25A,其中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和所述主通道24A相連通。在填充流體時,使用者可以利用流體填充設備40A如流體填充泵從所述流體填充口25A向所述流體容器填充流體,這時流體從所述流體填充口25A進入所述主通道24A,並
從所述主通道24A進入各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從而向所述流體存儲室14A進行填充流體。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熱封縫30A可以包括多個互相間隔的分隔縫31A,這樣兩個或多個流體存儲單元13A並排排列並且相連接以形成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其中所述截止閥20A對應地設置於每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換句話說,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可以獨立地填充流體,在相鄰兩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之間形成延長的所述分隔縫31A,其可以實施為相鄰兩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之間的熱封線,從而藉由這些分隔縫31A可以形成多個單獨的流體存儲室14A。這樣在一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被損壞而洩露流體時,其他的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可以不受影響。當然,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也可以互相連通,這樣只需要一個截止閥20A,就可以對所有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填充流體。也就是說,本新型的所述流體容器可以通過所述第一流體存儲膜11A和所述第二流體存儲膜12A的熱封形成多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
相對應地,所述截止閥20A對應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形成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也即是說,所述分隔縫31A在熱封兩層流體存儲膜11A和12A時也一併熱封兩層閥膜21A和22A,從而將四層薄膜熱封在一起而形成多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和多個所述流體存儲室14A,每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適合於向對應的所述流體存儲室14A進行填充流體。
值得一提的是,多個互相間隔的所述分隔縫31A可以等間距地排列,以形成流體室直徑相同的多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當然也可以不等間距地排列,以形成流體室直徑不相同的多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多個互相間隔的所述分隔縫31A可以互相平行地排列,也可能預定數目的所述分隔縫31A傾斜
地排列,或在局部位置形成轉折等,本新型在這方面並不受到限制。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中可以形成一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在流體室直徑較大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中,也可能會經熱封工藝而形成兩個或多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從而提高流體填充效率。
另外,因為每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的形狀在填充流體後可以變化,從而流體存儲主體10A可以製成各種形狀和尺寸。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可以是條狀如橫向條狀和/或縱向條狀等,或塊狀,其形狀不受限制,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可以形成條狀。
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主通道24A由所述截止閥20A形成,並且相當於形成一個流體分配通路,當填充流體時,流體從所述流體填充口25A進入所述主通道24A,然後再經所述主通道24A分配進入各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從而使流體經各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充入對應的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當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達到預定流體壓力後,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的流體壓力作用於所述兩層閥膜21A和22A上,以將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封閉,從而防止流體從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反滲進入所述主通道24A,即防止所述流體存儲室14A的流體產生洩露。
由此可見,在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向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室14A填充流體時,流體只在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之間進行分配,而不像圖1和圖2的現有技術中,會先進入兩層外膜1A和1B之間的主通道1D,然後再進入填充流體通路2C。在現有技術中,流體仍然會存在從相鄰的熱封點1E之間進入相鄰的外膜和內膜之間如外膜1A和內膜2A之間,從而影響填充流體效果。而在本新型中,流體只進入兩層閥膜21A和22A之間,而不會受到兩層流體存儲膜11A
和12A的影響,也不會進入某層閥膜與流體存儲膜之間,從而保證填充流體的順暢性。
更具體地,在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不像圖1和圖2的現有技術中,兩層內膜2A和2B完全設置在兩層外膜1A和1B之間,本新型的所述截止閥20A的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只是部分地與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相互疊合。如圖19中所示,所述第一閥膜21A與所述第一流體存儲膜11A部分地疊合,所述第二閥膜22A與所述第二流體存儲膜12A部分地疊合。從而與圖1和圖2的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的流體容器減少了所述流體存儲膜21A和22A的尺寸,從而更能節省材料。
相應地,所述截止閥20A的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分別包括外延伸段211A和221A以及內延伸段212A和222A。也即是說,所述第一閥膜21A包括第一外延伸段211A和第一內延伸段212A,所述第二閥膜22A包括第二外延伸段221A和第二內延伸段222A。其中所述第一外延伸段211A和所述第一內延伸段212A沿著長度方向一體地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外延伸段221A和所述第二內延伸段222A也沿著長度方向一體地延伸而形成。
在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互相疊合地排列,從而形成所述主通道24A,並具有所述流體填充口25A。而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互相疊合地排列,並進一步地與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互相疊合地排列,從而經熱封工藝後形成在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之間形成各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
也就是說,在本新型中,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並沒有延伸至所述主通道24A的位置,而是從所述截止閥20A的局部位置疊合後熱封在一起,
這樣從而不需要類似圖1和圖2的現有技術中需要通過熱封手段將相鄰的外膜和內膜熱封連接,從而製作工藝更簡單。因為所述主通道24A兩側分別只有一層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填充流體時流體進入所述主通道24A後,可以較容易地使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膨脹,從而打開進入各個流體存儲單元13A的流體填充通道23A。
可以理解的是,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設置在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之間,並且通過主通道熱封縫32A使相鄰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分別與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熱封連接,但是通過相應的阻隔手段使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並不被所述主通道熱封縫32A熱封在一起,從而在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之間形成可填充流體的各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而對應所述分隔縫31A使得各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形成兩側壁。這樣的阻隔手段可以是在熱封步驟中,通過將阻隔裝置如隔板設置在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之間,以防止在形成所述主通道熱封縫32A時將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熱封在一起。優選地,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中至少一層所述內延伸段內表面貼附有一層耐熱層26A,如矽油、PVA、耐高溫搞抗粘油墨等手段,以在形成所述主通道熱封縫32A時,相鄰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分別與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熱封連接,但是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並不被所述主通道熱封縫32A熱封在一起而形成了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
值得一提的是,當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分別與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熱封連接並形成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的步驟也可以不像上述實施例中通過一次熱封步驟形成,而是可以分幾次熱封步驟形成。也就是說,先將
所述第一閥膜21A的所述第一內延伸段212A與所述第一流體存儲膜11A通過一次主通道熱封縫32A熱封連接,然後將所述第二閥膜22A的所述第二內延伸段222A與所述第二流體存儲膜12A通過一次主通道熱封縫32A熱封連接,然後再通過其他熱封手段如所述分隔縫31A將所述截止閥20A與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熱封在一起,從而也在兩層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之間形成了一個或多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外側端通過閥膜端封縫33A熱封在一起,從而在所述閥膜端封縫33A和所述主通道熱封縫32A之間形成所述主通道24A。從而,填充流體時,流體從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之間的所述主通道24A分配進入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之間的各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以向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室14A進行填充流體。
可以看出,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流體容器的最外側所述分隔縫31A形成了所述流體容器的兩側的邊界熱封,而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再經流體存儲膜端封縫35A在遠離所述截止閥20A的那一側將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熱封在一起,從而最外側的所述分隔縫31A,所述閥膜端封縫33A和所述流體存儲膜端封縫35A形成了所述流體容器四個側面的邊界熱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新型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截止閥20A由兩張閥膜21A和22A互相疊合後再經熱封而形成所述主通道24A和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截止閥20A也可以僅由一張薄膜經對折而形成。也就是說,上述實施例中的所述閥膜端封縫33A可以不需要,而對應所述閥膜端封縫33A的位置是該張薄膜的對折線。如圖20所示,一張柔性薄
膜經對折後形成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而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不是兩層獨立的薄膜,而是可以一體形成。
類似地,在上述實施例中,兩層流體存儲膜11A和12A經流體存儲膜端封縫35A在遠離所述截止閥20A的那一側將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熱封在一起,作為變形,也可以將整張薄膜經對折後然後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從而也不需要上述流體存儲膜端封縫35A。
另外,在鄰近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的入口,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分別與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熱封在一起,而在遠離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的入口的那一側,即鄰近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的出口的那一側,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還設置有一個或多個阻隔縫34A,其將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在對應所述阻隔縫34A的位置熱封在一起。也就是說,所述耐熱層26A並沒有延伸至所述阻隔縫34A的位置,從而在所述阻隔縫34A的位置,可以將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熱封在一起。如圖18所示,所述阻隔縫34A可以設置在與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的出口相對應但以預定間隔相隔開的位置,這樣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的流體因為受到到所述阻隔縫34A的阻擋而不容易直接從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反滲出去。所述阻隔縫34A的形狀,尺寸和位置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計,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形成迂回空間,從而防止流體從所述流體存儲室14A進入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而產生洩露。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阻隔縫34A可以進一步地將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與其中一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或12A如流體存儲膜11A熱封在一起。這樣在填充流體時,流體從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進入
所述流體存儲室14A,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空流體壓力力作用於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所述阻隔縫34A產生的熱封連接使得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與流體存儲膜11A因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的膨脹而同步地移動,從而使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都貼附於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如圖19中所示。這樣當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流體壓力達到預定程度時,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的空流體壓力力得以將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都壓合於所述流體存儲膜11A的內表面,從而關閉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以防止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的流體洩露。
另外,所述截止閥20A的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是普通薄膜,也可以是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從而因為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自粘性,在填充流體過程中,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會因為自粘性而緊密貼附在一起,從而進一步地防止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的打開。在一個優選的例子中,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可以是自粘性的聚乙烯薄膜,這種自粘性的聚乙烯薄膜經化學改性使得薄膜表面易於緊密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截止閥20A的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可以是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在另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使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內延伸段212A和222A保持其自粘性,而使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表面通過添加其他附著物等方式進行糙化處理,從而減小其自粘性,這樣在通過填充流體設備40通過所述流體填充口25A填充流體時,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可以相對容易地打開,從而流體可以順暢地進入所述主通道24A並打開所有的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
如圖23和24所示,根據本新型的另外一種變形實施例,所述流體容器可以實施為一個流體包裝袋,從而可以直接用於存儲包裝物品。更具體地,所述流體容器也包括由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21A和22A形成的流體存儲主體10A,以及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形成的所述截止閥20A,所述截止閥20A用於向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的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填充流體。
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再經一系列熱封和彎折步驟後形成具有一容納腔15A的包裝袋,這樣包裝物品可以放置在所述容納腔15A中,從而所述流體容器得以在所述包裝物品周圍提供流體緩衝效果。所述流體容器的形狀和尺寸等可以根據需要而設計。在圖23和圖24所示的例子中,所述流體容器可以形成一個U型包裝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這裡所舉的例子只作為示例而並不限制本新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要設計具有所述容納腔15A的其他類型的流體包裝袋。
相應地,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也沒有延伸所述主通道24A的位置,而是局部地與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熱封連接,從而所述主通道24A只由所述閥膜21A和22A來形成。
另外,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的每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分別具有多個熱封連接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形成的彎折縫36A,如圖23中所示,每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可以具有兩個彎折縫36A,從而將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分成三個互相連接並且互相連通的子流體存儲單元131A。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所述填充流體單元11A的所述彎折縫36A的位置對應,也就是說,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相當於具有兩列互相間隔地設置的彎折縫36A,設置在多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的所述彎折縫36A沿著直線排列,但是並不是連續的,從
而相鄰兩列所述彎折縫36A之間形成一個可流體填充側壁,從而使所述具有流體緩衝性能的包裝盒形成了多個側壁,這些側壁包圍出經彎折後形成所述容納腔15A,以用於容納包裝物品。也可以說,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具有多列用於彎折的彎折縫36A,其可以排列成互相間隔地設置的節點線,從而沿著這些列彎折縫36A可以將這些流體存儲單元13A進行彎折,使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的這些子流體存儲單元131A分別形成多個流體室側壁。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的所述彎折縫36A的列數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從而得到理想數量的所述流體填充側壁。
進一步地,各個所述彎折縫36A設置在對應的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的中間位置,並且與相鄰的兩個所述分隔縫31A之間留有預定間隔,從而形成相鄰所述子流體存儲單元131A之間的連通通道16A,這樣在填充流體時,流體從各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進入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時,可以分配至同一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的各個所述子流體存儲單元131A。另外,所述彎折縫36A也可以不設置在對應的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的中間位置,而是與所述分隔縫31A一體地成形,而將所述連通通道16A形成在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的中間位置。
另外,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將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沿兩列所述彎折縫36A彎折後,兩列所述彎折縫36A之間的流體填充側壁形成底側壁,而所述底側壁兩側分別形成前後側壁,所述前後側壁進一步地通過兩側的側封縫37A的熱封,使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兩側得以熱封起來,從而形成了一端具有開口16A的所述容納腔15A。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側封縫37A可以連續的熱封縫也可以是間隔的熱封縫。所述側封縫37A可以設置在所述流體存儲主體10A的最外側的所
述分隔縫31A上,也可以是最外側的所述分隔縫31A和所述側封縫37A在一次熱封中一起形成。或者,所述側封縫37A也是區別於最外側的所述分隔縫31A的另外的熱封縫。
也就是說,本新型的熱封縫30A包括一次熱封縫和二次熱封縫,其中所述一次熱封縫用來形成平面材料,而所述二次熱封縫用來將所述一次熱封縫得到的所述平材料形成具有所述容納腔15A的立體包裝材料。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側封縫37A是一種二次熱封縫,所述流體填充側壁經彎折形成的前後側壁的兩側被所述二次熱封縫即所述側封縫37A熱封連接,從而形成了所述容納腔15A,待包裝物品適合於放置於所述容納腔15A中,而周圍的所述流體填充側壁給所述待包裝物品提供流體緩衝效果。
如圖25和圖26所示,根據另外的變形實施方式,所述流體容器包括至少四列所述彎折縫36A,其包括第一列彎縫361A,第二列彎折縫362A,第三列彎折縫363A和第四列彎折縫364A。其中第一和第二列彎折縫361A和362A,以及第三列和第四列彎折縫363A和364A之間各自形成一個側壁,第二列和第三列彎折縫362A和363A之間形成一個底側壁,而第一列和第四彎折縫與容納腔15A的開口16A之間分別形成一個頂側壁,這樣整個流體容器呈大致C形,所述開口16A不是位於所述容納腔15A的一端,而是位於側面的大致中部區域。
如圖27和圖28所示,根據另外的變形實施方式,所述流體容器可以呈大致O形,開口16A也形成在側面,但是鄰近所述流體容器的一端。並且在這個實施例中,可以形成多個所述容納腔15A,從而使所述流體容器適合於容納多個所述待包裝物品。
所述流體容器可以單獨使用,以用來給包裝物品提供流體緩衝效
果。也可以搭配其他包裝裝置如包裝箱或包裝盒使用,即包裝物品可以放入所述流體容器的所述容納腔15A中,然後載有所述包裝物品的所述流體容器再放入另外的包裝箱中,從而進一步給包裝物品提供保護的作用,以方便包裝物品的存儲和運輸。
相應地,本新型提供了一種流體容器的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i)將至少兩層閥膜21A和22A各自的內延伸段212A和222A疊合併置於至少兩層流體存儲膜11A和12A之內,兩層閥膜21A和22A的外延伸段211A和221A互相疊合併位於兩層流體存儲膜11A和12A之外;以及(ii)經過一系列的熱封縫30A的熱封連接形成具有一個或多個流體存儲單元13A的流體存儲主體10A,其中兩層閥膜21A和22A的外延伸段211A和221A之間形成一個主通道24A,其中內延伸段212A和222A之間形成一個或多個對應於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的流體填充通道23A,其中填充流體時,流體從所述主通道24A進入各個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然後當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的流體存儲室14A內達到預定流體壓力時,兩層閥膜21A和22A的內延伸段212A和222A貼合於其中一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或12A,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被密封從而防止流體洩露。
其中在上述方法步驟(ii)中,還包括步驟:在所述填充流體通道的入口處位置,通過熱封工藝形成的連續的主通道熱封縫32A將兩層閥膜21A和22A分別與兩層流體存儲膜11A和12A熱封連接,其中兩層閥膜21A和22A之間可設置有一耐熱層26A,從而保證可填充流體的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的形成;將兩層閥膜21A和22A的外延伸段211A和221A通過熱封工藝形成連續的閥膜端封縫
33A而熱封連接兩層閥膜21A和22A的外延伸段211A和221A;通過熱封工藝熱封形成多列分隔縫31A,從而使所述流體容器形成多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13A;通過熱封工藝熱封連接兩層流體存儲膜11A和12A從而形成一列或多列彎折縫36A,其中所述流體容器適合於沿著所述彎折縫36進行彎折而形成多個流體填充側壁;以及進一步地通過二次熱封縫37A的熱封連接,使所述流體容器形成具有立體構型的流體包裝袋。
另外,在步驟(i)中,兩層所述閥膜21A和22A,以及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和12A可以是獨立的薄膜,也可能是整張薄膜對折而形成。
根據本新型的另外一方面,本新型提供了一種流體容器的填充流體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驟:(I)將流體充入由兩層閥膜21A和22A的外延伸段211A和221A之間形成的主通道24A;(II)導引進入所述主通道24A的流體進入兩層閥膜21A和22A的內延伸段212A和222A之間形成的流體填充通道23A並經由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而進入兩層流體存儲膜11A和12A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流體存儲單元13A的流體存儲室14A:(III)當所述流體存儲室14A中達到預定流體壓力時,兩層閥膜21A和22A的內延伸段212A和222A貼合於其中一層所述流體存儲膜11A或12A而密封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
在本新型的這個填充流體方法中,流體直接進入由截止閥20A形成的所述主通道24A,然後再進入所述截止閥20A形成的所述流體填充通道23A,最後進入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室14A,從而流體填充更加順暢。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圖中所示的本新型的實
施例只作為舉例而並不限制本新型。本新型的目的已經完整並有效地實現。本新型的功能及結構原理已在實施例中展示和說明,在沒有背離所述原理下,本新型的實施方式可以有任何變形或修改。
11‧‧‧第一氣室膜
12‧‧‧第二氣室膜
13‧‧‧充氣單元
14‧‧‧充氣室
20‧‧‧充氣閥
21‧‧‧第一閥膜
212‧‧‧內延伸段
22‧‧‧第二閥膜
221‧‧‧外延伸段
222‧‧‧內延伸段
23‧‧‧充氣通道
24‧‧‧主通道
32‧‧‧主通道熱封縫
33‧‧‧閥膜端封縫
34‧‧‧阻氣縫
Claims (11)
- 一種截止閥,其適合於給流體容器填充流體,所述流體容器包括兩層互相疊合的流體存儲膜,以形成至少一流體存儲單元,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具有一流體存儲室,其特徵在於,所述截止閥包括:兩層互相疊合的閥膜,各層所述閥膜包括一外延伸段,以及一內延伸段,其中各層所述閥膜的所述外延伸段與所述內延伸段一體成形,並且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內延伸段與所述流體存儲膜互相疊合連接在兩層所述內延伸段之間形成一流體填充通道,從而藉由所述流體填充通道向各個所述流體存儲單元的所述流體存儲室進行流體填充,並且在流體填充後,所述流體存儲室的流體壓力作用於兩層所述閥膜以關閉所述流體填充通道,從而防止流體洩露。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1所述的截止閥,其中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外延伸段互相疊合以形成一主通道,並且具有與所述主通道相連通的流體填充口,從而流體填充時,流體由所述流體填充口進入所述主通道,然後再經由所述流體填充通道進入所述流體存儲室。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2所述的截止閥,其中兩層所述閥膜中至少一層所述閥膜的所述內延伸段的內表面設置有一耐熱層,從而使得在熱封工藝中,使得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內延伸段之間形成所述流體填充通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3所述的截止閥,其中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內延伸段與兩層所述流體存儲膜通過主通道密封縫熱封,從而使相鄰的一層所述閥膜與對應的一層所述流體存儲膜熱封連接。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4所述的截止閥,其中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外延伸段在遠離所述流體填充通道的那一側通過閥膜端封縫熱封連接,從而在所述主通道密封縫和所述閥膜端封縫之間形成所述主通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3所述的截止閥,其中還包括將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內延伸段熱封連接的一個或多個阻隔縫,所述阻隔縫阻止所述流體存儲室中流體從所述流體填充通道反滲。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6所述的截止閥,其中所述阻隔縫進一步地將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內延伸段與其中一層所述流體存儲膜熱封連接,從而使流體填充完成後,與所述流體存儲膜互相疊合的部分所述閥膜得以壓合在該層所述流體存儲膜上。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1、2、3或4中任一所述的截止閥,其中兩層所述閥膜是兩張獨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張薄膜經對折而形成。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1、2、3、4、5、6或7中任一所述的截止閥,其中所述閥膜是柔性薄膜,其選自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和複合薄膜中的一種或幾種。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1、2、3、4、5、6或7中任一所述的截止閥,其中所述閥膜是經化學改性的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從而因為自粘性而增強所述閥膜對所述流體填充通道的密封性能。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10所述的截止閥,其中所述閥膜形成所述主通道的部分經糙化處理或設置耐熱層,從而在流體填充時易於打開所述主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53968 | 2014-12-31 | ||
CN201520377483.7U CN204916629U (zh) | 2015-06-03 | 2015-06-03 |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31453U true TWM531453U (zh) | 2016-11-01 |
Family
ID=5785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21363U TWM531453U (zh) | 2014-12-31 | 2015-12-31 | 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3145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34205A (zh) * | 2017-12-07 | 2018-04-20 | 李健 | 全自动化充气包装体及其制造设备和方法 |
-
2015
- 2015-12-31 TW TW104221363U patent/TWM531453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34205A (zh) * | 2017-12-07 | 2018-04-20 | 李健 | 全自动化充气包装体及其制造设备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81912B (zh) | 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和製造方法 | |
CN109368029B (zh) |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TWI609824B (zh) | 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和製造方法 | |
WO2016078580A1 (zh) | 站立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JP4937880B2 (ja) | 多段挟持式空気密封体 | |
WO2016188389A1 (zh) |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 |
WO2015192708A1 (zh) | 方形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15106712A1 (zh) |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 |
KR100907988B1 (ko) | 연속 공기 충진을 위한 다단식 공기밀봉체 및 그의 공기밸브 장치 | |
CN108860901B (zh) |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 |
WO2015139648A1 (zh) | 一种具有分装层的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945698B (zh) | 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及其应用 | |
WO2016050163A1 (zh) |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 |
CN109969610B (zh) |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923271B (zh) | 流体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080063315A1 (en) | Air enclosurewith multilayer different kinds of substrates | |
US10173822B2 (en) | Air bag packaging arrangement and self-adhesive checking valve | |
CN203865147U (zh) | 具有空气缓冲装置的包装箱 | |
CN204150430U (zh) |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 | |
TWM531453U (zh) | 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 | |
CN204916629U (zh) |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 | |
CN106081357B (zh) |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 |
TWM531452U (zh) | 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 | |
JP2015524776A (ja) | 膨張性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5206372U (zh) | 充气包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