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9354U - 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9354U
TWM529354U TW105204915U TW105204915U TWM529354U TW M529354 U TWM529354 U TW M529354U TW 105204915 U TW105204915 U TW 105204915U TW 105204915 U TW105204915 U TW 105204915U TW M529354 U TWM529354 U TW M5293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hole
torsion
design structure
biax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4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宗洋
Original Assignee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04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9354U/zh
Publication of TWM529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9354U/zh

Links

Description

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及電子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樞鈕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分別調整扭力的雙軸扭力設計結構,且將其結構應用於電子裝置上。
樞鈕器是作為筆記型電腦的上蓋與下蓋的連接,其產生扭力,所以當使用者打開上蓋時,藉由扭力,使得上蓋可以定位在一個使用者所想要的觀視角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己有許多的歷史前案提出。
近來,由於平板電腦的發展,筆記型電腦又被賦予要有類似平板電腦的功能。也就是說,筆記型電腦的螢幕必須是觸控的;最好,筆記型電腦的上蓋可以相對於下蓋從0度完全翻轉到360度,以當作平板電腦的使用。為了達到上述功效,也產生了許多種的樞扭器。
為了達到旋轉360度,當前的樞鈕器多是採用了兩軸以上的結構,在兩軸之間設計傳動結構,使兩軸可以同步的旋轉來均衡耗損,而這樣的樞紐器的扭力結構設計,是採用個別設計或共同設計,個別設計是分別將扭力結構作用於轉軸上,之間沒有相互的連動,這樣的作法會有扭力上的落差,也會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導致其中一邊的扭力改變;而共同設計是將扭力結構一起作用於兩個轉軸上,這樣的作法在調整扭力上就較為麻煩;不論上述何種 做法,當兩軸的扭力調整上出現落差時,就會發生空行程的現象,使上下蓋轉動不同步。
本創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種分別進行兩軸扭力調整的樞鈕器,當兩軸的扭力分別調整完畢後,在透過固定手段將其加以固定,來確保兩軸扭力可以保持相同的狀態,使兩軸同步轉動且克服空行程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提出一種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其包含:複數載板,該些載板上形成一第一孔及一第二孔;一傳動結構,設於該些載板之一側處;一第一軸,樞設於該些第一孔及該傳動結構之一邊;一第二軸,樞設於該些第二孔及該傳動結構之另一邊;及至少一扭力產生組件,該扭力產生組件包括複數磨擦件及至少一固定件,該些磨擦件分別夾持於該第一軸及該第二軸上,該固定件同時設置於該些磨擦件上。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傳動結構包含:一第一齒輪,形成於該第一軸上;一第二齒輪,形成於該第二軸上;複數傳動齒輪,該些傳動齒輪與該第一齒輪及該第二齒輪依序嚙合。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載板更形成一第三孔及一第四孔,該第三孔及該第四孔供該些傳動齒輪進行穿設使用。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磨擦件包含: 一夾持部,夾持於該第一軸或第二軸上透過磨擦產生扭力;至少一固定部,位於該夾持部的另一端,並供該固定件進行固定。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固定部為一孔狀,固定件為一鉚釘。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些磨擦件分別於該第一軸及第二軸上調整好扭力,使其兩邊的扭力相同,透過該固定件加以固定來防止傳動結構產生空行程。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夾持部的內側壁面上形成至少一溝槽,供潤滑油儲存於內進行潤滑。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根據該第一軸及該第二軸工作的扭力需求,來增加扭力產生組件的數量。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扭力產生組件更包含一限位擋板,該限位擋板包含一第一限位孔及一第二限位孔,該第一限位孔供該第一軸進行穿設並限位,該第二限位孔供該第二軸進行穿設並限位。
上述之結構更可進一步應用於電子裝置上,其包含:一上蓋;一下蓋;及如上所述的雙軸扭力設計結構,設置於該上蓋及該下蓋之間,使該上蓋及該下蓋進行旋轉並維持之間的角度。
藉由上述技術手段,可以分別進行兩軸的扭力設定,當扭力完成調整後再加以固定,使兩軸的扭力相同,進而減少空行程的發生來讓轉動達到同步的目的,進一步的如需要更大的扭力時,可以在增加扭力產生組件的數 量,而每一組扭力產生組件都是採用分別調整的方式進行,來確認每組扭力產生組件都保持扭力平衡,改善空行程的狀況。
為讓本創作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載板
11‧‧‧第一孔
12‧‧‧第二孔
13‧‧‧第三孔
14‧‧‧第四孔
2‧‧‧傳動結構
21‧‧‧第一齒輪
22‧‧‧第二齒輪
23‧‧‧傳動齒輪
3‧‧‧第一軸
4‧‧‧第二軸
5‧‧‧扭力產生組件
51‧‧‧磨擦件
511‧‧‧夾持部
5111‧‧‧溝槽
512‧‧‧固定部
52‧‧‧固定件
53‧‧‧限位擋板
531‧‧‧第一限位孔
532‧‧‧第二限位孔
6‧‧‧上蓋
7‧‧‧下蓋
圖1為本技術樞紐器之一較佳實施態樣之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樞紐器之另一較佳實施態樣之立體圖;圖3為圖2樞紐器之分解圖;圖4為圖2 A-A線段之剖視圖;圖5為圖4之局部放大圖;及圖6為本技術樞紐器應用於電子裝置上的立體圖。
在以下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此外,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的,而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請參考圖1及圖2,為本技術樞紐器之一較佳實施態樣及另一較佳實施態樣之立體圖,由圖中可以明顯的看出,在這兩個態樣下,有著相同的結構,如載板1、傳動結構2、第一軸3、第二軸4及扭力產生組件5,當中明顯的差異就在於扭力產生組件5的設計,在圖1中的扭力產生組件5為較大型, 而圖2中的扭力產生組件5為較小型,差異在於一邊的扭力產生組件5的數量多寡,基本上扭力產生組件5的數量是取決於連接物件的重量,即為需要有多少扭力來保持角度,而這兩種方式都可以任意替換使用的,雖圖中僅在軸的一邊裝設一組或兩組扭力產生組件5,但可以根據實際設計上的需求,來加長軸的長度來設置更多組扭力產生組件5,來產生更大的扭力。
請參考圖3,為圖2樞紐器之分解圖,由圖中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出每一個元件的結構及相對關係,在此詳細的對每一個元件進行詳細的解說:
載板1:雖然圖中可以看出載板1雖有不同的外觀態樣,但是都保有相同的結構,第一孔11及第二孔12是供第一軸3及第二軸4穿過,而第三孔13及第四孔14是供傳動齒輪23進行固定使用,在圖中的第一孔11、第二孔12、第三孔13及第四孔14,皆有開放孔及封閉孔的態樣,但實際上並不影響使用上的狀況,開放孔在組裝上較為便利,而封閉孔則是提供了全面性的限位,如此搭配的狀況下,可以確保使用上不會有分解的問題。
傳動結構2;由第一齒輪21、第二齒輪22及兩個傳動齒輪23所組成,當中的第一齒輪21、第二齒輪22分別形成於第一軸3及第二軸4上,而傳動齒輪23的兩端分別穿入第三孔13及第四孔14內,在實際應用上,第一軸3及第二軸4需要朝不同方向進行轉動,對此第一齒輪21、第一個傳動齒輪23、第二個傳動齒輪23及第二齒輪22的轉動方式呈現「正」、「反」、「正」、「反」的方式進行轉動,而根據實際上的使用及考量,也有可能會採用更多的傳動齒輪23(保持雙數)或不使用傳動齒輪23,只要能確保第一軸3及第二軸4能同步轉動即可。
第一軸3及第二軸4:分別穿過載板1及傳動結構2,在第一軸3及第二軸4的中段身部上有著一些孔洞,其提供給電子裝置的上蓋6及下蓋7進行固定使用,除了用孔的方式呈現外,也可以採用其他方式來進行結合固定,如公母件等等,只要是能進行加以結合的手段都可以任意的替換。
扭力產生組件5:由磨擦件51、固定件52及限位擋板53所組成,磨擦件51包含了夾持部511及固定部512,夾持部511透過夾持的方式固定於第一軸3及第二軸4上,夾持部511與第一軸3及第二軸4接觸的面上還有著溝槽5111,供潤滑油於內流動及保存,固定部512與固定件52為結構性對應,在本圖示中是採用孔及鉚釘的方式進行結合固定,同樣的也能置換成等效的結構,而限位擋板53進一步的限制了磨擦件51的位置,藉此避免磨擦件51朝軸向的方向移動,第一限位孔531供第一軸3固定,而第二限位孔532供第二軸4固定。
請參考圖4及圖5,為圖2 A-A線段之剖視圖及圖4之局部放大圖,在這個圖示中能更加清楚的看出磨擦件51、固定件52、第一軸3及第二軸4之間的關係,磨擦件51的夾持部511與第一軸3及第二軸4緊密的接觸,透過夾持的方式來產生扭力;此外還能清楚的看到溝槽5111的部分,溝槽5111內可以提供潤滑油流動及保存於內,當兩邊的磨擦件51完成扭力的調整後,將透過固定件52同時間穿過固定部512來進行結合固定。
如此可知,本案提供了一種改善當前樞紐器扭力調整的結構,在扭力調整上可分別對兩邊進行調整,之後再透過結構固定的方式加以固定,藉此保持兩軸的扭力平衡,進而改善空行程的問題。
請參閱圖6,為本技術樞紐器應用於電子裝置上的立體圖,在此圖示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上蓋6、下蓋7及樞紐器之間的關係,樞紐器結合於上蓋6及下蓋7的邊緣,當上蓋6及下蓋7進行旋轉時,樞紐器的兩軸會同步轉動,其動作原理及結構就如同上述所提到,故不再贅述。
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載板
2‧‧‧傳動結構
3‧‧‧第一軸
4‧‧‧第二軸
5‧‧‧扭力產生組件

Claims (10)

  1. 一種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其包含:複數載板,該些載板上形成一第一孔及一第二孔;一傳動結構,設於該些載板之一側處;一第一軸,樞設於該些第一孔及該傳動結構之一邊;一第二軸,樞設於該些第二孔及該傳動結構之另一邊;及至少一扭力產生組件,該扭力產生組件包括複數磨擦件及至少一固定件,該些磨擦件分別夾持於該第一軸及該第二軸上,該固定件同時設置於該些磨擦件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其中,該傳動結構包含:一第一齒輪,形成於該第一軸上;一第二齒輪,形成於該第二軸上;複數傳動齒輪,該些傳動齒輪與該第一齒輪及該第二齒輪依序嚙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其中,該載板更形成一第三孔及一第四孔,該第三孔及該第四孔供該些傳動齒輪進行穿設使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其中,該磨擦件包含:一夾持部,夾持於該第一軸或該第二軸上透過磨擦產生扭力;至少一固定部,位於該夾持部的另一端,並供該固定件進行固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其中,該固定部為一孔狀,該固定件為一鉚釘。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其中,該些磨擦件分別於該第一軸及該第二軸上調整好扭力,使其兩邊的扭力相同,透過該固定件加以固定來防止該傳動結構產生空行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其中,該夾持部的內側壁面上形成至少一溝槽,供潤滑油儲存於內進行潤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其中,根據該第一軸及該第二軸工作的扭力需求,來增加該扭力產生組件的數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其中,該扭力產生組件更包含一限位擋板,該限位擋板包含一第一限位孔及一第二限位孔,該第一限位孔供該第一軸進行穿設並限位,該第二限位孔供該第二軸進行穿設並限位。
  10.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一上蓋;一下蓋;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任一項所述之雙軸扭力設計結構,設置於該上蓋及該下蓋之間,使該上蓋及該下蓋進行旋轉並維持之間的角度。
TW105204915U 2016-04-08 2016-04-08 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及電子裝置 TWM529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915U TWM529354U (zh) 2016-04-08 2016-04-08 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及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915U TWM529354U (zh) 2016-04-08 2016-04-08 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9354U true TWM529354U (zh) 2016-09-21

Family

ID=57444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4915U TWM529354U (zh) 2016-04-08 2016-04-08 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93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216B (zh) * 2020-04-22 2022-06-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裝置及雙軸式連動模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216B (zh) * 2020-04-22 2022-06-1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裝置及雙軸式連動模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4608B (zh) Double shaft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CN104033478B (zh) 铰链装置
TWI548820B (zh) 樞軸裝置
TW201602470A (zh) 同步合頁裝置之樞軸器
TWM458068U (zh) 雙轉軸之同步運動裝置
JP6836665B2 (ja) 携帯端末に用いられる二軸ヒンジ機構及び携帯端末
US10088875B1 (en) 360° pivotal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product
CN203685838U (zh) 螺旋槽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TWI723702B (zh) 轉軸鏈組結構
TWM529354U (zh) 雙軸扭力設計結構及電子裝置
TWM499039U (zh) 多軸式轉軸裝置
CN104750189A (zh) 一种连接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合
JP3205456U (ja) 2軸ヒンジ
TWM493243U (zh) 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
CN203770374U (zh) 可消除齿轴与齿轮间隙的双轴同动枢轴器
CN10428120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5446372U (zh) 一种移动电子终端双轴铰链及移动电子终端
CN201925330U (zh) 枢纽器及干涉件
CN105370717A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翻转组合结构
CN211259343U (zh) 双轴铰链及电子设备
KR102382619B1 (ko) 힌지 장치
TWM495708U (zh) 同步合頁裝置之樞軸器
TWI626528B (zh) Synchronizable full flip pivot
TWM494347U (zh) 雙軸扭力樞軸器麻花同動傳遞機構
TWM515758U (zh) 扭力分散樞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