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6172U - 按壓開關 - Google Patents

按壓開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6172U
TWM526172U TW105203087U TW105203087U TWM526172U TW M526172 U TWM526172 U TW M526172U TW 105203087 U TW105203087 U TW 105203087U TW 105203087 U TW105203087 U TW 105203087U TW M526172 U TWM526172 U TW M5261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
elastic piece
conductive elastic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3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si-Chi Lin
Original Assignee
Diptronics Mf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ptronics Mfg Inc filed Critical Diptronics Mfg Inc
Priority to TW105203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6172U/zh
Publication of TWM526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6172U/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按壓開關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按壓開關,尤指端子組之複數接觸部可與導電彈片之抵接部形成電性接觸,且各接觸部與抵接部會形成有至少二點的接觸點,以增加電性傳輸的穩定性和品質,進而減少斷路的情況發生。
按,隨著高科技時代的來臨,各種電子產品大量被應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場合中,並提昇生活及工作上之效率與便利性,然而各種電子產品除了可在室內使用之外,也有許多電子產品是可攜式、不受時間場地的拘束與限制,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多媒體影音播放器、行動電話、數位相機等,都是可以隨身攜帶、使用的電子產品,且因現今電子產品設計皆朝向輕、薄、短、小的理念方向進行設計,則電子產品所使用的各種零組件,也隨之縮小化與輕薄化,以符合電子產品的體積小、可方便攜帶之使用模式。
再者,現今在各種電子產品所使用的零組件中,按壓開關算是使用上已相當普遍的零組件,係利用按壓的方式進行控制,且因整體結構簡單而易於模組化大量生產,故常廣泛的被應用在電子產品上,如目前市面上的無線遙控器、數位隨身聽等。
然而,目前按壓開關的應用十分廣泛,其結構設計大多於一座體上開設有容置槽,且具複數接觸部之複數端子則設置於容置槽內,並將導電彈片設置座體之容置槽內,其導電彈片中央處形成有呈拱起之壓動部,並於周圍處設有抵觸於其一端子的二接觸部之抵接部,以使導電彈片與端子的二接觸部形成二點接觸,即可再將一按壓件裝設於導電彈片上方,並於按壓件上方裝設有結合於座體上之蓋板,當按壓開關於使用時,其可施力使按壓件向下抵壓於導電彈片,使導電彈片之另一接觸部電性接觸於另一端子作為開關使用,而上述之結構設計,仍有許多使用上之不便,如操作過程中,導電彈片容易因反覆受力變形或施力不均勻,而導致導電彈片發生位移之情形,以使導電彈片與端子的二接觸部所形成之二點接觸無法形成穩定接觸,進而嚴重影響電性接觸的穩定性和品質。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按壓開關的新型專利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絕緣座體內部為形成有容置槽,且容置槽內依序收納有端子組、導電彈片及按壓件,再於絕緣座體上方罩覆有蓋體,其端子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端子及至少一個第二端子,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分別設有複數第一接觸部及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而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二側分別延伸有穿出於絕緣座體外之第一焊接部及第二 焊接部,且該導電彈片中央表面形成有拱起之壓動部,而壓動部周圍處朝下延伸有分別與各第一接觸部形成至少二點接觸之抵接部,當按壓件作動時,其因各第一接觸部與抵接部形成至少二點之電性接觸,即可增加端子組與導電彈片之間的電性導通穩定性,以達到減少斷路情況之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絕緣座體之容置槽底部凹設有複數端子槽,並於複數端子槽周圍處設有至少一個凹槽,當按壓件於作動時,所產生之些許灰塵、微屑會進入於容置槽內,即可透過至少一個凹槽使灰塵髒污集中囤積於該凹槽內,以達到避免因灰塵髒污所造成電性接觸不良或作動不順暢情形發生之目的。
1‧‧‧絕緣座體
11‧‧‧容置槽
12‧‧‧端子槽
13‧‧‧凹槽
14‧‧‧扣合部
141‧‧‧扣塊
15‧‧‧定位槽
2‧‧‧端子組
21‧‧‧第一端子
211‧‧‧第一接觸部
212‧‧‧第一焊接部
213‧‧‧接觸點
22‧‧‧第二端子
221‧‧‧第二接觸部
222‧‧‧第二焊接部
3‧‧‧導電彈片
31‧‧‧壓動部
32‧‧‧抵接部
4‧‧‧按壓件
41‧‧‧基部
42‧‧‧按壓部
43‧‧‧抵壓部
5‧‧‧蓋體
51‧‧‧通孔
52‧‧‧扣接部
521‧‧‧片體
522‧‧‧扣孔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角度之立體外觀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角度之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第一圖A線之側視剖面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第一圖B線之側視剖面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按壓時之側視剖面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另一角度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及另一角度之立體分解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係包括絕緣座體1、端子組2、導電彈片3、按壓件4及蓋體5,其中:
該絕緣座體1內部為形成有容置槽11,並於容置槽11底部凹設有複數端子槽12,且容置槽11底部並位於複數端子槽12周圍處設有至少一個凹槽13,再於絕緣座體1外側設有具至少一個扣塊141之扣合部14,而絕緣座體1底面處凹設有複數定位槽15。
該端子組2為包括至少一個第一端子21及至少一個第二端子22,並於第一端子21二側處朝後方同向延伸有複數第一接觸部211,且第一端子21位於第一接觸部211二外側處分別向下連續彎折延伸有第一焊接部212,而第二端子22中央處朝前方延伸有呈圓形之第二接觸部221,其第二接觸部221為位於第一端子21上之二第一接觸部211之間,且第二端子22二側處亦分別向下彎折延伸有第二焊接部222。
該導電彈片3為呈一圓盤狀,其導電彈片3中央表面形成有拱起之壓動部31,而壓動部31周圍處朝下延伸有抵接部32。
該按壓件4為橡膠、矽膠或其他可撓性材質所製成,其所具之基部41表面形成有一按壓部42,而基部41底面則形成有抵壓部43。
該蓋體5中央表面處為穿設有一通孔51,再於蓋體5於相對二側分別朝下延伸有扣接部52,而扣接部52設有片體521,以 及片體521內部穿設之扣孔522。
上述端子組2第一端子21二側第一接觸部211之前、後方向的長度與導電彈片3直徑比值D:d,係可為預設的比例,其比例值較佳為1:3,即第一接觸部211前、後方向的長度(D=1)比上導電彈片3直徑(d=3),將可供第一接觸部211表面具有較大的面積以供導電彈片3之抵接部32接觸。
請參閱第五、六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第一圖A線之側視剖面圖及第一圖B線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於組裝時,係先將端子組2射出包覆成型於絕緣座體1內,使端子組2所具之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分別位於絕緣座體1之端子槽12內,並以第二端子22之第二接觸部221伸入且位於第一端子21之二第一接觸部211之間,使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之複數第一焊接部212、第二焊接部222為分別向下穿出於絕緣座體1底側且彎折定位於複數定位槽15內,以供與外部電路板(圖中未示出)形成電性連接,再將導電彈片3置入於容置槽11內,使第一端子21之二第一接觸部211前、後二側分別接觸於導電彈片3周緣處之抵接部32以形成四個接觸點213並呈電性導通,而後再將按壓件4裝設於絕緣座體1上方,使抵壓部43接觸於導電彈片3之壓動部31上方,之後便可將蓋體5組裝於絕緣座體1上,使按壓件4之按壓部42穿過蓋體5之通孔51後,將蓋體5扣接部52之扣孔522扣合於絕緣座體1側邊扣合部14之扣塊141上,即可完成本創作之整體組裝。
再者,上述端子組2之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較佳 實施為利用塑料以鑲嵌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分別共同包覆射出成型出絕緣座體1,但於實際應用時,並非是以此作為侷限,其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亦可依實際需求或結構設計不同採用鑲嵌射出一體成型或組裝的方式與絕緣座體1結合定位。
請參閱第六、七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第一圖B線之側視剖面圖及按壓時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於使用時,主要是對按壓件4之按壓部42施以一向下之作用力,使按壓件4之抵壓部43形成彈性變形去推動導電彈片3之壓動部31向下位移,即可使導電彈片3之壓動部31與第二端子22之第二接觸部221呈電性接觸,藉由導電彈片3將端子組2之斷路改為通路,進而可將按壓開關於OFF狀態切換至ON狀態,以完成一次按壓動作,當按壓件4之按壓部42作用力被釋放後,即可將導電彈片3之壓動部31與第二端子22之第二接觸部221分離回復至原位,並可藉由再次按壓來使按壓開關進行關閉的動作,使按壓開關於ON狀態切換至OFF狀態。
本創作之導電彈片3為置入於容置槽11內並位於端子組2上方,使端子組2第一端子21之二第一接觸部211分別接觸於導電彈片3周緣處之抵接部32,其因二第一接觸部211表面具有較大的面積,且該導電彈片3中央處為拱起,所以當導電彈片3周緣處之抵接部32接觸二第一接觸部211上時,其二第一接觸部211表面分別有二個位置接觸到抵接部32,以使導電彈片3之抵接部32與二第一接觸部211形成四個接觸點213,即可使按壓件4於作動時,其端子組2與導電彈片3之間的電性導通更加穩定,以減少產生斷路的情況。
再者,本創作絕緣座體1之容置槽11底部且位於複數端子槽12周圍處為設有至少一個凹槽13,當按壓件4於作動時,所產生之些許灰塵、微屑便會進入於容置槽11內,即可透過至少一個凹槽13使灰塵髒污集中囤積於凹槽13內,以避免因灰塵髒污所造成端子組2與導電彈片3之間的電性接觸不良,或因灰塵的堆積而造成按壓件4作動不順暢之情形發生。
是以,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本創作為主要針對按壓開關之絕緣座體1內部為形成有容置槽11,且容置槽11內依序收納有端子組2、導電彈片3及按壓件4,再於絕緣座體1上方罩覆有蓋體5,其端子組2所具之第一接觸部211可與導電彈片3之抵接部32形成電性接觸,且各第一接觸部211與抵接部32會形成有至少二點的接觸點213,以增加電性傳輸的穩定性和品質,且減少斷路的情況發生,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結構、裝置皆應受本創作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括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之按壓開關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新型,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公便。
1‧‧‧絕緣座體
11‧‧‧容置槽
12‧‧‧端子槽
13‧‧‧凹槽
14‧‧‧扣合部
141‧‧‧扣塊
2‧‧‧端子組
21‧‧‧第一端子
211‧‧‧第一接觸部
212‧‧‧第一焊接部
22‧‧‧第二端子
221‧‧‧第二接觸部
222‧‧‧第二焊接部
3‧‧‧導電彈片
31‧‧‧壓動部
32‧‧‧抵接部
4‧‧‧按壓件
41‧‧‧基部
42‧‧‧按壓部
5‧‧‧蓋體
51‧‧‧通孔
52‧‧‧扣接部
521‧‧‧片體
522‧‧‧扣孔

Claims (7)

  1. 一種按壓開關,係包括有絕緣座體、端子組、導電彈片、按壓件及蓋體,其中:該絕緣座體內部為形成有容置槽,並於容置槽底部凹設有複數端子槽,且絕緣座體外側設有扣合部;該端子組為位於絕緣座體之容置槽內,其包括定位於複數端子槽內之至少一個第一端子及至少一個第二端子,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分別設有複數第一接觸部及至少一個第二接觸部,而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二側分別延伸有穿出於絕緣座體外之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該導電彈片為設置於絕緣座體之容置槽內,並於導電彈片中央表面形成有拱起之壓動部,而壓動部周圍處朝下延伸有分別與各第一接觸部形成至少二點接觸之抵接部;該按壓件為組裝於絕緣座體上方,並於按壓件之基部表面形成有一按壓部,而基部底面則形成有接觸於壓動部表面之抵壓部;及該蓋體為罩覆於絕緣座體上方,並於中央表面處為穿設有供按壓件之按壓部露出之通孔,再於蓋體於相對二側分別朝下延伸有扣合於扣合部上之扣接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壓開關,其中該絕緣座體之容置槽底部並位於複數端子槽周圍處設有至少一個凹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壓開關,其中該絕緣座體之扣合部具有至少一個扣塊,而該蓋體之扣接部設有至少一個片體,並於片體內部穿設有扣合於扣塊上之扣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壓開關,其中該絕緣座體底面處凹設有供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定位之複數定位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壓開關,其中該端子組之第一端子二側處朝後方同向延伸有分別與導電彈片之抵接部形成二點接觸之複數第一接觸部,且第一端子位於第一接觸部二外側處分別向下連續彎折延伸有第一焊接部,而第二端子中央處朝前方延伸有呈圓形之第二接觸部,其第二接觸部為位於第一端子上之二第一接觸部之間,且第二端子二側處亦分別向下彎折延伸有第二焊接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按壓開關,其中該第一端子之複數第一接觸部前後方向長度與導電彈片直徑之間,係為呈1:3的比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壓開關,其中該導電彈片呈一圓盤狀。
TW105203087U 2016-03-07 2016-03-07 按壓開關 TWM526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087U TWM526172U (zh) 2016-03-07 2016-03-07 按壓開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087U TWM526172U (zh) 2016-03-07 2016-03-07 按壓開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6172U true TWM526172U (zh) 2016-07-21

Family

ID=56996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3087U TWM526172U (zh) 2016-03-07 2016-03-07 按壓開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6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17893B1 (en) Two-stage button structure
US6180903B1 (en) Tact Switch
US7164091B2 (en) Circuit board associated electrical switch
TWI422107B (zh) 蓋板結構
KR101323854B1 (ko) 스위치 조립체 및 그 스위치 조립체를 구비하는 이어폰
US6756554B1 (en) Tact switch
TWM548884U (zh) 帶燈開關
US7715179B2 (en) Power supply for a computer device
US6923690B1 (en) Spring-loaded electrical contact
TWM526172U (zh) 按壓開關
TWM584993U (zh) 第一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TWM499693U (zh) 電連接器
TWM547746U (zh) 旋鈕開關之結構改良
TWM508150U (zh) 電連接器之致動結構
TWM547747U (zh) 旋轉開關之結構改良
TWM538650U (zh) 帶燈開關
US914236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button module thereof
JP2022043622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3575247B2 (ja) ボタン電池保持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レス送信器
TWI637419B (zh) Push button with light function
TWM478901U (zh) 按壓開關
KR101150763B1 (ko) 푸쉬 스위치장치
TWM654562U (zh) 具有光源之按壓開關
WO2018068538A1 (zh) 一种弹性按键及其终端设备
TWM586449U (zh) 按壓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