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5726U - 可調式鞍式牙植體 - Google Patents
可調式鞍式牙植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25726U TWM525726U TW105200705U TW105200705U TWM525726U TW M525726 U TWM525726 U TW M525726U TW 105200705 U TW105200705 U TW 105200705U TW 105200705 U TW105200705 U TW 105200705U TW M525726 U TWM525726 U TW M525726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mplant
- side wing
- base
- column
- abutm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牙植體,尤指一種用以植設於人體口腔的齒槽骨中,提供人工牙冠裝設其上的可調式鞍式牙植體。
早期的人工牙植體不論是一階式或兩階式構造,其固持力量均取決植入齒槽骨內的牙植體部位骨整合的結果。以兩件式牙植體為例,其構造係包含一牙根部件以及一支台齒部件,該牙根部件用於螺設於人體口腔的齒槽骨中,支台齒部件以其下段的螺接部螺設於牙根部件開口朝上的螺孔中,支台齒部件上端的伸出齒槽骨外側的牙齦皮瓣外,用以組接一人工牙冠。
臨床上,植入牙植體的齒槽骨最好有10mm以上的高度以及5mm以上的寬度,牙植體的植設手術較為安全穩固。然而,早期的人工牙植體僅以其牙根部件與齒槽骨結合,因每一植牙者於植牙前,缺牙的時間長短所產生的齒槽骨萎縮狀態,或齒槽骨的骨質疏密或鼻竇位置的變化等影響,造成每一植牙者的齒槽骨狀況均不同。常常因為骨質條件不佳,難以提供人工牙植體牢固的結合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骨整合成果。或者,該人工牙冠或牙橋經過一段時間的咬合作用或外力作用,使得支撐人工牙冠或牙橋的牙植體與齒槽骨間易發生鬆動現象,而導致包括牙植體及上部組接人工牙冠或牙橋的假牙整體的失敗等。
為了一次性解決現有人工牙植體於植牙手術中難以適用於骨質條件不佳的齒槽骨,以及人工牙植體操作的危險及手術後牢固性不佳等問題。本創作者先前曾提出一種牙植體,該牙植體係包含植體根部、支台部以及固定覆體,支台部形成於植體根部頂端,固定覆體設於植體根部與支台部之間,且
固定覆體相對兩側分別形成第一翼片部與第二翼片部,且第一翼片部與第二翼片部設定其傾斜角度。該牙植體的植體根部能植入於人體口腔內之齒槽骨中進行骨整合,支台部伸出牙齦皮瓣外,用以固接一人工牙冠,固定覆體則以其相對兩側的傾斜狀第一翼片部與第二翼片部覆設於齒槽骨表層的皮質骨骨壁表面且以鎖固牙釘加以固定,藉此,提供一種能同時兼具植入齒槽骨中牢固而不鬆動,且易操作、低成本、安全等多重功能的牙植體。
本創作者完成前述牙植體創作後,臨床上確實能夠有效證明,該牙植體提供足夠的力量支持人工牙冠,快速重建植牙區域骨整合的條件,尤其在骨質條件較差的狀態下,例如上顎鼻竇底部骨厚度不足的危險區域等,無法以早期一階式或兩階式人工牙植體完成植牙重建的區域,確實具備實質的效益。
惟臨床上,每個病患的骨萎縮程度都不相同,前揭牙植體預先設定固定覆體之兩側翼片部的夾角,有時仍會發生角度不合適的窘況,也就是說,當考慮咬合所需的最佳支台齒位向時,將該牙植體之植體根部通過齒槽骨表層之皮質骨的骨孔置入齒槽骨後,第一翼片部與第二翼片部的預設角度無法與齒槽骨表層的皮質骨骨壁正確貼合,造成穿過第一翼片部或第二翼片部鎖向齒槽骨之鎖固牙釘可能部分懸空,或鎖入齒槽骨的深度不足,形成鎖固牙釘無法正確施作之缺陷,造成該牙植體兩側翼片部的鎖固能力不夠,無法提供牙植體之植體根部與齒槽骨進行骨整合時期所需的穩定力量之問題。對此,有必要進一步作改良。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調式鞍式牙植體,解決本創作者先前提出之牙植體之固定式兩翼片部預設角度仍可能發生與齒槽骨表層的
皮質骨角度不合適,使該牙植體之固定式兩翼片部無法與齒槽骨正確貼合,導致鎖固牙釘無法正確施作之問題,以期提供一種更完備的全方位技術方案。
為了達成前揭目的,本創作所提出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係包含一本體部件、一側翼連接基部、一第一側翼部以及一第二側翼部,其中:該本體部件係包含一植體柱以及一成形於該植體柱頂端之支台部,該植體柱之外周面形成一齒槽骨結合部;該側翼連接基部係設於該植體柱與該支台部之間;該第一側翼部與該第二側翼部係分別樞設於該側翼連接基部相對的兩側,該第一側翼部與第二側翼部中各設有至少一穿孔。
為了達成前揭目的,本創作所提出之另一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係包含一本體部件、一側翼連接基部、一第一側翼部以及一第二側翼部,其中:該本體部件係包含一植體柱以及一成形於該植體柱頂端之支台部,該植體柱之外周面形成一齒槽骨結合部;該側翼連接基部係設於該植體柱與該支台部之間;該第一側翼部與該第二側翼部中之任一側翼部係固設於該側翼連接基部一側,餘一側翼部係樞接於該側翼連接基部相對之另一側,該第一側翼部與第二側翼部中各設有至少一穿孔。
藉由前揭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創作,除了利用該本體部件之植體柱植入人體口腔的齒槽骨內,利用植體柱外周面的齒槽骨結合部與齒槽骨進行骨整合,且利用第一側翼部與第二側翼部分別以鎖固牙釘固定於齒槽骨表層的皮質骨兩側骨壁上,對植體柱與齒槽骨間進行骨整合的初期提供穩定鎖固力。對於齒槽骨骨嵴有嚴重萎縮、吸收或變形的部位,則可在側翼部與齒槽骨表層的皮質骨骨壁間的空隙位置適量填補骨粉(骨替代物或自體骨)參與骨整合等,使該可調式鞍式牙植體能夠牢固且不易鬆動地固定於齒槽骨中,且該可調式鞍
式牙植體還能利用其第一側翼部與第二側翼部提供架設圍柵的功能,以便於堆疊骨粉(包含骨替代物或自體骨),防止骨粉流失與移位,且能重建齒槽骨骨嵴高度及寬度(厚度),也能依據齒槽骨狀況直接搭配補骨手術,或與上顎竇增高手術併合進行等,具備簡便易操作之功能。
此外,本創作更進一步利用可調整角度的一側翼部或兩側翼部之構造,不論齒槽骨的角度為何,皆能提高第一側翼部或第二側翼部與齒槽骨骨壁間的貼合度,提供鎖固牙釘正確施作,而得到預期的鎖固效果,對於高齡人口的口腔咬合快速重建將作出卓越貢獻。
當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之第一側翼部與第二側翼部中之任一側翼部為固定角度、餘一側翼部為可調角度之實施型態時,該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之植體柱能置入齒槽骨預先鑽好的骨孔中,在第一時間先行將角度較合適的固定角度的側翼部鎖定於齒槽骨的一側骨壁上,接著再調整可調角度的側翼部貼合另於齒槽骨另一側骨壁上且加以鎖固。如以,使其能夠增加操作的便利性,並提供可調式鞍式牙植體植入齒槽骨初期較穩定且立即的鎖固力,縮短操作所需的時間,增進操作時的簡便性。
其次,本創作還可進一步令本體部件之植體柱的齒槽骨結合部為螺牙式構造,當植牙的目標位置的骨質條件屬於安全臨界條件(也就是齒槽骨骨板厚度介於6mm~8mm之間)時,即可將螺牙式植體柱鎖入齒槽骨預定位置後,再將第一側翼部、第二側翼部貼合於齒槽骨表層的皮質骨內外兩側骨壁並鎖入固定牙釘,提供穩定完整的鎖固力,讓該鞍式牙植體可以順利地與齒槽骨進行骨整合並提供初期的承載力,滿足病患包括美觀和咬合的需求。
再者,當於上顎鼻竇底部齒槽骨之骨板厚度不足時,植牙施作常有將人工牙植體鎖固迷入鼻竇的巨大風險,也常因此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和醫療糾紛,傷害植牙專科醫師與病患之間的互信之問題。對此,本創作所提出之
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係進一步令該側翼連接基部與本體部件之間採取可拆組式的組合構造,提供本體部件植入上顎鼻竇底部齒槽骨時的安全防護及鎖固強化的輔助構造。藉以於植牙操作前先標定本體部件之植體柱預定要植入上顎鼻竇底部齒槽骨的位置後,在側翼連接基部與本體部件分離的狀態下,先行將連接側翼連接基部的該第一側翼部與第二側翼部以鎖固牙釘鎖固於齒槽骨表層的皮質骨骨壁上,將利用該側翼連接基部作為本體部件的植體柱植入齒槽骨骨孔內的引導及保護,達到完全避免牙植體迷入鼻竇的風險!
1‧‧‧可調式鞍式牙植體
10‧‧‧本體部件
11‧‧‧植體柱
111‧‧‧齒槽骨結合部
112‧‧‧環形凹槽
113‧‧‧螺牙部
114‧‧‧刃部
115、116‧‧‧止轉結合部
12‧‧‧支台部
121‧‧‧支台基段
122‧‧‧支柱段
123‧‧‧組接凹槽
124‧‧‧榫接槽
13‧‧‧中心軸線
20A、20B、20C、20D‧‧‧側翼連接基部
21‧‧‧樞柱
22‧‧‧連接塊
221‧‧‧卡榫部
222‧‧‧樞接部
23‧‧‧錐形孔
30A、30B‧‧‧第一側翼部
31‧‧‧穿孔
40‧‧‧第二側翼部
41‧‧‧穿孔
50‧‧‧齒槽骨
50A‧‧‧皮質骨
50B‧‧‧海綿骨
51‧‧‧骨孔
52‧‧‧上顎竇黏膜
53‧‧‧骨粉
60‧‧‧牙齦皮瓣
70‧‧‧鎖固牙釘
80‧‧‧人工牙冠
90‧‧‧推頂器械
圖1係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係圖1所示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係圖1所示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5係圖4所示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係圖4所示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8係圖7所示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
圖9係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10係圖9所示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1係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之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12係圖11所示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3係圖1所示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第一較佳實施例植入齒槽骨及裝上人工牙冠之實施狀態參考圖。
圖14係圖1所示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第一較佳實施例植入齒槽骨且填入骨粉之實施狀態參考圖。
圖15係圖1所示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第一較佳實施例植入上顎竇底部齒槽骨及裝上人工牙冠之實施狀態參考圖。
如圖1、圖4、圖7、圖9及圖11所示,係揭示本創作可調式鞍式植體之數種較佳實施例,所述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係包含一本體部件10、一側翼連接基部20A、20B、20C、20D、一第一側翼部30A、30B以及一第二側翼部40。
如圖1、圖4、圖7、圖9或圖11所示,該本體部件10包含一植體柱11以及一支台部12,所述植體柱11係用以植入齒槽骨中,與齒槽骨產生骨整合之部位。該植體柱11的長度依產品的使用需求而設定其長度,該支台部12係形成於該植體柱11的頂端,用以固接一人工牙冠。
如圖1、圖4、圖7、圖9及圖11所示,該植體柱11之下段外周面或全段外周面形成一凹凸狀的齒槽骨結合部111。如圖1、圖4、圖7、圖9及圖11所示的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齒槽骨結合部111可成形於該植體柱11全段外周面或下段外周面。如圖1及圖7所示的較佳實施例,所述齒槽骨結合部111可為複數環形凹槽112上下間隔排列所構成;或者,如圖4、圖9及圖11所示的較佳實施例,所述齒槽骨結合部111係形成螺牙部113。當所述植體柱11之齒槽骨結合部111為螺牙部113時,該植體柱11下端還可進一步形成一縱向缺口,使螺牙部113下端部形成一刃部114。
當齒槽骨結合部111成形於該植體柱11下段外周面時,該植體柱11上段外周面還可進一步形成一止轉結合部115、116,如圖2、圖3、圖7或圖8所示的較佳實施例,所述止轉結合部115可為複數平行於本體部件10中心軸線
13的直條凸部所構成,該等直條凸部以相對於植體柱11外周面呈由上往下寬度遞減的楔形條為佳。該等直條凸部以徑向對應地排列於植體柱11外周面,或者,該等直條凸部亦可等角度分布地排列於植體柱11外周面。如圖5、圖6、圖10或圖12所示的較佳實施例,所述止轉結合部116還可以是複數個環繞植體柱11外周面的環形或螺旋形凸部所構成。
如圖2、圖3、圖5、圖7或圖10所示,該支台部12係形成於植體柱11頂端。該支台部12包含一支台基段121以及一支柱段122,該支柱段122係成形於支台基段121上端,該支柱段122係由上而下直徑遞增的錐形體,該支柱段122外周面形成複數由上而下傾斜延伸的組接凹槽123。於該些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組接凹槽123係呈等角度分布設置於支柱段122外周面。
如圖1、圖4、圖7、圖9及圖11所示,所述側翼連接基部20A、20B、20C、20D係設於該植體柱11與該支台部12之間,如圖2、圖5及圖7所示,該側翼連接基部20A、20B可與本體部件10一體成形。或者,如圖10、圖12所示,該側翼連接基部20C、20D亦可為單一個獨立部件或多個獨立部件的組合,該側翼連接基部20C、20D且能固定或可拆組地設置於該本體部件的植體柱11與支台部12之間。
如圖1、圖4、圖7、圖9及圖11所示,該第一側翼部30A、30B與第二側翼部40分別設置於該側翼連接基部20A、20B、20C、20D相對兩側,其中,所述第一側翼部30A、30B與第二側翼部40上各設有至少一穿孔31、41。如圖7及圖8所示,該第一側翼部30B與第二側翼部40中之任一側翼部固定於該側翼連接基部20B之一側,餘一側翼部係結合一樞柱21樞接於該側翼連接基部20B之另一側且能旋轉改變角度。或者,如圖1、圖4、圖9及圖11所示,該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分別結合一樞柱21樞設於該側翼連接基部20A、20C、20D相對兩側且能分別旋轉改變角度。
如圖1、圖4、圖7、圖9及圖11所示,前述中,該第一側翼部30A、30B與第二側翼部40可為等長或一短一長等實施型態,該第一側翼部30A、30B與第二側翼部40也可為等寬或一窄一寬等實施型態。當該第一側翼部30A、30B與第二側翼部40為一窄一寬之實施型態時,以第一側翼部30A、30B的寬度小於第二側翼部40的寬度為例,較窄的第一側翼部30A、30B上設有一個穿孔31,較寬的第二側翼部40上設有二個穿孔41。
如圖7及圖8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該側翼連接基部20B係與植體柱11及支台部12一體成形,或者,該側翼連接基部20B亦可為一獨立部件,且該側翼連接基部20B固定於該本體部件10的植體柱11與支台部12之間。該第一側翼部30B一體成形於該側翼連接基部20B的一側且形成向下傾斜狀,該第一側翼部30B相對於該本體部件10的中心軸線13形成一呈銳角的夾角θ,該夾角θ係依產品的使用需求而設定。於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夾角θ之角度概係設定於10°至45°之間為佳,例如:10°、20°、25°、30°、35°、40°及45°等,惟不以前述角度值為限。該第二側翼部40則係結合一樞柱21樞設於該側翼連接基部20B之另一側,使該第二側翼部40能夠相對於該側翼連接基部20B旋轉而改變角度。
如圖9及圖10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該側翼連接基部20C係一獨立的環形部件,該側翼連接基部20C套設於該本體部件10的植體柱11與支台部12之間予以固定。其中,該支台部12的支台基段121形成由上往下尺寸漸縮的圓錐體,該側翼連接基部20C中形成一錐形孔23,該側翼連接基部20C與支台基段121間利用相匹配的圓錐曲面結合而固定,該側翼連接基部20C相對兩側分別結合一樞柱21樞接該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使該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能夠分別相對於該側翼連接基部20C旋轉而改變角度。
如圖11、圖12所示的較佳實施例,所述本體部件10於支台部12之支台基段121相對兩側各形成一榫接槽124,所述側翼連接基部20D包含有二
連接塊22,該二連接塊22各具有一卡榫部221以及一位於卡榫部221一側的樞接部222,該二連接塊22各以卡榫部221嵌設固定於該支台部12的榫接槽124中,該二連接塊22之各樞接部222分別結合一樞柱21樞接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使該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能於固定在本體部件10上的相對兩側的連接塊22上旋轉而改變角度。
如圖13所示,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應用於植牙手術時,植牙專科醫師先對植牙者的牙齦進行局部麻醉,再以手術刀割開植牙者口腔缺牙部位的牙齦皮瓣60,翻開牙齦皮瓣60,顯露出齒槽骨50,其次,依據植牙者的全口數位影像或3D電腦斷層掃描影像選擇齒槽骨50適合植設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的位置,並以器械於齒槽骨50所選定的該位置鑽設一骨孔51,所述齒槽骨50係包含一位於內層的海綿骨50B以及一位於表層的皮質骨50A,該骨孔51係通過齒槽骨50表層之皮質骨50A深入內層之海綿骨50B。再將該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之植體柱11植入齒槽骨50的骨孔51中,其中還可進一步利用止轉結合部115嵌入緊抵齒槽骨50之骨孔51,使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的植體柱11與齒槽骨50固接一起,並能增進植體柱11與齒槽骨50骨整合的牢固性。
之後,將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分別貼合於齒槽骨50表層的皮質骨50A內外兩側骨壁表面,再以複數鎖固牙釘70分別穿過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中的穿孔且鎖固於齒槽骨50內外側骨壁。其中,因該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相對於該本體部件10上的側翼連接基部20A為可調整角度之構造,能提高該第一側翼部30A、第二側翼部40與齒槽骨50之骨壁間的貼合度,提供鎖固牙釘70正確施作,而得到預期的鎖固效果。接續將牙齦皮瓣60重新覆蓋於齒槽骨50與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表面後加以縫合,使該支台部12伸出牙齦皮瓣60外,用以直接固接一人工牙冠80。
一般而言,待植入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的齒槽骨50最好有10mm以上的高度以及5mm以上的寬度,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的植設手術成功率可達95%至98%,較為安全。惟因每一植牙者缺牙的時間長短所產生的齒槽骨50萎縮狀態,以及齒槽骨50的骨質疏密等,造成每一植牙者的齒槽骨50狀況不同,故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植入手術必須視植牙者的齒槽骨50狀況而適當地調整手術方式。其中,當植牙的目標位置的骨質條件於安全臨界條件(即齒槽骨的骨板厚度介於6mm~8mm之間)時,可選用圖4、圖9所示的較佳實施例,且令器械於齒槽骨50所選定的位置鑽設之骨孔51孔徑略小於植體柱11外徑,再利用具有螺牙部113的植體柱11鎖入齒槽骨50中,藉由螺牙部113增加植體柱11固定於齒槽骨50中之鎖固力量。
當齒槽骨50之骨質條件不佳時,可於該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植入齒槽骨50的手術中,一併結合補骨手術,使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的植體柱11沉置於齒槽骨50中;又如上顎的齒槽骨50厚度不足時,則可結合上顎竇增高手術及補入骨粉等,提供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與齒槽骨50間足夠的骨整合面積。
前述中,當齒槽骨50的寬度不足等骨質條件不佳時,在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植入齒槽骨50的手術中,須保留齒槽骨50鑽設骨孔51時產生的自體骨粉。於該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的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貼覆於齒槽骨50表層的皮質骨50A內外兩側骨壁,並以骨釘或螺絲穿過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分別固定於齒槽骨50內外側後,如圖14所示,在縫合牙齦皮瓣60之前,將骨粉53填補於植體柱11外露於齒槽骨50外的部分,所述骨粉53可使用前述齒槽骨50鑽設骨孔51時所留下的自體骨粉,若自體骨粉不足時,植牙專科醫師還可直接自齒槽骨50其他部位鑽取自體骨粉或骨塊,或是使用人工骨粉等骨替代物,填補於第一側翼部30A或/及第二側翼部40與齒槽骨50表層的皮質骨50A骨壁間的空隙,重建齒槽骨50的骨嵴高度與寬度(厚度),防止骨粉53流失與
移位,促進齒槽骨50骨質增生以及齒槽骨50與該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的植體柱11間的骨整合,之後,再將牙齦皮瓣60重新覆蓋於齒槽骨50與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後加以縫合。
如圖15所示,當該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欲植設於上顎竇底部的齒槽骨50高度不足的位置時,須結合上顎竇增高手術,提供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與齒槽骨50間足夠的骨整合面積。其中,使用器械於齒槽骨50的預定位置鑽設骨孔51時,必須控制骨孔51的深度,使骨孔51接近副鼻竇腔底部的上顎竇黏膜52處,再以推頂器械90伸入骨孔51中將上顎竇黏膜52頂高至預定位置,以及將骨粉53通過齒槽骨50的骨孔51填補於上顎竇黏膜52與齒槽骨50內層海綿骨50B間所撐開的空間,前述的骨粉53可使用齒槽骨50鑽設骨孔51時所留下的自體骨粉或人工骨粉。之後,將可調式鞍式牙植體1之植體柱11植入齒槽骨50的該骨孔51中,再以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貼合於齒槽骨50表層的皮質骨50A內外兩側骨壁表面,並以複數鎖固牙釘70分別穿過該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中的穿孔鎖固在於齒槽骨50骨壁中,接續將牙齦皮瓣60重新覆蓋於齒槽骨50、側翼連接基部20A、第一側翼部30A與第二側翼部40後加以縫合,該支台部12伸出牙齦皮瓣60外。
如圖10、圖11所示的較佳實施例,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還能進一步利用該側翼連接基部20C、20D與本體部件10之間採取可拆組式的組合構造,對本體部件10植入上顎鼻竇底部齒槽骨50時的安全防護及鎖固強化的輔助構造。其中,於植牙操作前先標定本體部件10之植體柱11預定要植入上顎鼻竇底部齒槽骨50的位置後,在側翼連接基部20C、20D與本體部件10分離的狀態下,先行將連接側翼連接基部20C、20D的第一側翼部30A、30B與第二側翼部40以鎖固牙釘鎖固於齒槽骨50表層的皮質骨50A的骨壁上,將利用該側翼連接
基部20C、20D作為本體部件10的植體柱11植入齒槽骨50骨孔51內的引導及保護,達到完全避免可調式鞍式牙植體迷入鼻竇的風險!
經由前述說明可知,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應用於植牙手術中,係利用該植體柱植入於人體口腔的齒槽骨中,植體柱外周面的齒槽骨結合部與齒槽骨產生骨整合,或進一步利用止轉結合部嵌合固定於齒槽骨中,增進植體柱與齒槽骨間的骨整合牢固性。另利用該第一側翼部與第二側翼部覆設於齒槽骨表層的皮質骨內外骨壁,並利用鎖固牙釘加以固定,以此多重固定方式,使該可調式鞍式牙植體能夠牢固且不易鬆動地固定於齒槽骨中,該支台部則能伸出牙齦皮瓣外,用以直接固接一人工牙冠。另一方面,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還利用第一側翼部與第二側翼部中之任一或二為可調整角度之構造,不論齒槽骨的角度為何,皆能提高第一側翼部或第二側翼部與齒槽骨表層的皮質骨骨壁間的貼合度,提供鎖固牙釘正確施作,而得到預期的鎖固效果,對於高齡人口的口腔咬合快速重建將作出卓越貢獻。
承上所述,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能簡便易操作地植設於人體口腔的齒槽骨上,大幅縮短手術時間,有效地降低感染的機率。且待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的植體柱與齒槽骨產生骨整合後,可調式鞍式牙植體與齒槽骨因能牢固結合一體,對支台部所裝設的人工牙冠提供良好的支撐力,增進假牙的咬合力量。本創作為植牙技術領域提供一種創新且極具利用價值的可調式鞍式牙植體的優質創作,對於高齡人口的口腔咬合快速重建而言,本創作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將作出卓越貢獻。
1‧‧‧可調式鞍式牙植體
10‧‧‧本體部件
11‧‧‧植體柱
111‧‧‧齒槽骨結合部
112‧‧‧環形凹槽
115‧‧‧止轉結合部
12‧‧‧支台部
121‧‧‧支台基段
122‧‧‧支柱段
123‧‧‧組接凹槽
20A‧‧‧側翼連接基部
21‧‧‧樞柱
30A‧‧‧第一側翼部
31‧‧‧穿孔
40‧‧‧第二側翼部
41‧‧‧穿孔
Claims (19)
- 一種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係包含一本體部件、一側翼連接基部、一第一側翼部以及一第二側翼部,其中:該本體部件係包含一植體柱以及一成形於該植體柱頂端之支台部,該植體柱之外周面形成一齒槽骨結合部;該側翼連接基部係設於該植體柱與該支台部之間;該第一側翼部與該第二側翼部係分別樞設於該側翼連接基部相對的兩側,該第一側翼部與第二側翼部中各設有至少一穿孔。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該側翼連接基部係一體成形於該植體柱及支台部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該側翼連接基部係獨立部件,並組接於該植體柱及支台部之間。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該支台部包含一支台基段以及一成形於該支台基段上端的支柱段,該支台基段形成由上往下尺寸漸縮的圓錐體,該側翼連接基部為一具有錐形孔的環形部件,該側翼連接基部以該錐形孔與該支台基段的圓錐曲面相匹配結合。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所述支台部之支台基段相對兩側各形成一榫接槽,所述側翼連接基部包含二連接塊,該二連接塊各具有一卡榫部以及一位於該卡榫部一側的樞接部,該二連接塊各以卡榫部嵌設固定於該支台部的榫接槽中,該二連接塊之樞接部分別樞接第一側翼部與第二側翼部。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所述齒槽骨結合部為複數環形凹槽上下間隔排列所構成。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所述齒槽骨結合部係形成螺牙部,所述螺牙部下端形成一縱向缺口並形成一刃部。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該支台部包含一支台基段以及一成形於該支台基段上端的支柱段,該支柱段係由上而下直徑遞增的錐形體,且該支柱段外周面形成複數由上而下傾斜延伸的組接凹槽;該齒槽骨結合部成形於該植體柱下段外周面,該植體柱上段外周面形成一止轉結合部。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所述齒槽骨結合部為複數環形凹槽上下間隔排列所構成,所述止轉結合部為複數平行於本體部件中心軸線的直條凸部所構成,所述直條凸部為相對於植體柱外周面呈由上往下寬度遞減的楔形條。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所述齒槽骨結合部係形成螺牙部,所述螺牙部下端形成一縱向缺口而形成一刃部,所述止轉結合部為複數個環繞植體柱外周面的環形或螺旋形凸部所構成。
- 一種可調式鞍式牙植體,係包含一本體部件、一側翼連接基部、一第一側翼部以及一第二側翼部,其中:該本體部件係包含一植體柱以及一成形於該植體柱頂端之支台部,該植體柱之外周面形成一齒槽骨結合部;該側翼連接基部係設於該植體柱與該支台部之間;該第一側翼部與該第二側翼部中之任一側翼部係固設於該側翼連接基部一側且形成向下傾斜狀,餘一側翼部係樞接於該側翼連接基部相對之另一側,該第一側翼部與第二側翼部中各設有至少一穿孔。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該側翼連接基部係一體成形於該植體柱及支台部之間。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該側翼連接基部係獨立部件,並組接於該植體柱及支台部之間。
-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該支台部包含一支台基段以及一成形於該支台基段上端的支柱段,該支台基段形成由上往下尺寸漸縮的圓錐體,該側翼連接基部中形成一錐形孔,該側翼連接基部以該錐形孔與該支台基段的圓錐曲面相匹配結合。
- 如請求項1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所述齒槽骨結合部為複數環形凹槽上下間隔排列所構成。
- 如請求項1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所述齒槽骨結合部係形成螺牙部,所述螺牙部下端形成一縱向缺口並形成一刃部。
- 如請求項1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該支台部係形成於植體柱頂端,該支台部包含一支台基段以及一成形於該支台基段上端的支柱段,該支柱段係由上而下直徑遞增的錐形體,且該支柱段外周面形成複數由上而下傾斜延伸的組接凹槽;該齒槽骨結合部成形於該植體柱下段外周面,該植體柱上段外周面形成一止轉結合部。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所述齒槽骨結合部為複數環形凹槽上下間隔排列所構成,所述止轉結合部為複數平行於本體部件中心軸線的直條凸部所構成,所述直條凸部為相對於植體柱外周面呈由上往下寬度遞減的楔形條。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可調式鞍式牙植體,其中,所述齒槽骨結合部係形成螺牙部,所述螺牙部下端形成一縱向缺口而形成一刃部,所述止轉結合部為複數個環繞植體柱外周面的環形或螺旋形凸部所構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00705U TWM525726U (zh) | 2016-01-18 | 2016-01-18 | 可調式鞍式牙植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00705U TWM525726U (zh) | 2016-01-18 | 2016-01-18 | 可調式鞍式牙植體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25726U true TWM525726U (zh) | 2016-07-21 |
Family
ID=56996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200705U TWM525726U (zh) | 2016-01-18 | 2016-01-18 | 可調式鞍式牙植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2572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95861B (zh) * | 2016-01-18 | 2017-08-21 | Adjustable saddle type dental implant | |
TWI633872B (zh) * | 2017-03-22 | 2018-09-01 | 昱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Single-winged dental implant |
-
2016
- 2016-01-18 TW TW105200705U patent/TWM525726U/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95861B (zh) * | 2016-01-18 | 2017-08-21 | Adjustable saddle type dental implant | |
TWI633872B (zh) * | 2017-03-22 | 2018-09-01 | 昱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Single-winged dental implant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47654B2 (en) | Condensing skeletal implant that facilitate insertions | |
JP5543914B2 (ja) | 人工歯根システム | |
JP2001508342A (ja) | 骨錨止素子 | |
TWI578965B (zh) | Dental implants | |
KR20160026885A (ko) | 치과 보철물을 고정하기 위한 시스템 | |
KR20160130838A (ko) | 치과 임플란트 | |
ES2943466T3 (es) | Implante dental | |
TWM525726U (zh) | 可調式鞍式牙植體 | |
TWI595861B (zh) | Adjustable saddle type dental implant | |
US20210186664A1 (en) | Bone-bonded artificial tooth structure | |
TWI633872B (zh) | Single-winged dental implant | |
US8118597B2 (en) | Laterally inserted dental implan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dental prosthesis | |
KR100955081B1 (ko) | 날개부를 구비한 임플란트 치유 지대주 | |
KR102674653B1 (ko) | 결합홈이 형성된 치아보철물 | |
TWM519950U (zh) | 牙植體 | |
BRPI0905306A2 (pt) | implante múltiplo com áncora interna e tensores com instrumento para a colocação | |
AU2011203341B2 (en) | Condensing Skeletal Implant that Facilitate Insertions | |
TW202123896A (zh) | 仿真人工牙體 | |
AU2012200657B2 (en) | Condensing Skeletal Implant that Facilitate Insertions | |
JPS62109561A (ja) | 人工歯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