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4954U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4954U
TWM524954U TW105205074U TW105205074U TWM524954U TW M524954 U TWM524954 U TW M524954U TW 105205074 U TW105205074 U TW 105205074U TW 105205074 U TW105205074 U TW 105205074U TW M524954 U TWM524954 U TW M5249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attern
touch panel
wire
sensing layer
touch sen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5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財魁
白曉鋅
葉財金
鄭懷彬
潘巧玲
方欽雪
林德斌
張良亦
吳德發
黨一爲
Original Assignee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24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4954U/zh

Links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觸控面板。
隨著科技的進步,舉凡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及平板電腦等可攜式電子產品,均廣泛地採用觸控面板,來做為使用者的操作介面。典型的觸控面板包含圖案化的透明電極層以及配置於透明電極層四周的導線。透明電極層可藉由電容感測或其他感測方式來偵測使用者的觸控位置。導線可電性連接於透明電極層與處理電路之間,以將透明電極層所偵測到的信號傳送給處理電路。
一般來說,配置於透明電極層四周的導線係由金屬所製作的,由於金屬係不透光的,故導線上方通常會製作遮光層,以掩蓋這些不透光導線,而防止使用者看到導線。這樣的遮光層除了可起到遮光的效果,還可做為觸控面板的邊框。舉例來說,若欲製作出具有黑色邊框的觸控面板,則製造者可製作黑色遮光層於透明電極層的四周;若欲製作出具有白色邊框的觸控面板,則製造者可製作白色遮光層於透明電極層的四周。
由於白色遮光層之材料光密度值(OD值)較低, 相較於黑色遮光層透光性較高,使得光線容易穿透,故通常需要進行多次的印刷程式才能有效防止光線穿透,而避免使用者看到下方的導線。然而,由於每次印刷都有一定的公差而並非精確地印刷在所需位置上,故多次印刷後所累積的印刷誤差會導致實際形成的白色遮光層與原始設計的誤差較大,而容易在遮光層與透明電極層之間產生較大空隙形成漏光區,由於此漏光區的透光性與透明電極層的透光性有顯著的差異,故會降低觸控面板的視覺品味。
本新型之實施方式可降低漏光區與觸控感應層之間的透光性差異,以提升觸控面板的視覺品味。
依據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透光蓋板、一遮光層、一觸控感應層以及至少一透光結構。透光蓋板具有一內表面。內表面包含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第一區域鄰接第二區域。遮光層係位於透光蓋板之內表面之第一區域。觸控感應層係至少位於透光蓋板之內表面之第二區域,遮光層與觸控感應層相隔一間隙。透光結構係至少位於間隙中。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即使遮光層的製造公差使得遮光層與觸控感應層相分離而產生間隙,但由於透光結構係位於間隙中,故可降低間隙與觸控感應層的透光性差異,從而提升觸控面板的視覺品味。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新型所欲解決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新型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0‧‧‧透光蓋板
110‧‧‧內表面
112‧‧‧第一區域
114‧‧‧第二區域
120‧‧‧外表面
200‧‧‧遮光層
300‧‧‧觸控感應層
310‧‧‧第一電極圖案串
312‧‧‧第一電極圖案
314‧‧‧第一連接圖案
320‧‧‧第二電極圖案串
322‧‧‧第二電極圖案
324‧‧‧第二連接圖案
330‧‧‧絕緣塊
400、400a‧‧‧透光結構
410‧‧‧基底部
412‧‧‧基底邊緣
420‧‧‧隆起部
422‧‧‧隆起邊緣
500‧‧‧導線
600、600a、600b、600c、600d‧‧‧導電結構
610‧‧‧第一邊緣
620‧‧‧第二邊緣
700‧‧‧撓性載體
A‧‧‧相交處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1、G2、G3、G4‧‧‧間隙
L‧‧‧假想線
S‧‧‧間隙
為讓本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觸控面板沿著線段2-2的剖面圖;第3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第4圖繪示第3圖之觸控面板沿著線段4-4的剖面圖;第5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第6圖繪示第5圖之觸控面板沿著線段6-6的剖面圖;第7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以及第8圖繪示第7圖之觸控面板沿著線段8-8的剖面圖;第9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第10圖繪示第9圖之觸控面板沿著線段10-10的剖面圖;第11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剖面圖; 第12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以及第13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新型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新型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新型。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第1圖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觸控面板沿著線段2-2的剖面圖。如第1及2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觸控面板包含透光蓋板100、遮光層200、觸控感應層300以及透光結構400。透光蓋板100具有內表面110以及外表面120。內表面110與外表面120係相背對的。外表面120可做為使用者的觸控操作面。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外表面120上可設置防髒汙、防指紋、防刮或抗眩等功能層。內表面110具有第一區域112以及第二區域114。第一區域112與第二區域114係相鄰接的。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區域112為內表面110之外側區域(或周邊區域),第二區域114為內表面110的內側區域(或中央區域),而被第一區域 112所圍繞。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內表面110及外表面120可為經過化學或物理強化的表面,以提升對透光蓋板100下方的遮光層200、觸控感應層300以及透光結構400的保護效果。
遮光層200係位於透光蓋板100之內表面110的第一區域112,並鄰接於透光蓋板100之內表面110的第二區域114。具體來說,遮光層200覆蓋內表面110的第一區域112,且不覆蓋內表面110的第二區域114,第一區域112為非可視區,第二區域114為可視區。觸控感應層300係至少位於透光蓋板100之內表面110的第二區域114,並與遮光層200分離。換句話說,遮光層200與觸控感應層300相隔一間隙S。由於遮光層200不覆蓋第二區域114,故遮光層200不會遮蔽觸控感應層300及其下方的顯示面板(未繪示於圖中),而可利於使用者觀看顯示面板的顯示畫面,並觸碰外表面120上與顯示畫面相對應的位置,以利觸控感應層300偵測觸碰位置。
透光結構400至少位於遮光層200與觸控感應層300相隔的間隙S中。如此一來,即使遮光層200的製造公差使得位於第一區域112上的遮光層200與位於第二區域114上的觸控感應層300相分離,而導致兩者之間存在可能會導致漏光的間隙S,但由於透光結構400至少位於此間隙S中,故可降低間隙S與觸控感應層300的透光性差異,從而提升觸控面板的視覺品味。
舉例來說,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遮光層200可為淺色遮光層(如白色遮光層)。例如,遮光層200之材料可為淺色油墨(如白色油墨)。由於淺色遮光層的材料(如淺色油墨)之 透光性高,故在製作時,會通過多次的印刷或塗佈程式將此材料塗佈於內表面110的第一區域112上,以滿足遮光層200的遮光能力需求。由於每次印刷或塗佈程式均存在一定的公差,故多次印刷或塗佈程式容易使得實際形成的遮光層200與其預定位置或預定形狀不同,導致遮光層200與觸控感應層300分離而產生可能導致漏光的間隙S。然而,由於透光結構400可至少位於間隙S中,故無論遮光層200因為多次印刷或塗佈而與觸控感應層300產生多寬的間隙S,透光結構400均可至少位於此間隙S中,而降低間隙S與觸控感應層300的透光性差異。如此一來,本實施方式之透光結構400可有效降低淺色遮光層因多次印刷或塗佈所產生的漏光區與觸控感應層300的透光性差異。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至少部分之遮光層200係位元於部分之透光結構400與內表面110之第一區域112之間,以進一步地確保部分之透光結構400覆蓋遮光層200,而另一部分之透光結構400延伸至內表面110之第二區域114上,以確保透光結構400至少部分地位於遮光層200與觸控感應層300之間的間隙S中。進一步來說,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透光結構400可包含基底部410以及隆起部420。隆起部420係鄰接於基底部410之一側。基底部410係位於內表面110之第二區域114上。隆起部420係位於遮光層200上。更具體地說,遮光層200係位於隆起部420以及內表面110之第一區域112之間,而墊高隆起部420,使得隆起部420相對基底部410隆起。由於位於內表面110的第二區域114上的基底部410與位於遮光層200上的隆起 部420相鄰接,故可確保透光結構400部分位元於間隙S中,而部分位元於遮光層200上,以確保透光結構400至少部分地位於遮光層200與觸控感應層300之間的間隙S中。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層300包含透光導電材料,以利使用者觀看到觸控感應層300下方的顯示畫面。為了降低遮光層200與觸控感應層300之間的間隙S與觸控感應層300的透光性差異,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透光結構400亦可包含與觸控感應層300相同或相似的透光導電材料。換句話說,透光結構400可具有導電性,但為了防止透光結構400影響觸控感應層300的運作,此具有導電性的透光結構400與觸控感應層300係相互絕緣的。舉例來說,透光結構400可為虛設的(dummy)電極圖案,而不具觸控感應的功能。換句話說,此虛設的電極圖案不電性連接任何導線或其他電極圖案,而單獨地位於透光蓋板100上並與透光蓋板100上的其他導體絕緣,以單純起到降低透光性差異的作用,而不起到觸控感應作用。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透光結構400與觸控感應層300可包含相同的透光導電材料,以利降低遮光層200與觸控感應層300之間的間隙S與觸控感應層300的透光性差異。由於透光結構400與觸控感應層300之材料相同,故兩者之透光性相同。因此,當透光結構400位於遮光層200與觸控感應層300之間的間隙S中時,透光結構400可降低此間隙S與觸控感應層300的透光性差異。舉例來說,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透光結構400與觸控感應層300均可包含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ITO)或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面板包含導線500。導線500至少部分地位於遮光層200上。換句話說,遮光層200係位於導線500與透光蓋板100之間,故當使用者從透光蓋板100的外表面120上方觀看觸控面板時,導線500可被遮光層200所遮蔽。因此,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導線500之材料可為不透光導電材料。舉例來說,導線500可為金屬導線,其材料可為金、銀或銅,但本新型不以此為限。導線500電性連接觸控感應層300。更具體來說,導線500之一端電性連接觸控感應層300,而導線500之另一端電性連接位於遮光層200上的可撓性電路板(未繪示於圖中)。如此一來,當觸控感應層300中的電極圖案感應到觸控訊號時,此觸控訊號可藉由導線500傳遞給可撓性電路板,而可撓性電路板上的處理電路可分析此觸控訊號以得到使用者在透光蓋板100之外表面120上的觸碰位置。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具有導電性的透光結構400不連接導線500。如此一來,雖然透光結構400具有導電性,但不會影響觸控感應層300之觸控訊號的傳遞。透光結構400與導線500相分離,以防止傳遞於導線500中的觸控訊號外流至透光結構400。相似地,觸控感應層300亦可與導線500相分離,以防止觸控感應層300所感應到的觸控訊號外流至透光結構400。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層300包含第一電 極圖案串310以及第二電極圖案串320。第一電極圖案串31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相交錯並絕緣。第一電極圖案串310係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係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相交。舉例來說,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可相互垂直。進一步來說,第一方向D1可為第1圖中的橫軸方向,而第二方向D2可為第1圖中的縱軸方向。第一電極圖案串310可包含複數第一電極圖案312以及複數第一連接圖案314。這些第一電極圖案312與第一連接圖案314係沿著第一方向D1交替地排列的。每一第一連接圖案314連接在第一方向D1上相鄰之兩第一電極圖案312。相似地,第二電極圖案串320可包含複數第二電極圖案322以及複數第二連接圖案324。這些第二電極圖案322以及第二連接圖案324係沿著第二方向D2交替地排列的。每一第二連接圖案324連接在第二方向D2上相鄰之兩第二電極圖案322。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層300還包含絕緣塊330。絕緣塊330係位於第一電極圖案串31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的相交處A,並隔開第一電極圖案串31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以使這兩者相絕緣。舉例來說,絕緣塊330可位於第一電極圖案串310的第一連接圖案314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的第二連接圖案324之間,以隔開第一連接圖案314與第二連接圖案324。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1及2圖所示,導線500電性連接第一電極圖案串310,且於遮光層200上的導線500係沿著縱軸方向所延伸的,亦即,於遮光層200上的導線500之延伸方向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的延伸方向平行,亦即,兩 者均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多個透光結構400係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於最靠近第二區域114的導線500與最靠近第一區域112的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間,由於透光結構400為dummy電極圖案,故透光結構400與最靠近第二區域114的導線500及最靠近第一區域112的第二電極圖案串320均相分離。
舉例來說,如第2圖所示,透光結構400之基底部410具有基底邊緣412,此基底邊緣412為基底部410之最靠近第二電極圖案串320的邊緣。基底邊緣412與最靠近第一區域112的第二電極圖案串320相分離而定義間隙G1於兩者之間,且此分離會使得透光結構400與最外側的第二電極圖案串320產生耦合電容值C1。相似地,透光結構400之隆起部420具有隆起邊緣422,此隆起邊緣422為隆起部420之最靠近導線500之邊緣。隆起邊緣422與最靠近第二區域114的導線500相分離而定義間隙G2於兩者之間,且此分離會使得透光結構400與最內側的導線500產生耦合電容值C2。這兩個耦合電容值C1與C2為寄生電容,會增加第一電極圖案串31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相交處A的電容。進一步來說,以相交處A而言,透光結構400與導線500之間的耦合電容及透光結構40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間的耦合電容會形成等效串聯電容,而此等效串聯電容之值為。因此,相交處A的電容值除了第一電 極圖案串31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間的固有電容值外,還額外增加了寄生電容。因此,上述寄生電容可能導致觸控面板在尚未被觸碰前,相交處A的電容值就已經飽和,進而影響相交處A的觸控感應功能。因此,本文揭露以下實施方式以防止相交處A的電容值飽和。
第3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第4圖繪示第3圖之觸控面板沿著線段4-4的剖面圖。如第3及4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還包含導電結構600,具有導電性的透光結構400與導電結構600係沿著一排列方向間隔性地排列於導線500與觸控感應層300之間,且此排列方向通過導線500與觸控感應層300,舉例來說,此排列方向可為第一方向D1。由於透光結構400與導電結構600係沿著第一方向D1間隔性地排列於導線500與觸控感應層300的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間,故可利於降低相交處A的等效串聯電容值。
更具體地說,如第4圖所示,導電結構600包含第一邊緣610以及第二邊緣620。第一邊緣610與第二邊緣620係相對的。第一邊緣610為導電結構600上最靠近透光結構400的邊緣,第二邊緣620為導電結構600上最靠近第二電極圖案串320的邊緣。第一邊緣610與透光結構400之基底邊緣412相分離而定義間隙G3於兩者之間,且此分離會使得導電結構600與透光結構400產生耦合電容值C3。相似地,第二邊緣620與 第二電極圖案串320相分離而定義間隙G4於兩者之間,且此分離會使得導電結構60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產生耦合電容值C4。另外,相似於第2圖所示實施方式其前文中的相關敘述所載,隆起邊緣422與最靠近第二區域114的導線500相分離而定義間隙G2於兩者之間,且此分離會使得透光結構400與最靠近第二區域114的導線500產生耦合電容值C2。以相交處A而言,透光結構400與導線500之間的耦合電容C2、透光結構400與導電結構600之間的耦合電容C3、及導電結構60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間的耦合電容C4會形成等效串聯電容,而此等效串聯電容之值為。由於本實施方式之等效串聯電容值相較於前述實施方式所載之等效串聯電容值,額外多了一個分母,故原則上本實施方式之等效串聯電容值會小於前述實施方式所載之等效串聯電容值,而可降低相交處A的電容值,從而防止相交處A的電容值飽和。
由以上敘述可知,只要形成越多等效串聯電容,使得相交處A之等效串聯電容值的分母越大,就能夠降低等效串聯電容值。換句話說,只要在導線50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 之間沿著第一方向D1額外設置多個導電結構600,即可產生更多等效串聯電容,從而降低相交處A的等效串聯電容值。因此,於部分實施方式中,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於導線50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間的導電結構600之數量可為複數個(例如:兩個、三個、四個),其數量可取決於相交處A所需電容值、以及遮光層20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間的間隙S寬度。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由於導電結構600係位於遮光層200與觸控感應層300之間的間隙S中,故導電結構600亦可為透光的,以提升觸控面板的視覺品味。舉例來說,導電結構600、透光結構400與觸控感應層300可包含相同的透光導電材料,故三者之透光性相同。換句話說,導電結構600、透光結構400、第一電極圖案串310及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材料相同。因此,當導電結構600與透光結構400位於遮光層200與觸控感應層300之間的間隙S中時,導電結構600與透光結構400可降低此間隙S與觸控感應層300的透光性差異。舉例來說,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導電結構600、透光結構400與觸控感應層300均可包含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導電結構600可為虛設的(dummy)電極圖案,而不具觸控感應的功能。換句話說,此虛設的電極圖案可不電性連接任何導線(如導線500)或其他電極圖案(如第一電極圖案串310及/或第二電極圖案串320),而單 獨地位於透光蓋板100上並與透光蓋板100上的其他導體絕緣,以主要起到降低透光性差異與降低相交處A之電容值的作用,而不起到觸控感應作用。
於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導電結構600係繪示於透光結構40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間,但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只要導電結構600與透光結構400係沿著第一方向D1間隔性地排列,導電結構600亦可位於透光結構400與導線500之間。
第5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第6圖繪示第5圖之觸控面板沿著線段6-6的剖面圖。如第5及6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具有導電性的透光結構400a係沿著第二方向D2間隔性地排列於相鄰兩第一電極圖案串310之沿著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兩假想線L之間。換句話說,在相鄰兩第一電極圖案串310之沿著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兩假想線L之間,存在著多個相分離的透光結構400a,第5圖中以相鄰假想線L之間存在兩個透光結構400a來舉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且這兩個相分離的透光結構400a係沿著第二方向D2所排列的。如此一來,導線500與透光結構400a的正對面積、及/或第二電極圖案串320與透光結構400a的正對面積可有效減少,從而降低導線500與透光結構400a的耦合電容值、及/或第二電極圖案串320與透光結構400a的耦合電容值,從而降低相交處A的電容 值,防止相交處A的電容值飽和。
第7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第8圖繪示第7圖之觸控面板沿著線段8-8的剖面圖。如第7及8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於本實施方式中,在相鄰兩第一電極圖案串310之沿著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兩假想線L之間,不僅存在著多個相分離的透光結構400a,還存在著多個相分離的導電結構600a,且這多個導電結構600a係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7圖中以相鄰假想線L之間存在兩個透光結構400a及兩個導電結構600a來舉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換句話說,導電結構600a係沿著第二方向D2間隔性地排列於相鄰兩第一電極圖案串310之沿著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兩假想線L之間。如此一來,導電結構600a與透光結構400a的正對面積、及/或第二電極圖案串320與導電結構600a的正對面積可有效減少,從而可進一步降低導電結構600a與透光結構400a的耦合電容值、及/或第二電極圖案串320與導電結構600a的耦合電容值,從而降低相交處A的電容值,防止相交處A的電容值飽和。
應瞭解到,雖然上述實施方式僅繪示在觸控感應層之一側設置透光結構,但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亦可在觸控感應層的四周均設置透光結構,以更進一步地減少觸控感應層四周的漏光區與觸控感應層的透光性差異。另外,當觸控感應層的四周均設置透光結構時,觸控感應層之四周亦可進一步設置 導電結構,以降低透光結構與電極圖案串之間的耦合電容,從而避免電極串之間相交處的電容飽和。
第9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第10圖繪示第9圖之觸控面板沿著線段10-10的剖面圖。如第9及10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觸控面板包含複數導電結構600b。這些導電結構600b係間隔性地排列於導線500與觸控感應層300之間,並與導線500及觸控感應層300絕緣。至少兩完整的導電結構600b係位於相鄰兩第一電極圖案串310之沿著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假想線L之間。也就是說,若觸控面板為了特定的需求而配置虛設的導電結構600b時,在相鄰兩第一電極圖案串310之沿著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假想線L之間,可配置有複數虛設的導電結構600b,如此可縮小導電結構600b的尺寸,從而避免電極串之相交處A的電容飽和。
舉例來說,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11圖所示,觸控面板還可包含撓性載體700。導線500係位於撓性載體700與透光蓋板100之間,這樣的配置可能會導致在使用者觸摸觸透光蓋板100時,第一區域112會產生類似水波紋的圖案。為瞭解決防止水波紋圖案的產生,導電結構600b可被配置以位元於撓性載體700與蓋板100之間。然而,當配置導電結構600b時,可能會造成電極串之相交處的電容飽和。故為了避免電極串之相交處的電容飽和,在相鄰兩第一電極圖案串310之沿著 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假想線L之間,可配置有複數導電結構600b,如此可縮小導電結構600b的尺寸,以降低導電結構600b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及/或導電結構600b與導線500的耦合電容,從而降低第一電極圖案串31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相交處A的電容值,以利防止電容飽和。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11圖所示,觸控感應層300亦係位於撓性載體700與透光蓋板100之間。進一步來說,在組裝觸控面板時,觸控感應層300可先形成於撓性載體700上,再將撓性載體700與透光蓋板100相貼合。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導電結構600b之材料可為不透光導電材料,例如:銀,但本新型不此為限。也就是說,導電結構600b係不透光的。遮光層200係位於此不透光的導電結構600b與透光蓋板100之間,以遮蔽導電結構600b。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導電結構600b之材料可為透光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由於導電結構600b為透光的而不會遮蔽顯示畫面,故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透光的導電結構600b可至少部分地位於透光蓋板100之內表面110的第二區域114,而不被遮光層200所遮蔽。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9圖所示,導電結構600b之長度係大於0並小於或等於1毫米,以利於降低導電結構600b與導線500或觸控感應層300的正對面積,而降低電極串 之相交處的電容值。可瞭解到,本文所述之導電結構600b的長度為導電結構600b之沿著第二方向D2的尺寸。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如第9圖所示,至少兩完整的導電結構600b係沿著第一方向D1間隔性地排列於導線500與觸控感應層300的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間,以降低第一電極圖案串31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相交處A的等效串聯電容值,其原理係類似於第3圖及前文中對應敘述所載,故不重複敘述。第9圖中以相鄰假想線L之間存在兩個導電結構600b來舉例說明,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導電結構600b之相鄰兩者的間距係大於0並小於或等於0.3毫米。進一步來說,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的導電結構600b之沿著第一方向D1的間距不大於0.3毫米。藉由這樣的間距尺寸設計,導電結構600b不致於距離過遠,而可助於防止水波紋圖案的產生。
第12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如第12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第9圖所示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至少兩完整的導電結構600c係沿著第二方向D2間隔性地排列於導線50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間。換句話說,在相鄰兩第一電極圖案串310之沿著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兩假想線L之間,存在著複數相分離的導電結構600c,且這些導電結構600c係沿著第二方向D2間隔性地排列的。如此一來,導線500與導電結構600c的正對面積、及/或 第二電極圖案串320與導電結構600c的正對面積可有效減少,從而降低導線500與導電結構600c的耦合電容值、及/或第二電極圖案串320與導電結構600c的耦合電容值,從而防止第一電極圖案串31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相交處A的電容值飽和。第12圖中以相鄰假想線L之間存在兩個導電結構600c來舉例說明,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導電結構600c之長度係大於0並小於或等於1毫米,以利於降低導電結構600c與導線500或觸控感應層300的正對面積,而降低電極串之相交處的電容值。可瞭解到,本文所述之導電結構600c的長度為導電結構600b之沿著第二方向D2的尺寸。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導電結構600c之相鄰兩者的間距係大於0並小於或等於0.3毫米。進一步來說,沿著第二方向D2排列的導電結構600c之沿著第二方向D2的間距不大於0.3毫米。藉由這樣的間距尺寸設計,導電結構600c不致於距離過遠,而可助於防止水波紋圖案的產生。
第13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第9圖所示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至少四完整的導電結構600d係以二維陣列的形式間隔性地排列於導線50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間。換句話說,在相鄰兩第一電極圖案串310之沿著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兩假想線L之間,存在著複數相分離的導電結構600d,且這些導電結構600d係以二維陣列的形式間隔性地排 列的,從而更進一步地防止第一電極圖案串310與第二電極圖案串320之相交處A的電容值飽和。第13圖中以相鄰假想線L之間存在四個導電結構600d來舉例說明,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0‧‧‧遮光層
300‧‧‧觸控感應層
310‧‧‧第一電極圖案串
312‧‧‧第一電極圖案
314‧‧‧第一連接圖案
320‧‧‧第二電極圖案串
322‧‧‧第二電極圖案
324‧‧‧第二連接圖案
330‧‧‧絕緣塊
400‧‧‧透光結構
500‧‧‧導線
A‧‧‧相交處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20)

  1. 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透光蓋板,具有一內表面,該內表面包含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該第一區域鄰接該第二區域;一遮光層,位於該透光蓋板之該內表面之該第一區域;一觸控感應層,至少位於該透光蓋板之該內表面之該第二區域,該遮光層與該觸控感應層相隔一間隙;以及至少一透光結構,至少位於該間隙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至少部分之該遮光層係位元於部分之該透光結構與該內表面之該第一區域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光結構具有導電性,且該透光結構與該觸控感應層係相互絕緣的。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含至少一導線,電性連接該觸控感應層,其中該透光結構具有導電性,且該透光結構不電性連接該導線。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含至少一導電結構,具有導電性的該透光結構與該導電結構係沿著一排列方向間隔性地排列於該導線與該觸控感應層之間,且該排列方向通過該導線與該觸控感應層。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含至少一導電結構,其中該觸控感應層包含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一電極圖案串以及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二電極圖案串,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且該第一電極圖案串與該第二電極圖案串之間相互絕緣,該導線電性連接該第一電極圖案串,該導電結構與具有導電性的該透光結構係沿著該第一方向間隔性地排列於該導線與該第二電極圖案串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電極圖案串之數量與該至少一導電結構之數量均為複數,該些導電結構係沿著該第二方向間隔性地排列於相鄰兩該些第一電極圖案串之沿著該第一方向所延伸的兩假想線之間。
  8. 如請求項5至7任意一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導電結構係透光的。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導電結構、該透光結構、該些第一電極圖案串、及該些第二電極圖案串材料相同。
  10.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具有導電性的該至少一透光結構之數量為複數,該觸控感應層 包含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的複數第一電極圖案串以及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二電極圖案串,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且該些第一電極圖案串與該第二電極圖案串絕緣,該導線電性連接該些第一電極圖案串之其中一者,具有導電性的該些透光結構係沿著該第二方向間隔性地排列於相鄰兩該些第一電極圖案串之沿著該第一方向所延伸的兩假想線之間。
  11. 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透光蓋板,具有一內表面,該內表面包含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該第一區域鄰接該第二區域;一遮光層,位於該透光蓋板之該內表面之該第一區域;至少一導線,該遮光層係位於該導線與該透光蓋板之間;一觸控感應層,至少位於該透光蓋板之該內表面之該第二區域,該觸控感應層包含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的複數第一電極圖案串以及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二電極圖案串,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且該些第一電極圖案串與該第二電極圖案串之間相互絕緣,該導線電性連接該些第一電極圖案串之其中一者;以及複數導電結構,間隔性地排列於該導線與該觸控感應層之間,並與該導線及該觸控感應層絕緣,其中至少兩完整的該些導電結構係位於相鄰兩該些第一電極圖案串之沿著該第一方向所延伸的兩假想線之間。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含:一撓性載體,其中該些導電結構與該導線係位於該撓性載體與該透光蓋板之間。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至少兩完整的導電結構係沿著該第一方向間隔性地排列於該導線與該第二電極圖案串之間。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至少兩完整的導電結構係沿著該第二方向間隔性地排列於該導線與該第二電極圖案串之間。
  15.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導電結構之至少一者係透光的。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光的導電結構係至少部分地位於該第二區域。
  17.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導電結構之至少一者係不透光的。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遮光層係位於該不透光的導電結構與該透光蓋板之間。
  19. 一種觸控面板,包含: 一透光蓋板,具有一內表面,該內表面包含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該第一區域鄰接該第二區域;一遮光層,位於該透光蓋板之該內表面之該第一區域;至少一導線,該遮光層係位於該導線與該透光蓋板之間;一觸控感應層,至少位於該透光蓋板之該內表面之該第二區域;以及至少一導電結構,位於該導線與該觸控感應層之間,並與該導線及該觸控感應層絕緣,該導電結構之長度係大於0並小於或等於1毫米。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至少一導電結構之數量為複數個,該些導電結構係間隔性地排列於該導線與該觸控感應層之間,其中該些導電結構之相鄰兩者的間距係大於0並小於或等於0.3毫米。
TW105205074U 2016-03-01 2016-04-12 觸控面板 TWM52495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53154.9U CN205507728U (zh) 2016-03-01 2016-03-01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4954U true TWM524954U (zh) 2016-07-01

Family

ID=56726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5074U TWM524954U (zh) 2016-03-01 2016-04-12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07728U (zh)
TW (1) TWM52495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5635B (zh) * 2019-05-15 2024-01-12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10658946A (zh) * 2019-08-21 2020-01-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1082795B (zh) * 2019-12-27 2022-09-2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4341786B (zh) 2020-08-06 2024-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07728U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4267B2 (en) Touch sens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WO2018192281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控显示面板
KR102302811B1 (ko) 터치 패널
TWI585659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降低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金屬導體可見度之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
TWI459254B (zh) 觸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1410584B1 (ko)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US11016619B2 (en) Touch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KR101330779B1 (ko) 터치 패널의 전극 구조, 그 방법 및 터치 패널
US20160274703A1 (en) Conductive sheet,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M523910U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201715365A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US9582129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CN103713785A (zh) 触摸屏面板
KR101100949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상표시장치
TWI512698B (zh) 具有觸控螢幕之平面面板顯示裝置
US20160034076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359890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M514046U (zh) 觸控面板的走線結構及具有窄化邊框的觸控面板
WO2019242361A1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触控驱动方法
TWM524954U (zh) 觸控面板
CN103970333B (zh) 触控面板
JP3182005U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M515676U (zh) 觸控裝置
TWM512746U (zh) 觸控面板
US10521057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having overlapping sensing electrod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