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4313U - 無人飛行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人飛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4313U
TWM524313U TW105204139U TW105204139U TWM524313U TW M524313 U TWM524313 U TW M524313U TW 105204139 U TW105204139 U TW 105204139U TW 105204139 U TW105204139 U TW 105204139U TW M524313 U TWM524313 U TW M5243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selage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rotor
bas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4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志宏
張景嵩
蔡世光
Original Assignee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24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4313U/zh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Description

無人飛行裝置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無人飛行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當無人飛行裝置在停止飛行模式時,旋翼基座可以收納於無人飛行裝置。
近年來高科技產業在各領域均有長足之進步,其中資訊產業之發展最為顯著。各種形式的偵測、傳輸、儲存、運算、遙控、導航,不但成為可能,且所用設備體積小、重量輕、精確度高,故以往必須由飛行駕駛員及組員進行的偵測、監控、搜尋、遙控等空中飛行模式,如今在前述各種科技進展的情況下,無人駕駛之小型(或微型)飛行器(以下稱小型無人飛行器)為成世界各國競相研發之標的。
上述小型無人飛行器具有以下優點:隱密性高、體積小、製造材料省以及使用消耗能源少、不須飛行員駕駛,減少飛行員飛行風險及必須與飛行員(及組員)配套之生命維持系統等等,大幅的降低飛行成本。另外,小型飛行器可於一些危險地區例如高輻射,或是有危及人體生命的任務。又小型飛行器因體積小,可容易出入傳統式載人飛行器無法進出之狹窄地區或是空間。
雖然小型飛行器有上述許多優點,但是就目前來說,小型飛行器的機身收納彈性較低,使得小型飛行器的可攜式的方便性不佳,須要有一定大小 的空間來容置小型飛行器,進而造成在一定容積的收納空間僅能有限制的容置小型飛行器。此外,目前市面上的小型飛行器的機身並沒有空間可以收納遙控器,也會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方便性。
根據先前技術中所揭露的種種問題,本創作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可動式地連接於無人飛行裝置機身的旋翼基座,使得當無人飛行裝置在飛行模式時,旋翼基座與機身相互分離以執行飛行模式,當無人飛行裝置在停止飛行模式時,旋翼基座收納於機身並與機身相互結合,以增加無人飛行裝置的收納彈性以及飛行效率。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在於,無人飛行裝置的機身、旋翼可拆卸組裝,具有較佳的可攜性及收納彈性。
本創作的再一目的在於,無人飛行裝置的機身為環形結構且為鏤空設計,藉由此鏤空設計可便於攜帶無人飛行裝置以及懸掛無人飛行裝置。
根據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無人飛行裝置,包含機身、多個旋翼基座以及多個旋翼,其中機身為環形結構,多個旋翼基座可動式地連接於機身,且每一個旋翼基座與機身分離時是透過連接結構連接於機身,以及每一個旋翼設置在每一個旋翼基座上,當無人飛行裝置進入飛行模式時,每一個旋翼基座與機身相互分離,使得設置在每一個旋翼基座上的每一個旋翼可以旋轉,讓無人飛行裝置執行任務;當無人飛行裝置停止飛行模式時,每一個旋翼基座會朝向無人飛行裝置的機身縮回,收納於機身並與機身相互結合。
本創作還提供一種無人飛行裝置,包含機身、多個機翼以及多個旋翼,其中在機身內具有鏤空結構,每一個機翼的一端具有旋翼基座,且相對於設置於旋翼基座的另一端與機身樞接以及每一個旋翼設置在每一個旋翼基座上,且每一個機翼藉由旋轉的方式遠離機身並向外展開,使得機身與機翼形成工字形。
1、2、3‧‧‧無人飛行裝置
10、20、30‧‧‧機身
12、22、32‧‧‧旋翼基座
14、24、36‧‧‧旋翼
16‧‧‧連接結構
18、38‧‧‧遙控器
27‧‧‧十字形機架
34‧‧‧機翼
102、202‧‧‧環形結構
302‧‧‧鏤空結構
圖1是根據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表示無人飛行裝置之俯視圖。
圖2是根據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表示無人飛行裝置欲執行飛行模式時,機身與旋翼向外展開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表示遙控器收納至無人飛行裝置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表示具有機架之無人飛行裝置之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表示具有機架之無人飛行裝置欲執行飛行模式之結構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表示另一無人飛行裝置之俯視圖。
圖7是根據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表示具有機架的無人飛行裝置欲執行飛行模式之結構示意圖。
為了使本創作的目的、技術特徵及優點,能更為相關技術領域人員所瞭解,並得以實施本創作,在此配合所附的圖式、具體闡明本創作的技術特 徵與實施方式,並列舉較佳實施例進一步說明。以下文中所對照的圖式,為表達與本創作特徵有關的示意,並未亦不需要依據實際情形完整繪製。而關於本案實施方式的說明中涉及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技術內容,亦不再加以陳述。
首先同時參考圖1及圖2。圖1是表示本創作的無人飛行裝置的俯視示意圖以及圖2是表示本創作的無人飛行裝置欲執行飛行模式時,機身與旋翼向外延伸展開之示意圖。在圖1中,無人飛行裝置1包括機身10、多個旋翼基座12以及多個旋翼14,其中機身10為環形結構102,多個旋翼基座12可動式地與機身10連接以及每一個旋翼14設置在每一個旋翼基座12上。在圖2中,當無人飛行裝置1執行飛行模式時,旋翼基座12與機身10以遠離環形結構102之圓心的方向向外展開,此時每一個旋翼基座12與機身10以一間隔距離相互分離,其分離的間隔距離是以每一個旋翼14在旋轉時不會相互撞擊的距離為準。在此實施例中,每一個旋翼基座12與機身10相互分離的方式是利用每一個旋翼基座12由機身10以軸向方向向外延伸展開。另外,於此實施例中,旋翼基座12與機身10之間透過連接結構16彼此連接,連接結構16在旋翼基座12與機身10分離時用來支撐旋翼基座12。另外,而當無人飛機裝置1停止飛行模式時,旋翼基座12與機座10則是以環形結構102之圓心的方向向內縮回,使得旋翼基座12和機身10可以收納至如圖1所示的結構。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在機身10與旋翼基座12內還設置有互相連通的軌道(未在圖中表示),連接結構16透過設置在機身10與每一個旋翼基座12內的軌道,將機身10與每一個旋翼基座12相互連接在一起,由於連接結構16為一種可伸縮的裝置,因此,當無人飛行裝置1欲執行飛行模式時,可伸縮的連接結構16可以向外延伸展開,並帶動旋翼基座12與機身10以遠離無人飛行裝置1之環形 結構102的圓心方向一同向外延伸,使得旋翼基座12與機身10相互分離。因此當無人飛行裝置1呈飛行狀態時、機身10向外展開,藉由連接結構16連接,可以降低旋翼14下方的風阻,提升無人飛行裝置1的飛行效率。於另一實施例中,當無人飛行裝置1停止執行飛行模式時,可伸縮的連接結構16向內縮回,同樣的也帶動旋翼基座12與機身10以朝向無人飛行裝置1之環形結構102的圓心方向一同向內縮回,使得旋翼基座12可以與機身10結合。
接著,請參考圖3。圖3是表示在本創作中,將遙控器收納至無人飛行裝置之示意圖。在本創作中,無人飛行裝置1是利用遙控器18來控制無人飛行裝置1執行飛行模式、停止飛行模式以及在飛行模式中,進行偵測、拍攝、傳輸及/或導航等等任務。當無人飛行裝置1停止飛行模式之後,使用者可以將遙控器18收納容置於無人飛行裝置1的環形結構102內,以增加無人飛行裝置1的收納性以及可以避免使用者要使用時找不到遙控器18的問題。另外要說明的是,本創作的技術特徵不在於遙控器18的結構、也不在於如何利用遙控器18來控制無人飛行裝置1執行飛行模式,因此對於遙控器18的結構以及無人飛行裝置1的控制方法不在本創作中來陳述。
請參考圖4及圖5。圖4是表示具有機架的無人飛行裝置的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以及圖5表示具有機架的無人飛行裝置欲執行飛行模式的結構示意圖。在圖4中,在無人飛行裝置2的機身20的環形結構202為鏤空結構,在此鏤空結構內還設置有十字形機架27,此十字形機架27的四個端點分別與每一個旋翼基座22相互連接。接著請參考圖5,在圖5中,當無人飛行裝置2欲執行飛行模式時,每一個旋翼基座22與機身20相互分離的方式是每一個旋翼基座22由機身20及十字形機架27以軸向方向向外延伸,如圖5中箭頭所表示的方向,而且每一個 旋翼基座22以遠離無人飛行裝置2之環形結構202的中心點方向向外延伸展開,並同時遠離機身20及十字形機架27。要說明的是,在此實施例中,十字形機架27是固定於無人飛行裝置2的機身20的環形結構202內,因此,當每一個旋翼基座22以遠離無人飛行裝置2之環形結構202的中心方向向外延伸展開時,只有旋翼基座22以軸向方向向外延伸,機身20與十字形機架27不會向外延伸。同樣的,旋翼基座22以軸向方向向外延伸的距離視使用者的需求而設計,且在每一個旋翼基座22上的每一個旋翼24在旋轉時,不會相互碰撞、也不會接觸到無人飛行裝置2的機身20而影響無人飛行裝置2的飛行。而在此實施例中,當無人飛行裝置2呈飛行狀態時,每一個旋翼24向外展開,使得旋翼24的氣流方向可以避開機身20,提升無人飛行裝置2的飛行效率。另外,旋翼基座22與十字形機架27之間以可動式的方式連接,也就是說旋翼基座22與十字形機架27之間可以利用滑軌(未在圖中表示)嵌合以及滑動分離,使得當無人飛行裝置2要執行飛行模式時,旋翼基座22可以利用滑軌以軸向方向向外滑動,並遠離無人飛行裝置2的機身20來進行飛行模式。當無人飛行裝置2要停止飛行模式時,旋翼基座22可以利用滑軌以軸向方向朝機身20方向滑動,縮回至機身20與機身20結合,即回到原來如圖4所表示的結構。同樣的,旋翼基座22以軸向方向向外延伸之後與機身20之間的距離可以視使用者的需求而設計,且使得每一個旋翼基座22上的每一個旋翼24在旋轉時可以達到平衡以執行飛行模式,並且旋翼24之間不會相互碰撞、也不會接觸到無人飛行裝置2的機身20而影響無人飛行裝置2的飛行。
如同前述實施例中所述,於本創作中,可以將遙控器(未在圖中表示)收納至無人飛行裝置2內並置於十字形機架27上,同樣可以增加無人飛行裝置2的可攜性以及增加收納性。同樣的在本創作的技術特徵不在於遙控器的結構、 也不在於如何利用遙控器來控制無人飛行裝置2執行飛行模式,因此對於遙控器的結構以及無人飛行裝置2的控制方法不在本創作中來陳述。
接著請參考圖6。圖6是表示本創作所揭露的無人飛行裝置再一實施例之俯視圖。在圖6中,無人飛行裝置3包含機身30、多個機翼34,其中每一個機翼34的一端具有一旋翼基座32,而相對於具有旋翼基座32的另一端則是與機身30樞接以及在每一個旋翼基座32上設置有旋翼36。在此要說明的是,於此實施例中的機身30可以是長方形或是正方形。因此,以長方形的無人飛行裝置3為例,在機身30的同一側邊上(周長較長的那一側邊)的旋翼基座32是兩兩面對面設置,且在同一側邊的旋翼基座32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以方便於將旋翼36組裝在旋翼基座32上。另外,在機身30內還設置有鏤空結構302(如圖7所示),除了可以將無人飛行裝置3的遙控器38收納至此鏤空結構302之外,於攜帶時也方便使用者透過鏤空結構302來拿取以及懸掛無人飛行裝置3。
接著請參考圖7。圖7是表示圖6所示的無人飛行裝置欲執行飛行模式時之展開示意圖。在圖7中,當無人飛行裝置3要執行飛行模式時,與機身30樞接的機翼34向外展開,使得機翼34與機身30之間形成工字形結構。在此要說明的是,在機身30的同一側邊的機翼34是彼此以九十度的角度旋轉,遠離機身30向外展開,當機翼34展開之後,以長方形的機身30為例,機翼34是與機身30的較短周長的側邊呈平行設置,機翼34與機身30之間呈工字形結構。此外,在機翼34向外展開之後,機翼34與機身30之間的間隔距離至少要讓旋翼36在旋轉時不會與機身30接觸,也不會與其他旋翼36相互碰撞的安全距離。同樣的,當無人飛行裝置3要停止飛行模式時,機翼34會以九十度方向朝機身30方向旋轉, 並與機身30的較長周長的側邊呈平行設置,藉此,可以減少無人飛行裝置3的體積,也方便使用者收納以及攜帶。
因此,根據以上所述,於本創作的優點在於無人飛行裝置1、2、3可以藉由旋翼基座12、22以遠離機身10、20的方式或是利用機翼34向外旋轉遠離機身30的方式來執行飛行模式,當停止飛行模式時,旋翼基座12、22以朝向機身10、20的方向縮回、且與機身10、20結合或是利用機翼34朝向機身30方向旋轉與機身30結合來達到縮小無人飛行裝置1、2、3的體積,並進一步的增加無人飛行裝置1、2、3的收納彈性,無人飛行裝置1、2、3的機身10、20、30、旋翼14、24、36可拆卸組裝、而無人飛行裝置1、2、3的遙控器18、38則是設計可容置於無人飛行裝置1、2、3的機身10、20、30,也是可以增加使用者的收納性以及具有較佳的可攜性。
1‧‧‧無人飛行裝置
10‧‧‧機身
12‧‧‧旋翼基座
14‧‧‧旋翼
16‧‧‧連接結構
102‧‧‧環形結構

Claims (9)

  1. 一種無人飛行裝置,包含:一機身,該機身為一環形結構;多個旋翼基座,可動式地連接於該機身,且每一該旋翼基座與該機身分離時透過一連接結構連接至該機身;以及多個旋翼,每一該旋翼設置在每一該旋翼基座上;其中當該無人飛行裝置進入一飛行模式時,該些旋翼基座與該機身相互分離以及當該無人飛行裝置停止該飛行模式時,該些旋翼基座收納於該機身並與該機身相互結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人飛行裝置,其中該連接結構是當該些旋翼基座與該機身分離時用以支撐該些旋翼基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無人飛行裝置,其中該些旋翼基座與該機身相互分離的方式為該些旋翼基座與該機身以遠離該環形結構之一圓心的方向向外展開,且每一該旋翼基座與該機身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人飛行裝置,其中該些旋翼基座與該機身相互分離的方式為該些旋翼基座由該機身以一軸向方向向外延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人飛行裝置,其中在該機身的一環形結構還設置有一十字形機架,且該十字形機架與每一該旋翼基座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人飛行裝置,其中該些旋翼基座與該機身相互分離的方式為該些旋翼基座由該機身及該十字形機架以一軸向向外延伸,且每一該旋翼基座遠離該機身及該十字形機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人飛行裝置,其中該無人飛行裝置更包含一遙控器,用以遙控該無人飛行裝置執行該飛行模式。
  8. 一種無人飛行裝置,包含:一機身,在該機身具有一鏤空結構;多個機翼,每一該機翼的一端具有一旋翼基座,且相對於該旋翼基座的另一端與該機身樞接;以及多個旋翼,每一該旋翼設置在該每一該旋翼基座上,且每一該機翼可藉由旋轉以遠離該機身向外展開,使得該機身與該機翼形成一工字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無人飛行裝置,其更包含一遙控器,該遙控器收納於該機身的該鏤空結構。
TW105204139U 2016-01-13 2016-03-24 無人飛行裝置 TWM5243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31141.4U CN205273873U (zh) 2016-01-13 2016-01-13 无人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4313U true TWM524313U (zh) 2016-06-21

Family

ID=56058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4139U TWM524313U (zh) 2016-01-13 2016-03-24 無人飛行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73873U (zh)
TW (1) TWM52431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1839A (zh) * 2016-12-27 2017-05-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
WO2018119720A1 (zh) * 2016-12-28 2018-07-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系统
CN110901913B (zh) * 2017-10-13 2021-04-30 南京涵曦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装置操控的无人机控制系统
CN112520026A (zh) * 2020-12-23 2021-03-19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新型变体飞行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73873U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4298B2 (en) Foldable UAV
JP6640930B2 (ja) 変形可能な航空機
US11591083B2 (en) Spherical VTOL aerial vehicle
US9682774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ng endurance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ehicle
US10933996B2 (en) Release and capture of a fixed-wing aircraft
EP320694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ldable arms
EP3543111B1 (en) Self-tightening rotor
CN104149982B (zh) 基于四轴飞行器的空气质量探测器
TWM524313U (zh) 無人飛行裝置
US9849983B2 (en) Aerodynamically shaped, active towed body
US10118687B1 (en) Inflight connection of aircraft
CN105539037A (zh) 一种能在地面滚动的陆空四旋翼无人飞行器
WO2018098993A1 (zh) 一种螺旋桨双轴矢量伺服变向装置及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110770123A (zh) 便携式一体化uav
CN103010453A (zh) 无人机折叠机翼展开锁死装置
CN109018347A (zh) 一种室内无人机起、降、充电系统
CN204223179U (zh) 一种带伸缩挂钩定位精准强度高的三旋翼无人机
EP3564119B1 (en) 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aruso et al. Demonstration of in-flight docking between quadcopters and fixed-wing UAV
CN206569267U (zh) 超音速无人机
CN204452927U (zh) 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折叠装置
CN204368434U (zh) 一种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的带双活动摄像头的无人机
CN205131661U (zh) 一种新型贴壁无人机装置
CN207985228U (zh) 一种新型航拍无人机
CN207266337U (zh) 一种无人机的智能灯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