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4053U - 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 - Google Patents

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4053U
TWM524053U TW105203643U TW105203643U TWM524053U TW M524053 U TWM524053 U TW M524053U TW 105203643 U TW105203643 U TW 105203643U TW 105203643 U TW105203643 U TW 105203643U TW M524053 U TWM524053 U TW M52405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limiting hole
shaft
rotating shaft
rota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3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xing Hong
Original Assignee
jin-xing H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xing Hong filed Critical jin-xing Hong
Priority to TW105203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4053U/zh
Publication of TWM524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4053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
一種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尤指雙頁式電子產品之上蓋於翻掀時,具分段轉動功能與確保轉動順序之鉸鏈裝置。
習有雙頁式電子產品(例如筆記型電腦、智慧型行動裝置等)之上蓋螢幕與下蓋機背之雙軸鉸鏈,其轉動定位之方式為利用二習有公軸在相對轉動時產生不同摩擦力,達到定位之效果。但二習有公軸長期轉動後,會降低摩擦力,無法讓上蓋螢幕有效定位,且不能確保二公軸的轉動順序,使上蓋螢幕在開啟與關閉時無法一致,降低使用時之穩定性。
本創作之目的乃在於,利用角度片使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其中之一轉動時,另一轉軸即無法轉動,進而產生分段轉動,確保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之轉動順序,提升電子產品開啟與關閉之穩定性。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設置有軸筒、第一轉軸、第二轉軸以及角度片,軸筒具有第一轉軸空間以及第二轉軸空間,第一轉軸具有第一轉動部,第一轉動部表面剖設有第一抵持面,且第一轉動部為樞接於軸筒之第一轉軸空間,第二轉軸具有第二轉動部,第二轉動部表面剖設有第二抵持面,且第二轉動部為樞接於軸筒之第二轉軸空間,而角度片係位於軸筒之側方,其表面設置有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之內徑係相同於第一轉軸之 第一轉動部外徑,第二限位孔之內徑係相同於第二轉軸之第二轉動部外徑,並使第一轉動部與第二轉動部分別樞接於第一限位孔與第二限位孔,而角度片於第一限位孔遠離第二限位孔之側方內壁上設置有第一抵靠面,第二限位孔遠離第一限位孔之側方內壁上設置有第二抵靠面,且第一限位孔中心至第二限位孔中心之距離小於第一轉動部軸心至第二轉動部軸心之距離。
1‧‧‧軸筒
11‧‧‧基部
12‧‧‧第一表面
13‧‧‧第二表面
14‧‧‧第一抵壓部
15‧‧‧第一轉軸空間
16‧‧‧第二抵壓部
17‧‧‧第二轉軸空間
2‧‧‧第一轉軸
21‧‧‧第一轉動部
22‧‧‧第一抵持面
23‧‧‧第一連接部
24‧‧‧第一擋片
25‧‧‧第一起始面
26‧‧‧第一終止面
3‧‧‧第二轉軸
31‧‧‧第二轉動部
32‧‧‧第二抵持面
33‧‧‧第二連接部
34‧‧‧第二擋片
35‧‧‧第二起始面
36‧‧‧第二終止面
4、9‧‧‧角度片
41、91‧‧‧第一限位孔
411、911‧‧‧第一抵靠面
42、92‧‧‧第二限位孔
421、921‧‧‧第二抵靠面
5‧‧‧定位件
51‧‧‧第一定位孔
52‧‧‧第二定位孔
53‧‧‧止擋部
531‧‧‧第一止擋面
532‧‧‧第二止擋面
533‧‧‧第三止擋面
534‧‧‧第四止擋面
6‧‧‧固定件
61‧‧‧第一固定孔
62‧‧‧第二固定孔
7‧‧‧上蓋
8‧‧‧下蓋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為本創作之分解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之前視圖。
第四圖係為本創作連接上蓋與下蓋之側視圖。
第五圖係為第三圖A_A剖線之剖面圖。
第六圖係為本創作二公軸之連接部處的動作示意圖(一)。
第七圖係為本創作角度片之動作示意圖(一)。
第八圖係為本創作二公軸之連接部處的動作示意圖(二)。
第九圖係為本創作角度片之動作示意圖(二)。
第十圖係為本創作二公軸之連接部處的動作示意圖(三)。
第十一圖係為本創作角度片之動作示意圖(三)。
第十二圖係為本創作二公軸之連接部處的動作示意圖(四)。
第十三圖係為本創作角度片之動作示意圖(四)。
第十四圖係為本創作角度片另一實施例之剖面圖。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五圖,由圖中可看出本創作係包含有軸筒1、第一轉軸2、第二轉軸3、角度片4、定位件5以及二固定件6,其中:該軸筒1具有基部11,基部11上下方表面分別形成有第一 表面12與第二表面13,第一表面12一側朝向另側彎折延伸有第一抵壓部14,第一抵壓部14與第一表面12之間形成有第一轉軸空間15,第二表面13一側朝向另側彎折延伸有第二抵壓部16,第二抵壓部16與第二表面13之間形成有第二轉軸空間17,第一抵壓部14與第二抵壓部16之延伸方向相反。
該第一轉軸2具有第一轉動部21,第一轉動部21表面剖設有第一抵持面22,且第一轉動部21為樞接於軸筒1之第一轉軸空間15,且第一轉動部21一側延伸有第一連接部23,第一連接部23表面凸設有第一擋片24,第一擋片24二側形成有第一起始面25以及第一終止面26。
該第二轉軸3具有第二轉動部31,第二轉動部31表面剖設有第二抵持面32,且第二轉動部31為樞接於軸筒1之第二轉軸空間17,且第二轉軸3之第二轉動部31一側延伸有第二連接部33,第二連接部33表面凸設有第二擋片34,第二擋片34二側形成有第二起始面35以及第二終止面36。
該角度片4係位於軸筒1之側方,其表面設置有第一限位孔41及第二限位孔42,第一限位孔41之內徑係相同於第一轉軸2之第一轉動部21外徑,第二限位孔42之內徑係相同於第二轉軸3之第二轉動部31外徑,並使第一轉動部21與第二轉動部31分別樞接於第一限位孔41與第二限位孔42,而角度片4於第一限位孔41遠離第二限位孔42之側方內壁上設置有第一抵靠面411,第二限位孔42遠離第一限位孔41之側方內壁上設置有第二抵靠面421,且第一限位孔41中心至第二限位孔42中心之距離小於第一轉動部21軸心至第二轉動部31軸心之距離,而第一限位孔41、第二限位孔42與第一轉動部21之第二轉動部31之中心距離差值,係相等於第一轉動部21半徑與第一轉動部21軸心至第一 抵持面22之距離差值,以及第二轉動部31半徑與第二轉動部31軸心至第二抵持面32之距離差值。
該定位件5係設置於角度片4側方,其具有第一定位孔51與第二定位孔52,定位件5表面於第一定位孔51與第二定位孔52之間凸設有止擋部53,止擋部53於靠近第一定位孔51之端部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止擋面531與第二止擋面532,止擋部53於靠近第二定位孔52之端部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三止擋面533與第四止擋面534,第一定位孔51與第二定位孔52係分別與第一轉動部21與第二轉動部31形成樞接,並使第一擋片24位於第一止擋面531與第二止擋面532之間,第二擋片34位於第三止擋面533與第四止擋面534之間。
該固定件6係分別設置於軸筒1二側,其具有第一固定孔61以及第二固定孔62,第一固定孔61與第二固定孔62分別樞接於第一轉軸2之第一轉動部21與第二轉軸3之第二轉動部31。
請參閱第二圖、第四圖至第十三圖所示,由第四圖與第五圖所示,該第一轉軸2之第一連接部23連接有上蓋7,第二轉軸3之第二連接部33連接有下蓋8,當上蓋7蓋合於下蓋8表面時,第一轉軸2之第一抵持面22係遠離角度片4之第一抵靠面411,而第二轉軸3之第二抵持面32係正對於角度片4之第二抵靠面421,而第一轉軸2之第一起始面25抵靠於定位件5之第一止擋面531,第二轉軸3之第二起始面35抵靠於定位件5之第三止擋面533,由於第一限位孔41中心至第二限位孔42中心之距離小於第一轉動部21軸心至第二轉動部31軸心之距離,且第一限位孔41、第二限位孔42與第一轉動部21、第二轉動部31之中心距離差值,係相等於第一轉動部21半徑與第一轉動部21軸心至第一抵持面22之距離差值,以及第二轉動部31半徑與第二轉動部 31軸心至第二抵持面32之距離差值,因此,當上蓋7蓋合於下蓋8表面時,即第一轉軸2之第一抵持面22遠離角度片4之第一抵靠面411,而第二轉軸3之第二抵持面32係正對於角度片4之第二抵靠面421時,第二抵靠面421會抵持於第二抵持面32,俾使第一轉軸2形成可轉動之狀態,而第二轉軸3形成定位狀態,讓上蓋7朝向下蓋8底面翻掀時(如第六圖與第七圖所示),上蓋7帶動第一轉軸2樞轉,請參閱第八圖與第九圖所示,當上蓋7第一轉軸2之第一抵持面22轉動至正對於角度片4之第一抵靠面411時,第一擋片24之第一終止面26會抵靠於第二止擋面532,而無法繼續朝向下蓋8樞轉,且因第一抵持面22正對於第一抵靠面411,且第二抵持面32正對於第二抵靠面421,此時第一轉軸2以及第二轉軸3皆為可轉動之狀態,但第一擋片24阻止了第一轉軸2樞轉,所以使用者翻掀上蓋7之力量,會推動軸筒1繞行第二轉動部31轉動(如第十圖與第十一圖所示),同樣的,當第二轉動部31之第二抵持面32轉動離開第二抵靠面421時,第一抵持面22即會抵持於第一抵靠面411,讓第一轉軸2形成無法轉動之狀態,且第二擋片34會受到第三止擋面533與第四止擋面534之限制,而於一定範圍內轉動。藉上,即可使上蓋7呈分段轉動之狀態翻掀至下蓋8底面。
請參閱第五圖與第十四圖所示,由第十四圖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角度片9另一實施方式與前述角度片4之差異在於,角度片9之第一限位孔91靠近第二限位孔92之側方內壁上設置有第一抵靠面911,第二限位孔92靠近第一限位孔91之側方內壁上設置有第二抵靠面921,且第一限位孔91中心至第二限位孔92中心之距離大於第一轉動部21軸心至第二轉動部31軸心之距離,而第一限位孔91、第二限位孔92與第一轉動部21之第二轉動部 31之中心距離差值,係相等於第一轉動部21半徑與第一轉動部21軸心至第一抵持面22之距離差值,以及第二轉動部31半徑與第二轉動部31軸心至第二抵持面32之距離差值,同樣的可使第一轉軸2與第二轉軸3呈分段轉動之狀態。
1‧‧‧軸筒
11‧‧‧基部
12‧‧‧第一表面
13‧‧‧第二表面
14‧‧‧第一抵壓部
15‧‧‧第一轉軸空間
16‧‧‧第二抵壓部
17‧‧‧第二轉軸空間
2‧‧‧第一轉軸
21‧‧‧第一轉動部
23‧‧‧第一連接部
24‧‧‧第一擋片
25‧‧‧第一起始面
26‧‧‧第一終止面
3‧‧‧第二轉軸
31‧‧‧第二轉動部
33‧‧‧第二連接部
34‧‧‧第二擋片
35‧‧‧第二起始面
36‧‧‧第二終止面
4‧‧‧角度片
41‧‧‧第一限位孔
411‧‧‧第一抵靠面
42‧‧‧第二限位孔
421‧‧‧第二抵靠面
5‧‧‧定位件
51‧‧‧第一定位孔
52‧‧‧第二定位孔
53‧‧‧止擋部
531‧‧‧第一止擋面
532‧‧‧第二止擋面
533‧‧‧第三止擋面
534‧‧‧第四止擋面
6‧‧‧固定件
61‧‧‧第一固定孔
62‧‧‧第二固定孔

Claims (6)

  1. 一種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係包括:一軸筒,該軸筒具有第一轉軸空間以及第二轉軸空間;一第一轉軸,該第一轉軸具有第一轉動部,第一轉動部表面剖設有第一抵持面,且第一轉動部為樞接於軸筒之第一轉軸空間;一第二轉軸,該第二轉軸具有第二轉動部,第二轉動部表面剖設有第二抵持面,且第二轉動部為樞接於軸筒之第二轉軸空間;一角度片,該角度片係位於軸筒之側方,其表面設置有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之內徑係相同於第一轉軸之第一轉動部外徑,第二限位孔之內徑係相同於第二轉軸之第二轉動部外徑,並使第一轉動部與第二轉動部分別樞接於第一限位孔與第二限位孔,而角度片於第一限位孔遠離第二限位孔之側方內壁上設置有第一抵靠面,第二限位孔遠離第一限位孔之側方內壁上設置有第二抵靠面,且第一限位孔中心至第二限位孔中心之距離小於第一轉動部軸心至第二轉動部軸心之距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其中該軸筒具有基部,基部上下方表面分別形成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一側朝向另側彎折延伸有第一抵壓部,第一抵壓部與第一表面之間形成有第一轉軸空間,第二表面一側朝向另側彎折延伸有第二抵壓部,第二抵壓部與第二表面之間形成有第二轉軸空間,第一抵壓部與第二抵壓部之延伸方向相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其中該第一轉軸之第一轉動部一側延伸有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表面凸設有第一擋片,第一擋片二側形成有第一起始面以及第一終 止面,第二轉軸之第二轉動部一側延伸有第二連接部,第二連接部表面凸設有第二擋片,第二擋片二側形成有第二起始面以及第二終止面,角度片側方設置有定位件,定位件設置有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定位件表面於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之間凸設有止擋部,止擋部於靠近第一定位孔之端部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止擋面與第二止擋面,止擋部於靠近第二定位孔之端部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三止擋面與第四止擋面,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係分別與第一轉動部與第二轉動部形成樞接,並使第一擋片位於第一止擋面與第二止擋面之間,第二擋片位於第三止擋面與第四止擋面之間。
  4. 一種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係包括:一軸筒,該軸筒具有第一轉軸空間以及第二轉軸空間;一第一轉軸,該第一轉軸具有第一轉動部,第一轉動部表面剖設有第一抵持面,且第一轉動部為樞接於軸筒之第一轉軸空間;一第二轉軸,該第二轉軸具有第二轉動部,第二轉動部表面剖設有第二抵持面,且第二轉動部為樞接於軸筒之第二轉軸空間;一角度片,該角度片係位於軸筒之側方,其表面設置有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之內徑係相同於第一轉軸之第一轉動部外徑,第二限位孔之內徑係相同於第二轉軸之第二轉動部外徑,並使第一轉動部與第二轉動部分別樞接於第一限位孔與第二限位孔,而角度片於第一限位孔靠近第二限位孔之側方內壁上設置有第一抵靠面,第二限位孔靠近第一限位孔之側方內壁上設置有第二抵靠面,且第一限位孔中心至第二限位孔中心之距離大於第一轉動部軸心至第二轉動部軸心之距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其中該軸筒具有基部,基部上下方表面分別形成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一側朝向另側彎折延伸有第一抵壓部,第一抵壓部與第一表面之間形成有第一轉軸空間,第二表面一側朝向另側彎折延伸有第二抵壓部,第二抵壓部與第二表面之間形成有第二轉軸空間,第一抵壓部與第二抵壓部之延伸方向相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其中該第一轉軸之第一轉動部一側延伸有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表面凸設有第一擋片,第一擋片二側形成有第一起始面以及第一終止面,第二轉軸之第二轉動部一側延伸有第二連接部,第二連接部表面凸設有第二擋片,第二擋片二側形成有第二起始面以及第二終止面,角度片側方設置有定位件,定位件設置有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定位件表面於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之間凸設有止擋部,止擋部於靠近第一定位孔之端部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止擋面與第二止擋面,止擋部於靠近第二定位孔之端部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三止擋面與第四止擋面,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係分別與第一轉動部與第二轉動部形成樞接,並使第一擋片位於第一止擋面與第二止擋面之間,第二擋片位於第三止擋面與第四止擋面之間。
TW105203643U 2016-03-17 2016-03-17 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 TWM524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643U TWM524053U (zh) 2016-03-17 2016-03-17 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3643U TWM524053U (zh) 2016-03-17 2016-03-17 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4053U true TWM524053U (zh) 2016-06-11

Family

ID=56757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3643U TWM524053U (zh) 2016-03-17 2016-03-17 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4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3597B (zh) 用於運算裝置之鉸鏈總成
TW201829931A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CN101451573B (zh) 铰链结构
US9134767B2 (en) Structure of planetary type dual-shaft hinge
US8931141B2 (en) Planetary type dual-shaft hinge
TWM507152U (zh) 多段轉動之絞鏈裝置
WO2016082345A1 (zh) 转轴装置及具有该转轴装置的可折叠电子装置
TWM458068U (zh) 雙轉軸之同步運動裝置
US9206633B1 (en) Hinge structure
TWM524053U (zh) 分段轉動之鉸鏈裝置
TW202109478A (zh) 顯示裝置
TWI576683B (zh) 具有可旋轉顯示構件之運算裝置(二)
TWM577966U (zh) Pivot device
TWI490420B (zh) Rotary stop type biaxial hub
TWM447660U (zh) 順暢開合的雙軸鉸鏈
TWM491101U (zh) 以複數活動支節組成的鉸鏈
TWM551806U (zh) 鉸鏈機構
TWI549590B (zh) 樞接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506209B (zh) 具有隱藏式轉軸結構的電子裝置
US9436230B2 (en) Dynamic moveable hinge
JP5876857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TWI423012B (zh) 電子裝置
TWM505156U (zh) 螺旋式雙軸同步開合結構
TWM505785U (zh) 穩定啟閉之雙轉軸結構
TWM541185U (zh) 雙連桿式雙軸鉸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