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3326U - 繫線導引件及其繫線系統 - Google Patents

繫線導引件及其繫線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3326U
TWM523326U TW105200197U TW105200197U TWM523326U TW M523326 U TWM523326 U TW M523326U TW 105200197 U TW105200197 U TW 105200197U TW 105200197 U TW105200197 U TW 105200197U TW M523326 U TWM523326 U TW M5233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ther
hole
guide
guiding
bobb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0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金柱
Original Assignee
陳金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金柱 filed Critical 陳金柱
Priority to TW105200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3326U/zh
Publication of TWM523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3326U/zh

Links

Description

繫線導引件及其繫線系統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導引件,且尤其是有關一種繫線導引件及應用此繫線導引件的繫線系統。
一般的鞋子具有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當使用者在穿著鞋子時,必需將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拉攏以固定鞋子於足部上,而欲將鞋子脫下時,則需將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鬆開以讓足部脫離。
習知繫綁方式多是利用鞋帶來繫緊鞋子,其先將鞋帶穿於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的鞋眼孔中,最後再拉緊鞋帶打結以完成繫緊。由於此種鞋帶繫綁的方式必需在繫緊的過程中將穿過每一鞋眼孔的鞋帶拉緊,又必需在鬆脫過程中將穿過每一鞋眼孔的鞋帶放鬆,因此在穿脫上非常的不方便。
遂有業者利用捲帶件及繫線取代鞋帶,透過捲帶件與繫線的耦合以達鞋子的繫緊或放鬆,然而,此種繫綁方式的結構固定,對於有自我風格及喜歡動手DIY的現代人來說,千篇一律的制式繫綁樣式恐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 需求。
有鑑於此,如何有效的增加鞋子繫綁時的便利性及使用多樣性,遂成相關業者努力的目標。
本新型提供一種繫線導引件,其裝卸容易,且可讓使用者自行裝設於不同鞋眼孔以增加多變性。又本新型提供一種繫線系統,透過繫線、繫線導引件及緊固裝置的相互配合,除了讓繫綁更便利外,還能增添不同的繫綁風格。
依據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繫線導引件,用以穿過一鞋眼孔而導引一繫線,前述繫線導引件包含一卡合部及一導引部,卡合部包含一嵌桿,嵌桿的一端貫穿鞋眼孔後限位在鞋眼孔上,前述端包含一貫穿孔,導引部包含一卡孔及一導槽,卡孔供嵌桿卡合,導槽與卡孔連通,且當嵌桿卡合於卡孔使貫穿孔對應連通導槽,其中繫線穿過導槽及貫穿孔而被繫線導引件導引。
藉此,由於卡合部及導引部的結構配置,可使繫線導引件容易與鞋子拆卸或結合,並可更進一步一與繫線結合,而讓使用者隨喜好裝置於鞋子的不同鞋眼孔上導引繫線,變換不同繫綁的風格。
依據前述之繫線導引件,其中導槽可貫穿導引部形成二開口,繫線經由二開口貫穿導槽及貫穿孔。而導槽可具有一導槽軸向,貫穿孔可具有一貫穿軸向,導槽軸向與貫穿軸向平行。
依據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繫線系統,用以收放一物件之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前述繫線系統包含一繫線、複數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繫線導引件及一緊固裝置,繫線導引件設置於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且繫線穿過繫線導引件,緊固裝置包含一定位件及一捲帶件,定位件包含一穿越通道,繫線穿過穿越通道以定位定位件於物件上,捲帶件設置於定位件上,且捲帶件與繫線耦合以於一繫緊方向上繫緊繫線。
依據前述之種繫線系統,其中繫線導引件的導槽可具有一導槽軸向,貫穿孔可具有一貫穿軸向,導槽軸向與貫穿軸向平行。而定位件可包含一主片及一肋片,肋片連接主片使定位件呈T型結構,捲帶件設於主片中間,且穿越通道設置於肋片。
依據前述之種繫線系統,其中主片可包含一容置空間,捲帶件可包含一線軸、一掣動單元及一旋鈕,線軸設置於容置空間,且線軸供繫線纏繞,掣動單元耦合於線軸,旋鈕耦合於掣動單元,朝一繫緊方向轉動旋鈕使繫線繞回線軸。而旋鈕可包含一螺旋軌道,掣動單元可包含一斜齒,斜齒與螺旋軌道耦合以帶動掣動單元上升或下降,掣動單元下降時阻止線軸朝相反繫緊方向的一鬆脫方向轉動。另外,掣動單元下降時可與線軸耦合,掣動單元上升時可與線軸分離。
100‧‧‧繫線導引件
110‧‧‧繫線系統
210‧‧‧卡合部
221‧‧‧嵌桿
222‧‧‧底座
223‧‧‧貫穿孔
230‧‧‧導引部
231‧‧‧開口
232‧‧‧卡孔
233‧‧‧導槽
300‧‧‧鞋子
310‧‧‧第一側邊
320‧‧‧第二側邊
330‧‧‧鞋眼孔
400‧‧‧繫線
500‧‧‧定位件
510‧‧‧穿越通道
520‧‧‧主片
521‧‧‧第一截斷區
522‧‧‧線孔
523‧‧‧開孔
524‧‧‧容置空間
525‧‧‧通孔
530‧‧‧肋片
531‧‧‧第二截斷區
600‧‧‧捲帶件
620‧‧‧線軸
621‧‧‧外齒
622‧‧‧環槽
623‧‧‧導孔
630‧‧‧掣動單元
631‧‧‧棘環
632‧‧‧棘臂
633‧‧‧棘齒環
634‧‧‧升降件
635‧‧‧斜齒
636‧‧‧內齒
637‧‧‧環齒
640‧‧‧旋鈕
641‧‧‧凸柱
642‧‧‧螺旋軌道
643‧‧‧蓋體
650‧‧‧連接柱
700‧‧‧緊固裝置
A1‧‧‧繫緊方向
A2‧‧‧鬆脫方向
I1‧‧‧貫穿軸向
I2‧‧‧導槽軸向
第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之一種繫線導引件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繫線導引件的爆炸示意圖;第3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之另一實施方式之一種繫線系統應用於一鞋子的示意圖;第4圖繪示第3圖之緊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第5圖繪示第3圖之緊固裝置的長度調整示意圖;第6A圖繪示第4圖之緊固裝置的一視角爆炸示意圖;第6B圖繪示第4圖之緊固裝置的另一視角爆炸示意圖;第7A圖繪示第4圖之緊固裝置的一剖視示意圖;以及第7B圖繪示第4圖之緊固裝置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本新型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閱讀者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新型。也就是說,在本新型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並且重複之元件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編號表示。
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其中第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之一種繫線導引件100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繫線導引件100的爆炸示意圖。繫線導引件100用以穿過一鞋眼孔330(見第3圖)而導引一繫線400(見 第3圖),且繫線導引件100包含一卡合部210及一導引部230,卡合部210包含一嵌桿221,嵌桿221的一端(未標示)貫穿鞋眼孔330後限位在鞋眼孔330上,前述端包含一貫穿孔223,導引部230包含一卡孔232及一導槽233,卡孔232供嵌桿221卡合,導槽233與卡孔232連通,且當嵌桿221卡合於卡孔232使貫穿孔223對應連通導槽233,其中繫線400穿過導槽233及貫穿孔223而被繫線導引件100導引。
藉此,透過卡合部210及導引部230的結構配置,可使繫線導引件100容易與鞋子拆卸或結合,且由於貫穿孔223與導槽233相連通且同時被繫線400穿過,因此可使卡合部210與導引部230更加不易分離,而增加使用時穩定性,後面將詳細的描述繫線導引件100的細部結構。
卡合部210包含上述嵌桿221及一底座222,嵌桿221設於底座222上,貫穿孔223開設於嵌桿221遠離底座222的一端。底座222呈圓盤結構且具有一圓盤直徑(未繪示),圓盤直徑大於嵌桿221的寬度及鞋眼孔330的直徑,而嵌桿221的寬度小於鞋眼孔330的直徑,因此嵌桿221穿過鞋眼孔330後被底座222限位於鞋眼孔330上。
導引部230為一板狀結構,導槽233貫穿導引部230並形成二開口231,卡孔232實際上為開設於導引部230底部的一孔洞,卡孔232與導槽233連通且無貫穿導引部230,故當嵌桿221包含有貫穿孔223的一端穿過鞋眼孔330後卡合於卡孔232,同時使貫穿孔223與導槽233連通。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貫穿孔223具有一貫穿軸向I1,導槽233 呈長槽形而具有沿長邊的一導槽軸向I2,貫穿軸向I1平行導槽軸向I2,因此繫線400的一端自其中一開口231進入導引部230後可沿導槽233直接穿過貫穿孔223,並再由另一開口231離開導引部230,藉此繫線400可於導槽233及貫穿孔223中滑動。
請參閱第3圖,其中第3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之另一實施方式之一種繫線系統110應用於一鞋子300的示意圖。鞋子300包含一第一側邊310及一第二側邊320,第一側邊310及第二側邊320各包含六鞋眼孔330,繫線系統110則包含繫線400、六個如第1圖所述之繫線導引件100及一緊固裝置700。繫線導引件100設置於第一側邊310及第二側邊320,且繫線400穿過各繫線導引件100,緊固裝置700包含一定位件500及一捲帶件600,定位件500包含一穿越通道510,繫線400穿過穿越通道510以讓定位件500定位於鞋子300上,捲帶件600設置於定位件500上,且捲帶件600與繫線400耦合以於一繫緊方向A1(見第6A圖)上繫緊繫線400。
藉此,使用者可自行將繫線導引件100依喜好裝設於鞋子上,變換不同繫綁風格,並再透過繫線400穿過繫線導引件100後與緊固裝置700的捲帶件600耦合,進而增加鞋子繫緊或鬆脫時的便利性。後面將更詳細的描述繫線系統110的細部結構及作動方式。
請參閱第4圖及第5圖,其中第4圖繪示第3圖之緊固裝置700的立體示意圖,第5圖繪示第3圖之緊固裝置 700的長度調整示意圖。定位件500包含一主片520及一肋片530,肋片530連接主片520而使定位件500呈T型結構,捲帶件600則投於主片520的中間位置,而穿越通道510設於肋片530上。主片520的兩端(未標示)包含複數第一截斷區521,肋片530的自由端則包含複數第二截斷區531,於本實施例中,主片520及肋片530為一體成型且為軟性塑料製成,第一截斷區521及第二截斷區531包含複數壓線(未標示),如第5圖所示,用剪刀沿壓線裁剪即可將第一截斷區521或第二截斷區531截斷。
請參閱第6A圖及第6B圖,其中第6A圖繪示第4圖之緊固裝置700的一視角爆炸示意圖,第6B圖繪示第4圖之緊固裝置700的另一視角爆炸示意圖。緊固裝置700中,主片520更包含一容置空間524,捲帶件600包含一線軸620、一掣動單元630及一旋鈕640,線軸620設置於容置空間524,且線軸620供繫線400纏繞,掣動單元630耦合於線軸620,旋鈕640耦合於掣動單元630,朝一繫緊方向A1轉動旋鈕640使繫線400繞回線軸620。
於本實施例中,主片520更包含二線孔522、一開孔523及一通孔525,二線孔522、開孔523及通孔525皆與容置空間524連通,其中線孔522供繫線400通過。線軸620包含一外齒621、一環槽622(見6B圖)及一導孔623(見6B圖),外齒621與掣動單元630咬合,環槽622供繫線400纏繞,而導孔623開設於線軸620的底部且與環槽622連通,開孔523於線軸620旋轉到一定位置時與導孔623對應 連通。
掣動單元630包含一棘環631、一棘齒環633及一升降件634,棘環631設於主片520上且無法相對主片520轉動,棘環631包含三個棘臂632,棘齒環633設置於棘環631上且包含一環齒637(見6B圖)對應棘臂632,由於棘臂632與環齒637的結構設置關係,使得棘臂632與環齒637於繫緊方向A1上不斷脫離但於相反繫緊方向A1的一鬆脫方向A2上相互咬合。升降件634設置於棘齒環633的一中間孔(未標示)內且與棘齒環633無法相旋轉,升降件634包含一內齒636(見第6B圖)及二斜齒635,斜齒635與旋鈕640耦合,而內齒636則與線軸620的外齒621咬合。
旋鈕640包含一蓋體643、一凸柱641及一螺旋軌道642,蓋體643蓋設於容置空間524,凸柱641設置於蓋體643上,螺旋軌道642設置於凸柱641上且對應斜齒635,當旋鈕640相對主片520旋轉時,會帶動升降件634上升或下降,因而使升降件634具有相對主片520的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
捲帶件600還包含一連接柱650,連接柱650穿過通孔522以將線軸620、掣動單元630及旋鈕640組裝限位於主片520上。
請參閱第7A圖及第7B圖,並請一併參閱第6A圖及第6B圖,其中第7A圖繪示第4圖之緊固裝置700的一剖視示意圖,第7A圖繪示第4圖之緊固裝置700的另一剖視示意圖。如第7A圖所示,升降件634位於第一位置,此時升降 件634的內齒636(見6B圖)與線軸620的外齒621(見6A圖)咬合,使得掣動單元630與線軸620耦合,故當旋鈕640往繫緊方向A1轉動時,由於棘臂632(見6A圖)與環齒637(見6B圖)會不斷脫離,因此旋鈕640會帶動掣動單元630及線軸620轉動,使得繫線400繞回線軸620。而當旋鈕640停止轉動時,則因為棘臂632及環齒637之間的咬合關係,使得線軸620無法朝鬆脫方向A2轉動,是以繫線400的長度被固定而無法放鬆,因此達到繫緊繫線400的目的。
反之,如第7B圖所示,當旋鈕640往鬆脫方向A2轉動時,棘臂632與環齒637咬合使得掣動單元630無法跟隨旋鈕640轉動,故旋鈕640相對升降件634轉動而使升降件634相對主片520上升,並使內齒636與外齒621分離,故此時線軸620無與掣動單元630耦合而可自由轉動,拉動繫線400即可使線軸620往鬆脫方向A2轉動而放線。
請復參閱第3圖,並請一併參閱第1圖、第2圖、6A圖及第6B圖,是以當使用者於鞋子300上使用此繫線系統110時,先將繫線400的一端固定於捲帶件600(見第6B圖)的線軸620(見第6B圖),再將繫線導引件100依喜好穿設於任一鞋眼孔330即可,如第3圖所示,第一側邊310及第二側邊320各只有三個鞋眼孔330設置有繫線導引件100,而繫線導引件100的安裝方式為將卡合部210(見第2圖)的嵌桿221(見第2圖)穿過鞋眼孔330後,再將嵌桿221卡合於導引部230(見第2圖)的卡孔232(見第2圖),接著將繫線400的自由端穿過一繫線導引件100及穿越通道510(見第6B 圖)後,再依照喜好穿過其他繫線導引件100,即可使卡合部210無法與導引部230分離。
隨之,將繫線400的自由端穿過穿越通道510使定位件500(見第6B圖)被固定於鞋子300,並將繫線400穿過最後一個繫線導引件100,然後再將繫線400自定位件500主片520的其中一線孔522穿入環槽622,透過導孔623(見第6B圖)後由開口523(見第6A圖)穿出,並將主片520的兩端分別塞入第一側邊310及第二側邊320的下方,即完成繫線系統110的組裝。在其他實施例中,繫線400可先由開孔523穿入導孔623並再由其中一線孔522穿出,不以此為限。
而於緊固鞋子300時,只要朝繫緊方向A1(見第6A圖)旋動旋鈕640即可帶動線軸620轉動,並將繫線400繞回線軸620以收攏第一側邊310及第二側邊320,當調整繫線400到合適的長度後,放開旋鈕640即可完成緊固。
由上述的實施方式可知,本新型具有下列優點。
一、由於繫線導引件具有卡合部及導引部,透過兩者的結構配置,可使繫線導引件容易與鞋子拆卸或結合,而讓使用者隨喜好裝置於鞋子的不同鞋眼孔上導引繫線,變換不同繫綁的風格。另外,再透過繫線同時穿過導槽與貫穿孔的技術手段,更可增加卡合部與導引部結合時的穩定性。
二、當導槽軸向與貫穿軸向平行時,有助於降 低繫線於導槽及貫穿孔內滑動時的摩擦力,增加繫線導引件導引線繫時滑順度。
三、繫線系統包含繫線導引件、繫線及繫固裝置,三者相互配合,其中繫線導引件可讓使用者先依喜好將裝其設於鞋子上不同位置的鞋眼孔,變換不同繫綁風格;再透過繫線穿過繫線導引件後與緊固裝置的捲帶件耦合,進而可以繫緊或鬆脫鞋子,而當定位件的結構具有穿越通道供繫線穿過時,更可以讓定位件定位於鞋子,而固定緊固裝置的位置。而上述的鞋子亦可以是其他需繫綁的物件,不以鞋子為限。
四、當定位片更包含主片及肋片時,主片可以被壓在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的下方,而提供緊固裝置更佳的定位能力。
五、當主片及肋片分別具有第一截斷區及第一截斷區時,可以讓使者依照鞋子的大小裁剪為合適的長度,增加便利性。
六、當捲帶件包含有線軸、旋鈕及掣動元時,可更以透過機械力維持繫線的緊固性,避免外力造成繫綁鬆脫。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繫線導引件
210‧‧‧卡合部
221‧‧‧嵌桿
222‧‧‧底座
223‧‧‧貫穿孔
230‧‧‧導引部
231‧‧‧開口
232‧‧‧卡孔
233‧‧‧導槽
I1‧‧‧貫穿軸向
I2‧‧‧導槽軸向

Claims (10)

  1. 一種繫線導引件,用以穿過一鞋眼孔而導引一繫線,該繫線導引件包含:一卡合部,包含一嵌桿,該嵌桿的一端貫穿該鞋眼孔後限位在該鞋眼孔上,且該端包含一貫穿孔;以及一導引部,包含:一卡孔,供該嵌桿卡合;及一導槽,與該卡孔連通,且當該嵌桿卡合於該卡孔使該貫穿孔對應連通該導槽;其中該繫線穿過該導槽及該貫穿孔而被該繫線導引件導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繫線導引件,其中該導槽貫穿該導引部形成二開口,該繫線經由二該開口貫穿該導槽及該貫穿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繫線導引件,其中該導槽具有一導槽軸向,該貫穿孔具有一貫穿軸向,該導槽軸向與該貫穿軸向平行。
  4. 一種繫線系統,用以收放一物件之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繫線系統包含:一繫線;複數如該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繫線導引件,設置於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且該繫線穿過該些繫線 導引件;以及一緊固裝置,包含:一定位件,包含一穿越通道,該繫線穿過該穿越通道以定位該定位件於該物件上;及一捲帶件,設置於該定位件上,且該捲帶件與該繫線耦合以於一繫緊方向上緊固該繫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繫線系統,其中該繫線導引件的該導槽具有一導槽軸向,該貫穿孔具有一貫穿軸向,該導槽軸向與該貫穿軸向平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繫線系統,其中該定位件包含:一主片;以及一肋片,連接該主片使該定位件呈T型結構;其中該捲帶件設於該主片中間,且該穿越通道設置於該肋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繫線系統,其中該主片的兩端包含複數第一截斷區,該肋片包含複數第二截斷區,該些第一截斷區或該些第二截斷區被選擇性的截斷以調整該主片及該肋片的長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繫線系統,其中該主片包含一容置空間,該捲帶件包含: 一線軸,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且該線軸供該繫線纏繞;一掣動單元,耦合於該線軸;以及一旋鈕,耦合於該掣動單元,朝一繫緊方向轉動該旋鈕使該繫線繞回該線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繫線系統,其中該旋鈕包含一螺旋軌道,該掣動單元包含一斜齒,該斜齒與該螺旋軌道耦合以帶動該掣動單元上升或下降,該掣動單元下降時阻止該線軸朝相反該繫緊方向的一鬆脫方向轉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繫線系統,其中該掣動單元下降時與該線軸耦合,該掣動單元上升時與該線軸分離。
TW105200197U 2016-01-07 2016-01-07 繫線導引件及其繫線系統 TWM523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0197U TWM523326U (zh) 2016-01-07 2016-01-07 繫線導引件及其繫線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0197U TWM523326U (zh) 2016-01-07 2016-01-07 繫線導引件及其繫線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3326U true TWM523326U (zh) 2016-06-11

Family

ID=5675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0197U TWM523326U (zh) 2016-01-07 2016-01-07 繫線導引件及其繫線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3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092E1 (en) Lace fixation assembly and system
JP6953675B2 (ja) 紐締めシステムに使用されるリール
TWI577301B (zh) 鞋帶捲取用捲盤
TWI593895B (zh) 緊固裝置及其繫線安裝方法
KR102314745B1 (ko) 끈 조절장치
JP2009504210A (ja) 靴用回転ファスナ
JP4171774B2 (ja) 履物用ひも締めシステム
US10051920B2 (en) Lacing system
JP6529593B2 (ja) 靴、特に運動靴
US20080301919A1 (en) Powered shoe tightening with lace cord guiding system
EP2645899B1 (en) Locking device for laces, shoelaces, cords and the like,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close shoes, rucksacks, items of clothing and the like
TWI482599B (zh) 鞋帶調整器
JP2016116756A (ja) 巻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靴
KR100890216B1 (ko) 신발의 외줄 쾌속 결속구조
US9491989B2 (en) Shoelace and method for fastening a shoe using same
KR102143929B1 (ko) 끈 조임장치
CN205267176U (zh) 系线导引件及其系线系统
TWM523326U (zh) 繫線導引件及其繫線系統
TWI565428B (zh) 繫綁系統及其繫綁方法
WO2017118295A1 (zh) 系绑系统及其系绑方法
TWM537069U (zh) 緊固裝置
KR20240000369U (ko) 끈 조임 장치
JP7140811B2 (ja) ダイヤルタイプのワイヤー締付装置
WO2022148001A1 (zh) 紧固装置与系线组装方法
KR102172781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