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2457U - 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 - Google Patents

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2457U
TWM522457U TW105201293U TW105201293U TWM522457U TW M522457 U TWM522457 U TW M522457U TW 105201293 U TW105201293 U TW 105201293U TW 105201293 U TW105201293 U TW 105201293U TW M522457 U TWM522457 U TW M52245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key
thickness
portions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1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h-Pin Lin
Original Assignee
Sunrex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rex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unrex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TW105201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2457U/zh
Publication of TWM522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2457U/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鍵盤按鍵,特別是指一種薄型化字鍵。
先前技術文獻TW M380529、JP 特開平10-223085、JP 特開2003-45271及JP 特開2013-93230等專利所揭露的字鍵大致上包含一底板、一可上下移動地設置於該底板上的鍵帽、一連接於該底板及該鍵帽間的剪刀機構、一設置於該底板與該鍵帽間的電路板,及一設置於該底板與該鍵帽間且恆提供一驅動該鍵帽上移的彈力的彈性件。然而,上述剪刀機構大抵為具有一定厚度的桿件及其他立體形狀的元件組裝樞接而成,因此上述剪刀機構在受該鍵帽下壓趨近該底板呈收合狀態時的整體厚度無法有效降低,使得上述種類的字鍵在結構上無法有效薄化。另外,上述字鍵的剪刀機構雖全部或部分元件採用金屬材質,僅用以增加結構強度,對於字鍵薄化上並無任何貢獻。
再者,先前技術文獻JP 特開2002-25381專利所揭露的一種字鍵,其與上述字鍵不同處在於,其剪刀機構的元件採板片狀薄型化設計,該彈性件為一彈片且具有一位於該剪刀機構的元件樞接處下方的圓弧結構。在該鍵帽下移時,該鍵帽連動該剪刀機構的元件樞接處滑移於該彈性件的圓弧結構,進而下壓該圓弧結構觸動該電路板而發送電訊號。然而,上述字鍵的剪刀機構的元件雖設計為板片狀進行薄化,但該彈性件位於該剪刀機構的元件樞接處下方的圓弧結構設計,阻礙該剪刀機構的元件趨近該底板收合,因此上述剪刀機構在收合狀態時的整體厚度無法有效降低,使得上述種類的字鍵無法有效薄化。另外,由於上述字鍵的剪刀機構其元件樞接處移動下壓該圓弧結構的行程相當小,因此在字鍵薄型化趨勢下,上述字鍵觸動該電路板的方式會導致鍵帽按壓回饋觸感相當不好。
再者,先前技術文獻CN 102214527A專利所揭露的一種字鍵,其與上述字鍵不同處在於,其剪刀機構的元件是由線體折繞而成,雖然能將剪刀機構的元件進行輕薄化,但元件間的樞接處也是由元件自身線體折繞而成,因此該剪刀機構的元件樞接處的厚度為線體的三倍厚度以上,讓上述剪刀機構在收合狀態時的整體厚度無法有效降低,使得上述種類的字鍵無法有效薄化,且剪刀機構一旦採用樞接,就會增加組裝的工序。
最後,先前技術文獻CN 203674011U專利所揭露的一種字鍵,其與上述字鍵不同處在於,該剪刀機構的兩個剪刀腳概呈V字型地連接於該底板與該鍵帽間,該等剪刀腳在與該底板的連接處設有可彎折部,該等剪刀腳的可彎折部相配合用以防止字鍵在按壓時產生晃動,雖然各剪刀腳採板片狀薄化結構設計,但其可彎折部阻礙該等剪刀腳趨近該底板收合,因此上述剪刀機構在收合狀態時的整體厚度無法有效降低,使得上述種類的字鍵無法有效薄化。另外,該字鍵的剪刀機構是呈V字型連接支撐該鍵帽,相較於上述剪刀機構呈X字型連接支撐方式,其支撐強度及穩定性都是比較差的。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
於是,本新型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包含一底板、一鍵帽、一金屬支撐機構、一薄膜電路板,及一彈性觸動體。
該鍵帽可於一上升位置及一下降位置間上下移動地設置於該底板上,且包括一形成於自身底面的觸動部。該鍵帽的移動行程不大於1.0mm。
該金屬支撐機構安裝於該底板與該鍵帽間,且包括呈X型交錯且可相對擺動地相套接的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該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板身部、至少一連接該第一板身部且樞接於該底板的第一底接部、至少一連接該第一板身部且可滑移地設置於該鍵帽的第一頂接部及一貫穿形成於該第一板身部的第一穿設孔。該第二板件具有一穿設於該第一板件的該第一穿設孔的第二板身部、至少一連接該第二板身部且樞接於該底板的第二底接部、至少一連接該第二板身部且可滑移地設置於該鍵帽的第二頂接部及一貫穿形成於該第二板身部的第二穿設孔。該第一板件與該第二板件的厚度不大於0.3mm。
該薄膜電路板設置於該底板。
該彈性觸動體穿過該金屬支撐機構設置於該鍵帽與該薄膜電路板間。
在該鍵帽未受力按壓時,該彈性觸動體頂撐該鍵帽的該觸動部使得該鍵帽位於該上升位置,且該第一板件相對該底板保持一仰角,該第二板件相對該底板保持一仰角,在按壓該鍵帽下移至該下降位置的過程中,該鍵帽下壓該第一板件及該第二板件分別偏擺貼近該底板,同時該觸動部觸動該彈性觸動體變形下壓觸抵該薄膜電路板,使得該彈性觸動體形成一驅使該鍵帽上移至該上升位置的回復彈力。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該第一板件及該第二板件各別由一金屬板體一體切割而成,且厚度不大於0.3mm,對於該第一板件及該第二板件本身的結構厚度能有效薄化,再加上該第一板件與該第二板件是相套接呈X字型,不僅能解決現有字鍵的X字型剪刀機構的元件樞接處厚度較厚問題,讓該第一板件與該第二板件能更趨近該底板收合,使得該金屬支撐機構在收合狀態時的整體厚度有效降低,以助於本新型字鍵結構能有效薄化,且同時能保有X字型的高支撐強度及穩定性。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同時也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所使用的相對位置用語,例如“前”、“後”、“左”、“右”、“頂”、“底”,是以各圖所示方位暨正常使用方位為基準。
參閱圖1、圖2及圖3,本新型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的一實施例,包含一底板1、一鍵帽2、一金屬支撐機構3、一薄膜電路板4,及一彈性觸動體5。
該底板1包括四個朝向頂側成型且相間隔的夾座11。該等夾座11位於右側的兩者沿一前後方向X對齊,該等夾座11位於左側的兩者沿該前後方向X對齊。
該鍵帽2可於一上升位置(見圖3)及一下降位置(見圖4)間上下移動地設置於該底板1上,且包括一形成於自身底面的觸動部21,及四個間隔形成於自身底面的滑鈎22。該等滑鈎22位於右側的兩者沿該前後方向X對齊,該等滑鈎22位於左側的兩者沿該前後方向X對齊。
該金屬支撐機構3安裝於該底板1與該鍵帽2間,且包括呈X型交錯且可相對擺動地相套接的一第一板件31及一第二板件32。該第一板件31及該第二板件32各別由一金屬板體一體切割而成,且該第一板件31與該第二板件32的厚度不大於0.3mm。
該第一板件31具有一第一板身部311、二沿該前後方向X相間隔且連接於該第一板身部311與該底板1間的第一底接部312、二沿該前後方向X相間隔且連接於該第一板身部311與該鍵帽2間的第一頂接部313,及一貫穿形成於該第一板身部311的第一穿設孔314。該第一板身部311具有一連接該等第一底接部312的第一下疊合段315、一與該第一下疊合段315間隔設置且連接該等第一頂接部313的第一上疊合段316,及一傾斜連接於該第一下疊合段315與該第一上疊合段316間的第一套接段317。各第一底接部312為彎折雙板層結構且厚度大於該第一板身部311的厚度,且該等第一底接部312分別樞設於該底板1位於左側的兩夾座11,而分別被該等夾座11夾壓限位,該等第一頂接部313分別滑設於該鍵帽2位於右側的兩滑鈎22,且各第一頂接部313與該第一板身部311的連接處318為彎折雙板層結構且厚度大於該第一板身部311的厚度。
該第二板件32具有一穿設於該第一板件31的該第一穿設孔315的第二板身部321、二沿該前後方向X相間隔且連接於該第二板身部321與該底板1間的第二底接部322、二沿該前後方向X相間隔且連接於該第二板身部321與該鍵帽2間的第二頂接部323、及一貫穿形成於該第二板身部321的第二穿設孔324。該第二板身部321具有一連接該等第二底接部322的第二下疊合段325、一與該第二下疊合段325間隔設置且連接該等第二頂接部323的第二上疊合段326,及一傾斜連接於該第二下疊合段325與該第二上疊合段326間且與該第一套接段317呈X型交叉相套接的第二套接段327。各第二底接部322為彎折雙板層結構且厚度大於該第二板身部321的厚度,且該等第二底接部322分別樞設於該底板1位於右側的兩夾座11,而分別被該等夾座11夾壓限位,該等第二頂接部313分別滑設於該鍵帽2位於左側的兩滑鈎22,且各第二頂接部323與該第二板身部321的連接處328為彎折雙板層結構且厚度大於該第二板身部321的厚度。
該薄膜電路板4設置於該底板1的頂面,且具有四個分別供該等夾座11通過的穿孔41。
該彈性觸動體5穿過該金屬支撐機構3設置於該鍵帽2與該薄膜電路板4間。該彈性觸動體5為金屬材質且呈凸弧板狀。
使用時,參閱圖3及圖5,當該鍵帽2未受力按壓時,該彈性觸動體5頂撐該鍵帽2的該觸動部21使得該鍵帽2位於該上升位置,且該第一板件31相對該底板1保持一仰角,該第二板件32相對該底板1保持一仰角。
接著參閱圖4,當按壓該鍵帽2下移至該下降位置的過程中,該鍵帽2下壓該第一板件31及該第二板件32分別以其第一底接部312及第二底接部322為樞點偏擺貼近該底板1,此時,該第一板件31的該第一上疊合段316趨近疊合於該第二板件32的該第二下疊合段325上方,該第二板件32的該第二上疊合段326趨近疊合於該第一板件31的該第一下疊合段315上方,同時該鍵帽2的該觸動部21向下觸動該彈性觸動體5變形趨近該薄膜電路板4,使得該彈性觸動體5形成一驅使該鍵帽2上移至該上升位置的回復彈力。當該鍵帽2位於該下降位置,該觸動部21觸動該彈性觸動體5下壓觸抵該薄膜電路板4而傳遞出電訊號。
當按壓外力消失,該彈性觸動體5透過其變形所產生的回復彈力將該鍵帽2向上頂撐至該上升位置,同時該鍵帽2帶動該第一板件31與該第二板件32分別以其第一底接部312及第二底接部322為樞點擺動偏離該底板1。
其中,該鍵帽2的上下移動行程正比於該第一板件31及該第二板件32擺動偏離該底板1的角度,但為了字鍵整體薄型化設計需求,可透過調整該第一板件31的該第一穿設孔314於該第一板身部311上的設置位置,以及該第一穿設孔314沿一垂直該前後方向X的左右方向Y的最小寬度大小,以限制相套接的該第一板件31及該第二板件32在未受該鍵帽2下壓時各別相對該底板2的仰角,從而來調整該鍵帽2的移動行程上限。較佳地,該鍵帽2的移動行程不大於1.0mm。
值得一提的是,參閱圖6,該第一板件31的該等第一底接部312分別受該底板1的夾座11下壓,再配合該底板1位於該等夾座11間的部位支撐,以及設置於該底板1與該第一板件31間的薄膜電路板4能壓縮提供彈復力,進而能致使該第一板件31更穩固地設置於該底板1上,同樣地,該第二板件32也透過上述配置態樣而能更穩固地設置於該底板1上。
綜上所述,本新型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具有如下所述之功效及優點,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一、該第一板件31及該第二板件32各別由一金屬板體一體切割而成,且厚度不大於0.3mm,對於該第一板件31及該第二板件32本身的結構厚度能有效薄化,再加上該第一板件31與該第二板件32是相套接呈X字型,不僅能解決現有字鍵的X字型剪刀機構的元件樞接處厚度較厚問題,讓該第一板件31與該第二板件32能更趨近該底板1收合,使得該金屬支撐機構3在收合狀態時的整體厚度有效降低,以助於本新型字鍵結構有效薄化,且同時能保有X字型的高支撐強度及穩定性。
二、在該第一板件31與該第二板件32在趨近堆疊於該底板1上時,透過該第一板身部311與該第二板身部321的三段概呈Z字型的結構設計,能相互堆疊更為密合平整,使得該金屬支撐機構3在收合狀態時的整體厚度有效降低,以助於本新型字鍵結構有效薄化。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底板
11‧‧‧夾座
2‧‧‧鍵帽
21‧‧‧觸動部
22‧‧‧滑鈎
3‧‧‧金屬支撐機構
31‧‧‧第一板件
311‧‧‧第一板身部
312‧‧‧第一底接部
313‧‧‧第一頂接部
314‧‧‧第一穿設孔
315‧‧‧第一下疊合段
316‧‧‧第一上疊合段
317‧‧‧第一套接段
318‧‧‧連接處
32‧‧‧第二板件
321‧‧‧第二板身部
322‧‧‧第二底接部
323‧‧‧第二頂接部
324‧‧‧第二穿設孔
325‧‧‧第二下疊合段
326‧‧‧第二上疊合段
327‧‧‧第二套接段
328‧‧‧連接處
4‧‧‧薄膜電路板
41‧‧‧穿孔
5‧‧‧彈性觸動體
X‧‧‧前後方向
Y‧‧‧左右方向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的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2是該實施例的一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3是一前視示意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組合狀態,且該薄型化字鍵的一鍵帽位於一上升位置; 圖4是一前視示意圖,說明該鍵帽位於一下降位置; 圖5是一剖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組合狀態,且該鍵帽位於該上升位置;及 圖6是一左側視圖,說明該薄型化字鍵的一第一板件受一底板與該底板的夾座的夾壓態樣。
1‧‧‧底板
11‧‧‧夾座
2‧‧‧鍵帽
22‧‧‧滑鈎
3‧‧‧金屬支撐機構
31‧‧‧第一板件
311‧‧‧第一板身部
312‧‧‧第一底接部
32‧‧‧第二板件
321‧‧‧第二板身部
322‧‧‧第二底接部
323‧‧‧第二頂接部
325‧‧‧第二下疊合段
326‧‧‧第二上疊合段
327‧‧‧第二套接段
4‧‧‧薄膜電路板
313‧‧‧第一頂接部
315‧‧‧第一下疊合段
316‧‧‧第一上疊合段
317‧‧‧第一套接段
41‧‧‧穿孔
5‧‧‧彈性觸動體
X‧‧‧前後方向
Y‧‧‧左右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包含: 一底板; 一鍵帽,可於一上升位置及一下降位置間上下移動地設置於該底板上,且包括一形成於自身底面的觸動部,該鍵帽的移動行程不大於1.0mm; 一金屬支撐機構,安裝於該底板與該鍵帽間,且包括呈X型交錯且可相對擺動地相套接的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該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板身部、至少一連接該第一板身部且樞接於該底板的第一底接部、至少一連接該第一板身部且可滑移地設置於該鍵帽的第一頂接部及一貫穿形成於該第一板身部的第一穿設孔,該第二板件具有一穿設於該第一板件的該第一穿設孔的第二板身部、至少一連接該第二板身部且樞接於該底板的第二底接部、至少一連接該第二板身部且可滑移地設置於該鍵帽的第二頂接部及一貫穿形成於該第二板身部的第二穿設孔,該第一板件與該第二板件的厚度不大於0.3mm; 一薄膜電路板,設置於該底板;及 一彈性觸動體,穿過該金屬支撐機構設置於該鍵帽與該薄膜電路板間; 在該鍵帽未受力按壓時,該彈性觸動體頂撐該鍵帽的該觸動部使得該鍵帽位於該上升位置,且該第一板件相對該底板保持一仰角,該第二板件相對該底板保持一仰角,在按壓該鍵帽下移至該下降位置的過程中,該鍵帽下壓該第一板件及該第二板件分別偏擺貼近該底板,同時該觸動部觸動該彈性觸動體變形下壓觸抵該薄膜電路板,使得該彈性觸動體形成一驅使該鍵帽上移至該上升位置的回復彈力。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其中,該第一板件的第一頂接部的數量為二且相間隔,該第一板件的第一底接部的數量為二且相間隔,該第二板件的第二頂接部的數量為二且相間隔,該第二板件的第二底接部的數量為二且相間隔。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其中,該底板包括四間隔設置且分別將該等第一底接部及該等第二底接部夾壓限位的夾座。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其中,各第一底接部為彎折雙板層結構且厚度大於該第一板身部的厚度,各第二底接部為彎折雙板層結構且厚度大於該第二板身部的厚度。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其中,該鍵帽還包括四間隔形成於自身底面且分別供該等第一頂接部及該等第二頂接部滑設的滑鈎。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其中,各第一頂接部與該第一板身部的連接處為彎折雙板層結構且厚度大於該第一板身部的厚度,各第二頂接部與該第二板身部的連接處為彎折雙板層結構且厚度大於該第二板身部的厚度。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其中,該第一板身部具有一連接該等第一底接部的第一下疊合段、一與該第一下疊合段間隔設置且連接該等第一頂接部的第一上疊合段,及一傾斜連接於該第一下疊合段與該第一上疊合段間的第一套接段,該第二板身部具有一連接該等第二底接部的第二下疊合段、一與該第二下疊合段間隔設置且連接該等第二頂接部的第二上疊合段,及一傾斜連接於該第二下疊合段與該第二上疊合段間的第二套接段,該第一套接段與該第二套接段呈X型交叉相套接,該第一上疊合段可趨近疊合於該第二下疊合段上方,該第二上疊合段可趨近疊合於該第一下疊合段上方。
  8. 如請求項1到7其中任一項所述的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其中,該第一板件及該第二板件各別由一板體一體切割而成。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其中,該彈性觸動體為金屬材質。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其中,該彈性觸動體呈凸弧板狀。
TW105201293U 2016-01-28 2016-01-28 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 TWM522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1293U TWM522457U (zh) 2016-01-28 2016-01-28 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1293U TWM522457U (zh) 2016-01-28 2016-01-28 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2457U true TWM522457U (zh) 2016-05-21

Family

ID=56511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1293U TWM522457U (zh) 2016-01-28 2016-01-28 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24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4218A (zh) * 2020-06-01 2021-12-07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字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4218A (zh) * 2020-06-01 2021-12-07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字键
CN113764218B (zh) * 2020-06-01 2024-01-12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字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81694B2 (ja) 入力デバイスのキーの位置を変更する方法、入力デバイスおよび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
TWM320163U (en) Button structure
US20060192070A1 (en) Portable computer stand
TWI416564B (zh) 按鍵結構
TWI442434B (zh) 按鍵結構及應用其之鍵盤結構
US9899157B1 (en) Key device and multi-legged supporting balance bar structure thereof
CN105938772A (zh) 按键
JP6960608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TWI226570B (en) Two-direction input device and operating device using combination of two-direction input device and coordinate input member
TWM522457U (zh) 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
KR102012958B1 (ko) 태블릿 기기
TW201944219A (zh) 觸控裝置
JP2007501467A5 (zh)
US10496201B2 (en) Touch input device
TWI656551B (zh) 按鍵裝置
TWM564756U (zh) Touch device
TWM524511U (zh) 具金屬支撐機構的薄型化字鍵
TWI632575B (zh) 按鍵
JP4165892B2 (ja) バインダー用金具及びバインダー
JP2018030241A (ja) 書類挟み
US20090178909A1 (en) Key Structure
JP2016087778A (ja) ステープラー及び複数傾斜面を有するステープラーの針曲げ台構造
CN205564604U (zh) 具金属支撑机构的薄型化字键
TWI643098B (zh) 按鍵構造
JP6006899B1 (ja) 折り畳みテーブ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