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1200U - 攝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攝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1200U
TWM521200U TW104220855U TW104220855U TWM521200U TW M521200 U TWM521200 U TW M521200U TW 104220855 U TW104220855 U TW 104220855U TW 104220855 U TW104220855 U TW 104220855U TW M521200 U TWM521200 U TW M5212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light
lens member
photographic device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20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簡剛民
簡聖豪
陳京凡
Original Assignee
尚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尚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尚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20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1200U/zh
Publication of TWM521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1200U/zh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Description

攝影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攝影裝置,尤其是指一種用以降低影像畫面受到干擾的攝影裝置。
有鑒於商店監控與居家監控的觀念日漸重視,監控裝置的需求也逐漸增加。一般來說,半球形監視器(Dome camera)安裝方便且隱蔽性佳,因此,廣為消費者所喜愛。半球形監視器在其鏡頭前方設置有保護罩。保護罩用以保護半球形監視器內之鏡頭等元件,使得外界光線穿透此保護罩進入鏡頭,或者是半球形監視器本身所提供的紅外線光穿透此保護罩而照射至攝影區域。
然而,在穿出保護罩之前,當部分之紅外線光受到保護罩的反射或折射而提早進入鏡頭時,將導致半球形監視器所擷取的影像畫面受到干擾(如光暈或鬼影等現象),降低監視器的攝影性能與品質,進而讓使用者感到不便。
故,如何研發出一種解決方案以改善上述所帶來的缺失及不便,實乃相關業者目前刻不容緩之一重要課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攝影裝置,藉以解決先前技術所述的問題,意即,降低影像畫面受到干擾的機會,進而提升攝影裝置的攝影性能與品質。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此種攝影裝置包含一透光罩、一影像擷取模組、一輔助光源與一遮光套體。影像擷取模組包括一鏡頭構件。輔助光源環繞鏡頭構件。遮光套體具可伸縮性且不透光,內含一貫穿通道。遮光套體緊密地套附於鏡頭構件之末端,使得鏡頭構件位於貫穿通道內。遮光套體直接抵靠透光罩,並與透光罩定義出一接通鏡頭構件之取像空間。
如此,在實施方式中,由於遮光套體與透光罩定義出一取像空間,遮光套體能有效阻絕輔助光源所發射之光線經由透光罩之反射而進入鏡頭構件,藉以降低影像畫面受到干擾的機會,進而提升攝影裝置的攝影性能與品質。此外,由於遮光套體能快速套接於鏡頭構件上,且能夠省略任何支撐件的需要,進而降低遮光套體套接於鏡頭構件上的組裝時間與成本。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遮光套體具有至少一個擠壓辨識點。擠壓辨識點直接抵靠透光罩,並受透光罩之擠壓。擠壓辨識點經擠壓而變形後,用以提供可辨識資訊於透光罩上。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擠壓辨識點為一立體凸塊,且一體成形地位於遮光套體上。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擠壓辨識點為一平面圖案,且形成於遮光套體上。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鏡頭構件包含一柱體與一光學鏡頭組。光學鏡頭組,位於柱體內,且光學對準影像擷取模組。柱體具有一外側面與一末端面。外側面環繞且鄰接末端面。遮光套體直接接觸外側面以及末端面。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透光罩為一半球型透明罩體。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輔助光源包含複數個發光二極體,該些發光二極體為紅外光發光二極體或白光發光二極體。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輔助光源環繞該遮光套體,且該透光罩之內面環繞鏡頭構件以及輔助光源。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遮光套體為矽膠套體、橡膠套體、乳膠套體或是聚氨酯套體。
依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方式,此種攝影裝置包含一透光罩、一影像擷取模組、一輔助光源、一遮光套體與至少一擠壓辨識點。影像擷取模組包括一鏡頭構件。輔助光源環繞鏡頭構件。遮光套體具可伸縮性且不透光,內含一貫穿通道。遮光套體緊密地套附於鏡頭構件之末端,使得鏡頭構件位於貫穿通道內。擠壓辨識點位於遮光套體之一末端。當遮光套體受壓合於透光罩與鏡頭構件之間,擠壓辨識點直接抵靠透光罩,並受該透光罩之擠壓,且擠壓辨識點經擠壓而變形後,提供可辨識資訊於透光罩上。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擠壓辨識點為一立體凸塊,且一體成形地位於遮光套體上。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擠壓辨識點為 一平面圖案,且形成於遮光套體上。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鏡頭構件包含一柱體與一光學鏡頭組。光學鏡頭組,位於柱體內,且光學對準影像擷取模組。柱體具有一外側面與一末端面。外側面環繞且鄰接末端面。遮光套體直接接觸外側面以及末端面。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透光罩為一半球型透明罩體。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輔助光源包含複數個發光二極體,這些發光二極體為紅外光發光二極體或白光發光二極體。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輔助光源環繞遮光套體,且透光罩之內面環繞鏡頭構件以及輔助光源。
在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方式中,遮光套體為矽膠套體、橡膠套體、乳膠套體或是聚氨酯套體。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創作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11‧‧‧攝影裝置
100‧‧‧透光罩
110‧‧‧內表面
120‧‧‧外表面
130‧‧‧半球型空間
200‧‧‧影像擷取模組
210‧‧‧主電路板
220‧‧‧影像感應器
230‧‧‧鏡頭構件
240‧‧‧柱體
241‧‧‧外側面
242‧‧‧末端面
250‧‧‧光學鏡頭組
300‧‧‧輔助光源
310‧‧‧配線板
320‧‧‧發光二極體
400‧‧‧遮光套體
410‧‧‧中空筒身
411‧‧‧第一內徑
420‧‧‧結合環體
421‧‧‧第二內徑
430‧‧‧貫穿通道
440‧‧‧擠壓辨識點
441‧‧‧平面圖案
500‧‧‧取像空間
L‧‧‧光線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攝影裝置的立體圖;第2圖繪示第1圖的橫向剖視圖;第3圖繪示第1圖的分解圖;以及第4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攝影裝置的上視 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攝影裝置10的立體圖。第2圖繪示第1圖的橫向剖視圖。請一併參閱第1圖至第2圖所示,此種攝影裝置10包含一透光罩100、一影像擷取模組200、一輔助光源300與一遮光套體400。影像擷取模組200包括一鏡頭構件230。輔助光源300環繞鏡頭構件230。遮光套體400具可伸縮性且不透光,且內含一貫穿通道430。遮光套體400緊密地套附於鏡頭構件230之末端,使得鏡頭構件230位於貫穿通道430內。遮光套體400直接抵靠透光罩100,並與透光罩100定義出一接通鏡頭構件230之取像空間500。
如此,在此實施方式中,遮光套體400能有效阻絕輔助光源300所發射之光線L經由透光罩100之反射而提早進入鏡頭構件230,藉以降低影像畫面受到干擾的機會,進而提升攝影裝置10的攝影性能與品質。此外,由於遮光套體400具可伸縮性,組裝者能快速撐開遮光套體400以套接於鏡頭構 件230的末端,故,遮光套體400無須安裝任何支撐元件,即可固定於鏡頭構件230上。如此,可降低遮光套體400套接於鏡頭構件230上的組裝時間與成本。
具體來說,第3圖繪示第1圖的分解圖。如第2圖與第3圖所示,透光罩100為透明或至少透光特性。在此實施方式中,透光罩100例如為一半球型透明罩體。透光罩100具有相對之內表面110與外表面120。內表面110圍繞出一半球型空間130。
影像擷取模組200位於半球型空間130內,且影像擷取模組200包含主電路板210、影像感應器220、上述鏡頭構件230及其他用以執行拍攝或紀錄功能之電子零組件(圖中未示)。影像感應器220電性連接於主電路板210上。影像感應器220例如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鏡頭構件230包含一柱體240與一光學鏡頭組250。柱體240呈筒狀,具有一外側面241與一末端面242,外側面241鄰接且環繞末端面242。光學鏡頭組250位於柱體240內,且光學對準影像感應器220。
輔助光源300位於半球型空間130內,環繞遮光套體400,且透光罩100環繞鏡頭構件230以及輔助光源300。輔助光源300包含一配線板310與複數個發光二極體320。發光二極體320焊接於配線板310上,例如為紅外光發光二極體320(Infrared LED)。發光二極體320均勻分布並環繞在柱體 240的周圍,但發光二極體320亦可以不規則排列。紅外光發光二極體320發射紅外線光線L,紅外線光線L穿過透光罩100而照射至攝影區域,經反射後,再穿過透光罩100回到鏡頭構件230,並至影像感應器220感應成像。然而,本新型不限於此,除了紅外光發光二極體320,發光二極體320也可以為白光發光二極體320。需瞭解到,輔助光源300可以透過任意支撐件(圖中未示)以固定於鏡頭構件230之外側,故,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遮光套體400係為一矽膠套體,且遮光套體400具有一中空筒身410及一結合環體420。結合環體420一體成形地連接於中空筒身410之一端,貫穿通道430同時形成於結合環體420與中空筒身410內。中空筒身410具有一第一內徑411,結合環體420具有一第二內徑421,第二內徑421小於第一內徑411。當組裝者撐大遮光套體400並套設於鏡頭構件230的末端後,遮光套體400之中空筒身410直接接觸柱體240之外側面241,且結合環體420直接接觸柱體240之末端面242,以便後續阻隔輔助光源300之紅外線光線L經透光罩100反射後直接進入柱體240內,以避免影響成像。
此外,以往組裝者無法確認透光罩100是否確實抵觸遮光套體400的內表面110,或者必須進行繁雜的後續確認程序,以便有效確實阻隔輔助光源300之紅外線光線L。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遮光套體400具有一或複數個擠壓辨識點440。這些擠壓辨識點440相對鏡頭構件230之末端設置,例如,位於結合環體420背對筒身之一側。故,當組裝者將透光罩100抵靠遮光套體400時,意即,遮光套體400受壓 合於透光罩100與鏡頭構件230之間,組裝者將擠壓辨識點440直接抵靠透光罩100的內面,使得擠壓辨識點440經透光罩100的擠壓而變形後,提供可辨識資訊於透光罩100上。故,組裝者便可藉由是否看到此可辨識資訊來確認透光罩100是否已直接抵觸遮光套體400的內面,進而可省略或簡化後續的確認程序。
舉例來說,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擠壓辨識點440為立體凸塊,且一體成形地位於遮光套體400上。如此,當遮光套體400受壓合於透光罩100與鏡頭構件230之間,由於立體凸塊直接受抵壓於透光罩100的內面,使得立體凸塊因此消失於透光罩100上(第1圖)。故,組裝者便可藉由立體凸塊是否消失於透光罩100上來判斷透光罩100是否已直接抵觸遮光套體400。
需瞭解到,遮光套體400除了可以為矽膠套體之外,本創作不限於此,遮光套體400也可以為橡膠套體、乳膠套體或是聚氨酯套體等等。
第4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攝影裝置11的上視圖。如第4圖所示,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第4圖之攝影裝置11與上述實施方式之攝影裝置10大致相同,其差異為上述擠壓辨識點不為立體凸塊,反而為平面圖案441。平面圖案441形成(例如印刷或塗布)於遮光套體400上。如此,當遮光套體400受壓合於透光罩100與鏡頭構件230之間,由於平面圖案441直接受抵壓於透光罩100,使得平面圖案441於透光罩100上因此尺寸變大(第4圖)。故,組裝者便可藉由平面圖案441於透光罩100上是否尺寸變大來判斷透光罩100是否已直接抵 觸遮光套體400。
綜上所述,以上各實施方式中之攝影裝置10、11不限例如為數位網路監視器(IP Camera)、類比監視器(Close Circuit TV,CCTV)、網路監視器(Web CAM)、攝影機、照相機等影像擷取裝置,然而,本新型不限於此。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攝影裝置
100‧‧‧透光罩
110‧‧‧內表面
120‧‧‧外表面
130‧‧‧半球型空間
200‧‧‧影像擷取模組
210‧‧‧主電路板
220‧‧‧影像感應器
230‧‧‧鏡頭構件
240‧‧‧柱體
241‧‧‧外側面
242‧‧‧末端面
250‧‧‧光學鏡頭組
300‧‧‧輔助光源
310‧‧‧配線板
320‧‧‧發光二極體
400‧‧‧遮光套體
410‧‧‧中空筒身
411‧‧‧第一內徑
420‧‧‧結合環體
421‧‧‧第二內徑
430‧‧‧貫穿通道
440‧‧‧擠壓辨識點
500‧‧‧取像空間
L‧‧‧光線

Claims (17)

  1. 一種攝影裝置,包含:一透光罩;一影像擷取模組,包括一鏡頭構件;一輔助光源,環繞該鏡頭構件;一遮光套體,具可伸縮性且不透光,內含一貫穿通道,該遮光套體緊密地套附於該鏡頭構件之末端,使得該鏡頭構件位於該貫穿通道內,其中該遮光套體直接抵靠該透光罩,並與該透光罩定義出一接通該鏡頭構件之取像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遮光套體具有至少一擠壓辨識點,該擠壓辨識點直接抵靠該透光罩,並受該透光罩之擠壓,其中該擠壓辨識點經擠壓而變形後,用以提供可辨識資訊於該透光罩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擠壓辨識點為一立體凸塊,且一體成形地位於該遮光套體上。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擠壓辨識點為一平面圖案,且形成於該遮光套體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鏡頭構件包含: 一柱體,位於該貫穿通道內,該柱體具有一外側面與一末端面,該外側面環繞且鄰接該末端面,其中該遮光套體直接接觸該外側面以及該末端面;以及一光學鏡頭組,位於該柱體內,且光學對準該影像擷取模組。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透光罩為一半球型透明罩體。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輔助光源包含複數個發光二極體,該些發光二極體為紅外光發光二極體或白光發光二極體。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輔助光源環繞該遮光套體,且該透光罩之內面環繞該鏡頭構件以及該輔助光源。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遮光套體為矽膠套體、橡膠套體、乳膠套體或是聚氨酯套體。
  10. 一種攝影裝置,包含:一影像擷取模組,包括一鏡頭構件;一輔助光源,環繞該鏡頭構件;一透光罩,環繞該影像擷取模組以及該輔助光源; 一遮光套體,具可伸縮性且不透光,內含一貫穿通道,該遮光套體緊密地套附於該鏡頭構件之末端,使得該鏡頭構件位於該貫穿通道內;以及至少一擠壓辨識點,位於該遮光套體之一末端,其中,當該遮光套體受壓合於該透光罩與該鏡頭構件之間,該擠壓辨識點直接抵靠該透光罩,並受該透光罩之擠壓,且該擠壓辨識點經擠壓而變形後,提供可辨識資訊於該透光罩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擠壓辨識點為一立體凸塊,且一體成形地位於該遮光套體上。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擠壓辨識點為一平面圖案,且形成於該遮光套體上。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鏡頭構件包含:一柱體,位於該貫穿通道內,該柱體具有一外側面與一末端面,該外側面環繞且鄰接該末端面,其中該遮光套體直接接觸該外側面以及該末端面;以及一光學鏡頭組,位於該柱體內,且光學對準該影像擷取模組。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透光罩 為一半球型透明罩體。
  15.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輔助光源包含複數個發光二極體,該些發光二極體為紅外光發光二極體或白光發光二極體。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輔助光源環繞該遮光套體,且該透光罩之內面環繞該鏡頭構件以及該輔助光源。
  17.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遮光套體為矽膠套體、橡膠套體、乳膠套體或是聚氨酯套體。
TW104220855U 2015-12-25 2015-12-25 攝影裝置 TWM521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20855U TWM521200U (zh) 2015-12-25 2015-12-25 攝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20855U TWM521200U (zh) 2015-12-25 2015-12-25 攝影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1200U true TWM521200U (zh) 2016-05-01

Family

ID=56509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20855U TWM521200U (zh) 2015-12-25 2015-12-25 攝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12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7555B (zh) * 2017-02-07 2017-09-0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攝像模組保護結構
US10684442B2 (en) 2016-04-13 2020-06-16 Tdk Taiwan Corp. Camera lens module
CN113433951A (zh) * 2021-07-28 2021-09-24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gv叉车智能导引方法及agv叉车智能导引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84442B2 (en) 2016-04-13 2020-06-16 Tdk Taiwan Corp. Camera lens module
TWI597555B (zh) * 2017-02-07 2017-09-0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攝像模組保護結構
CN113433951A (zh) * 2021-07-28 2021-09-24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gv叉车智能导引方法及agv叉车智能导引系统
CN113433951B (zh) * 2021-07-28 2024-03-29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gv叉车智能导引方法及agv叉车智能导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6333B2 (en) Photographic device having light-blocking film
WO2020045262A1 (ja) アンダーディスプレイ型指紋認証用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アンダーディスプレイ型指紋認証装置
CN105744877B (zh) 摄像单元和内窥镜
TWI537668B (zh) 影像監控設備
WO2017069906A1 (en) Camera assembly with filter providing different effective entrance pupil sizes based on light type
CN209496381U (zh) 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和终端设备
TWI490526B (zh) 光學感測模組及具有該光學感測模組之電子裝置
TWM564733U (zh) 相機模組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521200U (zh) 攝影裝置
JP2009164654A (ja) 複眼方式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20090122394A1 (en) Camera Module
CN110426807B (zh) 镜头模组
US10999482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WO2013085125A1 (ko) 전방위 카메라 렌즈
TWI625589B (zh) 燈杯及攝影機
CN110290298B (zh) 影像撷取设备
TWM378405U (en) Photographing device
TW202147822A (zh) 電子機器
JP5982928B2 (ja) 書画カメラ
TW201432530A (zh) 光學透鏡、攝像裝置以及光學觸控系統
TWI515504B (zh) 攝影裝置
JP2017163296A (ja) カメラ装置
JP2017079345A (ja) 監視カメラ
KR102285027B1 (ko) 카메라 플래시 장치
KR20190066772A (ko) 내시경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