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8232U - 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 - Google Patents

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8232U
TWM518232U TW104217260U TW104217260U TWM518232U TW M518232 U TWM518232 U TW M518232U TW 104217260 U TW104217260 U TW 104217260U TW 104217260 U TW104217260 U TW 104217260U TW M518232 U TWM518232 U TW M5182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sible light
heat
heat insulating
fabric
light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7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an-Fu Wei
Original Assignee
Rainbow Package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inbow Package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inbow Package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17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8232U/zh
Publication of TWM518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8232U/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Description

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
本創作係與隔熱和編織品之編織技術有關,更詳述而言之是指一種具有優良隔熱效果,且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
按,隨著經濟加速全球化,紡織產業面臨強大的競爭與轉型壓力,因此必須不斷提升並整合傳統紡織技術,進行附加價值的新產品開發,以提升產業競爭力。近年來,人們對於紡織用品除了要求美觀外,為因應不同環境的需求,還要求各種舒適與防護的機能。基於這種趨勢,具有多機能性的編織物已成為紡織產業中的開發熱門產品。
在以往的技藝中,為使得編織物具有抗紅外線、紫外線的能力,較常見者,係將各種光線阻擋添加物加入高分子聚合物之中,再將其聚合物製成纖維,再利用其纖維製作編織物(I418676、I445684、CN103668512、448254、CN104195709),或是利用具有阻隔光線之纖維(I425129)及反光薄膜(424811),來合併編織,以達到隔熱效果;但是,將添加物加入高分子會因為團聚現象而造成分散性不佳,進而影響抵抗紅外線、紫外線的效果,並且,不適合將不同的添加物一起加入高分子中,所以,以此種方法所製作的纖維、編織物,則所欲達成之抗紅外線及抗紫外線的功能將會因而受到局限;再者,使用上述反光薄膜來合併編織所製成的編織物,因為所使用的反光膜是用具有適當厚度之聚酯(polyester,簡稱PET)薄膜,在PET薄膜的表面覆蓋一層含有之例如:鎳、銀、鋁、鉻等金屬之薄層,或者增加一層含有無機染料的染色薄層,其雖然具有優良的抗紅外線、紫外線的效果,但同時也將對於可見光也產生完全阻隔,透光率受到極大的限制;同理,使用反光纖維合併編織製成的織物,也有相同不盡理想之處。
一般市售的隔熱膜貼片,為達到隔熱、節能效果,均須將隔熱膜固定於玻璃或透明且堅固之材料上,如建築物玻璃、車窗等,因為其結構、材料特性,無法在隔熱膜上增加圖案,顏色選擇上亦有所侷限,並且,隔熱膜一旦貼附於玻璃之上,即無法隨意卸除,因此在不需隔熱的情況下(如冬天天氣較冷,需要陽光照射時),反而會因為該隔熱膜產生阻隔陽光現象,造成使用上之不便。
本創作人有鑑於此,並且依據多年從事此領域的相關經驗,細心觀察及研究,並配合學理運用,進而提出一種合理且有效之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
本創作提供一種隔熱材與織物結合方式,係提供具隔熱效果且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及其編織方法,其中之編織方法係包括下列步驟:
a)整料步驟:係選取至少一節能隔熱膜,並將該等隔熱膜預裁製成隔熱膜細絲,隔熱膜係具有較佳抗紅外線率(大於80%)及/或抗紫外線率(大於80%)且可見光透射率大於50%;
b)塗佈步驟:係選自黏著劑以平均塗佈於複數經紗線與複數條緯紗線至少其一者的表面處,致使該等被塗佈之紗線的表面各形成一黏著劑塗佈層;
c)包覆步驟:將該等隔熱膜細絲分別以100%纏繞包覆於各該表面佈有黏著劑塗佈層之經紗線或/及各條緯紗線的表面;及
d)編織步驟最後將該複數條包覆有隔熱膜細絲的經紗線或/及緯紗線搭配編織裝置而與其他未包覆隔熱膜細絲的經紗線及/或緯紗線進行經緯編織作業,即可獲得本創作之隔熱織物。
本創作依上述之步驟,即可提供一種兼具隔熱與高透光率的織物,其藉由所選取的至少一節能隔熱膜細絲繞覆在預定之紗線上,再與複數條經紗線及/或複數條緯紗線間進行編織成型,即可獲得具有隔熱效果且兼具可見光高透射率之隔熱織物。
實施例1: 請參閱第1圖所示,為本創作對可見光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1之結構示意圖,第2圖及第3圖(即第3-1圖至3-3圖)所示者,則為上述隔熱織物1之製造方法流程圖,以及對應該流程圖所揭示的織物結構狀態示意圖;其中所示之製造方法,係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S10:整料步驟(參第3-1圖):係選取至少一隔熱膜11,該隔熱膜11較佳者係具有大於80%的抗紅外線率及/或大於80%的抗紫外線率,及/或大於50%的可見光透射率;例如可以採用本創作申請人先前所創作的臺灣公告第I417192號發明專利「多層隔熱膜貼片」的隔熱膜11(如圖4所示),利用該隔熱膜11包含:一基層單元111,係由合計20~200層之第一基膜1111以及材料不同於第一基膜1111之第二基膜1112所複合而成,上述第一基膜1111及第二基膜1112複合後之總厚度仍在可見光波長範圍,且該基層單元111具有一第一表面1113,以及一間隔之第二表面1114,又該第一基膜1111為丙烯酸系樹酯,而第二基膜1112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其共聚物;再以一抗紅外線層112與基層單元111結合,含有抗紅外線之奈米級塗料,例如含有氧化錫銻及氧化銦錫的樹酯;一抗紫外線層114亦與基層單元111結合,該抗紅外線層112及該抗紫外線層114,係分別結合在該基層單元111之第一表面1113及第二表面1114上,其含有抗紫外劑,例如有苯並三唑的樹酯;一抗刮耐磨層113可選擇地和抗紅外線層112或抗紫外線層114固定黏結,其含有抗刮耐磨劑,該抗刮耐磨劑可以為含有六硼化鑭的樹酯,該隔熱膜11利用雙光束UV/VIS/NIR分光光譜儀(PerkinElmer LAMBDA 750)進行測試,得可見光透射率為70%、抗紅外線率為90%、抗紫外線率為90%。 將所選取的隔熱膜11先裁切成寬145mm之膜捲送至切絲機,以90M/min之線速度將隔熱膜加工成寬lmm的細絲110(請參考第3-1圖);同時取用支數10s/2的短纖聚脂紗為經紗線12,以及使用支數10/1的短纖聚脂紗為緯紗線13;再步驟S11:塗佈步驟:使用經膠機將黏度200cps、固形份50%的聚氨脂黏著劑均勻塗佈於經紗線12之表面,及
步驟S12:包覆步驟:將步驟S10中的隔熱膜細絲110可以100%或局部纏繞包覆於該各條經紗線12表面,而且利用該表面所塗佈的黏著劑而呈完全貼附包覆狀態(請參第3-2圖);及
步驟S13:編織步驟:再將該等表面包覆有隔熱膜細絲110的經紗線12與該等未包覆隔熱膜細絲110的緯紗線13,搭配編織裝置進行經緯編織作業,即可獲得條數40X40之隔熱織物1(請參第1圖及第3-3圖);再者,其中該隔熱織物1,係經由該複數條經紗線12與該複數條緯紗線13,以梭織法或針織法之任一所編織而成。依此,若對該隔熱織物進行測試,則其可見光透射率為41%、抗紅外線率為70%及抗紫外線率為71%,該試驗結果載於第8圖的實施例1之欄位中;
實施例2: 本創作實施例2之實施步驟與組成材料、結構大致與實施例l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步驟S11塗佈步驟、步驟S12包覆步驟中將寬1mm的隔熱膜細絲110以100%纏繞包覆於該各條緯紗線13表面,再進行編織作業;依此,將製成之隔熱織物進行測試,其可見光透光率為40%、抗紅外線率為73%、抗紫外線率為72%,試驗結果載於第8圖的實施2之欄位中;
實施例3: 本創作實施例3之實施步驟與組成材料、結構大致與實施例l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步驟S10整料步驟中,隔熱膜11經切絲機加工成寬0.254mm的細絲110,再進行塗佈、包覆、編織作業;如此,將製成之隔熱織物進行測試,其可見光透光率為40%、抗紅外線率為64%、抗紫外線率為68%,試驗結果載於第8圖的實施例3之欄位中;
實施例4: 本創作實施例4之實施步驟與組成材料、結構大致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步驟S10整料步驟中,隔熱膜11經切絲機被加工成寬2mm的細絲110,再進行塗佈、包覆、編織作業;如此,將製成之隔熱織物進行測試,其可見光透光率為41%、抗紅外線率為77%、抗紫外線率為78%,試驗結果載於第8圖的實施例4之欄位中;
實施例5: 本創作實施例5之實施步驟大致與實施例l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選取的隔熱膜11係採用3M極光M70隔熱膜,將該隔熱膜11先裁切成寬1mm的細絲110;該隔熱膜細絲110經實施例l相同的塗佈、包覆、編織步驟後,所獲得的隔熱織物1,進行測試,其可見光透光率為40%、抗紅外線率為73%、抗紫外線率為69%,試驗結果載於第8圖的實施例5之欄位中;
實施例6: 本創作實施例6之實施步驟大致與實施例l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選取的隔熱膜11係採用Southwall V-CooL v70隔熱膜,該隔熱膜11先裁切成寬1mm的細絲110;該隔熱膜細絲110經實施例l相同的塗佈、包覆、編織步驟後,獲得的隔熱織物1,若進行測試,其可見光透光率為41%、抗紅外線率為69%,抗紫外線率為70%,試驗結果載於第8圖的實施例6之欄位中;
實施例7: 本創作實施例7之實施步驟大致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選取的至少一隔熱膜11係採用Lintec FSKII 800隔熱膜,該隔熱膜11先裁切成寬1mm的隔熱膜細絲110;該隔熱膜細絲110經實施例1相同的塗佈、包覆、編織步驟後,所獲得的隔熱織物1,若進行測試,其可見光透光率為41%、抗紅外線率為64%、抗紫外線率為69%,試驗結果載於第8圖的實施例7之欄位中;
比較例1: 本創作比較例1之實施步驟大致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無隔熱膜細絲110、塗佈步驟及定型步驟,經紗線12使用支數10s/2的短纖聚脂紗,緯紗線13使用支數10/1的短纖聚脂紗,並經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編織步驟後,製成的隔熱織物,進行測試所獲得的可見光透光率為41%、抗紅外線率為48%、抗紫外線率為52%,試驗結果載於第8圖的比較例之欄位中,由第8圖中實施例1至實施例7與比較例1的數據中,可知使用隔熱膜細絲110包覆之紗線所製成的織物其抗紅外線率、抗紫外線率均大於比較例1之織物,並且,包覆的隔熱膜細絲110的寬度愈寬,其抗紅外線率、抗紫外線率越佳,依目前之編織技術,則以隔熱膜細絲110之寬度介於0.1mm至60mm為較佳。
比較例2: 本創作比較例2之實施步驟大致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選取的隔熱膜11係採用Huper Optik Ceramic 40隔熱膜,該隔熱膜11先裁切成寬lmm的隔熱膜細絲110;該隔熱膜細絲110經實施例1相同的塗佈、包覆、編織步驟後,獲得的隔熱織物1,進行測試時,其可見光透光率為38%、抗紅外線率為60%、抗紫外線率為62%,試驗結果載於第8圖的比較例2之欄位中;
藉由以上之陳述,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功效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隔熱能力及高透光率之織物的編織技術;藉由所選取的節能隔熱膜先加工成細絲後,再對複數條經紗線及/或複數條緯紗線進行包覆後,進而編織成之織物結合成形,將會有不同程度的隔熱效果存在,且均可獲得具有甚佳之可見光高透光率,並且,很明顯藉由該等隔熱膜11的結合,將對該隔熱編織物之可見光透光率、抗紅外線率及抗紫外線率產生相當明顯之影響。
請參第5圖至第7圖所示者,係將隔熱膜細絲110,分別以包覆於局部經紗線12與緯紗線13之表面(第5圖及第6圖),以及將隔熱膜細絲110對所有經紗線12與緯紗線13,進行全面之包覆(第7圖),均可達到良好的可見光透光率及抗紫外線與抗紅外線效果。
綜上所述,當知本創作確實可為相關產業廣為利用,極具有進步性與新穎性,且創作於申請前未見公開,以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明察,惠准專利,實為感禱。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其中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隔熱織物
11‧‧‧隔熱膜
110‧‧‧隔熱膜細絲
111‧‧‧基層單元
1111‧‧‧第一基膜
1112‧‧‧第二基膜
1113‧‧‧第一表面
1114‧‧‧第二表面
112‧‧‧抗紅外線層
113‧‧‧抗刮耐磨層
114‧‧‧抗紫外線層
12‧‧‧經紗線
13‧‧‧緯紗線
S10‧‧‧整料步驟
S11‧‧‧塗佈步驟
S12‧‧‧包覆步驟
S13‧‧‧編織步驟
第1圖係本創作第一種較佳隔熱織物之結構型態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隔熱織物之製造方法流程圖。
第3圖(即第3-1圖至3-3圖)係本創作第1圖所示隔熱織物依第2圖所示之流程所對應的織物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所運用之隔熱膜可行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第二種較佳隔熱織物之結構型態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第三種較佳隔熱織物之結構型態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第四種較佳隔熱織物之結構型態示意圖。
第8圖係本創作隔熱織物之可行實施例與現有編織物比較例之特性測試比較表。
1‧‧‧隔熱織物
110‧‧‧隔熱膜細絲
12‧‧‧經紗線
13‧‧‧緯紗線

Claims (11)

  1. 一種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其具有一由複數經紗線與複數緯紗線所編織形成之織物,該經紗線及緯紗線的至少其一之表面上包覆有隔熱膜細絲。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其中隔熱膜細絲以100%包覆於經紗線及緯紗線中之至少其一。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其中之隔熱膜細絲之寬度介於0.1mm至60mm之間。
  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其中之隔熱膜之外表另具有一抗刮耐磨層。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其中之隔熱膜之外表另具有一抗刮耐磨層。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其中之隔熱膜包含一基層單元,該基層單元係由20~200層之至少兩不同材料所形成之第一基膜及第二基膜所複合而成,該基層單元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至少一表面上設有抗紅外線層。
  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其中之隔熱膜包含一基層單元,該基層單元係由20~200層之至少兩不同材料所形成之第一基膜及第二基膜所複合而成,該基層單元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至少一表面上設有抗紅外線層。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其中之隔熱膜包含一基層單元,該基層單元係由20~200層之至少兩不同材料所形成之第一基膜及第二基膜所複合而成,該基層單元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至少一表面上設有抗紅外線層。
  9.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其中該隔熱膜的抗紅外線率及抗紫外線率之至少其中之一大於80%。
  10.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其中該隔熱膜的抗紅外線率及抗紫外線率之至少其中之一大於80%。
  11.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其中該隔熱膜的抗紅外線率及抗紫外線率之至少其中之一大於80%。
TW104217260U 2015-10-28 2015-10-28 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 TWM518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7260U TWM518232U (zh) 2015-10-28 2015-10-28 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7260U TWM518232U (zh) 2015-10-28 2015-10-28 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8232U true TWM518232U (zh) 2016-03-01

Family

ID=56085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7260U TWM518232U (zh) 2015-10-28 2015-10-28 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82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03508B1 (ko) 재귀반사 기능을 갖는 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507012B (zh) 制造加厚增强阻燃耐用聚乙烯编织布的方法及相应的产品
AU2006224461B2 (en) Fire protection fabric
WO2013148696A1 (en) Off-angle laid scrims
WO2013148700A1 (en) Off-angle laid scrims
CN101395497A (zh) 阻燃回射膜结构
KR102534699B1 (ko) 플라즈마로 표면 처리된 글라스비드를 포함하는 재귀반사 조성물, 재귀반사 원단 및 재귀반사 원단의 제조방법
CN112601661A (zh) 具有透光性和拉伸性的多层复合材料
TWI622677B (zh) High light transmission heat insulation fabric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6676709B (zh) 在可见光区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TWI611057B (zh) 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及其製造方法
TWM518232U (zh) 在可見光區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織物
CN102632646B (zh) 一种柔性复合结构的透光窗帘用卷帘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KR20190037536A (ko) 차열성 난연 암막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I611056B (zh) 對可見光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熱梭織物及其製造方法
CN205329261U (zh) 在可见光区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热织物
JP5059927B2 (ja) 織物壁紙、及び織物壁紙接着ボード
KR101414518B1 (ko) 후염에 가능한 금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929406B1 (ko) 재귀반사시트
CN207859681U (zh) 一种阻燃效果好的尼龙毛
KR100523265B1 (ko) 폴리올레핀계 스플릿 얀을 이용한 타포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2556836U (zh) 一种柔性复合结构的透光窗帘用卷帘材料
CN112342695A (zh) 一种短纤长丝复合纱在织物中的应用
CN211251572U (zh) 一种双面夹层型阻燃面料
JP2012087443A (ja) スリップを起こさないスリット糸とこれを用いた布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