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8091U - 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8091U
TWM518091U TW104217199U TW104217199U TWM518091U TW M518091 U TWM518091 U TW M518091U TW 104217199 U TW104217199 U TW 104217199U TW 104217199 U TW104217199 U TW 104217199U TW M518091 U TWM518091 U TW M51809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take
valve
personal
cav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7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Cheng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Kuantech Bei 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tech Bei 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antech Bei Hai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17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8091U/zh
Publication of TWM518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8091U/zh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Description

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
本創作係與一種空氣過濾器有關,尤指一種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
按,一般用於過濾空氣的配件或機器等設備,在室內往往是提供一機器運作的空氣淨化機,以潔淨該室內之空氣;而在室外,則有如口罩或面罩等配件,配戴於人體臉部之口、鼻等處,以達到吸入空氣之淨化效果。
惟,傳統用於室外的過濾器,如過濾面罩,因須罩設於人體口、鼻等處而佔據較大的體積與空間,尤其配戴在人體臉部,過大的體積與空間勢必造成戴配之不便。但若如一般口罩等薄化配件,則較難具有良好的空氣過濾效果。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係為改善並解決上述之缺失,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可提供一種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係具有較小體積、僅需配戴於人體鼻孔下方,不會佔據人體口部等位置 處而影響談話或發聲,並適合個人使用來提供潔淨之空氣,以兼具攜帶上的便利性。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用以配戴於人體鼻孔處,包括一濾器殼體、一控制單元、以及一過濾單元;濾器殼體內呈中空而形成有一容腔,且濾器殼體上設有與容腔相通的進氣孔與出氣孔;控制單元設於容腔內,並與進氣孔之間於容腔內形成進氣流道,且進氣控制閥至少包含一出氣控制閥,出氣控制閥與出氣孔之間於容腔內形成出氣流道;過濾單元設於進氣流道內作阻隔;其中,濾器殼體係設有對應人體鼻孔的呼吸管,且呼吸管連通容腔並介於進氣流道與出氣流道之間。
<本創作>
1‧‧‧濾器殼體
10‧‧‧前蓋
100‧‧‧進氣孔
101‧‧‧進氣流道
102‧‧‧供氣流道
103‧‧‧出氣流道
104‧‧‧內側
105‧‧‧內側
11‧‧‧後蓋
110‧‧‧出氣孔
111‧‧‧容腔
112‧‧‧固定片
113‧‧‧彈性組件
114‧‧‧掣動件
115‧‧‧彈性元件
116‧‧‧後蓋
12‧‧‧呼吸管
120‧‧‧吸氣孔
121‧‧‧鼻塞套
13‧‧‧裝飾件
2‧‧‧控制單元
20‧‧‧進氣控制閥
200‧‧‧進氣閥門
201‧‧‧進氣閥塞
202‧‧‧進氣口
21‧‧‧出氣控制閥
210‧‧‧出氣閥門
211‧‧‧出氣閥塞
212‧‧‧出氣口
3‧‧‧過濾單元
4‧‧‧閥板
40‧‧‧分隔部
41‧‧‧缺口部
5‧‧‧配戴件
圖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平面示意圖。
圖5係圖4之5-5斷面剖視的吸氣示意圖。
圖6係圖4之6-6斷面剖視的吸氣示意圖。
圖7係圖4之7-7斷面剖視的吐氣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9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平面示意圖。
圖10係圖9之10-10斷面剖視的吸氣示意圖。
圖11係圖9之11-11斷面剖視的吸氣示意圖。
圖12係圖9之11-11斷面剖視的吐氣示意圖。
為了使 貴審查委員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係分別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示意圖、以及使用狀態示意圖。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係用以配置於人體鼻孔下方(如圖3所示),可將人體於呼吸時所吸入的空氣先予以過濾後,再供人體吸入,以確保所吸入的空氣之潔淨度,並可進一步避免人體呼吸道因不潔之空氣所造成的感染等問題。該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包括一濾器殼體1、一控制單元2、以及一過濾單元3;其中:該濾器殼體1內呈中空,並可由一前蓋10與一後蓋11相互蓋合而成,該濾器殼體1上更設有進氣孔100與出氣孔110。在本創作所舉之實施例中,所述進氣孔100設於前蓋10上,並可透過一裝飾件13覆蓋於所述進氣孔100前方但須維持進氣孔100的暢通,而所述出氣孔110設於後蓋11上。且該濾器殼體1因其內部中空而形成有一容腔111,該容腔111可透過前蓋10與後蓋11相互蓋合後而形成,而所述進氣孔100、出氣孔110皆與該容腔111相通,以供進氣孔100與出氣孔110可分別作為空氣進、出入容腔111內之所用。另,所述所述進氣孔100或出氣孔110皆可設置為單數或複數、或其它任何可供空氣通過的型態。
該控制單元2係設於上述濾器殼體1之容腔111內,並可包含一進氣控制閥20與一出氣控制閥21。在本實施例中,該進氣控制閥20又包含一進氣閥門200與一進氣閥塞201,該進氣閥塞201控制進氣閥門200作單向的開啟或閉合而設於其上,該進氣閥門200上具有進氣口202,可設有奈米殺菌網(圖略);該出氣控制閥21亦包含一出氣閥門210與一出氣閥塞211,該出氣閥塞211控制出氣閥門210作單向的開啟或閉合而設於其上,該出氣閥門210上具有出氣口212,且出氣閥塞211控制的方向與進氣閥塞201相反。此外,該進氣閥門200與出氣閥門210可橫向並列而構成一片狀體。
另,如圖6所示,該進氣控制閥20與上述進氣孔100之間於容腔111內形成有進氣流道101,該進氣控制閥20與出氣控制閥21之間於容腔111內形成有供氣流道102,而如圖7所示,該出氣控制閥21與上述出氣孔110之間於容腔111內則形成有出氣流道103,故進氣流道101可透過進氣控制閥20的開啟而以單向連通至氣通道102連通,而供氣流道102可透過出氣控制閥21的開啟而以單向連通至出氣通道103。又,如圖1及圖5所示,為了便於空氣於容腔111內的流向,可於控制單元2上設有一位於進氣流道101內的閥板4,該閥板4與呈片狀體的控制單元2疊置而一併組設於後蓋11上,且該閥板4相對於出氣閥門210而具有一分隔部40、相對於進氣閥門200則具有一缺口部41,分隔部40可防止進入的空氣不慎通過出氣閥門210,而缺口部41則可供進入的空氣確實通過進氣閥門200。
該過濾單元3係設於上述濾器殼體1之進氣流道101內,以阻隔於濾器殼體1之進氣孔100與控制單元2之進氣控制閥20之間,藉以確保被吸入濾器殼體1內的空氣,可先透過該過濾單元3進行過濾,該過濾單元3可為一活 性碳組合過濾網。此外,亦可於該過濾單元3表面上塗抹如香精油等香料(圖略),以提供潔淨之空氣進一步之清香氣味。
再者,上述濾器殼體1上方係設有對應人體鼻孔的呼吸管12,以對應並插入人體鼻孔內,且所述呼吸管12連通至濾器殼體1之容腔111內,並連通至容腔111之供氣流道102。又,呼吸管12內具有一吸氣孔120,呼吸管12上可進一步套設一鼻塞套121,且鼻塞套121仍維持吸氣孔120與人體鼻孔之暢通。而在本實施例中,該呼吸管12係設於濾器殼體1之後蓋11上方,且該二呼吸管12間的距離可作調整,以配合不同的使用者使用。
是以,藉由上述之構造組成,即可得到本創作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
據此,請一併參閱圖4、圖5及圖6所示,當人體吸入空氣時,外界的空氣會由上述濾器殼體1的進氣孔100進入其內,並先通過上述過濾單元3進行過濾,以獲得潔淨之空氣。俟後,空氣再由容腔111內的進氣流道101推抵進氣控制閥20的進氣閥塞201,因為進氣控制閥20控制單向的原故,使得空氣僅得由此方向推開進氣閥塞201而通過進氣閥門200,以來到供氣流道102,再藉由呼吸管12供人體吸入所述潔淨之空氣。
反之,當人體將上述所吸入之空氣吐出時,所吐出之空氣由呼吸管12來到供氣流道102,此時因出氣閥塞211控制的方向與進氣閥塞201相反,故進氣閥塞201會閉合進氣閥門200,並推抵出氣控制閥21的出氣閥塞211,因為出氣控制閥21控制單向的原故,使得空氣僅得由此方向推開出氣閥塞211而通過出氣閥門210,以來到出氣流道103,進而由出氣孔110排出濾器殼體1外。 附帶一提的是:於上述吸氣時,因出氣閥塞211會閉合出氣閥門210,所以外界的空氣不會由出氣孔110通過出氣控制閥21而進入供氣流道102。
此外,如圖3所示,本創作可更包括一配戴件5,該配戴件5係連接於上述濾器殼體1二端處上,以方便供人體配戴時固定於臉部上。
再者,如圖8及圖9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其中,請一併參閱圖10及圖11所示,該控制單元2僅具有上述出氣控制閥21,所述進氣流道101則形成於的該控制單元2與上述進氣孔100之間的容腔111內,且上述呼吸管12直接與進氣流道101連通;俾透過所述過濾單元3設於該進氣流道101內且阻隔於進氣孔100與呼吸管12之間,使人體吸氣時,外界的空氣由進氣孔100通過過濾單元3進行過濾後,能直接由進氣流道101進入呼吸管12並供人體吸入潔淨後的空氣。反之,如圖12所示,當人體吐氣時,所吐出的空氣由呼吸管12來到腔室11,此時因出氣閥塞211控制的方向可被吐出的空氣推開,使得空氣能通過出氣閥門210來到出氣流道103,進而由出氣孔110排出濾器殼體1外。
因此,藉由本創作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不僅可具有較小的體積,在配戴上也僅會佔用人體鼻孔下方,不會因過大的體積而佔據人體口部等其它部位、甚至影響談話或發聲等動作,故可適合於個人隨身使用來提供潔淨之空氣,以兼具攜帶上的便利性。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習知之缺失,又因極具新穎性及進步性,完全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創作人之權利。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等效技術、手段等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創作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1‧‧‧濾器殼體
13‧‧‧裝飾件
121‧‧‧鼻塞套
5‧‧‧配戴件

Claims (12)

  1. 一種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用以配戴於人體鼻孔處,包括:一濾器殼體,內呈中空而形成有一容腔,且該濾器殼體上設有與該容腔相通的進氣孔與出氣孔;一控制單元,設於該容腔內,該控制單元與所述進氣孔之間於該容腔內形成進氣流道,且該控制單元至少包含一出氣控制閥,該出氣控制閥與所述出氣孔之間於該容腔內則形成出氣流道;以及一過濾單元,設於該進氣流道內作阻隔;其中,該濾器殼體係設有對應所述人體鼻孔的呼吸管,且所述呼吸管連通該容腔並介於該進氣流道與該出氣流道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中該濾器殼體係由一前蓋與一後蓋相互蓋合而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中所述進氣孔係設於該前蓋上,而所述出氣孔則設於該後蓋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中該控制單元更包含一進氣控制閥,且該進氣流道更進一步形成於該進氣控制閥與所述進氣孔之間的該容腔內,而該過濾單元則阻隔於所述進氣孔與該進氣控制閥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中該進氣控制閥更與該出氣控制閥之間於該容腔內形成供氣流道,所述呼吸管進一步與該供氣流道連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所述之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中該進氣控制閥係包含一進氣閥門與一進氣閥塞,該進氣閥塞控制該進氣閥門作單向的開啟或閉合而設於其上,而該出氣控制閥亦包含一出氣閥門與一出氣閥塞,該出氣閥塞控制該出氣閥門作單向的開啟或閉合而設於其上,且該出氣閥塞控制的方向與該進氣閥塞控制的方向相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中該控制單元上係設有一位於該進氣流道內的閥板,該閥板相對於該出氣閥門而具有一分隔部、而相對於該進氣閥門則具有一缺口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中該進氣閥門上係設有奈米殺菌網。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中該過濾單元係為一活性碳組合過濾網。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9項所述之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該過濾單元表面上係塗抹香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中所述呼吸管上係設有鼻塞套。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其更包括一配戴件,該配戴件係連接於該濾器殼體二端處上。
TW104217199U 2015-10-27 2015-10-27 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 TWM518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7199U TWM518091U (zh) 2015-10-27 2015-10-27 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7199U TWM518091U (zh) 2015-10-27 2015-10-27 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8091U true TWM518091U (zh) 2016-03-01

Family

ID=56085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7199U TWM518091U (zh) 2015-10-27 2015-10-27 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80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8457A (zh) * 2020-03-09 2021-09-10 吴羽唐 具呼吸阻抗的鼻塞式呼吸训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8457A (zh) * 2020-03-09 2021-09-10 吴羽唐 具呼吸阻抗的鼻塞式呼吸训练器
TWI742557B (zh) * 2020-03-09 2021-10-11 吳羽唐 具呼吸阻抗的鼻塞式呼吸訓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65526B2 (ja) 吸入器および吸入器用マウスピース
JP5086988B2 (ja) 乾粉エアロゾル化吸入器
US10821255B2 (en) Personalized forced air purifier
KR20110009769U (ko) 소형 코마스크
KR20150100286A (ko) 운동용 호흡구
TW201605508A (zh) 鼻罩
JP2010264183A (ja) 多機能付予防マスク
CN102671321A (zh) 鼻孔呼吸式吸管口罩
JP2018538096A (ja) ネブライザーヘッド内の空気流
KR20190030427A (ko) 마우스피스 및 이를 구비한 마스크
TWM518091U (zh) 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
CN105521571B (zh) 一种穿戴式负氧离子三腔呼吸仪
TWM598926U (zh) 隨身空氣清淨機之導氣裝置
CN201082374Y (zh) 一种微型净氧过滤器
TWM531291U (zh) 具有分流效果的呼吸罩
CN104548403A (zh) 供气式口罩装置
WO2017070879A1 (zh) 结构改进的个人用空气过滤装置
TW202012016A (zh) 口罩
KR20100090473A (ko) 긴급 피난용 마스크의 산소발생장치
TW201714637A (zh) 個人用空氣過濾裝置結構改良
KR20200020088A (ko) 미세먼지 차단용 호흡장치
KR101641635B1 (ko) 가스 정화 장치
CN103519431A (zh) 呼吸通畅型口罩
JP6770223B1 (ja) 鼻孔マスク
JP2006297019A (ja) 人が無意識に力をいれずに行う呼吸すなわち吸う、吐く、この作業を人為的に操作し力を入れなければ呼吸できないスポーツ用マス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