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5150U - 觸控電極層 - Google Patents

觸控電極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5150U
TWM515150U TW104211794U TW104211794U TWM515150U TW M515150 U TWM515150 U TW M515150U TW 104211794 U TW104211794 U TW 104211794U TW 104211794 U TW104211794 U TW 104211794U TW M515150 U TWM515150 U TW M5151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ouch electrodes
electrodes
electrode layer
circu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1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倉志
莊宗諺
翁玉芬
朱芳男
Original Assignee
聯陽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陽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陽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1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5150U/zh
Priority to CN201520625543.2U priority patent/CN205015858U/zh
Priority to US14/876,836 priority patent/US9898115B2/en
Publication of TWM515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5150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Description

觸控電極層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子元件層,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電極層。
習知觸控面板中,多點觸控的電極設計大都以對稱設計為主,而其觸控反應區的形狀則是以方形為主,以確保有效的觸控感應。然而,一旦產品設計需要搭配不同的外觀形狀,如圓形、橢圓或多邊形時,通常會於方形的觸控反應區外增加不具有觸控感應功能的修飾形狀,因此除了方形的觸控反應區外,其周圍的邊緣區通常是不具有觸控感應能力。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觸控電極層,具有較佳的觸控感應。
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電極層,其包括多個第一觸控電極以及多個第二觸控電極。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一矩形,其中第一觸控電極具有相同大小的形狀。第二觸控電極配置於第一觸控電極的外圍,且與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一圓形或一類圓形,而定義出一圓形觸控區域或一類圓形觸控區域。每一第二觸控電極的形狀為一弧狀三角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矩形,且矩形為一正方形。第二觸控電極的形狀相互對稱且具有相同的大小,且第一觸控電極與第二觸控電極排列成圓形,而定義出圓形觸控區域。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正方形的二對角線分別平行於圓形觸控區域的一水平軸線與一垂直軸線。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矩形,且矩形為一長方形。第二觸控電極的形狀相互對稱且具有二種不同的大小,且第一觸控電極與第二觸控電極排列成類圓形,而類圓形為一橢圓形,並定義出一橢圓形觸控區域。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矩形,而第二觸控電極配置於第一觸控電極的外圍且暴露出矩形的至少一側邊。第二觸控電極的形狀相互對稱且具有相同的大小,且第一觸控電極與第二觸控電極排列成類圓形,而定義出類圓形觸控區域。
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電極層,其包括多個第一觸控電極以及多個第二觸控電極。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一多邊形,其中第一觸控電極具有相同大小的形狀。第二觸控電極配置於第一觸控電極的外圍,且與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一圓形,而定義出一圓形觸控區域。第二觸控電極包括多個第一弧狀觸控電極與多個第二弧狀觸控電極。每一第一弧狀觸控電極的面積大於每一第二弧狀觸控電極的面積,且第一弧狀觸控電極與第二弧狀觸控電極彼此不相連且呈交替排列。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弧狀觸控電極位於圓形觸控區域的一水平軸線與一垂直軸線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觸控電極的形狀為一正方形,且第一觸控電極的對角線的連線平行於圓形觸控區域的一水平軸線與一垂直軸線。
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電極層,其包括多個觸控電極,排列成一多邊形,其中每一觸控電極的形狀為一六角形,且觸控電極具有相同大小的形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電極層,更包括:多個輔助觸控電極,與觸控電極相排列,以使多邊形的至少兩相對側邊的輪廓分別為一直線。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電極層透過具有相同大小的形狀的第一觸控電極與形狀為一弧狀三角形的第二觸控電極排列成圓形或類圓形,而定義出圓形觸控區域或類圓形觸控區域。也就是說,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電極層透過二種簡單的形狀即可形成圓形觸控區域或類圓形觸控區域,因此可有效降低屏幕的雜訊干擾,且可具有較佳的位置解析度與定位準確率。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需說明的是,以下圖式中這些觸控電極因為電性的關係彼此之間並沒有連接在一起,而是存在有微細間距。但,為了方便理解本發明,以下圖式皆省略繪示微細間距。
圖1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電極層100a包括多個第一觸控電極110a以及多個第二觸控電極120a。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a排列成一矩形R1,其中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a具有相同大小的形狀。這些第二觸控電極120a配置於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a的外圍,且與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a排列成一圓形,而定義出一圓形觸控區域C1,其中每一第二觸控電極120a的形狀為一弧狀三角形。
詳細來說,每一第一觸控電極110a具體化的形狀為一正方形,且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a具有相同大小的面積與形狀。此處,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a的個數具體化是9個,但並不以此為限。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a排列成矩形R1,如正方形,而這些第二觸控電極120a環繞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a所排列形成的正方形的外圍。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第二觸控電極120a的形狀例如是由二個相互垂直的邊連接一弧形所構成的弧狀三角形,其中這些第二觸控電極120a的個數具體化是8個。每二個形狀相互對稱的第二觸控電極120a相鄰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a所排列形成的正方形的一側邊,且透過這樣的設計可排列成圓形而定義出圓形觸控區域C1。此時,圓形觸控區域C1為單層觸控結構層,具有節省成本的優勢。
由於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a是透過二種簡單的形狀(即第一觸控電極110a的正方形與第二觸控電極120a的弧狀三角形)即可形成圓形觸控區域,因此這種僅透過二種簡單的形狀的觸控電極所形成的觸控電極層100a,可有效降低屏幕的雜訊干擾。再者,當透過演算法進行觸控位置的演算時,只需要處理周邊弧狀三角形的區塊、中央正方形的區塊以及弧狀三角形與正方形的交界處即可,可有效大幅降低演算法的複雜度,以達到較佳的位置解析度以及定位準確率。此外,本實例的觸控電極層100a在圓形觸控區域C1內均可觸控感應,且圓形觸控區域C1的設計其大小較不受設計上的限制。另外,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a亦適於多指觸控,可提供人性化地操作模式。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2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2,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b與圖1中的觸控電極層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b的第二觸控電極120b配置於第一觸控電極110b的外圍且暴露出正方形(即矩形R1)的一邊R11,而第一觸控電極110b與第二觸控電極120b排列成一類圓形,且定義出一類圓形觸控區域C2。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b的設計相對於圖1的觸控電極層100a的設計少了二個第二觸控電極120b,可符合客戶對產品外觀的需要。此外,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依序所需的觸控區域圖案,而自行排列及增減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b與這些第二觸控電極120b的位置與數量,以達到所需的目的及效果。
圖3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3,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c與圖1中的觸控電極層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為了降低屏幕的繞射問題,可將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c排列成正方形(即矩形R1),其中正方形的二對角線D1、D2分別平行於圓形觸控區域C1的一水平軸線X與一垂直軸線Y。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c所排列成的正方形是相對於圖1中的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a所排列成的正方形旋轉一角度。換言之,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c透過旋轉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c所排列成的正方形,即可達成降低屏幕的繞射問題的目的。
圖4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4,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d與圖1中的觸控電極層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d的個數具體化為6個,且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d排列成矩形R2,其中矩形R2具體化為一長方形。第二觸控電極120d、130d的形狀相互對稱且具有二種不同的大小,且第一觸控電極110d與第二觸控電極120d、130d排列成類圓形,類圓形例如是一橢圓形,而定義出一橢圓形觸控區域C3。也就是說,本實施例中的第二觸控電極120d、130d具有相同或對稱的形狀,但不具有相同的面積大小,藉此設計搭配排列成長方形的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d而定義出橢圓形觸控區域C3。
圖5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4與圖5,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e與圖4中的觸控電極層100d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二觸控電極120e配置於第一觸控電極110e的外圍且暴露長方形(即矩形R2)的相對二邊R21、R22。此處,這些第二觸控電極120e的形狀相互對稱且具有相同的大小與相同的面積,且第一觸控電極110e與第二觸控電極120e排列成類圓形,而定義出類圓形觸控區域C4。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e的設計相對於圖4的觸控電極層100d的設計少了四個第二觸控電極130d,可符合客戶對產品外觀的需要。此外,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依序所需的觸控區域圖案,而自行排列及增減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e與這些第二觸控電極120e、130e的位置與數量,以達到所需的目的及效果。
圖6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6,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f包括多個第一觸控電極110f以及多個第二觸控電極120f。第一觸控電極110f排列成一多邊形P1,其中第一觸控電極110f具有相同大小的形狀。第二觸控電極120f配置於第一觸控電極110f的外圍,且與第一觸控電極110f排列成一圓形,而定義出一圓形觸控區域C1。第二觸控電極120f包括多個第一弧狀觸控電極122f與多個第二弧狀觸控電極124f。每一第一弧狀觸控電極122f的面積大於每一第二弧狀觸控電極124f的面積,且第一弧狀觸控電極122f與第二弧狀觸控電極124f彼此不相連且呈交替排列。
具體來說,本實施例的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f的數量具體化為13個,而第一弧狀觸控電極122f的數量具體化為4個,且第二弧狀觸控電極124f的數量具體化為4個,但並不以此為限。每一第一觸控電極110f的形狀具體化為一正方形,且第二弧狀觸控電極124f位於圓形觸控區域C1的一水平軸線X與一垂直軸線Y上。每一第二弧狀觸控電極124f排列於一個第一觸控電極110f的一側邊112f,且這些第一弧狀觸控電極122f、這些第二觸控電極124f以及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f排列並定義出圓形觸控區域C1。因此,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f在圓形觸控區域C1內均可觸控感應,且圓形觸控區域C1的設計其大小較不受設計上的限制。此外,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f還具有適於雙指應用,可提供人性化地操作模式,且具有較佳的定位準確度的優勢。
圖7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6與圖7,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g與圖6中的觸控電極層100f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g的數量具體化為24個。詳細來說,每一第二弧狀觸控電極124g排列於二個第一觸控電極110g的側邊112g,且這些第一弧狀觸控電極122g、這些第二觸控電極124g以及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g排列並定義出圓形觸控區域C1。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g的尺寸小於圖6中的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f的尺寸,可有效較低成本且可提高觸控靈敏度。
圖8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7與圖8,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h與圖7中的觸控電極層100g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每一第一觸控電極110h的形狀為一正方形,且每一正方形具有四個粗糙表面S,而這些第二觸控電極120h的第一弧狀觸控電極122h與第二弧狀觸控電極124h與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h的粗糙表面S相互排列而定義出圓形觸控區域。透過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h的粗糙表面S的設計可有效減輕螢幕繞射現象。
圖9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7與圖9,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i與圖7中的觸控電極層100g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為了降低屏幕的繞射問題,可將圖7中的觸控電極層100g的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g所排列後的圖形旋轉一角度,請參考圖9,而使得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i的對角線D3、D4的連線平行於圓形觸控區域C1的水平軸線X與垂直軸線Y。換言之,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i透過旋轉圖7中的這些第一觸控電極110g所排列成的圖形,即可達成降低屏幕的繞射問題的目的。
圖10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請參考圖10,觸控電極層100j包括多個觸控電極110j,其中這些觸控電極110j排列成一多邊形,如平行四邊形。詳細來說,每一觸控電極110j的形狀具體化為一六角形,且觸控電極110j具有相同大小的形狀與相同的面積。由於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j僅具有觸控電極110j一種電極圖案,且透過這些觸控電極110j任意排列可形成不同形狀的多邊形,而形成多邊形的觸控區域,因此可有效增加產品外觀設計的選擇,且多邊形的觸控區域內均可觸控感應。
圖11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0與圖11,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k與圖10中的觸控電極層100j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k更包括:多個輔助觸控電極 120k,其中這些輔助觸控電極120k與觸控電極110k相互排列,以使多邊形的相對側邊的輪廓分別為一直線L。此處,每一輔助觸控電極120k的形狀具體化為一半六角形,如圖11所示,輔助觸控電極120k的三個邊分別位於三個觸控電極層100k的一邊,而使得這些觸控電極110k與這些輔助觸控電極120k可排列成一邊緣輪廓皆為直線L的多邊形。
由於本實施例是透過二種簡單的形狀(即觸控電極110k的六角形與輔助觸控電極120k的半六角形)即可形成多邊形的觸控區域,因此這種僅透過二種簡單的形狀的觸控電極所形成的觸控電極層100k,可有效降低屏幕的雜訊干擾。再者,當透過演算法進行觸控位置的演算時,可有效大幅降低演算法的複雜度,以達到較佳的位置解析度以及定位準確率。此外,本實例的觸控電極層100k在多邊形的觸控區域內均可觸控感應,且多邊形的觸控區域的設計可增加產品外觀設計的選擇。
圖12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1與圖12,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00l與圖11中的觸控電極層100k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觸控電極層110l的觸控電極110l與輔助觸控電極120l排列成具有平行直線L的多邊形。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電極層透過具有相同大小的形狀的第一觸控電極與形狀為一弧狀三角形的第二觸控電極排列成圓形或類圓形,而定義出圓形觸控區域或類圓形觸控區域。 也就是說,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電極層透過二種簡單的形狀即可形成圓形觸控區域或類圓形觸控區域,因此可有效降低屏幕的雜訊干擾,且可具有較佳的位置解析度與定位準確率。再者,本新型創作於觸控電極層的圓形觸控區域或類圓形觸控區域內均可觸控感應,且可多指觸控,可提供人性化地操作模式。此外,透過形狀為六角形的觸控電極排列成多邊形的觸控電極層,其多邊形的觸控區域可設計可增加產品外觀設計的選擇。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100h、100i、100j、100k、100l‧‧‧觸控電極層
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110h、110i‧‧‧第一觸控電極
110j、110k、110l‧‧‧觸控電極
112f、112g‧‧‧側邊
120a、120b、120c、120d、120e、120f、120g、120h、130d‧‧‧第二觸控電極
120k、120l‧‧‧輔助觸控電極
122f、122g、122h‧‧‧第一弧狀觸控電極
124f、124g、124h‧‧‧第二弧狀觸控電極
C1‧‧‧圓形觸控區域
C2、C4‧‧‧類圓形觸控區域
C3‧‧‧橢圓形觸控區域
D1、D2、D3、D4‧‧‧對角線
L‧‧‧直線
P1‧‧‧多邊形
R1、R2‧‧‧矩形
R11、R21、R21‧‧‧邊
S‧‧‧粗糙表面
圖1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2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3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4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5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6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7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8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9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10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11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12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電極層的俯視示意圖。
100a‧‧‧觸控電極層
110a‧‧‧第一觸控電極
120a‧‧‧第二觸控電極
R1‧‧‧矩形
C1‧‧‧圓形觸控區域

Claims (10)

  1. 一種觸控電極層,包括: 多個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一矩形,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具有相同大小的形狀;以及 多個第二觸控電極,配置於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外圍,且與該些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一圓形或一類圓形,而定義出一圓形觸控區域或一類圓形觸控區域,其中各該第二觸控電極的形狀為一弧狀三角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電極層,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該矩形,且該矩形為一正方形,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的形狀相互對稱且具有相同的大小,且該些第一觸控電極與該些第二觸控電極排列成該圓形,而定義出該圓形觸控區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電極層,其中該正方形的二對角線分別平行於該圓形觸控區域的一水平軸線與一垂直軸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電極層,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該矩形,且該矩形為一長方形,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的形狀相互對稱且具有二種不同的大小,且該些第一觸控電極與該些第二觸控電極排列成該類圓形,而該類圓形為一橢圓形,並定義出一橢圓形觸控區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電極層,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該矩形,而該些第二觸控電極配置於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外圍且暴露出該矩形的至少一側邊,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的形狀相互對稱且具有相同的大小,且該些第一觸控電極與該些第二觸控電極排列成該類圓形,而定義出該類圓形觸控區域。
  6. 一種觸控電極層,包括: 多個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一多邊形,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具有相同大小的形狀;以及 多個第二觸控電極,配置於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外圍,且與該些第一觸控電極排列成一圓形,而定義出一圓形觸控區域,其中該些第二觸控電極包括多個第一弧狀觸控電極與多個第二弧狀觸控電極,各該第一弧狀觸控電極的面積大於各該第二弧狀觸控電極的面積,且該些第一弧狀觸控電極與該些第二弧狀觸控電極彼此不相連且呈交替排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觸控電極層,其中該些第二弧狀觸控電極位於該圓形觸控區域的一水平軸線與一垂直軸線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觸控電極層,其中各該第一觸控電極的形狀為一正方形,且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對角線的連線平行於該圓形觸控區域的一水平軸線與一垂直軸線。
  9. 一種觸控電極層,包括:     多個觸控電極,排列成一多邊形,其中各該觸控電極的形狀為一六角形,且該些觸控電極具有相同大小的形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觸控電極層,更包括:     多個輔助觸控電極,與該些觸控電極相排列,以使該多邊形的至少兩相對側邊的輪廓分別為一直線。
TW104211794U 2015-07-22 2015-07-22 觸控電極層 TWM515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1794U TWM515150U (zh) 2015-07-22 2015-07-22 觸控電極層
CN201520625543.2U CN205015858U (zh) 2015-07-22 2015-08-19 触控电极层
US14/876,836 US9898115B2 (en) 2015-07-22 2015-10-07 Touch electrode lay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1794U TWM515150U (zh) 2015-07-22 2015-07-22 觸控電極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5150U true TWM515150U (zh) 2016-01-01

Family

ID=55214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1794U TWM515150U (zh) 2015-07-22 2015-07-22 觸控電極層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98115B2 (zh)
CN (1) CN205015858U (zh)
TW (1) TWM51515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90096B2 (en) * 2015-12-30 2018-06-05 Synaptics Incorporated Elliptical capacitive sensor electrode pattern and sensing therewith
KR20180029178A (ko) * 2016-09-09 2018-03-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07820594A (zh) * 2016-10-28 2018-03-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TWI693544B (zh) * 2019-04-03 2020-05-11 聯陽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JP7062737B2 (ja) * 2020-10-09 2022-05-06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検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9470A1 (en) * 2006-03-31 2007-10-04 Warren Snyder Capacitive touch sense device having polygonal shaped sensor elements
DE102007016408A1 (de) * 2007-03-26 2008-10-02 Ident Technology Ag Mobiles Kommunikationsgerät und Eingabeeinrichtung hierfür
CN102460351B (zh) * 2009-06-11 2015-11-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触摸面板以及触摸式输入装置
EP2542954B1 (en) * 2010-02-10 2017-11-01 Microchip Technology Germany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generation of a signal correlated with a manual input operation
US9478189B2 (en) * 2014-10-30 2016-10-25 Atmel Corporation Touch sensor having a single sensor layer
KR20160087043A (ko) * 2015-01-12 2016-07-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9910531B2 (en) * 2015-01-12 2018-03-06 Synaptics Incorporated Circular outline single layer patter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5858U (zh) 2016-02-03
US20170024030A1 (en) 2017-01-26
US9898115B2 (en) 2018-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15150U (zh) 觸控電極層
JP7096257B2 (ja) タッチ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564761B (zh) 觸控電極層
TWI403939B (zh) 觸控面板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TWI464644B (zh) 觸控面板
JP3197225U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検出電極
US10802621B2 (en) Touch panel
WO2016065782A1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0303278B2 (en) Touch panel
US20150060254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8166178A1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581141B (zh) 觸控面板的導電層的製作方法與觸控面板
WO2016101516A1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605622B1 (ko) 터치 패널
US20160149572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metal mesh pattern and touch panel
TWM518362U (zh) 觸控面板
TW201537401A (zh) 觸控面板
TW201704951A (zh) 觸控面板
WO2016086613A1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TWM494965U (zh) 電子裝置
TW201619795A (zh) 電容式觸控裝置
TWI662450B (zh) 觸控面板及應用其的觸控顯示裝置
TWM477620U (zh) 具視覺調和效果的觸控面板線電阻感應電極結構
TWI621051B (zh) 顯示器的觸控感應結構
TWI605365B (zh) 觸控面板及其觸控電極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