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4826U - 生理偵測結構 - Google Patents

生理偵測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4826U
TWM514826U TW104215396U TW104215396U TWM514826U TW M514826 U TWM514826 U TW M514826U TW 104215396 U TW104215396 U TW 104215396U TW 104215396 U TW104215396 U TW 104215396U TW M514826 U TWM514826 U TW M5148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liding
physiological
detection structure
fab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5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Hsun Kang
Li-Chuan Chang
Hao-Chen Wang
Shu-Fen Liao
Reng-Sho Chen
Original Assignee
Kings Metal Fiber Technolog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s Metal Fiber Technologies filed Critical Kings Metal Fiber Technologies
Priority to TW104215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4826U/zh
Publication of TWM514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4826U/zh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Description

生理偵測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生理偵測結構,尤指一種透過一本體、一滑動體及一偵測模組之組合設計,讓該偵測模組具有變換偵測位置之效能,以改善長時間壓迫在同一位置而出現皮膚紅腫之現象,而適用於生理偵測衣、傾斜偵測衣等或類似結構者。
近年來科技發達下,開始研發出將偵測模組與衣服做結合,以方便進行檢測及記錄身體的生理狀況,便於運用於居家健康自主管理上或預防醫療上。
而目前的偵測模組與衣服結合時大都採用固定式,也就是將偵測模組縫合於所需的偵測位置上(如胸口處),使該偵測模組能接觸到皮膚表層,以便進行人體之生理訊號的偵測。
且因在進行量測生理訊號時,為了避免在量測生理訊號時出現一下子有訊號一下子沒有訊號的斷訊現象,該偵測模組需隨時與皮膚表層保持接觸狀態。
但習知採用固定式結合於衣服的偵測模組在量測一段時間後,會因為穿戴關係使該偵測模組緊靠於皮膚表層上,而造成皮膚表層產生紅腫現象,且容易使人感覺到不舒服。
因此,本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期能提出一種讓該偵測模組具有變換偵測位置之效能的生理偵測結構,令使用者可輕易操作組裝,乃潛心研思、設計組製,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為本創作人所欲研創之創作動機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生理偵測結構,係包括有一本體、一滑動體及一偵測模組之組合設計,該本體係設有至少一開口,而該滑動體係結合於該本體之一面上,且該滑動體係具有預留長度,另該偵測模組係結合於該滑動體上,且該偵測模組係露於該本體之開口外,藉此,使該偵測模組能藉由該滑動體之預留長度而進行位移,讓偵測模組能於該本體之開口處進行左右位移的移動,以具有變換偵測位置之效能,便於偵測身體不同位置之生理訊號,且藉由其不連動設計以提供偵測模組的穩定性,並改善該偵測模組因長時間壓迫在同一位置而出現皮膚紅腫之現象或因長時間壓迫而造成身體的不適感,進而增加整體之實用性者。
本創作之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種生理偵測結構,藉由該本體係結合於一織物之內層,使該本體能固定於該織物上,且該結合係採用縫合方式、超音波方式、熱熔合方式或黏接劑方式等其中任一種,而該織物係為衣服、褲子、手套、內衣、背心、胸衣、平口衣等其中任一種,藉此,當將該織物穿著於人體後,透過該織物本身可以採用彈性材質編織的方式或是另外採用於本體的兩端分別結合一彈性體的方式,使結合於該織物之內層的本體能具有束縛之效果而貼近於皮膚, 並讓露於該本體之開口外的偵測模組能緊貼於所需偵測位置的皮膚上,使本創作之偵測模組具有往身體表層處移動之效能,以提昇該偵測模組之接觸面與身體表層的貼附性,使與身體表層的接觸效果能提高,進而增加整體之使用貼附性者。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生理偵測結構,藉由該滑動體之預留長度係設有至少一彈性段,其中該彈性段亦能分別設於該滑動體之偵測模組的兩端,讓該偵測模組結合於滑動體上的位置不具有彈性,而透過該滑動體之偵測模組的兩端所設的彈性段來使該偵測模組能產生的滑移,以保持該滑動體之偵測模組露於本體之開口外時的平整度,便於進行調整該偵測模組之偵測位置,而使滑動體之預留長度能具有彈性調整之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實用性者。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之生理偵測結構,係包括:一本體、一滑動體及一偵測模組,該本體係設有至少一開口;而該滑動體係結合於該本體之一面上,且該滑動體係具有預留長度;以及該偵測模組係結合於該滑動體上,且該偵測模組係露於該本體之開口外,以使該偵測模組能藉由該滑動體之預留長度而進行位移者。
本創作之上述及其他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了解。
當然,本創作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之安排上容許有所不同,但所選用之實施例,則於本說明書中,予以詳細說明,並於附圖中展示其構造。
10‧‧‧本體
11‧‧‧開口
20‧‧‧滑動體
21‧‧‧預留長度
22‧‧‧卡扣部
23‧‧‧彈性段
30‧‧‧偵測模組
31‧‧‧卡扣部
301‧‧‧電極片
302‧‧‧微控制器
40‧‧‧織物
50‧‧‧彈性體
60‧‧‧片層
61‧‧‧對應開口
70‧‧‧訊號傳輸接點
第1圖係為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之元件分解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之偵測模組進行位移作動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第一種實施方式之開口內面結合片層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方式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第二種實施方式之偵測模組進行位移作動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方式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第三種實施方式之偵測模組進行位移作動示意圖。
第9圖係為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方式之本體結合於織物外觀示意圖。
第10圖係為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方式之本體結合於織物上的開口內面結合片層示意圖。
第11圖係為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方式之本體結合於織物上的偵測模組進行位移作動示意圖。
第12圖係為本創作第四種實施方式之本體結合於織物上的兩側結合彈性體示意圖。
請參閱第1~12圖,係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示意圖,而本創作之生理偵測結構最佳實施方式係運用於偵測身體表層之生理訊號或身體傾斜角度之變化,且具有能變換偵測位置之效能,便於偵測身體不同位置之生理訊號,且藉由其不連動設計以提供偵測模組的穩定性,並 便改善因長時間壓迫在同一位置而出現皮膚紅腫之現象或因長時間壓迫而造成身體的不適感,進而增加其實用性。
而本創作生理偵測結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係包括有一本體10、一滑動體20及一偵測模組30(如第1圖所示),該本體10係設有至少一開口11,其中該開口11係可為橫向狀或直向狀(而本實施例乃是以一橫向狀呈現),且該本體10係為布料、織物、膜片等其中任一種(本創作之實施例係採用布料來呈現),而該上述之膜片可為塑料材質之膜片、金屬材質之膜片、碳材質之膜片等或是其它材質之膜片。另該滑動體20係結合於該本體10之一面上(本實施例之滑動體20乃為不具有彈性材質),其中該結合係可採用縫合方式、超音波方式、熱熔合方式或黏接劑方式等其中任一種,或者是於該滑動體20之兩端與本體10上分別設有對應的接合部(如鈕扣、線扣、魔鬼氈...等)皆可(而本實施例係採用縫合方式來呈現)。而該滑動體20係具有預留長度21,使滑動體20能具有移動之效能。
再者,該偵測模組30係結合於該滑動體20上,其中該結合方式係該偵測模組30與該滑動體20上分別設有對應的卡扣部22、31(如凹凸件、公母件...等)(如第2圖所示),或者是將偵測模組30直接固定於滑動體20上(如採縫合方式、超音波方式、熱熔合方式或黏接劑方式等其中任一種)。而該偵測模組30係露於該本體10之開口11外,且該偵測模組30係具有一接觸面,其中該偵測模組30之接觸面係用來接觸身體表層,以偵測身體表層之生理訊號,使該偵測模組30能藉由該滑動體20之預留長度21而於本體 10之開口11處內進行滑移動作,以具有產生變換偵測位置之效能(如第3圖所示)。
而本創作生理偵測結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係包括有一本體10、一滑動體20及一偵測模組30(如第5圖所示),該本體10係設有二開口11,其中該二開口11係可為橫向狀或直向狀(而本實施例乃是以二直向狀呈現),且該本體10係為布料、織物、膜片等其中任一種(本創作之實施例係採用布料來呈現),而該上述之膜片可為塑料材質之膜片、金屬材質之膜片、碳材質之膜片等或是其它材質之膜片。另該滑動體20係結合於該本體10之一面上(本實施例之滑動體20乃為不具有彈性材質),其中該結合係可採用縫合方式、超音波方式、熱熔合方式或黏接劑方式等其中任一種,或者是於該滑動體20之兩端與本體10上分別設有對應的接合部(如鈕扣、線扣、魔鬼氈...等)皆可(而本實施例係採用縫合方式來呈現)。而該滑動體20係具有預留長度21,使滑動體20能具有移動之效能。
再者,該偵測模組30係結合於該滑動體20上,其中該結合方式係該偵測模組30與該滑動體20上分別設有對應的卡扣部22、31(如凹凸件、公母件...等)(請同時參考第2圖),或者是將偵測模組30直接固定於滑動體上(如採縫合方式、超音波方式、熱熔合方式或黏接劑方式等其中任一種)。而該偵測模組30係露於該本體10之開口11外(而本實施例乃是將滑動體20穿過本體10上之二開口11處,且讓偵測模組30外露於二開口11之間),且該偵測模組30係具有一接觸面,其中該偵測模組30之接觸面係用來接觸身體表層,以偵測身體表層之生理訊號,使該偵測模組30能藉 由該位於本體10內部的滑動體20之預留長度21來進行滑移動作,以讓偵測模組30能於本體10的二開口11之間具有產生變換偵測位置之效能(如第6圖所示)。
而本創作生理偵測結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係包括有一本體10、一滑動體20及一偵測模組30(如第7圖所示),其實施結構與第一種實施方式及第二種實施方式一樣,主要差異在於將第一種實施方式及第二種實施方式中的該滑動體20之預留長度21係設有至少一彈性段23,而本實施例乃是以二開口11來呈現(不以本實施例為限,亦可實施於一開口11之狀態),且該彈性段23亦能分別設於該滑動體20之偵測模組30的兩端,而該偵測模組30結合於滑動體20上的中間位置不具有彈性。另該彈性段23可於滑動體20編織時一起編織而成,或採用結合方式將彈性段23與滑動體20結合在一起,而該結合係採用縫合方式、超音波方式、熱熔合方式或黏接劑方式等其中任一種。再透過該滑動體20之偵測模組30的兩端所設的彈性段23來使該偵測模組30能產生的滑移(如第8圖所示),以保持該滑動體20之偵測模組30露於本體10之開口11外時的平整度,便於進行調整該偵測模組30之偵測位置,而使滑動體20之預留長度21能具有彈性調整之效能。
而本創作生理偵測結構的第四種實施方式係包括有一本體10、一滑動體20及一偵測模組30,其實施結構與第一種實施方式、第二種實施方式及第三種實施方式一樣,差異在於將第一種實施方式、第二種實施方式及第三種實施方式分別與織物40作結合,主要是將第一種實施方式、第二種實施方式及第三種實施方式中的本體10結 合於織物40之內層(如第9圖所示),且該結合係採用縫合方式、超音波方式、熱熔合方式或黏接劑方式等其中任一種,而該織物40係為衣服、褲子、手套、內衣、背心、胸衣、平口衣等其中任一種,且本實施例乃係以背心之織物40為例,使背心之織物40能穿著於人的身體上(而本創作之實施圖示皆將背心之織物40翻摺出內裡面為呈現方式),並與人的身體表層來形成接觸,使結合於該背心之織物40上的本體10可緊密接觸於人的身體表層之特定位置,如胸部、胸口等,並讓露於該本體10之開口11外的偵測模組30能貼近人的身體表層,且該上述之織物40係採用彈性材質編織或採用非彈性材質編織,當上述之織物40採用彈性材質編織時,能透過該織物40之彈性材質將結合於該織物40之內層的本體10束縛於人的身體表層上,並讓露於該本體10之開口11外的偵測模組30能緊貼於所需偵測位置的身體表層上,使該偵測模組30具有往身體表層處移動之效能,以提昇該偵測模組30之接觸面與身體表層的貼附性,使與身體表層的接觸效果能提高。
另於上述的第四種實施方式中當織物40採用非彈性材質編織時,可以進一步於本體10之兩端分別結合一彈性體50(如第12圖所示),該結合係採用縫合方式、超音波方式、熱熔合方式或黏接劑方式等其中任一種,且該結合於本體10兩端之彈性體50係能連接至該織物40的兩側縫線處,使該彈性體50能將本體10固定於織物40上,讓露於該本體10之開口11外的偵測模組30能緊貼於所需偵測位置的身體表層上,使該偵測模組30具有往身體表層處移動 之效能,以提昇該偵測模組30之接觸面與身體表層的貼附性,使與身體表層的接觸效果能提高。
再者,上述於本創作生理偵測結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第二種實施方式及第三種實施方式中該本體10之開口11於實施時(而本實施例乃是以一橫向狀呈現),係於本體10之開口11的內面係結合一片層60(如第4圖所示或第10圖所示),該結合係採用縫合方式、超音波方式、熱熔合方式或黏接劑方式等其中任一種,而該片層60對應於本體10之開口11係設有對應開口61,使位於滑動體20上之偵測模組30能穿過片層60之對應開口61及本體10之開口11而露於外面,且該片層60係為塑膠、布料(可透過加工方式產生硬度如以壓克力紗編織之布料)、膜片(可為塑料材質之膜片、金屬材質之膜片、碳材質之膜片等或是其它材質)等其中任一種,以能增加本體10之開口11的硬度,讓該偵測模組30在於本體10之開口11處進行滑移時,不易將滑動體20拉出本體10之開口11處,以避免該偵測模組30脫離原來的滑移軌跡而造成無法使用。
另該本體10之開口11於實施時,亦可於本體10之開口11的內面係結合二片層(圖未示),該結合係採用縫合方式、超音波方式、熱熔合方式或黏接劑方式等其中任一種,而該二片層係分別位於本體10之開口11的左邊及右邊,以形成條縫(圖未示),使該本體10之開口11對應於條縫處,讓位於滑動體20上之偵測模組30能穿過二片層之條縫處及本體10之開口11而露於外面,且該二片層係為塑膠、布料(可透過加工方式產生硬度如以壓克力紗編織之布料)、膜片(可為塑料材質之膜片、金屬材質之膜片、碳材質之膜 片等或是其它材質)等其中任一種,以能增加本體10之開口11的硬度,讓該偵測模組30在於本體10之開口11處進行滑移時,不易將滑動體20拉出本體10之開口11處,以避免該偵測模組30脫離原來的滑移軌跡而造成無法使用。
而上述於本創作生理偵測結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第二種實施方式、第三種實施方式及第四種實施方式中該偵測模組30於實施時,其第一種實施態樣係可為設有偵測身體表層生理訊號之電極片301(如第1圖、第5圖、第7圖或第9圖所示),且該電極片301係由複數非導電纖維紗線及複數導電纖維紗線織造而成,或者是該電極片301係由整片都是複數導電纖維紗線所織造而成,讓整片的電極片301均具有導電效果,另該上述之電極片301的複數導電纖維紗線係能編織成一導電區域,透過電極片301之導電區域係能緊靠於身體皮膚上,俾利於進行偵測生理訊號,其中該上述之生理訊號係可為體溫、心跳、脈搏、呼吸...等其中任一種。
另上述於本創作生理偵測結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第二種實施方式、第三種實施方式及第四種實施方式中該偵測模組30於實施時,其第二種實施態樣係可為設有傾斜感知晶片及微控制器302(如第12圖所示),而該微控制器302係與傾斜感知晶片連接,以透過微控制器302來感應傾斜感知晶片之變化,其中該傾斜感知晶片係為三軸加速度傳感器(Three Axis Low-g Micromachined Accelerometer),該三軸加速度傳感器係藉以將三軸X,Y,Z值的傾斜角度及加速度計算出,並透過微控制器302來定時偵測及傳遞,而傾斜角度可選擇大於+/-1.0度或+/-1.5度或+/-2.0度等來判斷是否有暈眩或 跌倒之現象,而微控制器302可設定時定量的偵測次數來偵測,例如連續於30秒內平均偵測值大於+/-1.0度(或+/-1.5度、+/-2.0度)即認定為異常傾斜。或者是採用九軸姿態傳感器(圖未示),該九軸姿態傳感器係含有三軸加速度感測器、三軸磁場感測器及三軸陀螺感測器,而磁場範圍:±1.3/1.9/2.5/4.0/4.7/5.6/8.1 gauss,加速度範圍:±2g/±4g/±8g,陀螺儀範圍:±250/500/2000 dps,透過上述之範圍值來監測姿態是否有異常,當超出範圍值即為認定為異常傾斜。且上述之傾斜或姿態變化超過設定值時,微控制器302能立即透過無線訊號發射器(圖未示)來傳輸訊號。
另上述於本創作生理偵測結構的第四種實施方式時該織物40上係設有訊號傳輸接點70(如第11圖所示),而該訊號傳輸接點70係與至少一偵測模組30相連接,使透過上述之偵測模組30所偵測的生理訊號或身體傾斜角度之變化能傳輸至該訊號傳輸接點70,另該訊號傳輸接點70能組設一訊號傳輸器(圖未示),且該訊號傳輸器內係設有無線傳輸模組,以能將生理訊號或身體傾斜角度之變化無線傳輸至電子設備上(如智慧型手機、智慧型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醫療設備等)或雲端上,便於了解其偵測的結果,使能提前進行預防醫療。
再者,上述於生理偵測結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第二種實施方式、第三種實施方式及第四種實施方式於實施時,皆能透過一本體10、一滑動體20及一偵測模組30之組合設計,且該本體10係設有至少一開口11,而該滑動體20係結合於該本體10之一面上,且該滑動體20係具有預留長度21,另該偵測模組30係結合於該滑動 體20上,且該偵測模組30係露於該本體10之開口11外,使該偵測模組30能藉由該滑動體20之預留長度21而進行位移,讓偵測模組30能於該本體10之開口11處進行左右位移移動,以具有變換偵測位置之效能,便於偵測身體不同位置之生理訊號,且藉由其不連動設計以提供偵測模組30的穩定性,並便改善該偵測模組30因長時間壓迫在同一位置而出現皮膚紅腫之現象或因長時間壓迫而造成身體的不適感。
另也可藉由該本體10結合於一織物40之內層,使該本體10能固定於該織物40上,而該織物40係為衣服、褲子、手套、內衣、背心、胸衣、平口衣等其中任一種,藉此,當將該織物40穿著於人體後,透過該織物40本身可以採用彈性材質編織的方式或是另外採用於本體10的兩端分別結合一彈性體50的方式,使結合於該織物40之內層的本體10能具有束縛之效果而貼近於皮膚,並讓露於該本體10之開口11外的偵測模組30能緊貼於所需偵測位置的皮膚上,使本創作之偵測模組30具有往身體表層處移動之效能,以提昇該偵測模組30之接觸面與身體表層的貼附性,使與身體表層的接觸效果能提高。
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瞭本創作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提出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本體
11‧‧‧開口
20‧‧‧滑動體
21‧‧‧預留長度
30‧‧‧偵測模組
301‧‧‧電極片

Claims (13)

  1. 一種生理偵測結構,係包括:一本體,該本體係設有至少一開口;一滑動體,該滑動體係結合於該本體之一面上,且該滑動體係具有預留長度;以及一偵測模組,該偵測模組係結合於該滑動體上,且該偵測模組係露於該本體之開口外,以使該偵測模組能藉由該滑動體之預留長度而進行位移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本體之開口係進一步為橫向狀或直向狀,且該本體係進一步為布料、織物、膜片等其中任一種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本體之開口的內面係進一步結合一片層,而該片層對應於本體之開口係設有對應開口,另該片層係進一步為塑膠、布料、膜片等其中任一種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本體之開口的內面係進一步結合二片層,而該二片層係分別位於本體之開口的左邊及右邊,以形成條縫,使該本體之開口對應於條縫處,另該片層係進一步為塑膠、布料、膜片等其中任一種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滑動體之預留長度係進一步設有至少一彈性段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本體係進一步結合於一織物之內層,而該織物係進一步為衣服、褲子、手套、內衣、 背心、胸衣、平口衣等其中任一種,且該織物係採用彈性材質編織或採用非彈性材質編織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本體係進一步於兩端分別結合一彈性體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滑動體與該本體之結合方式係進一步於該滑動體之兩端與本體上分別設有對應的接合部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7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結合係進一步採用縫合方式、超音波方式、熱熔合方式或黏接劑方式等其中任一種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偵測模組與該滑動體之結合方式係進一步於該偵測模組與該滑動體上分別設有對應的卡扣部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偵測模組與該滑動體之結合方式係進一步將偵測模組直接固定於滑動體上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偵測模組係進一步設有偵測身體表層生理訊號之電極片,而該電極片係進一步與一訊號傳輸接點連接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生理偵測結構,其中該偵測模組係進一步設有傾斜感知晶片及微控制器,而該微控制器係與傾斜感知晶片連接,以透過微控制器來感應傾斜感知晶片之變化者。
TW104215396U 2015-09-23 2015-09-23 生理偵測結構 TWM514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5396U TWM514826U (zh) 2015-09-23 2015-09-23 生理偵測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5396U TWM514826U (zh) 2015-09-23 2015-09-23 生理偵測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4826U true TWM514826U (zh) 2016-01-01

Family

ID=55638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5396U TWM514826U (zh) 2015-09-23 2015-09-23 生理偵測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4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1873B2 (en) Smart clothing for ambulatory human motion capture
US20150370320A1 (en) Smart Clothing with Human-to-Computer Textile Interface
US20210353228A1 (en) System for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JP7162418B2 (ja) モーションキャプチャ衣服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ジーンズその他の衣服を対象とするモーションキャプチャ装置
US20200163621A1 (en) Smart Clothing with Inertial, Strain, and Electromyographic Sensors for Human Motion Capture
WO2017107507A1 (zh) 用于体征监测的保健衣服
US11892286B2 (en) Motion recognition clothing [TM] with an electroconductive mesh
US20170020455A1 (en) Structure of detective garment
WO2011131233A1 (en) Sensor apparatus
US20170119310A1 (en) Physiological detection structure
US20170027510A1 (en) Fabric including detection module
TWM514827U (zh) 彈性生理偵測結構
TWM514826U (zh) 生理偵測結構
KR101550410B1 (ko) 엑스 밴드 형태의 건강 관리용 디지털 의류
JP3202655U (ja) 生理感知構造
US11304628B2 (en) Smart clothing with dual inertial sensors and dual stretch sensors for human motion capture
JP3202656U (ja) 弾性生理感知構造
CN205019029U (zh) 生理侦测装置
JP3200752U (ja) 探知衣構造
JP3200233U (ja) 探知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布体
TWM510730U (zh) 具偵測模組之布體
US20170119309A1 (en) Elastic physiological detection structure
EP3167794A1 (en) Physiological detection structure
CN215270704U (zh) 智能服装
EP3167793A1 (en) Elastic physiological detection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