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4784U - 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4784U
TWM514784U TW104216775U TW104216775U TWM514784U TW M514784 U TWM514784 U TW M514784U TW 104216775 U TW104216775 U TW 104216775U TW 104216775 U TW104216775 U TW 104216775U TW M514784 U TWM514784 U TW M51478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pivot hole
arm
rod
integrally form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6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Chang Lu
Ying-Ji Lin
Original Assignee
Yi-Chang Lu
Ying-Ji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Chang Lu, Ying-Ji Lin filed Critical Yi-Chang Lu
Priority to TW104216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4784U/zh
Publication of TWM514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4784U/zh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座椅之相關技術領域,特別是提供多用途支撐使用者腿部,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
按符合人體工學之辦公椅結構不斷推陳出新,而訴求人體工學之辦公椅,其主要的訴求係在於讓使用者能舒適的乘坐,避免使用者長時間的使用,而累積疲勞或不適感等缺失。
然而,習知符合人體工學之辦公椅,其重點多著墨在於使用者身體抵接之處,例如臀部、背部、腰部等等,而對於使用者腿部則多有忽略;因此,有心人士曾對此提出若干之教案,例如我國專利公告第270318號之「辦公椅之腳踏墊結構」或第221769號之「新穎腳踏座」等前案。
習知前案雖對使用者腿部舒適度提出結構上的教示,但其結構只能單純提供腳踏墊的功能,無法提供抬腿或作為桌面使用。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與缺失,本創作之一 目的,即透過結構的設計,提供使用者依當下需求自主調節,作為腳踏墊、抬腿墊或桌面使用。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出一種具可展收支撐 件之椅子結構改良,其包括一支撐板件、一樞接桿組、一左連桿組、一右連桿組及一扳機組。該左、右連桿組透過樞接桿組對稱樞接,使左、右連桿組同一端與支撐板件固接,另端則固接於一椅子的椅座朝下端面,透過扳機組調節該左、右連桿組與支撐板件之高度。提供使用者實施作為腳踏墊、抬腿墊或桌面等用途。
1‧‧‧支撐板件
11‧‧‧支撐平面
12‧‧‧軟體墊體
2‧‧‧樞接桿組
21‧‧‧一樞接桿
22‧‧‧第二樞接桿
23‧‧‧第三樞接桿
4‧‧‧左連桿組
5‧‧‧右連桿組
41‧‧‧第一左擺臂
411‧‧‧第一左樞孔
412‧‧‧第一左擺臂齒盤
42‧‧‧第二左擺臂
421‧‧‧第二左前樞孔
422‧‧‧第二左後樞孔
423‧‧‧第二左擺臂齒盤
424‧‧‧第二左限位肋
43‧‧‧第三左擺臂
431‧‧‧第三左前樞孔
432‧‧‧第三左後樞孔
433‧‧‧第三左限位肋
434‧‧‧左扳機樞孔
44‧‧‧左立臂
441‧‧‧左立臂樞孔
442‧‧‧左立臂棘齒排
51‧‧‧第一右擺臂
511‧‧‧第一右樞孔
512‧‧‧第一右擺臂齒盤
52‧‧‧第二右擺臂
521‧‧‧第二右前樞孔
522‧‧‧第二右後樞孔
523‧‧‧第二右擺臂齒盤
524‧‧‧第二右限位肋
53‧‧‧第三右擺臂
531‧‧‧第三右前樞孔
532‧‧‧第三右後樞孔
533‧‧‧第三右限位肋
534‧‧‧右扳機樞孔
54‧‧‧右立臂
541‧‧‧右立臂樞孔
542‧‧‧右立臂棘齒排
6‧‧‧扳機組
61‧‧‧扳機桿
62‧‧‧握把
63‧‧‧齒勾
64‧‧‧扳機限位件
65‧‧‧扭力元件
7‧‧‧推頂組
71‧‧‧彈性元件
72‧‧‧推頂限位件
73‧‧‧碟形彈簧
8‧‧‧椅子
81‧‧‧椅座
第1圖 係本創作實施例立體示意圖(一)。
第2圖 係第1圖所示實施例另一視角示意圖。
第3圖 係第2圖所示實施例分解示意圖。
第4圖 係第3圖所示實施例部分構件示意圖。
第5圖係第4圖所示實施例分解示意圖。
第6圖 係第2圖所示實施例局部構件示意圖。
第7圖 係第6圖所示實施例作動示意圖。
第8圖 係本創作實施例立體示意圖(二)。
第9圖 係本創作實施例立體示意圖(三)。
第10圖 係本創作實施例立體示意圖(四)。
第11圖 係本創作實施例立體示意圖(五)。
第12圖 係本創作實施例立體示意圖(六)。
第13圖 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剖面示意圖。
以下請參照相關圖式進一步說明本創作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實施例。為便於理解本創作實施方式,以下相同零件係採相同符號標示說明。
請參閱第1至6圖所示,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實施例,包括一支撐板件1、一樞接桿組2、一左連桿組4、一右連桿組5、一扳機組6、及一推頂組7。該左、右連桿組4、5透過樞接桿組2對稱樞接,使左、右連桿組4、5同一端與支撐板件1固接,另端則固接於一椅子8的椅座81朝下端面,透過扳機組6與推頂組7分別調節該左、右連桿組4、5與支撐板件1之角度。
上支撐板件1,具有一支撐平面並可依需求,於支撐平面11上設有一軟質墊體12。
上述樞接桿組2,包括第一、二、三樞接桿21、22、23。
上述左連桿組4包括第一、二、三左擺臂41、42、43與一左立臂44。
上述右連桿組5,係與左連桿組4對稱匹配,包括 第一、二、三右擺臂51、52、53與一右立臂54;其中,第一、二、三右擺臂51、52、53與右立臂54,係與第一、二、三左擺臂41、42、43及左立臂44,透過第一、二、三樞接桿21、22、23同軸依序樞接串連。
由於左、右連桿組4、5係對稱匹配之相同構件, 為避免構件說明重覆贅述,餘下構件之說明,則以左連桿組4為主要對象,合先陳述。
該第一左(右)擺臂41(51),係固設於支撐板件1朝 下端面,具有一體形成之第一左(右)樞孔411(511)與第一左(右)擺臂齒盤412(512)。所述第一左(右)樞孔411(511)係貫穿第一左(右)擺臂41(51)形成。所述第一左(右)擺臂齒盤412(512)則沿第一左(右)樞孔411(511)周緣形成於第一左(右)擺臂41(51)。
該第二左(右)擺臂42(52),具有一體形成之第二左 (右)前樞孔421(521)、第二左(右)後樞孔422(522)、第二左(右)擺臂齒盤423(523)與第二左(右)限位肋424(524)。所述第二左(右)前樞孔421(521)及第二左(右)後樞孔422(522)係分別貫穿第二左(右)擺臂42(52),形成於第二左(右)擺臂42(52)相反之兩端,且第二左(右)前樞孔421(521)與第一左(右)樞孔411(511)透過第一樞接桿21同軸連接。所述第二左(右)擺臂齒盤423(523),係與第一左(右)擺臂齒盤412(512)匹配,並沿第二左(右)後樞孔422(522)周緣形成。所述第二左(右)限位肋424(524),係毗鄰第二左(右)後樞孔422(522),自該第二左(右)擺臂42(52)朝下延伸 形成。
該第三左(右)擺臂43(53),具有一體形成之第三左 (右)前樞孔431(531)、第三左(右)後樞孔432(532)、第三左(右)限位肋433(533)與左(右)扳機樞孔434(534)。所述第三左(右)前樞孔431(531)、第三左(右)後樞孔432(532)與左(右)扳機樞孔434(534)係分別貫穿第三左(右)擺臂43(53)形成,且第三左(右)前樞孔431(531)與第二左(右)擺臂42(52)之第二左(右)後樞孔422(522),透過第二樞接桿22同軸連接。所述第三左(右)限位肋433(533)與第二左(右)限位肋424(524)匹配,毗鄰第三左(右)前樞孔431(531)自該第三左(右)擺臂43(53)朝一側延伸形成,並選擇性的與第二左(右)限位肋424(524)形成卡阻。
該左(右)立臂44(54),具有一體形成之左(右)立臂 樞孔441(541)與左(右)立臂棘齒排442(542)。所述左(右)立臂樞孔441(541)係貫穿左(右)立臂44(54)形成,並與第三左(右)擺臂43(53)之第三左(右)後樞孔432(532),透過第三樞接桿23同軸連接。所述左(右)立臂棘齒排442(542)係毗鄰左(右)立臂樞孔441(541),形成於左(右)立臂44(54)。實施時,左立臂棘齒排442或右立臂棘齒排542可擇一省略。且左(右)立臂44(54)相對與第三左(右)擺臂43(53)樞接之另一端,固設於椅座81朝下端面。
上述扳機組6,包括一扳機桿61、一握把62、至 少一齒勾63、一扳機限位件64與一扭力元件65。該扳機桿61係穿伸樞設於第三左(右)擺臂43(53)之左(右)扳機樞孔 434(534)。該握把62係固設於扳機桿61一端,提供使用者握持並同步扭轉扳機桿61。該齒勾63係對應左(右)立臂棘齒排442(542)固設於扳機桿61預設處。
該扭力限位件64係為一中空管狀體,可調整的套 銜並鎖設於扳機桿61外周緣,且與齒勾63毗鄰。
該扭力元件65一端固設於扭力限位件64,另端則 固設於第三左(右)擺臂43(53),透過扭力元件65常態扭轉扳機桿61,使各齒勾63常態抵接左(右)立臂棘齒排442(542)。
上述推頂組7,包括複數彈性元件71與複數推頂 限位件72。各彈性元件71係套銜於第一樞接桿21外周緣,且各彈性元件71一端分別與第一左擺臂41或第一右擺臂51抵接。各推頂限位件72係為一中空管狀體,可調整的鎖設於第一樞接桿21預設位置,並分別與相對應之彈性元件71抵接,以調節各彈性元件71之推頂力量,透過此一力量,使第一左(右)擺臂41(51)之第一左(右)擺臂齒盤412(512),與第二左(右)擺臂42(52)之第二左(右)擺臂齒盤423(523)形成緊迫抵接。
是以,上述即為本創作所提供一較佳實施例,具 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各部機構介紹,接著再將本創作之組裝方式及使用特點介紹如下:首先,使用者以左、右連桿組4、5之第三左(右)擺臂43(53),與左(右)立臂44(54)樞接之第三樞接桿23為軸心,上、下調整左、右連桿組4、5,而連動左、右連桿組4、5於 第一左(右)擺臂41(51)上之支撐板件1,使支撐板件1可相對於椅座81一預設位置,以實施作為腳踏墊、抬腿墊或桌面使用。
上述調整過程中,請參閱第7圖所示,第三左(右) 擺臂43(53)上之扳機組6,在第三左(右)擺臂43(53)向上運動的同時,齒勾63與左(右)立臂44(54)上之左(右)立臂棘齒排442(542)僅只會形成干涉,但不會阻止第三左(右)擺臂43(53)向上運動;反之,當第三左(右)擺臂43(53)向下運動時,扳機組6之齒勾63則會與左(右)立臂棘齒排442(542)形成卡阻,以阻止第三左(右)擺臂43(53)向下運動。
此時,使用者只需透過握把62,扭轉扳機桿61 而同步旋移固設其上之齒勾63旋擺,並與左(右)立臂棘齒排442(542)分離(扭力元件65形成蓄壓);如此,第三左(右)擺臂43(53)即可向下運動,待到達預設位置時,鬆放握把62讓扭力元件65的回復力量扭轉扳機桿61,同步旋擺齒勾63再度與左(右)立臂棘齒442(542)排形成抵接,阻止第三左(右)擺臂43(53)向下運動。
另外,欲調整第二左(右)擺臂42(52)時,以第二樞 接桿22為軸心,相對第三左(右)擺臂43(53)作上、下擺動,並於向下擺動至極限位置時,透過第二左(右)限位肋424(524)與第三左(右)限位肋433(533)之卡阻,約束第二左(右)擺臂42(52)朝下運動。
<使用於腳踏墊>
請參閱第8圖所示,使用者欲作為腳踏墊實施時, 透過上述調整方式,調整第二左(右)擺臂42(52)與第三左(右)擺臂43(53)至預設位置,再扳動支撐板件1同步連動第一左(右)擺臂41(51),以第一樞接桿21為軸心擺動,並在過程中使重疊嚙合之第一左(右)擺臂齒盤412(512)可於第二左(右)擺臂齒盤423(523)上錯位旋轉。待支撐板件1旋擺調整至預設位置時,使用者便可坐於椅座81上,並將雙腳踩踏於支撐板件1上。
<使用於抬腳墊>
請參閱第9圖所示,除作為雙腳踩踏之腳踏墊功 能外,更可透過左、右連桿組4、5上、下調整支撐板件1之高度,俾使支撐板件1高度可趨近或高於椅座81一預設位置。提供使用者座躺坐於椅子8上時,雙腳小腿部可跨置於支撐板件1上。
另外,請參閱第10圖所示,亦可將第二左(右) 擺臂42(52)以第二樞接桿22為軸心,相對第三左(右)擺臂43(53)向上擺動,配合扳動支撐板件1同步連動第一左(右)擺臂41(51),以第一樞接桿21為軸心朝向椅座81趨近,俾以提供使用者乘座於椅座81上時,可將腿部大腿處,跨置於支撐板件1上作為支撐之用。
<實施作為桌面時>
請參閱第11圖所示,將左、右連桿組4、5之第三左(右)擺臂43(53),與左(右)立臂44(54)樞接之第三樞接桿23 為軸心,上、下調整左、右連桿組4、5,讓第三左(右)擺臂43(53)與第二左(右)擺臂42(52)朝向椅座81趨近,再依需求扳動支撐板件1同步連動第一左(右)擺臂41(51),以第一樞接桿21為軸心擺動,並在過程中使重疊齒合之第一左(右)擺臂齒盤412(512)可於第二左(右)擺臂齒盤423(523)上錯位旋轉。待支撐板件1旋擺調整至預設位置時,使用者便於支撐板件1上置放物品,例如平板、行動電話等3C物品。
<收納實施>
請參閱第12圖所示,先以左、右連桿組4、5之 第三左(右)擺臂43(53),與左(右)立臂44(54)樞接之第三樞接桿23為軸心,上、下調整左、右連桿組4、5至一預設高度,再以左、右連桿組4、5之第二左(右)擺臂42(52)與第三左(右)擺臂43(53),所樞接之第二樞接桿22為軸心,將第二左(右)擺臂42(52)朝向第三左(右)擺臂43(53)旋擺,並使樞接之第一左(右)擺臂41(51)及支撐板件1,朝向第二左(右)擺臂42(52),以收納支撐板件1及左、右連桿組4、5於椅座81下方。
另外,請參閱第13圖所示,係本創作推頂組7另 一實施例,其主要係由複數碟形彈簧73所構成,透過各碟形彈簧73套銜於第一樞接桿21外周緣,並置於第一左(右)擺臂41(51)外側(鎖固元件內側),以推頂第一左(右)擺臂41(51)朝第二左(右)擺臂42(52)運動,俾使第二左(右)擺臂齒盤412(512)向第一左(右)擺臂齒盤423(523)形成緊迫抵接。
以上所述說明,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方式而 已,意在明確本創作的特徵,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實施例的範圍,本技術領域內的一般技術人員根據本創作所作的均等變化,以及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熟知的改變,仍應屬本創作涵蓋的範圍。
1‧‧‧支撐板件
4‧‧‧左連桿組
5‧‧‧右連桿組
6‧‧‧扳機組
8‧‧‧椅子
81‧‧‧椅座

Claims (6)

  1. 一種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其包括:一椅子,具有一椅座;一支撐板件,具有一支撐平面;一樞接桿組,包含一第一樞接桿、一第二樞接桿與一第三樞接桿;一左連桿組,包含一第一左擺臂、一第二左擺臂、第三左擺臂與一左立臂;該第一左擺臂,係固設於該支撐板件朝下端面;該第二左擺臂,具有一第二左限位肋,該第二左擺臂一端透過該第一樞接桿與該第一左擺臂樞接,而該第二左限位肋則形成於該第二左擺臂另一端;該第三左擺臂,具有一第三左限位肋,該第三左擺臂一端透過該第二樞接桿與該第二左擺臂樞接,而該第三左限位肋匹配該第二左限位肋則形成於該第三左擺臂;該左立臂,一端固設於該椅座朝下端面,另端透過該第三樞接桿與該第三左擺臂一端樞接,且具有一左立臂棘齒排;一右連桿組,係與該左連桿組對稱匹配,透過該樞接桿組與該左連桿組同軸樞接,其包含一第一右擺臂、一第二右擺臂、一第三右擺臂與一右立臂; 該第一右擺臂,係固設於該支撐板件朝下端面;該第二右擺臂,具有一第二右限位肋,該第二右擺臂一端透過該第一樞接桿與該第一右擺臂樞接,而該第二右限位肋則形成於該第二右擺臂另一端;該第三右擺臂,具有一第三右限位肋,該第三右擺臂一端透過該第二樞接桿與該第二右擺臂樞接,而該第三右限位肋匹配該第二右限位肋則形成於該第三右擺臂;該右立臂,一端固設於該椅座朝下端面,另端透過該第三樞接桿與該第三右擺臂一端樞接,且具有一右立臂棘齒排;一扳機組,包括一扳機桿、一握把、至少一齒勾、一扳機限位件與一扭力元件;該扳機桿,係穿伸該第三左擺臂及該第三右擺臂樞設;該握把,係固設於該扳機桿一端;該齒勾,係對應該左、該右立臂棘齒排固設於該扳機桿;該扭力限位件,係鎖設於該扳機桿外周緣,且與該齒勾毗鄰;該扭力元件,一端固設於該扭力限位件,另端則固設於該第三右擺臂,使該齒勾常態抵接該左、該右立臂棘齒排。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其中該第一左擺臂對應該第一樞接桿位置形成有一第一左擺臂齒盤;該第二左擺臂對應該第一左擺臂齒盤形成有一相匹配之第二左擺臂齒盤;該第一右擺臂對應該第一樞接桿位置形成有一第一右擺臂齒盤;該第二右擺臂對應該第一右擺臂齒盤形成有一相匹配之第二右擺臂齒盤;該第一樞接桿更進一步設有一推頂組,透過該推頂組迫使該第一左擺臂齒盤與該第二左擺臂齒盤、該第一右擺臂齒盤與該第二右擺臂齒盤緊迫抵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其中該推頂組包括複數彈性元件與複數推頂限位件;各該彈性元件係套銜於該第一樞接桿外周緣,且各該彈性元件係分別對應與該第一左擺臂及該第一右擺臂抵接;各該推頂限位件係為一中空管狀體,鎖設於該第一樞接桿預設位置,並分別與相對應之各該彈性元件抵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其中該第一左擺臂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一左樞孔;該第一右擺臂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一右樞孔;該第二左擺臂兩端,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二左前樞孔與一第二左後樞孔,且該第二左前樞孔與該第一左樞孔,透過該第一樞接桿同軸連接;該第二右擺臂兩端,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二右前樞孔與一第二右後樞孔,且該第二右前樞孔與該第一右樞孔,透過 該第一樞接桿同軸連接;該第三左擺臂兩端,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三左前樞孔與一第三左後樞孔,且該第三左前樞孔與該第二後樞孔,透過該第二樞接桿同軸連接;該第三右擺臂兩端,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三右前樞孔與一第三右後樞孔,且該第三右前樞孔與該第二右後樞孔,透過該第二樞接桿同軸連接;該左立臂,具有一體形成之左立臂樞孔,並與該第三左擺臂之該第三左後樞孔,透過該第三樞接桿同軸連接;該右立臂,具有一體形成之右立臂樞孔,並與該第三右擺臂之該第三右後樞孔,透過該第三樞接桿同軸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其中該推頂組係由複數碟形彈簧所構成,透過各該碟形彈簧套銜於該第一樞接桿外周緣,並分別置於該第一左擺臂與該第一右擺臂外側,以推頂該第二左擺臂齒盤及該第二右擺臂齒盤,分別與該第一左擺臂齒盤及該第一右擺臂齒盤形成緊迫抵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其中該第一左擺臂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一左樞孔;該第一右擺臂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一右樞孔;該第二左擺臂兩端,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二左前樞孔與一第二左後樞孔,且該第二左前樞孔與該第一左樞孔,透過該第一樞接桿同軸連接;該第二右擺臂兩端,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二右前樞孔與一第二右後樞孔,且該第二右前樞孔與該第一右樞孔,透過該第一樞接桿同軸連接;該第三左擺臂兩端,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三左前樞孔與一第三左後樞孔,且該第三左前樞孔與該第二後樞孔,透過該第二樞接桿同軸連接;該第三右擺臂 兩端,具有一體形成之一第三右前樞孔與一第三右後樞孔,且該第三右前樞孔與該第二右後樞孔,透過該第二樞接桿同軸連接;該左立臂,具有一體形成之左立臂樞孔,並與該第三左擺臂之該第三左後樞孔,透過該第三樞接桿同軸連接;該右立臂,具有一體形成之右立臂樞孔,並與該第三右擺臂之該第三右後樞孔,透過該第三樞接桿同軸連接。
TW104216775U 2015-10-20 2015-10-20 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 TWM514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775U TWM514784U (zh) 2015-10-20 2015-10-20 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775U TWM514784U (zh) 2015-10-20 2015-10-20 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4784U true TWM514784U (zh) 2016-01-01

Family

ID=5563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6775U TWM514784U (zh) 2015-10-20 2015-10-20 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4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8195B2 (en) Adjustable seat and leaning apparatus
EP3191063B1 (en) Seat assist device
US8696534B2 (en) Total abs office chair
AU2013101654A4 (en) Abdomen exercise machine
TWI515027B (zh) 健身裝置的支架單元
TWM553209U (zh) 蹲立運動健身器
JP3169561U (ja) 椅子調整装置
TWM514784U (zh) 具可展收支撐件之椅子結構改良
US3539220A (en) Seat tilting chair
KR101809586B1 (ko) 지렛대의 원리를 이용한 이동식 기립 보조 장치
EP2906080B1 (en) Chair with tiltable and lockable seat
JP2017196111A (ja) 椅子
TWM536560U (zh) 健身器之可調角度平台裝置
CN105457228B (zh) 一种健身装置
CN216256288U (zh) 一种智能办公座椅
JP7199589B1 (ja) 下降調整部品を具備する自重利用型立ち上がり補助具
CN2584238Y (zh) 健身器
CN203842251U (zh) 多功能仰卧训练器
KR102290271B1 (ko) 실버 스포츠 안락 의자
CN202044713U (zh) 仰卧起坐用椅具
CN209696180U (zh) 一种带有折叠式腿托的体前屈装置
JP2005110805A (ja) 簡易便器の肘掛け構造
JP3836690B2 (ja) 椅子
TWM451155U (zh) 自重復位式健身器
KR101315517B1 (ko) 치차를 이용한 윗몸 일으키기 운동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