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2864U - 壓電電聲換能器 - Google Patents

壓電電聲換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2864U
TWM512864U TW104211301U TW104211301U TWM512864U TW M512864 U TWM512864 U TW M512864U TW 104211301 U TW104211301 U TW 104211301U TW 104211301 U TW104211301 U TW 104211301U TW M512864 U TWM512864 U TW M5128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member
piezoelectric
elastic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piezoelectric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1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siu-Lien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Shi Company Ltd D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 Company Ltd De filed Critical Shi Company Ltd De
Priority to TW104211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2864U/zh
Priority to CN201520566713.4U priority patent/CN204948349U/zh
Publication of TWM512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2864U/zh

Links

Landscapes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Description

壓電電聲換能器
本案係關於一種換能器,詳而言之,係關於一種壓電電聲換能器。
傳統上,壓電耳機之設計原理為利用壓電元件之電能與機械能的轉換特性,在交流電壓驅動下,使平板狀的壓電元件產生形變,藉此致動貼附於壓電元件上之彈性件,進而推擠空氣以改變空氣分子之疏密分佈,此疏密分佈之氣體分子即能傳遞聲波、產生音壓。
另外一種骨傳導耳機,即將電能轉化成不同頻率之機械振動,通過人類的頭骨、聽覺神經、至大腦聽覺中樞,從而讓人類聽到聲音。此種骨傳導耳機能節省許多聲波傳遞的步驟,且聲波也不會因為在空氣中擴散而影響到他人。
然而,若將傳統式壓電耳機做為骨傳導聲音用途時,彈性件之振動能量雖然能夠部份地經由骨傳導而產生聽覺,但同時也會推擠空氣而產生聲音,也就是說,部分的振動能量仍然會因為彈性件堆擠空氣而導致聲音透過空氣傳導而外洩。此為骨傳導耳機所不希望發生的事。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問題,為目前本領域之技術人員 致力研發之目標。
一種壓電電聲換能器,包括:第一彈性件,係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之兩端、位於該第一彈性件之兩端之間形成朝第一方向彎曲之彎曲部、及用以定義厚度之兩面;第二彈性件,係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之兩端、位於該第二彈性件之兩端之間形成朝相反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彎曲之彎曲部、及用以定義厚度之兩面,該第二彈性件之兩端分別與該第一彈性件之兩端相接合,且該第二彈性件之彎曲部與該第一彈性件之彎曲部分離一距離;至少一第一壓電元件,係貼附於該第一彈性件的該兩面之至少一面,以與該第一彈性件有相同的曲度;以及至少一第二壓電元件,係貼附於該第二彈性件之該兩面之至少一面,以與該第二彈性件有相同的曲度,其中,在提供電信號予該第一及第二壓電元件時,為該電信號致動之該第一及第二壓電元件會分別帶動該第一及第二彈性件振動。此外,該第一彈性件朝該第一方向振動的幅度大於朝該第二方向振動的幅度,而該第二彈性件朝該第二方向振動的幅度大於朝該第一方向振動的幅度,且該第一方向為遠離該第二彈性件之方向,而該第二方向為遠離該第一彈性件之方向。
另外,該第一彈性片的該兩面之鄰近該第二彈性片的一面係貼附有該第一壓電元件,該第二彈性片的該兩面之鄰近該第一彈性片的一面係貼附有該第二壓電元件,且提供相同的電信號予該第一及第二壓電元件時,會使該第一 彈性片與該第二彈性片同時往該第一方向振動,或同時往該第二方向振動。
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更包括承載件,用於承載相接合之該第一彈性件和該第二彈性件;以及緩衝體,係設置於該第一彈性件和該第二彈性件與該承載件之間,以使該第一彈性件和該第二彈性件不接觸該承載件;該承載件包括具有開口之中空箱及覆蓋該開口之薄膜,以將該第二彈性件及該第二壓電元件容納於該中空箱中並使該第一彈性件及該第一壓電元件外露於該開口,而該薄膜覆蓋外露出該開口之第一彈性件以對該第一彈性件提供預應力。
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更包括設置於該第一彈性件與該第二彈性件間之第三彈性件及貼附於該第三彈性件之至少一第三壓電元件,該第三彈性件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之兩端及用以定義厚度之兩面,該第三彈性件之兩端、該第一彈性件之兩端及該第二彈性件之兩端相接合,而該至少一第三壓電元件貼附於該第三彈性件之該兩面之至少一面。
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更包括設置於該第三彈性件與該第二彈性件間之第四彈性件及貼附於該第四彈性件之至少一第四壓電元件,該第四彈性件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之兩端、位於該第四彈性件之兩端之間形成朝該第二方向彎曲之彎曲部、及用以定義厚度之兩面,而該至少一第四壓電元件貼附於該第四彈性件之該兩面之至少一面,其中,該第三彈性件具有位於該第三彈性件之兩端之間形成朝該 第一方向彎曲之彎曲部,該第四彈性件之兩端、該第三彈性件之兩端、該第二彈性件之兩端及該第一彈性件之兩端係相接合,且該第四彈性件之彎曲部與該第三彈性件之彎曲部係分離開。
再者,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係為一種壓電式骨傳導換能器。
21、23、25、27‧‧‧彈性件
211、231、251、271‧‧‧彎曲部
212、232、252、272‧‧‧端
21T、23T、25T、27T、21L、23L‧‧‧面
22、24、26、28‧‧‧壓電元件
3‧‧‧承載件
31‧‧‧空箱
310‧‧‧開口
32‧‧‧薄膜
4‧‧‧緩衝體
A、B‧‧‧方向
D‧‧‧距離
T‧‧‧厚度
第1A及1B圖係為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及側視圖;第2A圖係為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第2B圖係為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又一實施例之示意圖;第3圖係為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一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4A-4C圖係為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對照例與實施例1之測試結果圖;第5A-5C圖係為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實施例1、2、3及4之測試結果圖;第6A-6C圖係為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實施例1、5及6之測試結果圖;以及第7A-7C圖係為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實施例1、7、8及9之測試結果圖。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案之實施方式,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可由本文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案之其他優點及功效。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之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藝之人士之瞭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案可實施之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之實質意義,任何結構之修飾、比例關係之改變或大小之調整,在不影響本案所能產生之功效及所能達成之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案所揭示之技術內容得能涵蓋之範圍內。
請參閱第1A-1B圖,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主要包括二彈性件21和23、以及分別貼附於各彈性件21和23之二壓電元件22和24。
彈性件21具有形成朝方向A彎曲之彎曲部211及在長度方向上之兩端212,其形狀可為長方形、或實質長寬比大於1之其他形狀,例如橢圓形等。彈性件21具有可由兩個相對的面21T所界定之厚度T、可由兩個相對的面21L所界定之長度、及寬度,且該長度與厚度之長寬比大於1。需說明的是,方向A為彈性件21的法線上遠離彈性件23之方向。
彈性件23具有形成朝方向B彎曲之彎曲部231及在長度方向上之兩端232,其形狀可為長方形、或實質長寬比大於1之其他形狀,例如橢圓形等。彈性件23具有可由兩個相對的面23T所界定之厚度T、可由兩個相對的面23L所界定之長度、及寬度,且該長度與厚度之長寬比大於1。 需說明的是,方向B為彈性件23的法線上遠離彈性件21之方向。
彈性件21和23的結構相同,可為單層板或多層複合板,例如上下為鋅銅合金而中間夾感壓膠之三層複合板。
此外,彈性件21的兩端212係分別與彈性件23的兩端232相接合,且彈性件21之彎曲部211與彈性件23之彎曲部231分離一距離D,換言之,彈性件21與23間之距離在彎曲部211與231之間最大,而越靠近彈性件21的兩端212和彈性件23的兩端232逐漸變小。再者,於彈性件21和23皆為長方形之例子中,可利用彈性件21的兩面21L分別與彈性件23的兩面23L相接合以完成彈性件21與23之組合。所述接合係可例如在彈性件21的兩面21L與彈性件23的兩面23L上塗布黏著劑,再將兩者相互黏接。
壓電元件22貼附於彈性件21之兩面21T的其中一面,並與彈性件21具有相同的曲度。壓電元件24貼附於彈性件21之兩面21T的其中一面,並與彈性件23具有相同的曲度。需說明的是,本案圖式雖然繪示彈性件21僅一面21T貼附有壓電元件22,彈性件23僅一面23T貼附有壓電元件24,但具體實施時,彈性件21的兩面21T皆可貼附有壓電元件22,彈性件23的兩面23T皆可貼附有壓電元件24。此外,壓電元件22和24相同,例如皆為壓電陶瓷、PVDF或壓電複合制動器。
另外,彎曲的彈性件和壓電元件之製法可例如,對一原本呈彎曲狀的彈性件施力以使其呈暫時平板狀,接著置 入一內部為真空狀態之模具中,再將一平板狀的壓電元件貼附於該平板狀的彈性件,之後解除該模具內的真空狀態,以使該彈性件自平板狀回復為彎曲狀,則該壓電元件便能具有與該彎曲狀的彈性件相同之曲度。
參閱第2A圖,於一實施態樣中,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還可包括設置於彈性件21和23之間的彈性件25及貼附於彈性件25上之壓電元件26。彈性件25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之兩端252及用以界定厚度之兩面25T,彈性件25除了其兩端252是與彈性件21的兩端212和彈性件23的兩端231接合之外,其他部位並不與彈性件21和23接觸。壓電元件26可貼附於彈性件25之兩面25T的至少一面。本實施態樣中之彈性件25為平板狀。
參閱第2B圖,於又一實施態樣中,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還可包括設置於彈性件23和25之間的彈性件27及貼附於彈性件27上之壓電元件28。彈性件27具有形成朝方向B彎曲之彎曲部271、位於長度方向上之兩端272、及用以定義厚度之兩面27T,壓電元件28可貼附於彈性件27之兩面27T的至少一面。此外,彈性件27的兩端272、彈性件25的兩端252、彈性件23的兩端232、及彈性件21的兩端212相接合,彈性件25具有形成朝方向A彎曲之彎曲部257,且彈性件27的彎曲部271與彈性件25的彎曲部251分離。
根據第1A-2B圖,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係主要包括兩端相接合之彈性件21和23及分別貼附於其上之壓電元 件22和24,而在考量振動或聲音傳導的情況下,可於彈性件21和23之間設計配置一或多個彈性件及貼附於其上之一或多個壓電元件。此外,當配置一彈性件時,其可為平板狀,而配置多個彈性件時,較佳為偶數個彎曲方向相反之彈性件。
參閱第3圖,於另一實施態樣中,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可包括用於承載相接合的彈性件21和23之承載件3及設於彈性件21和23與承載件3之間的緩衝體4。緩衝體4用於使相接合之彈性件21和23不與承載件3直接接觸,且一般而言可具有黏性,以將相接合之彈性件21的兩端212和彈性件23的兩端232固定於承載件3上。緩衝體4例如UV固定膠、感膠膠體、矽膠膠體或發泡橡膠體。
承載件3可為支撐相接合之彈性件21和23的承載件之框架、或者如第3圖所示之包括具有開口310之中空箱31及包覆開口310之薄膜32。中空箱31可將彈性件23和壓電元件24容納於該中空箱31中並使彈性件21和壓電元件22外露出開口310,而薄膜32經拉伸後具有張力,覆蓋於從開口310外露出之彈性件21上,以恆對彈性件21和壓電元件22提供預應力,換言之,具有水平張力之薄膜32垂直施力於彈性件21的彎曲部211,成為提供給彈性件21之預應力,使得彈性件21能達到較佳的回彈作用,更增加往方向A的振動幅度。另外,緩衝體4還可設置於彈性體23的彎曲部與中空箱31的底面之間,以避免彈性體23於振動時接觸到中空箱。
當對壓電元件22和24分別提供電信號時,例如交流電,壓電元件22和24受該電信號之致動而伸縮,進而帶動彈性件21和23振動。具體來說,參閱第1A-1B圖,壓電元件22伸展時,彈性件21朝方向B振動;壓電元件22收縮時,彈性件21朝方向A振動;壓電元件24伸展時,彈性件23朝方向A振動;以及壓電元件24收縮時,彈性件23朝方向B振動。當然若壓電元件22和24貼附於彈性件21和23之不同面時,彈性件21和23亦會有不同於前述之振動方式。再者,由於彈性件21在結構上是朝方向A彎曲的,此會妨礙到壓電元件22的伸縮作動,故彈性件21在往方向A振動時會產生較大的位移量及加速度,而在往方向B振動時的位移量和加速度相對較小;同樣地,由於彈性件23在結構上是朝方向B彎曲的,此會妨礙到壓電元件24的伸縮作動,故彈性件23在往方向B振動時會產生較大的位移量及加速度,而在往方向A振動時的位移量和加速度相對較小。
另外,壓電元件22可貼附於彈性件21之鄰近彈性件23的一面21T,壓電元件24可貼附於彈性件23之鄰近彈性件21的一面23T,當對壓電元件22和24分別提供相同的電信號時,彈性件21與彈性件23可同時往方向A振動或同時往方向B振動。藉此,彈性件21往方向A振動以使方向B一側的空氣分子分佈較疏而產生相對負壓,同時彈性件23往方向A振動以推擠方向A一側的空氣使空氣分子分佈較密而產生相對正壓;或者,彈性件21往方向B 振動以推擠方向B一側的空氣使空氣分子分佈較密而產生相對正壓,同時彈性件23往方向B振動以使方向A一側的空氣分子分佈較疏而產生相對負壓。如此一來,在壓電元件22和24接收交流電以致動彈性件21與23振動的期間,彈性件21與23之間的空氣因這樣的一正一負的壓力相消而維持實質上相同的空氣分子密度。
因此,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具體實施例為壓電式骨傳導換能器,彈性件21或23用以接觸人的皮膚而執行骨傳導聲音,彈性件21和23分別在方向A和方向B上擁有較大位移量和加速度,故能強化施加於骨頭上的振動以提昇傳導聲音的強度,另外,彈性件21和23分別在方向B和方向A上擁有較小加位移量和加速度,故能減少對位於彈性件21與23之間的空氣之擠壓,再加上彈性件21和23是同時往同一方向振動以相消彼此對彈性件21與23之間空氣的擠壓,更能維持大致相同的空氣密度,進而降低聲音透過空氣傳導而外洩之機率,藉此能顯著地消除雜音。接著,以表1及第4A-7C圖說明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的兩彈性件之分離距離、各彈性件之厚度、及薄膜之張力與彈性件之振動位移量(displacement)、振動加速度(acceleration)、洩漏音壓(leakage SPL)的關係。對照例和實施例1-9之測試條件為:電壓10Vrms、置於人工耳朵上方10mm處、利用雷射測距儀量測彈性件正中央彎曲部的振動位移量及加速度。另於無聲響室量測洩漏音壓,收音距離設定為10cm。
需說明的是,實施例1-9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係例如第3圖所示,二彈性件為彎曲狀且其彎曲部分離有一距離,各自的兩端相接合再以具黏性的緩衝體固設於中空箱內;對照例之兩彈性件為平板狀,其兩端不相接合而是分別以具黏性的緩衝體固設於中空箱內,二彈性件之所有部位皆分離有相同距離。中空箱的尺寸為32mm×7mm×1.8mm、各壓電元件的尺寸為25mm×4mm×0.1mm、各彈性件的長寬為30mm×5mm,而各彈性件之厚度、兩彈性件之距離、薄膜之張力如表1所示。
參閱表1及第4A-4C圖,對照例與實施例1間之壓電電聲換能器的差異僅在於彈性件之形狀,如第4A圖所示, 實施例1的壓電電聲換能器之起振頻率在120Hz左右,在低頻100~500Hz之間的平均振動位移量約37μm;反觀對照例的壓電電聲換能器之起振頻率在230Hz左右,在低頻100~500Hz之間的平均振動位移量約25μm,明顯較實施例1為小。如第4B圖所示,實施例1的壓電電聲換能器之起振加速度出現在頻率約120Hz,超過0.9m/s2 ,在低頻100~500Hz之間的平均加速度約0.96m/s2 ;反觀對照例的壓電電聲換能器之起振加速度出現在頻率約230Hz,約0.7m/s2 ,在低頻100~500Hz之間的平均加速度約0.6m/s2 ,明顯較實施例1為小。如第4C圖所示,實施例1的壓電電聲換能器之起振頻率約120-130Hz,在低頻100~500Hz之間的音壓位準約45dB,漸往低頻緩增為50dB;反觀對照例的壓電電聲換能器之起振頻率約230Hz,在低頻100~500Hz之間的音壓位準約53dB,漸往低頻據增為68dB,明顯較實施例1為大。
由第4A-4C圖可知,彎曲狀的彈性件相較於平板狀的彈性件,能提供較大的位移量及加速度並具有較小的SPL,表示實施例1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二彈性件向內推擠空氣之振幅較小而向外振動骨頭的振幅較大。需說明的是,此處所謂向內即為二彈性件相互靠近的方向,而向外即為二彈性件相互遠離的方向。反觀對照例之壓電電聲換能器的二彈性件由於為平板狀,無法對貼附於其上之壓電元件造成形變妨礙,故難以抑制朝內推擠空氣的振幅,導致具有較大的SPL。
因此,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能將接收到的電能主要轉換為經由骨傳導之振動能量,相較於對照例,僅有極少者會轉換成空氣傳導之振動能量。
參閱表1及第5A-5C圖,探討二彈性件之分離距離分別為1mm、2mm、3m和4mm對於振動位移量、加速度和音壓位準之影響。如第5A圖所示,實施例1、2、3及4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起振頻率皆在120-130Hz左右,各實施例的位移量曲線分佈相近,但其中,實施例1(分離距離2mm)和3(分離距離3mm)之振動位移量較大,可達37μm以上,而實施例2(分離距離1mm)和4(分離距離4mm)之振動位移量較小。如第5B圖所示,各實施例的加速度曲線分佈相近,但其中,實施例1(分離距離2mm)和3(分離距離3mm)之加速度較大,可達1m/s2 以上,而實施例2(分離距離1mm)和4(分離距離4mm)之加速度較小。由第5A-5B圖可知,彈性件之位移量和加速度有對應關係。接著如第5C圖所示,各實施例的音壓位準的曲線大致呈平滑曲線,起振頻率約為120-130Hz,平均SPL從100Hz的60db,漸往高頻時緩減為45db,此已是極安靜的程度,尤其實施例1(分離距離2mm)和3(分離距離3mm)之SPL更小。
根據第5A-5C圖可知,二彈性件之彎曲部之分離距離有一較佳範圍。在此所述二彈性件之分離距離更可理解為彈性件之彎曲度,例如,距離1mm時彎曲度較小、距離4mm時彎曲度較大。另外,彎曲度過小的彈性件能提供給壓電元件之預應力便小,然彎曲度過大的彈性件又易變成 非線性,故二彈性件之彎曲部的分離距離之較佳範圍係1mm-4mm。
參閱表1及第6A-6C圖,探討薄膜張力分別為10N、15N、和20N對於振動位移量、加速度和音壓位準之影響。如第6A及6B圖所示,各實施例中的起振頻率有稍加改變,實施例1(張力為15N)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之振動位移量和加速度較大、實施例6(張力為20N)次之、實施例5(張力為10N)最小。如第6C圖可知,各實施例在頻率100-10000Hz皆表現有較低的SPL。
根據第6A-6C圖可知,適當的薄膜張力能有助於彈性件的回彈作用,過小的薄膜張力能施予彈性體的預應力便小,惟過大的薄膜張力除明顯改變壓電電壓換能器之起振頻率外,亦可能導致洩漏的SPL之提高。因此,薄膜之張力之較佳範圍係10N-20N。
參閱表1及第7A-7C圖,探討彈性件之厚度分別為0.1mm、0.15mm、0.2mm和0.25mm對於振動位移量、加速度和洩漏音壓之影響。如第7A及7B圖所示,實施例7(厚度為0.1mm)之壓電電壓換能器能達到較低的起振頻率,約50Hz,此處的位移量和加速度分別約為28μm和0.7m/s2 ,實施例1(厚度為0.15mm)壓電電壓換能器之起振頻率提高至約120-130Hz,在低頻100~500Hz之間的平均振動位移量約37μm,平均加速度約0.96m/s2 。如第7C圖所示,各實施例在頻率100-10000Hz皆表現有較低的SPL。
根據第7A-7C圖可知,透過調整彈性件之厚度能控制 彈性件之起振頻率及振動強度,過厚的彈性件因為剛性太大可能導致過高的SPL。因此,彈性件之厚度之較佳範圍係0.1mm-0.25mm。
綜上所述,本案之壓電電聲換能器主要包括二個兩端相接合而彎曲部相分離之二彈性件、分別貼附於二彈性件上之二壓電元件、更包括覆蓋於其中一彈性件上的薄膜,以藉由壓電元件經電訊號致動而具有之應力、彎曲的彈性件之彈力、薄膜的張力所提供之預應力的綜合影響,使得二彈性件在朝外的方向具有較大的振動位移量及加速度,能提高聲音經骨傳導的強度,另在朝內的方向具有較小的振動位移量及加速度,能降低對內的空氣擠壓,且二彈性件於振動時對內的空氣所產生之壓力能彼此相消,故大大降低空氣傳導所造成之聲音外洩,降低洩漏音壓。相較於傳統骨傳導耳機顯著減少了雜音。
上述實施樣態僅例示性說明本案之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案,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案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該些實施態樣進行修飾與改變。此外,在上述該些實施態樣中之結構的數目僅為例示性說明,亦非用於限制本案。因此本案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21、23‧‧‧彈性件
22、24‧‧‧壓電元件
212、232‧‧‧端

Claims (10)

  1. 一種壓電電聲換能器,包括:第一彈性件,係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之兩端、位於該第一彈性件之兩端之間形成朝第一方向彎曲之彎曲部、及用以定義厚度之兩面;第二彈性件,係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之兩端、位於該第二彈性件之兩端之間形成朝相反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彎曲之彎曲部、及用以定義厚度之兩面,該第二彈性件之兩端分別與該第一彈性件之兩端相接合,且該第二彈性件之彎曲部與該第一彈性件之彎曲部分離一距離;至少一第一壓電元件,係貼附於該第一彈性件的該兩面之至少一面,以與該第一彈性件有相同的曲度;以及至少一第二壓電元件,係貼附於該第二彈性件之該兩面之至少一面,以與該第二彈性件有相同的曲度;其中,在提供電信號予該第一及第二壓電元件時,為該電信號致動之該第一及第二壓電元件會分別帶動該第一及第二彈性件振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壓電電聲換能器,其中,該第一彈性件朝該第一方向振動的幅度大於朝該第二方向振動的幅度,而該第二彈性件朝該第二方向振動的幅度大於朝該第一方向振動的幅度,且該第一方向為遠離該第二彈性件之方向,而該第二方向為遠離該第 一彈性件之方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壓電電聲換能器,其中,該第一彈性片的該兩面之鄰近該第二彈性片的一面係貼附有該第一壓電元件,該第二彈性片的該兩面之鄰近該第一彈性片的一面係貼附有該第二壓電元件,且提供相同的電信號予該第一及第二壓電元件時,會使該第一彈性片與該第二彈性片同時往該第一方向振動,或同時往該第二方向振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壓電電聲換能器,更包括設置於該第一彈性件與該第二彈性件間之第三彈性件及貼附於該第三彈性件之至少一第三壓電元件,該第三彈性件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之兩端及用以定義厚度之兩面,該第三彈性件之兩端、該第一彈性件之兩端及該第二彈性件之兩端相接合,而該至少一第三壓電元件貼附於該第三彈性件之該兩面之至少一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壓電電聲換能器,更包括設置於該第三彈性件與該第二彈性件間之第四彈性件及貼附於該第四彈性件之至少一第四壓電元件,該第四彈性件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之兩端、位於該第四彈性件之兩端之間形成朝該第二方向彎曲之彎曲部、及用以定義厚度之兩面,而該至少一第四壓電元件貼附於該第四彈性件之該兩面之至少一者,其中,該第三彈性件具有位於該第三彈性件之兩端之間形成朝該第一方向彎曲之彎曲部,該第四彈性件之兩端、該第三彈性 件之兩端、該第二彈性件之兩端及該第一彈性件之兩端係相接合,且該第四彈性件之彎曲部與該第三彈性件之彎曲部係分離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壓電電聲換能器,更包括:承載件,用於承載相接合之該第一彈性件和該第二彈性件;以及緩衝體,係設置於該第一彈性件和該第二彈性件與該承載件之間,以使該第一彈性件和該第二彈性件不接觸該承載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壓電電聲換能器,其中,該承載件包括具有開口之中空箱及覆蓋該開口之薄膜,以將該第二彈性件及該第二壓電元件容納於該中空箱中並使該第一彈性件及該第一壓電元件外露於該開口,而該薄膜覆蓋外露出該開口之第一彈性件以對該第一彈性件及該第二彈性件提供預應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壓電電聲換能器,其中,該第一彈性件之該厚度及該第二彈性件之該厚度係介於0.1mm-0.25mm之間,該距離係介於1mm-4mm之間,該預應力係介於10N-15N之間,且調整該第一彈性件之該厚度及該第二彈性件之該厚度能改變該第一彈性件及該第二彈性件之起振頻率和振動強度,調整該振膜提供之預應力能改變該第一彈性件及該第二彈性件之起振頻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壓電電聲換能器,其中,該 第一彈性件及該第二彈性件各具有長度及寬度,且該長度與該寬度之長寬比大於1。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壓電電聲換能器,其中,該壓電電聲換能器係為一種壓電式骨傳導換能器。
TW104211301U 2015-07-14 2015-07-14 壓電電聲換能器 TWM512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1301U TWM512864U (zh) 2015-07-14 2015-07-14 壓電電聲換能器
CN201520566713.4U CN204948349U (zh) 2015-07-14 2015-07-31 压电电声换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1301U TWM512864U (zh) 2015-07-14 2015-07-14 壓電電聲換能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2864U true TWM512864U (zh) 2015-11-21

Family

ID=55015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1301U TWM512864U (zh) 2015-07-14 2015-07-14 壓電電聲換能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48349U (zh)
TW (1) TWM51286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9162B (zh) * 2015-07-14 2017-06-21 德世股份有限公司 壓電電聲換能器
TWI626374B (zh) * 2017-01-05 2018-06-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流體控制裝置
TWI647387B (zh) * 2017-01-05 2019-01-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流體控制裝置與壓電致動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9162B (zh) * 2015-07-14 2017-06-21 德世股份有限公司 壓電電聲換能器
TWI626374B (zh) * 2017-01-05 2018-06-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流體控制裝置
TWI647387B (zh) * 2017-01-05 2019-01-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流體控制裝置與壓電致動器
US10774824B2 (en) 2017-01-05 2020-09-15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Miniature fluid contro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48349U (zh)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6622B2 (en) Acoustic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sound-collecting acoustic reproduction device
US8107646B2 (en) Acoustic vibration generating element
CN205142506U (zh) 一种改善骨传导扬声器漏音的骨传导扬声器
US9622000B2 (en) Audio device
CN105745941B (zh) 骨传导扬声器
JP4548783B2 (ja) ヘッドホン
WO2015146446A1 (ja) 万能スピーカ
TWI589162B (zh) 壓電電聲換能器
JP2007251358A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
JP2018530205A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JP2007103989A (ja) 受話装置
US9473856B2 (en) Piezoelectric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TWM512864U (zh) 壓電電聲換能器
JP2018186572A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JP7360358B2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JP2018186571A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US9485593B2 (en) Acoustic device
JP6322791B2 (ja) 万能スピーカ
US11128968B2 (en) Bone conduction skin interface
WO2014061646A1 (ja) イヤホン
JP2014096739A (ja) イヤホン
JP7253600B2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TWI843202B (zh) 聲學輸出裝置
WO2014162409A1 (ja) イヤホン装置
JP6748159B2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のための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