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1201U - 栽種容器 - Google Patents
栽種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11201U TWM511201U TW104206055U TW104206055U TWM511201U TW M511201 U TWM511201 U TW M511201U TW 104206055 U TW104206055 U TW 104206055U TW 104206055 U TW104206055 U TW 104206055U TW M511201 U TWM511201 U TW M511201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ting container
- base
- bottom wall
- hook
- wal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容器,特別是指一種用以栽種植物的栽種容器。
一般栽種容器為了避免土壤因澆灌過多水量而導致植物根部無法呼吸或腐爛,常常於該栽種容器的底部挖設一個排水孔,以排出過量的水,且為了承接過剩的水,通常還會放置一個集水盤並承放於於該栽種容器下方。然而,每當該集水盤的積水滿溢時,使用者必須將該栽種容器搬起,才能將該集水盤移出以將積水倒掉,相當地不方便。另外,由於該集水盤與該栽種容器是相互分離的,導致使用者在搬運該栽種容器時,還需再另外花費心力來移動集水盤,造成搬運上極大的不便,因此習知的栽種容器仍有待改善。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方便倒除積水並方便搬運的栽種容器。
於是,本新型栽種容器,包含一個容器本體,及一個集水盤。該容器本體包括一個底座,及一個由該底
座周緣向上延伸的圍繞壁,該底座具有至少一個排水孔。該集水盤包括一個可拆離地固定於該底座底部的盤體,該盤體圍繞界定出一個連通該排水孔的外集水槽。
1‧‧‧容器本體
2‧‧‧集水盤
3‧‧‧底座
31‧‧‧第一底壁
311‧‧‧內集水槽
32‧‧‧第二底壁
33‧‧‧第一結合單元
34‧‧‧排水孔
35‧‧‧容盤空間
36‧‧‧第一勾卡組
361‧‧‧第一延伸臂
362‧‧‧第一夾臂
4‧‧‧圍繞壁
5‧‧‧盤體
51‧‧‧外集水槽
6‧‧‧第二結合單元
61‧‧‧第二勾卡組
611‧‧‧第二延伸臂
612‧‧‧第二夾臂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個不完整的立體分解圖,說明本新型栽種容器的一個實施例;圖2是一個剖視側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一個第一勾卡組與一個第二勾卡組的嵌裝結構;及圖3是一個俯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六個排水孔的位置分布。
參閱圖1、圖2與圖3,本新型栽種容器之一實施例,適用於容裝土壤以供栽種植物,該栽種容器包含一個容器本體1,及一個集水盤2。
該容器本體1呈中空,並包括一個底座3,及一個由該底座3周緣向上延伸的圍繞壁4。該底座3具有兩個左右間隔並可坐抵於一地面的第一底壁31、一個位於該等第一底壁31之間的第二底壁32、一個設置於該第二底壁32底部的第一結合單元33,及六個貫穿於該第二底壁32以供水排出的排水孔34。該等第一底壁31的底面低於該第二底壁32,並與該第二底壁32相配合界定出一個前後向延
伸連通的容盤空間35,且每一個第一底壁31具有一個凹設於頂面的內集水槽311,該等內集水槽311可用以將水分保存於該容器本體1內,以避免水分皆經由該等排水孔34排出,而使該栽種容器內的土壤過於乾燥。
該第一結合單元33具有兩個前後間隔的第一勾卡組36。該等排水孔34的其中四個分別呈矩形,並分別兩兩位於該等第一勾卡組36上方,其中另外兩個分別呈圓形,前後間隔排列地位於中間。實施上,該等排水孔34的數量亦可為二、三、四、五或七個以上,且該底座3亦可僅具有一個排水孔34即可,可依所需排水量增減。
該集水盤2包括一個可拆離地固定於該容盤空間35內的盤體5,及一個可前後滑動地與該第一結合單元33對應嵌裝的第二結合單元6。該盤體5圍繞界定出一個連通該等排水孔34並可用以承接過量水分的外集水槽51,該盤體向上貼抵於該第二底壁32的底面,且與該第二底壁32下上相配合封閉該外集水槽51,以避免該外集水槽51內的積水暴露於外,來杜絕蚊蠅飛蟲孳生以確保環境衛生。該第二結合單元6具有兩個前後間隔並分別與該等第一勾卡組36對應勾卡的第二勾卡組61。
進一步來看本實施例之每一個第一勾卡組36與每一個第二勾卡組61的勾卡結構,每一個第一勾卡組36具有兩個左右間隔地由該第二底壁32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臂361,及兩個分別由該等第一延伸臂361底端相背突出的第一夾臂362,每一個第二勾卡組61具有兩個左右間隔地
由該盤體5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臂611,及兩個分別由該等第二延伸臂611頂端相向突出的第二夾臂612。該第二勾卡組61從該第一勾卡組36的外側向內夾靠,並利用該等第二夾臂612與該等第一夾臂362上下相抵,來達到可前後滑動地嵌裝功能。實施上,該等第一勾卡組36與該第二勾卡組61的數量可分別為三個以上,且該第一結合單元33也可僅具有一個第一勾卡組36,該第二結合單元6也可僅具有一個第二勾卡組61,另外,實施上該等第一勾卡組36與該等第二勾卡組61亦可相反設置,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安裝時,先將該集水盤2置入容盤空間35並位於該容盤空間35的稍前側,此時該等第二勾卡組61與該等第一勾卡組36為前後錯開,接著使用者在該集水盤2向上抵於該第二底壁32的情況下,往後滑動該集水盤2,使該等第二勾卡組61嵌卡於該等第一勾卡組36,由於設計上,每一個第二夾臂612與各別之第一夾臂362為緊配合,因此嵌卡途中使用者必須略加施力,才能使該等第二勾卡組61滑動嵌卡於該等第一勾卡組36,之後該集水盤2就固定於該容器本體1的底部。
當使用者澆灌過量的水分時,水分可從該等排水孔34向下排入該外集水槽51,使用者可於幾天後,將該集水盤2滑出,並將該外集水槽51內的積水倒掉,再依上述安裝方法嵌裝回該容器本體1底部以繼續集水。若使用者欲搬動該容器本體1時,由於該集水盤2是固定在該容器本體1底部,因此也不須另外花費心力來移動該集水盤2
。
綜上所述,本新型栽種容器,藉由該容器本體1與該集水盤2可拆離地設計,使用者可在該集水盤2內的積水滿溢時,輕鬆地將該集水盤2滑動取出以將積水倒掉,且藉由該集水盤2可固定於該容器本體1的設計,使用者在搬動該容器本體1時,也不須另外移動該集水盤2,相當的方便,另外,由於該外集水槽51呈封閉的空間,因此還能杜絕蚊蠅飛蟲孳生以確保環境衛生,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容器本體
2‧‧‧集水盤
3‧‧‧底座
31‧‧‧第一底壁
32‧‧‧第二底壁
33‧‧‧第一結合單元
34‧‧‧排水孔
35‧‧‧容盤空間
36‧‧‧第一勾卡組
361‧‧‧第一延伸臂
362‧‧‧第一夾臂
4‧‧‧圍繞壁
5‧‧‧盤體
51‧‧‧外集水槽
6‧‧‧第二結合單元
61‧‧‧第二勾卡組
611‧‧‧第二延伸臂
612‧‧‧第二夾臂
Claims (8)
- 一種栽種容器,包含:一個容器本體,包括一個底座,及一個由該底座周緣向上延伸的圍繞壁,該底座具有至少一個排水孔;及一個集水盤,包括一個可拆離地固定於該底座底部的盤體,該盤體圍繞界定出一個連通該排水孔的外集水槽。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栽種容器,其中,該底座還具有一個前後向延伸於底部並用以容置該盤體的容盤空間,及一個設置於底部的第一結合單元,該集水盤還包括一個可前後滑動地與該第一結合單元對應嵌裝的第二結合單元。
- 如請求項2所述的栽種容器,其中,該底座具有兩個左右間隔的第一底壁,及一個位於該等第一底壁之間的第二底壁,該等第一底壁的底面低於該第二底壁並與該第二底壁相配合界定出該容盤空間,該排水孔貫穿於該第二底壁並向下連通至該容盤空間。
- 如請求項3所述的栽種容器,其中,該盤體向上貼抵於該第二底壁的底面,並與該第二底壁下上相配合封閉該外集水槽。
- 如請求項3所述的栽種容器,其中,每一個第一底壁具有一個凹設於頂面的內集水槽。
- 如請求項3所述的栽種容器,其中,該第一結合單元具有兩個前後間隔的第一勾卡組,該第二結合單元具有兩 個前後間隔並分別與該等第一勾卡組對應勾卡的第二勾卡組。
- 如請求項6所述的栽種容器,其中,每一個第一勾卡組具有兩個左右間隔地由該第二底壁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臂,及兩個分別由該等第一延伸臂底端相背突出的第一夾臂,每一個第二勾卡組具有兩個左右間隔地由該盤體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臂,及兩個分別由該等第二延伸臂頂端相向突出的第二夾臂。
- 如請求項6或7所述的栽種容器,其中,該底座具有六個彼此間隔的排水孔,該等排水孔中之其中四個分別呈矩形並分別兩兩位於該等第一勾卡組的上方,該等排水孔中之其中另外兩個分別呈圓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6055U TWM511201U (zh) | 2015-04-21 | 2015-04-21 | 栽種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6055U TWM511201U (zh) | 2015-04-21 | 2015-04-21 | 栽種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11201U true TWM511201U (zh) | 2015-11-01 |
Family
ID=55218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06055U TWM511201U (zh) | 2015-04-21 | 2015-04-21 | 栽種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112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6026A (zh) * | 2017-10-30 | 2018-01-23 | 四川新生启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芽苗菜种植盘 |
-
2015
- 2015-04-21 TW TW104206055U patent/TWM511201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6026A (zh) * | 2017-10-30 | 2018-01-23 | 四川新生启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芽苗菜种植盘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68155B2 (en) | Planting wall container structure | |
KR101291237B1 (ko) | 수분공급이 가능한 화분 받침대 | |
KR101343379B1 (ko) | 화분 | |
KR200472746Y1 (ko) | 식물 재배 용기 | |
JP3203083U (ja) | 植木鉢構造 | |
TWM511201U (zh) | 栽種容器 | |
CN206808169U (zh) | 一种可观察根茎生长的种植桶 | |
JP3162718U (ja) | 植え鉢 | |
CN106134822A (zh) | 一种花卉培育用种植盆 | |
USD524075S1 (en) | Hanging planter arrangement | |
US20230063060A1 (en) | Self-Watering Pot Base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reof | |
KR101321982B1 (ko) | 낚싯대꽂이 부착형 밑밥통 | |
CN205830530U (zh) | 一种岩棉种植盆 | |
KR20170003848U (ko) | 물받이 화분 | |
JP2007259833A (ja) | 木製植木鉢 | |
CN206462027U (zh) | 一种种植装置 | |
KR200259874Y1 (ko) | 장식용 화분 | |
TWM506455U (zh) | 雙層式盆栽裝置 | |
JP3147774U (ja) | 植え鉢 | |
CN204616531U (zh) | 组合式植栽装置 | |
KR20160002833U (ko) | 착탈식 화분 | |
JP5258998B1 (ja) | ハンギングバスケット | |
CN208798403U (zh) | 具有双层结构的花盆 | |
TWM357857U (en) | Assembly-type vegetation green wall structure | |
KR200442425Y1 (ko) | 탈착 가능한 화분 겸용 화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