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0039U - 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 - Google Patents

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0039U
TWM510039U TW104212075U TW104212075U TWM510039U TW M510039 U TWM510039 U TW M510039U TW 104212075 U TW104212075 U TW 104212075U TW 104212075 U TW104212075 U TW 104212075U TW M510039 U TWM510039 U TW M51003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lical gear
double
linkage
shaft
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2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chang Zheng
Original Assignee
ji-chang Zh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chang Zheng filed Critical ji-chang Zheng
Priority to TW104212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0039U/zh
Publication of TWM510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0039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尤指一種利用雙連桿連動組件與斜齒輪連動組件帶動二公軸同步反向轉動之雙軸鉸鍊。
近年來隨著電腦產業迅速且多元的發展,電腦的使用形態也有了不同面向的發展,如可攜式電腦便可分為筆記型電腦與觸控式平板電腦,其中由於筆記型電腦是由螢幕與鍵盤主機所組成,因此具有強大的工作優勢,適合文書作業等工作,但缺點是需要將螢幕與鍵盤主機才能使用,相對的,觸控式平板電腦由於是利用觸控式螢幕進行直覺式的輸入操作,因此省略了鍵盤等構造,但也因此犧牲了部份的效能,且不利於文書作業。
為了同時具有筆記型電腦與觸控式平板電腦的優勢,新型態的二合一可攜式電腦便逐漸問世,其主要是由觸控式螢幕與鍵盤進行結合,因此使用者可以直覺式的操作方式直接對觸控式螢幕進行操作,也能透過鍵盤進行大量的輸入。
其中,觸控式螢幕與鍵盤之間主要是透過鉸鍊來進行結合,而為了使鍵盤與觸控式螢幕有產生較好的反折與定位效果,通常是使用可同步旋轉的雙軸式鉸鍊進行結合,然而,現有的雙軸式鉸鍊主要是在連動 件的一側設置連結件來連結雙軸,進而產生同步旋轉的效果,因此當連結件毀損時,雙軸式鉸鍊便無法有效的產生同步旋轉,造成使用者的使用不便。
有鑒於在先前技術中,現有的雙軸式鉸鍊主要是透過單一的連結件來連結雙軸,使雙軸可產生同步旋轉的效果,然而由於透過單一連結件進行雙軸的連結時,雙軸轉動時的扭力會完全由連結件來承受,因此很容易造成連結件的毀損,進而導致雙軸式鉸鍊無法有效的進行同步轉動。緣此,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利用雙連動組件來帶動雙軸同步轉動的雙軸式鉸鍊,藉以使連動組件的轉動扭力分散,進而增加雙連桿式雙軸鉸鍊的使用壽命。
為了解決先前技術的問題,本創作所採用之必要技術手段是提供一種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包含一母軸、一第一公軸、一第二公軸、一雙連桿連動組件以及一斜齒輪連動組件。母軸具有相對設置之一第一軸筒部與一第二軸筒部,第一公軸係可轉動地穿設於該第一軸筒部,第二公軸係可轉動地穿設於該第二軸筒部。雙連桿連動組件係設置於該母軸之一側,並且包含一內側連桿以及一內側連桿,內側連桿係樞接於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外側連桿係樞接於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且該外側連桿係與該內側連桿相對地設置。斜齒輪連動組件係設置於該母軸相對於該雙連桿連動組件之另一側,並且包含一第一斜齒輪、一第二斜齒輪以及一連動斜齒輪,第一斜齒輪係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一公軸,第二斜齒輪係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二公軸,連動斜齒輪係傳動連結地設置於該第一 斜齒輪與該第二斜齒輪之間,藉以使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轉動時經由該連動斜齒輪之帶動而產生同步反向轉動。
由上述必要技術手段所衍生之一附屬技術手段為,該斜齒輪連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一定位片,係設置於該第一斜齒輪與該第二斜齒輪之一側,並具有二延伸定位部,該連動斜齒輪係可轉動地設置於該二延伸定位部之間,且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係分別可轉動地卡設於該第一定位片之兩端,使該連動斜齒輪對應地嚙合於該第一斜齒輪與該第二斜齒輪。
較佳者,該第一定位片更包含一第一定位片本體與二第一卡扣部,該二延伸定位部係分別自該第一定位片本體之兩側平行地延伸出,該二第一卡扣部係分別自該第一定位片本體之兩端向外彎折地延伸出,並分別卡扣於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
此外,該斜齒輪連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二定位片,係設置於該第一斜齒輪與該第二斜齒輪相對於該第一定位片之另一側,並抵接於該二延伸定位部,且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係分別可轉動地卡設於該第二定位片之兩端,藉以使該連動斜齒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定位片與該第二定位片之間。其中,該第二定位片更包含一第二定位片本體與二第二卡扣部,該二第二卡扣部係分別自該第二定位片本體之兩端向外彎折地延伸出,並分別卡扣於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
由上述必要技術手段所衍生之一附屬技術手段為,該第一公軸包含一第一樞接部、一第一連桿連動部以及一第一斜齒輪連動部,第一樞接部係可轉動地穿設於該第一軸筒部,第一連桿連動部係一體成型地設置於該第一樞接部之一端,該雙連桿連動組件係設置於該第一連桿連動 部,第一斜齒輪連動部係一體成型地設置於該第一樞接部相對於該第一連桿連動部之另一端,該斜齒輪連動組件係設置於該第一斜齒輪連動部。
較佳者,該第一公軸更包含一第一連結部,係一體成型地設置於該第一斜齒輪連動部相對於該第一樞接部之另一端,用以連結外部裝置。
由上述必要技術手段所衍生之一附屬技術手段為,該雙連桿連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一雙連桿連動件以及一第二雙連桿連動件,第一雙連桿連動件該內側連桿與該外側連桿之一端係分別相對地樞接於該第一雙連桿連動件上;第二雙連桿連動件該內側連桿與該外側連桿之另一端係分別相對地樞接於該第二雙連桿連動件上。
較佳者,該雙連桿連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一內側連動插銷與一第一外側連動插銷,該第一內側連動插銷係樞接於該內側連桿與該第一雙連桿連動件,該第一外側連動插銷係樞接於該外側連桿與該第一雙連桿連動件。
由上述必要技術手段所衍生之一附屬技術手段為,該斜齒輪連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一定位片與一第二定位片,該第一定位片與該第二定位片係分別套設固定於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且該連動斜齒輪係可轉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定位片與該第二定位片之間。
由上述必要技術手段所衍生之一附屬技術手段為,該母軸包含複數個扭力片,該些扭力片係形成該第一軸筒部與該第二軸筒部,較佳者,該母軸更包含至少一軸心固定片,係鄰接於該些扭力片,且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係可轉動地穿設於該軸心固定片。
如上所述,由於本創作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是利用設置於母軸兩側的雙連桿連動組件與斜齒輪連動組件來分散公軸轉動時所產生的扭力,進而有效的避免扭力過於集中而造成損壞。
100‧‧‧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
1‧‧‧母軸
11‧‧‧扭力片
111‧‧‧第一軸筒部
112‧‧‧第二軸筒部
12‧‧‧軸心定位片
2‧‧‧第一公軸
21‧‧‧第一樞接部
22‧‧‧第一連桿連動部
221、222‧‧‧固定孔
23‧‧‧第一斜齒輪連動部
24‧‧‧第一連結部
3‧‧‧第二公軸
31‧‧‧第二樞接部
32‧‧‧第二連桿連動部
321、322‧‧‧固定孔
33‧‧‧第二斜齒輪連動部
34‧‧‧第二連結部
4‧‧‧雙連桿連動組件
41‧‧‧第一雙連桿連動件
411‧‧‧第一內側連動部
4111‧‧‧第一干涉孔
412‧‧‧第一分隔部
4121、4122‧‧‧偏心穿孔
413‧‧‧第一外側連動部
4131‧‧‧偏心穿孔
42‧‧‧第二雙連桿連動件
421‧‧‧第二內側連動部
4211‧‧‧第二干涉孔
422‧‧‧第二分隔部
4221、4222‧‧‧偏心穿孔
423‧‧‧第二外側連動部
4231、4232‧‧‧偏心穿孔
43‧‧‧內側連桿
431‧‧‧第一內連桿穿孔
432‧‧‧第二內連桿穿孔
44‧‧‧外側連桿
441‧‧‧第一外連桿穿孔
442‧‧‧第二外連桿穿孔
45‧‧‧第一內側連動插銷
46‧‧‧第一外側連動插銷
47‧‧‧第二內側連動插銷
48‧‧‧第二外側連動插銷
5‧‧‧斜齒輪連動組件
51‧‧‧第一斜齒輪
52‧‧‧第二斜齒輪
53‧‧‧第一定位片
531‧‧‧第一定位片本體
532、533‧‧‧第一卡扣部
534、535‧‧‧延伸定位部
5341、5351‧‧‧軸孔
54‧‧‧連動斜齒輪
541‧‧‧軸心部
55‧‧‧第二定位片
551‧‧‧第二定位片本體
552、553‧‧‧第一卡扣部
6‧‧‧軸套
R1‧‧‧第一轉動方向
R2‧‧‧第二轉動方向
第一圖係顯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之立體示意圖;第二圖係顯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之立體分解示意圖;第三圖係顯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斜齒輪連動組件之立體分解示意圖;第四圖係顯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連動組件之立體分解示意圖;第四A圖係顯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之連動組件另一部份分解立體示意圖;第五圖係顯示連桿連動組件之平面示意圖;第五A圖係顯示斜齒輪連動組件對應於第五圖之平面示意圖;第六圖係顯示第五圖之第一雙連桿連動組件與第二雙連桿連動組件同步反向轉動90度之平面示意圖;第六A圖係顯示斜齒輪連動組件對應於第六圖之平面示意圖;第七圖係顯示第五圖之第一雙連桿連動組件與第二雙連桿連動組件同步反向轉動180度之平面示意圖;以及第七A圖係顯示斜齒輪連動組件對應於第七圖之平面示意圖。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四A圖,第一圖係顯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之立體示意圖;第二圖係顯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之立體分解示意圖;第三圖係顯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斜齒輪連動組件之立體分解示意圖;第四圖係顯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連動組件之立體分解示意圖;第四A圖係顯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之連動組件另一部份分解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一種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100,包含一母軸1、一第一公軸2、一第二公軸3、一雙連桿連動組件4、一斜齒輪連動組件5以及一軸套6。
母軸1包含複數個扭力片11與二軸心定位片12,而複數個扭力片11是互相疊置在一起,例如是以鉚接的方式互相堆疊,且每個扭力片11各具有二相對設置之C型環部(圖未標示),進而使複數個扭力片11形成相對設置之一第一軸筒部111與一第二軸筒部112。軸心定位片12是設置在複數個扭力片11之一端,且各具有一定位穿孔(圖未標示)。
第一公軸2包含一第一樞接部21、一第一連桿連動部22、一第一斜齒輪連動部23以及一第一連結部24。
第一樞接部21係可轉動地穿設於第一軸筒部111與軸心定位片12之定位穿孔。
第一連桿連動部22是一體成型地設置於第一樞接部21之一端,並自軸心定位片12之定位穿孔穿出,且第一連桿連動部22開設有二固定孔221與222。
第一斜齒輪連動部23是一體成型地設置於第一樞接部21相對於第一連桿連動部22之另一端。第一連結部24是一體成型地設置於第一斜齒輪連動部23相對於第一樞接部21之另一端,用以連結外部裝置。
第二公軸3包含一第二樞接部31、一第二連桿連動部32、一第二斜齒輪連動部33以及一第二連結部34。
第二樞接部31係可轉動地穿設於第二軸筒部112與軸心定位片12之定位穿孔。
第二連桿連動部32是一體成型地設置於第二樞接部31之一端,並自軸心定位片12之定位穿孔穿出,且第二連桿連動部32開設有二固定孔3211與3212。
第二斜齒輪連動部33是一體成型地連結於第二樞接部31相對於第二連桿連動部32之另一端。第二連結部34是一體成型地連結於第二斜齒輪連動部33相對於第二樞接部31之另一端,用以連結外部裝置。
雙連桿連動組件4包含一第一雙連桿連動件41、一第二雙連桿連動件42、二內側連桿43(圖中僅標示一個)、二外側連桿44(圖中僅標示一個)、一第一內側連動插銷45、一第一外側連動插銷46、一第二內側連動插銷47以及一第二外側連動插銷48。
第一雙連桿連動件41包含一第一內側連動部411、一第一分隔部412以及一第一外側連動部413。第一內側連動部411開設有一對應於第一連桿連動部22之第一干涉孔4111,且第一干涉孔4111是對應地卡套於第一連桿連動部22,藉以使第一雙連桿連動件41連動地連結於第一公軸2。
第一分隔部412是一體成型地連結於第一內側連動部411,並 與第一內側連動部411圍構形成一第一內側樞接槽(圖未標示)。其中,第一分隔部412開設有二對稱設置之偏心穿孔4121與4122,其中,偏心穿孔4121與4122在本實施例中是以第一分隔部412之軸心為中心相對地設置於軸心的兩側。
第一外側連動部413是一體成型地連結於第一分隔部412,並與第一分隔部412圍構形成一第一外側樞接槽(圖未標示)。其中,第一外側連動部413開設有一偏心穿孔4131,其中,偏心穿孔4131在本實施例中是以第一外側連動部413之軸心為中心設置於軸心之側邊。
第二雙連桿連動件42包含一第二內側連動部421、一第二分隔部422以及一第二外側連動部423。第二內側連動部421開設有一對應於第二連桿連動部32之第二干涉孔4211,且第二干涉孔4211是對應地卡套於第二連桿連動部32,藉以使第二雙連桿連動件42連動地連結於第二公軸3。
第二分隔部422是一體成型地連結於第二內側連動部421,並與第二內側連動部421圍構形成一第二內側樞接槽(圖未標示)。其中,第二分隔部422開設有二對稱設置之偏心穿孔4221與4222,在本實施例中,偏心穿孔4221與4222是以第二分隔部422之軸心為中心相對地設置於軸心的兩側。
第二外側連動部423是一體成型地連結於第二分隔部422,並與第二分隔部422圍構形成一第二外側樞接槽(圖未標示)。其中,第二外側連動部423開設有二對稱設置之偏心穿孔4231與4232,且在本實施例中,偏心穿孔4231與4232是以第二外側連動部423之軸心為中心相對地設置於軸心的兩側。
內側連桿43之一端是設置於第一內側樞接槽中,並開設有對應於固定孔221與偏心穿孔4121之一第一內連桿穿孔431,而內側連桿43之另一端是設置於第二內側樞接槽中,並開設有對應於固定孔321與偏心穿孔4221之第二內連桿穿孔432。其中,第一內連桿穿孔431更具有一缺口(圖未標示)。
外側連桿44之一端是設置於第一外側樞接槽中,並開設有對應於偏心穿孔4122與偏心穿孔4131之一第一外連桿穿孔441,而外側連桿44之另一端是設置於第二內側樞接槽中,並開設有對應於偏心穿孔4222與偏心穿孔4231之一第二外連桿穿孔442。其中,第二外連桿穿孔442更具有一缺口(圖未標示)。
承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內側連桿43是在第一內連桿穿孔431處設有缺口,而外側連桿44是在第二外連桿穿孔442設有缺口,而由於缺口的位置為相反的設置,因此相對的內側連桿43與外側連桿44的轉動軸心也是相反的設置,當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轉動時,內側連桿43與外側連桿44可藉由不同的軸心來吸收轉動時的扭力變化,且能藉由相對設置的缺口來容錯,使轉動更為順暢。
第一內側連動插銷45之一端是經由第一干涉孔4111穿設於第一內連桿穿孔431與偏心穿孔4122,而另一端則是插入固定孔222,藉以使內側連桿43透過第一內連桿穿孔431與第一內側連動插銷45之樞接而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一內側連動部411與第一分隔部412之間。
第一外側連動插銷46是在依序穿設於偏心穿孔4131、第一外連桿穿孔441與偏心穿孔4121後插入固定孔221,藉以使外側連桿44透過第 一外連桿穿孔441與第一外側連動插銷46之樞接而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一分隔部412與第一外側連動部413之間。
第二內側連動插銷47是在依序穿設於偏心穿孔4232、偏心穿孔4222以及第二內連桿穿孔432後插入固定孔322,藉以使內側連桿43透過第二內連桿穿孔432與第二內側連動插銷47之樞接而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二內側連動部421與第二分隔部422之間。
第二外側連動插銷48是依序穿設於偏心穿孔4231、第二外連桿穿孔442與偏心穿孔4221,藉以使外側連桿44透過第二外連桿穿孔442與第二外側連動插銷48之樞接而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二分隔部422與第二外側連動部423之間。在實務運用上,第二外側連動插銷48在穿設於偏心穿孔4231處更以鉚接的方式固接第二外側連動部423。
如上所述,由於內側連桿43與外側連桿44分別連動地連結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且內側連桿43與外側連桿44為相對地設置,因此可使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在相對轉動時的扭力可以均勻的分散至內側連桿43與外側連桿44。
請繼續參閱第四圖,斜齒輪連動組件5是設置於母軸1相對於雙連桿連動組件4之另一側,並且包含一第一斜齒輪51、一第二斜齒輪52、一第一定位片53、一連動斜齒輪54以及一第二定位片55。
第一斜齒輪51是固定地套設於第一公軸2之第一斜齒輪連動部23,第二斜齒輪52是固定地套設於第二公軸3之第二斜齒輪連動部33。
第一定位片53是設置於第一斜齒輪51與第二斜齒輪52之一側,且第一定位片53包含一第一定位片本體531、二第一卡扣部532與533以 及二延伸定位部534與535。
第一卡扣部532與533係分別自第一定位片本體531之兩端向外彎折地延伸出,並分別卡扣於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藉以使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分別可轉動地穿設於第一卡扣部532與533。
延伸定位部534與535係分別自第一定位片本體531之兩側平行地延伸出,且連動斜齒輪54係以一軸心部541可轉動地設置於二延伸定位部534與535之軸孔5341與5351,且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係分別可轉動地卡設於第一定位片53之兩端,使連動斜齒輪54對應地嚙合於第一斜齒輪51與第二斜齒輪52。
第二定位片55係設置於第一斜齒輪51與第二斜齒輪52相對於第一定位片53之另一側,並且包含一第二定位片本體551、二第二卡扣部552與553。第二定位片本體551是抵接於二延伸定位部534與535,且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係分別可轉動地卡設於第二卡扣部552與553,藉以使連動斜齒輪54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一定位片53與第二定位片55之間。
軸套6是依序套設於雙連桿連動組件4、母軸1以及斜齒輪連動組件5,並配合地抵接於母軸1。
請繼續參閱第五圖至第七圖A,第五圖係顯示連桿連動組件之平面示意圖;第五A圖係顯示斜齒輪連動組件對應於第五圖之平面示意圖;第六圖係顯示第五圖之第一雙連桿連動組件與第二雙連桿連動組件同步反向轉動90度之平面示意圖;第六A圖係顯示斜齒輪連動組件對應於第六圖之平面示意圖;第七圖係顯示第五圖之第一雙連桿連動組件與第二雙連桿連動組件同步反向轉動180度之平面示意圖;第七A圖係顯示斜齒輪連動 組件對應於第七圖之平面示意圖。
如圖所示,當第一雙連桿連動組件41與第一斜齒輪51沿一第一轉動方向R1轉動時,藉由內側連桿43與第二連桿44的帶動,會使第二雙連桿連動組件42同步沿一與第一轉動方向R1相反之第二轉動方向R2轉動,而藉由連動斜齒輪54的傳動,第二斜齒輪52也會同步沿第二轉動方向R2轉動。藉此,本創作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100可以同時藉由雙連桿連動組件4與斜齒輪連動組件5來帶動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同步反向轉動,使得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之間的同步反向轉動更為順暢,且由於雙連桿連動組件4與斜齒輪連動組件5是分別設置於母軸1的兩側,而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轉動時的扭力來源主要仰賴第一軸筒部11與第一公軸2之間的干涉摩擦,以及第二軸筒部12與第二公軸3之間的干涉摩擦,因此在母軸1的兩側設有雙連桿連動組件4與斜齒輪連動組件5,可有效的將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轉動時的扭力分散,進而增加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100的使用壽命。
承上所述,在實際運用時,由於本創作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100是在靠近第一連結部24與第二連結部34的位置設置斜齒輪連動組件5,因此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轉動時的扭力大部分會被斜齒輪連動組件5所吸收,而設置在第一公軸2與第二公軸3之末端的雙連桿連動組件4則可平衡斜齒輪連動組件5的扭力。
綜上所述,相較於先前技術之雙軸式鉸鍊是利用一連結件來連結雙軸,使轉軸轉動時的扭力都集中在單一的連結件上,進而造成連結件容易毀損的問題;然而,由於本創作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是利 用設置於母軸兩側的雙連桿連動組件與斜齒輪連動組件來分散公軸轉動時所產生的扭力,進而有效的避免扭力過於集中而造成損壞。此外,由於雙連桿連動組件是利用相對設置之內側連桿與外側連桿來平衡公軸同步轉動時的扭力,因此可使公軸的同步轉動更為順暢。
藉由上述之本創作實施例可知,本創作確具產業上之利用價值。惟以上之實施例說明,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說明,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據本創作之上述實施例說明而作其它種種之改良及變化。然而這些依據本創作實施例所作的種種改良及變化,當仍屬於本創作之發明精神及界定之專利範圍內。
100‧‧‧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
1‧‧‧母軸
11‧‧‧扭力片
12‧‧‧軸心固定片
2‧‧‧第一公軸
3‧‧‧第二公軸
4‧‧‧雙連桿連動組件
5‧‧‧斜齒輪連動組件
6‧‧‧軸套

Claims (12)

  1. 一種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包含:一母軸,係具有相對設置之一第一軸筒部與一第二軸筒部;一第一公軸,係可轉動地穿設於該第一軸筒部;一第二公軸,係可轉動地穿設於該第二軸筒部;一雙連桿連動組件,係設置於該母軸之一側,並且包含:一內側連桿,係樞接於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以及一外側連桿,係樞接於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且該外側連桿係與該內側連桿相對地設置;以及一斜齒輪連動組件,係設置於該母軸相對於該雙連桿連動組件之另一側,並且包含:一第一斜齒輪,係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一公軸;一第二斜齒輪,係固定地套設於該第二公軸;以及一連動斜齒輪,係傳動連結地設置於該第一斜齒輪與該第二斜齒輪之間,藉以使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轉動時經由該連動斜齒輪之帶動而產生同步反向轉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中,該斜齒輪連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一定位片,係設置於該第一斜齒輪與該第二斜齒輪之一側,並具有二延伸定位部,該連動斜齒輪係可轉動地設置於該二延伸定位部之間,且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係分別可轉動地卡設於該第一定位片之兩端,使該連動斜齒輪對應地嚙合於該第一斜齒輪與該第二斜齒 輪。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中,該第一定位片更包含一第一定位片本體與二第一卡扣部,該二延伸定位部係分別自該第一定位片本體之兩側平行地延伸出,該二第一卡扣部係分別自該第一定位片本體之兩端向外彎折地延伸出,並分別卡扣於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中,該斜齒輪連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二定位片,係設置於該第一斜齒輪與該第二斜齒輪相對於該第一定位片之另一側,並抵接於該二延伸定位部,且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係分別可轉動地卡設於該第二定位片之兩端,藉以使該連動斜齒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定位片與該第二定位片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中,該第二定位片更包含一第二定位片本體與二第二卡扣部,該二第二卡扣部係分別自該第二定位片本體之兩端向外彎折地延伸出,並分別卡扣於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中,該第一公軸包含:一第一樞接部,係可轉動地穿設於該第一軸筒部;一第一連桿連動部,係一體成型地設置於該第一樞接部之一端,該雙連 桿連動組件係設置於該第一連桿連動部;以及一第一斜齒輪連動部,係一體成型地設置於該第一樞接部相對於該第一連桿連動部之另一端,該斜齒輪連動組件係設置於該第一斜齒輪連動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中,該第一公軸更包含一第一連結部,係一體成型地設置於該第一斜齒輪連動部相對於該第一樞接部之另一端,用以連結外部裝置。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中,該雙連桿連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一雙連桿連動件,該內側連桿與該外側連桿之一端係分別相對地樞接於該第一雙連桿連動件上;以及一第二雙連桿連動件,該內側連桿與該外側連桿之另一端係分別相對地樞接於該第二雙連桿連動件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中,該雙連桿連動組件更包含一第一內側連動插銷與一第一外側連動插銷,該第一內側連動插銷係樞接於該內側連桿與該第一雙連桿連動件,該第一外側連動插銷係樞接於該外側連桿與該第一雙連桿連動件。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中,該斜齒輪連動組 件更包含一第一定位片與一第二定位片,該第一定位片與該第二定位片係分別套設固定於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且該連動斜齒輪係可轉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定位片與該第二定位片之間。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中,該母軸包含複數個扭力片,該些扭力片係形成該第一軸筒部與該第二軸筒部。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其中,該母軸更包含至少一軸心固定片,係鄰接於該些扭力片,且該第一公軸與該第二公軸係可轉動地穿設於該軸心固定片。
TW104212075U 2015-07-27 2015-07-27 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 TWM510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2075U TWM510039U (zh) 2015-07-27 2015-07-27 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2075U TWM510039U (zh) 2015-07-27 2015-07-27 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0039U true TWM510039U (zh) 2015-10-01

Family

ID=54852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2075U TWM510039U (zh) 2015-07-27 2015-07-27 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00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7896B (zh) * 2016-05-04 2017-04-11 Sinher Tech Inc Method of assembling biaxial hing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7896B (zh) * 2016-05-04 2017-04-11 Sinher Tech Inc Method of assembling biaxial hing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5263B (zh) 具有分段旋轉功能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TWM453755U (zh) 同步收展摺疊裝置
TWM453753U (zh) 多節式轉軸結構
US9471111B2 (en) Hinge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090763A1 (en) Multi-joint turning axle structure
US20130139355A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M453754U (zh) 插組式多節轉軸結構
TWM466285U (zh) 雙軸式轉軸樞轉定位結構
CN102619866A (zh) 铰链结构
TWI602490B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TWI699154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M506444U (zh) 薄型樞紐器
WO2018196275A1 (zh) 运用于移动终端上的双轴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TWM510039U (zh) 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
JP7445554B2 (ja) 2軸ヒンジ機構
TWM509507U (zh) 具有雙連動組件之雙軸鉸鍊
TWM505786U (zh) 雙連桿式雙軸鉸鍊
TWM541185U (zh) 雙連桿式雙軸鉸鍊
TWM509367U (zh) 斜向雙軸同動樞軸器
TWM511191U (zh) 具有滑輪引導組件之雙軸鉸鍊
TWM478992U (zh) 雙軸同動雙包樞軸器
TWM505156U (zh) 螺旋式雙軸同步開合結構
TWM537377U (zh) 雙軸鉸鍊
CN204387087U (zh) 三轴齿轮式枢轴总成及其电子装置
TWM567537U (zh) Biaxial hinge with drive li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