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9823U - 摩擦阻尼式支承墊 - Google Patents

摩擦阻尼式支承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9823U
TWM509823U TW103222270U TW103222270U TWM509823U TW M509823 U TWM509823 U TW M509823U TW 103222270 U TW103222270 U TW 103222270U TW 103222270 U TW103222270 U TW 103222270U TW M509823 U TWM509823 U TW M50982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friction
support pad
post
dampe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2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ong-Shien Tasi
Original Assignee
Chong-Shien Tas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Shien Tasi filed Critical Chong-Shien Tasi
Priority to TW103222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9823U/zh
Publication of TWM509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9823U/zh

Links

Description

摩擦阻尼式支承墊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支承墊,尤指一種設置於建築物或橋樑等大型物體上或儀器設備上用以吸收地震及環境震動的能量,並能防止溫度上升及具有自動調整阻尼及勁度功能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
按,現有的建築物、橋樑或機器等大型物體上,大都會設置有具吸震及隔震效果的支承墊,來吸收地震時所產生的能量與震動,如美國第5,665,756號專利案(以下簡稱為參考案)即揭示一種現有的支承墊結構,該參考案的支承墊(Lead Rubber Bearing,LRB,鉛心橡膠支承墊)主要係包含有一核心柱,於該核心柱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支撐板,而兩支撐板係分別固設於地面及一大型物體上,並於兩支撐板間設置有多數個間隔交錯設置的金屬層及橡膠層,當地震發生時,可藉由交錯設置的橡膠層、金屬層及核心柱的變形來達到吸震的效果,進而降低地震所產生的傷害。
然而,現有如參考案的支承墊,其核心柱係以鉛所製成,該鉛製的核心柱雖具彎曲變形的效果,以吸收地震的能量,但因鉛為有毒的重金屬且其熔點約327℃,不僅會對於環境汙染造成重大影響,且鉛製的核心柱在地震中經反覆的彎曲變形時容易產生高熱,又因鉛的比熱低,故現有支承墊在吸震過程中所產生的熱很容易使核心柱超過300℃。如此容易導致核心柱及橡膠層的功能受損甚至熔化,造成支承墊功能受損,吸能效益降低,甚至造成支承墊的破壞,進而破壞現有支承墊的結構而影響其支撐強度,又縱然現有支承墊 之溫度並未達到鉛的熔點,亦會因高溫造成支承墊的殘料(包括鉛及橡膠材料)軟化,使現有支承墊的強度大幅降低,同時降低了支承墊的支撐能力及吸震效果。
有鑑於上述現有支承墊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現有鉛製的支承墊已逐漸被禁止使用或者放棄使用,故世界各國極力思考其他吸震的材料或吸能機制,藉以解決吸能需求及環保等問題,其中一個方法是拿掉鉛製的核心柱,但其結果是所產生的阻尼效果不足,會造成現有支承墊太大的位移量,如果與油壓阻尼器等其他阻尼器結合使用時,其所需之費用昂貴,其不僅不符合經濟效益,而且需要較大的空間以同時容納阻尼器及支承墊,相對會造成使用上的困擾,誠有加以改進之處。
因此,本創作人有鑑於現有支承墊結構及使用上的缺失及不足,特經過不斷的研究與試驗,終於發展出一種可改進現有缺失之本新型。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各核心柱設有複數個滑動片,各滑動片以上、下堆疊方式進行排列,藉此透過各核心柱的滑動片相對滑動及摩擦,以及各第一、二材料層、的變形來達到吸震的效果,且非鉛製的滑動片可避免因反覆的彎曲變形時所產生高熱對於核心柱產生功能受損甚至熔化,而對於環境汙染造成重大影響,以提供一種結構穩定性及三向度吸震效果佳之支承墊者之目的者。
再者,利用上、下堆疊滑動片的垂直勁度以及第一、二材料層的垂直勁度的比值進行垂直載重的分配,進而調整滑動片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進一步,亦可利用不同摩擦係數的滑動片,形成各滑動片可在不同摩擦力 及不同時間點的情況下進行滑動,以達到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可自動調整阻尼及勁度的功能。
更進一步,將各滑動片局限於上下兩相鄰的第二材料層之間,藉以減少核心柱與第一、二材料層在垂直方向變形的差異性,使得各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為順利,另外,透過核心柱的高度略低於第一、二材料層總高度的方式,藉以調適由於支承墊水平位移時核心柱與第一、二材料層造成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使得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加順利。
並且利用支承墊材料的力學特性加以並聯及串聯,使得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變化可以非常平順,不會因激烈的變化而造成可能的高頻率震盪。再者,支承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
另外,利用具有複數個滑動片之核心柱的物理及力學特性與其他種類的核心柱(例如參考案中的LRB以鉛材料或以高阻尼材料所做成之核心柱)並聯或串聯,可以掌控其他種類的核心柱變形的位置及時間點,使得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及頻率變化可以自動控制,藉以提升支承墊的隔震功能。同時,支承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藉以提升支承墊的吸能效益,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主要係提供一種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包含有:至少一核心柱,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複數個滑動片,其中各滑動片以上、下堆疊方式進行排列;兩分別設置於該至少一核心柱兩端的支撐板;以及 複數個相互交錯設置於兩支撐板之間並包圍套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使各材料層與該至少一核心柱的各滑動片呈交錯配置。
進一步,所述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於各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分別設有一包覆於各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再進一步,所述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於各核心柱的各滑動片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各冷卻單元設有一密封管及一冷卻劑,該密封管為一中框管體且貫穿相對應核心柱的各滑動片,該冷卻劑填注於該密封管內。
較佳的是,所述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於各核心柱於束制單元的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各冷卻單元有一密封管及一冷卻劑,該密封管套設於該束制單元的外部,而該冷卻劑位於該密封管及該束制單元之間。
較佳的是,所述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於各核心柱設有至少一實心可變形的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核心柱的載重量,進而調整滑動片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適由於支承墊水平位移時,該核心柱與第一、二材料層間造成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加順利。
較佳的是,所述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於各核心柱兩端分別設置有一用以封閉核心柱端部開口的端蓋,並於兩支撐板上設置有對應容置各核心柱端部之端蓋的容置孔。
較佳的是,所述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的兩支撐板係分別直接封閉各核心柱兩端的開口。
較佳的是,所述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利用上、下堆疊滑動片的垂直勁度以及第一、二材料層的垂直勁度的比值進行垂直載重的分配,進而調整滑動片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適由於支承墊水平位移時核心柱與第 一、二材料層造成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使得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加順利。
較佳的是,所述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透過該核心柱的高度略低於第一、二材料層總高度的方式,藉以調適由於支承墊水平位移時核心柱與第一、二材料層造成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使得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加順利,以及具有自動調整阻尼及勁度的功能。
較佳的是,所述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部分的第一材料層及第二材料層延伸設於該核心柱,使第一材料層、第二材料層及滑動片產生並聯及串聯的效果,使該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變化可以非常平順,不會因激烈的變化而造成可能的高頻率的震盪,再者,該支承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
較佳的是,所述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之具有複數個滑動片的核心柱的物理及力學特性與其他種類的核心柱(例如參考案中的LRB以鉛材料或以高阻尼材料所做成之核心柱)並聯或串聯,可以掌控其他種類的核心柱變形的位置及時間點,使得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及頻率變化可以自動控制,藉以提升支承墊的隔震功能。同時,支承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藉以提升支承墊的吸能效益,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
藉由上述之技術手段,本新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係至少具有以下的優點及功效:
一、摩擦阻尼效果:本新型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藉由在各核心柱內設置複數個上、下堆疊的滑動片的方式,使各滑動片可在地震發生時彼此之間產生相對滑動以及摩擦,進而提供一摩擦阻尼的效果,而且同時配合各第一、二材料 層的變形來達到一較佳的吸震效果,避免地震的震動及能量直接傳遞至大型物體上而對物體造成損壞。
二、符合環保:本新型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使用非鉛製的滑動片,可避免因反覆的彎曲變形時所產生高熱,對於各核心柱產生高溫致使鉛製核心柱的降伏點(Yield Point)降低進而導致吸能的功能受損,甚至造成材料的熔化而對於環境汙染造成重大影響。
三、束制、冷卻以及調整載重效果:本新型進一步於各核心柱內設置該束制單元,藉以提供各滑動片一束制功能以及一變形的空間,並且透過於各核心柱內設置至少一冷卻單元的方式,可有效降低各核心柱及整個支承墊的溫度,有效防止支承墊溫度上升而導致各核心柱或第一、二材料層發生功能受損甚至熔化等現象,並且藉由於各核心柱內設置至少一可變形的勁度調整柱的方式,調整各核心柱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摩擦力的大小與摩擦阻尼式支承墊的阻尼大小以及減少核心柱與第一、二材料層在垂直方向變形的差異性,使得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順利。另外,可透過搭配不同厚度、內徑及外徑的滑動片,讓各核心柱與兩材料層間具有環形間隙,且可於各環形間隙中填注一氣體,進而提供各滑動片一束制的效果。
四、自動調整阻尼及勁度的功能:本新型進一步利用不同摩擦係數的滑動片,形成各滑動片可在不同摩擦力及不同時間點的情況下進行相對滑動,以達到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可自動調整阻尼及勁度的功能,以解決近層地震可能造成一般的支承墊有太大位移的問題。
五、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順利的功能:本新型將至少一部份的滑動片局限於上、下兩相鄰的第二材料層之間,藉以減少核心柱與第一、二材料層在垂直方向變形的差異性,使得各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為順利。
六、調適因水平位移造成的高度差:本新型利用該核心柱的高度略低於第一、二材料層總高度的方式,藉以調適由於支承墊水平位移時核心柱與第一、二材料層造成的高度差,使得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加順利。
七、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本新型利用支承墊材料的力學特性加以並聯及串聯,使得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變化可以非常平順,不會因激烈的變化而造成可能的高頻率的震盪,再者,支承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
八、支承墊的隔震效能之提升:利用具有複數個滑動片的之核心柱的物理及力學特性與其他種類的核心柱(例如參考案中的LRB以鉛材料或以高阻尼材料所做成之核心柱)並聯或串聯,可以掌控其他種類的核心柱變形的位置及時間點,使得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及頻率變化可以自動控制,藉以提升支承墊的隔震功能。同時,支承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藉以提升支承墊的吸能效益,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
10‧‧‧核心柱
11、11A、11B、11C、11D、11E、11F‧‧‧滑動片
111E‧‧‧凸緣
12‧‧‧端蓋
13、13E‧‧‧環形間隙
20、20A‧‧‧支撐板
21‧‧‧容置孔
30‧‧‧第一材料層
40、40A‧‧‧第二材料層
50‧‧‧束制單元
60‧‧‧冷卻單元
61‧‧‧密封管
611‧‧‧封蓋
62‧‧‧冷卻劑
70‧‧‧勁度調整柱
90‧‧‧其他種類的核心柱
圖1係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2係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3係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沿3-3割面線的俯視剖面圖。
圖4係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
圖5係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6係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7係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8係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9係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沿9-9割面線的俯視剖面圖。
圖10係本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
圖11係本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12係本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3係本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沿13-13割面線的俯視剖面圖。
圖14係本新型第七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
圖15係本新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6係本新型第八較佳實施例沿16-16割面線的俯視剖面圖。
圖17係本新型第九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
圖18係本新型第十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9係本新型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20係本新型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21係本新型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22係本新型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23係本新型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24係本新型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25係本新型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26係本新型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27係本新型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28係本新型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29係本新型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30係本新型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31係本新型第二十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32係本新型第二十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33係本新型第二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34係本新型第二十三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35係本新型第二十四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36係本新型第二十五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37係本新型第二十六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38係本新型第二十六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39係本新型第二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40係本新型第二十八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41係本新型第二十九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42係本新型第三十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43係本新型第三十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44係本新型第三十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45係本新型第三十三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46係本新型第三十四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47係本新型第三十五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48係本新型第三十六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49係本新型第三十七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50係本新型第三十八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51係本新型第三十九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52係本新型第四十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53係本新型第四十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54係本新型第四十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55係本新型第四十三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56係本新型第四十四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57係本新型第四十五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58係本新型第四十六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59係本新型第四十七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60係本新型第四十八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61係本新型第四十九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62係本新型第五十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63係本新型第五十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64係本新型第五十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65係本新型第五十三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66係本新型第五十四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67係本新型第五十五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68係本新型第五十六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69係本新型第五十七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70係本新型第五十八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71係本新型第五十九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72係本新型第六十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73係本新型第六十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74係本新型第六十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75係本新型第六十三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76係本新型第六十四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77係本新型第六十五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78係本新型第六十六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79係本新型第六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80係本新型第六十八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81係本新型第六十九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82係本新型第七十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83係本新型第七十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84係本新型第七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85係本新型第七十三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86係本新型第七十四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87係本新型第七十五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88係本新型第七十六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89係本新型第七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90係本新型第七十八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91係本新型第七十九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92係本新型第八十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93係本新型第八十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94係本新型第八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95係本新型第八十三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96係本新型第八十四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97係本新型第八十五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98係本新型第八十六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99係本新型第八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00係本新型第八十八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01係本新型第八十九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02係本新型第九十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03係本新型第九十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04係本新型第九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05係本新型第九十三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06係本新型第九十四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07係本新型第九十五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08係本新型第九十六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09係本新型第九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10係本新型第九十八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11係本新型第九十九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12係本新型第一百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13係本新型第一百零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14係本新型第一百零二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15係本新型第一百零三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16係本新型第一百零四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17係本新型第一百零五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18係本新型第一百零六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圖119係本發明第一百零七較佳實施例之俯視剖面圖。
圖120係本發明第一百零八較佳實施例之俯視剖面圖。
圖121係本發明第一百零九較佳實施例之俯視剖面圖。
圖122係本發明第一百一十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123係本發明第一百一十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剖面圖。
圖124係本發明第一百一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為能詳細瞭解本新型的技術特徵及實用功效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來實現,玆進一步以如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后:本新型是一種安裝運用於建築物、橋樑、機器或儀器設備等物體上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如各圖式所揭露的實施例所示,請配合參看如圖1至3所示之第一較佳實施例,本新型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主要係包含有一核心柱10、兩支撐板20、複數個第一材料層30以及複數個第二材料層40,其中該核心柱10可呈圓形、方形及其他任何可能的幾何形狀截面,該核心柱10設有複數個滑動片11,各滑動片11可由相同或不相同硬材料所製成,其可為鐵、鋁或銅等金屬所製成,亦可由硬橡膠、塑鋼(POM)、聚酮材料(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高分子材料(Polymeric Materials)或硬塑膠等材料所製成,各滑動片11係以上、下堆疊的方式進行排列而形成該核心柱10,且各滑動片11的厚度可相同或不同,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各滑動片11具有相同的厚度,較佳的是,各滑動片11可使用高摩擦係數的材料製成或於各滑動片11的上表面、下表面或外表面塗佈一如鐵氟龍等的助滑材料層,進一步,該核心柱10於兩端分別設置有一用以封閉該核心柱10端部開口的端蓋12。
前述的兩支撐板20分別設於該核心柱10的兩端且相互平行設置,又兩支撐板20可呈圓形、方形及其他任何可能的幾何形狀,其分別可與地面及建築物、橋樑或機器等大型物體或儀器設備等小型物體相結合,並於兩支撐板20中心處分別設置有一對應容置該核心柱10端部或端蓋12的容置孔21。
前述的第一材料層30與第二材料層40係相互交錯地設置於兩支撐板20之間並包圍套設該核心柱10,且各材料層30、40與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片11呈交錯配置,亦即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片11係與至少兩材料層30、40相面對,其中各第一、二材料層30、40可為配合兩支撐板20呈圓形、方形或其他任何可能的幾何形狀之片體,亦可與兩支撐板20呈不同形狀,如兩支撐板20可呈 方形,而第一、二材料層30、40可呈圓形,其中各第一材料層30與各第二材料層40係由可變形的材料所製成,並可選用不同的材料,較佳的是,各第一材料層30可為橡膠、金屬或複合材料等材質所製成,而各第二材料層40則可為金屬、橡膠或複合材料等材質所製成,進一步,該核心柱10的滑動片11數量及厚度與兩材料層30、40的數量及厚度相同或不相同,於第一較佳實施中,該核心柱10各滑動片11的厚度介於兩材料層30、40的厚度之間。再者,端蓋12可使用材質比兩支撐板20較軟的可變形材料或使核心柱10的高度略低於第一、二材料層30、40的總高度,藉以減少因水平方向的運動而造成核心柱10與第一、二材料層30、40在垂直方向變形的差異性,使得各滑動片11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順利。
藉此本新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於使用時,兩支撐板20係分別固設於地面及物體上,當地震發生時,可透過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片11相對滑動及摩擦,以及各第一、二材料層30、40的變形來達到吸震的效果,不僅可有效避免地震或環境的震動及能量直接傳遞至大型物體上而對物體造成損壞,以提供建築物、橋樑或機器等大型物體一吸震的效果,且由複數個上、下層疊的非鉛製的滑動片11所組成之核心柱10,可避免因反覆的彎曲變形時所產生高熱對於核心柱10產生功能受損甚至熔化,而對於環境汙染造成重大影響。另外,本新型不需與油壓阻尼器等其他阻尼器結合使用,即可提供足夠的阻尼效果,可大幅降低所需之費用而符合經濟效益,而且不需要額外的空間即可進行安裝,使用上相對方便。再者,利用上、下堆疊的滑動片11的垂直勁度以及第一、二材料層30、40的垂直勁度的比值進行垂直載重的分配,進而調整滑動片11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進一步,利用不同摩擦係數的滑動片11,形成各滑動片11可在不同摩擦力及不同時間點的情況下進行相對滑動,以達到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可自動調整阻尼及勁度的功能,以強化摩擦阻尼式支承墊的減震功效。
如圖4所示的第二較佳實施例,該第二較佳實施例與圖1至3所示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本較佳實施例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可設置有複數個核心柱10,其中各核心柱10可相對支承墊的圓心呈間隔等距排列,藉由各核心柱10內的滑動片11,提供一磨擦的阻尼效果。
如圖5及6所示的第三較佳實施例,該第三較佳實施例與圖1至3所示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貼靠兩端蓋12的兩滑動片11A的厚度小於該核心柱10其他滑動片11B的厚度,且除了兩貼靠兩端蓋12的兩滑動片11A外,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片11B的厚度大於兩材料層30、40的厚度。再者,兩滑動片11A的材質可使用比滑動片11B較軟的可變形材料、或使用材質比兩支撐板20較軟的可變形的端蓋12,藉以減少因水平方向的運動而造成核心柱10與第一、二材料層30、40在垂直方向變形的差異性,使得滑動片11B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順利。
如圖7至9所示的第四較佳實施例,該第四較佳實施例與圖5及6所示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於該核心柱10、兩材料層30、40及兩端蓋12之間設有一包覆於各滑動片11A、11B外部的束制單元50,其中該束制單元50由一可變形的材料所製成,藉以對於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片11A、11B一束制功能以及一變形的空間,較佳的是,該束制單元50可為一可變形的軟質材料、一中空筒體或者一螺旋彈簧。
如圖10所示的第五較佳實施例,該第五較佳實施例與圖7至9所示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本較佳實施例的支承墊可設置有複數個核心柱10,其中各核心柱10可相對支承墊的圓心呈間隔等距排列,藉由各核心柱10內的滑動片11A、11B,提供一磨擦的阻尼效果。
如圖11至13所示的第六較佳實施例,該第六較佳實施例與圖1至3所示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於該核心柱10內設有一位於兩端蓋12之間 的冷卻單元60,其中該冷卻單元60設有一密封管61及一冷卻劑62,該密封管61為一中框管體且貫穿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片11,且該密封管61的兩端分別由兩端蓋12所封閉,該冷卻劑62填注於該密封管61內,較佳的是,該冷卻劑62可為氣體、液體或固體等型態的冷卻劑,藉以有效降低核心柱10及整個支承墊的溫度,防止支承墊溫度上升而導致核心柱10或第一、二材料層30、40發生功能受損甚至熔化等現象,可維持支承墊整體的結構強度及吸震效果,提高支承墊的整體使用效能。
如圖14所示的第七較佳實施例,該第七較佳實施例與圖11至13所示第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本較佳實施例的支承墊可設置有複數個核心柱10,其中各核心柱10可相對支承墊的圓心呈間隔等距排列,藉由各核心柱10內的滑動片11,提供一磨擦的阻尼效果。
如圖15及16所示的第八較佳實施例,該第八較佳實施例與圖7及8所示第四較佳實施例以及圖11至13所示第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本較佳實施例於兩材料層30、40、該核心柱10及兩端蓋12之間同時具有該束制單元50及該冷卻單元60,藉以對於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片11一束制功能以及一變形的空間,以及有效降低核心柱10及整個支承墊的溫度,防止支承墊溫度上升而導致核心柱10或第一、二材料層30、40發生功能受損甚至熔化等現象。
如圖17所示的第九較佳實施例,該第九較佳實施例與圖15及16所示第八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本較佳實施例的支承墊可設置有複數個核心柱10,其中各核心柱10可相對支承墊的圓心呈間隔等距排列,藉由各核心柱10內的滑動片11,提供一磨擦的阻尼效果。
如圖18所示的第十較佳實施例,該第十較佳實施例與圖15及16所示第八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本較佳實施例冷卻單元60的密封管61套設於該束制單元50的外部,使該冷卻劑62位於該密封管61及該束制單元50之間,藉 以對於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片11一束制功能以及一變形的空間,以及有效降低核心柱10及整個支承墊的溫度,防止支承墊溫度上升而導致核心柱10或第一、二材料層30、40發生功能受損甚至熔化等現象。
如圖19及20所示的第十一較佳實施例、如圖21及22所示之第十二較佳實施例、如圖23及24所示之第十三較佳實施例、如圖25所示之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以及如圖26所示之第十五較佳實施例,其分別與圖1至3所示第一較佳實施例、圖7及8所示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圖11至13的第六較佳實施例、圖15及16的第八較佳實施例以及圖18的第十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並未另外設置兩端蓋12以封閉兩端的開口,而係以兩支撐板20A直接封閉該核心柱10兩端的開口,可簡化支承墊的整體結構。
如圖27所示的第十六較佳實施例、如圖28所示之第十七較佳實施例、如圖29所示之第十八較佳實施例、如圖30所示之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以及如圖31所示之第二十較佳實施例,其分別與圖1至3所示第一較佳實施例、圖7及8所示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圖11至13的第六較佳實施例、圖15及16的第八較佳實施例以及圖18的第十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各第一材料層30與該核心柱10的各滑動片11平行設置且厚度相同,且各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兩相鄰的滑動片11之間,再者,可在各第二材料層40A位於滑動片11位置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塗佈一如鐵氟龍等的助滑材料層。進一步,各滑動片11局限於上、下兩相鄰的第二材料層40A之間,藉以減少核心柱10與第一、二材料層30、40A在垂直方向變形的差異性,使得各滑動片11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順利。更進一步,將該核心柱10的高度略低於第一、二材料層30、40A的總高度,藉以調適由於支承墊水平位移時,該核心柱10與第一、二材料層30、40A造成的高度差,使得各滑動片11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加順利。另外,端蓋12可使用材質比兩支撐板20較軟的可變形材料,藉以減少因水平方向的運動而造成該核心柱10與第 一、二材料層30、40A在垂直方向變形的差異性,使得各滑動片11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順利。
如圖32所示的第二十一較佳實施例、如圖33所示之第二十二較佳實施例、如圖34所示之第二十三較佳實施例、如圖35所示之第二十四較佳實施例以及如圖36所示之第二十五較佳實施例,其分別與圖27所示的第十六較佳實施例、圖28所示之第十七較佳實施例、圖29所示之第十八較佳實施例、圖30所示之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以及圖31所示之第二十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並未另外設置兩端蓋12以封閉兩端的開口,而係以兩支撐板20A直接封閉該核心柱10兩端的開口,可簡化支承墊的整體結構。
如圖37及38所示的第二十六較佳實施例,其與圖1至3所示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兩相鄰的滑動片11C、11D具有不同的外徑,使兩相鄰的滑動片11C、11D與兩材料層30、40間具有一環形間隙13,各環形間隙13中可填注一氣體,藉以提供各滑動片11C、11D一束制的效果。
如圖39所示的第二十七較佳實施例,其與圖5及6所示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各滑動片11E的內徑小於兩端蓋12的內徑,且各滑動片11E於外表面環形凸設有一厚度小於滑動片11E的凸緣111E,各凸緣111E與至少兩材料層30、40相貼靠,且該核心柱10於各滑動片11E的凸緣111E以及各材料層30、40間具有一環形間隙13E,各環形間隙13E中可填注一氣體,藉以提供各滑動片11E一束制的效果及滑動空間。
如圖40所示的第二十八較佳實施例,其與圖5及6所示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進一步設有一實心可變形的勁度(stiffness)調整柱70,該勁度調整柱70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而位於各滑動片11A、11B的上方與其中一端蓋12之間,其中該勁度調整柱70可由銅、錫、鉛、鋁、軟鋼、高分子材料、塑鋼或橡膠等材料所製成,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 調整各滑動片11A、11B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A、11B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41所示的第二十九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0所示的第二十八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勁度調整柱70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下半部而位於各滑動片11A、11B的上方與其中一端蓋12之間,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A、11B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A、11B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42所示的第三十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0所示的第二十八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勁度調整柱70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而位於各滑動片11A、11B之間,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A、11B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A、11B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43所示的第三十一較佳實施例,其與圖5及6所示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設有兩分別與兩端蓋12相貼靠的勁度調整柱70,藉以將各滑動片11B設於兩勁度調整柱70之間,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A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A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44所示的第三十二較佳實施例,其與圖11至13所示的第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於下半部設有一與其中一端蓋12相貼靠的可變形之勁度調整柱70,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勁度調整柱70的上方,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能夠滑動順暢,且該密封管61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封蓋611。
如圖45所示的第三十三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4所示的第三十二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於上半部設有一與其中一端蓋12相貼靠的可變形之勁度調整柱70,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勁度調整柱70的下方,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
如圖46所示的第三十四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4所示的第三十二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勁度調整柱70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而位於各滑動片11之間,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47所示的第三十五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4所示的第三十二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設有兩分別與兩端蓋12相貼靠的可變形之勁度調整柱70,藉以將各滑動片11設於兩勁度調整柱70之間,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48所示的第三十六較佳實施例,其與圖18所示的第十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於上半部設有一與其中一端蓋12相貼靠的可變形之勁度調整柱70,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勁度調整柱70的下方,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能夠滑動順暢,且該密封管61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封蓋611。
如圖49所示的第三十七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8所示的第三十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於下半部設有一與其中一端蓋12相貼靠的可變形之勁度調整柱70,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勁度調整柱70的上方,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
如圖50所示的第三十八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8所示的第三十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於中段部設有一可變形之勁度調整柱70,使該勁度調整柱70位於各滑動片11之間,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51所示的第三十九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8所示的第三十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設有兩分別與兩端蓋12相貼靠的可變形之勁度調整柱70,將各滑動片11設於兩勁度調整柱70之間,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52所示的第四十較佳實施例,其與圖5及6所示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於上半部設有一與其中一端蓋12相貼靠的可變形之勁度調整柱70,使各滑動片11A、11B位於該勁度調整柱70的下方,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A、11B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A、11B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53所示的第四十一較佳實施例,其與圖52所示的第四十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於下半部設有一與其中一端蓋12相貼靠的可變形之勁度調整柱70,使各滑動片11A、11B位於該勁度調整柱70的上方,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A、11B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A、11B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54所示的第四十二較佳實施例,其與圖52所示的第四十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中段部設有一可變形的勁度調整柱70,使該 勁度調整柱70位於各滑動片11A、11B之間,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A、11B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A、11B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55所示的第四十三較佳實施例,其與圖52所示的第四十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設有兩分別與兩端蓋12相貼靠的可變形之勁度調整柱70,藉以將各滑動片11A、11B設於兩勁度調整柱70之間,藉以調整該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A、11B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A、11B能夠滑動順暢。
如圖56所示的第四十四較佳實施例,其與圖27所示的第十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且該核心柱10於下半部設有兩種不同厚度的滑動片11A、11B,使兩相鄰的滑動片11A、11B具有不同厚度。當水平力(小位移)比較小時,只有上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產生變形而發揮減震功能,而下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第二材料層40及滑動片11A、11B的功能尚未啟動,故支承墊的勁度(Stiffness)及阻尼(damping)只有上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產生貢獻。而當水平力達到克服滑動片11A、11B的摩擦力時,下半部的滑動片11A、11B才開始滑動,同時下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才開始產生變形而發揮減震功能,而且上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也同時產生變形而發揮減震功能,故支承墊的勁度是由上半部及下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40的串聯結果,而阻尼是由所有第一材料層30、第二材料層40A、40的變形及滑動片11A、11B滑動摩擦產生的阻尼之總合。
因此,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變化可以非常平順,不會因激烈的變化而造成可能的高頻率的震盪。再者,支承 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另外,利用本實施例之核心柱10的物理及力學特性與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例如參考案中的LRB以鉛材料或以高阻尼材料所做成之核心柱)並聯,亦可以產生上述的功能,藉以掌控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變形的位置及時間點,使得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及頻率變化可以自動控制,藉以提升支承墊的隔震功能。同時,支承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藉以提升支承墊的吸能效益,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
如圖57所示的第四十五較佳實施例,其與圖56所示的第四十四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下半部,且該核心柱10於上半部設有兩種不同厚度的滑動片11A、11B,使兩相鄰的滑動片11A、11B具有不同厚度。
如圖58所示的第四十六較佳實施例,其與圖56所示的第四十四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且該核心柱10於上半部及下半部設有兩種不同厚度的滑動片11A、11B,使兩相鄰的滑動片11A、11B具有不同厚度。
如圖59所示的第四十七較佳實施例,其與圖56所示的第四十四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及下半部,且該核心柱10於中段部設有兩種不同厚度的滑動片11A、11B,使兩相鄰的滑動片11A、11B具有不同厚度。
如圖60所示的第四十八較佳實施例,其與圖29所示的第十八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下半部,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且該密封管61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封蓋611。
如圖61所示的第四十九較佳實施例,其與圖60所示的第四十八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下半部。
如圖62所示的第五十較佳實施例,其與圖60所示的第四十八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核心柱的上半部及下半部。
如圖63所示的第五十一較佳實施例,其與圖60所示的第四十八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及下半部,使各滑動片11A、11B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且該核心柱10設有兩種不同厚度的滑動片11A、11B,使兩相鄰的滑動片11A、11B具有不同厚度。
如圖64所示的第五十二較佳實施例,其與圖31所示的第二十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下半部,且該密封管61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封蓋611。
如圖65所示的第五十三較佳實施例,其與圖64所示的第五十二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下半部,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
如圖66所示的第五十四較佳實施例,其與圖64所示的第五十二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及下半部。
如圖67所示的第五十五較佳實施例,其與圖64所示的第五十二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及下半部,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
如圖68所示的第五十六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1所示的第二十九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而位於該勁度調整柱70上方。
如圖69所示的第五十七較佳實施例,其與圖68所示的第五十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下半部,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而位於該勁度調整柱70下方。
如圖70所示的第五十八較佳實施例,其與圖68所示的第五十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使各滑動片11及該勁度調整柱70分別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及下半部。
如圖71所示的第五十九較佳實施例、圖72所示的第六十較佳實施例以及圖73所示的第六十一較佳實施例,其分別與圖68所示的第五十六較佳實施例、圖69所示的第五十七較佳實施例以及圖70所示的第五十八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設有兩種不同厚度的滑動片11A、11B,使兩相鄰的滑動片11A、11B具有不同厚度。
如圖74所示的第六十二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4所示的第三十二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使各滑動片11A、11B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而位於該勁度調整柱70上方,且該核心柱10具有兩種不同厚度的滑動片11A、11B,使兩相鄰的滑動片11A、11B具有不同厚度。
如圖75所示的第六十三較佳實施例,其與圖74所示的第六十二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冷卻單元60設置於各滑動片11A、11B之間且未伸設至該勁度調整柱70中。
如圖76所示的第六十四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9所示的第三十七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而位於該勁度調整柱70上方。
如圖77所示的第六十五較佳實施例,其與圖75所示的第六十三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下半部,使各滑動片11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而位於該勁度調整柱70上方。
如圖78所示的第六十六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9所示的第三十七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使各滑動片11及該勁度調整柱70分別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及下半部。
如圖79所示的第六十七較佳實施例、圖80所示的第六十八較佳實施例、圖81所示的第六十九較佳實施例、圖82所示的第七十較佳實施例、圖83所示的第七十一較佳實施例、圖84所示的第七十二較佳實施例、圖85所示的第七十三較佳實施例、圖86所示的第七十四較佳實施例、圖87所示的第七十五較佳實施例以及圖88所示的第七十六較佳實施例,其分別與圖27所示的第十六較佳實施例、圖28所示的第十七較佳實施例、圖29所示的第十八較佳實施例、圖30所示的第十九較佳實施例、圖31所示的第二十較佳實施例、圖32所示的第二十一較佳實施例、圖33所示的第二十二較佳實施例、圖34所示的第二十三較佳實施例、圖35所示的第二十四較佳實施例以及圖36所示的第二十五較佳實施 例的差別在於:該核心柱10於兩相鄰第二材料層40A間設有兩相貼靠的滑動片11F。
如圖89所示的第七十七較佳實施例、圖90所示的第七十八較佳實施例、圖91所示的第七十九較佳實施例、圖92所示的第八十較佳實施例、圖93所示的第八十一較佳實施例、圖94所示的第八十二較佳實施例、圖95所示的第八十三較佳實施例、圖96所示的第八十四較佳實施例、圖97所示的第八十五較佳實施例以及圖98所示的第八十六較佳實施例,其分別與圖79所示的第六十七較佳實施例、圖80所示的第六十八較佳實施例、圖81所示的第六十九較佳實施例、圖82所示的第七十較佳實施例、圖83所示的第七十一較佳實施例、圖84所示的第七十二較佳實施例、圖85所示的第七十三較佳實施例、圖86所示的第七十四較佳實施例、圖87所示的第七十五較佳實施例以及圖88所示的第七十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下半部。
當水平力(小位移)比較小時,只有下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產生變形而發揮減震功能,而上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第二材料層40及滑動片11F的功能尚未啟動,故支承墊的勁度(Stiffness)及阻尼(damping)只有下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產生貢獻。而當水平力達到克服滑動片11F的摩擦力時,上半部的滑動片11F才開始滑動,同時上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才開始產生變形而發揮減震功能,而且下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也同時產生變形而發揮減震功能,故支承墊的勁度是由上半部及下半部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40A的串聯結果,而阻尼是由所有第一材料層30、第二材料層40、40A的變形及滑動片11F滑動摩擦產生的阻尼之總合。因此,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變化可以非常平順,不會因激烈的變化而造成可能的高頻率的震盪。再者,支承 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
再者,將圖89至圖98所示的第七十七至第八十六的較佳實施例中延伸設置的兩材料層30、40A及滑動片11F的位置上、下互換也具有同樣的功能。另外,利用圖89至圖98所示的第七十七至第八十六的較佳實施例中之核心柱10的物理及力學特性與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例如參考案中的LRB以鉛材料或以高阻尼材料所做成之核心柱)並聯,亦可以產生上述的功能,藉以掌控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變形的位置及時間點,使得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及頻率變化可以自動控制,藉以提升支承墊的隔震功能。同時,支承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藉以提升支承墊的吸能效益,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
如圖99所示的第八十七較佳實施例、圖100所示的第八十八較佳實施例、圖101所示的第八十九較佳實施例、圖102所示的第九十較佳實施例、圖103所示的第九十一較佳實施例、圖104所示的第九十二較佳實施例、圖105所示的第九十三較佳實施例、圖106所示的第九十四較佳實施例、圖107所示的第九十五較佳實施例以及圖108所示的第九十六較佳實施例,其分別與圖89所示的第七十七較佳實施例、圖90所示的第七十八較佳實施例、圖91所示的第七十九較佳實施例、圖92所示的第八十較佳實施例、圖93所示的第八十一較佳實施例、圖94所示的第八十二較佳實施例、圖95所示的第八十三較佳實施例、圖96所示的第八十四較佳實施例、圖97所示的第八十五較佳實施例以及圖98所示的第八十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及下半部,使各滑動片11F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
如圖109所示的第九十七較佳實施例、圖110所示的第九十八較佳實施例、圖111所示的第九十九較佳實施例、圖112所示的第一百較佳實施例、圖113所示的第一百零一較佳實施例、圖114所示的第一百零二較佳實施例、圖115所示的第一百零三較佳實施例、圖116所示的第一百零四較佳實施例、圖117所示的第一百零五較佳實施例以及圖118所示的第一百零六較佳實施例,其分別與圖79所示的第六十七較佳實施例、圖80所示的第六十八較佳實施例、圖81所示的第六十九較佳實施例、圖82所示的第七十較佳實施例、圖83所示的第七十一較佳實施例、圖84所示的第七十二較佳實施例、圖85所示的第七十三較佳實施例、圖86所示的第七十四較佳實施例、圖87所示的第七十五較佳實施例以及圖88所示的第七十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使各滑動片11F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上半部及下半部。
如圖119所示的第一百零七較佳實施例,其與圖11至圖13所示的第六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於該核心柱10內設有複數個位於兩端蓋12之間且間隔設置的冷卻單元60。
如圖120所示的第一百零八較佳實施例,其與圖15至圖16所示的第八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束制單元50的外部環設有複數個位於兩端支撐板20之間的冷卻單元60。
如圖121所示的第一百零九較佳實施例,其與圖4所示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本較佳實施例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可設置有複數個核心柱10及複數個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例如參考案中的LRB以鉛材料或以高阻尼材料所做成之核心柱)而形成兩種核心柱10、90的並聯,同時利用核心柱10中不同摩擦係數的滑動片11,形成核心柱10中各滑動片11可在不同摩擦力及不同時間點的情況下進行相對滑動,並且配合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變形的位置及時間 點,使得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及頻率變化可以自動控制,藉以提升支承墊的隔震功能。同時,支承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藉以提升支承墊的吸能效益,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
如圖122所示的第一百一十較佳實施例,其與圖52所示的第四十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本較佳實施例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將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例如參考案中的LRB以鉛材料或以高阻尼材料所做成之核心柱)置於具有滑動片11A、11B的核心柱10之上方而形成兩種核心柱10、90的串聯,同時利用核心柱10中不同摩擦係數的滑動片11A、11B,形成核心柱10中各滑動片11A、11B可在不同摩擦力及不同時間點的情況下進行相對滑動,並且配合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變形的位置及時間點,使得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及頻率變化可以自動控制,藉以提升支承墊的隔震功能。同時,支承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藉以提升支承墊的吸能效益,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再者,將圖122所示的第一百一十的較佳實施例中具滑動片11A、11B的核心柱10及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的位置上、下互換也具有同樣的功能。
如圖123所示的第一百一十一較佳實施例,其與圖122所示的第一百一十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部分的第一材料層30及第二材料層40A延伸設於該核心柱10的下半部,使各滑動片11A、11B位於該核心柱10的中段部而位於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下方。再者,將圖123所示的第一百一十一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滑動片11A、11B及延伸設置的兩材料層30、40A的位置以上、中、下各種形式的互換也具有同樣的功能。
如圖124所示的第一百一十二較佳實施例,其與圖15至圖16所示的第八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束制單元50僅套設於其中一滑動片11的外部。
藉由上述的技術特徵,本新型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主要係藉由在各核心柱10內設置複數上、下堆疊的滑動片11、11A、11B、11C、11D、11E、11F的方式,使各滑動片11、11A、11B、11C、11D、11E、11F可在地震發生時彼此之間產生相對滑動以及摩擦,進而提供一摩擦阻尼的效果,而且同時配合各第一、二材料層30、40、40A的變形來達到一較佳的吸震效果,避免地震的震動及能量直接傳遞至大型物體上及儀器設備等小型物體上而對物體造成損壞,且非鉛製的滑動片11、11A、11B、11C、11D、11E、11F可避免因反覆的彎曲變形時所產生高熱及高溫,對於各核心柱10產生功能受損甚至熔化而對於環境汙染造成重大影響。
另外,本新型進一步於各核心柱10內設置該束制單元50,藉以提供各滑動片11、11A、11B、11C、11D、11E、11F一束制功能以及一變形的空間,並且透過於各核心柱10內設置至少一冷卻單元60的方式,可有效降低各核心柱10及整個支承墊的溫度,有效防止支承墊溫度上升而導致各核心柱10或第一、二材料層30、40、40A發生功能受損甚至熔化等現象,並且藉由於各核心柱10內設置至少一可變形的勁度調整柱70或藉由可變形的端蓋12之方式,調整各核心柱10的載重量,進而調整各滑動片11、11A、11B、11C、11D、11E、11F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以及調整因水平位移造成該核心柱10與材料層30、40間的高度差,使各滑動片11A、11B、11C、11D、11E、11F能夠滑動順暢,並且可透過搭配不同厚度、內徑及外徑的滑動片11、11A、11B、11C、11D、11E、11F,讓各核心柱10與兩材料層30、40、40A間具有環形間隙13、13E, 且可於各環形間隙13、13E中填注一氣體,進而提供各滑動片11、11A、11B、11C、11D、11E、11F一束制的效果。
因此,本新型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可靈活且方便地根據使用者或者運用於建築物、橋樑或機器等大型物體上的類型及儀器設備等小型物體上的類型,搭配本新型的各種較佳實施例進行使用,藉此提供一種結構穩定性及吸震效果佳的摩擦阻尼式支承墊。進一步,利用不同摩擦係數的滑動片11、11A、11B、11C、11D、11E、11F,形成各滑動片11可在不同摩擦力及不同時間點的情況下進行相對滑動,以達到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可自動調整阻尼及勁度的功能。更進一步,各滑動片11、11A、11B、11C、11D、11E、11F局限於上下兩相鄰的第二材料層40A之間,藉以減少核心柱10與第一、二材料層30、40A在垂直方向變形的差異性,使得滑動片11、11A、11B、11C、11D、11E、11F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順利。另外,利用具有複數個滑動片11、11A、11B、11C、11D、11E、11F之核心柱10的物理及力學特性與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例如參考案中的LRB以鉛材料或以高阻尼材料所做成之核心柱)並聯或串聯,藉以掌控其他種類的核心柱90變形的位置及時間點,使得支承墊由小水平力(小位移)到大水平力(大位移)的勁度及頻率變化可以自動控制,藉以提升支承墊的隔震功能。同時,支承墊從小水平力(小位移)至大水平力(大位移)的阻尼比降低量也比較和緩,藉以提升支承墊的吸能效益,使支承墊的材料有較佳的組合與應用。
以上所述,僅是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新型所提技術方案的範圍內,利用本新型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並且未脫離本新型的技術方案內容,均仍屬於本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核心柱
11‧‧‧滑動片
12‧‧‧端蓋
20‧‧‧支撐板
30‧‧‧第一材料層
40‧‧‧第二材料層

Claims (113)

  1. 一種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包含有:至少一核心柱,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複數個滑動片,其中各滑動片以上、下堆疊方式進行排列;兩分別設置於該至少一核心柱兩端的支撐板;以及複數個相互交錯設置於兩支撐板之間並包圍套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第一材料層與第二材料層,使各材料層與該至少一核心柱的各滑動片呈交錯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核心柱的數量為一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核心柱的數量為複數個,且其中至少一核心柱設有複數個滑動片,各滑動片以上、下堆疊方式進行排列。
  4.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各滑動片的厚度相等。
  5.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至少一滑動片的厚度不相等。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該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該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的各滑動片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各冷卻單元設有一密封管及一冷卻劑,該密封管為一中框管體且貫穿相對應核心柱的至少一滑動片,該冷卻劑填注於該密封管內。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該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各冷卻單元設有一密封管及一冷卻劑,該密封管為一中框管體且貫穿相對應核心柱的至少一滑動片,該冷卻劑填注於該密封管內。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於束制單元的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各冷卻單元有一密封管及一冷卻劑,該密封管套設於該束制單元的外部,而該冷卻劑位於該密封管及該束制單元之間。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於束制單元的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各冷卻單元有一密封管及一冷卻劑,該密封管套設於該束制單元的外部,而該冷卻劑位於該密封管及該束制單元之間。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可變形的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載重量。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可變形的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載重量。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可變形的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載重量。
  15.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可變形的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載重量。
  16. 如請求項8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至少一端設置有一用以封閉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該至少一端的端部開口的端蓋,並於其中一相對應的支撐板上設置有對應容置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該至少一端的端部之端蓋的容置孔。
  17. 如請求項9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至少一端設置有一用以封閉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該至少一端的端部開口的端蓋,並於其中一相對應的支撐板上設置有對應容置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該至少一端的端部之端蓋的容置孔。
  18.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至少一端設置有一用以封閉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該至少一端的端部開口的端蓋,並於其中一相對應的支撐板上設置有對應容置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該至少一端的端部之端蓋的容置孔。
  19.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至少一端設置有一用以封閉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該至少一端的端部開口的端蓋,並於其中一相對應的支撐板上設置有對應容置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該至少一端的端部之端蓋的容置孔。
  2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至少兩相鄰的滑動片具有不同的外徑,使該至少兩相鄰的滑動片與兩材料層間具有一環形間隙,各環形間隙中可填注一氣體,藉以提供該至少兩相鄰滑動片一束制的效果。
  2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至少兩相鄰的滑動片具有不同的外徑,使該至少兩相鄰的滑動片與兩材料層間具有一環形間隙,各環形間隙中可填注一氣體,藉以提供該至少兩相鄰滑動片一束制的效果。
  2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該少一核心柱的至少兩相鄰的滑動片具有不同的外徑,使該至少兩兩相鄰的滑動片與兩材料層間具有一環形間隙,各環形間隙中可填注一氣體,藉以提供該至少兩相鄰滑動片一束制的效果。
  2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至少兩相鄰的滑動片具有不同的外徑,使該至少兩相鄰的滑動片與兩材料層間具有一環形間隙,各環形間隙中可填注一氣體,藉以提供該至少兩相鄰滑動片一束制的效果。
  24.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之內徑小於該至少一端蓋的內徑,且各滑動片於外表面環形凸設有一厚度小於滑動片的凸緣,各凸緣與至少兩材料層相貼靠,且該核心柱於各滑動片的凸緣以及各材料層、間具有一環形間隙,各環形間隙中可填注一氣體,藉以提供各滑動片一束制的效果。
  25.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之內徑小於該至少一端蓋的內徑,且各滑動片於外表面環形凸設有一厚度小於滑動片的凸緣,各凸緣與至少兩材料層相貼靠,且該核心柱於各滑動片的凸緣以及各材料層、間具有一環形間隙,各環形間隙中可填注一氣體,藉以提供各滑動片一束制的效果。
  26.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之內徑小於該至少一端蓋的內徑,且各滑動片於外表面環形凸設有一厚度小於滑動片的凸緣,各凸緣與至少兩材料層相貼靠,且該核心柱於各滑動片的凸緣以及各材料層、間具有一環形間隙,各環形間隙中可填注一氣體,藉以提供各滑動片一束制的效果。
  27.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之內徑小於該至少一端蓋的內徑,且各滑動片於外表面環形凸設有一厚度小於滑動片的凸緣,各凸緣與至少兩材料層相貼靠,且該核心柱於各滑動片的凸緣以及各材料層、間具有一環形間隙,各環形間隙中可填注一氣體,藉以提供各滑動片一束制的效果。
  28. 如請求項8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支撐板係直接封閉該至少一核心柱相對應端的開口。
  29. 如請求項9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支撐板係直接封閉該至少一核心柱相對應端的開口。
  30.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支撐板係直接封閉該至少一核心柱相對應端的開口。
  31.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支撐板係直接封閉該至少一核心柱相對應端的開口。
  32.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該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33. 如請求項32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各冷卻單元設有一密封管及一冷卻劑,該密封管為一中框管體且貫穿相對應核心柱的至少一滑動片,該冷卻劑填注於該密封管內。
  34.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該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35. 如請求項34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至少一滑動片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36. 如請求項35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各冷卻單元設有一密封管及一冷卻劑,該密封管為一中框管體且貫穿相對應核心柱的至少一滑動片,該冷卻劑填注於該密封管內。
  37. 如請求項34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於至少一束制單元的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38. 如請求項37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各冷卻單元有一密封管及一冷卻劑,該密封管套設於該束制單元的外部,而該冷卻劑位於該密封管及該束制單元之間。
  39. 如請求項34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至少一可變形的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核心柱的載重量。
  40. 如請求項35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至少一可變形的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核心柱的載重量。
  41. 如請求項36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至少一可變形的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核心柱的載重量。
  42. 如請求項37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至少一可變形的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載重量。
  43. 如請求項38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至少一可變形的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載重量。
  44.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各核心柱設有可變形的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核心柱的載重量。
  45.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至少一核心柱設有可變形的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該至少一勁度調整柱與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相疊合,藉以調整該至少一核心柱的載重量。
  46.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個滑動片的摩擦係數不一樣,藉以調整滑動片在不同摩擦力下及不同時間點滑動,以達到可自動調整阻尼及勁度的功能。
  47.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48.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各滑動片利用堆疊的垂直勁度分配垂直載重,藉以調整滑動片摩擦力及阻尼的大小。
  49.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各核心柱的高度略低於第一、二材料層的總高度,藉以調適由於支承墊水平位移時核心柱與第一、二材料層造成的高度差,使得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加順利。
  50.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的高度略低於第一、二材料層的總高度,藉以調適由於支承墊水平位移時核心柱與第一、二材料層造成的高度差,使得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加順利。
  51.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各核心柱的至少一端設置有一可變形的端蓋,藉以調適由於支承墊水平位移時核心柱與第一、二材料層造成的高度差,使得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加順利。
  52.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的至少一端設置有一可變形的端蓋,藉以調適由於支承墊水平位移時核心柱與第一、二材料層造成的高度差,使得滑動片在水平方向的滑動更加順利。
  53.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第二材料層延伸設於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之間。
  54.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各第二材料層延伸設於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之間。
  55. 如請求項5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兩相鄰第二材料層間設有至少一滑動片。
  56. 如請求項54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兩相鄰第二材料層間設有至少一滑動片。
  57. 如請求項5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58. 如請求項54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59.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第一材料層延伸設於該至少一核心柱的滑動片之間。
  60. 如請求項59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兩相鄰第二材料層間設有至少一滑動片。
  61. 如請求項60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62.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分別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63.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各核心柱的各滑動片的厚度相等。
  64.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各核心柱的至少一滑動片的厚度不相等。
  6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該核心柱的數量為複數個。
  66. 如請求項3或65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設有數個滑動片,而其餘核心柱由鉛材料或高阻尼材料所組成,且各核心柱相並聯連接。
  67. 如請求項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設有數個滑動片,而其餘核心柱由鉛材料或高阻尼材料所組成,且各核心柱相串聯連接。
  68. 如請求項44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69. 如請求項45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70.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71. 如請求項48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72. 如請求項49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73. 如請求項50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74. 如請求項51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75. 如請求項52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76. 如請求項55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77. 如請求項56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78. 如請求項62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79. 如請求項6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80. 如請求項64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81. 如請求項65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82. 如請求項66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83. 如請求項67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內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84. 如請求項5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分別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85. 如請求項54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分別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86. 如請求項55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分別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87. 如請求項56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分別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88. 如請求項57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分別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89. 如請求項58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分別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90. 如請求項59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分別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91. 如請求項60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分別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92. 如請求項61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至少一核心柱及兩材料層之間分別設有一包覆於至少一滑動片外部的束制單元。
  93. 2或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94. 如請求項44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95. 如請求項45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96.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97. 如請求項47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98. 如請求項48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99. 如請求項49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00. 如請求項50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01. 如請求項51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02. 如請求項52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03. 如請求項55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04. 如請求項56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05. 如請求項57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06. 如請求項58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07. 如請求項61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08. 如請求項62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09. 如請求項63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10. 如請求項64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11. 如請求項65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12. 如請求項66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113. 如請求項67所述之摩擦阻尼式支承墊,其中於至少一核心柱外部設有至少一冷卻單元。
TW103222270U 2014-12-16 2014-12-16 摩擦阻尼式支承墊 TWM509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2270U TWM509823U (zh) 2014-12-16 2014-12-16 摩擦阻尼式支承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2270U TWM509823U (zh) 2014-12-16 2014-12-16 摩擦阻尼式支承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9823U true TWM509823U (zh) 2015-10-01

Family

ID=54852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2270U TWM509823U (zh) 2014-12-16 2014-12-16 摩擦阻尼式支承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98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7277B (zh) Friction damping support pad
Zhou et al. Recent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n seismic isolation energy dissipation and control for structures in China
CN103790106B (zh) 具有碟形弹簧的并联型负刚度结构隔震减振支座
TWI599707B (zh) Friction damping support pad
KR101103983B1 (ko) 완충기구 및 이를 갖는 구조물 지지장치
CN103774771A (zh) 一种刚度和阻尼一体化的水平全方向调谐质量阻尼器
TWM509823U (zh) 摩擦阻尼式支承墊
JP6590205B2 (ja) 三次元免震装置
WO2020118577A1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
US20140298656A1 (en)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partial shell
JPWO2006090506A1 (ja) 転倒防止用シート
CN103726442B (zh) 环向钢丝绳叠层橡胶复合减隔震支座
WO2023071112A1 (zh) 一种海洋工程海底管道架设装置
TW201943937A (zh) 滑動地震阻絕器以及阻尼裝置、地震阻絕系統以及支撐用於地震阻絕及重定心的結構的方法
CN106015748A (zh) 一种大公称管道的多向限位支架
JP2006308063A (ja) 免震支承
CN207538242U (zh) 摩擦阻尼式支承垫
JPS6047417B2 (ja) 建造物用内部防震支承装置
CN206396623U (zh) 桥梁建设用支座
JPH06123324A (ja) 水平方向および鉛直方向で作用するビスカスタイプの振動緩衝器
CN206289529U (zh) 一种多功能复合支座
CN112095447B (zh) 用于抑制桥梁斜拉索振动的环状阻尼器
CN109371825B (zh) 新型减震消能支座
Kobayashi Effect of autofrettage on durability of CFRP composite cylinders subjected to out-of-plane loading
CN203639811U (zh) 环向钢丝绳叠层橡胶复合减隔震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