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7146U - 具固定機構之機殼 - Google Patents

具固定機構之機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7146U
TWM507146U TW104201809U TW104201809U TWM507146U TW M507146 U TWM507146 U TW M507146U TW 104201809 U TW104201809 U TW 104201809U TW 104201809 U TW104201809 U TW 104201809U TW M507146 U TWM507146 U TW M50714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device
fixing member
casing
fixing
a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1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an-Feng Chen
jin-bang Xu
Jin-Yue Liu
Hong-Xing Qiu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Priority to TW104201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7146U/zh
Publication of TWM507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7146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具固定機構之機殼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具固定機構之機殼,特別是指一種用來固定至少一電腦媒介的機殼,藉由活動式固定機構,具有免螺絲組裝並在機殼外進行安裝、拆卸媒介,以減少占用機殼內部空間,也滿足使用者方便安裝需求。
現有電腦機殼有直立式、橫式、薄式、工業用等規格設計,為擴增其功能,在機殼內會裝設許多週邊媒介(例如:光碟機、硬碟…等),為方便固定電腦媒介於殼體內,已有技術利用輔助固定元件取代螺絲,將電腦媒介以卡合方式固定於主機的一固定殼體內。例如申請人已獲准的美國前案US8690267“Assembly unit and casing having the same”。前述專利可方便操作人員不需要螺絲或工具即可拆卸或組裝電腦媒介。
然而,迷你化是個人電腦發展趨勢,當電腦主機體積縮小,造成機殼內部空間侷限,除了裝設各種電腦媒介外若還要檢視或維修殼體內其他元件(例如記憶卡、散熱風扇…等)時,除了要卸下電腦媒介或其他元件,還必需先卸除其所連接於主機的訊號纜線及電源纜線。換言之,使得前述之擰緊組裝或卸除的操作在機殼的有限空間內是很難實施或是無法操作實施的。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具固定機構之機殼,藉由活動式固定結構,具有免螺絲組裝並在機殼外進行安裝、拆卸媒介,以減少占用機殼內部空間,也滿足使用者方便安裝需求。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具固定機構之機殼,藉由活動式固定結構而旋轉於機殼外,藉此不需被完全卸下,即可方便操作人員檢視或維修機殼的內部元件。
為達上面所描述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具固定機構之機殼,用以固持一電腦媒介,該機殼包括一殼體及一固定機構。殼體具有一前板體。固定機構包括一第一定位裝置及一第二定位裝置。第一定位裝置可旋轉地連接該殼體,第一定位裝置具有一容置部以容置該第二定位裝置,該容置部具有一壁面。第二定位裝置收容於該容置部上且具有一第一固定件以容置該電腦媒介、及一第二固定件係連接該第一固定件之側端。該第二固定件可卸式地卡合於該壁面,固定該第二定位裝置於該第一定位裝置上的一第一位置;當該第二固定件解除卡合於該壁面,該電腦媒介一端遠離該殼體該前板體,藉此該第一定位裝置相對該殼機呈一可旋轉狀態。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機殼藉由電腦媒介的固定機構,電腦媒介可以不需要螺絲而被便利地固定在一第一定位裝置上的不同位置,包括第一位置(例如供操作)及第二位置(例如可供檢視或維修)。藉此電腦媒介不需要被卸下,即可供操作人員檢視或維修主機機殼的內部元件。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100‧‧‧機殼
10‧‧‧殼體
11‧‧‧前板體
110‧‧‧裝置開口
12‧‧‧二側板體
120‧‧‧第一卡扣孔
122‧‧‧第二卡扣孔
13‧‧‧前面板
14‧‧‧後板體
20‧‧‧第一定位裝置
20a、20b‧‧‧容置部
202‧‧‧樞軸
21‧‧‧壁面
210‧‧‧卡合孔
22‧‧‧側壁
221‧‧‧第一限位臂
2210‧‧‧第一卡扣塊
2212‧‧‧第一解鎖部
222‧‧‧第二限位臂
2220‧‧‧第二卡扣塊
2222‧‧‧第二解鎖部
23‧‧‧定位臂
23E‧‧‧機架限位部
231、233‧‧‧凸塊
232‧‧‧凹谷
234‧‧‧彎折部
24‧‧‧該導軌
241‧‧‧縱長部
242‧‧‧出口部
R‧‧‧轉軸
30‧‧‧第二定位裝置
31‧‧‧第一固定件
311‧‧‧支架限位部
32‧‧‧第二固定件
32a‧‧‧拉環
32b‧‧‧扳動部
32c‧‧‧解鎖按鈕
321‧‧‧彈性臂
322‧‧‧卡合塊
323‧‧‧解鎖臂
324‧‧‧斜抵部
34a、34b‧‧‧側殼體
341‧‧‧軸部
342‧‧‧固持臂
344‧‧‧固定件
3420‧‧‧固持卡塊
9‧‧‧電腦媒介
90‧‧‧固定孔
91‧‧‧前端
92‧‧‧後端
圖1為本創作之機殼的立體組合圖。
圖2為本創作之機殼的另一立體組合圖。
圖3為本創作之第一定位裝置以及第二定位裝置的立體圖。
圖3A為本創作之第一定位裝置與電腦媒介分開的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之第一定位裝置以及第二定位裝置的另一立體圖。
圖5至圖6為本創作之機殼的第一定位裝置處於可旋轉狀態的不同方向之立體圖。
圖7至圖8為本創作之機殼的第一定位裝置位於豎直狀態的不同方向之立體圖。
圖9至圖10為本創作之機殼的第二定位裝置可完全抽離第一定位裝置的立體圖。
以下所描述之實施例有提及數量或其類似者,除非另作說明,否則本創作的應用範疇應不受其數量或其類似者之限制。本創作提及的方向用語,例如: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請參考圖1及圖2,為本創作之機殼的立體組合圖。本創作提供一種機殼100,固持有一電腦媒介9,該機殼100包括一殼體10、一第一定位裝置20係可旋轉地連接於該殼體10、及一第二定位裝置30可抽取地置於該第一定位裝置20。其中以下本實施例的殼體10為一橫式主機殼體為說明例子,電腦媒介9以一薄型光碟機為例,但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是硬碟。以薄型光碟機而言,其前端91為光碟托盤的面板,後端92有連接器以連接訊號線(圖略)及電源線(圖略)。
殼體10具有一前板體11、二側板體12、以及後板體14。前板體11具有一裝置開口110以供電腦媒介9外露於該前板體11。殼體10前方設有一供使用者操作的前面板13(如虛線所示)。本實施例的電腦媒介9被固定於第二定位裝置30,電腦媒介9的前端91穿過前板體11的裝置開口110並靠近前面板13,以配合前 面板13的操作擺設。
如圖2所示,第一定位裝置20,可為一機架設計,呈水平狀態對應殼體10,其一側邊以可旋轉方式連接該殼體10的前板體11,可視為一可旋轉的機架(bracket)。因此第一定位裝置20可以由水平固定於殼體10的狀態轉成豎立狀態。當使用者要維修或裝卸內部元件,先將第一定位裝置20由水平狀態解除固定於殼體10,然後,第一定位裝置20可被翻轉向上並且向外翻轉後以豎立的狀態固定於前板體11的上方(參閱圖7及圖8),藉此第一定位裝置20不遮住殼體10的內部空間。
請參閱圖3,本實施例的第一定位裝置20乃是以二側的樞軸202沿著轉軸R(如圖1及圖2所示)轉動,轉軸R沿著於前板體11的縱長方向。關於第一定位裝置20固定於殼體10說明如下。第一定位裝置20一側的側壁22設有一第一限位臂221及第二限位臂222。第一限位臂221固定第一定位裝置20於殼體10呈水平狀態,第一限位臂221設有第一卡扣塊2210及第一解鎖部2212。殼體10的側板體12設有第一卡扣孔120(參閱圖7)。藉由第一限位臂221的第一卡扣塊2210卡於側板體12的第一卡扣孔120,第一定位裝置20呈水平狀態固定於殼體10。當操作者要翻起第一定位裝置20時,按壓第一限位臂221以使第一卡扣塊2210脫離側板體12的第一卡扣孔120,第一定位裝置20即可被向上翻轉。
本實施例的第一定位裝置20具有二個容置部彼此相連,二個容置部可以稱為第一容置部20a與第二容置部20b,以容置多個電腦媒介。第二定位裝置30以可抽取的方式架設於第一定位裝置20的第一容置部20a(如圖3所示左側的容置部),並且可固定於第一容置部20a上不同的位置(細節容後描述)。該第一容置部20a具有一壁面21及一對側壁22,該壁面21形成一定位臂23。第二容置部20b可以容置至少一個硬碟(圖略)。
如圖3及圖4所示,第二定位裝置30可視為一種可抽取式支 架(drawable frame)。第二定位裝置30具有一第一固定件31以固定地收容該電腦媒介9、及一第二固定件32係固定於該第一固定件31的後端,作用如同一拉柄。
如圖3A所示,關於電腦媒介9被固定於第二定位裝置30的方式舉例如下。本實施例的第二定位裝置30具有一對側殼體34a、34b,側殼體34a可以設置二個固定件344,例如凸柱或螺絲,以插入電腦媒介9側邊的固定孔90,其中該第一固定件31的一個側殼體34b形成一固持臂342以卡合的方式固持該電腦媒介9的一側。固持臂342大致呈L型,固持臂342的一端彈性地連接於第一固定件31,固持臂342的自由端形成一固持卡塊3420,固持卡塊3420扣住電腦媒介9側邊的底緣。
本實施例特點之一在於,第二固定件32可卸式地卡合於該壁面21,以對應地固定該第二定位裝置30於該第一定位裝置20上的一第一位置,即呈使用位置(參閱圖1至圖2),並且該電腦媒介9的前端91突出於殼體10的前板體11。如圖1及圖2所示,第一位置主要是指,當第一定位裝置20在水平放置時,第二定位裝置30在該第一定位裝置20上被往前推到一較靠近前板體11的位置,並且電腦媒介9的前端91突出於前板體11,也就是靠近前面板13,以供使用者方便拿取或插入之使用。
當該第二固定件32解除卡合於該壁面21的狀態,該定位臂23可卸式地卡合於該第一固定件31的底面,以對應地固定該第二定位裝置30於該第一定位裝置20上的一第二位置,例如:呈檢修位置(參閱圖5至圖8),並且該電腦媒介9的前端91離開該殼體10的該前板體11,藉此該第一定位裝置20相對於該主機殼機10呈一可旋轉狀態。第二位置主要是指,第二定位裝置30與電腦媒介9向後退開一距離並固定在第一定位裝置20上的另一位置,此時,第一定位裝置20可以相對於該主機殼機10旋轉至豎直狀態,使得主機殼體10可以進行檢修或其他作用。
補充說明,上述固定電腦媒介9於第二位置的實施例,是方便操作者或維修員可以不需完全卸下該電腦媒介9,即可進行相關的操作。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當該電腦媒介9的前端91離開殼體10的前板體11後,操作者可以將電腦媒介9直接拉出以完全離開該第二定位裝置30,不需要再固定於第二位置。在此種狀態下,上述定位臂23是可以省略的。
請參閱圖4,關於上述第二固定件32可卸式地卡合於壁面21的方式,有多種方式,以下舉例說明本實施例的方式。其中第二固定件32的底面形成一對楔形的卡合塊322,該第一容置部20a的該壁面21形成有一對卡合孔210,該對卡合塊322卡合於該對卡合孔210內。本實施例的該對卡合孔210靠近壁面21的後邊緣。本實施例的第二固定件32具有彈性,因此可彈性地抵接於第一定位裝置20。其中該第二固定件32包括一拉環32a、及一位於該拉環32a底面的扳動部32b。扳動部32b具有一對彈性臂321彈性地連接於該拉環32a。該對卡合塊322形成於該扳動部32b的底面。上述卡合塊322與卡合孔210的數量可以是至少一個。
關於上述定位臂23可卸式地卡合於第一固定件31的方式,以下舉例說明本實施例的方式。請參閱圖3,其中該第一固定件31具有一支架限位部311,該定位臂23具有一機架限位部23E,其中該第一固定件31的該支架限位部311可卸式地卡合於該定位臂23的該機架限位部23E,以固定該第二定位裝置30於該第一定位裝置20上的第二位置。更進一步的說,上述第一固定件31的該支架限位部311係由該第一固定件31向下突出並彎折的一板體,其中定位臂23的機架限位部23E包括一對凸塊231、233及一位於該對凸塊231、233之間的凹谷232,支架限位部311被限制於該凹谷232內。
關於上述定位臂23解除卡合於第一固定件31的方式,本實施例的定位臂23的自由端設有一向下傾斜延伸的彎折部234,可 供操作人員向下扳動以使第一定位裝置20的定位臂23離開第一固定件31的支架限位部311,該第二定位裝置30即可再被移動離開該第一定位裝置20。
請參閱圖4所示,本實施例還設計另一種方式,第二定位裝置30可以包括一解鎖按鈕32c係位於該第二固定件32的一側,該解鎖按鈕32c彈性地延伸一解鎖臂323,該解鎖臂323靠近該第一固定件31的支架限位部311,並且推抵該第一定位裝置20的定位臂23離開該第一固定件31的該支架限位部311。解鎖臂323的末端形成一斜抵部324,當上述定位臂23卡合於第一固定件31時,斜抵部324位於上述凸塊231的側邊。使用者壓下解鎖臂323時,產生一側向朝向第二固定件32的拉環32a的力量。斜抵部324將側向力量產生向下的分力以推動凸塊231向下,藉此使得第一固定件31的支架限位部311得以離開該對凸塊231、233之間的凹谷232。因此第二定位裝置30得以由第一定位裝置20向外完全抽離。
請再參閱圖3及圖4,本實施例中,第二定位裝置30的側邊與該第一容置部20a的該對側壁22之間形成一限位結構,限制該第二定位裝置30由該第一位置(參圖1)移動至該第二位置(參圖5)的行程係沿著該第一容置部20a的該側壁22的縱長方向。關於上述限位結構有多種實施方式,主要是用以避免該第二定位裝置30在移動過程與第一容置部20a分離。本實施例的限位結構如下,第二定位裝置30的二側各突出一對軸部341,該第一容置部20a的該對側壁22各形成一導軌24,該導軌24大致呈L形係具有一縱長部241係平行於該側壁22的縱長方向、及一出口部242,該出口部242由該縱長部241彎折延伸。藉由軸部341配合導軌24,當第二定位裝置30在移動過程不會與第一容置部20a分離。
當第二定位裝置30位於第一定位裝置20上的第一位置,第 二定位裝置30的軸部341位於縱長部241的底端;當第二定位裝置30位於第一定位裝置20上的第二位置,第二定位裝置30的軸部341沿著縱長部241向後移動,也就是朝向出口部242移動,約位於縱長部241的中間位置。當第二定位裝置30要抽出離開第一定位裝置20,再向後拉動至縱長部241與出口部242的交接處,即可完全取出上述第二定位裝置30。
請參閱圖5及圖6,本實施例在電腦主機需要檢修時,操作人員僅需將第二定位裝置30的第二固定件32向後稍微提起並向後拉動。本實施例可以是將指頭伸入拉環32a內,並扳動上述扳動部32b,第二定位裝置30的第二固定件32即可解除卡合於第一定位裝置20的第一容置部20a的狀態。此時,第二定位裝置30連同電腦媒介9可以向後移動,也就是朝向殼體10的後板體14移動,直到電腦媒介9的前端91離開殼體10的前板體11。第二定位裝置30由圖3所示突出於前板體11的狀態(第一位置),改變為如圖5的狀態(第二位置)。
在第二定位裝置30被拉動的過程,第二定位裝置30底面的支架限位部311沿著第一容置部20a的壁面21滑移,直到卡入上述定位臂23的機架限位部23E,也就是卡入於該對凸塊231、233之間的凹谷232(參圖3及圖4),使得第二定位裝置30被固定在第一定位裝置20上的第二位置,如圖5及圖6所示。
如圖7及圖8所示,操作人員即可將第一定位裝置20沿著轉軸R轉動,向外轉動約90度,使第一定位裝置20連同第二定位裝置30呈豎直狀態。此時,操作人員即可開始檢修主機,例如檢視或維修主機板、散熱扇、記憶卡…等。本實施例在檢修過程,電腦媒介9後端92的訊號纜線(圖略)及電源纜線(圖略)不需要拔離電腦媒介9,電腦媒介9藉由第二定位裝置30仍可以固定於第一定位裝置20上的第二位置。藉此有助於提昇維修速率。
請參閱圖7並配合圖3,上述第一定位裝置20利用第二限位 臂222固定於殼體10呈垂直狀態,第二限位臂222設有第二卡扣塊2220及第二解鎖部2222。殼體10的側板體12設有第二卡扣孔122。第二限位臂222的第二卡扣塊2220卡入第二卡扣孔122,第一定位裝置20可以呈垂直狀態固定於殼體10。
當要向外翻轉上述第一定位裝置20時,如圖5所示,壓下第一限位臂221的第一解鎖部2212,使得第一限位臂221的第一卡扣塊2210離開第一卡扣孔120(參圖2及圖3),第一定位裝置20即可由殼體10向上且向外翻轉。
如圖7所示,當第一定位裝置20被翻轉大約90度時,第二卡扣塊2220卡合於殼體10的第二卡扣孔122,藉此固定第一定位裝置20於豎直狀態。當完成檢修工作後,第一定位裝置20要翻轉到水平狀態時,按下第二限位臂222的第二解鎖部2222,即可使第二限位臂222的第二卡扣塊2220離開第二卡扣孔122。第一定位裝置20回到如圖5所示的水平狀態。
如圖9及圖10所示,若進一步需要拆下第二定位裝置30時,藉由按下第二定位裝置30的解鎖按鈕32c,解鎖臂323末端的斜抵部324可以推動外側的凸塊231向下,使得第一固定件31的支架限位部311得以離開該對凸塊231、233之間的凹谷232。因此第二定位裝置30得以再由第一定位裝置20向外抽離,如圖10所示。或者,也可以藉由操作人員直接下壓定位臂23自由端的彎折部234,也可以使定位臂23離開第一固定件31的支架限位部311。
當有其他特別情況,例如更換電腦媒介9,需要由第二定位裝置30卸下電腦媒介9時,本實施例卸下電腦媒介9的方式也非常快速。如圖3A所示,只需要按壓第二定位裝置30的固持臂342,即可將電腦媒介9卸下。
〔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第二定位裝置30,藉由操作人員握提第二固定件32,可以便 利地固定電腦媒介9在第一定位裝置20二段不同的位置,如圖1及圖2所示的第一位置以供正常運作主機,或如圖5及圖6所示的第二位置,以供檢視或維修主機。藉此操作人員可以不用卸下電腦媒介9,也不用卸下其連接纜線,即可便利地維修主機內部的元件。當需要卸下電腦媒介9,只需要側壓第二固定件32的解鎖按鈕32c,即可使第二定位裝置30完全脫離第一定位裝置20。
另一面,本實施例在安裝或拆卸電腦媒介9時,第一定位裝置20相對於殼體10是呈豎直狀態,因此固定電腦媒介9的第二定位裝置30在安裝或拆卸過程的移動距離,不會佔用殼體10的內部空間,因此本實施例還可以縮小殼體10的尺寸。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100‧‧‧機殼
10‧‧‧殼體
11‧‧‧前板體
12‧‧‧側板體
120‧‧‧第一卡扣孔
13‧‧‧前面板
14‧‧‧後板體
20‧‧‧第一定位裝置
20a、20b‧‧‧容置部
221‧‧‧第一限位臂
30‧‧‧第二定位裝置
31‧‧‧第一固定件
32‧‧‧第二固定件
R‧‧‧轉軸
9‧‧‧電腦媒介
91‧‧‧前端
92‧‧‧後端

Claims (9)

  1. 一種具固定機構之機殼,用以固持電腦媒介,該機殼包括:一殼體,具有一前板體;以及一固定機構,包括:一第一定位裝置,可旋轉地連接該殼體,其具有一容置部,該容置部具有一壁面;及一第二定位裝置,收容於該容置部上,具有一第一固定件以容置該電腦媒介、及一第二固定件係連接該第一固定件之側端;該第二固定件可卸式地卡合於該壁面,固定該第二定位裝置於該第一定位裝置上的一第一位置;當該第二固定件解除卡合於該壁面,該電腦媒介一端可遠離該殼體該前板體,藉此該第一定位裝置相對該殼機呈一可旋轉狀態。
  2. 如請求項第1項之具固定機構之機殼,其中該第二固定件的底面形成至少一卡合塊,該容置部的該壁面形成有至少一卡合孔,該至少一卡合塊卡合於該卡合孔內。
  3. 如請求項第2項之具固定機構之機殼,其中該第二固定件包括一拉環、及一位於該拉環底面的扳動部,該至少一卡合塊形成於該扳動部的底面。
  4. 如請求項第1項之具固定機構之機殼,其中該容置部之一壁面設有一定位臂,當該第二固定件解除卡合於該壁面,該定位臂卡合於該第一固定件,以固定該第二定位裝置於一第二位置在該第一定位裝置上。
  5. 如請求項第4項之具固定機構之機殼,其中該第一固定件具有一支架限位部,該定位臂具有一機架限位部,其中該第一固定件的該支架限位部可卸式地卡合於該定位臂的該機架限位部,以固定該第二定位裝置於該第一定位裝置上的第二位置。
  6. 如請求項第5項之具固定機構之機殼,其中該第一固定件具的該支架限位部係由該第一固定件向下突出的板體,其中該定位臂的該機架限位部包括一對凸塊及一位於該對凸塊之間的凹谷,該板體被限制於該凹谷內。
  7. 如請求項第5項之具固定機構之機殼,其中該第二定位裝置還包括一解鎖按鈕係位於該第二固定件的一側,該解鎖按鈕彈性地延伸一解鎖臂,該解鎖臂靠近該第一固定件的該支架限位,並且推抵該第一固定件的該支架限位部離開該第一固定件的該支架限位。
  8. 如請求項第4或5項之具固定機構之機殼,其中該容置部具有一對側壁,該第二定位裝置的側邊與該容置部的該對側壁之間形成一限位結構,限制該第二定位裝置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的行程係沿著該容置部的該側壁的縱長方向。
  9. 如請求項第8項之具固定機構之機殼,其中該第二定位裝置的二側各突出一對軸部,該容置部的該對側壁各形成一導軌,該導軌大致呈L形係具有一縱長部係平行於該側壁的縱長方向、及一出口部,該出口部由該縱長部彎折延伸。
TW104201809U 2015-02-04 2015-02-04 具固定機構之機殼 TWM507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809U TWM507146U (zh) 2015-02-04 2015-02-04 具固定機構之機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809U TWM507146U (zh) 2015-02-04 2015-02-04 具固定機構之機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7146U true TWM507146U (zh) 2015-08-11

Family

ID=54340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1809U TWM507146U (zh) 2015-02-04 2015-02-04 具固定機構之機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71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0959A (zh) * 2020-07-23 2022-01-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0959A (zh) * 2020-07-23 2022-01-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机构
CN113970959B (zh) * 2020-07-23 2024-03-2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8886B (zh) 托架及具有該托架的計算機設備
JP3199841U (ja) 固定機構を備えたケース
TWI471078B (zh) 儲存裝置組裝模組及應用該儲存裝置組裝模組之電子裝置
TWI526144B (zh) 可替換裝置之安裝機構及電子裝置
TWI512427B (zh) 電子裝置與系統及在電子裝置之外殼中安裝碟片儲存驅動機之方法
US6407910B1 (en) Computer with modular drive in separate bay
TW200904305A (en) Disc drive holder for holding a disc drive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TW514773B (en) Computer with readily accessible motherboard
JP2002023888A (ja) 重心の低いタワー型コンピュー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02325B (zh) 可連動插拔之旋轉模組
TW201519740A (zh) 硬碟固定裝置
TWI442385B (zh) 儲存裝置抽取盒
JP2001350544A (ja) モジュール式着脱可能媒体ドライブを備えてなるコンピュータ
US20130147332A1 (en) Housing for hard disk drive
US6466433B1 (en) Computer with modular power supply assembly in separate bay
TWM507146U (zh) 具固定機構之機殼
TWI715430B (zh) 利用槓桿作動退出抽取式模組之電子裝置及其相關的槓桿機構
TWI517146B (zh) 固定支架
TWI568332B (zh) 電腦設備
TW201926328A (zh) 伸縮式硬碟托架
TW201537568A (zh) 硬碟機組合
TWM460309U (zh) 機殼固定裝置
TWI435683B (zh) 組裝結構
TWM585365U (zh) 可卸式硬碟固定機構及電子裝置殼體
TWI478647B (zh) 拆裝機構及應用該拆裝機構之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