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6338U - 監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監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6338U
TWM506338U TW104204808U TW104204808U TWM506338U TW M506338 U TWM506338 U TW M506338U TW 104204808 U TW104204808 U TW 104204808U TW 104204808 U TW104204808 U TW 104204808U TW M506338 U TWM506338 U TW M50633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device
wave
waves
monitor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4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h-Fu Chen
Shu-Wei Yang
Ta-Sen Wei
Peng-Ta Liu
Original Assignee
Syncmold Entp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ncmold Entpr Corp filed Critical Syncmold Entpr Corp
Priority to TW104204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6338U/zh
Publication of TWM506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6338U/zh
Priority to US14/930,986 priority patent/US9638797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acoustic waves
    • G01S15/04Systems determining presence of a targ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acoustic waves
    • G01S15/50Systems of measurement,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target
    • G01S15/52Discriminating between fixed and moving objects or between objects moving at different spee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87Combinations of sonar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4Systems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f a targ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50Systems of measurement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of targ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2Status alarm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ers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監控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監控裝置,特別是一種可用於偵測第一標的物之位置及其位移狀況之監控裝置。
由於近年來科技應用的演進,愈來愈多的電子裝置可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舉例而言,具有發射器及感應器的電子裝置,可配置作為長時間監控或用來被觸發以執行特定動作,如應用於門禁管制系統、醫院病床的離床警示系統等等。藉由所述電子裝置之配置,可有效節省人力且能快速而確實地執行監控及訊號之傳遞。
以門禁管制系統為例,已知可設置一或多組的紅外線發射器及紅外線感應器,當受監控的範圍有被入侵的情況發生時,可立即感應並進行後續動作,例如啟動照明、紀錄畫面、或進行通報等。
以離床警示系統為例,部分病人於手術後依照標準作業程序需進行觀察且不可離床,但若病人本身具有離床能力,則仍可能會違反規定而自行離床。此時,若不幸發生意外,則難以釐清責任而容易衍生後續之醫療糾紛。因此, 醫院病房內有設置離床警示系統的需求,實際應用例如於病人離床時播放警示音,或者通知護理站的醫護人員。
一種習知的離床警示器僅係於病人離床的路徑上設置一組紅外線裝置,一旦紅外線的路徑被病人遮擋而反射,便會感應觸發而進行警示。然而,此種習知離床警示器之缺點在於難以辨識究竟為醫護人員、家屬或病人本身所觸發,除了誤判的機率偏高外,亦無法精確地監控病人的行為。
另一種習知的離床警示器設有多組紅外線裝置,例如病床的正上方區域及病床外側均設有紅外線裝置,若是病床外側的紅外線裝置先感應觸發,則視為醫護人員或家屬之行為,予以忽略而不會啟動警示;如WO2009/029996A1專利所揭露之內容,其係藉由判斷內側及外側紅外線裝置被觸發的先後順序,來辨別對象是病人是或醫護人員。
本創作則提供另一種可精確判斷監控區域內的動態之監控裝置,亦能辨別對象是病人是或醫護人員。
本創作之一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監控裝置,配置有多組發射器及接收器,當發射器所發出的波於監控範圍內的路徑被第一標的物遮擋而反射時,可精確判斷第一標的物於監控範圍內的位置,亦可進一步判斷第一標的物之移動趨勢。
本創作之又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監控裝置,當 第一標的物之位置移動,至其移動趨勢超出一預設門檻時,該監控裝置可產生警示訊號。而對於該第一標的物之位置與移動變化、以及警示訊號之發送等資訊,本創作之監控裝置可搭配時間進行紀錄,作為日後之判讀使用。
本創作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監控裝置,藉由快速地輪流驅動發射器,使所發出的波交替地於該監控範圍內傳遞,該監控裝置藉由接收到反射波的所述接收器的數量變化及/或組合變化,除可精確判斷該第一標的物之移動趨勢及位置變化,同時更具有省電之效果。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之監控裝置包括M個發射器及N個接收器,M、N為正整數,各該發射器可受驅動地發出具有指向性的波,所述接收器對應於所述發射器設置,用以接收對應之該發射器所發出之該波;其中,所述波之傳遞路徑定義一監控範圍,當該第一標的物於該監控範圍,反射所述波而由對應之所述接收器所接收,藉由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的所述接收器的數量變化,判斷出該第一標的物相對於該監控範圍之一移動趨勢。而藉由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的所述接收器的組合,判斷出該第一標的物於該監控範圍內之位置。
於一實施例中,所述發射器係被同時驅動,使所述波持續地於該監控範圍內傳遞,該監控裝置藉由接收到所述反射波的所述接收器的組合及其變化,進而比較該第一標 的物在不同時間點的位置,以及判斷出一位置變化。
於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發射器係以一時間間隔被依序輪流驅動,使所述波交替地於該監控範圍內傳遞,該監控裝置藉由接受到所述反射波的所述接收器的組合變化,進而判斷出該第一標的物在不同週期的位置變化,其中所指週期係由所述發射器之數量乘以該時間間隔所定義。
當該監控裝置監測到該第一標的物之該移動趨勢超出一預設門檻,該監控裝置產生一警示訊號。較佳地,本創作之監控裝置可藉由前述之數量變化及位置變化,準確地得出該第一標的物之移動趨勢。
本創作之監控裝置可進一步選擇性地配置中央處理單元、電源模組、資料紀錄模組、揚聲器、解鎖模組、顯示器、控制按鈕及電壓調變模組等,已提供資料紀錄、播放警示音、安全性認證、顯示狀態、功能設定等附加功能,適用特定範圍之監控。
為讓上述目的、技術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係以較佳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10‧‧‧監控裝置
11‧‧‧本體
12‧‧‧開口
13‧‧‧顯示器
14‧‧‧揚聲器
15‧‧‧解鎖模組
16‧‧‧控制按鈕
20a‧‧‧發射器模組
21a、22a、23a、24a、25a、26a、27a‧‧‧發射器
20b‧‧‧接收器模組
21b、22b、23b、24b、25b、26b、27b‧‧‧接收器
31、32、33、34、35、36、37‧‧‧波
50‧‧‧第一標的物
55‧‧‧第二標的物
71‧‧‧中央處理單元
72‧‧‧電源模組
721‧‧‧充電電池
722‧‧‧長效電池
73‧‧‧資料紀錄模組
74‧‧‧電壓調變模組
80‧‧‧外部電源
90‧‧‧病床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W1‧‧‧基準波
W2‧‧‧編碼波
第1圖為本創作之監控裝置於一視角之立體示意圖;第2圖為本創作之監控裝置於另一視角之立體示意圖;第3圖為本創作之監控裝置於監控範圍內發射波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中,監控裝置應用於病床之示意圖;第5圖為本創作之監控裝置偵測第一標的物位置之示意圖;第6圖及第7圖為本創作之監控裝置偵測第一標的物位置移動之示意圖;第8圖為本創作之監控裝置偵測第一標的物及第二標的物之示意圖;第9圖為本創作之監控裝置中具有編碼之波之示意圖;以及第10圖為本創作監控裝置中各元件連接之方塊圖。
請先參第1圖及第2圖,其係為本創作之監控裝置10於不同視角之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監控裝置10包括一本體11,該本體11上形成有一開口12,沿第一方向X延伸。監控裝置10更包括複數個發射器及接收器設置於該本體11內部;更明確而言,所述發射器依序設置於該開口12中,所述接收器依對應之所述發射器同樣設置於該開口12中。如此一來,所述發射器可受驅動地自該開口12向外發出波,所述波可以是具有指向性之波,例如紅外線光波或超音波,且實質上沿與該第一方向X垂直之第二方向Y(如第3圖所示)傳遞,而所述接收器則經由該開口12分別接受相對之該發射器所發出且經反射之波。
本創作監控裝置10包含M個發射器及N個接收 器,其中M及N均為正整數,M≧3且通常M等於N,但其數量不作限制亦不需相等,只要能達到本創作之目的即可。
請參閱第3圖,所示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以7個發射器21a、22a、23a、24a、25a、26a、27a以及7個對應的接收器21b、22b、23b、24b、25b、26b、27b進行說明,而所述發射器21a~27a分別發出所述波31、32、33、34、35、36、37,經反射後供接收器21b~27b所接收,而為了方便說明,圖式中同一組發射器及接收器標示在同一位置,實際上可以是分開而相鄰設置的。其中,所述波31~37為紅外光波,具有指向性且沿第二方向Y傳遞,且所述波31~37之傳遞路徑恰可定義出一監控範圍。
舉例來說,本創作之監控裝置10可以設置在靠近一病床的頭端上方,監控裝置10裝設於病床90一端上方,其具有一定高度,使所述監控範圍大致上在病人躺下時的上方,其寬度大致上與病床寬度相等,長度以不超過病床長度為原則;也就是說病人躺下時不會在監控範圍內,但在病床上坐起時,則會進入監控範圍。監控裝置10可裝配於牆壁上,或者裝置於床架上,均可實施。
請進一步參閱第5圖,當第一標的物50(例如是病人)位於該監控範圍之內,所述發射器21a~27a所發出的所述波31~37部分會被第一標的物50反射,並由對應之該接收器21b~27b所接收,該監控裝置10可據此判斷出第一標的物50於 該監控範圍內之位置。如第5圖所示,僅有發射器23a、24a、25a所發出的波33、34、35會被第一標的物50反射,然後分別被接收器23b、24b、25b接收,而其他接收器21b、22b、26b、27b則不會接收到被第一標的物50反射之波31、32、36、37,故監控裝置10可進而判斷第一標的物50的位置,以第5圖來說,就是在對應發射器23a、24a、25a而位於監控範圍的中央位置。
請進一步參閱第6圖,虛線所示為第一標的物50原先在第5圖之位置,當第一標的物50移動至第6圖的實線位置,發射器22a、23a、24a所發出的波32、33、34投射至第一標的物50且經反射後,被接收器22b、23b、24b接收,此時其他接收器21b、25b、26b、27b則不會接收到被第一標的物50反射之波31、35、36、37,進而可判斷第一標的物50的位置。
請接著參閱第7圖,所示為第一標的物50自第5圖及第6圖之位置持續朝向監控範圍的邊緣移動。此時,僅有發射器21a、22a所發出的波31、32投射至第一標的物50且經反射而被接收器21b、22b接收,其他接收器23b、24b、25b、26b、27b則不會接收到所述波33、34、35、36、37。更明確而言,第一標的物50從第5圖至第7圖的移動過程中,可感應到被反射波的接收器,係從一開始的3個接收器23b、24b、25b,至另3個接收器22b、23b、24b,然後是僅有2個接收器21b、22b。可以想見地,若是第一標的物50再維持同樣的移動趨勢,會 只剩下1個接收器21b可以感應到被反射的波31,然後下一個時間點則無任何接收器會再感應到被反射的波,意味著第一標的物50已完全離開監控範圍。
承前所述,藉由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的所述接收器的數量變化,可有效判斷出該第一標的物50相對於該監控範圍之移動趨勢,換句話說,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的接收器的數量變化若是逐漸遞減(例如由3變成2,再變成1,再變成0),這就可被定義屬於病人由病床上離開的行為。
而若是醫護人員(或照護病人的家屬)進行如醫療或照護行為,當病人是躺著時,基本上並不會使任何發射器21a~27a所發出的波31~37被反射而被接收器21b~27b收到,但醫護人員則會造成波31~37的反射,而由於醫護人員是由監控範圍外進入,因此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31~37的所述接收器21b~27b的數量變化就是由0遞增到例如3個。
當發射器及接收器的組數較少如只有3組時,其設置位置則要特別調整,使病人坐起時能直接反射3個發射器所發出的波,才能有遞減或遞增趨勢。
更佳地,若在第一標的物50的移動過程中,再搭配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31~37的所述接收器21b~27b的組合,也就是搭配該第一標的物50於該監控範圍內之實際位置,更能精確分辨行為種類。例如收到反射波的接收器組合是21b、22b、23b,則可判斷第一標的物50在床的一側,而若 是23b、24b、25b,則是在床的中間。而如果組合與數量同時變化,例如是由21b、22b、23b(3個),變成21b、22b(2個),再變成21b(1個),然後變成0個,就可以判斷是病人由左側離床。
另外補充說明一點,上述的數量變化,若是由0直接變成3的非逐漸遞增狀況,或由3直接變成0的非逐漸遞減狀況,則可能是病人在病床上坐起或躺下造成,這樣的行為可進一步透過確認接收器21b~27b的組合來區別第一標的物50的位置,例如如果是接收器23b、24b、25b這3個接收到所述波33、34、35,也就是在監控範圍的中央,即可視為病人在病床上坐起或躺下的行為。
較佳地,本實施例之所述發射器21a~27a係被依序輪流驅動,以節省耗電量,使所述波31~37交替地於該監控範圍內傳遞,且在此實施態樣中,相對應的接收器21b~27b與發射器21a~27a係被同步輪流驅動與關閉,該監控裝置10便可藉由接受到所述波31~37的所述接收器21b~27b的數量變化及/或組合變化,判斷該第一標的物50相對於該監控範圍之移動趨勢或於該監控範圍內之實際位置變化。
舉例而言,所述發射器21a~27a係以一時間間隔T被依序輪流驅動,例如該時間間隔T為1毫秒(ms),換言之,發射器21a被驅動1毫秒後關閉,改切換驅動發射器22a啟動,同樣1毫秒後關閉,再換驅動發射器23a,依此類推,此時, 所述波31~37的整體切換頻率即為1000赫茲(Hz)。當時間間隔T夠小的時候,實質上可達到接近全部發射器21a~27a同時開啟時的相同作用。
因為同一時間只有一個發射器發出波,故接收器21b~27b的操作,無論是依照成組的關係同樣依序輪流驅動,或是全部維持可運作狀態,對於監控裝置10而言均是可以運作的方式。惟若考量省電,則接收器與對應發射器同步輪流驅動是較佳的實施方式。
當發射器21a~27a係以一時間間隔T被依序輪流驅動,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的所述接收器的數量變化是每輪計算一次,也就是需要設定一週期,若定義所述發射器21a~27a之數量M(本實施例M為7)乘以該時間間隔T即形成該週期,而該監控裝置10便可藉由比較在不同週期內接收到被該第一標的物50反射的所述波的所述接收器的數量變化,判斷例如病人第一標的物50是否離開監控範圍,更可進一步搭配接收器的組合及其變化,精確判斷出第一標的物50之移動趨勢。
而當第一標的物50之移動趨勢超出一預設門檻,該監控裝置10便可產生一警示訊號。舉例而言,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由於第一標的物50持續朝同一方向移動,至僅波31被第一標的物50反射至接收器21b,乃至於最後所有的接收器21b~27b均未能感知任何被第一標的物50反射的波,意味 著該第一標的物50已經離開監測範圍。若設定預設門檻為僅有接收器21b及22b接收到第一標的物50反射的波31、32時(如第7圖所示),當監控裝置10判斷感應到被反射的波的接收器數量從3逐漸減少至2(後續可能更減少至0),且該2個接收器為接收器21b及22b,即達到預設門檻,此時便會立即產生一警示訊號。然而該預設門檻之設定可依使用需求設定而在此並不作限制,如亦可將移動趨勢及預設門檻設定為:可感應到被反射的波的接收器數量從3個逐漸減少至1個時,且為監控範圍邊緣的該接收器21b,亦是可行的實施方式。其中,該警示訊號可以是一提示音、一對外通報訊號或前述訊號之組合。提示音除了可以是一般預設的合成音,也可以是使用者自行錄音的語音檔。
此外,本創作之監控裝置10亦可適用於更複雜的狀況,請參第8圖,延續前述實施例設有7組發射器21a~27a及接收器21b~27b之態樣進行說明。當第一標的物50位於監控範圍中,使得發射器23a、24a、25a所發出的波33、34、35被第一標的物50反射而被接收器23b、24b、25b接收,監控裝置10已可判斷出第一標的物50的位置。此時,若第二標的物55(例如是醫護人員)從外部進入監控範圍中,如圖所示,則發射器21a所發出的波31也會被第二標的物55反射而被接收器21b接收。此時,收到反射波的接收器數量是4,而組合是21b、23b、24b、25b,但22b則沒有收到反射波,這種數量與組合, 就可能代表監控範圍中有兩個標的物。換句話說,藉由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31~37的所述接收器21b~27b的數量與組合之變化,可判斷監控範圍內多個標的物的位置及移動趨勢。
特別要說明的是,若第二標的物55離開監控範圍(回復到第5圖所示的狀態),接收器21b將不會感應到發射器21a所發出的波31被反射,但由於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的所述接收器的數量變化為:由4個減少至3個即不再變化,並未符合預設門檻,故不會產生任何警示訊號。換言之,本創作藉由預設門檻之設計,可精確地判斷監控範圍內的狀況,且可大幅減少誤判的情況發生。
另外,當所述波31~37為紅外光時,可能會受到外界太陽光、日光燈或使用其他紅外線裝置干擾,或者是波31~37之間亦可能彼此互相干擾。因此,較佳係使所述發射器21a~27a所發出所述波31~37各內含一不同編碼,如此將可有效的排除前述干擾。可行的方式為所述波31~37分別具有不同的特定頻率,所述接收器21b~27b接受所述波31~37時,則可進行解碼及辨識。
關於所述波31~37的編碼及解碼方式進一步說明如下,請一併參閱第9圖。以紅外光為例,目前市面上紅外光單元的紅外光頻率約是38000赫茲(Hz),也就是紅外光單元會自行每1/79000秒發射紅外光,然後停止發射1/79000秒,依此週期不斷循環此即為基準波W1。由於每個紅外光單元的基 準波W1都相同,無法相互辨別,所以就需要再加上編碼波W2。以第9圖所繪示為其中一個波的局部為例,編碼波W2是打開紅外光單元3/38000秒(發送3個週期的基準波W1),然後關掉紅外光單元3/38000秒(停止發射基準波W1共3個週期),依此循環,這可視為第一種編碼波W2。而另一發射器所發出的基準波則可以是打開紅外光單元5/38000秒(5個週期的基準波W1),然後關掉紅外光單元5/38000秒(5個週期的基準波W1),以此類推,並視為另一種編碼波W2。若每一發射器都具有不同的編碼波W2(也就是包含不同週期的基準波W1),即可互相區別。
可理解地,第9圖所繪示的基準波W1及編碼波W2僅係為了方便編碼之說明,其週期及波形等條件非用以限制本創作。須注意的是,為了維持編碼波W2的完整而避免接收器21b~27b判斷錯誤,編碼波W2的週期必定是基準波W1週期的整數倍,實際操作上需在時間間隔T內,發出足夠的基準波W1來構成多個完整的編碼波W2。較佳地,時間間隔T為編碼波W2週期的整數倍,使得時間間隔T內所發出的編碼波W2均是完整的。當接收器21b~27b開啟而感應到被反射的波31~37時,只要判斷開啟的時間間隔T內編碼波W2是何者,則可以輕易解碼而判斷出究竟為哪一發射器21a~27a所發出的波31~37被反射。
上述的設計,在所有的發射器21a~27a與接收器 21b~27b都是同時驅動時(也就是保持常開),可產生良好的區別效果,舉例來說,當發射器22a發出的波32被第一標的物50反射時,實際上未必只完全正向反射回去讓接收器22b接收,接收器21b與23b的位置處也可能可以接收到被反射的波32,但因為發射器22a發出的波32具有是一獨特的編碼波W2,所以接收器21b與23b進行解碼後就可區別出來,予以排除而避免誤判。同理,若在監測範圍內有其他發射紅外線波的電子裝置,也可以透過同樣方式將訊號排除。
另外,若發射器與接收器是被同步輪流驅動與關閉,由於發射器22a啟動時只有對應的接收器22b被同步啟動,其他的接收器都是關閉的,也可以藉此排除誤接收或誤判的問題。
基於前述之所述實施例,本創作之監控裝置10可更包含其他元件以提供更多元的功能。請再次參閱第1圖、第2圖及一併參閱第10圖,監控裝置10於該本體11之外表面上可更設置有一顯示器13、一揚聲器14、一解鎖模組15及至少一控制按鈕16。其中,顯示器13用於呈現監控裝置10的操作狀態,例如是否啟動、目前時間等;該至少一控制按鈕16可配合顯示器13供使用者操作,如選擇功能、設定時間、設定前述預設門檻等;揚聲器14可發出該提示音,亦可用來播放預先錄製之聲音;該解鎖模組15係為安全考量,較佳係包含一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介面, 其作用在於供確認使用者的身份,監控裝置10才可進行後續操作,例如使用者需先持磁扣等感應裝置,透過該解鎖模組15之無線射頻辨識介面,才可解除或中斷該警示訊號之發送,又或才可具有操作該至少一控制按鈕16進行功能設定之權限。
此外,監控裝置10於該本體11之內部更包含:一中央處理單元71(設置於一電路板上)、一電源模組72、及一資料紀錄模組73。為方便說明,前述實施例揭露之所述發射器21a~27a合稱為發射器模組20a,而所述接收器21b~27b合稱為接收器模組20b。該電源模組72較佳可包含一充電電池721(如鋰電池)及一長效電池722(如汞電池),該充電電池721之功能在於對發射器模組20a中之發射器21a~27a、接收器模組20b之接收器21b~27b、該電路板及其中央處理單元71、該揚聲器14、該資料紀錄模組73、該解鎖模組15及該顯示器13等等元件提供必須且電壓穩定之電力。如第7圖所示,該充電電池721係與一外部電源80連接,當外部電源失效時,該充電電池721仍可維持監控裝置10運作一段時間。而該長效電池722則係獨立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用來維持時間計算。而該資料紀錄模組73則可紀錄監控範圍內的所有資訊,更重要的,是紀錄該警示訊號被啟動的原因及其所對應之時間,若未來需要瞭解某段時間的狀況,則有準確的數據可供進行研判。
此外,本創作之監控裝置10可更包含一電壓調變 模組74,設置於該電路板上,該電壓調變模組74可調整該充電電池721供電給發射器模組20a中之發射器21a~27a之電壓,因應電壓之調變,可控制所述發射器21a~27a所發出的所述波31~37之傳遞路徑長度,藉此,可調整監控範圍之大小。舉例來說,在實際應用上,若以較低的電壓使紅外光波的發射距離縮短至1公尺左右,可以適用於嬰兒床之監控。
此外,醫院病房內原先即設置有緊急呼叫鈴,本創作之監控裝置10亦可與其結合。詳言之,可將原先緊急呼叫鈴的線路先分接到本創作之監控裝置10,使其具有雙向啟動之功能,除了維持原先手動啟動緊急呼叫鈴外,若本創作之監控裝置10發送警示訊號,亦可設定為同時通知護理站。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監控裝置可精確感測第一標的物於監控範圍內之動向,若超出預設門檻則可即時產生警示訊號。此外,更有解鎖、功能設定、資料紀錄等附加功能,適用於特定範圍之監控。
上述的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創作的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創作的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的改變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屬於本創作所主張的範圍,本創作的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0‧‧‧監控裝置
11‧‧‧本體
12‧‧‧開口
13‧‧‧顯示器
14‧‧‧揚聲器
16‧‧‧控制按鈕
X‧‧‧第一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監控裝置,用以監測一第一標的物,包括:M個發射器,其中M為正整數,各該發射器可受驅動地發出具有指向性的波;以及N個接收器,其中N為正整數,所述接收器對應於所述發射器設置,用以接收對應之該發射器所發出之該波;其中,所述波之傳遞路徑定義一監控範圍,當該第一標的物於該監控範圍,反射所述波而由對應之所述接收器所接收,藉由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的所述接收器的一數量變化,進而判斷出該第一標的物相對於該監控範圍之一移動趨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該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的所述接收器的數量變化是遞減時,判斷該第一標的物的移動趨勢是一離開該監控範圍的移動趨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對該移動趨勢的判斷,更結合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的所述接收器的一組合變化。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所述發射器係被同時驅動,使所述波持續地於該監控範圍內傳遞。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所述發射器係被依序輪流驅動,且該接收器與對應的該發射器係被同步驅動與關閉,使所述波交替地於該監控範圍內傳遞。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所述發射器係以一時間間隔被依序輪流驅動,所述發射器之數量乘以該時間間隔形成一週期,該監控裝置係藉由比較接收到被反射的所述波的所述接收器的該組合變化,判斷出該第一標的物在不同週期的 一位置變化,該移動趨勢係由該數量變化及該位置變化所得出。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該時間間隔為1毫秒(ms),使所述發射器被驅動的切換頻率為1000赫茲(Hz)。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標的物之該移動趨勢超出一預設門檻,該監控裝置產生一警示訊號。
  9.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所述發射器發出所述波分別具有不同的編碼,所述接收器接受所述波時,對該編碼進行解碼。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所述波分別由多個連續的編碼波所組成,各該編碼波係由特定數量的多個基準波所定義,使得不同的所述波所具有的所述編碼波係可區別。
  11.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監控裝置,更包含設有一中央處理單元之一電路板、一電源模組、一資料紀錄模組、一揚聲器、一解鎖模組、一顯示器及至少一控制按鈕,其中該電路板、該電源模組及該資料紀錄模組設置於一本體內,該揚聲器、該解鎖模組、該顯示器及該至少一控制按鈕設置於該本體之一外表面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標的物之該移動趨勢超出一預設門檻,該監控裝置產生一警示訊號,該資料紀錄模組紀錄該警示訊號及其所對應之時間,該警示訊號係選自下列群組:一提示音、一對外通報訊號及其組合,其中該提示音係由該揚聲器所發出。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該解鎖模組包含一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介面,透過該解鎖模組之無線射頻辨識介面,可解除該警示訊號或使該至少一控制按鈕為可操作。
  14.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所述波為紅外線光波或超音波。
  15.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監控裝置,其中M及N分別為大於或等於3之正整數。
  16.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監控裝置,更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形成有一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開口,其中所述發射器依序設置於該開口中,自該開口向外發出所述波,所述接收器依對應之所述發射器設置於該開口中,所述接收器經由該開口分別接受相對之該發射器所發出且經反射之該波,所述波實質上沿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一第二方向傳遞。
TW104204808U 2015-03-31 2015-03-31 監控裝置 TWM506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4808U TWM506338U (zh) 2015-03-31 2015-03-31 監控裝置
US14/930,986 US9638797B2 (en) 2015-03-31 2015-11-03 Monitor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4808U TWM506338U (zh) 2015-03-31 2015-03-31 監控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6338U true TWM506338U (zh) 2015-08-01

Family

ID=5433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4808U TWM506338U (zh) 2015-03-31 2015-03-31 監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638797B2 (zh)
TW (1) TWM50633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12980B2 (en) * 2016-09-14 2023-08-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power generation human machine interfa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6425A (en) 1978-07-10 1980-04-01 by said David S. Weekly said Clyde E. Williams Patient activity monitoring system
US5600305A (en) * 1995-09-25 1997-02-04 Stafford; Jerome Portable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GB9901306D0 (en) * 1999-01-21 1999-03-10 Smythe David 3D/4D ultrasound imaging system
WO2009029996A1 (en) 2007-09-05 2009-03-12 Conseng Pty Ltd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US20110278459A1 (en) * 2010-05-14 2011-11-17 Son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presence of a person in a monitored area
US9311793B2 (en) * 2011-10-24 2016-04-12 Andrew Lohbihler Motion and area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098993B2 (en) * 2012-08-02 2015-08-04 Drs Medical Devices, Llc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bathroo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38797B2 (en) 2017-05-02
US20160291152A1 (en)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529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the impact of alarm sounds on patients
US20160155314A1 (en) Water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EP2876579B1 (en) Identification tag and location system
US20020097155A1 (en) Combination breathing monitor alarm and audio baby alarm
US9794526B2 (en) Non-disruptive monitor system
JP2009543613A (ja) 医療通報装置および方法
EP3314589B1 (en) An alert system and method
JP5519954B2 (ja)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US20140055263A1 (en) Infant monitor
US20200264303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media for determining a three dimensional location of an object associated with a person at risk of falling down
CN108898815B (zh) 提升医疗设备遥控安全性的方法及控制装置、医疗系统
KR102230824B1 (ko) 지능형 고독사 방지 및 침입감지 시스템
KR101990118B1 (ko) 레이더 신호를 이용한 요양 병원용 사고 발생 감지 시스템
TWM506338U (zh) 監控裝置
JP5066034B2 (ja)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JP2007164474A (ja) 侵入警戒システム
US6764451B2 (en) Infant cardiac and apnea home monitoring system
KR20200055372A (ko) 절전형 영유아 체온감시 장치 및 방법
CN204596080U (zh) 监控装置
WO2008139500A1 (e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movement exiting a bed or a folding bed or the like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nd indicating the exit from beds comprising said apparatus
JP2015019741A (ja) 被介助者の動作に応じてナースコール等の報知を行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2279564A (ja) 警備装置
JP597954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365920B2 (ja) 窓センサ、及び窓監視システム
EP2682886B1 (en) System for Patient-staff Acknowledgment, Wireless Staff member Device, Wireless Patient member Device and Patient-staff Acknowledgment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