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6208U - 散熱風扇結構 - Google Patents

散熱風扇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6208U
TWM506208U TW104206162U TW104206162U TWM506208U TW M506208 U TWM506208 U TW M506208U TW 104206162 U TW104206162 U TW 104206162U TW 104206162 U TW104206162 U TW 104206162U TW M506208 U TWM506208 U TW M5062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ne
blade
space
heat dissipation
moving bla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6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or-Haw Chang
Chung-Shu Wang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6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6208U/zh
Publication of TWM506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6208U/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散熱風扇結構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散熱風扇結構,尤指一種可依照不同高阻抗系統以更換靜葉部組達到不同之高靜壓效果,進以節省模具成本之散熱風扇結構。
隨著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電子元件發熱量逐步增高的同時,以往用自然對流來解決廢熱的方法已漸漸不敷使用。隨著電腦系統中的電子元件的發熱量逐漸提高,往往一個電腦系統中會同時採用多顆風扇進行散熱,而這些風扇分別安裝在各個主要發熱元件的附近,以降低主要發熱元件的溫度。或者,風扇會被安置在電腦系統的入風口或出風口處,以幫助電腦系統中的氣流流動,達到減低系統溫度的目的。由此可知,風扇已成為現在的電腦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要角。
請參閱第1、2圖,係為習知單轉子扇葉風扇1,其一具有單排複數扇葉葉片組101之轉子10與一定子11上具有複數靜葉111(如第1圖所示)或肋條(如第2圖所示)結構,由於單轉子動靜扇葉之散熱風扇具有使氣流由轉子扇葉經過設計其流出之氣流角度承接定子上扇葉,使得氣流轉彎產生作功的效果,進而表現出較佳之風扇特性。但由於為單轉子結構設計,故相對高背壓區之壓力稍嫌不足,針對高阻抗之系統使用上解熱相對較差。
另外,請參閱第3圖,係為台灣專利公開號第201416560A號,揭示一種風扇模組2包含模組殼體20、第一組靜葉21、第二組靜葉22、馬達23及動葉組24。模組殼體20具有通道25,通道25兩側分別為入風口251及出風口252,第一組靜葉21與第二組靜葉22設置於模組殼體20的內側壁並位於通道25中,馬達23設置於通道25中並包含轉子26,動葉組24包含輪轂241、第一組動葉242及第二組動葉243,輪轂241固接轉子26的外緣,第一組動葉242與第二組動葉243環設於輪轂241的外緣,第一組動葉242位於入風口251與第一組靜葉21之間,並且第二組動葉243位於第一組靜葉21與第二組靜葉22之間。然而,該案之說明書內容並未揭示如何將第一組動葉242設置於模組殼體20的入風口251與第一組靜葉21之間,也未揭示如何將第二組動葉243設置於第一組靜葉21與第二組靜葉22之間,然由該案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根本無法令人據以實施。
爰此,為有效解決上述之問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依照不同阻抗系統,更換該靜葉部組進以達到不同之靜壓力效果之散熱風扇結構。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大幅節省模具成本之散熱風扇結構。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據以實施之散熱風扇結構。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依照不同阻抗系統,更換該靜葉部組進以達到不同之靜壓力效果之散熱風扇組裝方法。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大幅節省模具成本之散熱風扇組裝方法。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據以實施之散熱風扇組裝方法。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散熱風扇結構,係包括一殼體、一多級扇輪及一靜葉部組,該殼體包括一體成型的一第一框部、一第二框部及一間隔連接件組,該間隔連接件組連接該第一、二框部,且使該第一框部及第二框部維持一間隔,並界定一鏤空空間,其中該第一框部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框部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一、二容置空間及該鏤空空間沿著一軸向連通,該多級扇輪容設於該殼體內,並具有一輪轂環設有一第一動葉及一第二動葉,該第一動葉及該第二動葉沿著該輪轂的一軸向間隔設置,一無動葉區界定在該第一、二動葉之間,其中該第一動葉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動葉位於該第二容置空間,該無動葉區恰位於該鏤空空間,該靜葉部組包括一第一靜葉部及一第二靜葉部,所述第一、二靜葉部係組設於該殼體的鏤空空間內,並藉所述靜葉部組封閉該鏤空空間,該第一靜葉部具有一第一內壁設有複數第一導流件由該第一內壁沿著一徑向朝該鏤空空間凸伸,且具有一第一自由端對應該多級扇輪的無動葉區,該第二靜葉部具有一第二內壁設有複數第二導流件由該第二內壁沿著該徑向朝該鏤空空間凸伸,且具有一第二自由端對應該多級扇輪的無動葉區。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散熱風扇組裝方法,係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第一框部、一第二框部、一間隔連接件組及一鏤空空間位於該第一、二框部之間,該第一框部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框部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一容置空間及該第二容置空間及該鏤空空間係沿著一軸向連通;
將一多級扇輪設置於該殼體內,該多級扇輪具有一輪轂並環設有一第一動葉及一第二動葉,一無動葉區界定在該第一動葉及該第二動葉之間,令該第一動葉對應容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動葉對應容置於該第二容置空間,該無動葉區恰對應位於該鏤空空間;
提供一靜葉部組,包括一第一靜葉部及一第二靜葉部,將該第一、二靜葉部從該殼體的一徑向組設於該殼體的鏤空空間,以封閉該鏤空空間,以使該靜葉部組與該殼體30結合成一體。
透過本創作的設計,首先將該多級扇輪設置於所述殼體內,接著提供所述第一、二靜葉部,將該第一、二靜葉部從該殼體的一徑向方向朝該鏤空空間位置處相對應結合,以令該鏤空空間形成封閉狀態,使該靜葉部組與該殼體30結合成一體,透過本組裝方法,可依照不同高阻抗的系統,任意更換該靜葉部組以達到不同之高靜壓力的效果;再且,可大幅改善傳統散熱風扇之外框若欲更換靜葉部組,則必須重新開設一完整外框模具而導致浪費成本的缺點。
此外,本創作相較於台灣專利公開號第201416560A號之技術內容,本創作之散熱風扇結構依照說明書所揭示之組裝方法係可使該靜葉部組與該殼體結合成一散熱風扇,達到可據以實施並可達成前述之功效。
3‧‧‧散熱風扇結構
30‧‧‧殼體
301‧‧‧第一框部
3011‧‧‧第一容置空間
302‧‧‧第二框部
3021‧‧‧第二容置空間
303‧‧‧間隔連接件組
3031‧‧‧第一間隔連接件
3031a‧‧‧第一側面
3031b‧‧‧第二側面
3032‧‧‧第二間隔連接件
3032a‧‧‧第三側面
3032b‧‧‧第四側面
304‧‧‧鏤空空間
31‧‧‧多級扇輪
311‧‧‧輪轂
312‧‧‧第一動葉
313‧‧‧第二動葉
314‧‧‧無動葉區
32‧‧‧靜葉部組
321‧‧‧第一靜葉部
321a‧‧‧第一端面
321b‧‧‧第二端面
322‧‧‧第一內壁
323‧‧‧第一導流件
324‧‧‧第一自由端
325‧‧‧第二靜葉部
325a‧‧‧第三端面
325b‧‧‧第四端面
326‧‧‧第二內壁
327‧‧‧第二導流件
328‧‧‧第二自由端
33‧‧‧基座
331‧‧‧軸筒座
332‧‧‧支撐部
第1圖係為習知散熱風扇結構之立體圖;
第2圖係為習知散熱風扇結構之立體圖;
第3圖係為另一習知散熱風扇結構之剖視圖;
第4A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4B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另一角度立體組合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8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9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10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五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11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組裝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請參閱第4A、4B、5、6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及立體組合圖及剖視圖,如圖所示,一種散熱風扇結構3,係包括一殼體30、一多級扇輪31及一靜葉部組32,該殼體30包括一體成型的一第一框部301、一第二框部302及一間隔連接件組303,該間隔連接件組303連接該第一、二框部301、302,且使該第一框部301及第二框部302之間維持一間隔,並在該第一、二框部301、302之間界定一鏤空空間304;
其中,該第一框部301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間3011,該第二框部302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3021,該第一、二容置空間3011、3021及該鏤空空間304沿著一軸向相互連通,而該第二框部302之一側更具有一基座33,該基座33中央處延伸有一軸筒座331,該基座33向外延伸有複數支撐部332,並於本實施例中,該等支撐部332係為肋條的形狀;
所述間隔連接件組303更具有一第一間隔連接件3031及一第二間隔連接件3032,所述第一、二間隔連接件3031、3032設置在該殼體30之對角位置處,該第一間隔連接件3031具有一第一側面3031a及一第二側面3031b,該第二間隔連接件3032具有一第三側面3032a及一第四側面3032b;
所述多級扇輪31係容設於該殼體30內並且套設在該軸筒座331上,該多級扇輪31具有一輪轂311環設有一第一動葉312及一第二動葉313,該第一、二動葉312、313沿著該輪轂311的一軸向間隔設置,在該第一、二動葉312、313之間界定一無動葉區314,其中該第一動葉312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3011,該第二動葉313位於該第二容置空間3021,該無動葉區314恰位於該鏤空空間304;
所述靜葉部組32,包括一第一靜葉部321及一第二靜葉部325,所述第一、二靜葉部321、325係組設於該殼體30的鏤空空間304以封閉該鏤空空間304,該第一靜葉部321具有一第一內壁322設有複數第一導流件323由該第一內壁322沿著一徑向朝該鏤空空間304凸伸,且具有一第一自由端324對應該多級扇輪31的無動葉區314,該第二靜葉部325具有一第二內壁326設有複數第二導流件327由該第二內壁326沿著該徑向朝該鏤空空間304凸伸,且具有一第二自由端328對應該多級扇輪31的無動葉區314;
所述第一靜葉部321兩端分別形成一第一端面321a及一第二端面321b,該第二靜葉部325兩端分別形成一第三端面325a及一第四端面325b,該第一、二端面321a、321b分別與所述第一、三側面3031a、3032a相連接,該第三、四端面325a、325b分別與所述第二、四側面3031b、3032b相連接。
續請參閱第4A、4B、5、6圖,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動葉312及第二動葉313之葉片設置方向係為同向對應設置,且所述第一、二動葉312、313之葉片數量係為相同數目,所述第一、二導流件323、327係呈扇葉的形狀,透過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3的設計,可依照不同阻抗系統,任意更換該靜葉部組32以達到不同之靜壓力的效果,並且,可大幅改善傳統風扇之外框若欲更換靜葉部組,則必須重新開設一完整外框模具而導致浪費成本的缺點。
請參閱第7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部份元件及元件間之相對應之關係與前述之散熱風扇結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惟本散熱風扇結構與前述最主要之差異為,所述第一動葉312及第二動葉313之葉片設置方向係為不同向對應設置。
請參閱第8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部份元件及元件間之相對應之關係與前述之散熱風扇結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惟本散熱風扇結構與前述最主要之差異為,所述第一動葉312及第二動葉313之葉片數量係為不相同的數目,令所述第一、二動葉312、313為不相對應設置。
請參閱第9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部份元件及元件間之相對應之關係與前述之散熱風扇結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惟本散熱風扇結構與前述最主要之差異為,所述第一、二導流件323、327呈肋條的形狀。
請參閱第10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結構之第五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部份元件及元件間之相對應之關係與前述之散熱風扇結構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惟本散熱風扇結構與前述最主要之差異為,所述基部33向外延伸的支撐部332,其形狀係為扇葉的結構。
請參閱第11圖,係為本創作散熱風扇組裝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如圖所示,一種散熱風扇組裝方法,係包括以下步驟:
S1:提供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第一框部、一第二框部、一間隔連接件組及一鏤空空間位於該第一、二框部之間,該第一框部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框部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一容置空間及該第二容置空間及該鏤空空間係沿著一軸向連通;
在本步驟S1中,首先提供一殼體30,該殼體30具有一第一框部301、一第二框部302、一間隔連接件組303以及位於該第一、二框部301、302之間形成一鏤空空間304,該第一、二框部301、302分別界定有一第一容置空間3011及一第二容置空間3021,所述第一、二容置空間3011、3021及該鏤空空間304係沿著一軸向方向相互的連通。
S2:將一多級扇輪設置於該殼體內,該多級扇輪具有一輪轂並環設有一第一動葉及一第二動葉,一無動葉區界定在該第一動葉及該第二動葉之間,令該第一動葉對應容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動葉對應容置於該第二容置空間,該無動葉區對應位於該鏤空空間;
在步驟S2中,接著將一多級扇輪31設置在該殼體30內,該多級扇輪31具有一輪轂311且環設有一第一動葉312及一第二動葉313,該第一、二動葉312、313之間界定有一無動葉區314,令該第一動葉312對應容設在該第一容置空間3011,該第二動葉313對應容設在該第二容置空間3021,該無動葉區314對應位於該鏤空空間304內。
S3:提供一靜葉部組,包括一第一靜葉部及一第二靜葉部,將該第一、二靜葉部從該殼體的一徑向組設於該殼體的鏤空空間,以封閉該鏤空空間,以使該靜葉部組與該殼體30結合成一體。
在步驟S3中,最後提供一靜葉部組32,而該靜葉部組32包括一第一靜葉部321及一第二靜葉部325,將該第一、二靜葉部321、325從該殼體30的一徑向方向朝該鏤空空間304位置處相對應結合,以令該鏤空空間304形成封閉狀態,使該靜葉部組32與該殼體30結合成一體。
於本實施例中,其中該靜葉部組32與該殼體30結合方式係為卡合方式,但於實際實施時,並不以此為限,其結合方式係可為鉚合或扣合或黏合或鎖固或外部元件固定,其任一種方式。
透過本創作散熱風散組裝方法,首先將所述多級扇輪31設置於所述殼體30內,接著提供所述第一、二靜葉部321、325,將所述第一、二靜葉部321、325從該殼體30的一徑向方向朝該鏤空空間304位置處相對應結合,以令該鏤空空間304形成封閉狀態,使該靜葉部組32與該殼體30結合成一散熱風扇結構3,如此可依照不同高阻抗的系統,任意更換該靜葉部組32以達到不同之高靜壓力的效果;再且,與習知散熱風扇相比,本散熱風扇結構3可大幅改善傳統散熱風扇之外框若欲更換靜葉部組32,則必須重新開設一完整外框模具,而導致浪費成本的問題。
此外,本創作相較於台灣專利公開號第201416560A號之技術內容,本創作之散熱風扇結構依照說明書所揭示之組裝方法係可使該靜葉部組32與該殼體30結合成一散熱風扇,達到可據以實施並可達成前述之功效。
3‧‧‧散熱風扇結構
30‧‧‧殼體
301‧‧‧第一框部
3011‧‧‧第一容置空間
302‧‧‧第二框部
303‧‧‧間隔連接件組
3031a‧‧‧第一側面
3031b‧‧‧第二側面
304‧‧‧鏤空空間
31‧‧‧多級扇輪
311‧‧‧輪轂
312‧‧‧第一動葉
313‧‧‧第二動葉
314‧‧‧無動葉區
32‧‧‧靜葉部組
321‧‧‧第一靜葉部
321a‧‧‧第一端面
321b‧‧‧第二端面
322‧‧‧第一內壁
323‧‧‧第一導流件
324‧‧‧第一自由端
325‧‧‧第二靜葉部
325a‧‧‧第三端面
325b‧‧‧第四端面
326‧‧‧第二內壁
327‧‧‧第二導流件
328‧‧‧第二自由端

Claims (9)

  1. 【第1項】
    一種散熱風扇結構,係包括:
    一殼體,包括一體成型的一第一框部、一第二框部及一間隔連接件組,該間隔連接件組連接該第一、二框部,且使該第一框部及該第二框部維持一間隔,並界定一鏤空空間在該第一、二框部之間,其中該第一框部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框部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一容置空間及該第二容置空間及該鏤空空間沿著一軸向連通;
    一多級扇輪,係容設於該殼體內,該多級扇輪具有一輪轂環設有一第一動葉及一第二動葉,該第一動葉及該第二動葉沿著該輪轂的一軸向間隔設置,一無動葉區界定在該第一、二動葉之間,其中該第一動葉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動葉位於該第二容置空間,該無動葉區位於該鏤空空間;及
    一靜葉部組,包括一第一靜葉部及一第二靜葉部,所述第一、二靜葉部係組設於該殼體的鏤空空間以封閉該鏤空空間,該第一靜葉部具有一第一內壁設有複數第一導流件由該第一內壁沿著一徑向朝該鏤空空間凸伸,且具有一第一自由端對應該多級扇輪的無動葉區,該第二靜葉部具有一第二內壁設有複數第二導流件由該第二內壁沿著該徑向朝該鏤空空間凸伸,且具有一第二自由端對應該多級扇輪的無動葉區。
  2. 【第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其中該第二框部之一側更具有一基座,該基座中央處延伸有一軸筒座,所述多級扇輪係套設於該軸筒座上。
  3. 【第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其中該基座向外延伸有複數支撐部,該支撐部係可為肋條或扇葉。
  4. 【第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其中該間隔連接件組更具有一第一間隔連接件及一第二間隔連接件,所述第一、二間隔連接件設置在該殼體之對角位置處,該第一間隔連接件具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二間隔連接件具有一第三側面及一第四側面。
  5. 【第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其中該第一靜葉部兩端分別形成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該第二靜葉部兩端分別形成一第三端面及一第四端面,該第一、二端面分別與所述第一、三側面相連接,該第三、四端面分別與所述第二、四側面相連接。
  6. 【第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其中該第一動葉及該第二動葉之葉片設置方向係為同向對應設置。
  7. 【第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其中該第一動葉及該第二動葉之葉片設置方向係為不同向對應設置。
  8. 【第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其中該第一動葉及該第二動葉之葉片數量係可為相同數目或不相同數目。
  9. 【第9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風扇結構,其中該第一、二導流件係可為扇葉或肋條。
TW104206162U 2015-04-23 2015-04-23 散熱風扇結構 TWM506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6162U TWM506208U (zh) 2015-04-23 2015-04-23 散熱風扇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6162U TWM506208U (zh) 2015-04-23 2015-04-23 散熱風扇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6208U true TWM506208U (zh) 2015-08-01

Family

ID=5433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6162U TWM506208U (zh) 2015-04-23 2015-04-23 散熱風扇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62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337B (zh) * 2015-10-16 2016-09-0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模組、顯示卡組件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337B (zh) * 2015-10-16 2016-09-0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模組、顯示卡組件及電子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2668B (zh) 风扇模组
US8210795B2 (en) Flow-guiding device and fan assembly
JP5444294B2 (ja) ファン
JP5427207B2 (ja) ファン
CN104595213A (zh) 换气扇
CN102788031B (zh) 水平对流扇
US9322408B2 (en) Centrifugal fan
CN201972963U (zh) 风扇模组
CN103195723A (zh) 水平对流扇
CN100507281C (zh) 具有凹槽式连接件的扇框及风扇
US20080095623A1 (en) Counter-rotating fan
TWM506208U (zh) 散熱風扇結構
TWI539080B (zh) 散熱風扇結構及其組裝方法
TWI529305B (zh) 換氣扇
CN203051168U (zh) 离心式散热扇
CN102465894B (zh) 风扇
CN106151066B (zh) 散热风扇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US9890795B2 (en) Cooling fan structure
CN101105180B (zh) 散热风扇
CN108869389B (zh)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CN204716563U (zh) 散热风扇结构
US10184477B2 (en) Series fan inclination structure
CN207920914U (zh) 风扇
JP2007138824A (ja) 遠心ファンの羽根ユニット
TWM502876U (zh) 散熱風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