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3386U - 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 - Google Patents

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3386U
TWM503386U TW103221999U TW103221999U TWM503386U TW M503386 U TWM503386 U TW M503386U TW 103221999 U TW103221999 U TW 103221999U TW 103221999 U TW103221999 U TW 103221999U TW M503386 U TWM503386 U TW M50338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short
side plate
side plates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1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u-Chuan Hsu
Original Assignee
L & F Plastic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 & F Plastics Co filed Critical L & F Plastics Co
Priority to TW103221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3386U/zh
Publication of TWM503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3386U/zh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
本創作是提供一種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主要是對作為置入各式物件的置物箱其整體構件是可作快速折收/及在展開後具有確切定位的形態,能利於不使用時解決減少佔用空間的問題,及須作置物使用能在輕便操作下獲有平穩定位,以允許物件置入的應用。
相關業界開發製造的置物箱產品形式相當的多,就一般市面上普遍常見的置物箱大多是為預設置物容積,並且採一體成型的固定式造形設計,對這種置物箱是確實可利於物品的置放,但通常會因為體積過大以致在包裝運輸、或收藏堆疊時有空間佔用的問題,導致使用者在作收藏及空間運用上會有不便及困擾,同時,對這種舊式的置物箱均無把手設計,在作搬移時僅能藉手部抵靠在置物箱頂端該截外翻的周緣進行搬運,當置物箱置入的物品越來越多時,則造成在搬移上頗為費力與取拿不便的情況。
本創作即是針對上述這種同一類別的置物箱在作置物/或不使用時作收藏存有的問題來作具體改善,以期使置物箱在平時使用只須作簡便的展開即可獲有確切定位,及須作折收則依序將相應的短邊板體先內凹摺入、再將相應的長邊板體亦凹摺入,即可形成一減少佔用空間的置物箱運用。
本創作即是依既有用在收放各式物件的置物箱在平時置物/或不使用時的集中收放存有的佔用過大空間等問題來作克服,以期使該置物箱的整體構件是可作快速折收/及在展開後具有確切定位的形態,以利於不使用時能解決減少佔用空間的問題,及須作置物使用能在輕便操作下獲有平穩定位,以允許物件置入的應用。
本創作之第一主要目的,是對作為收放入物件的置物箱為獲有快速折收/及便利展開是含括有一底座、二相應的短邊板體、二相應的長邊板體所構成;其中,在該底座的朝上周邊較窄對應兩側是間距形成以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鉤部,在該鉤部的相鄰部位是朝上延伸一截遮擋部,以允許短邊板體朝下周邊相應部位形成的桿段能切入鉤部、並受到相鄰遮擋部的方位限制;另在底座的朝上周邊較寬對應兩側則是形成一截略高段落,並在該截略高段落設以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間距鉤部,及在間距鉤部的相鄰部位為朝上延伸一截遮擋部,以允許長邊板體朝下周邊相應部位形成的桿段能切入鉤部、並受到相鄰遮擋部的方位限制;以使二短邊板體、及二長邊板體能與底座快速樞設成一體,方便作收合/及展開成一箱體。
本創作之第二主要目的,是對作為收放入物件的置物箱為獲有快速折收/及便利展開是含括有一底座、二相應的短邊板體、二相應的長邊板體所構成,而該二短邊板體和二長邊板體是與底座樞設成一體,其中,該二短邊板體與二長邊板體的展開方位牽制是採以:在短邊板體的兩側周邊是朝外間距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容納區間,及在兩容納區間為朝外延伸以抵制段;另在長邊板體的靠內層面兩側則是依據前述的短邊板體 其間距容納區間及抵制段的部位作相反的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抵制段與容納區間,使該長邊板體在架設時可藉兩側的間距抵制段對應切入短邊板體相應部位的容納區間,而對長邊板體兩側的容納區間則允許短邊板體相應部位的抵制段切入,使該二短邊板體和二長邊板體在交界部位的相互牽制下獲有一方位限制。
本創作之第三主要目的,是對作為收放入物件的置物箱為獲有快速折收/及便利展開是含括有一底座、二相應的短邊板體、二相應的長邊板體所構成,而該二短邊板體和二長邊板體是與底座樞設成一體,及二短邊板體能與二長邊板體在交界部位形成方位限制,其中,在該二短邊板體的靠外層面偏上部位是凹設一區間,以允許一按押件的置入,該按押件的靠上一端是一框形周緣可使朝內兩側呈區隔狀的鉤部切入短邊板體相應區間的阻擋凸部,及使按押件鄰近框形周緣的兩側呈區隔狀的預設形態彈性段能抵靠在短邊板體相應部位的凸部,而對按押件靠外兩側朝外延伸的數道抵制段是被允許切入短邊板體相應部位形成的透孔另側,使按押件被限制在短邊板體的凹入區間;另在短邊板體兩側對應前述結合入的按押件部位是貫穿以孔,以允許預設長度的抵制桿段由相通的孔引入、並使朝內一端抵靠於前述的按押件相應部位的凹入區間,另對長邊板體位在靠內層面兩側形成的朝內彈性段則可適切抵擋在引入短邊板體其間該抵制桿段一側,以使短邊板體受限於長邊板體兩側的彈性段抵制,形成一避免內移入的方位架設;藉此,作為短邊板體在須作收折入只須手部將按押件的框形周緣下壓,以使按押件整體下移並藉兩側區間的形態驅使抵制桿段外推,而一併將長邊板體兩側的彈性段外移,使該短邊板體不再受限於長邊板體 的彈性段限制、形成自由狀態可朝內收折入,及利於另二長邊板體的內收折。
本創作之第四目的,是對允許切入底座位在較窄及較寬周邊的每一鉤部的短邊板體和長邊板體靠下周邊的桿段,是呈非圓形截面,以配合底座每一鉤部相應內側的非圓形抵靠層面,能保持預設的垂直架設狀態。
本創作之第五目的,是對底座位在較窄周邊組設的二短邊板體靠外一側是設有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掛勾部,以允許物件的吊掛。
本創作之第六目的,是對底座位在較窄周邊及較寬周邊組設的二短邊板體、及二長邊板體靠上周邊是在兩側形成一截突伸部,以利置物箱在作朝上堆疊可允許相鄰置物箱位於靠下周邊的平穩跨設。
本創作之第七目的,是對底座位在較窄周邊組設的二短邊板體靠下周邊兩外側是設以孔,以配合底座相應部位貫穿的孔形成相連通狀態,並允許一截桿段的引入底座及短邊板體前述的孔,使二短邊板體和底座在結合獲有更佳的方位牽制。
本創作之第八目的,是對結合在二短邊板體靠上部位的按押件一側層面形成的凹入區間,是呈由下朝上為傾斜而出,以利引入短邊板體兩側的抵制桿段在未受到外推時是呈確切抵入,及按押件在下壓時能藉該上傾斜的凹入區間將抵制桿段外推出。
〔本創作〕
1‧‧‧底座
11、15、42‧‧‧鉤部
12、16‧‧‧遮擋部
13、22、29‧‧‧孔
14、21、31‧‧‧桿段
2‧‧‧短邊板體
23、33‧‧‧容納區間
24、32、44‧‧‧抵制段
25、45‧‧‧區間
26‧‧‧阻擋凸部
27‧‧‧凸部
28‧‧‧透孔
201‧‧‧掛勾部
202、35‧‧‧突伸部
3‧‧‧長邊板體
34、43‧‧‧彈性段
4‧‧‧按押件
41‧‧‧框形周緣
5‧‧‧抵制桿段
6‧‧‧收折牽制單元
7‧‧‧置物箱
第1圖係本創作置物箱的構件分解圖。
第1圖之1係第1圖的A1部位放大詳圖。
第1圖之2係第1圖的A2部位放大詳圖。
第1圖之3係第1圖的A3部位放大詳圖。
第1圖之4係第1圖的A4部位放大詳圖。
第2圖係本創作置物箱其短邊板體的一側立體圖(外側部位)。
第3圖係本創作置物箱其長邊板體的一側立體圖(內側部位)。
第4圖係本創作置物箱其短邊板體與收折牽制單元的構件分解圖。
第5圖係本創作置物箱其短邊板體與收折牽制單元完成組設的立體圖。
第6圖係本創作置物箱完成組設的立體圖。
第6圖之1係第6圖的B1部位截面詳圖。
第6圖之2係第6圖的B2部位截面詳圖。
第7圖係本創作置物箱其短邊板體的靠下部位示意圖。
第8圖係第6圖的C部位截面詳圖。
第9圖係本創作置物箱其短邊板體組設的收折牽制單元在未按押的示意圖。
第10圖係本創作置物箱其短邊板體的收折牽制單元在作按押後的示意圖。
第11圖係本創作置物箱其短邊板體的收折牽制單元在按押後的截面圖。
第12圖係本創作置物箱在將兩側短邊板體作內收摺的示意圖。
第13圖係本創作置物箱繼將兩側長邊板體作內收摺的示意圖。
本創作設計的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如第1圖〕,主要是對作為收放入物件的置物箱為獲有快速折收/及便利展開是含括有一底座1、二相應的短邊板體2、二相應的長邊板體3所構成;其中, 在該底座1的朝上周邊較窄對應兩側是間距形成以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鉤部11〔如第1圖、第1圖之1〕,在該鉤部11的相鄰部位是朝上延伸一截遮擋部12,以允許短邊板體2朝下周邊相應部位形成的桿段21〔如第1圖之3〕能切入鉤部11〔如第6圖、第6圖之1〕、並受到相鄰遮擋部12的方位限制,及該底座1位在較窄周邊組設的二短邊板體2靠下周邊兩外側是設以孔22,以配合底座1相應部位貫穿的孔13形成相連通狀態,並允許一截桿段14的引入底座1及短邊板體2前述的孔13、22,使二短邊板體2和底座1在結合獲有更佳的方位牽制。
另在底座1的朝上周邊較寬對應兩側則是形成一截略高段落,並在該截略高段落設以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間距鉤部15〔如第1圖之2〕,及在間距鉤部15的相鄰部位為朝上延伸一截遮擋部16,以允許長邊板體3朝下周邊相應部位形成的桿段31〔如第1圖之4〕能切入鉤部15〔如第6圖、第6圖之2〕、並受到相鄰遮擋部16的方位限制;以使二短邊板體2、及二長邊板體3能與底座1快速樞設成一體,〔在此允許切入底座1位在較窄及較寬周邊的每一鉤部11、15的短邊板體2和長邊板體3靠下周邊的桿段21、31,是呈非圓形截面〔在此是以菱形截面作為實施〕,以配合底座1每一鉤部11、15相應內側的非圓形抵靠層面,能保持預設的垂直架設狀態〕。
在對本創作運用在收放入物件的置物箱為獲有快速折收/及便利展開亦是含括:一底座1、二相應的短邊板體2、二相應的長邊板體3所構成,而該二短邊板體2和二長邊板體3是與底座1樞設成一體〔如 第1圖、第6圖之1、第6圖之2〕,其中,該二短邊板體2與二長邊板體3的展開方位牽制是採以〔如第1、2、3圖〕:在短邊板體2的兩側周邊是朝外間距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容納區間23〔如第2圖〕,及在兩容納區間23為朝外延伸以抵制段24;另在長邊板體3的靠內層面兩側則是依據前述的短邊板體2其間距容納區間23及抵制段24的部位作相反的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抵制段32與容納區間33〔如第3圖〕,使該長邊板體3在架設時可藉兩側的間距抵制段32對應切入短邊板體2相應部位的容納區間23,而對長邊板體3兩側的容納區間33則允許短邊板體2相應部位的抵制段24切入,使該二短邊板體2和二長邊板體3在交界部位的相互牽制下獲有一方位限制〔如第6圖〕。
及對作為收放入物件的置物箱為獲有快速折收/及便利展開是含括有一底座1、二相應的短邊板體2、二相應的長邊板體3所構成,而該二短邊板體2和二長邊板體3是與底座1樞設成一體,及二短邊板體2能與二長邊板體3在交界部位形成方位限制,其中,該二短邊板體2與二長邊板體3的收折牽制單元6是包含〔如第4圖〕:在二短邊板體2的靠外層面偏上部位是凹設一區間25,以允許一按押件4的置入,該按押件4的靠上一端是一框形周緣41可使朝內兩側呈區隔狀的鉤部42切入短邊板體2相應區間25的阻擋凸部26〔如第4、9圖〕,及使按押件4鄰近框形周緣41的兩側呈區隔狀的預設形態彈性段43能抵靠在短邊板體2相應部位的凸部27,而對按押件4靠外兩側朝外延伸的數道抵制段44是被允許切入短邊板體2相應部位形成的透孔28另側〔如第4、9圖〕,使按押件4被限制在短邊板體2的凹入區間25〔如第5圖〕。
另在短邊板體2兩側對應前述結合入的按押件4部位是貫穿以孔29〔如第4圖〕,以允許預設長度的抵制桿段5由相通的孔29引入、並使朝內一端抵靠於前述的按押件4相應部位的凹入區間45〔如第9圖〕,另對長邊板體3位在靠內層面兩側形成的朝內彈性段34則可適切抵擋在引入短邊板體2其間該抵制桿段5一側〔如第8、9圖〕,以使短邊板體2受限於長邊板體3兩側的彈性段34抵制,形成一避免內移入的方位架設,在此結合在二短邊板體2靠上部位的按押件4一側層面形成的凹入區間45〔如第9圖〕,是呈由下朝上為傾斜而出,以利引入短邊板體2兩側的抵制桿段5在未受到外推時是呈確切抵入,及按押件4在下壓時能藉該上傾斜的凹入區間45將抵制桿段5外推出〔如第10圖〕。
銜接上述,作為短邊板體2在須作收折入只須手部將按押件4的框形周緣41下壓〔如第10圖〕,以使按押件4整體下移並藉兩側區間45的形態驅使抵制桿段5外推,而一併將長邊板體3兩側的彈性段34外移〔如第11圖〕,使該短邊板體2不再受限於長邊板體3的彈性段34限制、形成一自由狀態可朝內收折入〔如第12圖〕,及利於另二長邊板體3的內收折〔如第13圖〕。
在對底座1位在較窄周邊組設的二短邊板體2靠外一側是設有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掛勾部201,以允許物件的吊掛〔如第7圖〕;及對底座1位在較窄周邊及較寬周邊組設的二短邊板體2、及二長邊板體3靠上周邊是在兩側形成一截突伸部202〔如第6圖〕,以利置物箱7在作朝上堆疊可允許相鄰置物箱7位於靠下周邊的平穩跨設〔在此未作圖面表示〕。
1‧‧‧底座
11、15‧‧‧鉤部
12、16‧‧‧遮擋部
13、22‧‧‧孔
14‧‧‧桿段
2‧‧‧短邊板體
201‧‧‧掛勾部
202、35‧‧‧突伸部
3‧‧‧長邊板體
34‧‧‧彈性段
4‧‧‧按押件
5‧‧‧抵制桿段
6‧‧‧收折牽制單元

Claims (8)

  1. 一種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是對作為收放入物件的置物箱為獲有快速折收/及便利展開是含括有一底座、二相應的短邊板體、二相應的長邊板體所構成;在該底座的朝上周邊較窄對應兩側是間距形成以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鉤部,在該鉤部的相鄰部位是朝上延伸一截遮擋部,以允許短邊板體朝下周邊相應部位形成的桿段能切入鉤部、並受到相鄰遮擋部的方位限制;另在底座的朝上周邊較寬對應兩側則是形成一截略高段落,並在該截略高段落設以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間距鉤部,及在間距鉤部的相鄰部位為朝上延伸一截遮擋部,以允許長邊板體朝下周邊相應部位形成的桿段能切入鉤部、並受到相鄰遮擋部的方位限制;以使二短邊板體、及二長邊板體能與底座快速樞設成一體,方便作收合/及展開成一箱體。
  2. 一種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是對作為收放入物件的置物箱為獲有快速折收/及便利展開是含括有一底座、二相應的短邊板體、二相應的長邊板體所構成,而該二短邊板體和二長邊板體是與底座樞設成一體;該二短邊板體與二長邊板體的展開方位牽制是採以:在短邊板體的兩側周邊是朝外間距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容納區間,及在兩容納區間為朝外延伸以抵制段;另在長邊板體的靠內層面兩側則是依據前述的短邊板體其間距容納區間及抵制段的部位作相反的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抵制段與容納 區間;使該長邊板體在架設時可藉兩側的間距抵制段對應切入短邊板體相應部位的容納區間,而對長邊板體兩側的容納區間則允許短邊板體相應部位的抵制段切入,使該二短邊板體和二長邊板體在交界部位的相互牽制下獲有一方位限制。
  3. 一種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是對作為收放入物件的置物箱為獲有快速折收/及便利展開是含括有一底座、二相應的短邊板體、二相應的長邊板體所構成,而該二短邊板體和二長邊板體是與底座樞設成一體,及二短邊板體能與二長邊板體在交界部位形成方位限制;該二短邊板體與二長邊板體的收折牽制單元是包含:在二短邊板體的靠外層面偏上部位是凹設一區間,以允許一按押件的置入,該按押件的靠上一端是一框形周緣可使朝內兩側呈區隔狀的鉤部切入短邊板體相應區間的阻擋凸部,及使按押件鄰近框形周緣的兩側呈區隔狀的預設形態彈性段能抵靠在短邊板體相應部位的凸部,而對按押件靠外兩側朝外延伸的數道抵制段是被允許切入短邊板體相應部位形成的透孔另側,使按押件被限制在短邊板體的凹入區間;另在短邊板體兩側對應前述結合入的按押件部位是貫穿以孔,以允許預設長度的抵制桿段由相通的孔引入、並使朝內端抵靠於前述的按押件相應部位的凹入區間,另對長邊板體位在靠內層面兩側形成的朝內彈性段則可適切抵擋在引入短邊板體其間該抵制桿段一側,以使短邊板體受限於長邊板體兩側的彈性段抵制,形成一避免內移入的方位架設; 藉此,作為短邊板體在須作收折入只須手部將按押件的框形周緣下壓,以使按押件整體下移並藉兩側區間的形態驅使抵制桿段外推,而一併將長邊板體兩側的彈性段外移,使該短邊板體不再受限於長邊板體的彈性段限制、形成自由狀態可朝內收折入,及利於另二長邊板體的內收折。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其中該允許切入底座位在較窄及較寬周邊的每一鉤部的短邊板體和長邊板體靠下周邊的桿段,是呈非圓形截面,以配合底座每一鉤部相應內側的非圓形抵靠層面,能保持預設的垂直架設狀態。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其中該底座位在較窄周邊組設的二短邊板體靠外一側是設有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掛勾部,以允許物件的吊掛。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的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其中該底座位在較窄周邊及較寬周邊組設的二短邊板體、及二長邊板體靠上周邊是在兩側形成一截突伸部,以利置物箱在作朝上堆疊可允許相鄰置物箱位於靠下周邊的平穩跨設。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其中該底座位在較窄周邊組設的二短邊板體靠下周邊兩外側是設以孔,以配合底座相應部位貫穿的孔形成相連通狀態,並允許一截桿段的引入底座及短邊板體前述的孔,使二短邊板體和底座在結合獲有更佳的方位牽制。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其中該結合在二短邊板體靠上部位的按押件一側層面形成的凹入區間,是呈由下朝上為傾 斜而出,以利引入短邊板體兩側的抵制桿段在未受到外推時是呈確切抵入,及按押件在下壓時能藉該上傾斜的凹入區間將抵制桿段外推出。
TW103221999U 2014-12-10 2014-12-10 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 TWM503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1999U TWM503386U (zh) 2014-12-10 2014-12-10 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1999U TWM503386U (zh) 2014-12-10 2014-12-10 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3386U true TWM503386U (zh) 2015-06-21

Family

ID=53937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1999U TWM503386U (zh) 2014-12-10 2014-12-10 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33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188800S (zh) 2016-06-15 2018-03-01 聯府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Storage box (4)
TWD192937S (zh) 2016-06-15 2018-09-21 聯府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Storage box (5)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188800S (zh) 2016-06-15 2018-03-01 聯府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Storage box (4)
TWD192937S (zh) 2016-06-15 2018-09-21 聯府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Storage box (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755017S1 (en) Foldable bowl
USD871560S1 (en) Dryer coupler
US20130180982A1 (en) Foldable and Overlappable Carrier Box
TWM503386U (zh) 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一)
TWM503147U (zh) 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二)
US20150136766A1 (en) Expandable trash receptacle
CN102826274B (zh) 周转箱及其折叠使用方法
KR200475933Y1 (ko) 과일 보관용 상자
US9186021B1 (en) Tortilla molding device
US9003980B1 (en) Foldable table with stacking arrangement
TWM506112U (zh) 盒用隔板
CN205738523U (zh) 一种折叠式收纳箱
TWI681734B (zh) 置物箱之改良結構(九)
CN203528988U (zh) 一种包装盒
TWM507914U (zh) 置物箱之結構改良(四)
TWM574598U (zh) 置物箱之改良結構(七)
JP3179878U (ja) 冷蔵庫の収納庫における仕切装置
TWM582938U (zh) 置物箱之改良結構(十三)
CN205574497U (zh) 折叠脚及带折叠脚的折叠料箱
JP5654644B1 (ja) ソケットホルダー
JP3182614U (ja) 組合せ式収納箪笥
KR200454771Y1 (ko) 폴더형 케익고정구
TWM594584U (zh) 置物箱之改良結構(十四)
TWM506788U (zh) 置物箱之結構改良(三)
CN204273515U (zh) 新型多性能饭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