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2474U - 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 Google Patents

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2474U
TWM502474U TW104205185U TW104205185U TWM502474U TW M502474 U TWM502474 U TW M502474U TW 104205185 U TW104205185 U TW 104205185U TW 104205185 U TW104205185 U TW 104205185U TW M502474 U TWM502474 U TW M50247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negative pressure
curved
microchannel
fo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5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ng-Cheng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Parsd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rsd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rsd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5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2474U/zh
Publication of TWM502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2474U/zh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Description

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搭配負壓傷口治療機使用的負壓引流件結構,特別是有關一種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透過創新設計有效用於負壓傷口療法,利用真空泵浦於傷口處形成負壓環境,抽出傷口膿液及感染物質,且吸引建康組織液來維持潮濕的治療環境,並促進周遭血液微循環而達到加速傷口癒合的功效。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搭配負壓傷口治療機使用的負壓引流件結構。負壓傷口療法係利用真空泵浦於傷口處形成負壓環境,以抽出傷口膿液及感染物質,且吸引建康組織液來維持潮濕的治療環境,並促進周遭血液微循環而達到加速傷口癒合的功效。為了配合負壓傷口療法,目前已有許多的負壓傷口照護裝置應運而生。然而,目前負壓傷口照護裝置大都應用於平坦皮膚上面積較大的傷口,負壓引流的效能會隨引流設計不同而有差異, 組織癒合也會隨之不同。因此,本創作之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的搭配負壓傷口治療機使用的負壓引流件結構,特別是提供一個高效能引流環的負壓引流件結構。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用於重建修復之負壓引流件結構。特別是本創作涉及一種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根據上述本創作之目的,提供一種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其中該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包含有一管件引流體,一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一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以及一隔離膜,其中該管件引流體具有用以在臨床上供負壓傷口治療機接合的一引流接口及一引流管道,該引流管道包含複數個引流孔;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包含複數個引流微通道孔及一引流管道穿孔,使該管件引流體可透過該引流管道經該引流管道穿孔通連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並透過該引流微通道孔與外部環境相通連;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包含一利於與該隔離膜緊密貼合的第一弧狀曲面,一利於與人體創床環境表面緊密貼合的第二弧狀曲面以及一管件導引孔,其中該第二弧狀曲面被設置於該第一弧狀曲面相對側,而該管件導引孔被設置於該第一弧狀曲面與該第二弧狀曲之間,用以可撓曲地配合人體創床環境表面,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透過該管件引流體與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相連結;以及該隔離膜透過該第一弧狀曲面與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緊密貼合,可 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透過該第二弧狀曲面與人體創床環境表面緊密貼合,而在人體創床環境表面形成可容置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之一可控制壓力封閉空間。
優選地,該管件引流體與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係一射出體成型的彈性塑膠件。
優選地,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係選自由聚乙烯發泡體,聚丙烯發泡體,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聚乙烯醇發泡體,天然高分子發泡體,合成高分子發泡體及其組合所組成之族群。
優選地,進一步包含一隔離膜,可將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與該管件引流體氣密的貼附於皮膚上。
在臨床上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會接近並接觸含有組織液的病灶,組織液可經由引流微通道孔經過該管件引流體,並透過該引流接口與負壓傷口治療機接合,在該負壓引流件結構外部貼附有一層隔離膜,用以有效率的降低壓力或有效創造負壓環境。應用本創作之負壓引流件結構,其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能使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貼合於狹窄皮膚區域的傷口,並藉負壓傷口治療機之引流管接合管件引流體上的引流接口,使得傷口能處於負壓環境的照護。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創作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後,當可由本創作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圍。
第1實施例-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本創作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之較佳實施方式將參閱第1圖加以說明。根據上述本創作之目的,提供一種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其中該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10包含有一管件引流體100,一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一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以及一隔離膜500,其中該管件引流體100具有用以在臨床上供負壓傷口治療機接合的一引流接口150及一引流管道170,該引流管道170包含複數個引流孔130,在特定的臨床應用中,進一步包含一集流套管110,用以將來自不同引流管道170之組織液集流;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包含複數個引流微通道孔330及一引流管道穿孔350,使該管件引流體100可透過該引流管道170經該引流管道穿孔350通連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並透過該引流微通道孔330與外部環境相通連;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包含利於與該隔離膜緊密貼合的一第一弧狀曲面210,利於與一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緊密貼合的一第二弧狀曲面230以及一管件導引孔250,其中該第二弧狀曲面230被設置於該第一弧狀曲面210相對側,而該管件導引孔250被設置於該第一弧狀曲面210與該第二弧狀曲230之間,用以彈性可撓曲地配合該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透過該管件引流體100與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相連結;以及該隔離膜500透過該第一弧狀曲面210與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300緊密貼合,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300透過該第二弧狀曲面230與一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緊密貼合,而在該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形成可容置該 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200之一可控制壓力封閉空間2000。優選地,該管件引流體與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係一射出體成型的彈性塑膠件。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係選自由聚乙烯發泡體,聚丙烯發泡體,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聚乙烯醇發泡體,天然高分子發泡體,合成高分子發泡體及其組合所組成之族群。
第2實施例-用於組織重建具有複數個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在一特定臨床應用中,用於組織重建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具有複數個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如第2圖,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係透過一第一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與一第二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組合而成,其中該第一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包含有複數個引流微通道孔330’,而該第二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包含有複數個引流微通道孔330”,在此特定臨床應用中,該第一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與該第二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組合而其間設置一管件引流體100時,所組成的一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的該管件引流體100周圍會形成與該管件引流體100緊密結合一引流管道壓合通道370與一引流管道穿孔350,其中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包含有複數個引流微通道孔330。該管件引流體100包含有複數個引流孔130及一引流接口150。同時配搭有使臨床上提高密閉效果的一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設置有一管件導引孔250,以用於該管件引流體100緊密結合地穿過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當然該管件引流體100與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可以是一體 成型的。該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10進一步包含一隔離膜500,如第3圖,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包含利於與該隔離膜500緊密貼合的一第一弧狀曲面210,利於與一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緊密貼合的一第二弧狀曲面230以及一管件導引孔250,其中該第二弧狀曲面230被設置於該第一弧狀曲面210相對側,而該管件導引孔250被設置於該第一弧狀曲面210與該第二弧狀曲230之間,用以彈性可撓曲地配合該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透過該管件引流體100與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相連結;以及該隔離膜500透過該第一弧狀曲面210與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300緊密貼合,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300透過該第二弧狀曲面230與該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緊密貼合,而在該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形成可容置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200之一可控制壓力封閉空間2000。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係選自由聚乙烯發泡體,聚丙烯發泡體,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聚乙烯醇發泡體,天然高分子發泡體,合成高分子發泡體及其組合所組成之族群。
第3實施例-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單一引流管道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在一特定臨床應用中,用於組織重建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具有單一引流管道,如第4圖,具有單一引流管道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10包含有一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與一管件引流體100,該管件引流體100係透過一引流管道穿孔350,緊密地插入並與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該管件引流體100緊密結合,其中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包含有複數個引流微通道孔330。該管件引流體100包含有複數個引流孔130及一引流接口150。同 時配搭有使臨床上提高密閉效果的一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設置有一管件導引孔250,以用於該管件引流體100緊密結合地穿過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當然該管件引流體100與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可以是一體成型的。該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10進一步包含一隔離膜500,如第5圖,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包含利於與該隔離膜500緊密貼合的一第一弧狀曲面210,利於與一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緊密貼合的一第二弧狀曲面230以及一管件導引孔250,其中該第二弧狀曲面230被設置於該第一弧狀曲面210相對側,而該管件導引孔250被設置於該第一弧狀曲面210與該第二弧狀曲230之間,用以彈性可撓曲地配合該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200透過該管件引流體100與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300相連結;以及該隔離膜500透過該第一弧狀曲面210與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300緊密貼合,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300透過該第二弧狀曲面230與該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緊密貼合,而在該人體創床環境表面1000形成可容置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200之一可控制壓力封閉空間2000。優選地,該管件引流體與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係一射出體成型的彈性塑膠件。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係選自由聚乙烯發泡體,聚丙烯發泡體,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聚乙烯醇發泡體,天然高分子發泡體,合成高分子發泡體及其組合所組成之族群。
在臨床上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會接近並接觸含有組織液的病灶,組織液可經由引流微通道孔經過該管件引流體,並透過該引流接口與負壓傷口治療機接合,在該負壓引流件結構外部貼附有一層隔離膜,用以有效率的降低壓力或有效創造負壓環境。應用本創作之負壓引流件結構,其可 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能使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貼合於狹窄皮膚區域的傷口,並藉負壓傷口治療機之引流管接合管件引流體上的引流接口,使得傷口能處於負壓環境的照護。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100‧‧‧管件引流體
110‧‧‧集流套管
130‧‧‧引流孔
150‧‧‧引流接口
170‧‧‧引流管道
200‧‧‧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
210‧‧‧第一弧狀曲面
230‧‧‧第二弧狀曲面
250‧‧‧管件導引孔
300‧‧‧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
300’‧‧‧第一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
300”‧‧‧第二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
330‧‧‧引流微通道孔
330’‧‧‧第一引流微通道孔
330”‧‧‧第二引流微通道孔
350‧‧‧引流管道穿孔
370‧‧‧引流管道壓合通道
500‧‧‧隔離膜
1000‧‧‧人體創床環境表面
2000‧‧‧可控制壓力封閉空間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第1實施例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A)示意圖(B)含集流套管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第2實施例用於組織重建具有複數個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A)組合示意圖(B)組成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第2實施例用於組織重建具有複數個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A)臨床應用與隔離膜組合示意圖(B)形成可控制壓力封閉空間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第3實施例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單一引流管道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A)組合示意圖(B)組成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第3實施例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單一引流管道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A)與隔離膜組合示意圖(B)形成可控制壓力封閉空間示意圖。
10‧‧‧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100‧‧‧管件引流體
130‧‧‧引流孔
150‧‧‧引流接口
200‧‧‧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
210‧‧‧第一弧狀曲面
230‧‧‧第二弧狀曲面
250‧‧‧管件導引孔
300‧‧‧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
330‧‧‧引流微通道孔
350‧‧‧引流管道穿孔
500‧‧‧隔離膜
1000‧‧‧人體創床環境表面
2000‧‧‧可控制壓力封閉空間

Claims (4)

  1. 一種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其中該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包含有一管件引流體,一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一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以及一隔離膜,其中該管件引流體具有用以在臨床上供負壓傷口治療機接合的一引流接口及一引流管道,該引流管道包含複數個引流孔;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包含複數個引流微通道孔及一引流管道穿孔,使該管件引流體可透過該引流管道經該引流管道穿孔通連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並透過該引流微通道孔與外部環境相通連;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包含一利於與該隔離膜緊密貼合的第一弧狀曲面,一利於與人體創床環境表面緊密貼合的第二弧狀曲面以及一管件導引孔,其中該第二弧狀曲面被設置於該第一弧狀曲面相對側,用以可撓曲地配合人體創床環境表面,而該管件導引孔被設置於該第一弧狀曲面與該第二弧狀曲之間,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透過該管件引流體與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相連結;以及該隔離膜透過該第一弧狀曲面與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緊密貼合,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透過該第二弧狀曲面與人體創床環境表面緊密貼合,而在人體創床環境表面形成可容置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之一可控制壓力封閉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該管件引流體與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係一射出體成型的彈性塑膠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其中該引流微通道彈性發泡體係選自由聚乙烯發泡體,聚丙烯發泡體,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聚乙烯醇發泡體,天然高分子發泡體,合成高分子發泡體及其組合所組成之族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其中該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係選自由聚矽酮,聚丙烯,聚氨基甲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乳酸,聚乳酸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及其組合所組成之族群。
TW104205185U 2015-04-08 2015-04-08 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TWM502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5185U TWM502474U (zh) 2015-04-08 2015-04-08 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5185U TWM502474U (zh) 2015-04-08 2015-04-08 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2474U true TWM502474U (zh) 2015-06-11

Family

ID=53936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5185U TWM502474U (zh) 2015-04-08 2015-04-08 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24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6867A (zh) * 2017-06-12 2020-04-10 凯希特许有限公司 发泡且纹理化的烧结聚合物伤口填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6867A (zh) * 2017-06-12 2020-04-10 凯希特许有限公司 发泡且纹理化的烧结聚合物伤口填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25026B2 (ja) 組織部位を治療するためのドレッシ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5345555B2 (ja) 組織部位に減圧を適用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2209515B (zh) 动态减压治疗系统和方法
US11878102B2 (en) Adaptable wound drainage system
CN103200974B (zh) 负压装置
US20160199551A1 (en) Fluid communication path
TWI384968B (zh) 傷口護理裝置
JP2023513590A (ja) 1つ以上の漏れ防止機能を含む流体収集アセンブリ
TW201221167A (en) Reduced-pressure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a tissue site that includes a fistula
CN101744688A (zh) 伤口护理装置
CN105412998A (zh) 用来应用闭合切口的负压伤口治疗的方法和器件
TW201102116A (en) A portable negative-bias caring device
TWM502474U (zh) 用於組織重建具有可撓性弧狀輪廓調節體之插管式負壓引流件結構
CN107929833B (zh) 一种防倒流负压引流装置
CN112197011A (zh) 一种能控制负压输入的封闭引流装置用控压阀
US20200281776A1 (en) Wound Drain
KR101771227B1 (ko) 의료용 흡인기
CN205832259U (zh) 一种理疗装置
TWM502473U (zh) 用於組織重建具有抗壓隔離體及渦狀分布引流道的負壓引流件結構
CN205386278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吸引器
CN203710427U (zh) 残腔双负压引流装置
TWM545599U (zh) 具有多創口組織液樹狀吸引結構體之創傷管理負壓引流導管
TWM509045U (zh) 用於組織重建具有環狀分布導引孔罩的負壓引流件結構
AU20132574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reduced pressure at a tissue site
CN105944165A (zh) 一种理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