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1327U - 多規格扳手 - Google Patents

多規格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1327U
TWM501327U TW103222345U TW103222345U TWM501327U TW M501327 U TWM501327 U TW M501327U TW 103222345 U TW103222345 U TW 103222345U TW 103222345 U TW103222345 U TW 103222345U TW M501327 U TWM501327 U TW M50132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ip
wrench
arms
operating memb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2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iu-hua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xiu-hua Zh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u-hua Zhang filed Critical xiu-hua Zhang
Priority to TW103222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1327U/zh
Publication of TWM501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1327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多規格扳手
本創作涉及手工具的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多規格扳手,可選擇不同規格或尺寸的作動端。
已知的多規格扳手種類琳瑯滿目,譬如套筒多規格扳手、開口多規格扳手及梅花多規格扳手等。
傳統的梅花多規格扳手有一握把與至少一作動部,作動部是環形,其與握把的端部設計成為一體。作動部中央有一孔,孔的形狀不外乎是六角形或十二邊形,足以套住一螺接件執行鎖緊或旋鬆作業。
由於六角孔或十二角孔的尺寸不變,所以梅花多規格扳手的作動部只能適用一種規格的螺接件,必須準備一組梅花多規格扳手方符使用所需。每組梅花多規格扳手通常有十幾、二十支,不僅搜尋相當費時,而且增加負荷,不利於隨身攜帶。
因此,如何改善多規格扳手的作動端,就成為本創作亟待解決的課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提供一種多規格扳手,其創作 目的主要在於:採用互換使用的構造,改善扳手的作動端,取得適用多種規格的便利效果。
緣於上述目的之達成,本創作提供一種多規格扳手包括:一握把,其有一握持部,握持部連接二臂,二臂與握持部連接處形成一缺口,缺口通往一由二臂合圍的容納空間,每個臂有一孔;一操作件,操作件有一連接部,其置入二臂之間,連接部中央形成一樞孔,其二端界定為作動端,每個作動端有一方柱與一對不同規格的六角孔,方柱形成於作動端外部,每對六角孔彼此相通而沿一垂直於握持部長度方向的軸線貫穿作動端中央,以致二作動端的軸線大致平行;一軸,其穿過孔與樞孔,使連接部與臂保持樞接關係。
其中,每對六角孔被一對規格不同的多角孔、多角柱、多齒孔、多齒槽或多邊槽取代,用以結合所需的工件,如套筒、接桿或螺接件等。
另外,所述的方柱被一套接柱取代,套接柱內部有一非圓的套接槽,也可以套接所需的工件。
因此,在操作件繞著軸旋轉時,作動端經過握把的容納空間,連帶方柱順利通過握持部的缺口。一旦軸離開臂,有利於操作件的互換使用。
10‧‧‧扳手
12‧‧‧軸
20‧‧‧握把
21‧‧‧凹曲面
22‧‧‧握持部
23‧‧‧平面
24‧‧‧臂
25‧‧‧內壁
26‧‧‧容納空間
27‧‧‧缺口
28‧‧‧孔
30‧‧‧定位機構
31‧‧‧簧片
32‧‧‧鋼珠
33、36‧‧‧凹槽
34‧‧‧壓縮彈簧
38‧‧‧球窩
40‧‧‧操作件
41‧‧‧多齒孔
42‧‧‧連接部
43‧‧‧方柱
44‧‧‧樞孔
45‧‧‧套接柱
46‧‧‧作動端
47‧‧‧套接槽
48‧‧‧六角孔
L1、L2‧‧‧軸線
第1圖是本創作扳手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圖。
第2圖是扳手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第3圖是第1圖扳手的局部剖視圖。
第4圖是第1圖扳手其他角度的剖視圖。
第5圖是本創作扳手第二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
第6圖是本創作扳手第三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
在第1圖,表現扳手10第一實施例具體的構造。所述的扳手10有一握把20與二操作件40,握把20有二端,每端樞接相應的操作件40,每個操作件40可相對握把20轉動。
如第2~4圖所示,該握把20有一握持部22,握持部22有二結構大致相同的分叉端,每個分叉端界定為二臂24,二臂24與握持部22連接處形成一缺口27,缺口27通往一由二臂24合圍的容納空間26。每個臂24鄰近自由端處形成一孔28。
二臂24緊鄰容納空間26的邊視為內壁25,這些內壁25形狀對稱,但是方向相反。每個內壁25中間部位形成一凹曲面21,凹曲面21一邊緊鄰缺口27,另邊往臂24的自由端方向延伸一平面23。
所述的操作件40有一連接部42,其寬度小於二平面23間隔距離。連接部42中央貫穿一樞孔44,其二端界定為作動端46,每個作動端46有一對六角孔48與一方柱43。每對六角孔48彼 此相通,並沿著一垂直握持部22長度方向的軸線L1貫穿作動端46中央。軸線L1與另個作動端46的軸線L2大致平行。
每對六角孔48適用不同尺寸的螺絲、螺帽或接桿。因此,每對六角孔48擁有不同規格的口徑(或稱對角距離),如14英吋搭配17英吋,或是16英吋與19英吋的配對。
另外,這些方柱43形成於相應的作動端46外部,適用不同規格的套筒或接桿。所以,這些方柱43的尺寸也不同,如1/4英吋搭配3/8英吋的組合。
在連接部42置入二臂24之間時,用一根軸12穿過二孔28與樞孔44,以致操作件40與握把20的分叉端保持樞接關係。當操作件40受力繞著軸12旋轉,因為樞孔44到二軸線L1、L2的距離大致相等,加上方柱43順利通過握持部22的缺口27,所以每個作動端46不會撞到臂24的內壁25。另外,軸12離開臂24,有利於操作件40的更換。
在某些實施例,所述的軸12被鉚釘、螺栓或其他的緊固件取代,亦在本創作的允許範圍內。
所述的扳手10還有一定位機構30。定位機構30由一鋼珠32與一壓縮彈簧34組成,共同安裝在握把20的一凹槽36中。所述的凹槽36位於平面23且靠近軸12,凹槽36開口小於鋼珠32直徑。因此,定位機構30安裝後,壓縮彈簧34一端與凹槽36深處相抵,另端頂著鋼珠32,支持鋼珠32在一露出位置與一退縮位置之間往復位移。
此處所稱的露出位置,是指壓縮彈簧34推動鋼珠32局部露出凹槽36。鋼珠32超出平面23的部份,凹凸配合任一形成於連接部42外表的球窩38致生卡掣作用,使操作件40與握把20保持在一定角度,取得較佳的定位效果。
此處所稱的退縮位置,是指連接部42表面除了球窩38以外的部位,迫使鋼珠32朝向凹槽36深處移動,對壓縮彈簧34產生擠壓且累積歸位所需的作用力。
在執行鎖緊或旋鬆動作時,以定位機構30限制操作件40停留在既定角度,使操作件40與握持部22長度方向保持一致性,既不會任意地轉動,避免手部受傷,而且握感更佳。
尤其是,六角孔48與方柱43規格比傳筒式扳手多。因此,一把多規格的扳手10,等於多把傳筒式扳手的集合體,不僅攜帶方便,而且適用多種螺絲、螺帽、套筒及接桿。
第5圖表現扳手10第二實施例的具體構造,其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處在於:扳手10有二套接柱45,每個套接柱45形成於操作件40的作動端46外部,取代原來的方柱。二套接柱45內部各有一套接槽47,尺寸規格亦不同,如5/16英吋搭配1/4英吋為一組。在本實施例,套接槽47是六角形,有助於套接柱45套住尺寸相符的工件。某些實施例,套接槽47是四邊形或其他非圓的幾何形狀。
第6圖表現扳手10第三實施例的具體構造,其與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處在於:首先,每個作動端46有一對多齒 孔41,取代原來的六角孔。
其次,扳手10的定位機構30是兩組。每組定位機構30由一片以上的簧片31組成,取代原來的鋼珠與壓縮彈簧。所述的簧片31是環形,受限於二凹槽33、36而可套在軸12上,對操作件40產生任一角度的定位效果。
所述的凹槽33與樞孔44位於同一軸線上,二者直徑不同且形成魚眼孔狀,取代原來的球窩。所述的凹槽36位於臂24的平面23處,其與孔28落在同一中心線上,二者構成魚眼孔形狀。
10‧‧‧扳手
12‧‧‧軸
20‧‧‧握把
21‧‧‧凹曲面
22‧‧‧握持部
23‧‧‧平面
24‧‧‧臂
25‧‧‧內壁
26‧‧‧容納空間
27‧‧‧缺口
28‧‧‧孔
30‧‧‧定位機構
32‧‧‧鋼珠
34‧‧‧壓縮彈簧
36‧‧‧凹槽
38‧‧‧球窩
40‧‧‧操作件
42‧‧‧連接部
43‧‧‧方柱
44‧‧‧樞孔
46‧‧‧作動端
48‧‧‧六角孔

Claims (8)

  1. 一種多規格扳手(10),包含:一握把(20),其有一握持部(22),握持部(22)連接二臂(24),二臂(24)與握持部(22)連接處形成一缺口(27),缺口(27)通往一由二臂(24)合圍的容納空間(26),每個臂(24)有一孔(28);一操作件(40),操作件(40)有一連接部(42),其置入二臂(24)之間,連接部(42)中央形成一樞孔(44),其二端界定為作動端(46),每個作動端(46)有一方柱(43)與一對不同規格的六角孔(48),方柱(43)形成於作動端(46)外部,每對六角孔(48)彼此相通而沿一垂直於握持部(22)長度方向的軸線(L1)貫穿作動端(46)中央,以致二作動端(46)的軸線(L1、L2)大致平行;一軸(12),其穿過孔(28)與樞孔(44),使連接部(42)與臂(24)保持樞接關係;在操作件(40)繞著軸(12)旋轉時,作動端(46)經過握把(20)的容納空間(26),連帶方柱(43)順利通過握持部(22)的缺口(27)。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規格扳手(10),其中,將二臂(24)緊鄰容納空間(26)的邊視為內壁(25),這些內壁(25)形狀對稱但方向相反;每個內壁(25)中間部位形成一凹曲面(21),凹曲面(21)一邊緊鄰缺口(27),另邊往臂(24)的自由端方向延伸一平面(23)。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頂所述的多規格扳手(10),其中,每對六 角孔被一對規格不同的多角孔、多角柱、多齒孔(41)、多齒槽或多邊槽取代。
  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規格扳手(10),其中,所述的方柱被一套接柱(45)取代,套接柱(45)內部有一非圓的套接槽(47)。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規格扳手(10),還有一定位機構(30),其設在握把(20)對操作件(40)產生限制作用。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多規格扳手(10),其中,所述的定位機構(30)由一鋼珠(32)與一壓縮彈簧(34)組成,共同安裝於一設在臂(24)的凹槽(36)中,以壓縮彈簧(34)支持鋼珠(32)在一露出位置與一退縮位置之間往復位移。
  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多規格扳手(10),其中,所述的露出位置指鋼珠(32)被壓縮彈簧(34)推動,局部露出凹槽(36)且凹凸配合一形成於連接部(42)的球窩(38)。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多規格扳手(10),其中,所述的定位機構(30)有一片以上的簧片(31),這些簧片(31)是環形且套在軸(12)上,對操作件(40)產生定位效果。
TW103222345U 2014-12-17 2014-12-17 多規格扳手 TWM501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2345U TWM501327U (zh) 2014-12-17 2014-12-17 多規格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2345U TWM501327U (zh) 2014-12-17 2014-12-17 多規格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1327U true TWM501327U (zh) 2015-05-21

Family

ID=53723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2345U TWM501327U (zh) 2014-12-17 2014-12-17 多規格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13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579B (zh) * 2021-10-06 2022-08-11 蔡敏華 掌上型扳手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579B (zh) * 2021-10-06 2022-08-11 蔡敏華 掌上型扳手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3861B2 (en) Pivoting assembly of a hand tool
JP2011110697A (ja) 往復式自在スパナ
US8424421B1 (en) Jog-shuttle type ratchet wrench
TWI577507B (zh) 用於煞車分泵壓回器之調整組件
US10286531B2 (en) Combination including a ratchet wrench and a driving member
TWM501327U (zh) 多規格扳手
TWM472592U (zh) 提供多種尺寸使用之套筒
US9511485B2 (en) Wrench capable of adjusting operating angle
US9162346B2 (en) Multiple size socket
TWM501328U (zh) 扳手
US2514687A (en) Wrench having separable work encircling portion and pivoted dog grippers
DE202014008474U1 (de) Eine positionierbare Klemmspannhülse
TWI410307B (zh) 握套與包含該握套之工具桿以及其等之組裝方法
TWM487177U (zh) 旋動扳手結構
TWI558519B (zh) Tool structure
TW201545842A (zh) 旋動扳手結構
TWI673141B (zh) 棘輪套筒扳手結構
US10344841B1 (en) Wrench rotational axis re-positioning apparatus
US20160271765A1 (en) Wrench
KR101869958B1 (ko) 렌치 연장 키트
TW201636160A (zh) 開口扳手結構
JP6764306B2 (ja) 治具
GB2541688A (en) Press-fit wrench capable of repetitive operation
KR20210001828U (ko) 만능 렌치 스패너
DE202014105074U1 (de) Eine positionierbare Klemmspannhül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