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7845U - 超薄型鍵盤開關 - Google Patents

超薄型鍵盤開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7845U
TWM497845U TW103220814U TW103220814U TWM497845U TW M497845 U TWM497845 U TW M497845U TW 103220814 U TW103220814 U TW 103220814U TW 103220814 U TW103220814 U TW 103220814U TW M497845 U TWM497845 U TW M49784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ing
movable contact
piece
ultra
lower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0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u-xi Wu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20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7845U/zh
Publication of TWM497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7845U/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超薄型鍵盤開關
本創作係涉及鍵盤開關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超薄型鍵盤開關。
鍵盤開關,顧名思義是一種應用並安裝於鍵盤上的開關,這種開關的主要結構包括有基座、上蓋、靜觸片、動觸片和按鈕件,該上蓋和基座圍合形成容置腔,該靜觸片、動觸片和按鈕件設置於該容置腔中,且該按鈕件的一端露出容置腔外,通過按壓操控按鈕件,使得按鈕件上下活動,進而通過按鈕件作用於動觸片上,使得動觸片與靜觸片接觸連接或脫離分開。
上述現有的鍵盤開關結構,雖可提供給使用者斷開或導通靜觸片與動觸片之間的連接的功效,確實具有進步性,但是在實際使用時卻發現其自身結構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諸多不足,造成現有的鍵盤開關在實際應用上,未能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現將其缺點歸納如下。
現有鍵盤的開關的按鈕件為導柱形式,使得整個產品厚度較厚,並且按鈕件是安裝於鍵帽的底部中心,當手指僅作用於鍵帽的一側邊緣時,按鈕件無法平穩下壓,進而也無法實現靜觸片與動觸片的導通,使用較為不便。
有鑑於此,本創作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超薄型鍵盤開關,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鍵盤開關厚度厚且使用不便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超薄型鍵盤開關,包括有座體、靜觸片、支撐片、動觸片、下框、上框以及鍵帽;該靜觸片和支撐片彼此分開設置在座體上,該靜觸片具有第一焊接腳和靜觸點,該支撐片具有第二焊接腳,該第二焊接腳和第一焊接腳均伸出座體外;該動觸片一端與支撐片保持接觸電性連接,動觸片的另一端具有動觸點,該動觸點位於靜觸點的上方;該上框與下框彼此交叉並可疊合地樞接在一起,上框的下端和下框的下端分別與座體的兩端樞接,上框的上端和下框的上端分別與鍵帽的底部兩端樞接,上框與下框組成X型結構而帶動動觸片活動,當上框與下框處於疊合狀態時,該動觸點與靜觸點接觸電性連接,針對該動觸片設置於促使動觸片復位使得動觸點離開靜觸點的彈性件。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下框和上框均呈U型,該下框包括有第一橫桿和兩第一連桿,該第一橫桿的兩端均向外延伸出有第一樞接軸,第一樞接軸與鍵帽樞接,該兩第一連桿彼此平行並分別與第一橫桿的兩端一體成型連接,兩第一連桿的尾端內側均延伸出有第二樞接軸,第二樞接軸與座體樞接;該上框包括有第二橫桿和兩第二連桿,該第二橫桿的兩端均向外延伸出有第三樞接軸,第三樞接軸與鍵帽樞接,該兩第二連桿彼此平行並分別與第二橫桿的兩端一體成型連接,兩第二連桿的尾端內側均延伸出有第四樞接軸,第四樞接軸與座體樞接,且,兩第二連桿分別對應位於兩第一連桿的內側,兩第二連桿的中部分別對應與兩第一連桿的中部樞接。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連桿的尾端表面凹設有第一嵌置槽,第一連桿的前端內側凹設有第二嵌置槽,疊合狀態下,第二連桿的前半部分嵌於第一嵌置槽中,第二連桿的後半部分嵌於第二嵌置槽中。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連桿的中部外側向外延伸出有第六樞接軸,對應地該第一連桿上設置有樞接孔,該第六樞接軸插入樞接孔中樞接。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座體上凹設有第一樞接槽和第二樞接槽,該第二樞接軸和第四樞接軸分別對應卡嵌於第一樞接槽和第二樞接槽中,且該座體上設置有上蓋,該上蓋將第二樞接軸和第四樞接軸分別對應限位於第一樞接槽和第二樞接槽中,該動觸片位於上蓋的下方。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鍵帽的底部設置有第三樞接槽和第四樞接槽,該第一樞接軸和第三樞接軸分別對應卡扣於第三樞接槽和第四樞接槽中樞接。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彈性件為拉簧,該拉簧的一端與上框掛扣,拉簧的另一端與動觸片掛扣。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彈性件為彈片,其一體成型設置於觸動片上,該動觸片與下框安裝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座體嵌於X型結構內。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座體位於X型結構的下方。
本創作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通過利用上框與下框彼此交叉並可疊合地樞接在一起,並配合上框與下框組成X型結構而帶動動觸片活動,取代了傳統之採用導柱的形式,使得產品的整體厚度減薄,並且,無論手指作用於鍵帽的任何位置,上框和下框均可實現聯動而帶動動觸片活動,實現穩定下壓,使得靜觸片與動觸片的導通連接更加靈敏,產品使用更加方便。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創作的構造特徵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創作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照第一圖至第九圖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PCB板(10)、座體(20)、靜觸片(30)、支撐片(40)、動觸片(50)、下框(60)、上框(70)以及鍵帽(80)。
該PCB板(10)上設置有LED燈(11),該座體(20)設置於PCB板(10)上,該座體(20)上設置有一缺口(21),該LED燈(11)位於該缺口(21)內。
該靜觸片(30)和支撐片(40)彼此分開設置在座體(20)上,該靜觸片(30)具有第一焊接腳(31)和靜觸點(32),該支撐片(40)具有第二焊接腳(41),該第二焊接腳(41)和第一焊接腳(31)均伸出座體(20)外而與PCB板(10)焊接電連接。
該動觸片(50)一端與支撐片(40)保持接觸電性連接,動觸片(50)的另一端具有動觸點(51),該動觸點(51)位於靜觸點(32)的上方。
該上框(70)與下框(60)彼此交叉並可疊合地樞接在一起,上框(70)的下端和下框(60)的下端分別與座體(20)的兩端樞接,上框(70)的上端和下框(60)的上端分別與鍵帽(80)的底部兩端樞接,上框(70)與下框(60)組成X型結構而帶動動觸片(50)活動,當上框(70)與下框(60)處於疊合狀態時,該動觸點(51)與靜觸點(32)接觸電性連接,針對該動觸片(50)設置於促使動觸片(50)復位使得動觸點(51)離開靜觸點(32)的彈性件(90)。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該下框(60)和上框(70)均呈U型,該下框(60)包括有第一橫桿(61)和兩第一連桿(62),該第一橫桿(61)的兩端均向外延伸出有第一樞接軸(63),第一樞接軸(63)與鍵帽(80)樞接,該兩第一連桿(62)彼此平行並分別與第一橫桿(61)的兩端一體成型連接,兩第一連桿(62)的尾端內側均延伸出有第二樞接軸(64),第二樞接軸(64)與座體(20)樞接;該上框(70)包括有第二橫桿(71)和兩第二連桿(72),該第二橫桿(71)的兩端均向外延伸出有第三樞接軸(73),第三樞接軸(73)與鍵帽(80)樞接,該兩第二連桿(72)彼此平行並分別與第二橫桿(71)的兩端一體成型連接,兩第二連桿(72)的尾端內側均延伸出有第四樞接軸(74),第四樞接軸(74)與座體(20)樞接,且,兩第二連桿(72)分別對應位於兩第一連桿(62)的內側,兩第二連桿(72)的中部分別對應與兩第一連桿(62)的中部樞接,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連桿(72)的中部外側向外延伸出有第六樞接軸(75),對應地該第一連桿(62)上設置有樞接孔(65),該第六樞接軸(75)插入樞接孔(65)中樞接。
該第一連桿(62)的尾端表面凹設有第一嵌置槽(601),第一連桿(62)的前端內側凹設有第二嵌置槽(602),疊合狀態下,第二連桿(72)的前半部分嵌於第一嵌置槽(601)中,第二連桿(72)的後半部分嵌於第二嵌置槽(602)中,以使得產品更薄。
該座體(20)上凹設有凹腔(22)、兩第一樞接槽(23)和兩第二樞接槽(24),該兩第一樞接槽(23)和兩第二樞接槽(24)分佈於座體(20)表面的四個邊角處,前述第二樞接軸(64)和第四樞接軸(74)分別對應卡嵌於第一樞接槽(23)和第二樞接槽(24)中,且該座體(20)上設置有上蓋(10′),該上蓋(10′)將第二樞接軸(64)和第四樞接軸(74)分別對應限位於第一樞接槽(23)和第二樞接槽(24)中,該動觸片(50)嵌於凹腔(22)中並位於上蓋(10′)的下方。該上蓋(10′)的兩相對側板均設置有扣孔(11′),對應地該座體(20)上設置有扣部(25),該扣部(25)與扣孔(11′)彼此扣合連接,使得實現了將上蓋(10′)安裝於座體(20)上,且該支撐片(40)的頂端具有定位部(42),該上蓋(10′)上設置有定位孔(12′),該定位部(42)插入定位孔(12′)中定位,以及該上蓋(10′)的兩側板還延伸出有插腳(13′),該插腳(13′)插入PCB板(10)中焊接固定。
以及,該鍵帽(80)的底部設置有第三樞接槽(81)和第四樞接槽(82),該第一樞接軸(63)和第三樞接軸(73)分別對應卡扣於第三樞接槽(81)和第四樞接槽(82)中樞接。
在本實施例中,該彈性件(90)為拉簧,該拉簧露出上蓋(10′),該拉簧的兩端分別具有第一勾部(91)和第二勾部(92),該上框(70)的第二橫桿(71)設置有第一掛孔(701),該第一勾部(91)與第一掛孔(701)掛扣,該動觸片(50)上設置有第二掛孔(52),該第二勾部(92)與第二掛孔(52)掛扣。
另外,該座體(20)嵌於前述X型結構內,以使得本產品的體積更小。
組裝時,將靜觸片(30)和支撐片(40)分別由上往下插座於座體(20)對應的位置上,接著,將動觸片(50)置於凹腔(22)中,並使得動觸片(50)抵於支撐片(40)上保持接觸,然後,將上框(70)和下框(60)彼此交叉樞接一起,並使得第二樞接軸(64)和第四樞接軸(74)分別對應卡嵌於第一樞接槽(23)和第二樞接槽(24)中,接著,將拉簧的第一勾部(91)與第一掛孔(701)掛扣,以及,將拉簧的第二勾部(92)與第二掛孔(52)掛扣,然後,將上蓋(10′)由上往下扣裝在座體(20)上,接著,組裝鍵帽(80),使得第一樞接軸(63)和第三樞接軸(73)分別對應卡扣於第三樞接槽(81)和第四樞接槽(82)中樞接即可。
使用時,當按壓鍵帽(80)時,該上框(70)和下框(60)向下活動而疊合在一起,同時,該彈性件(90)被拉伸,該動觸片(50)向下活動,使得動觸點(51)與靜觸點(32)接觸電性連接;當鬆開鍵帽(80)時,彈性件(90)恢復形變,在彈性件(90)的作用下,上框(70)和下框(60)向上張開,鍵帽(80)向上復位,同時,動觸片(50)也向上復位,使得動觸點(51)離開靜觸點(32)。
請參照第十圖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本實施例的具體結構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實施例中,該彈性件(90)為彈片,其一體成型設置於動觸片(50)上,該動觸片(50)與下框(60)安裝連接。
本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和使用方法均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相同在此對本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和使用方法不作詳細敘述。
請參照第十一圖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本實施例的具體結構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該座體(20)位於X型結構的下方,該上框(70)和下框(60)均向上伸出上蓋(10′)外。
本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和使用方法均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基本相同在此對本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和使用方法不作詳細敘述。
本創作的設計重點在於:通過利用上框與下框彼此交叉並可疊合地樞接在一起,並配合上框與下框組成X型結構而帶動動觸片活動,取代了傳統之採用導柱的形式,使得產品的整體厚度減薄,並且,無論手指作用於鍵帽的任何位置,上框和下框均可實現聯動而帶動動觸片活動,實現穩定下壓,使得靜觸片與動觸片的導通連接更加靈敏,產品使用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PCB板
(11)‧‧‧LED燈
(20)‧‧‧座體
(21)‧‧‧缺口
(22)‧‧‧凹腔
(23)‧‧‧第一樞接槽
(24)‧‧‧第二樞接槽
(25)‧‧‧扣部
(30)‧‧‧靜觸片
(31)‧‧‧第一焊接腳
(32)‧‧‧靜觸點
(40)‧‧‧支撐片
(41)‧‧‧第二焊接腳
(42)‧‧‧定位部
(50)‧‧‧動觸片
(51)‧‧‧動觸點
(52)‧‧‧第二掛孔
(60)‧‧‧下框
(61)‧‧‧第一橫桿
(62)‧‧‧第一連桿
(63)‧‧‧第一樞接軸
(64)‧‧‧第二樞接軸
(65)‧‧‧樞接孔
(601)‧‧‧第一嵌置槽
(602)‧‧‧第二嵌置槽
(70)‧‧‧上框
(71)‧‧‧第二橫桿
(72)‧‧‧第二連桿
(73)‧‧‧第三樞接軸
(74)‧‧‧第四樞接軸
(75)‧‧‧第六樞接軸
(701)‧‧‧第一掛孔
(80)‧‧‧鍵帽
(81)‧‧‧第三樞接槽
(82)‧‧‧第四樞接槽
(90)‧‧‧彈性件
(91)‧‧‧第一勾部
(92)‧‧‧第二勾部
(10′)‧‧‧上蓋
(11′)‧‧‧扣孔
(12′)‧‧‧定位孔
(13′)‧‧‧插腳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圖。
[第四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再一角度分解圖。
[第五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組裝圖。
[第六圖]係為第五圖中上框和下框張開的狀態示意圖。
[第七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八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上框和下框的放大示意圖。
[第九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截面圖。
[第十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組裝立體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組裝立體示意圖。
(10)‧‧‧PCB板
(11)‧‧‧LED燈
(20)‧‧‧座體
(21)‧‧‧缺口
(22)‧‧‧凹腔
(23)‧‧‧第一樞接槽
(24)‧‧‧第二樞接槽
(25)‧‧‧扣部
(30)‧‧‧靜觸片
(31)‧‧‧第一焊接腳
(32)‧‧‧靜觸點
(40)‧‧‧支撐片
(41)‧‧‧第二焊接腳
(42)‧‧‧定位部
(50)‧‧‧動觸片
(52)‧‧‧第二掛孔
(60)‧‧‧下框
(61)‧‧‧第一橫桿
(62)‧‧‧第一連桿
(63)‧‧‧第一樞接軸
(64)‧‧‧第二樞接軸
(65)‧‧‧樞接孔
(601)‧‧‧第一嵌置槽
(602)‧‧‧第二嵌置槽
(70)‧‧‧上框
(71)‧‧‧第二橫桿
(72)‧‧‧第二連桿
(73)‧‧‧第三樞接軸
(74)‧‧‧第四樞接軸
(75)‧‧‧第六樞接軸
(701)‧‧‧第一掛孔
(80)‧‧‧鍵帽
(90)‧‧‧彈性件
(91)‧‧‧第一勾部
(92)‧‧‧第二勾部
(10′)‧‧‧上蓋
(11′)‧‧‧扣孔
(12′)‧‧‧定位孔
(13′)‧‧‧插腳

Claims (10)

  1. 一種超薄型鍵盤開關,其係包括有一座體、一靜觸片、一支撐片、一動觸片、一下框、一上框以及一鍵帽;該靜觸片和該支撐片彼此分開設置在該座體上,該靜觸片具有一第一焊接腳和一靜觸點,該支撐片具有一第二焊接腳,該第二焊接腳和該第一焊接腳均伸出該座體外;該動觸片一端與該支撐片保持接觸電性連接,該動觸片的另一端具有一動觸點,該動觸點位於該靜觸點的上方;該上框與該下框彼此交叉並可疊合地樞接在一起,該上框的下端和該下框的下端分別與該座體的兩端樞接,該上框的上端和該下框的上端分別與該鍵帽的底部兩端樞接,該上框與該下框組成一X型結構而帶動該動觸片活動,當該上框與該下框處於疊合狀態時,該動觸點與該靜觸點接觸電性連接,針對該動觸片設置於促使該動觸片復位使得該動觸點離開該靜觸點的一彈性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超薄型鍵盤開關,其中,所述下框和上框均呈U型,該下框包括有一第一橫桿和兩第一連桿,該第一橫桿的兩端均向外延伸出有一第一樞接軸,該第一樞接軸與該鍵帽樞接,該兩第一連桿彼此平行並分別與該第一橫桿的兩端一體成型連接,該兩第一連桿的尾端內側均延伸出有一第二樞接軸,該第二樞接軸與該座體樞接;該上框包括有一第二橫桿和兩第二連桿,該第二橫桿的兩端均向外延伸出有一第三樞接軸,第三樞接軸與該鍵帽樞接,該兩第二連桿彼此平行並分別與該第二橫桿的兩端一體成型連接,該兩第二連桿的尾端內側均延伸出有一第四樞接軸,該第四樞接軸與該座體樞接,且,該兩第二連桿分別對應位於該兩第一連桿的內側,該兩第二連桿的中部分別對應與該兩第一連桿的中部樞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超薄型鍵盤開關,其中,所述第一連桿的尾端表面凹設有一第一嵌置槽,該第一連桿的前端內側凹設有一第二嵌置槽,疊合狀態下,該第二連桿的前半部分嵌於該第一嵌置槽中,該第二連桿的後半部分嵌於該第二嵌置槽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超薄型鍵盤開關,其中,所述第二連桿的中部外側向外延伸出有一第六樞接軸,對應地該第一連桿上設置有一樞接孔,該第六樞接軸插入該樞接孔中樞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超薄型鍵盤開關,其中,所述座體上凹設有一第一樞接槽和一第二樞接槽,該第二樞接軸和該第四樞接軸分別對應卡嵌於該第一樞接槽和該第二樞接槽中,且該座體上設置有一上蓋,該上蓋將該第二樞接軸和該第四樞接軸分別對應限位於該第一樞接槽和該第二樞接槽中,該動觸片位於該上蓋的下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超薄型鍵盤開關,其中,所述鍵帽的底部設置有一第三樞接槽和一第四樞接槽,該第一樞接軸和該第三樞接軸分別對應卡扣於該第三樞接槽和該第四樞接槽中樞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超薄型鍵盤開關,其中,所述彈性件為拉簧,該拉簧的一端與該上框掛扣,該拉簧的另一端與該動觸片掛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超薄型鍵盤開關,其中,所述彈性件為彈片,其一體成型設置於該觸動片上,該動觸片與該下框安裝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超薄型鍵盤開關,其中,所述座體嵌於該X型結構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超薄型鍵盤開關,其中,所述座體位於該X型結構的下方。
TW103220814U 2014-11-24 2014-11-24 超薄型鍵盤開關 TWM497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0814U TWM497845U (zh) 2014-11-24 2014-11-24 超薄型鍵盤開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0814U TWM497845U (zh) 2014-11-24 2014-11-24 超薄型鍵盤開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7845U true TWM497845U (zh) 2015-03-21

Family

ID=53188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0814U TWM497845U (zh) 2014-11-24 2014-11-24 超薄型鍵盤開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78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8761B2 (en) 2015-06-16 2019-10-08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Depressible keys and keyboard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8761B2 (en) 2015-06-16 2019-10-08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Depressible keys and keyboards
TWI688976B (zh) * 2015-06-16 2020-03-21 新加坡商雷蛇(亞太)私人有限公司 可按壓鍵及鍵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70587B1 (ko) 초박형 키보드 스위치
TWI396216B (zh) 彈壓式按鍵
CN202454472U (zh) 小型键盘开关
CN204130407U (zh) 超薄型键盘开关
CN204130408U (zh) 无声键盘开关
CN202120790U (zh) 键盘开关
TWM394599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299829A (zh) 无声键盘开关
TWM497845U (zh) 超薄型鍵盤開關
US9362062B1 (en) Ultra-thin keyboard switch
CN202394805U (zh) 简易防倾倒开关
WO2017032219A1 (zh) 带x架结构的键盘开关
CN206332202U (zh) 连接器
TWI746928B (zh) 電連接器
CN112927973A (zh) 一种触片的摆动结构及其面板开关
US9824835B2 (en) Key switch having jointed links
CN202977249U (zh) 一种平面全触点开关
CN206040467U (zh) 一种开关
TWM538650U (zh) 帶燈開關
JP2004303716A (ja) 押釦スイッチ
CN210628140U (zh) 一种智能复位开关
CN219873256U (zh) 一种导通稳定的开关
CN202094016U (zh) 按压开关
CN209357632U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防水防尘开关
TWM361702U (en) Sw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