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7477U - 刷具結構 - Google Patents

刷具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7477U
TWM497477U TW103218265U TW103218265U TWM497477U TW M497477 U TWM497477 U TW M497477U TW 103218265 U TW103218265 U TW 103218265U TW 103218265 U TW103218265 U TW 103218265U TW M497477 U TWM497477 U TW M49747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d section
frame
clamp
fixing portion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8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i-chao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zhi-chao Hu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chao Huang filed Critical zhi-chao Huang
Priority to TW103218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7477U/zh
Publication of TWM497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7477U/zh

Link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Description

刷具結構
本創作是關於一種刷具結構,尤指一種藉由刷具結構之結構上的變化,而得以可拆卸地組裝一刷拭單元的刷具結構。
目前既有的刷洗用具,基本上大多包含一刷洗部及一刷柄,刷洗部與刷柄之間可為一體成形的連接方式,或是彼此以公插、母座的結構進行旋入、緊配或是卡扣等方式,以結合刷洗部及刷柄。刷洗部上的刷毛之類的刷洗元件是消耗品,經常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即會產生變形、損壞或甚至因為本身累積太多髒汙而發臭等情況,故刷洗部經常需要更換,以確保每次使用刷洗用具時,其刷洗部都處於良好的狀態。
一體成形的刷洗用具基本上無法滿足上述的更換需求,一旦刷洗部的狀況不佳時,只能直接置換整組刷洗用具,成本高且不利於環保。而藉由公插、母座彼此連接的刷洗用具,其公插、母座之間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難免產生結構性緊配失效的現象,進而導致公插、母座彼此容易鬆脫,故仍逃不過整組更換的命運。而且刷洗用具在正常使用時,先天上就容易接觸髒污跟潮濕環境,使公插、母座這類結合結構之中的夾縫表面本身非常容易藏汙納垢而難以清洗,其表面甚至還會產生頑強的「生物菌膜」(biofilm),反而讓刷洗用具成了傳播病菌的媒介,更加不利於衛生。
緣是,本創作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且依據多年來從事此方面之相關經驗,悉心觀察且研究之,並配合學理之運用,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創作。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刷具結構,以解決習知刷洗頭跟刷柄之間緊配效果不佳、及結合結構之中的夾縫表面本身容易藏汙納垢、不易清洗的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刷具結構,用以可拆卸地組裝一刷拭單元,該刷具結構包括:一握柄,其具有一柄身及位於該柄身一端上的一前端;以及一夾鉗框架,該夾鉗框架包含一第一框體及一第二框體,該第一框體的兩端分別為一連接於該前端的基部及一端部,該第二框體的兩端分別為一樞接端及一可拆卸端,其中該樞接端可樞轉地樞接於該端部,用以使該第二框體帶動該可拆卸端選擇性地位於一組裝位置及離開該組裝位置,其中,當該可拆卸端位於該組裝位置時,該可拆卸端能夠經由一組裝固定部而可拆卸地組裝於該基部,以使該夾鉗框架形成一封閉結構並定義出一夾鉗空間,從而夾鉗該刷拭單元於該夾鉗空間之中,當該組接固定部被解開,從而使該可拆卸端自該基部卸除時,該第二框體樞轉地帶動該可拆卸端離開該組裝位置,以使該夾鉗框架形成一開放結構,從而能夠釋放該刷拭單元。
本創作藉由上述的技術內容,可有效改善上述技術問題,尤其本創作並非透過習知慣用的公插、母座的方式以結合刷拭單元,不會有緊配失效的問題,因此明顯更加耐用、確保更長的使用壽命且方便刷拭單元的更換,並減少更換整組刷具的成本支出以及垃圾的產生,有助於環保。又因為本創作結構上的大幅改良,不會產生公插、母座夾縫表面之間藏汙納垢、難以清洗的問題,對於衛生上的維護,也優於一般的刷洗工具。
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
10‧‧‧握柄
11‧‧‧柄身
111‧‧‧前端
20‧‧‧夾鉗框架
20a‧‧‧開放結構
20b‧‧‧封閉結構
21‧‧‧第一框體
21a‧‧‧第一彎曲段
21b‧‧‧第一前彎曲段
21b’‧‧‧第一前彎曲段
21c‧‧‧第一後彎曲段
21c’‧‧‧第一後彎曲段
211‧‧‧基部
212‧‧‧端部
22‧‧‧第二框體
22a‧‧‧第二彎曲段
22b‧‧‧第二前彎曲段
22b’‧‧‧第二前彎曲段
22c‧‧‧第二後彎曲段
22c’‧‧‧第二後彎曲段
221‧‧‧樞接端
222‧‧‧可拆卸端
23‧‧‧組裝固定部
231‧‧‧組接固定端
2311‧‧‧第一固定部
232‧‧‧綑束帶
2321‧‧‧第二固定端
2322‧‧‧凸塊
24‧‧‧內緣部
241‧‧‧干涉爪
BR‧‧‧刷拭單元
P‧‧‧樞接部
SP‧‧‧夾鉗空間
SP’‧‧‧夾鉗空間
SP1‧‧‧夾鉗空間
SP1’‧‧‧夾鉗空間
SP2‧‧‧夾鉗空間
SP2’‧‧‧夾鉗空間
SP3‧‧‧夾鉗空間
SP3’‧‧‧夾鉗空間
ST‧‧‧緊壓迫結構
ST1‧‧‧前緊壓迫結構
ST1’‧‧‧前緊壓迫結構
ST2‧‧‧後緊壓迫結構
ST2’‧‧‧後緊壓迫結構
圖1A為本創作刷具結構的夾鉗框架形成開放結構時的示意圖;圖1B為本創作刷具結構的夾鉗框架形成封閉結構時的示意圖(一);圖1C為本創作刷具結構的夾鉗框架形成封閉結構時的示意圖(二);圖1D為本創作刷具結構的組裝固定部未進行固定時的立體俯角示意圖;圖1E為本創作刷具結構的組裝固定部未進行固定時的立體仰角示意圖;圖1F為本創作刷具結構的組裝固定部正進行固定時的操作示意圖;圖2A為本創作刷具結構正與刷拭單元組裝時的示意圖;圖2B為本創作刷具結構組裝有刷拭單元的示意圖;圖3A為本創作刷具結構僅具有單一呈水滴形式夾鉗空間的示意圖;圖3B為本創作刷具結構僅具有單一呈圓的形式夾鉗空間的示意圖;圖3C為本創作刷具結構具有三個呈水滴形式夾鉗空間的示意圖;圖3D為本創作刷具結構具有三個呈圓的形式夾鉗空間的示意圖;以及圖3E為本創作刷具結構之夾鉗框架未朝夾鉗空間彎曲的示意圖。
請參閱圖1A、圖1B及圖1C所繪示,本創作提供一種刷具結構,可用以可拆卸地組裝一刷拭單元BR(刷具單元BR另繪示於圖2A及圖2B)。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刷拭單元BR在圖2A及圖2B中所示範的為沐浴用的棉紗球,簡稱沐浴球,且為雙球形式,但是本創作所能適用的刷拭單元BR,並不以上述沐浴球為限,只要 可以滿足上述可拆卸的組裝的需求跟功能即可,因此刷拭單元BR也可以是海綿、泡棉或是帶有粗糙表面的複合式刷拭綿體之物件,如一些環保樹脂泡棉菜瓜布或木漿棉複合菜瓜布等。
如圖1A、圖1B及圖1C所繪示,前述刷具結構包括:一握柄10以及一夾鉗框架20。握柄10包含一柄身11及一位於柄身11一端上的前端111。夾鉗框架20則包含一第一框體21及一第二框體22。第一框體21的兩端分別為一連接於前端111的基部211及一端部212,第二框體22的兩端分別為一樞接端221及一可拆卸端222,其中樞接端221可樞轉地樞接於端部212,用以使第二框體22帶動位在相對於樞接端221另一端的可拆卸端222選擇性地位於一組裝位置(如圖1B、圖1C所示)及離開該組裝位置(如圖1A所示)。
承上,較佳地,如圖1B、圖1C所示,當可拆卸端222位於組裝位置時,可拆卸端222能夠經由一組裝固定部23而可拆卸地組裝於第一框體21的基部211,以使夾鉗框架20形成一封閉結構20a並定義出一夾鉗空間SP,從而使夾鉗框架20可夾鉗刷拭單元BR於夾鉗空間SP之中(刷拭單元BR如圖2A至圖2B所繪示,此時夾鉗框架20被刷拭單元BR遮蔽)。如圖1B至圖1A所繪示,當組裝固定部23被解開,從而使可拆卸端222可自基部211卸除時,第二框體22樞轉地帶動可拆卸端222離開組裝位置,以使夾鉗框架20形成一開放結構20b,從而使夾鉗框架20能夠釋放刷拭單元BR(如由圖2B至圖2A所繪示)。為了更具體地說明第二框體22如何樞轉地帶動可拆卸端222離開或到達所述組裝位置,如圖1A、圖1B及圖1C所示,其中樞接端221與端部212可經由樞接部P而彼此樞接,其中樞接部P可為一獨立的部件,以便構成樞接端221與端部212彼此的樞接結構,但是不以此為限,因此樞接部P也可以是屬於端部212的部件,以樞接於樞接端221,或者樞接部P可以是屬於樞接端221的部件,以便用來與端部212樞 接,如此第二框體22即可經由樞轉而帶動可拆卸端222朝第一框體21的基部211靠近而到達所述組裝位置,或是經由樞轉而帶動可拆卸端222遠離基部211,從而遠離所述組裝位置。
請參閱圖1D、圖1E及圖1F所繪示,前述之組裝固定部23還包含:一組接固定端231及一綑束帶232,組接固定端231可固設於可拆卸端222上,組接固定端231設有一第一固定部2311。所述綑束帶232可綑束於第一框體21的基部211地自組接固定端231朝第一框體21的基部211延伸,而且綑束帶232的自由端部(標號略)設有一第二固定部2321,綑束帶232綑束於第一框體21的基部211的外圍並帶領第二固定部2321對應且固接於第一固定部2311。第一固定部2311與第二固定部2321彼此相對應且可以彼此固接,以讓第一框體21、第二框體22之間彼此結合後可維持封閉結構20a(如:圖1C)的封閉狀態。第一固定部2311與第二固定部2322之間如何固定則不加以限定,不過較佳地,如圖1D、圖1E及圖1F所繪示,第一固定部2311可為一公卡扣部,而第二固定部2321可為一母卡扣部,第一固定部2311與第二固定部2321之間經由公、母卡扣的方式,而彼此固定,較佳地,如圖1E及圖2B所繪示,綑束帶232的外表面還可以凸設有數個凸塊2322,以產生較佳的摩擦力,有助於徒手對綑束帶232的扳動。然而第一固定部2311與第二固定部2321之間也可以透過魔鬼氈的方式而彼此固定,從而使封閉結構20a(如:圖1C)的封閉狀態可被良好地維持。又,圖1D、圖1E及圖1F所示範的是組接固定端231固設於可拆卸端222上的範例,然而依此類推(以下圖略),組接固定端231當然也可固設於第一框體21的基部211上,而綑束帶232則可綑束於可拆卸端222地自組接固定端231朝可拆卸端222延伸,綑束帶232的自由端部設有一第二固定部2321,綑束帶232綑束於可拆卸端222的外圍並帶領第二固定部2321對應且固接於組接固定端231的第一固定部2311。
請繼續參閱圖1C所繪示,第一框體21可朝夾鉗空間SP的方向彎曲而形成一第一彎曲段21a,而第二框體22可朝夾鉗空間SP的方向彎曲而形成一第二彎曲段22a,第一彎曲段21a與第二彎曲段22a彼此可大致成鏡像的對稱,且共同定義出一緊壓迫結構ST。而且第一彎曲段21a與第二彎曲段22a還可共同對夾鉗空間SP界定出兩個呈水滴形式的夾鉗空間SP1。請再繼續參閱圖3C所繪示,為了更進一步加強夾鉗框架20的夾鉗能力,第一框體21還可朝夾鉗空間SP彎曲而形成一第一前彎曲段21b及一第一後彎曲段21c,而第二框體22則可朝夾鉗空間SP彎曲而形成一第二前彎曲段22b及一第二後彎曲段22c,其中第一前彎曲段21b對應於第二前彎曲段22b,從而共同定義出一前緊壓迫結構ST1。第一後彎曲段21c對應於第二後彎曲段22c,從而共同定義出一後緊壓迫結構ST2。如此夾鉗框架20即可具有兩個朝夾鉗空間SP內縮的緊壓迫結構ST,分別是前緊壓迫結構ST1及後緊壓迫結構ST2,以期前緊壓迫結構ST1及後緊壓迫結構ST2能夠一起達到更好的夾鉗效果。而且圖3C中的第一框體21與第二框體22之間也大致呈鏡像的對稱,因此第一前彎曲段21b與第二前彎曲段22b之間所構成的前緊壓迫結構ST1,及第一後彎曲段21c與第二後彎曲段22c之間所構成的後緊壓迫結構ST2,可共同對夾鉗空間SP界定出三個呈水滴形式的夾鉗空間(SP1、SP2及SP3),然而仍不以此呈水滴形式的夾鉗空間(SP1,SP2,SP3)為限。因此又如圖3D所繪示,由於第一前彎曲段21b’、第二前彎曲段22b’兩者朝向夾鉗空間SP時所呈現的曲率較圖3C所繪示的第一前彎曲段21b、第二前彎曲段22b大,以及第一後彎曲段21c’、第二後彎曲段22c’兩者朝向夾鉗空間SP時所呈現的曲率也較圖3C所繪示的第一後彎曲段21c、第二後彎曲段22c大,故前緊壓迫結構ST1’與後緊壓迫結構ST2’可共同對夾鉗空間SP’界定出三個大致呈圓的形式的夾鉗空間(SP1’,SP2’,SP3’)。
此外本創作並不以上述的示範為限,請參閱圖3A所繪示,其夾鉗框架20的封閉結構20a也可呈一水滴型,從而使夾鉗空間SP呈一水滴的形式。又如圖3B所繪示,其夾鉗框架20的封閉結構20a大致呈一圓環型,從而使夾鉗空間SP呈一圓的形式。另外,如圖3E所繪示,夾鉗框架20的第一框體21及第二框體22也可以不朝夾鉗空間SP彎曲,而且第一框體21及第二框體22在組裝固定部23的固定之下,讓其封閉結構20a的長邊長於窄邊,從而大致呈一狹長橢圓形的封閉結構20a,並使夾鉗空間SP呈夾長橢圓的形式,當然,就圖3E而言,內緣部24也可以凸設有數個,干涉爪241,以幫助對所欲夾鉗物品的固定。以上的範例,也皆可達到本創作所欲對刷拭單元BR(如:圖2B)的夾鉗目的,且易於更換、易於清洗。
請參閱圖1A、圖1B及圖1C所繪示,夾鉗框架20的內緣部24還可凸設有數個干涉爪241,干涉爪241在夾鉗框架20形成封閉結構20a時,可連同緊壓迫結構ST一起對可夾鉗之物品,例如圖2A及圖2B的刷拭單元BR,進行更穩固的夾鉗動作,以輔助夾鉗框架20可進一步充分發揮其夾鉗的功效與目的。而干涉爪241亦能運用於本創作其他各個圖式所繪示的範例之中。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刷具結構,利用第一框體21及第二框體22之間的樞接,而產生可在開放結構20a及封閉結構20b之間相互變化的夾鉗框架20,藉此以夾鉗刷拭單元BR,可解決習知刷洗頭跟刷柄之間緊配效果不佳、及結合結構之中的夾縫表面本身容易藏汙納垢、不易清洗的問題,進而取得耐用、環保且兼顧衛生的效果。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非意欲侷限本創作的專利保護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或圖式內容所為的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創作的權利保護範圍內,合予陳明。
10‧‧‧握柄
11‧‧‧柄身
111‧‧‧前端
20‧‧‧夾鉗框架
20b‧‧‧封閉結構
21‧‧‧第一框體
211‧‧‧基部
212‧‧‧端部
22‧‧‧第二框體
221‧‧‧樞接端
222‧‧‧可拆卸端
23‧‧‧組裝固定部
24‧‧‧內緣部
241‧‧‧干涉爪
P‧‧‧樞接部

Claims (13)

  1. 一種刷具結構,用以可拆卸地組裝一刷拭單元,該刷具結構包括:一握柄,其具有一柄身及位於該柄身一端上的一前端;以及一夾鉗框架,該夾鉗框架包含一第一框體及一第二框體,該第一框體的兩端分別為一連接於該前端的基部及一端部,該第二框體的兩端分別為一樞接端及一可拆卸端,其中該樞接端可樞轉地樞接於該端部,用以使該第二框體帶動該可拆卸端選擇性地位於一組裝位置及離開該組裝位置,其中;當該可拆卸端位於該組裝位置時,該可拆卸端能夠經由一組裝固定部而可拆卸地組裝於該基部,以使該夾鉗框架形成一封閉結構並定義出一夾鉗空間,從而夾鉗該刷拭單元於該夾鉗空間之中;當該組接固定部被解開,從而使該可拆卸端自該基部卸除時,該第二框體樞轉地帶動該可拆卸端離開該組裝位置,以使該夾鉗框架形成一開放結構,從而能夠釋放該刷拭單元。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樞接端與該端部經由一樞接部而彼此樞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封閉結構呈一圓環型,從而該夾鉗空間呈一圓的形式。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封閉結構呈一水滴型,從而該夾鉗空間呈一水滴的形式。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夾鉗框架的內緣部凸設有數個干涉爪。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第一框體朝該夾鉗空間彎曲而形成一第一彎曲段,該第二框體朝該夾鉗空間彎曲而形成 一第二彎曲段,該第一彎曲段與該第二彎曲段共同定義出一緊壓迫結構。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第一彎曲段與該第二彎曲段共同對該夾鉗空間界定出兩個呈水滴形式的夾鉗空間。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第一彎曲段與該第二彎曲段共同對該夾鉗空間界定出兩個呈圓的形式的夾鉗空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第一框體朝該夾鉗空間彎曲而形成一第一前彎曲段及一第一後彎曲段,該第二框體朝該夾鉗空間彎曲而形成一第二前彎曲段及一第二後彎曲段,其中該第一前彎曲段對應於該第二前彎曲段,從而共同定義出一前緊壓迫結構;該第一後彎曲段對應於該第二後彎曲段,從而共同定義出一後緊壓迫結構。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第一前彎曲段與該第二前彎曲段之間,及該第一後彎曲段與該第二後彎曲段之間,共同對該夾鉗空間界定出三個呈水滴形式的夾鉗空間。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第一前彎曲段與該第二前彎曲段之間,及該第一後彎曲段與該第二後彎曲段之間,共同對該夾鉗空間界定出三個呈圓的形式的夾鉗空間。
  12. 如請求項2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組裝固定部還包含:一組接固定端,其固設於該可拆卸端,該組接固定端設有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綑束帶,其捆述於該第一框體的基部地自該組接固定端朝該第一框體的基部延伸,該綑束帶的自由端部設有一第二固定部,該綑束帶綑束於該第一框體的基部的外圍並帶領該第二固定部對應且固接於該第一固定部。
  1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刷具結構,其中該組裝固定部還包含: 一組接固定端,其固設於該第一框體的基部,該組接固定端設有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綑束帶,其綑束於該可拆卸端地自該組接固定端朝該可拆卸端延伸,該綑束帶的自由端部設有一第二固定部,該綑束帶綑束於該可拆卸端的外圍並帶領該第二固定部對應且固接於該第一固定部。
TW103218265U 2014-10-15 2014-10-15 刷具結構 TWM497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8265U TWM497477U (zh) 2014-10-15 2014-10-15 刷具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8265U TWM497477U (zh) 2014-10-15 2014-10-15 刷具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7477U true TWM497477U (zh) 2015-03-21

Family

ID=53187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8265U TWM497477U (zh) 2014-10-15 2014-10-15 刷具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7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1858A (zh)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工具和清洁装置
KR20130014601A (ko) 파이프의 연결 구조 및 청소구
JP2017170103A (ja) ブラシヘッドが交換可能な歯ブラシ
KR101359228B1 (ko) 세척도구
TWM497477U (zh) 刷具結構
KR101732109B1 (ko) 롤타입 청소용 밀대걸레
CN203662695U (zh) 一种全羊毛螺旋连接型灰尘掸子
KR100953206B1 (ko) 페인트 롤러
CN206979081U (zh) 长柄清洁刷
CN103156381A (zh) 一种牙刷
US20160143428A1 (en) Brushware structure
JP7361385B2 (ja) 清掃具
KR200462776Y1 (ko) 밀대 기능을 겸하는 빗자루
JP3215388U (ja) 歯に密着できる歯ブラシ
KR200449980Y1 (ko) 교환 가능한 털뭉치를 가진 다용도 세척솔
CN201451973U (zh) 伸缩式柱形刷子
US20210023692A1 (en) Tool head clamping system
CN201491926U (zh) 一种双面刷
JP6771973B2 (ja) 動物用歯ブラシ
TWM471853U (zh) 清潔用具夾頭之轉接座結構
TWM509019U (zh) 除塵拖把結構改良
WO2020215306A1 (zh) 牙刷
JP3194257U (ja) 清掃用具
TWM486390U (zh) 掃把頭組改良結構
TWM549596U (zh) 清潔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