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4392U -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4392U
TWM494392U TW103216003U TW103216003U TWM494392U TW M494392 U TWM494392 U TW M494392U TW 103216003 U TW103216003 U TW 103216003U TW 103216003 U TW103216003 U TW 103216003U TW M494392 U TWM494392 U TW M49439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light
light emitting
light
an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6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en-Yu Liu
hong-jie Lu
Xi-Qian Lin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TWM494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4392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8Carrier 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 H10K71/16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using selective deposition, e.g. using a mas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顯示器,特別是涉及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
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後續簡稱OLED)顯示器一直都被業界認為是最具競爭力的下世代顯示技術之一,其優點包括在無需背光模組即可自發光、應答速度快、低操作電壓。
標準的OLED顯示器具有自發光的特性,採用一由有機材料所構成的有機材料層,當有電流通過有機材料層時,有機材料層中的有機材料就會發光。搭配不同的有機材料,OLED顯示器即可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以達成多彩或全彩顯示器的需求。
目前在製造OLED顯示器的有機材料層的技術中,可利用蒸鍍機形成具有紅(R)、綠(G)、藍(B)三種顏色的有機材料層。所述蒸鍍機具有一開設有複數個開口的遮罩,所述有機材料層上劃分有複數個圖形區域。在蒸鍍的過程中,首先透過遮罩上的開口在一圖形區域上蒸鍍R、G、B三種顏色中的一種有機材料(例如R),之後再移動所述遮罩至其他圖形區域,透過同樣的開口依序形成其他顏色的有機材料(例如G、B)。由於蒸鍍過程中,有機材料會殘留在遮罩的開口附近,殘留的有機材料具有重量,久而久之,將使得遮罩產生變形,導致遮罩上的開口形狀產生變化,進而使得遮罩的開口無法精確對位,最終造成有機材料層上出現混色區域,即在某一圖形區域出現不同顏色的重疊現象,造成色偏差問 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主要藉由在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中設置防色偏差層,阻止有機發光層混色區域產生光線,以解決現有技術的色偏問題。
本創作為達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採用以下技術手段包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包括:一陽極層及一陰極層,所述陽極層與所述陰極層彼此相對且間隔地設置;一有機發光層,設置在所述陰極層與所述陽極層之間,所述有機發光層包含多個原色區域以及多個混色區域;及一防色偏差層,所述色偏差層設置在所述陽極層與所述有機發光層之間或所述有機發光層與所述陰極層之間,且所述防色偏差層具有多個對應所述混色區域的絕緣圖案,其中所述絕緣圖案用以阻止對應的所述混色區域產生光線。
本創作藉由在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中增加防色偏差層來達到阻止有機發光層的混色區域射出光線,以解決現有技術的色偏問題。以此設計可大幅提高生產的良率。
無疑地,本創作在閱者讀過下文以多種附圖與繪圖來描述的較佳實施例細節說明後將變得更為顯見。
A1‧‧‧光線射出方向
10‧‧‧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100‧‧‧下基板
101‧‧‧陽極層
102‧‧‧有機發光層
1021‧‧‧原色區域
1021a‧‧‧紅色原色區域
1021b‧‧‧綠色原色區域
1021c‧‧‧藍色原色區域
1022‧‧‧混色區域
103‧‧‧遮罩裝置
104‧‧‧防色偏差層
104a‧‧‧絕緣圖案
105‧‧‧陰極層
106‧‧‧上基板
107‧‧‧電洞注入層
108‧‧‧電洞傳輸層
109‧‧‧電子傳輸層
110‧‧‧電子注入層
圖1-4繪示出根據本創作實施例一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製作流程在不同步驟中顯示器各層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5-圖9繪示出本創作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多種態樣的剖面示意圖。
在下文的細節描述中,元件符號會標示在隨附的附圖中成為其中的一部份,並且以可實行實施例的特例描述方式來表示。這類實施例會說明足夠的細節,使得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得具以 實施。閱者須瞭解到本創作也可利用其它的實施例或是在不悖離所述實施例的前提下作出結構性、邏輯性、及電性上的改變。因此,下文的細節描述不應該被視為是一種限定,相反的,其中所包含的實施例將由申請專利範圍來加以界定。此外,下文的各實施例中所稱的方位“上”及“下”,僅是用來表示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下文中特舉多個實施例並搭配附圖來說明本創作技術內容。其中,圖1-4繪示出根據本創作實施例一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製作方法流程在不同製程步驟中顯示器的各層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5-9則繪示出利用該製造方法所製成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多種態樣。
本創作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設置一陽極層;設置一陰極層,所述陽極層與所述陰極層彼此相對且間隔地設置;設置一有機發光層在所述陰極層與所述陽極層之間,所述有機發光層包含多個原色區域以及多個混色區域;及設置一防色偏差層,所述防色偏差層設置在所述陽極層與所述有機發光層之間或所述有機發光層與所述陰極層與之間,且所述防色偏差層具有多個對應所述混色區域的絕緣圖案,其中所述絕緣圖案用以阻止對應的所述混色區域產生光線。
在一實施列中在設置有機發光層之前更包括提供一上基板與一下基板,而所述陰極層與所述陽極層則設置在所述上基板與所述下基板之間。
下面將根據圖示來詳細說明該實施例中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製作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光線射出方向可以為從有機發光層的發光面朝向上基板射出的上光線射出方向A1或光線射出方向是可以為從有機發光層的發光面朝向下基板射出的下光線射出方向,本實施列中將以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 光線射出方向為上光線射出方向A1為例。
首先請參照圖1,在流程一開始,提供一下基板100作為整體元件結構的基底,如一透明的玻璃板或塑膠板或其他具有組件承載功能的材料,其中下基板100可以是指經強化過後的板材。接著,在下基板100的上表面或上方形成一陽極層101。陽極層101的材料可為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TCO),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鋅(zinc oxide,ZnO)、鋁摻雜氧化鋅(AZO,Al:ZnO)等,或是不透光的金屬,如鎳(Nickel,Ni)、金(Aurora,Au)、鉬(Molybdenum,Mo)或鉑(Platinum,Pt)等,其以蒸鍍或是濺鍍方式形成在下基板100上。
在形成陽極層101後,在陽極層101上方形成一有機發光層(Emitting Layer,EML)102。有機發光層102含有多個原色區域1021,如紅色原色區域1021a,綠色原色區域1021b,藍色原色區域1021c。有機發光層102原色區域1021的材料會視原色區域1021的顏色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材料,舉例來說,紅色原色區域1021a的材料可使用DCM(4-(Dicyanomethylene)-2-methyl-6-(4-dimethylaminostyryl)-4H-pyran),DCM-2,DCJTB(4-(Dicyanomethylene)-2-ter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in-4-yl-vinyl)-4H-pyran)等紅光染料,綠色原色區域1021b的材料可使用Alq((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DMQA(N,N'-Dimethyl-quinacridone)等綠光染料,藍色原色區域1021c的材料可使用anthracene,Alq2,BCzVBi(4,4"-bis(9-ethyl-3-carbazovinylene)-1,1"-biphenyl),Perylene,OXD(oxadiazole),DPVB(Bis(2,2diphenylvinyl)benzene)等藍光染料。有機發光層102的形成可以利用現有技術的蒸鍍機及其使用的遮罩(tension mask)以相應地蒸鍍上前述紅、綠、藍三種有色發光材料,形成紅色原色區域1021a,綠色原色區域1021b, 以及藍色原色區域1021c。但在蒸鍍過程中,有機材料會殘留在開口附近的遮罩上,由於殘留的有機材料具有重量,久而久之,將導致遮罩產生變形,使其開口形狀產生變化,進而使得遮罩的開口無法精確定位,最終造成有機材料層102上出現混色區域1022。
請參照圖2,在形成有機發光層102後,接著在有機發光層102的上方或下方(本實施列以上方為例)會架設一遮罩裝置103。然後通過所述遮罩裝置103進行一蒸鍍或濺鍍程序,以在有機發光層102的上方形成防色偏差層104。其中所述防色偏差層104具有多個對應所述混色區域1022的絕緣圖案104a,所述絕緣圖案104a的形成材料可以採用二氧化矽或光阻。
若所述絕緣圖案104a的形成材料為光阻,則先塗布一層光阻,之後再進行微影與蝕刻程序(包括紫外線曝光及顯影等步驟)將所述光阻圖案化,即可形成絕緣圖案104a。或者,先以濺鍍方式在有機發光層104上形成一層光阻,之後藉由光刻程序將所述光阻層圖案化,形成絕緣圖案104a。
在一較佳實施列中絕緣圖案104a也可以採用二氧化矽(Oxide)材料來製作。所採用的製造方法也是微影蝕刻製程,因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3,而後在防色偏差層104上方形成一陰極層105,陰極層105功用在於產生電子,故一般選擇功函數低的金屬材料,如低功函數的鹼金族(alkali)、鹼土族(alkaline earth)、或是鑭系金屬(lanthanide)等,最後提供一上基板106,將所述上基板106設於所述陰極層105的上方作為整體元件結構的保護層,所述上基板106可為一透明的玻璃板或塑膠板或其他具有元件保護功能的材料,如此即完成了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主要結構的製作。
如圖3所示,一般當通以電流時,陽極層101會產生電洞而與陰極層105所產生的電子會在有機發光層102結合產生光子,使有機發光層102可產生光線射出,但在本創作中,藉由絕緣圖 案104a設置在對應的混色區域1022上,使陽極層101所產生的電洞與陰極層105所產生的電子無法在混色區域1022中結合產生光子,從而達到阻止混色區域1022產生光線,最終達到防止色偏差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光線射出方向可以由陽極層101與陰極層105的選用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在一實施例中,陽極層101為厚度範圍介於150nm至200nm之間的鋁層或厚度範圍介於100nm至150nm之間的金層,陰極層105為厚度範圍介於0.1nm至20nm之間的鋁層或厚度範圍介於0.1nm至20nm之間的銀層或厚度範圍介於20nm至100nm之間的氧化銦錫層或氧化銦鋅層。此時陽極層101為光反射型,而陰極層105為光穿透型,所述有機發光層102具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可定義出與其垂直的一上光線射出方向A1,所述上光線射出方向A1是所述出光面往所述上基板106的方向。因此使得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光線射出方向為朝向所述上基板106射出的上光線射出方向A1射出。
在另一實施例中,陽極層101為厚度範圍介於50nm至300nm之間的氧化銦錫層或氧化銦鋅層,陰極層105為厚度範圍介於150um至200um之間的鋁層。此時陽極層101為光穿透型,而陰極層105為光反射型,所述有機發光層102具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可定義出與其垂直的一下光線射出方向,所述下光線射出方向是所述出光面往所述下基板100的方向。因此使得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光線為從朝向所述下基板100射出的下光線射出方向射出。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防色偏差層104是位於所述陰極層105與所述有機發光層102之間。但在其他實施例中,防色偏差層104亦可設置在所述陽極層101與所述有機發光層102之間。
在上述實施例中,可以在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增設其他 層級以增加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發光效率,請參後續圖式說明。
請參照圖4所示實施例中,陽極層101形成在下基板100上。再於陽極層101上形成一電洞注入層(Hole Injection Layer,HIL)107。電洞注入層107可為最高佔據分子軌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能階與陽極層101的功函數匹配的材料,如CuPc(copper phthalocyanine)、TiOPc、m-MTDATA(4,4’,4”-tris(3-methylphen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2-TNATA(4,4’,4”-tris(2-naphth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或是PEDOT-PSS(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等材料。電洞注入層107可以通過蒸鍍、旋塗、刮刀塗布等方式形成。電洞注入層107的功用在於增加介面間的電荷注入,並能提高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發光效率。
在形成電洞注入層107後,接著,在電洞注入層107上形成一電洞傳輸層(Hole Transport Layer,HTL)108。電洞傳輸層108為具有高電洞遷移率以及高熱穩定性的薄膜材料,如NPB(naphtha-phenylene benzidine)、TPD(N,N'-diphenyl-N,N'-di(3-methyl 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或是PVK(poly(9-vinyl carbazole))等材料,其可以透過蒸鍍、旋塗、刮刀塗布等方式形成在電洞注入層107上。電洞傳輸層108的功用在於提高電洞的傳輸速率,進而提高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發光效率。
在形成電洞傳輸層108後,在電洞傳輸層108上形成有機發光層102,所述有機發光層102具有多個原色區域1021以及多個混色區域1022。接著在有機發光層102上方形成防色偏差層104,其中所述防色偏差層104具有多個對應所述混色區域1022的絕緣圖案104a,接下來可在防色偏差層104上形成一電子傳輸層(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109。電子傳輸層109的功用在於使陰極層105注入的電子能順利傳輸到有機發光層102,並阻絕電洞 遷移到陰極層105,故其材料要具有高電子遷移率的特性,並具有可阻絕電洞的能障,其適合的材料如PBD(2-(4-biphenyl)-5-(4-tert-butylphenyl)-1,3,4-oxadiazole)、OXD、TAZ(3-(biphenyl4-yl)-4-phenyl-5-(4-tert-butylphenyl)-4H-1,2,4-triazole)或Alq3等,且透過蒸鍍、旋塗、刮刀塗布等方式形成在防色偏差層104上。
在電子傳輸層109之上進一步形成一電子注入層110(Electron Injection Layer,EIL),其材料可為最低未佔據分子軌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能階且與陰極層105的功函數匹配的材料,如LiF、LiO3、LiBO2等。而後在電子注入層110上形成一陰極層105,最後提供一上基板106在陰極層105上作為整體元件結構的保護層,所述保護層的材料可為諸如透明的玻璃板或塑膠板或其他具有元件保護功能的材料,如此即完成了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主要結構的製作。
在另一實施列中,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主要結構為前述圖3所示: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陽極層101為光反射型的陽極層,陰極層110為光穿透型的陰極層,因此使得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光線為沿著所述的上光線射出方向A1射出,該實施例構成的堆疊順序自下而上依次為在下基板100上依次形成一陽極層101,一具有多個原色區域1021與多個混色區域1022的有機發光層102,一防色偏差層104,其中所述防色偏差層具有多個對應所述混色區域1022的絕緣圖案104a,一陰極層105及一上基板106。
在另一實施列中,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主要結構為前述圖4所示: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陽極層101為光反射型,陰極層110為光穿透型,造成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光線為沿著所述上光線射出方向A1射出,整體疊構自下而上依次為在下基板100上依次形成一陽極層101,一電洞注入層107,一電洞傳輸層108,一具有多個原色區域1021與多個混色區域1022的有機發 光層102,一防色偏差層104,其中所述防色偏差層具有多個對應所述混色區域1022的絕緣圖案104a,一電子傳輸層109,一電子注入層110,一陰極層105及一上基板106。
但上述結構僅為本創作的一較佳具體實施例,在其它實施例中,根據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光線射出方向的不同,防色偏差層104可以在對應混色區域107的情形下設置在不同位置。請參照圖5-9,其繪示出本創作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多種不同的防色偏差層104設置態樣的橫斷面示意圖。
在一實施例中,防色偏差層104可以設置在電子傳輸層109與電子注入層110之間(如圖5),或者可以設置在電子注入層110與陰極層105之間(如圖6),或者可以設置在電洞傳輸層108與電洞注入層107之間(如圖7)、或者可以設置在電洞注入層107與陽極層101之間(如圖8),或者可以設置在陽極層101與下基板100之間(如圖9)都可以達到阻止混色區域1022中的電子與電洞行因結合反應而產生光線的作用,最終防止色偏差的功效。
在本創作中,防色偏差層104的形狀並不以圖式所揭露的方形所限制,也可以為菱形、梯形、漏斗形等,只要防色偏差層104可以完全遮蔽混色區域1022即為本創作之技術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本創作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不限定於前述實施例所揭露的光線射出方向的發光設計,且防色偏差層104的設置並不受限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的光線射出方向,只要保證防色偏差層104是設置在陽極層101與陰極層105之間,產生阻止有機發光層102中對應於混色區域1022的電子與電洞行進行結合產生光線的作用即可,最終防止色偏差產生,以此設計可大幅提高生產的良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創作,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創作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 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之內。
A1‧‧‧光線射出方向
10‧‧‧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100‧‧‧下基板
101‧‧‧陽極層
102‧‧‧有機發光層
1021a‧‧‧紅色原色區域
1021b‧‧‧綠色原色區域
1021c‧‧‧藍色原色區域
1022‧‧‧混色區域
104a‧‧‧絕緣圖案
105‧‧‧陰極層
106‧‧‧上基板
107‧‧‧電洞注入層
108‧‧‧電洞傳輸層
109‧‧‧電子傳輸層
110‧‧‧電子注入層

Claims (7)

  1.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括:一陽極層及一陰極層,所述陽極層與所述陰極層彼此相對且間隔設置;一有機發光層,所述有機發光層設置在所述陰極層與所述陽極層之間,所述有機發光層包含多個原色區域以及多個混色區域;及一防色偏差層,所述防色偏差層設置在所述陽極層與所述有機發光層之間或所述有機發光層與所述陰極層之間,且所述防色偏差層具有多個對應所述該些混色區域的絕緣圖案,其中所述絕緣圖案用以阻止對應的所述混色區域產生光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更包括:相對間隔設置的一上基板與一下基板,所述陰極層與所述陽極層相對間隔地設置在所述上基板與所述下基板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所述陽極層為光反射型的陽極層,所述陰極層為光穿透型的陰極層,所述有機發光層具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可定義出與其垂直的一上光線射出方向,所述上光線射出方向是所述出光面往所述上基板的方向。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所述陽極層為光穿透型的陽極層,所述陰極層為光反射型的陰極層,所述有機發光層具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可定義出與其垂直的一下光線射出方向,所述下光線射出方向是所述出光面往所述下基板的方向。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所述光反射型的陽極層為一厚度範圍介於150nm至200nm之間的鋁層或厚度範圍介於100nm至150nm之間的金層,所述光穿透型的陰 極層為一厚度範圍介於0.1nm至20nm之間的鋁層或厚度範圍介於0.1nm至20nm之間的銀層或厚度範圍介於20nm至100nm之間的氧化銦錫層或氧化銦鋅層。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所述光穿透型的陽極層為一厚度範圍介於50nm至300nm之間的氧化銦錫層或氧化銦鋅層,所述光反射型的陰極層為一厚度範圍介於150um至200um之間的鋁層。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所述絕緣圖案的材料為光阻或二氧化矽。
TW103216003U 2013-09-09 2014-09-09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M49439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9844.7A CN104425758A (zh) 2013-09-09 2013-09-09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4392U true TWM494392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6246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0979A TWI607597B (zh) 2013-09-09 2014-09-09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TW103216003U TWM494392U (zh) 2013-09-09 2014-09-09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0979A TWI607597B (zh) 2013-09-09 2014-09-09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69364A1 (zh)
CN (1) CN104425758A (zh)
TW (2) TWI6075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7597B (zh) * 2013-09-09 2017-12-01 宸鴻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0684B (zh) * 2015-09-14 2019-03-1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2029B (zh) * 2017-09-20 2019-12-3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2956A (ja) * 1996-11-28 1998-06-19 Seiko Precision Kk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2043056A (ja) * 2000-07-19 2002-02-08 Canon Inc 発光素子
US6770502B2 (en) * 2002-04-04 2004-08-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op-emitting OLED display device with desiccant structures
US20050285518A1 (en) * 2004-06-24 2005-12-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isplay having thick cathode
JP5114215B2 (ja) * 2006-01-27 2013-01-09 東北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デバイス、および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20070176538A1 (en) * 2006-02-02 2007-08-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ntinuous conductor for OLED electrical drive circuitry
JP2008311044A (ja) * 2007-06-14 2008-12-2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エリア発光型有機el表示パネル
TWI458388B (zh) * 2007-09-21 2014-10-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及其製法
KR20150038544A (ko) * 2008-05-07 2015-04-08 더 트러스티즈 오브 프린스턴 유니버시티 전자 장치들 또는 다른 물품들 위의 코팅들에 사용하기 위한 혼성 층들
JP5796422B2 (ja) * 2011-09-05 2015-10-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N104425758A (zh) * 2013-09-09 2015-03-18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7597B (zh) * 2013-09-09 2017-12-01 宸鴻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1382A (zh) 2015-03-16
CN104425758A (zh) 2015-03-18
US20150069364A1 (en) 2015-03-12
TWI607597B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0441B (en) Organic EL device and display
TWI483441B (zh) 有機el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3852509B2 (ja) 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24648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848201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JP2008047340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929373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having emission layers and an electron injection layer including fullerene and lithium quinolate
JP6060361B2 (ja) 有機発光素子
JP5458554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02011209A2 (en) Method of patterning color changing media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s
TWI607597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559593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10767737B (zh) 一种全色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JP5709422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94775B1 (ko) 백색 유기발광소자
JP4210872B2 (ja) 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82130A1 (ja) 有機el素子及び有機el発光装置
JP5999789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245011A (ja) 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521415U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0896097B (zh) 一种全色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12310301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制备的显示装置
CN203521416U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KR20160083607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1060596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