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3980U - 止鼾器 - Google Patents
止鼾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93980U TWM493980U TW103213798U TW103213798U TWM493980U TW M493980 U TWM493980 U TW M493980U TW 103213798 U TW103213798 U TW 103213798U TW 103213798 U TW103213798 U TW 103213798U TW M493980 U TWM493980 U TW M493980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pipe
- vent
- tube
- snor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與睡眠輔助器具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止鼾器。
睡覺打鼾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在過去,人們並不認為打鼾會對於健康造成影響,頂多只是產生惱人的噪音罷了。然而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發現打鼾其實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的主要病徵,由於打鼾使得睡眠呼吸反覆暫停,造成大腦及體內血液嚴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進而誘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心率失常、心肌梗塞及心絞痛,更甚者,若夜間呼吸暫停時間超過120秒則容易在凌晨猝死。由此可知,打鼾實為健康之大敵。
打鼾發生原因主要是睡眠時,上呼吸道之一些可鬆塌構造,主要為懸壅垂、軟顎、扁桃腺前後弓、舌根等,隨著呼吸而改變位置所致。打鼾的聲音主要包含有「吸氣共鳴聲」和「呼出氣爆聲」兩種。請參閱圖1,當人體在仰臥睡眠時,由於舌頭1受地心引力作用的影響而向身體後方移動,使得口腔咽喉部位2的直徑變小,導致口腔咽喉部位2附近的肌肉如軟顎3等因氣流的影響而發出共鳴聲,即為「吸氣共鳴聲」;「呼出氣爆聲」則是人體同樣在仰睡的狀態下,軟顎3鬆塌且受重力影響而阻塞上呼吸道(如圖1虛線所示),造成原本應從鼻腔2a呼出的氣體被迫聚積於口腔4,並在口腔4氣壓過大時突破緊閉的雙唇所產生的氣爆聲。
目前醫學界普偏採用治療打鼾的方法有三種:一、連續正壓氣道加壓術(CPAP):用呼吸面罩直接灌入空氣;二、懸雍垂軟齶(月咢)喉嚨整型術(UPPP):開刀切除喉嚨軟齶(月咢)及懸雍垂,使舌頭的阻塞作用減少;第三種為下顎前置器(MAD),利用牙科方法製作的矯正器,使下顎咬在向前伸的位置。其中CPAP對改善呼吸中止,提高含氧量量效果最明顯,但是許多人無法忍受睡覺時臉上罩著呼吸罩,以及出外旅行時攜帶打氣機;UPPP看似可一勞永逸,但許多研究報告顯示改善程度只有百分之五十,且有可能會復發;使用MAD之改善程度雖可達百分之七十,但是睡覺時需要咬著MAD是一件不舒適的事,且若MAD的形狀與尺寸並非針對個人而設計時,亦會造成牙齦酸痛及下顎關節與肌肉之問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止鼾器,攜帶方便且可有效降低使用者在睡眠時所產生的打鼾現象,提升睡眠品質並改善使用者之健康狀況。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止鼾器包含一通氣管以及一咬固件。其中該通氣管包含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分別形成於該通氣管之兩端並相互連通,該第一開口之口徑大於該第二開口之口徑;該咬固件固接於該通氣管之形成該第一開口之一端的管壁。
本創作之效果在於,利用該止鼾器之管狀構造及所形成之開口,讓使用者保持上呼吸道之暢通,並使原本聚集於口腔中的氣體順利自鼻腔排出。藉此大幅降低使用者打鼾的機率,改善睡眠品質。
1‧‧‧舌頭
2‧‧‧咽喉部位
2a‧‧‧鼻腔
3‧‧‧軟顎
4‧‧‧口腔
5‧‧‧前方兩側牙齒
10‧‧‧通氣管
12‧‧‧第一管段
14‧‧‧第二管段
14a‧‧‧輔助通氣口
S1‧‧‧第一開口
S2‧‧‧第二開口
S3‧‧‧缺口
20‧‧‧咬固件
22‧‧‧延伸片
22a‧‧‧咬合部
22b‧‧‧定位部
24‧‧‧牽引繩孔
圖1係人體仰睡時,上呼吸道附近肌肉位置改變而造成打鼾的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止鼾器之立體圖。
圖3係本創作上述較佳實施例之止鼾器置放於口腔中之示意圖。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后,請參圖2所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止鼾器,其係由矽膠材質一體製成而包含有一通氣管10以及一咬固件20。該止鼾器具有可變形之特性。
該通氣管10包含有相連接之一第一管段12與一第二管段14,該第一管段12具有一第一開口S1,該第二管段14具有一第二開口S2,且該第一開口S1與該第二開口S2分別形成於該通氣管10之兩端並相互連通。
該通氣管10之第一管段12的管徑變化,係先從形成該第一開口S1之一端至連接該第二管段14之一端漸增,而後再減縮,亦即,該第一管段12的的中間部位略呈鼓起狀;而該通氣管10之該第二管段14的管徑則為等徑。
該通氣管10更包含有二個缺口S3,該二缺口S3自該第一開口S1的周緣朝該第二開口S2方向切設而成,使得該通氣管10於該二缺口S3的兩側各形成一撓性片。另外,該通氣管10之該第二管段14包含有一弧形之輔助通氣口14a。
該咬固件20包含二延伸片22,該二延伸片22一端連接該通氣管10之該第一管段12的周緣,另一端朝相
反方向延伸而各形成一咬合部22a,並於末端各形成一定位部22b。該咬固件20於該二延伸片22共同連接該第一管段12的部位具有一牽引繩孔24,供一線體(圖未示)之一端繫於其上。當該止鼾器被放置於口腔中時,該線體之另一端則穿出口腔外部,並可固定於使用者所穿著之衣物上,避免該止鼾器不小心被使用者吞入。
請配合圖3所示,係表示該止鼾器置入人體口腔中。由於該通氣管10為矽膠材質製成而具有彈性,故可分別與上顎及舌頭間產生一黏滯力,使得該通氣管10不致輕易滑落使用者之咽喉,而能固定於舌頭1之後半段,即靠近舌根處。在實際使用上,使用者僅須藉由吞嚥之動作,即可將該止鼾器控制在上述較舒適且安全的有效位置。
其中,該通氣管10之第一管段12因管徑變化而具有一中段鼓起的形狀,利於往上頂住軟顎3,避免軟顎3因上呼吸道內的氣體流動而產生振動,進而發出共鳴聲,同時也因為該鼓起狀符合上顎之弧度,使上顎得以緊密貼附於該第一管段12,增加使用者在使用該止鼾器時的舒適度。為了使不同口腔大小的各個使用者,皆能在使用上感到舒適,該通氣管10之該兩缺口S3可藉由改變其大小,使該通氣管10得以因應不同使用者之口腔4形狀及大小而變形。
該通氣管10之第二管段14位於舌頭1根部上方,用以抵住舌根,使舌根不致因鬆弛而阻塞上呼吸道,且為避免該第二管段14過於靠近該咽喉部位2而讓使用者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該第二管段14之長度以小於該第一管段12的長度為佳。
該咬固件20因矽膠材質所賦予之延展性及可變形之特性,會往口腔4前方延伸,達到使前方兩側牙齒5便於咬固的位置,其中該二延伸片22之咬合部22a被前方
兩側牙齒5所咬固,能使該通氣管10不致被使用者意外吞入,而該定位部22b則露出於大臼齒之外側而夾在唇齒之間,使該止鼾器更能穩定地位於口腔中之適當位置。
以下說明該止鼾器所達成之功效,請繼續配合圖3,當該止鼾器置入口腔4時,上呼吸道將保持暢通,降低打鼾的機率。更進一步的說,當使用者吸氣時,由於咽喉部位2的直徑不會因舌根的擠壓而變小,藉此降低了咽喉部位2附近肌肉因氣流產生振動而發出之「吸氣共鳴聲」;當使用者呼氣時,由於上呼吸道不會被鬆塌的軟顎3阻塞,使氣氣體氣體可順利自鼻腔2a送出,於此同時,部分進入口腔4的氣體,也會經由該止鼾器的第二開口S2進入口腔4,而後經由第一開口S1或該缺口S3,往鼻腔2a送出,該止鼾器之各開口形成氣體可流經之通道,使體內的氣體不會在口腔4內聚集而最終產生「呼出氣爆聲」。
另外,為避免該第二開口S2被喉部的痰液堵塞而阻礙口腔中氣體之流動,該第二管段14更包含有一弧形之輔助通氣口14a,同樣可供氣體由該孔洞進入口腔4,而後經由第一開口S1或該缺口S3,往鼻腔2a送出,達到降低「呼出氣爆聲」產生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創作止鼾器,藉由該通氣管10的管徑變化,將上呼吸道中容易於睡眠中呈現鬆弛的構造固定於一定的位置,使上呼吸道保持暢通;並利用該通氣管10所形成之複數個開口,使氣體不致在口腔4中聚集,而能順利自鼻腔2a排出。本創作該較佳實施例不但可有效減少使用者打鼾的機率,提升睡眠品質,對於長期承受睡眠呼吸中止併發症風險的民眾來說實為一大福音。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
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0‧‧‧通氣管
12‧‧‧第一管段
14‧‧‧第二管段
14a‧‧‧輔助通氣口
S1‧‧‧第一開口
S2‧‧‧第二開口
S3‧‧‧缺口
20‧‧‧咬固件
22‧‧‧延伸片
22a‧‧‧咬合部
22b‧‧‧定位部
24‧‧‧牽引繩孔
Claims (10)
- 一種止鼾器,包括:一通氣管,包含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分別形成於該通氣管之兩端並相互連通,該第一開口之口徑大於該第二開口之口徑;以及一咬固件,固接於該通氣管之形成該第一開口之一端的管壁。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止鼾器,其中該通氣管包括有相連接之一第一管段與一第二管段,該第一管段具有該第一開口,且其管徑大於該第二管段之管徑,該第二管段具有該第二開口。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止鼾器,其中該通氣管之該第一管段的管徑,係先從形成該第一開口之一端至連接該第二管段之一端漸增,而後再減縮。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止鼾器,其中該通氣管之該第二管段的管徑為等徑。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止鼾器,其中該通氣管之該第二管段包含有一輔助通氣口。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止鼾器,其中該通氣管之該第一管段的長度大於該第二管段的長度。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止鼾器,其中該通氣管包含有兩缺口,該二缺口自該第一開口的周緣朝該第二開口方向切設而成,該通氣管於該二缺口的兩側各形成一撓性片。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止鼾器,其中該咬固件包含二延伸片,該二延伸片一端連接該第一管段,另一端朝相反方向延伸而各形成一咬合部,並於末端各形成一定位部。
- 如請求項8所述之止鼾器,其中該咬固件於該二延伸片共同連接該第一管段的部位具有一牽引繩孔,該牽引繩孔供一線體之一端繫於其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止鼾器,其中該通氣管與該咬固件為矽膠材質一體製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13798U TWM493980U (zh) | 2014-08-04 | 2014-08-04 | 止鼾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13798U TWM493980U (zh) | 2014-08-04 | 2014-08-04 | 止鼾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93980U true TWM493980U (zh) | 2015-01-21 |
Family
ID=52784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213798U TWM493980U (zh) | 2014-08-04 | 2014-08-04 | 止鼾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493980U (zh) |
-
2014
- 2014-08-04 TW TW103213798U patent/TWM493980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99380B2 (ja) | 口腔器具 | |
US5465734A (en) | Adjustable tongue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 |
US6766802B1 (en) | Sleep appliance | |
KR101133537B1 (ko) | 자가 맞춤형 코골이 방지장치 | |
US20050166929A1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lieving upper airway obstructions | |
US20140216469A1 (en) | Mandibular appliance with oxygen | |
JP5361991B2 (ja) | いびき防止装置 | |
CN105246437A (zh) | 用于防止及治疗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增量可调式下颌前移装置 | |
EP3823566B1 (en) | Oral appliance | |
US20100224197A1 (en) | Sleep appliance | |
US9962283B2 (en) | Aid for supporting of jaw angle used against snoring and sleep apnea | |
TWM585604U (zh) | 口內止鼾裝置 | |
TWI563995B (zh) | Only snoring device | |
US20120031410A1 (en) | Dental device for preventing a sleep disorder | |
KR100931473B1 (ko) | 코골이 및 이갈이 방지기구 | |
CA2554629A1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lieving upper airway obstructions | |
TWM493980U (zh) | 止鼾器 | |
CN108542584A (zh) | 一种止鼾装置 | |
CN105326600B (zh) | 止鼾器 | |
CN104414782A (zh) | 一种防鼾牙垫 | |
TW201521702A (zh) | 氣流干擾式之通鼻止鼾器 | |
CN102451055A (zh) | 颈部支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