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3188U -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3188U
TWM493188U TW103208850U TW103208850U TWM493188U TW M493188 U TWM493188 U TW M493188U TW 103208850 U TW103208850 U TW 103208850U TW 103208850 U TW103208850 U TW 103208850U TW M493188 U TWM493188 U TW M49318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oaxial cable
nut
cable connector
inn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8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漢忠
Original Assignee
光紅建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紅建聖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紅建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208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3188U/zh
Priority to US14/585,293 priority patent/US9859669B2/en
Publication of TWM493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3188U/zh
Priority to US15/811,686 priority patent/US10381791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尤指一種具有良好電連接性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習知旋轉式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接地電連性常發生接觸不良的問題,原因在於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螺帽與上述設備之螺紋介面連接器連合時,螺帽與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內套筒未完全接觸,以及內套筒與螺紋介面連接器未接觸,或不小心拉扯導致螺帽與內套筒與螺紋介面連接器鬆脫,上述接觸不良導致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本體與螺紋介面連接器的接地性變差,而使電氣信號傳輸性能降低。
本創作為一種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本創作將螺帽與內套筒接合為一體,使螺帽可相對於外套筒轉動時,內套筒也可相對於外套筒轉動,並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同軸電纜後,內套筒可與同軸電纜之編織層(接地線)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所以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電子裝置之接頭後,無論螺帽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能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本創作為一種同軸電纜線連接器,用於接合一電子裝置之具有一螺紋表面之一接頭,該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包括具有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之一螺帽、與該螺帽同軸之一內套筒及與該螺帽同軸之一第一套筒,該第一套筒之一內凸緣徑向地設置在該內套筒上,其特徵在於當該螺帽相對於該第一套筒轉動時,該內套筒相對於該第一套筒轉動。
本創作為一種同軸電纜線連接器,用於接合一電子裝置之具有一螺紋表面之一接頭,該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包括具有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之一螺帽、與該螺帽同軸之一內套筒及與該螺帽同軸之一第一套筒,該第一套筒之一內凸緣徑向地設置在該內套筒上,該第一套筒內可供一同軸電纜裝設,其特徵在於該內套筒可在該同軸電纜內轉動。
本創作為一種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適於接合一電子裝置之具有一螺紋表面之一接頭,包括一螺帽,具有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之一螺紋部;一內套筒,與該螺帽同軸設置;一第一套筒,與該螺帽同軸設置;以及一第二套筒,環繞設置在該內套筒上,且位於該內套筒與該第一套筒之間,一環狀空間位在該第一套筒與該第二套筒之間,適於容納一同軸電纜之一外皮層。
現將經由對說明性實施例、隨附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之以下詳細描述的評述,使本創作之此等以及其他組件、步驟、特徵、效益及優勢變得明朗。
圖式揭示本創作之說明性實施例。其並未闡述所有實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他實施例。為節省空間或更有效地說明,可省略顯而易見或不必要之細節。相反,可實施一些實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細節。當相同數字出現在不同圖式中時,其係指相同或類似組件或步驟。
當以下描述連同隨附圖式一起閱讀時,可更充分地理解本創作之態樣,該等隨附圖式之性質應視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該等圖式未必按比例繪製,而是強調本創作之原理。
現描述說明性實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他實施例。為節省空間或更有效地呈現,可省略顯而易見或不必要之細節。相反,可實施一些實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細節。
本創作為一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其中同軸電纜之剖面圖如第1圖所示,此同軸電纜包括一金屬線1、包覆金屬線1之一絶緣層3、包覆絶緣層3之一薄金屬層5、包覆薄金屬層5之一金屬編織層7及包覆金屬編織層7之一塑膠皮層9,其中金屬線1之材質為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另外薄金屬層5之材質為含鋁之金屬層、含銅之金屬層或含有導電物質之導電層,例如一鋁箔包覆層或銅箔包覆層,其中薄金屬層5具有電性遮蔽功效,可減少干擾,而金屬編織層7之形式包括二層編織(Standard)、三層編織(Tri-shield)及四層編織(Quad)等不同包覆形式,金屬編織層7的材質例如為鋁、鋁合金、銅或銅合金。
本創作具有數個實施例,該些實施例皆可相互結合其特點,以下依序說明本創作之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第2a圖、第2b圖、第2c圖及第2d圖所示,其依序為第一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此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包括同軸之一第一內套筒10、一第二內套筒11、一外套筒12、一螺帽13及一定位環14,其中第一內套筒10、第二內套筒11、外套筒12、螺帽13及定位環14係以同軸配置方式並容納如第1圖所示之同軸電纜,第一內套筒10、第二內套筒11、外套筒12、螺帽13及定位環14之材質為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例如導電塑膠)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第一內套筒10、第二內套筒11、外套筒12、螺帽13及定位環14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等金屬材質。另外本實施例之定位環14為一C型金屬環。
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10具有一穿孔101、一外凸緣102、一第一表面103、一第二表面104、一溝槽105及一後端延伸部106,其中第一表面103位在外凸緣102與第二表面104之間,第二表面104位在第一表面103與溝槽105之間,而溝槽105環設在於第一內套筒10之外表面且位在第二表面104與後端延伸部106之間。本實施例之第二內套筒11包括一外凸緣111及一後端延伸部112。本實施例之螺帽13包括一穿孔131、一內凸緣132及一螺紋部133。本實施例之外套筒12包括一穿孔121、一內凸緣122及一後端延伸部123,其中後端延伸部123的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106及後端延伸部112之外徑,且後端延伸部1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106之外徑,且其中後端延伸部112之長度係小於後端延伸部106。另外螺帽13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先將第一內套筒10之後端延伸部106穿設在螺帽13之穿孔131內,螺帽13之內凸緣132的表面132a與第一內套筒10之第一表面103相接觸,而外凸緣102之外表面102a與螺帽13之一內表面132b相接觸,此內表面132b位在螺紋部133與內凸緣132之間,接著將螺帽13與第一內套筒10相互接合,同時使內凸緣132之表面132a與第一內套筒10之第一表面103緊密接合,以及外凸緣102之外表面102a與螺帽13之內表面132b緊密接合,其中接合的方式包括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接著再將後端延伸部106穿設在外套筒12之穿孔121內,使外套筒12之內凸緣122位在第一內套筒10之第二表面104上,此時外套筒12可相對於第一內套筒10自由轉動,接著再將定位環14從外套筒12之後端延伸部123穿入並卡設在第一內套筒10之溝槽105內,當外套筒12往螺帽13相反方向軸向移動時,此定位環14可抵住外套筒12之內凸緣122,用以限制外套筒12軸向之移動,接著再將第二內套筒11從外套筒12之後端延伸部123穿入設置在第一套筒10與外套筒12之間,其中第二內套筒11之外凸緣111外側表面與外套筒12內表面相互接合,其接合之方式如上述螺帽13與第一內套筒10之接合方式,其中定位環14位在外套筒12之內凸緣122與第二內套筒11之外凸緣111之間,藉由定位環14可限制第一套筒10軸向移動,此時後端延伸部106、後端延伸部112及後端延伸部123之間形成同心環繞關係,因後端延伸部1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106之外徑,且螺帽13與第一內套筒10相互接合,所以螺帽13轉動時,第一內套筒10同時可相對於第二內套筒11及外套筒12旋轉。
請參閱第2e圖所示,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第二內套筒11之後端延伸部112、第一內套筒10之後端延伸部106與外套筒12之後端延伸部123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會從穿孔101之後端穿進第一內套筒10之穿孔1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13之螺紋部133所構成之空間內,此時第一內套筒10與編織層7(接地線)可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接著再施以一徑向壓力於外套筒12上,使外套筒12稍微變形,進而使外套筒12與第二內套筒11夾緊及固定同軸電纜。
請參閱第2f圖及第2g圖所示,安裝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至一接頭2,此接頭2可設置在一電子裝置上,或是一延長同軸電纜之中間轉接頭,或是一T型或F型之轉接頭,其中組裝步驟,此接頭2具有一螺紋部4,使同軸電纜中心的金屬線1穿進接頭2內,接著旋轉螺帽13使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第一內套筒10的第一外凸緣102慢慢接近接頭2,直至外凸緣102抵觸接頭2表面,因螺帽13與第一內套筒13呈接合固定的狀態,第一內套筒10可以在同軸電纜內轉動並與編織層7隨時保持良好接觸,使螺帽13連接至接頭2後,無論螺帽13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能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另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10與螺帽13係以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其中之一方式接合,除此之外也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將第一內套筒10與螺帽13預先接合成一體,然後再進行組裝,請參閱第2h圖所示,其中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10與螺帽13之材質為同一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例如導電塑膠)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或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10與螺帽13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等金屬材質。
以下實施例的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所組成之元件之材質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例如第一內套筒、一第二內套筒、一外套筒、一螺帽及一定位環之材質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以下進行其它實施例說明時,將不予以重覆揭露。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第3a圖、第3b圖、第3c圖及第3d圖所示,其依序為第二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此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包括同軸之一第一內套筒20、一第二內套筒21、一外套筒22、一螺帽23、一定位環24、一第一彈性環25及一第二彈性環26,其中第一彈性環25及第二彈性環26之材質為一橡膠材質、非導電性之聚合物材質、導電之聚合物材質或導電之橡膠材質。另外本實施例之定位環24為一C型金屬環。
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20具有一穿孔201、一外凸緣202、一第一表面203、一第二表面204、一溝槽205及一後端延伸部206,其中外凸緣202具有一第一凸部2021及一第二凸部2022,其中第一凸部2021及一第二凸部2022為一階梯結構,第二凸部2022之徑向最大直徑大於第一凸部2021徑向最大直徑,且第二凸部2022係位在第一凸部2021與第一表面203之間,而第一表面203位在第二凸部2022與第二表面204之間,而溝槽205環設於第一內套筒20之外表面且位在第二表面204與後端延伸部206之間。本實施例之第二內套筒21包括一外凸緣211及一後端延伸部212。本實施例之螺帽23包括一穿孔231、一內凸緣232、一螺紋部233、一延伸部234及一凹部235,其中凹部235係環設在螺帽23之內表面,位在內凸緣232與螺紋部233之間。本實施例之外套筒22包括一穿孔221、一內凸緣222及一後端延伸部223,其中後端延伸部223的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206及後端延伸部212之外徑,且後端延伸部2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206之外徑,且其中後端延伸部212之長度係小於後端延伸部206。另外螺帽23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先將第一內套筒20之後端延伸部206穿設在螺帽23之穿孔231內,螺帽23之內凸緣232與第一內套筒20之第一表面203相接觸,而第二凸部2022之表面2022a與螺帽23之一內表面232b相接觸,此內表面232b位在螺紋部233與內凸緣232之間,接著螺帽23與第一內套筒20相互接合,同時使內凸緣232之表面232a與第一內套筒20之第一表面203緊密接合,以及第二凸部2022之表面2022a與螺帽23之內表面232b緊密接合,其中接合的方式包括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另外螺帽23之凹部235與第一內套筒20之第一凸部2021及一第二凸部2022之間會形成一空間,用以組裝時提供第二彈性環26設置;接著將第一彈性環25置入螺帽23之延伸部234所形成之空間內,此第一彈性環25因本身彈性而抵靠在延伸部234的內壁上,接著將後端延伸部206穿設在外套筒22之穿孔221內,使外套筒22之內凸緣222位在第一內套筒20之第二表面204上,此時外套筒22之內凸緣222可相對於第一內套筒20自由轉動,另外第一彈性環25會位在內凸緣222與延伸部234之間,此第一彈性環25係用於防此水氣進入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內,接著將定位環24從外套筒22之後端延伸部223穿入並卡設在第一內套筒20之溝槽205內,當外套筒22往螺帽23相反方向軸向移動時,此定位環24可抵住外套筒22之內凸緣222,用以限制外套筒22軸向之移動,接著再將第二內套筒21從外套筒22之後端延伸部223穿入設置在第一套筒20與外套筒22之間,其中第二內套筒21之外凸緣211外側表面與外套筒22內表面相互接合,其接合之方式如上述螺帽23與第一內套筒20之接合方式,其中定位環24位在外套筒22之內凸緣222與第二內套筒21之外凸緣211之間,藉由定位環24可限制第一套筒20軸向移動,此時後端延伸部206、後端延伸部212及後端延伸部223之間形成同心環繞關係,因後端延伸部2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206之外徑,且螺帽23與第一內套筒20相互接合,所以螺帽23轉動時,第一內套筒20同時可相對於第二內套筒21及外套筒22旋轉,接著將第二彈性環26置入螺帽23之凹部235與第一內套筒20之第一凸部2021及一第二凸部2022所形成的空間內,此第二彈性環26係用於防此水氣進入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內。
請參閱第3e圖所示,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第二內套筒21之後端延伸部212、第一內套筒20之後端延伸部206與外套筒22之後端延伸部223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會從穿孔201之後端穿進第一內套筒20之穿孔2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23之螺紋部233所構成之空間內,此時第一內套筒20與編織層7(接地線)可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接著再施以一徑向壓力於外套筒22上,使外套筒22稍微變形,進而使外套筒22與第二內套筒21夾緊及固定同軸電纜。
本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時的狀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予以重覆 揭露,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後,第一內套筒20可以在同軸電纜內轉動並與編織層7隨時保持良好接觸,使螺帽23連接至接頭2後,無論螺帽23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能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另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20與螺帽23係以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其中之一方式接合,除此之外也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將第一內套筒20與螺帽23預先接合成一體,然後再進行組裝,請參閱第3f圖所示,其中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20與螺帽23之材質為同一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例如導電塑膠)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或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20與螺帽23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等金屬材質。
第三實施例:
請參閱第4a圖、第4b圖、第4c圖及第4d圖所示,其依序為第三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此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包括同軸之一第一內套筒30、一第二內套筒31、一外套筒32、一螺帽33、一定位環34、一第一彈性環35及一第二彈性環36,其中第一彈性環35及第二彈性環36之材質為一橡膠材質、非導電性之聚合物材質、導電之聚合物材質或導電之橡膠材質。另外本實施例之定位環34為一C型金屬環。
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30具有一穿孔301、一外凸緣302、一第一表面303、一第二表面304、一溝槽305、一後端延伸部306及一第三表面307,其中外凸緣302具有一第一凸部3021及一第二凸部3022,其中第一凸部3021及一第二凸部3022為一階梯結構,第二凸部3022之徑向最大直徑大於第一凸部3021徑向最大直徑,且第二凸部3022係位在第一凸部3021與第一表面303之間,而第一表面303位在第二凸部3022與第二表面304之間,而溝槽305環設於第一內套筒30之外表面且位在第二表面304與第三表面307之間。本實施例之第二內套筒31包括一外凸緣311及一後端延伸部312。本實施例之螺帽33包括一穿孔331、一內凸緣332、一螺紋部333、一延伸部334及一凹部335,其中凹部335係環設在螺帽33之內表面,位在內凸緣332與螺紋部333之間。本實施例之外套筒32包括一穿孔321、一第一內凸緣322、一後端延伸部323、一第二內凸緣324及一溝槽325,其中溝槽325係位在第一內凸緣322與第二內凸緣324之間且環設在外套筒32內表面上,其中後端延伸部323的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306及後端延伸部312之外徑,且後端延伸部3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306之外徑,且其中後端延伸部312之長度係小於後端延伸部306。另外螺帽33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先將第一內套筒30之後端延伸部306穿設在螺帽33之穿孔331內,螺帽33之內凸緣332表面332a與第一內套筒30之第一表面303相接觸,而第二凸部3022之表面3022a與螺帽33之一內表面332b相接觸,此內表面332b位在螺紋部333與內凸緣332之間,接著螺帽33與第一內套筒30相互接合,同時使內凸緣332之表面332a與第一內套筒30之第一表面303緊密接合,以及第二凸部3022之表面3022a與螺帽33之內表面332b緊密接合,其中接合的方式包括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另外螺帽33之凹部335與第一內套筒30之第一凸部3021及一第二凸部3022之間會形成一空間,用以組裝時提供第二彈性環36設置;接著將定位環34置入外套筒32之溝槽325內,再將第一彈性環35套設在外套筒32之第一內凸緣322上,因第一彈性環35因本身彈性而緊貼在第一內凸緣322表面上;接著將己組裝定位環34及第一彈性環35之外套筒32從第一內套筒30之後端延伸部306穿入,使後端延伸部306穿設在外套筒32之穿孔321內,使外套筒32之第一內凸緣322及第二內凸緣324分別位在第一內套筒30之第二表面304及第三表面307上,此時定位環34卡設在第一內套筒30之溝槽305內,同時第一彈性環35也位在第一內凸緣322與延伸部334之間,此第一彈性環35係用於防此水氣進入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內,而位在溝槽305及溝槽325內的定位環34可抵住外套筒32之第一內凸緣322及第二內凸緣324,用以限制外套筒32軸向之移動,此時外套筒32可相對於第一內套筒30自由轉動;接著再將第二內套筒31從外套筒32之後端延伸部323穿入設置在第一套筒30與外套筒32之間,其中第二內套筒31之外凸緣311外側表面與外套筒32內表面相互接合,其接合之方式如上述螺帽33與第一內套筒30之接合方式,此時後端延伸部306、後端延伸部312及後端延伸部323之間形成同心環繞關係,因後端延伸部3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306之外徑,且螺帽33與第一內套筒30相互接合,所以螺帽33轉動時,第一內套筒30同時可相對於第二內套筒31及外套筒32旋轉,接著將第二彈性環36置入螺帽33之凹部335與第一內套筒30之第一凸部3021及一第二凸部3022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內,此第二彈性環36係用於防此水氣進入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內。
請參閱第4e圖所示,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第二內套筒31之後端延伸部312、第一內套筒30之後端延伸部306與外套筒32之後端延伸部323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會從穿孔301之後端穿進第一內套筒30之穿孔3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33之螺紋部333所構成之空間內,此時第一內套筒30與編織層7(接地線)可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接著再施以一徑向壓力於外套筒32上,使外套筒32稍微變形,進而使外套筒32與第二內套筒31夾緊及固定同軸電纜。
本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時的狀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予以重覆 揭露,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後,第一內套筒30可以在同軸電纜內轉動並與編織層7隨時保持良好接觸,使螺帽33連接至接頭2後,無論螺帽33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能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另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30與螺帽33係以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其中之一方式接合,除此之外也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將第一內套筒30與螺帽33預先接合成一體,然後再進行組裝,請參閱第4f圖所示,其中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30與螺帽33之材質為同一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例如導電塑膠)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或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30與螺帽33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等金屬材質。
第四實施例:
請參閱第5a圖、第5b圖、第5c圖及第5d圖所示,其依序為第四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此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包括同軸之一第一內套筒40、一第二內套筒41、一外套筒42、一螺帽43、一定位環44、一第一彈性環45及一第二彈性環46,其中第一彈性環45及第二彈性環46之材質為一橡膠材質、非導電性之聚合物材質、導電之聚合物材質或導電之橡膠材質。另外本實施例之定位環44為一C型金屬環。
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40具有一穿孔401、一外凸緣402、一第一表面403、一第二表面404、一溝槽405及一後端延伸部406,其中外凸緣402具有一第一凸部4021及一第二凸部4022,其中第一凸部4021及一第二凸部4022為一階梯結構,第二凸部4022之徑向最大直徑大於第一凸部4021徑向最大直徑,且第二凸部4022係位在第一凸部4021與第一表面403之間,而第一表面403位在第二凸部4022與溝槽405之間,而溝槽405位在於第一內套筒40之外表面且位在第二表面404與第一表面403之間。本實施例之第二內套筒41包括一外凸緣411及一後端延伸部412。本實施例之螺帽43包括一穿孔431、一內凸緣432、一螺紋部433、一延伸部434及一凹部435,其中凹部435係環設在螺帽43之內表面,位在內凸緣432與螺紋部433之間。另外螺帽43之延伸部434具有一表面436、一溝槽437及一斜面438,其中溝槽437係位在表面436與斜面438之間,表面436係位在溝槽437與內凸緣432之間。本實施例之外套筒42包括一穿孔421、一內凸緣422及一後端延伸部423,其中內凸緣422表面環設一溝槽4221且在前端環設一缺口4222,使內凸緣422內表面呈現階梯形態。其中後端延伸部423的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406及後端延伸部412之外徑,且後端延伸部4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406之外徑,且其中後端延伸部412之長度係小於後端延伸部406。另外螺帽43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先將第一內套筒40之後端延伸部406穿設在螺帽43之穿孔431內,螺帽43之內凸緣432表面332a與第一內套筒40之第一表面403相接觸,而第二凸部4022之表面4022a與螺帽43之一內表面432b相接觸,此內表面432b位在螺紋部333與內凸緣432之間,接著螺帽43與第一內套筒40相互接合,同時使內凸緣432之表面432a與第一內套筒40之第一表面403緊密接合,以及第二凸部4022之表面4022a與螺帽43之內表面432b緊密接合,其中接合的方式包括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另外螺帽43之凹部435與第一內套筒40之第一凸部4021及一第二凸部4022之間會形成一空間,用以組裝時提供第二彈性環46設置;接著將第一彈性環45置入溝槽405內。
在第一內套筒40與螺帽43組裝時,可將定位環44設置在外套筒42之溝槽4221內,且定位環44之一卡合部441會凸出於溝槽4221且最大徑向直徑大於內凸緣422表面之最大徑向直徑,接著與組裝完成的第一內套筒40與螺帽43進行組裝,將第一內套筒40之後端延伸部406穿設在外套筒42之穿孔421內進行組裝,定位環44之卡合部441會抵觸螺帽43之斜面438,並經由組裝者持續施力使定位環44之卡合部441卡進螺帽43之溝槽437內,定位環44被包覆在溝槽4221與溝槽437所形成之空間內,當外套筒42往螺帽43相反方向軸向移動時,此定位環44可相互卡住外套筒42之內凸緣422及螺帽43之延伸部434,藉由此定位環44用以限制外套筒42軸向之移動,此時外套筒42之內凸緣422之外表面抵觸螺帽43之表面436及內凸緣432之側面,同時外套筒42之缺口4222係位在第一內套筒40之溝槽405上並將第一彈性環45包覆在缺口4222與溝槽405形成的空間內。
此時外套筒42可相對於第一內套筒40自由轉動,接著再將第二內套筒41從外套筒42之後端延伸部423穿入設置在第一套筒40與外套筒42之間,其中第二內套筒41之外凸緣411外側表面與外套筒42內表面相互接合,其接合之方式如上述螺帽43與第一內套筒40之接合方式,此時後端延伸部406、後端延伸部412及後端延伸部423之間形成同心環繞關係,因後端延伸部4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406之外徑,且螺帽43與第一內套筒40相互接合,所以螺帽43轉動時,第一內套筒40同時可相對於第二內套筒41及外套筒42旋轉,接著將第二彈性環46置入螺帽43之凹部435與第一內套筒40之第一凸部4021及一第二凸部4022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內,此第二彈性環46係用於防此水氣進入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內。
請參閱第5e圖所示,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第二內套筒41之後端延伸部412、第一內套筒40之後端延伸部406與外套筒42之後端延伸部423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會從穿孔401之後端穿進第一內套筒40之穿孔4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43之螺紋部433所構成之空間內,此時第一內套筒40與編織層7(接地線)可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接著再施以一徑向壓力於外套筒42上,使外套筒42稍微變形,進而使外套筒42與第二內套筒41夾緊及固定同軸電纜。
本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時的狀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予以重覆 揭露,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後,第一內套筒40可以在同軸電纜內轉動並與編織層7隨時保持良好接觸,使螺帽43連接至接頭2後,無論螺帽43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能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另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40與螺帽43係以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其中之一方式接合,除此之外也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將第一內套筒40與螺帽43預先接合成一體,然後再進行組裝,請參閱第5f圖所示,其中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40與螺帽43之材質為同一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例如導電塑膠)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或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40與螺帽43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等金屬材質。
第五實施例:
請參閱第6a圖、第6b圖、第6c圖及第6d圖所示,其依序為第五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此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包括同軸之一第一內套筒50、一第二內套筒51、一外套筒52、一螺帽53、一第一彈性環55及一第二彈性環56,其中第一彈性環55及第二彈性環56之材質為一橡膠材質、非導電性之聚合物材質、導電之聚合物材質或導電之橡膠材質。
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50具有一穿孔501、一外凸緣502、一第一表面503、一第二表面504、一溝槽505及一後端延伸部506,其中外凸緣502具有一第一凸部5021及一第二凸部5022,其中第一凸部5021及一第二凸部5022為一階梯結構,第二凸部5022之徑向最大直徑大於第一凸部5021徑向最大直徑,且第二凸部5022係位在第一凸部5021與第一表面503之間,而第一表面503位在第二凸部5022與溝槽505之間,而溝槽505環設在於第一內套筒50之外表面且位在第二表面504與第一表面503之間。本實施例之第二內套筒51包括一外凸緣511及一後端延伸部512。本實施例之螺帽53包括一穿孔531、一內凸緣532、一螺紋部433、一凹折部534及一凹部535,其中凹部535係環設在螺帽53之內表面,位在內凸緣532與螺紋部533之間。外套筒52包括一穿孔521、一內凸緣522及一後端延伸部523,其中內凸緣522表面環設一溝槽5221且在前端環設一缺口5222,使內凸緣522內表面呈現階梯形態,其中後端延伸部523的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506及後端延伸部512之外徑,且後端延伸部5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506之外徑,且其中後端延伸部512之長度係小於後端延伸部506。另外螺帽53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先將第一內套筒50之後端延伸部506穿設在螺帽53之穿孔531內,螺帽53之內凸緣532與第一內套筒50之第一表面503相接觸,而第二凸部5022之表面5022a與螺帽53之一內表面532b相接觸,此內表面532b位在螺紋部533與內凸緣532之間,接著螺帽53與第一內套筒50相互接合,同時使內凸緣532之表面532a與第一內套筒50之第一表面503緊密接合,以及第二凸部5022之表面5022a與螺帽53之內表面532b緊密接合,其中接合的方式包括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另外螺帽53之凹部535與第一內套筒50之第一凸部5021及一第二凸部5022之間會形成一空間,用以組裝時提供第二彈性環56設置;接著將第一彈性環55置入溝槽505內。
將第一內套筒50之後端延伸部506穿設在外套筒52之穿孔521內進行組裝,將外套筒52之內凸緣522之外表面抵觸螺帽53之內凸緣532之側面,同時外套筒52之缺口5222係位在第一內套筒50之溝槽505上並將第一彈性環55包覆在缺口5222與溝槽505形成的空間內,同時凹折部534將位在外套筒52之溝槽5221上方,利用滾壓壓合之方式使凹折部534變形而徑向凹折至溝槽5221內,此變形之凹折部534將用以限制外套筒52軸向之移動,此時外套筒52可相對於第一內套筒50自由轉動,接著再將第二內套筒51從外套筒52之後端延伸部523穿入設置在第一套筒50與外套筒52之間,其中第二內套筒51之外凸緣511外側表面與外套筒52內表面相互接合,其接合之方式如上述螺帽53與第一內套筒50之接合方式,此時後端延伸部506、後端延伸部512及後端延伸部523之間形成同心環繞關係,因後端延伸部5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506之外徑,且螺帽53與第一內套筒50相互接合,所以螺帽53轉動時,第一內套筒50同時可相對於第二內套筒51及外套筒52旋轉,接著將第二彈性環56置入螺帽53之凹部535與第一內套筒50之第一凸部5021及一第二凸部5022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內,此第二彈性環56係用於防此水氣進入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內。
請參閱第6e圖所示,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第二內套筒51之後端延伸部512、第一內套筒50之後端延伸部506與外套筒52之後端延伸部523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會從穿孔501之後端穿進第一內套筒50之穿孔5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53之螺紋部433所構成之空間內,此時第一內套筒50與編織層7(接地線)可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接著再施以一徑向壓力於外套筒52上,使外套筒52稍微變形,進而使外套筒52與第二內套筒51夾緊及固定同軸電纜。
本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時的狀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予以重覆 揭露,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後,第一內套筒50可以在同軸電纜內轉動並與編織層7隨時保持良好接觸,使螺帽53連接至接頭2後,無論螺帽53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能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另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50與螺帽53係以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其中之一方式接合,除此之外也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將第一內套筒50與螺帽53預先接合成一體,然後再進行組裝,請參閱第6f圖所示,其中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50與螺帽53之材質為同一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例如導電塑膠)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或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50與螺帽53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等金屬材質。
第六實施例:
請參閱第7a圖、第7b圖、第7c圖及第7d圖所示,其依序為第六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此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包括同軸之一第一內套筒60、一第二內套筒61、一外套筒62、一螺帽63、一第一彈性環65及一第二彈性環66,其中第一彈性環65及第二彈性環66之材質為一橡膠材質、非導電性之聚合物材質、導電之聚合物材質或導電之橡膠材質。
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60具有一穿孔601、一外凸緣602、一第一表面603、一第二表面604、一溝槽605及一後端延伸部606,其中外凸緣602具有一第一凸部6021及一第二凸部6022,其中第一凸部6021及一第二凸部6022為一階梯結構,第二凸部6022之徑向最大直徑大於第一凸部6021徑向最大直徑,且第二凸部6022係位在第一凸部6021與第一表面603之間,而第一表面603位在第二凸部6022與溝槽605之間,而溝槽605環設在於第一內套筒60之外表面且位在第二表面604與第一表面603之間。本實施例之第二內套筒61包括一外凸緣611及一後端延伸部612。本實施例之螺帽63包括一穿孔631、一內凸緣632、一螺紋部633、一延伸部634及一凹部635,其中延伸部634外表面環設一凹槽6341,其中凹部635係環設在螺帽63之內表面,位在內凸緣632與螺紋部633之間。外套筒62包括一穿孔621、一內凸緣622、一後端延伸部623及一凹折部624,其中內凸緣622之前端內表面環設一缺口6221,使內凸緣622內表面呈現階梯形態,而凹折部624與內凸緣622外表面之間形成一凹槽6222,另外後端延伸部623的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606及後端延伸部612之外徑,且後端延伸部6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606之外徑,且其中後端延伸部612之長度係小於後端延伸部606。另外螺帽63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先將第一內套筒60之後端延伸部606穿設在螺帽63之穿孔631內,螺帽63之內凸緣632與第一內套筒60之第一表面603相接觸,而第二凸部6022之表面6022a與螺帽23之一內表面632b相接觸,此內表面632b位在螺紋部633與內凸緣632之間,接著螺帽63與第一內套筒60相互接合,同時使內凸緣632之表面632a與第一內套筒60之第一表面603緊密接合,以及第二凸部6022之表面6022a與螺帽63之內表面632b緊密接合,其中接合的方式包括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另外螺帽63之凹部635與第一內套筒60之第一凸部6021及一第二凸部6022之間會形成一空間,用以組裝時提供第二彈性環66設置;接著將第一彈性環65置入溝槽605內。
將第一內套筒60之後端延伸部606穿設在外套筒62之穿孔621內進行組裝,將外套筒62之內凸緣622之外表面抵觸螺帽63之內凸緣632之底面,也就是將外套筒62之內凸緣622置入延伸部634與第二表面604之間,而外套筒62之缺口6221會位在第一內套筒60之溝槽605上並將第一彈性環65包覆在缺口6222與溝槽605形成的空間內,同時外套筒62之凹折部624將位在螺帽63之凹槽6341上方,利用滾壓壓合之方式使凹折部624變形而徑向凹折至凹槽6341內,此變形之凹折部624將用以限制外套筒62軸向之移動,此時外套筒62可相對於第一內套筒60自由轉動,接著再將第二內套筒61從外套筒62之後端延伸部623穿入設置在第一套筒60與外套筒62之間,其中第二內套筒61之外凸緣611外側表面與外套筒62內表面相互接合,其接合之方式如上述螺帽63與第一內套筒60之接合方式,此時後端延伸部606、後端延伸部612及後端延伸部623之間形成同心環繞關係,因後端延伸部6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606之外徑,且螺帽63與第一內套筒60相互接合,所以螺帽63轉動時,第一內套筒60同時可相對於第二內套筒61及外套筒62旋轉,接著將第二彈性環66置入螺帽63之凹部635與第一內套筒60之第一凸部6021及一第二凸部6022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內,此第二彈性環66係用於防此水氣進入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內。
請參閱第7e圖所示,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第二內套筒61之後端延伸部612、第一內套筒60之後端延伸部606與外套筒62之後端延伸部623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會從穿孔601之後端穿進第一內套筒60之穿孔6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63之螺紋部633所構成之空間內,此時第一內套筒60與編織層7(接地線)可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接著再施以一徑向壓力於外套筒62上,使外套筒62稍微變形,進而使外套筒62與第二內套筒61夾緊及固定同軸電纜。
本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時的狀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予以重覆 揭露,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後,第一內套筒60可以在同軸電纜內轉動並與編織層7隨時保持良好接觸,使螺帽63連接至接頭2後,無論螺帽63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能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另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60與螺帽63係以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其中之一方式接合,除此之外也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將第一內套筒60與螺帽63預先接合成一體,然後再進行組裝,請參閱第7f圖所示,其中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60與螺帽63之材質為同一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例如導電塑膠)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或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60與螺帽63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等金屬材質。
第七實施例:
請參閱第8a圖、第8b圖、第8c圖及第8d圖所示,其依序為第七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此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包括同軸之一第一內套筒70、一第二內套筒71、一外套筒72及一螺帽73。
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70具有一穿孔701、一套筒主體702及複數卡扣彈片703,其中複數卡扣彈片703之前端係環設在套筒主體702之側表面上,而每二卡扣彈片703之間具有一環狀間隙,套筒主體702上具有一外凸緣7021及一第一表面7022,每一卡扣彈片703具有相互連接之一第一延伸部704及一第二延伸部705,其中第一延伸部704包括一溝槽7041及一卡部7042,而第二延伸部705包括一溝槽7051及一卡部7052,其中第一延伸部704位於第二延伸部705與套筒主體702之間,且卡部7042位在溝槽7041與溝槽7051之間,卡部7052位在卡扣彈片703之尾端。本實施例之第二內套筒71包括一外凸緣711及一後端延伸部712。本實施例之螺帽73包括一穿孔731、一內凸緣732及一螺紋部733,本實施例之外套筒72包括一穿孔721、一內凸緣722、一後端延伸部723。另外後端延伸部723的內徑大於卡扣彈片703及後端延伸部712之外徑,且後端延伸部712之內徑幾乎等於卡扣彈片703之內徑,其中卡扣彈片703之長度係小於後端延伸部712。另外螺帽73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先將第一內套筒70之卡扣彈片703穿設在螺帽73之穿孔731內,螺帽73之內凸緣732的表面732a與第一內套筒70之第一表面7022相接觸,而外凸緣702之外表面7021a與螺帽73之一內表面732b相接觸,此內表面732b位在螺紋部733與內凸緣732之間,接著將螺帽73與第一內套筒70相互接合,同時使內凸緣732之表面732a與第一內套筒70之第一表面7022緊密接合,以及外凸緣702之外表面7021a與螺帽73之內表面732b緊密接合,其中接合的方式包括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接著再將卡扣彈片703穿設在外套筒72之穿孔721內,外套筒72穿設至卡扣彈片703時,因卡扣彈片703之第一延伸部704會因外套筒72之內凸緣722擠壓而徑向向內移動,使外套筒72之內凸緣722可卡合在第一延伸部704之溝槽7041上,此時外套筒72之內凸緣722可相對於第一內套筒70自由轉動,接著再將第二內套筒71從外套筒72之後端延伸部723穿入設置在外套筒72之內,因卡扣彈片703之第二延伸部705會因第二內套筒71之外凸緣711擠壓而徑向向內移動,使外凸緣711推擠至第二延伸部705之卡部7052與外套筒72內壁之間,接著使外凸緣711與外套筒72之內壁相互接合固定,其中接合固定的方式包括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此時後端延伸部712與後端延伸部723之間形成同心環繞關係,另外因卡扣彈片703之彈力因素,使第二延伸部705之卡部7052會持續扺觸第二內套筒71之外凸緣711,因此當螺帽73轉動時,第一內套筒70之卡扣彈片703可同時相對於第二內套筒71與外套筒72自由轉動。
請參閱第8e圖所示,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第二內套筒71之後端延伸部712與外套筒72之後端延伸部723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會從第二內套筒71之穿孔711之後端穿進第一內套筒70之穿孔7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73之螺紋部733所構成之空間內,此時因第一內套筒70之卡扣彈片703之彈力因素,使第二延伸部705之卡部7052會持續扺觸第二內套筒71之外凸緣711及薄金屬層5,而第二內套筒71之後端延伸部712又與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接地線)接觸,因此使螺帽73及第一內套筒70可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接著再施以一徑向壓力於外套筒72上,使外套筒72稍微變形,進而使外套筒72與第二內套筒71夾緊及固定同軸電纜。
本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時的狀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予以重覆 揭露,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後,第一內套筒70可以在同軸電纜內轉動,並因第二內套筒71之後端延伸部712與編織層7隨時保持良好接觸,使螺帽73連接至接頭2後,無論螺帽73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能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另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70與螺帽73係以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其中之一方式接合,除此之外也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將第一內套筒70與螺帽73預先接合成一體,然後再進行組裝,請參閱第8f圖所示,其中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70與螺帽73之材質為同一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例如導電塑膠)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或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70與螺帽73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等金屬材質。
第八實施例:
請參閱第9a圖、第9b圖、第9c圖及第9d圖所示,其依序為第八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此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包括同軸之一第一內套筒80、一第二內套筒81、一外套筒82及一螺帽83。
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80具有一穿孔801、一套筒主體802及複數卡扣彈片803,其中複數卡扣彈片803之前端係環設在套筒主體802之側表面上,而每二卡扣彈片803之間具有一環狀間隙,每一卡扣彈片803具有一卡部8031位在卡扣彈片803之尾端。套筒主體802上具有一外凸緣8021、一第一表面8022、一第二表面8023及一凹折部8024,其中外凸緣8021、一第一表面8022及一第二表面8023為一階梯結構,其中第一表面8022位在外凸緣8021與第二表面8023之間,第二表面8023位在凹折部8024與第一表面8022之間。本實施例之第二內套筒81包括一外凸緣811及一後端延伸部812,其中外凸緣811與第二內套筒81之內壁為一階梯結構,也就是在外凸緣811底部與第二內套筒81之內壁之間具有一缺口813。本實施例之螺帽83包括一穿孔831、一內凸緣832及一螺紋部833,本實施例之外套筒82包括一穿孔821、一內凸緣822、一後端延伸部823及一第一表面824,其中第一表面824位在內凸緣822與後端延伸部823之間,且後端延伸部823之內表面與第一表面824及內凸緣822為一階梯結構。另外後端延伸部823的內徑大於卡扣彈片803及後端延伸部812之外徑,且後端延伸部812之內徑幾乎等於卡扣彈片803之內徑,其中卡扣彈片803之長度係小於後端延伸部812。另外螺帽83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先將第一內套筒80之凹折部8024穿設外套筒82之穿孔821內使外套筒82之內凸緣822位在第一表面8022上,此時外套筒82之內凸緣822可相對於第一內套筒80自由轉動,接著再將凹折部8024穿設在螺帽83之穿孔831內,使螺帽83之內凸緣832位在第一內套筒80之第二表面8023上,且凹折部8024凸出於內凸緣832,接著對凹折部8024與內凸緣832進行鉚合連接步驟,鉚合連接時凹折部8024因受擠壓而徑向變形並緊靠在內凸緣832側壁,使螺帽83與第一內套筒80相互接合,接著再將第二內套筒81從外套筒82之後端延伸部823穿入設置在外套筒82之內,因卡扣彈片803會因第二內套筒81之外凸緣811擠壓而徑向向內移動,使外凸緣811推擠至之卡部8031與後端延伸部823內壁之間,也就是卡扣彈片803將推移至第二內套筒81之缺口813內,接著使外凸緣811與後端延伸部823內壁相互接合固定,其中接合固定的方式包括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此時後端延伸部812與後端延伸部823之間形成同心環繞關係,另外因卡扣彈片803之彈力因素,使卡扣彈片803之卡部8031會持續扺觸第二內套筒81之外凸緣811,因此當螺帽83轉動時,第一內套筒80之卡扣彈片803可同時相對於第二內套筒81與外套筒82自由轉動。
請參閱第9e圖所示,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第二內套筒81之後端延伸部812與外套筒82之後端延伸部823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會從第二內套筒81之穿孔811之後端穿進第一內套筒80之穿孔8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83之螺紋部833所構成之空間內,此時因第一內套筒80之卡扣彈片803之彈力因素,使卡扣彈片803之卡部8031會持續扺觸第二內套筒81之外凸緣811及薄金屬層5,而第二內套筒81之後端延伸部812又與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接地線)接觸,因此使螺帽83及第一內套筒80可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接著再施以一徑向壓力於外套筒82上,使外套筒82稍微變形,進而使外套筒82與第二內套筒81夾緊及固定同軸電纜。
本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時的狀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予以重覆 揭露,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後,第一內套筒80可以在同軸電纜內轉動,並因第二內套筒81之後端延伸部812與編織層7隨時保持良好接觸,使螺帽83連接至接頭2後,無論螺帽83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能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第九實施例:
請參閱第10a圖、第10b圖、第10c圖及第10d圖所示,其依序為第九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此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包括同軸之一第一內套筒90、一第二內套筒91、一外套筒92及一螺帽93。
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90具有一穿孔901、一套筒主體902及複數卡扣彈片903,其中複數卡扣彈片903之前端係環設在套筒主體902之側表面上,而每二卡扣彈片903之間具有一環狀間隙,套筒主體902上具有一外凸緣9021及一第一表面9022,每一卡扣彈片903具有一溝槽9031及一卡部9032,且溝槽9031位在第一表面9022與卡部9032之間,卡部9032位在卡扣彈片903之尾端,其中卡扣彈片903內壁表面與套筒主體902內壁表面為一階梯結構,也就是在卡扣彈片903內壁表面與與套筒主體902之間具有一缺口9033。本實施例之第二內套筒91包括一外凸緣911、一後端延伸部912及一前端延伸部913,其中外凸緣911位在後端延伸部912與前端延伸部913之間。本實施例之螺帽93包括一穿孔931、一內凸緣932及一螺紋部933,本實施例之外套筒92包括一穿孔921、一內凸緣922、一後端延伸部923。另外後端延伸部923的內徑大於卡扣彈片903及後端延伸部912之外徑,且後端延伸部912及前端延伸部913之內徑小於卡扣彈片903之內徑,其中卡扣彈片903之長度係小於後端延伸部912。另外螺帽93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先將第一內套筒90之卡扣彈片903穿設在螺帽93之穿孔931內,螺帽93之內凸緣932的表面932a與第一內套筒90之第一表面9022相接觸,而外凸緣9021之外表面9021a與螺帽93之一內表面932b相接觸,此內表面932b位在螺紋部933與內凸緣932之間,接著將螺帽93與第一內套筒90相互接合,同時使內凸緣932之表面932a與第一內套筒90之第一表面9022緊密接合,以及外凸緣9021之外表面9021a與螺帽93之內表面932b緊密接合,其中接合的方式包括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接著再將卡扣彈片903穿設在外套筒92之穿孔921內,外套筒92穿設至卡扣彈片903時,因卡扣彈片903之卡部9032會因外套筒92之內凸緣922擠壓而徑向向內移動,使外套筒92之內凸緣922可卡合在卡扣彈片903之溝槽9031上,此時外套筒92之內凸緣922可相對於第一內套筒90自由轉動,接著再將第二內套筒91從外套筒92之後端延伸部923穿入設置在外套筒92之內,因前端延伸部913之內徑小於卡扣彈片903之內徑,所以前端延伸部913會移至卡扣彈片903內側之缺口9033中並且與卡扣彈片903內側表面接觸,而外凸緣911會與卡部9032扺觸,接著使外凸緣911與外套筒92之內壁相互接合固定,其中接合固定的方式包括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此時後端延伸部912與後端延伸部923之間形成同心環繞關係。當螺帽93轉動時,第一內套筒90之卡扣彈片903可同時相對於第二內套筒91與外套筒92自由轉動。
請參閱第9e圖所示,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第二內套筒91之後端延伸部912與外套筒92之後端延伸部923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會從第二內套筒91之穿孔911之後端穿進第一內套筒90之穿孔9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93之螺紋部933所構成之空間內,此時因第一內套筒90之卡扣彈片903會持續扺觸第二內套筒91之外凸緣911及前端延伸部913,而第二內套筒91之後端延伸部912又與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接地線)接觸,因此使螺帽93及第一內套筒90可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接著再施以一徑向壓力於外套筒92上,使外套筒92稍微變形,進而使外套筒92與第二內套筒91夾緊及固定同軸電纜。
本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時的狀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予以重覆 揭露,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一接頭2後,因螺帽73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螺帽93所接合的第一內套筒90之卡扣彈片903會持續扺觸第二內套筒91之外凸緣911及前端延伸部913,而第二內套筒91之後端延伸部912與編織層7之接觸性良好,使螺帽93連接至接頭2後,無論螺帽93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能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另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內套筒90與螺帽93係以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其中之一方式接合,除此之外也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將第一內套筒90與螺帽93預先接合成一體,然後再進行組裝,請參閱第10f圖所示,其中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90與螺帽93之材質為同一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例如導電塑膠)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或一體成型的第一內套筒90與螺帽93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等金屬材質。
第十實施例:
上述第一實施例至第六實施例之第二內套筒(11、21、31、41、51及61)的後端延伸部(112、212、312、412、512及612)之內徑大於第一內套筒(10、20、30、40、50及60)的後端延伸部(106、206、306、406、506及606)之外徑,且其中後端延伸部(112、212、312、412、512及612)之長度分別小於後端延伸部(106、206、306、406、506及606),但也可針對此二部分進行結構上的改良,其中改良方式為第二內套筒(11、21、31、41、51及61)的後端延伸部(112、212、312、412、512及612)之內徑與第一內套筒(10、20、30、40、50及60)的後端延伸部(106、206、306、406、506及606)之內徑幾乎相同,而且後端延伸部(112、212、312、412、512及612)之長度可等於或大於後端延伸部(106、206、306、406、506及606),以下以第一實施例之結構做為改良之說明,第二實施例至第六實施例皆可套用下列改良方式。
請參閱第11a圖所示,圖中為本實施例第1種態樣之剖面示意圖,圖中第二內套筒11的後端延伸部112之內徑與第一內套筒10的後端延伸部106之內徑幾乎相同,而且後端延伸部112之長度大於後端延伸部106,其中本實施例的改良結構在材質及組裝流程皆與第一實施例類似及相同,請參考上述第一實施例之說明。
請參閱第11b圖所示,圖中為本實施例第2種態樣之剖面示意圖,圖中,第二內套筒11的後端延伸部112之內徑與第一內套筒10的後端延伸部106之內徑幾乎相同,而且後端延伸部112之長度幾乎等於後端延伸部106,其中本實施例的改良結構在材質及組裝流程皆與第一實施例類似及相同,請參考上述第一實施例之說明。
請參閱第11c圖所示,本實施例第1種態樣裝設同軸電纜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第二內套筒11之後端延伸部112與外套筒12之後端延伸部123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會從第二內套筒11之穿孔111之後端穿進第一內套筒10之穿孔1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13之螺紋部133所構成之空間內,此時因第一內套筒10之卡後端延伸部106會持續扺觸薄金屬層5,同時外套筒12之內凸緣122會間斷性接觸第一內套筒100之第二表面104,而第二內套筒11之後端延伸部112又與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接地線)接觸,因此使螺帽13及第一內套筒10可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接著再施以一徑向壓力於外套筒12上,使外套筒12稍微變形,進而使外套筒12與第二內套筒11夾緊及固定同軸電纜。
上述為本發明十個實施態樣,皆是著重在螺帽轉動時可同時帶動同軸電纜內的內套筒轉動,因為同軸電纜內的內套筒與同軸電纜之編織層接觸性佳,所以無論螺帽在鎖緊或鬆開狀態時能隨時保持良好接地導電性,但是某一些國家對於同軸電纜線連接器連接至電子裝置之接頭後的狀態有些規範,其中最重要的是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與接頭連接後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外套筒與螺帽不能相對轉動,因此本發明對於此規範有下列改良方式,其中下列說明皆以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結構進行說明,其它第二實施例至第十實施例皆可使用下列每一種改良方式進行結構改良,以符合”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與接頭連接後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外套筒與螺帽不能相對轉動”之規範。
第一種改良方式之結構
請參閱第12a圖及第12b圖所示,其依序為本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第一種改良方式係在螺帽13與結構改良後之一外套筒15之間設置一同軸之卡合元件16,且在第一內套筒10之外凸緣102及螺帽13之內凸緣132之相對位置分別設置一第一貫穿孔107及一第二貫穿孔134,此第一貫穿孔107及第二貫穿孔134可提供一固定插件17插入。
結構改良後之外套筒15具有一穿孔151、一內凸緣152、一後端延伸部153及一前端延伸部154,其中內凸緣152位在後端延伸部153與前端延伸部154之間,且在前端延伸部154所形成之空間內設置卡合元件16,此卡合元件16包括一圓環片161及複數凸塊162設置在圓環片161上,此圓環片161具有一穿孔1611,其中卡合元件16係利用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之方式設置在外套筒15之前端延伸部154形成之空間內,另外圓環片161上之凸塊162設置之第1種形式如第12c圖所示,此第1種形式包括一第一徑向方向延伸之一第一凸塊1621及沿一第二徑向方向延伸之一第二凸塊1622,在第一凸塊1621及第二凸塊1622之間具有一扇型間隔,其中第一徑向方向與第二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係涵蓋扇形間隔且介於15度與60度之間。圓環片161上之凸塊162設置之第2種形式如第12d圖所示,此第2種形式包括一第一徑向方向延伸之複數第一凸塊1623及沿一第二徑向方向延伸之複數第二凸塊1624,其中第一徑向方向與第二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介於70度與90度之間,且每一第一凸塊1623之間具有一長形間隙,而每一第二凸塊1624之間具有一長形間隙。
第一種改良結構之組裝方式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似,差異處是要預先將卡合元件16設置在外套筒15之前端延伸部154內,將第一內套筒10之後端延伸部106穿設在螺帽13之穿孔131內,使螺帽13之內凸緣132位在第一內套筒10之第一表面103上,且內凸緣132與第一內套筒10之外凸緣102相互接合,接著再將後端延伸部106穿設在外套筒15之穿孔151內及圓環片161之穿孔1611內,使外套筒15之內凸緣152及圓環片161位在第一內套筒10之第二表面104上,此時外套筒15可相對於第一內套筒10自由轉動,接著再將定位環14從外套筒12之後端延伸部153穿入並卡設在第一內套筒10之溝槽105內,此定位環14可抵住外套筒12之內凸緣152,用以限制外套筒15軸向之移動,接著再將第二內套筒11從外套筒15之後端延伸部153穿入設置在第一套筒10與外套筒15之間,其中第二內套筒11之外凸緣111會被推移至抵觸定位環14,定位環14因位在第二內套筒11之外凸緣111與外套筒15之內凸緣152之間,所以定位環14可限制第一套筒10軸向移動,接著使外凸緣111與外套筒15之內壁相互接合固定,接著將固定插件17從螺帽13之螺紋部133的方向置入第一貫穿孔107及第二貫穿孔134內,部分之固定插件17會外露於外凸緣102,此時後端延伸部106、後端延伸部112及後端延伸部153之間形成同心環繞關係,因後端延伸部112之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106之外徑,且螺帽13與第一內套筒10相互接合,所以螺帽13轉動時,第一內套筒10同時可相對於第二內套筒11及外套筒12旋轉。
請參閱第12e圖及第12f圖所示,將一同軸電纜裝設在此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內,其設置方式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就不加以重複說明,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同軸電纜後連接至接頭2,同軸電纜中心的金屬線1穿進接頭2內,接著旋轉螺帽13使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第一內套筒10的第一外凸緣102慢慢接近接頭2,此時接頭2表面會與外露於外凸緣102之固定插件17接觸,隨著旋轉螺帽13使固定插件17漸漸向圓環片161移動,當接頭2表面與外凸緣102抵觸時,固定插件17會插入圓環片161之二凸塊162之間隙內,卡住卡合元件16且同時卡住螺帽13,藉以限制螺帽13相對於外套筒15轉動。
另外本改良結構之外套筒15與卡合元件16係以緊配合之方式、公差配合之方式、金屬燒結接合之方式或黏著劑接合其中之一方式接合,除此之外也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將外套筒15與卡合元件16預先接合成一體,然後再進行組裝,請參閱第12g圖及第12h圖所示,其中一體成型的外套筒15與卡合元件16之材質為同一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黃銅、黃銅合金、磷青銅、鈹銅、鋁、鋁合金、鋅合金、鋼鐡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例如導電塑膠)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或一體成型的外套筒15與卡合元件16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等金屬材質。
第二種改良方式之結構
請參閱第13a圖、第13b圖及第13c圖所示,其依序為本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正視圖,第二種改良方式係在螺帽13及外套筒12表面的相對位置分別形成一凹孔135及一凹孔124,其中凹孔135與凹孔124可圍成一卡合孔171,此卡合孔171可供一固定插件173插設,此卡合孔171類以一圓形、一方形、一三角形或一多邊形,在第12a圖所及第12b圖之中係以圓形為例,當凹孔135與凹孔124圍成一卡合孔171時,將固定插件173插入使外套筒15與螺帽13不能相對轉動。
第三種改良方式之結構
請參閱第14a圖所、第14b圖及第14c圖所示,其依序為本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正視分解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此種改良方式係在螺帽13及外套筒12外套設一環形卡合元件18,此環形卡合元件18包括一穿孔181、一定位環182及複數定位桿183,且在定位環182內側表面上設有複數個卡合部1821,而每一定位桿183的一端係連接至定位環182側表面,每二定位桿183具有一長形間隙。另外在螺帽13表面形成複數溝槽136、溝槽137及溝槽138,而外套筒12表面形成複數溝槽126,其中複數溝槽136及複數溝槽126可提供定位桿183容置,而溝槽137及溝槽138可提供卡合部1821容置。
請同時參閱第14d圖及第14e圖所示,此環形卡合元件18之組裝方式係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組裝完成後,從螺帽13往外套筒12方向將環形卡合元件18套入並使定位桿183位於溝槽136內,且環形卡合元件18之卡合部1821係位在溝槽137內,卡住環形卡合元件18限制軸向移動,此時環形卡合元件18係套設在螺帽13外,使用者可握持轉動此環形卡合元件18同時帶動螺帽13轉動,當螺帽13之溝槽136對應於外套筒12之時溝槽126,可對環形卡合元件18施一推力使環形卡合元件18軸向移動,使定位桿183軸向移動至溝槽126內,同時卡合部1821也移動至溝槽138內,進而使外套筒12與螺帽13不能相對轉動。
第四種改良方式之結構
請參閱第15a圖所、第15b圖及第16c圖所示,其依序為本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正視分解圖及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此種改良方式係在螺帽13及外套筒12外套設一環形卡合元件19,此環形卡合元件19包括一穿孔191、一定位環192及複數定位桿193,且在定位環192內側表面上設有複數個卡合部1921,而每一定位桿193的一端係連接至定位環192側表面,每二定位桿193具有一長形間隙。另外在螺帽13表面形成複數溝槽139,而外套筒12表面形成複數溝槽127、溝槽128及溝槽129,其中複數溝槽139及複數溝槽127可提供定位桿193容置,而溝槽128及溝槽129可提供卡合部1921容置。
請同時參閱第15d圖及第15e圖所示,此環形卡合元件19之組裝方式係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組裝完成後,從外套筒12之後端延伸部123往螺帽13方向將環形卡合元件19套入並使定位桿193位於溝槽127內,且環形卡合元件19之卡合部1921係位在溝槽128內,卡住環形卡合元件19限制軸向移動,當螺帽13之溝槽139對應於外套筒12之時溝槽127,可對環形卡合元件19施一推力使環形卡合元件19軸向移動,使定位桿193軸向移動至溝槽127內,同時卡合部1921也移動至溝槽129內,進而使外套筒12與螺帽13不能相對轉動。
儘管已展示及描述了本新型之實施例,但對於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可理解,在不脫離本新型之原理及精神 之情況下可對此等實施例進行變化。本新型之適用範圍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新型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所主張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為準。應注意,措詞「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措詞「一」不排除多個。
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本說明書中(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闡述之所有量度、值、等級、位置、量值、尺寸及其他規格為近似而非精確的。上述者意欲具有與其相關功能且與其所屬技術中慣用者相符的合理範圍。
1‧‧‧金屬線
3‧‧‧絶緣層
5‧‧‧薄金屬層
7‧‧‧金屬編織層
9‧‧‧塑膠皮層
10‧‧‧第一內套筒
11‧‧‧第二內套筒
12‧‧‧外套筒
13‧‧‧螺帽
14‧‧‧定位環
101‧‧‧穿孔
102‧‧‧外凸緣
103‧‧‧第一表面
104‧‧‧第二表面
105‧‧‧溝槽
106‧‧‧後端延伸部
111‧‧‧外凸緣
112‧‧‧後端延伸部
131‧‧‧穿孔
132‧‧‧內凸緣
133‧‧‧螺紋部
121‧‧‧穿孔
122‧‧‧內凸緣
123‧‧‧後端延伸部
20‧‧‧第一內套筒
21‧‧‧第二內套筒
22‧‧‧外套筒
23‧‧‧螺帽
24‧‧‧定位環
25‧‧‧第一彈性環
26‧‧‧第二彈性環
201‧‧‧穿孔
202‧‧‧外凸緣
203‧‧‧第一表面
204‧‧‧第二表面
205‧‧‧溝槽
206‧‧‧後端延伸部
2021‧‧‧第一凸部
2022‧‧‧第二凸部
211‧‧‧外凸緣
212‧‧‧後端延伸部
231‧‧‧穿孔
232‧‧‧內凸緣
233‧‧‧螺紋部
234‧‧‧延伸部
235‧‧‧凹部
221‧‧‧穿孔
222‧‧‧內凸緣
223‧‧‧後端延伸部
30‧‧‧第一內套筒
31‧‧‧第二內套筒
32‧‧‧外套筒
33‧‧‧螺帽
34‧‧‧定位環
35‧‧‧第一彈性環
36‧‧‧第二彈性環
301‧‧‧穿孔
302‧‧‧外凸緣
303‧‧‧第一表面
304‧‧‧第二表面
305‧‧‧溝槽
306‧‧‧後端延伸部
307‧‧‧第三表面
3021‧‧‧第一凸部
3022‧‧‧第二凸部
311‧‧‧外凸緣
312‧‧‧後端延伸部
331‧‧‧穿孔
332‧‧‧內凸緣
333‧‧‧螺紋部
334‧‧‧延伸部
335‧‧‧凹部
321‧‧‧穿孔
322‧‧‧第一內凸緣
323‧‧‧後端延伸部
324‧‧‧第二內凸緣
325‧‧‧溝槽
40‧‧‧第一內套筒
41‧‧‧第二內套筒
42‧‧‧外套筒
43‧‧‧螺帽
44‧‧‧定位環
45‧‧‧第一彈性環
46‧‧‧第二彈性環
401‧‧‧穿孔
402‧‧‧外凸緣
403‧‧‧第一表面
404‧‧‧第二表面
405‧‧‧溝槽
406‧‧‧後端延伸部
4021‧‧‧第一凸部
4022‧‧‧第二凸部
411‧‧‧外凸緣
412‧‧‧後端延伸部
431‧‧‧穿孔
432‧‧‧內凸緣
433‧‧‧螺紋部
434‧‧‧延伸部
435‧‧‧凹部
436‧‧‧表面
437‧‧‧溝槽
438‧‧‧斜面
421‧‧‧穿孔
422‧‧‧內凸緣
423‧‧‧後端延伸部
4221‧‧‧溝槽
4222‧‧‧缺口
50‧‧‧第一內套筒
51‧‧‧第二內套筒
52‧‧‧外套筒
53‧‧‧螺帽
55‧‧‧第一彈性環
56‧‧‧第二彈性環
501‧‧‧穿孔
502‧‧‧外凸緣
503‧‧‧第一表面
504‧‧‧第二表面
505‧‧‧溝槽
506‧‧‧後端延伸部
5021‧‧‧第一凸部
5022‧‧‧第二凸部
511‧‧‧外凸緣
512‧‧‧後端延伸部
531‧‧‧穿孔
532‧‧‧內凸緣
433‧‧‧螺紋部
534‧‧‧凹折部
535‧‧‧凹部
521‧‧‧穿孔
522‧‧‧內凸緣
523‧‧‧後端延伸部
5221‧‧‧溝槽
5222‧‧‧缺口
60‧‧‧第一內套筒
61‧‧‧第二內套筒
62‧‧‧外套筒
63‧‧‧螺帽
65‧‧‧第一彈性環
66‧‧‧第二彈性環
601‧‧‧穿孔
602‧‧‧外凸緣
603‧‧‧第一表面
604‧‧‧第二表面
605‧‧‧溝槽
606‧‧‧後端延伸部
6021‧‧‧第一凸部
6022‧‧‧第二凸部
611‧‧‧外凸緣
612‧‧‧後端延伸部
631‧‧‧穿孔
632‧‧‧內凸緣
633‧‧‧螺紋部
634‧‧‧延伸部
635‧‧‧凹部
6341‧‧‧凹槽
621‧‧‧穿孔
622‧‧‧內凸緣
623‧‧‧後端延伸部
624‧‧‧凹折部
6221‧‧‧缺口
6222‧‧‧凹槽
70‧‧‧第一內套筒
71‧‧‧第二內套筒
72‧‧‧外套筒
73‧‧‧螺帽
701‧‧‧穿孔
702‧‧‧套筒主體
703‧‧‧卡扣彈片
7021‧‧‧外凸緣
7022‧‧‧第一表面
704‧‧‧第一延伸部
705‧‧‧第二延伸部
7041‧‧‧溝槽
7042‧‧‧卡部
7051‧‧‧溝槽
7052‧‧‧卡部
711‧‧‧外凸緣
712‧‧‧後端延伸部
731‧‧‧穿孔
732‧‧‧內凸緣
733‧‧‧螺紋部
721‧‧‧穿孔
722‧‧‧內凸緣
723‧‧‧後端延伸部
80‧‧‧第一內套筒
81‧‧‧第二內套筒
82‧‧‧外套筒
83‧‧‧螺帽
801‧‧‧穿孔
802‧‧‧套筒主體
803‧‧‧卡扣彈片
8031‧‧‧卡部
8021‧‧‧外凸緣
8022‧‧‧第一表面
8023‧‧‧第二表面
8024‧‧‧凹折部
811‧‧‧外凸緣
812‧‧‧後端延伸部
813‧‧‧缺口
831‧‧‧穿孔
832‧‧‧內凸緣
833‧‧‧螺紋部
821‧‧‧穿孔
822‧‧‧內凸緣
823‧‧‧後端延伸部
824‧‧‧第一表面
90‧‧‧第一內套筒
91‧‧‧第二內套筒
92‧‧‧外套筒
93‧‧‧螺帽
901‧‧‧穿孔
902‧‧‧套筒主體
903‧‧‧卡扣彈片
9021‧‧‧外凸緣
9022‧‧‧第一表面
9031‧‧‧溝槽
9032‧‧‧卡部
9033‧‧‧缺口
911‧‧‧外凸緣
912‧‧‧後端延伸部
913‧‧‧前端延伸部
931‧‧‧穿孔
932‧‧‧內凸緣
933‧‧‧螺紋部
921‧‧‧穿孔
922‧‧‧內凸緣
923‧‧‧後端延伸部
15‧‧‧外套筒
16‧‧‧卡合元件
107‧‧‧第一貫穿孔
134‧‧‧第二貫穿孔
17‧‧‧固定插件
151‧‧‧穿孔
152‧‧‧內凸緣
153‧‧‧後端延伸部
154‧‧‧前端延伸部
161‧‧‧圓環片
162‧‧‧凸塊
1611‧‧‧穿孔
1621‧‧‧第一凸塊
1622‧‧‧第二凸塊
1623‧‧‧第一凸塊
1624‧‧‧第二凸塊
135‧‧‧凹孔
124‧‧‧凹孔
171‧‧‧卡合孔
173‧‧‧固定插件
18‧‧‧環形卡合元件
181‧‧‧穿孔
182‧‧‧定位環
183‧‧‧定位桿
1821‧‧‧卡合部
136‧‧‧溝槽
137‧‧‧溝槽
138‧‧‧溝槽
19‧‧‧環形卡合元件
191‧‧‧穿孔
192‧‧‧定位環
193‧‧‧定位桿
1921‧‧‧卡合部
139‧‧‧溝槽
127‧‧‧溝槽
128‧‧‧溝槽
129‧‧‧溝槽
第1圖為本創作同軸電纜之剖面圖。 第2a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2b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 第2c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2d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2e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電纜線後之剖面圖。 第2f圖及第2g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結合至接頭之步驟示意圖。 第2h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第一內套筒與螺帽一體成型之結構剖面圖。 第3a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3b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 第3c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3d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3e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電纜線後之剖面圖。 第3f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第一內套筒與螺帽一體成型之結構剖面圖。 第4a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4b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 第4c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4d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4e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電纜線後之剖面圖。 第4f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第一內套筒與螺帽一體成型之結構剖面圖。 第5a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5b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 第5c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5d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5e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電纜線後之剖面圖。 第5f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第一內套筒與螺帽一體成型之結構剖面圖。 第6a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6b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 第6c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6d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6e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電纜線後之剖面圖。 第6f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第一內套筒與螺帽一體成型之結構剖面圖。 第7a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7b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 第7c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7d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7e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電纜線後之剖面圖。 第7f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第一內套筒與螺帽一體成型之結構剖面圖。 第8a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8b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 第8c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8d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8e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電纜線後之剖面圖。 第8f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第一內套筒與螺帽一體成型之結構剖面圖。 第9a圖為本創作第八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9b圖為本創作第八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 第9c圖為本創作第八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9d圖為本創作第八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9e圖為本創作第八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電纜線後之剖面圖。 第10a圖為本創作第九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10b圖為本創作第九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剖面圖。 第10c圖為本創作第九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10d圖為本創作第九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10e圖為本創作第九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電纜線後之剖面圖。 第10f圖為本創作第九實施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第一內套筒與螺帽一體成型之結構剖面圖。 第11a圖為本創作第十實施例第1種態樣的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11b圖為本創作第十實施例第2種態樣的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11c圖為本創作第十實施例第1種態樣的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電纜線後之剖面圖。 第12a圖為本創作第一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12b圖為本創作第一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12c圖為本創作第一種改良方式之第1種形式之卡合元件立體示意圖。 第12d圖為本創作第一種改良方式之第2種形式之卡合元件立體示意圖。 第12e圖及第12f圖為本創作第一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結合至接頭之步驟示意圖。 第12g圖為本創作第一種改良方式之第1種形式之卡合元件與外套筒一體成型之立體示意圖。 第12h圖為本創作第一種改良方式之第2種形式之卡合元件與外套筒一體成型之立體示意圖。 第13a圖為本創作第二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立體分解圖。 第13b圖為本創作第二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未裝設固定插件之側視圖。 第13c圖為本創作第二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裝設固定插件之側視圖。 第14a圖為本創作第三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立體分解圖。 第14b圖為本創作第三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側視分解圖。 第14c圖為本創作第三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14d圖及第14e圖為本創作第三種改良方式之環形卡合元件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作動之立體示意圖。 第15a圖為本創作第四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立體分解圖。 第15b圖為本創作第四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各元件側視分解圖。 第15c圖為本創作第四種改良方式之同軸電纜線連接器3/4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15d圖及第15e圖為本創作第四種改良方式之環形卡合元件在同軸電纜線連接器作動之立體示意圖。 雖然在圖式中已描繪某些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所描繪之實施例為說明性的,且可在本創作之範疇內構想並實施彼等所示實施例之變化以及本文所述之其他實施例。
102‧‧‧外凸緣
106‧‧‧後端延伸部
111‧‧‧外凸緣
112‧‧‧後端延伸部
132‧‧‧內凸緣
133‧‧‧螺紋部
122‧‧‧內凸緣
123‧‧‧後端延伸部

Claims (62)

  1. 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用於接合一電子裝置之具有一螺紋表面之一接頭,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具有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之一螺帽、與該螺帽同軸之一內套筒及與該螺帽同軸之一第一套筒,該第一套筒之一內凸緣徑向地設置在該內套筒上,其特徵在於: 當該螺帽相對於該第一套筒轉動時,該內套筒相對於該第一套筒轉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內套筒與該螺帽為一體成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螺帽之一內凸緣徑向地以緊配合方式接合該內套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內套筒與該螺帽之一內凸緣為鉚合方式接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定位件位在該內套筒上,一溝槽位在於該內套筒一外表面且容納該定位件,該定位件扺住該第一套筒。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第二套筒位在該第一套筒內,一環狀空間位在該第一套筒與該第二套筒之間,適於容納一同軸電纜之一外皮層,且該內套筒可相對於該第二套筒旋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套筒環設在該內套筒上且位於該與該內套筒與第一套筒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套筒之一外凸緣環設在該內套筒之一卡扣彈片上,該第二套筒之內徑幾乎與該內套筒之內徑相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套筒之一前端延伸部係環設在該內套筒之一卡扣彈片內側表面,該第二套筒之內徑幾乎與該內套筒之內徑相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卡合元件,適於相對於該螺帽、該內套筒及該第一套筒進行一軸向運動,並適於限制該螺帽相對於該第一套筒旋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卡合元件同軸地設置在該該螺帽與該第一套筒之間,用於限制該螺帽相對於該第一套筒旋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包括一圓環部及一定位部,該定位部包括沿一第一徑向方向延伸之一第一突起部及沿一第二徑向方向延伸之一第二突起部,該第一突起部及該第二突起部之間的一間隙適於卡住一固定插件,藉以限制該定位部相對於該第一套筒旋轉,其中該第一徑向方向與該第二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係涵蓋該間隙且介於15度與90度之間,其中該固定插件插入穿過該螺帽之一貫穿孔及穿過該內套筒之一貫穿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係接合在該第一套筒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與該第一套筒為一體成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具有一第一桿部,可在該螺帽之一第一溝槽內及該第一套筒之一第二溝槽內相對進行一軸向運動,該第一溝槽設置在該螺帽之一外表面,該第二溝槽設置在該第一套筒之一外表面,當該第一桿部移動至該第二溝槽內時,該卡合元件限制該第一套筒相對於該螺帽旋轉,當該第一桿部從該第二溝槽移開時,該螺帽可相對該第一套筒旋轉。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具有一第一桿部,可在該第一套筒之一第一溝槽內及該螺帽之一第二溝槽內相對進行一軸向運動,該第一溝槽設置在該第一套筒之一外表面,該第二溝槽設置在該螺帽之一外表面,當該第一桿部移動至該第二溝槽內時,該卡合元件限制該第一套筒相對於該螺帽旋轉,當該第一桿部從該第二溝槽移開時,該螺帽可相對該第一套筒旋轉。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具有一圓環部,環繞設置在該螺帽上且連接一第一桿部及一第二桿部,其中該圓環部、該第一桿部及該第二桿部係為一體成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具有一圓環部,環繞設置在該第一套筒上且連接一第一桿部及一第二桿部,其中該圓環部、該第一桿部及該第二桿部係為一體成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環型彈性體徑向地設置在該內套筒與該第一套筒之間,一環型凹槽設置在該內套筒之一側壁之一外表面並容納該環型彈性體。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該環形彈性體包括一橡膠。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環型彈性體位在一環型凹槽內,該環型凹槽凹陷於該螺帽之一側壁之一內表面。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該環形彈性體包括一橡膠。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定位件位在該第一套筒之一第一溝槽與該螺帽之一延伸部之一第二溝槽內,用以同時卡住該螺帽之一延伸部及第一套筒,限制該螺帽相對於該第三套筒之一軸向移動。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與該螺帽一體成型之一凹折部,延伸至一溝槽內,其中該溝槽設置在該第一套筒之一側壁之一外表面。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與該第一套筒一體成型之一凹折部,延伸至一溝槽內,其中該溝槽凹陷於該螺帽之一側壁之一外表面。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與該內套筒一體成型之一凹折部,鉚合連接該螺帽之一內凸緣。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套筒之一外凸緣接觸該第一套筒之一側壁之一內表面。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該內套筒更包括一卡扣彈片,用以軸向地抵住第一套筒之該內凸緣。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該第一套筒內可供一同軸電纜裝設,當該螺帽旋轉時,該內套筒可相對於該第一套筒在該同軸電纜內旋轉。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該同軸電纜之一金屬線、一絶緣層及一薄金屬層穿設在該內套筒之一穿孔內,該同軸電纜之一一編織層及一塑膠皮層設置在該第一套筒內,該內套筒旋轉時會與該同軸電纜之一編織層直接接觸。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該同軸電纜之一金屬線、一絶緣層及一薄金屬層穿設在該內套筒之一穿孔內,該同軸電纜之一一編織層及一塑膠皮層設置在該第一套筒內,該內套筒旋轉時會與該同軸電纜之一薄金屬層直接接觸,而不與編織層直接接觸。
  32. 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用於接合一電子裝置之具有一螺紋表面之一接頭,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具有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之一螺帽、與該螺帽同軸之一內套筒及與該螺帽同軸之一第一套筒,該第一套筒之一內凸緣徑向地設置在該內套筒上,該第一套筒內可供一同軸電纜裝設,其特徵在於: 該內套筒可在該同軸電纜內轉動。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內套筒與該螺帽為一體成型。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螺帽之一內凸緣徑向地以緊配合方式接合該內套筒。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內套筒與該螺帽之一內凸緣為鉚合方式接合。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定位件位在該內套筒上,一溝槽位在於該內套筒一外表面且容納該定位件,該定位件扺住該第一套筒。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第二套筒位在該第一套筒內,一環狀空間位在該第一套筒與該第二套筒之間,適於容納一同軸電纜之一外皮層,且該內套筒可相對於該第二套筒旋轉。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套筒環設在該內套筒上且位於該與該內套筒與第一套筒之間。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套筒之一外凸緣環設在該內套筒之一卡扣彈片上,該第二套筒之內徑幾乎與該內套筒之內徑相同。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套筒之一前端延伸部係環設在該內套筒之一卡扣彈片內側表面,該第二套筒之內徑幾乎與該內套筒之內徑相同。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卡合元件,適於相對於該螺帽、該內套筒及該第一套筒進行一軸向運動,並適於限制該螺帽相對於該第一套筒旋轉。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卡合元件同軸地設置在該該螺帽與該第一套筒之間,用於限制該螺帽相對於該第一套筒旋轉。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包括一圓環部及一定位部,該定位部包括沿一第一徑向方向延伸之一第一突起部及沿一第二徑向方向延伸之一第二突起部,該第一突起部及該第二突起部之間的一間隙適於卡住一固定插件,藉以限制該定位部相對於該第一套筒旋轉,其中該第一徑向方向與該第二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係涵蓋該間隙且介於15度與90度之間,其中該固定插件插入穿過該螺帽之一貫穿孔及穿過該內套筒之一貫穿孔。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係接合在該第一套筒內。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與該第一套筒為一體成型。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具有一第一桿部,可在該螺帽之一第一溝槽內及該第一套筒之一第二溝槽內相對進行一軸向運動,該第一溝槽設置在該螺帽之一外表面,該第二溝槽設置在該第一套筒之一外表面,當該第一桿部移動至該第二溝槽內時,該卡合元件限制該第一套筒相對於該螺帽旋轉,當該第一桿部從該第二溝槽移開時,該螺帽可相對該第一套筒旋轉。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具有一第一桿部,可在該第一套筒之一第一溝槽內及該螺帽之一第二溝槽內相對進行一軸向運動,該第一溝槽設置在該第一套筒之一外表面,該第二溝槽設置在該螺帽之一外表面,當該第一桿部移動至該第二溝槽內時,該卡合元件限制該第一套筒相對於該螺帽旋轉,當該第一桿部從該第二溝槽移開時,該螺帽可相對該第一套筒旋轉。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具有一圓環部,環繞設置在該螺帽上且連接一第一桿部及一第二桿部,其中該圓環部、該第一桿部及該第二桿部係為一體成型。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卡合元件具有一圓環部,環繞設置在該第一套筒上且連接一第一桿部及一第二桿部,其中該圓環部、該第一桿部及該第二桿部係為一體成型。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環型彈性體徑向地設置在該內套筒與該第一套筒之間,一環型凹槽設置在該內套筒之一側壁之一外表面並容納該環型彈性體。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該環形彈性體包括一橡膠。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環型彈性體位在一環型凹槽內,該環型凹槽凹陷於該螺帽之一側壁之一內表面。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該環形彈性體包括一橡膠。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一定位件位在該第一套筒之一第一溝槽與該螺帽之一延伸部之一第二溝槽內,用以同時卡住該螺帽之一延伸部及第一套筒,限制該螺帽相對於該第三套筒之一軸向移動。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與該螺帽一體成型之一凹折部,延伸至一溝槽內,其中該溝槽設置在該第一套筒之一側壁之一外表面。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與該第一套筒一體成型之一凹折部,延伸至一溝槽內,其中該溝槽凹陷於該螺帽之一側壁之一外表面。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更包括與該內套筒一體成型之一凹折部,鉚合連接該螺帽之一內凸緣。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套筒之一外凸緣接觸該第一套筒之一側壁之一內表面。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該內套筒更包括一卡扣彈片,用以軸向地抵住第一套筒之該內凸緣。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該同軸電纜之一金屬線、一絶緣層及一薄金屬層穿設在該內套筒之一穿孔內,該同軸電纜之一一編織層及一塑膠皮層設置在該第一套筒內,該內套筒旋轉時會與該同軸電纜之一編織層直接接觸。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該同軸電纜之一金屬線、一絶緣層及一薄金屬層穿設在該內套筒之一穿孔內,該同軸電纜之一一編織層及一塑膠皮層設置在該第一套筒內,該內套筒旋轉時會與該同軸電纜之一薄金屬層直接接觸,而不與編織層直接接觸。
  62. 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適於接合一電子裝置之具有一螺紋表面之一接頭,包括: 一螺帽,具有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之一螺紋部; 一內套筒,與該螺帽同軸設置; 一第一套筒,與該螺帽同軸設置;以及 一第二套筒,環繞設置在該內套筒上,且位於該內套筒與該第一套筒之間,一環狀空間位在該第一套筒與該第二套筒之間,適於容納一同軸電纜之一外皮層。
TW103208850U 2014-05-21 2014-05-21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TWM493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850U TWM493188U (zh) 2014-05-21 2014-05-21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US14/585,293 US9859669B2 (en) 2014-05-21 2014-12-30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15/811,686 US10381791B2 (en) 2014-05-21 2017-11-14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850U TWM493188U (zh) 2014-05-21 2014-05-21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3188U true TWM493188U (zh) 2015-01-01

Family

ID=52783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8850U TWM493188U (zh) 2014-05-21 2014-05-21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9859669B2 (zh)
TW (1) TWM49318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94076B2 (en) * 2017-04-18 2020-03-17 Ezconn Corporatio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10439302B2 (en) 2017-06-08 2019-10-08 Pct International, Inc. Connecting device for connecting and grounding coaxial cable connectors
TWM569954U (zh) * 2018-04-25 2018-11-11 光紅建聖股份有限公司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US11165186B2 (en) * 2019-04-24 2021-11-02 Ezconn Corporatio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11381028B2 (en) 2020-01-07 2022-07-05 Ppc Broadband, Inc. Connector for hardline coaxial cable
US11955758B2 (en) * 2020-06-24 2024-04-0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ies with outer conductor engagement featur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TWM616251U (zh) * 2021-02-09 2021-09-01 光紅建聖股份有限公司 同軸電纜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5906A (en) * 1991-12-27 1993-03-23 Production Products Company Coaxial cable end connector
US6210222B1 (en) * 1999-12-13 2001-04-03 Eagle Comtronics,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6241553B1 (en) * 2000-02-02 2001-06-05 Yu-Chao Hsia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rds and cables
US6536103B1 (en) * 2000-08-24 2003-03-25 Holland Electronics, Llc Tool for installing a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TWM256628U (en) * 2004-01-16 2005-0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US7114990B2 (en) * 2005-01-25 2006-10-03 Corning Gilbert Incorporate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member
US7544094B1 (en) * 2007-12-20 2009-06-09 Amphenol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ipping sleeve
US7798849B2 (en) * 2008-08-28 2010-09-21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nnecting assembly for an end of a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a coaxial cable to a connector
US8062064B2 (en) * 2009-05-11 2011-11-22 Belden Inc. Modular nut assembly having textured ring
US7892005B2 (en) * 2009-05-19 2011-02-22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lick-tight coaxial cable continuity connector
US8568164B2 (en) * 2009-12-11 2013-10-29 Ppc Broadband,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sleeve
US8167635B1 (en) * 2010-10-18 2012-05-01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Dielectric sealing memb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172611B1 (en) * 2010-10-26 2012-05-08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Method and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a coaxial cable end to a threaded port
US8157588B1 (en) * 2011-02-08 2012-04-17 Belden Inc. Cable connector with biasing element
US8342879B2 (en) * 2011-03-25 2013-01-01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20130005180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Belden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plated post
US8568167B2 (en) * 2011-07-27 2013-10-29 Ppc Broadband,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breakaway compression sleeve
US20130072057A1 (en) * 2011-09-15 2013-03-21 Donald Andrew Burris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and grounding shield
WO2013043367A1 (en) * 2011-09-20 2013-03-28 Micro-Coax, Inc. Locking connector
US8864519B2 (en) * 2011-11-23 2014-10-21 Ezconn Corporatio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compression element moving backward in an axial direction
US9028276B2 (en) * 2011-12-06 2015-05-12 Pct International, Inc. Coaxial cable continuity device
US8657623B2 (en) * 2011-12-14 2014-02-25 Clarke Heebe Connect/disconnect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WO2016040363A1 (en) * 2014-09-08 2016-03-17 Pct International, Inc. Tool-less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9564695B2 (en) * 2015-02-24 2017-02-07 Perfectvision Manufacturing, Inc. Torque sleeve for use with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9929498B2 (en) * 2016-09-01 2018-03-27 Times Fiber Communications, In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orque slee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69354A1 (en) 2018-03-08
US10381791B2 (en) 2019-08-13
US20150340819A1 (en) 2015-11-26
US9859669B2 (en) 201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93188U (zh)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TWI616039B (zh) 同軸纜線連續性連接器
TWI603555B (zh) 具有可成型外導體的無支柱同軸電纜連接器
TWI580137B (zh) 用於同軸電纜之快速安裝連接器
US10622749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s having port grounding and a retention adding feature
TWI591907B (zh) 具有可壓縮套圈之同軸纜線連接器
US9306324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threaded connector
US9496661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member
TWI404277B (zh) 同軸線纜用連接器
US20150118901A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gripping member with a notch and disposed inside a shell
EP3175512B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s with conductor retaining members
US10985514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s having port grounding
US9033730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20130244483A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collapsible connector body
US10103459B2 (e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JP6361544B2 (ja) 電磁シールド部材
TWM568537U (zh)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JP2008282556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2563828A (zh) 圆形连接器的屏蔽结构
TWM569954U (zh)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JP6068222B2 (ja) ノイズ低減構造
TWM505097U (zh) 同軸電纜連接器
US98659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pring clip
TWM488771U (zh) 接頭結構
JP2021082428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