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5821U - 夾層玻璃結構 - Google Patents

夾層玻璃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5821U
TWM485821U TW103205909U TW103205909U TWM485821U TW M485821 U TWM485821 U TW M485821U TW 103205909 U TW103205909 U TW 103205909U TW 103205909 U TW103205909 U TW 103205909U TW M485821 U TWM485821 U TW M48582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plate
glass plate
laminated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5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n-fu Lin
Yu-Zheng Chen
xi-hong Yan
Original Assignee
Grand Plasti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nd Plastic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Grand Plasti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TW103205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5821U/zh
Priority to KR2020140004047U priority patent/KR20150003780U/ko
Publication of TWM485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5821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7/00Joining pieces of glass to pieces of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ther than by fusing
    • C03C27/06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 C03C27/10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with the aid of adhesive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at purpo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5/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etch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Description

夾層玻璃結構
本創作涉及一種夾層玻璃,特別是指一種可提升玻璃表面霧化處理效率的夾層玻璃結構。
一般手機、數位相機、個人數位助理(PDA)、平板電腦及筆記型電腦等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尤其是觸控式螢幕),為了防止刮傷或因為手指施力過大而受損,通常會於螢幕表面覆蓋一片強化玻璃做保護之用。但是,強化玻璃之光滑面卻容易有指紋殘留,且還會受到環境和外部光線的干擾,具體地說,會因為光線照射在該光滑面而造成眩光及反射光,以致影響視覺品質。
為了避免眩光/反射光影響視覺,常用的技術手段是對強化玻之光滑面施加霧化處理。舉例來說,目前常見的霧化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
1、於強化玻璃之光滑面貼附一層PET膜,此種方式雖然具有設備(貼膜機)成本低和良率高等優點;但是,現今歐盟法規逐漸禁用PET塑料;另一方面,於量產時必須同時使用多台貼膜機,因而延伸出佔地面積與人力問題。
2、使用物理氣相沉積(PVD)技術於強化玻璃之光滑面披覆一防眩光膜,此種方式雖然具有防眩光膜的均勻度佳和附著力佳等優點;但是,物理氣相沉積技術除了其所使用的設備及藥錠均昂貴之外,還會影響到強化玻璃之穿透度。
3、使用塗佈(spray coating)技術於強化玻璃之光滑面披覆一防眩光膜,此種方式雖然具有設備便宜之優點;但是,使用塗佈方式形成的防眩光膜除了均勻度差、容易掉落且容易有Mura,意即輝度/色度不均勻所造成各種痕跡的現象。
4、使用蒙砂設備(噴砂機或蒙砂蝕刻機)對強化玻璃之光滑面進行霧化,此種方式雖然同樣具有設備便宜之優點;但是,蒙砂設備除了本身就有的安全性問題之外,還會衍生出廢棄物處理問題,另一方面,蒙砂設備的產能過低(<8K/M),且利用其製成的霧化玻璃之穿透度、霧化均勻度均較差。
本創作人鑒於習知的玻璃表面霧化處理技術實在有其改良的必要性,遂以其多年從事相關領域的設計及製造經驗,積極研究如何有效提升玻璃表面霧化處理效率,在各方條件的審慎考量下終於開發出本新型。
本創作針對習知的玻璃表面霧化處理技術存在之缺失,提出一種夾層玻璃結構,將其應用於濕蝕刻製程可效提升玻璃表面霧化處理效率,並且得到穿透度高、霧化均勻度高且具備永久抗反光特性的霧化玻璃。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夾層玻璃結構,適於進行一濕蝕刻製程,所述夾層玻璃結構包括一第一玻璃板、一第二玻璃板及一夾層膠框,其中所述第一玻璃板與所述第二玻璃板各具有一加工面及一非加工面,所述夾層膠框與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的非加工面相連接,並與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共同界定出一保護空間,用以防止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的非加工面受到蝕刻。
本創作與現有技術相比,所述夾層玻璃結構應用於濕蝕刻製程,不僅可以提升產能至少兩倍以上,還可以使玻璃表面具有極 佳的霧化均勻度,達到玻璃表面防眩光的目的。再者,由於所述夾層玻璃結構中之夾層膠框可輕易被有機溶劑所溶解,因此應用本創作夾層玻璃結構的玻璃表面霧化處理技術不會衍生出廢棄物處理問題。
本創作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特徵得到進一步的了解。為了讓本創作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夾層玻璃結構
11‧‧‧第一玻璃板
110‧‧‧接合區域
1101‧‧‧邊界
111‧‧‧加工面
111a‧‧‧霧化面
112‧‧‧非加工面
113‧‧‧側板面
1131‧‧‧第一板面
1132‧‧‧第二板面
12‧‧‧夾層膠框
121‧‧‧第一框面
122‧‧‧第二框面
13‧‧‧第二玻璃板
131‧‧‧加工面
131a‧‧‧霧化面
132‧‧‧非加工面
14‧‧‧保護空間
20‧‧‧蝕刻槽
21‧‧‧蝕刻液
30‧‧‧清洗槽
31‧‧‧加壓馬達
32‧‧‧噴水管
D、D1、D2‧‧‧水平距離
t1‧‧‧第一玻璃板的厚度
t2‧‧‧夾層膠框的厚度
t3‧‧‧第二玻璃板的厚度
圖1為本創作之夾層玻璃結構之立體視圖。
圖2為本創作之夾層玻璃結構中夾層膠框成型於第一玻璃板上之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之夾層玻璃結構之剖視圖。
圖4為本創作之防眩光玻璃之製造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圖5為應用本創作之防眩光玻璃之製造方法之製程示意圖(一)。
圖6為應用本創作之防眩光玻璃之製造方法之製程示意圖(二)。
圖7為應用本創作之防眩光玻璃之製造方法之製程示意圖(三)。
請參考圖1,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夾層玻璃結構之立體視圖。如圖所示,所述夾層玻璃結構10包括一第一玻璃板11、一夾層膠框12及一第二玻璃板13,其中夾層膠框12黏接於第一玻璃板11與第二玻璃板13之間。
請一併參考圖2及3,圖2為夾層膠框成型於第一玻璃板上之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夾層玻璃結構之剖視圖。大體上而言,第一玻璃板11具有一加工面111及一非加工面112,第二玻璃板13同樣具有一加工面131及一非加工面132,所述加工面111、131與非加工面112、132皆為光滑面;夾層膠框12是 與第一玻璃板11及第二玻璃板13的非加工面112、132相接,並與第一及第二玻璃板11、13共同界定出一保護空間14。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夾層膠框12為將一可硬化膠黏著於所述第一玻璃板11與所述第二玻璃板13之間,並藉由烤箱或UV燈泡予以加熱硬化成型,其中可硬化膠黏的材質非為本創作之重點所在,所以在此不多加贅述;較佳地,第一玻璃板11及第二玻璃板13的厚度介於0.4至2.5mm之間,夾層膠框的厚度介於0.1至3mm之間,其中第一玻璃板的厚度t1、夾層膠框的厚度t2與第二玻璃板的厚度t3的比例更佳是控制於1.5:1:1.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及第二玻璃板11、13和夾層膠框12可以根據現有產品的狀況而決定所要採用的厚度,本創作非對此加以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夾層玻璃結構10的結構設計,當本創作應用於濕蝕刻製程時,所述第一玻璃板11及第二玻璃板13的加工面111、131可同時被蝕刻而均勻霧化,進而可提升玻璃表面霧化處理效率;並且,所述第一玻璃板11及第二玻璃板13的非加工面112、132因為是處於保護空間14內而可避免受到蝕刻溶液蝕刻或干擾,所以第一玻璃板11及第二玻璃板13的非加工面112、132仍保持原有的光滑感。
另值得一提的是,為增加所述夾層玻璃結構10的結構強度,進而提升玻璃表面霧化處理的良率,所述第一玻璃板11的非加工面112可預先定義出一接合區域110,其邊界1101到第一玻璃板11的側板面113的水平距離介於1mm至5mm之間,用以當作所述夾層膠框12的落點區域(landing area),藉此增加夾層膠框12的成型精確度。
原則上,所述接合區域110的並不限定只能定義在第一玻璃板11的非加工面112上。在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接合區域110也可以預先定義於第二玻璃板13的非加工面132。也就是說,夾層膠框12可以先成型於第一及第二玻璃板11、13的其中之一的 接合區域110後,再與第一及第二玻璃板11、13的其中另一的非加工面132相接,使第一及第二玻璃板11、13彼此黏合而形成夾層玻璃結構10。
更詳細地說,所述第一玻璃板11的側板面113可進一步區分為一第一板面1131及與第一板面1131正交的一第二板面1132,而所述夾層膠框12具有一第一框面121及與第一框面121正交的一第二框面122,其中第一板面1131與第一框面121的水平距離D1約為1mm,第二板面1132與第二框面122的水平距離D2約為5mm。
本創作的夾層玻璃結構10的結構特徵已詳述如上,接下來將進一步說明其應用,讓熟習此項技藝者可透過說明書所揭露內容輕易地理解本創作的特點,並在不悖離本創作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以應用所述夾層玻璃結構10。
請參考圖4,為應用本創作之防眩光玻璃之製造方法之流程示意圖。如圖所示,應用本創作之防眩光玻璃之製造方法包括:步驟S10:提供一夾層玻璃結構,為一第一玻璃板、一夾層膠框及一第二玻璃板所組成;步驟S12:進行一蝕刻步驟,分別於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上形成一霧化面;步驟S14:進行一清洗步驟,以去離子水沖洗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之霧化面;步驟S16:進行一熱處理步驟,使所述第一玻璃板、所述夾層膠框及所述第二玻璃板分離;步驟S18:進行一除膠步驟,利用有機溶劑去除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上的殘膠。
請配合參考圖5及6,步驟S10是提供多數個本創作的夾層玻璃結構10,而步驟S12主要是藉由承載裝置(圖未顯示)將該些夾層玻璃結構10送入蝕刻槽20,讓該些夾層玻璃結構10浸泡於蝕刻液21中,使得每一夾層玻璃結構10中之第一及第二玻璃板11、13的加工面111、131受到蝕刻而形成霧化面111a、131a(粗糙化表面);另外,第一及第二玻璃板11、13的非加工面112、132 因為是處於保護空間14內,所以不會受到蝕刻液21干擾。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蝕刻液21可為但不限於硝酸(HNO3 )、硫酸(H2 SO4 )、醋酸(CH3 CO2 )、鹽酸(HCl)或氫氟酸(HF);較佳地,所述蝕刻液21可通過蝕刻槽20底部的噴氣管(圖未顯示)進行噴氣而產生擾動以增加蝕刻均勻性,從而提升第一及第二玻璃板11、13的加工面111、131的霧化品質。
請配合參考圖7,步驟S14主要是藉由承載裝置將該些蝕刻後的夾層玻璃結構10送入清洗槽30,並利用噴水管32噴灑去離子水(De-ionized water)以清除第一及第二玻璃板11、13的霧化面111a、131a上殘留的蝕刻液,其中去離子水是藉由加壓馬達31傳輸至噴水管32。附帶一提,本創作並不限制蝕刻液的清除方式,在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所述該些蝕刻後的夾層玻璃結構10也可採用浸泡清洗方式(dipping)將殘留的蝕刻液清除。
步驟S16中,該些清洗後的夾層玻璃結構10是先藉由輸送帶送入加熱裝置(圖未顯示)進行熱處理,使每一夾層玻璃結構10中之夾層膠框12軟化,然後再利用刀片或自動切割機(圖未顯示)將夾層膠框12移除,以分離第一及第二玻璃板11、13。如此一來,每一夾層玻璃結構10可以分離出兩片經表面霧化處理的玻璃板,進而可以提升產能至少兩倍以上。
步驟S18主要是利用有機溶劑把分離出來的夾層膠框12溶解掉,以及將第一及第二玻璃板11、13的加工面111、131上殘留的膠清除掉,因此應用本創作的玻璃表面霧化處理技術完全不會衍生出廢棄物處理問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熱裝置可為加熱爐,所述有機溶劑可選用酒精,但本創非局限於此。
綜上所述,相較於習知的玻璃表面霧化處理技術,本創作的夾層玻璃結構應用於濕蝕刻製程,不僅可以提升產能至少兩倍以上,還可以使玻璃表面具有極佳的霧化均勻度,達到玻璃表面防眩光的目的。再者,由於所述夾層玻璃結構中之夾層膠框可輕易 被有機溶劑所溶解,因此應用本創作的玻璃表面霧化處理技術不會衍生出廢棄物處理問題。
此外,應用本創作的玻璃表面霧化處理技術能夠克服習知技術限制,例如製造成本(包含人力、設備和原物料等成本)十分昂貴、所製成的玻璃其穿透度差且表面的霧化均勻度低、安全性低以及產能低等技術問題。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非意欲侷限本創作之專利保護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創作之權利保護範圍內,合予陳明。
10‧‧‧夾層玻璃結構
11‧‧‧第一玻璃板
110‧‧‧接合區域
1101‧‧‧邊界
111‧‧‧加工面
112‧‧‧非加工面
113‧‧‧側板面
12‧‧‧夾層膠框
13‧‧‧第二玻璃板
131‧‧‧加工面
132‧‧‧非加工面
14‧‧‧保護空間
D‧‧‧水平距離

Claims (9)

  1. 一種夾層玻璃結構,適於進行一濕蝕刻製程,所述夾層玻璃結構包括:一第一玻璃板,具有一加工面及一非加工面;一第二玻璃板,具有一加工面及一非加工面;以及一夾層膠框,與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的非加工面相連接;其中,所述夾層膠框與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共同界定出一保護空間,用以防止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的非加工面受到蝕刻。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層玻璃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的其中之一的非加工面具有一接合區域,所述接合區域的邊界與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的其中之一的外壁面的水平距離介於1mm至5mm之間,所述夾層膠框設置於所述接合區域內。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層玻璃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玻璃板具有一第一板面及與所述第一板面正交的一第二板面,所述夾層膠框具有一第一框面及與所述第一框面正交的一第二框面,所述第一板面與所述第一框面的水平距離為1mm,所述第二板面與所述第二框面的水平距離為5mm。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層玻璃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玻璃板的厚度介於0.4至2.5mm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夾層玻璃結構,其中所述第二玻璃板的厚度介於0.4至2.5mm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夾層玻璃結構,其中所述夾層膠框的厚度介於0.1至3mm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層玻璃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玻璃板、所述夾層膠框與所述第二玻璃板的厚度比1.5:1:1.5。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層玻璃結構,其中所述夾層膠框為將一可硬化膠黏著於所述第一玻璃板與所述第二玻璃板之間並藉由烤箱予以加熱硬化成型。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夾層玻璃結構,其中所述夾層膠框為將一可硬化膠黏著於所述第一玻璃板與所述第二玻璃板之間並藉由UV燈泡予以加熱硬化成型。
TW103205909U 2014-04-07 2014-04-07 夾層玻璃結構 TWM485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5909U TWM485821U (zh) 2014-04-07 2014-04-07 夾層玻璃結構
KR2020140004047U KR20150003780U (ko) 2014-04-07 2014-05-27 적층 유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5909U TWM485821U (zh) 2014-04-07 2014-04-07 夾層玻璃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5821U true TWM485821U (zh) 2014-09-11

Family

ID=51944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5909U TWM485821U (zh) 2014-04-07 2014-04-07 夾層玻璃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150003780U (zh)
TW (1) TWM4858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943B (zh) * 2015-06-12 2017-04-01 朋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二極體裝置之處理方法
TWI609447B (zh) * 2015-06-12 2017-12-21 朋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二極體裝置之處理設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943B (zh) * 2015-06-12 2017-04-01 朋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二極體裝置之處理方法
TWI609447B (zh) * 2015-06-12 2017-12-21 朋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二極體裝置之處理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03780U (ko)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36936B1 (ko) 커버글라스의 제조 방법
CN112390536B (zh) 超薄玻璃盖板、超薄强化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
TW201350454A (zh) 處理保護玻璃之方法以及包含以此方法製造之保護玻璃之顯示裝置
CN102351409A (zh) 玻璃保护的加工工艺
CN103229130A (zh) 触控面板用强化玻璃板及利用它的触控面板用强化玻璃板制造方法
CN103964681A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盖板玻璃的加工方法
CN106565103A (zh) 一种玻璃减薄的方法
CN107336490B (zh) 一种uv型抗氢氟酸膜及用其进行玻璃减薄的方法
TW201514796A (zh) 增加面板邊緣強度的方法
JP2013237159A (ja) ガラス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723927A (zh) 具波浪形表面的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
TWM485821U (zh) 夾層玻璃結構
CN102513940A (zh) 用于屏幕面板低反射高透度的玻璃生产方法
TWI526305B (zh) 夾層玻璃結構及防眩光玻璃之製造方法
KR101269475B1 (ko) 난반사 방지 글라스 제조 방법
TWI464838B (zh) 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
CN106242307A (zh) 用于强化制品的边缘的方法、玻璃及显示装置
CN203850300U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430991A (zh) 平板玻璃基板酸蚀液及其减薄工艺
CN103150057A (zh) 触摸屏玻璃白片加工方法
CN105446558A (zh) 一种双层单面导电线电极膜的电容式触摸屏及制造方法
TW201537420A (zh) 玻璃基板之黑色邊框強化結構
JP2016006573A (ja) カバーガラス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基板及びカバーガラス
CN103235481B (zh) 一种匀胶铬版制造工艺
KR20160000991A (ko) 이중 식각을 통한 유리 기판의 절단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