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5042U - 呼吸咳痰輔助裝置 - Google Patents

呼吸咳痰輔助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5042U
TWM485042U TW103209146U TW103209146U TWM485042U TW M485042 U TWM485042 U TW M485042U TW 103209146 U TW103209146 U TW 103209146U TW 103209146 U TW103209146 U TW 103209146U TW M485042 U TWM485042 U TW M4850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hole
cover body
disposed
shaft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9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ao-Cun Xiong
Original Assignee
Besmed Health Busines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med Health Business Corp filed Critical Besmed Health Business Corp
Priority to TW103209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5042U/zh
Priority to CN201420320396.3U priority patent/CN203915386U/zh
Publication of TWM485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5042U/zh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Description

呼吸咳痰輔助裝置
本創作係為一種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尤指一種利用吹氣振動促進肌肉的強化及空氣震動使喉部濃痰咳出的呼吸咳痰輔助裝置。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童、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以及行動不便、身心障礙者而言,咳痰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有些人不知道或無法對喉嚨施力進行咳痰,有些人則是因為咳痰時施力不當造成咽喉損傷,導致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如何協助這些人解決咳痰的困擾,是一件重要的課題。
如圖5所示,習知技術已開發出一種咳痰器90,其係由一彎曲的管件91搭配一共振裝置92組裝而成,其中該共振裝置92為一共振膜,並於共振膜的表面穿設有複數個氣孔,使用者藉由對管件91的一端吹氣,使氣體經由管件91傳遞至另一端的共振膜,進而產生共振效應,此共振效應會反向對使用者喉嚨內部的濃痰產生震動,藉此促進濃痰自喉部排出至口中,方便不會咳痰的人將其吐出。
但上述的咳痰器90其共振膜所產生的共振效應並不明顯,導致許多親身試驗過後的人還是無法順利將痰咳出。此外,對於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而言,其肺活量大小不一,致使有些肺活量較小的人難以藉由簡單吹氣產生共振效應。
有鑑於現有咳痰器的效果不彰以及各種缺點,現階段需要一種能夠強化呼吸道肌肉,加強共振效應,適用於各種不同肺活量之族群的呼吸咳痰輔助裝置,讓咳痰器的使用更為普及,幫助更多不會自行咳痰的人免於卡痰於喉嚨的困擾。
為達到上述之需求及目的,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為提供一種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其係包括:一管體,管體的兩端分別具有一進氣口與一開放端,該開放端的設有相對應的一蓋體,該蓋體相對於管體的一側設有一凹槽,凹槽中央穿設有一貫孔;一連接套筒,其設於管體與蓋體間,該連接套筒朝向管體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開口,連接套筒朝向蓋體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開口,並且該第一開口的直徑小於第二開口;一金屬球體,其容置於連接套筒內部,並選擇性地遮蔽該第一開口;以及一連動組件,其蓋設於凹槽外,該連動組件包括一扣合軸件與一彈簧,其中扣合軸件穿設通過所述貫孔,而該彈簧套設於扣合軸件上且位於蓋體與金屬球體之間。
本創作之優點在於利用金屬球體連動扣合軸件一起往復移動,並藉由彈簧的裝設提供彈力以輔助移動後的扣合軸件回復到原來位置,透過金屬球體的重量與用力吐氣的相互作用,可利用金屬球體之重量形成的阻抗來訓練與強化呼吸器官的肌肉,並對呼吸道進行物理性振動,產生來回的震動,進而使喉嚨內的濃痰因為共振輔助而咳出。
較佳的是,所述管體的中段側壁上設有一固定孔與一氣體調節孔,該氣體調節孔的外側裝設有一擋片,所述擋片的一側卡合於固定孔中,並選擇性地遮蔽該氣體調節孔;而該扣合軸件包括一浮片、二軸片以及二卡合片,浮片設於扣合軸件的頂端,二卡合片設於扣合軸件的底端,而二軸片分別連結 浮片與卡合片,並且軸片的長度大於蓋體位於貫孔處的厚度;該浮片與蓋體的凹槽相對應,並選擇性地遮蔽所述貫孔;該彈簧圍繞二軸片並套設於浮片與卡合片之間,並且彈簧的一端抵頂於蓋體內壁;所述二卡合片朝向金屬球體設置,且二卡合片的間距大於貫孔的直徑,並選擇性地與金屬球體相接觸。此技術手段惟利用擋片調整氣體調節孔的開孔大小,進而調整吹入管體內之開放端氣體的量,使金屬球體因為氣體的量大小不同,產生往復快慢不同的振動頻率,氣體的量大則金屬球體的往返頻率小,反之頻率大,使本創作更能符合不同肺活量的族群需求,同時提供肺活量大的人安全保護,讓他們不會因為吹氣量太急、太多而造成傷害。此外本創作利用與金屬球體連動之扣合軸件的浮片指示管體內部的金屬球體移動狀態,讓使用者可以清楚了解金屬球體在管體內部的位置。
更佳的是,該管體之開放端的周緣設有一螺合軌道,而該蓋體朝向管體的一側內緣設有與螺合軌道相對應的螺合槽。此技術手段簡單利用螺合軌道與螺合槽的相對應設計,使蓋體可以簡單利用旋轉方式拆裝於管體,同時方便管體內清潔。
最佳的是,該管體的開放端設於進氣口之延伸方向的一側,並且於蓋體的表面設有至少一通氣孔。此設置的目地惟因應金屬球體往復移動所需的重力需求,讓本裝置不限於躺著才能使用,一般人以站姿或坐姿均可使用;另通氣孔的設置使得吹入管體內的氣體部分排出管體,適時降低氣體推動金屬球體的力量,使金屬球體藉由重力以及氣體推動力的相互拉扯進而來回移動,產生震動。
10‧‧‧管體
11‧‧‧進氣口
12‧‧‧開放端
13‧‧‧螺合軌道
14‧‧‧固定孔
15‧‧‧氣體調節孔
20‧‧‧連接套筒
21‧‧‧第一開口
22‧‧‧第二開口
30‧‧‧金屬球體
40‧‧‧連動組件
41‧‧‧扣合軸件
411‧‧‧浮片
412‧‧‧軸片
413‧‧‧卡合片
42‧‧‧彈簧
50‧‧‧蓋體
51‧‧‧螺合槽
52‧‧‧凹槽
53‧‧‧通氣孔
54‧‧‧貫孔
60‧‧‧擋片
61‧‧‧卡榫
90‧‧‧咳痰器
91‧‧‧管件
92‧‧‧共振裝置
圖1係本創作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的立體圖。
圖2係本創作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3A、3B係本創作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的金屬球體與連動組件的作動示意圖。
圖4A、4B係本創作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的氣體調節狀態示意圖。
圖5係習用之咳痰器的立體外觀圖。
以下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係包括:一管體10、一連接套筒20、一金屬球體30與一連動組件40。
管體10的兩端分別具有一進氣口11與一開放端12,其中該開放端12設於進氣口11之延伸方向的一側,且於開放端12的一側設有相對應的一蓋體50。管體10之開放端12的周緣設有一螺合軌道13,而該蓋體50朝向管體10的一側內緣設有與螺合軌道13相對應的螺合槽51,使管體10與蓋體50可以於開放端12相互螺合並且旋轉固定。另該蓋體50相對於管體10的一側設有一凹槽52,並於凹槽52周圍設有複數個通氣孔53,該凹槽52中央穿設有一貫孔54,貫孔54連通蓋體50的內部與外部,並且該貫孔54的孔徑尺寸小於凹槽52的內徑。
連接套筒20設於管體10與蓋體50間,該連接套筒20朝向管體1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開口21,連接套筒20朝向蓋體50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開口22,並且該第一開口21的直徑小於第二開口22。連接套筒20於管體10與蓋體50相互螺合固定時,連接套筒20被包覆於管體10與蓋體50內部,因此從外觀上無法直接觀察到該連接套筒20。
金屬球體30容置於連接套筒20內部,在無任何外力作用下該金屬球體30會抵靠於接近連接套筒20之第一開口21的內壁面上,並遮蔽該第一開口21。
連動組件40蓋設於凹槽52外,其包括一扣合軸件41與一彈簧42,其中扣合軸件41穿設通過所述貫孔54,而該彈簧42套設於扣合軸件41上且位於蓋體50與金屬球體30之間。該扣合軸件41進一步包括一浮片411、二軸片412以及二卡合片413,浮片411設於扣合軸件41的頂端,二卡合片413設於扣合軸件41的底端,且二卡合片413的間距大於貫孔54的直徑,而二軸片412分別連結該浮片411與二卡合片413,並且軸片412的長度大於蓋體50位於貫孔處的厚度,使得該扣合軸件41的二卡合片413由蓋體50之凹槽52的一端穿設通過貫孔54並突出於蓋體50的內壁面,且選擇性地抵頂於金屬球體30表面。該浮片411與蓋體50的凹槽52相對應,並於二卡合片413穿設通過貫孔54後選擇性地遮蔽該貫孔54。所述彈簧42經由二卡合片413的一端套設進入扣合軸件41的中段部,並且圍繞二軸片412並固定於浮片411與二卡合片413之間,彈簧42的一端抵頂於蓋體50的內壁面上。
上述該管體10的中段側壁上設有一固定孔14與一氣體調節孔15,該氣體調節孔15的外側裝設有一擋片60,所述擋片60的一側設有一卡榫61,其卡合於固定孔14中,並使擋片60可以沿固定孔14的延伸方向自由滑移,且選擇性地遮蔽該氣體調節孔15。
如圖3A所示,並同時參考圖2,本創作實際使用時,當使用者一開始自進氣口11朝管體10內部吹氣時,使得金屬球體30經氣體的推頂朝向連接套筒20的第二開口22方向移動,並且開放該第一開口21。此時金屬球體30會抵頂於扣合軸件41的二卡合片413,並連動浮片411向外突出於蓋體50的凹槽52。
如圖3B所示,並同時參考圖2,由於使用者吹入的氣體部分會從凹槽52周圍的通氣孔53排出,使得金屬球體30因為重力的作用反向朝連接套筒20的第一開口21方向移動,此時扣合軸件41的二卡合片413與金屬球體30分離,並藉由彈簧42的彈力作用使得浮片411朝向蓋體50內部移動,將蓋體50的凹槽52遮蔽,藉此,使用者在吹氣過程中,該金屬球體30會不斷地反覆來回移動,並連動扣合軸件41一起運動。
另參酌圖4A與4B所示,並同時參考圖2,本創作之管體10中段側壁上的擋片60,當其滑動至將氣體調節孔15完全遮蔽時,使用者可以將所有吹送進入管體10內的氣體輸送至開放端12,使氣體不會在抵達開放端12之前有漏氣的情況發生,因為其容易藉由氣體吹送即可使金屬球體30開放該第一開口21,使金屬球體30往復移動頻率較小,進而產生較少的震動,達到輔助咳痰的功效。
另當擋片60滑動至將氣體調節孔15部分開放或完全開放時,使用者所吹送進入管體10內的氣體有部分會從氣體調節孔15排出,其餘則輸送至開放端12,使氣體在抵達開放端12之前產生分流的情形,使金屬球體30的運動頻率增大,進而產生較多的震動,達到輔助咳痰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其利用一開始吹入氣體於管體10中,使得金屬球體30受到氣體的推動朝向蓋體50方向移動,並且連動扣合軸件41的浮片411向外突伸,接著該金屬球體30因受重力作用會再回到原本位置,並藉由彈簧42的彈力作用使得浮片411同時朝向封閉貫孔54的方向移動,藉此,致使金屬球體30與扣合軸件41往復移動,透過金屬球體30的重量與用力吐氣的相互作用,可利用金屬球體30之重量形成的阻抗來訓練與強化呼吸器官的肌肉,並對呼吸道進行物理性振動,進而產生震動,使喉嚨內的濃痰因為共振輔助而咳出。
此外,本創作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藉由扣合軸件41的往復運動,有效指示管體10內部之金屬球體30的位置狀態。另氣體調節孔15與擋片60的設置可有效控制吹入管體10內部的氣體多寡,使本創作更能符合不同肺活量的族群需求,同時提供人體安全的保護。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管體
11‧‧‧進氣口
12‧‧‧開放端
13‧‧‧螺合軌道
14‧‧‧固定孔
15‧‧‧氣體調節孔
20‧‧‧連接套筒
21‧‧‧第一開口
22‧‧‧第二開口
30‧‧‧金屬球體
40‧‧‧連動組件
41‧‧‧扣合軸件
411‧‧‧浮片
412‧‧‧軸片
413‧‧‧卡合片
42‧‧‧彈簧
50‧‧‧蓋體
51‧‧‧螺合槽
52‧‧‧凹槽
53‧‧‧通氣孔
54‧‧‧貫孔
60‧‧‧擋片
61‧‧‧卡榫

Claims (9)

  1. 一種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其係包括:一管體,管體的兩端分別具有一進氣口與一開放端,該開放端的一側設有相對應的一蓋體,該蓋體相對於管體的一側設有一凹槽,凹槽中央穿設有一貫孔;一連接套筒,其設於管體與蓋體間,該連接套筒朝向管體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開口,連接套筒朝向蓋體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開口,並且該第一開口的直徑小於第二開口;一金屬球體,其容置於連接套筒內部,並選擇性地遮蔽該第一開口;以及一連動組件,其蓋設於凹槽外,該連動組件包括一扣合軸件與一彈簧,其中扣合軸件穿設通過所述貫孔,而該彈簧套設於扣合軸件上且位於蓋體與金屬球體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其中該管體的中段側壁上設有一固定孔與一氣體調節孔,該氣體調節孔的外側裝設有一擋片,所述擋片的一側卡合於固定孔中,並選擇性地遮蔽該氣體調節孔;而該扣合軸件包括一浮片、二軸片以及二卡合片,浮片設於扣合軸件的頂端,二卡合片設於扣合軸件的底端,而二軸片分別連結浮片與二卡合片,並且軸片的長度大於蓋體位於貫孔處的厚度;該浮片與蓋體的凹槽相對應,並選擇性地遮蔽所述貫孔;該彈簧圍繞二軸片並套設於浮片與卡合片之間,並且彈簧的一端抵頂於蓋體內壁;所述二卡合片朝向金屬球體設置,且二卡合片的間距大於貫孔的直徑,並選擇性地與金屬球體相接觸。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其中該管體之開放端的周緣設有一螺合軌道,而該蓋體朝向管體的一側內緣設有與螺合軌道相對應的螺合槽。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其中該管體的開放端設於進氣口之延伸方向的一側。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其中該管體的開放端設於進氣口之延伸方向的一側。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其中該蓋體的表面設有至少一通氣孔。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其中該蓋體的表面設有至少一通氣孔。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其中該蓋體的表面設有至少一通氣孔。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呼吸咳痰輔助裝置,其中該蓋體的表面設有至少一通氣孔。
TW103209146U 2014-05-23 2014-05-23 呼吸咳痰輔助裝置 TWM485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146U TWM485042U (zh) 2014-05-23 2014-05-23 呼吸咳痰輔助裝置
CN201420320396.3U CN203915386U (zh) 2014-05-23 2014-06-16 呼吸咳痰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146U TWM485042U (zh) 2014-05-23 2014-05-23 呼吸咳痰輔助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5042U true TWM485042U (zh) 2014-09-01

Family

ID=51811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9146U TWM485042U (zh) 2014-05-23 2014-05-23 呼吸咳痰輔助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15386U (zh)
TW (1) TWM4850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9857A (zh) * 2019-01-25 2019-04-02 张丽丽 一种改进型呕吐接收装置
CN110381782A (zh) * 2017-01-20 2019-10-25 卫生知识产权私人有限公司 一次性可扩张液体容器和坯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600120957A1 (it) * 2016-11-29 2018-05-29 Flaem Nuova Spa Dispositivo di assistenza per l’espulsione di espettorato
KR101907093B1 (ko) * 2018-05-18 2018-10-11 (주)쓰리에스 휴대용 객담 배출기기
CN112168660A (zh) * 2020-10-22 2021-01-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辅助排痰器
CN112294593B (zh) * 2020-10-30 2022-12-23 吕立娜 一种脑血栓辅助治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1782A (zh) * 2017-01-20 2019-10-25 卫生知识产权私人有限公司 一次性可扩张液体容器和坯料
CN109549857A (zh) * 2019-01-25 2019-04-02 张丽丽 一种改进型呕吐接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5386U (zh)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85042U (zh) 呼吸咳痰輔助裝置
US10213565B2 (en) Respiratory physiotherapy device
WO2017101705A1 (zh) 一种单向吸嘴、带有该单向吸嘴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WO2019093073A1 (ja) 呼吸音響装置
CA2954592A1 (en) Respiratory therapy assemblies
CN203954096U (zh) 呼吸肌训练和振动排痰集成器
US10960170B1 (en) 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 device having an oscillating valve
US10238914B2 (en) Incentive spirometer for sustained maximal inspiration
CN103055389A (zh) 一种吸气相雾化、呼气相震荡排痰的装置
GB2448212A (en) PEP device with visual indicator
KR20200133913A (ko) 흉벽 진동 기능과 호흡근력 강화 기능이 융합된 호흡재활운동기기를 이용한 호흡 재활 운동 관리 시스템
KR20210001099U (ko) 수동식 흉벽 진동기
CN205699193U (zh) 儿童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流量训练装置
CN201168307Y (zh) 自由体位便携式震荡排痰器
CN115715834A (zh) 一种辅助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和增强心肺功能训练的装置
CN207429479U (zh) 儿童专用雾化器
US11110237B2 (en) Therapeutic device for respiratory passages
CN207708438U (zh) 一种并联型吸气和呼气呼吸训练器
CN213527342U (zh) 一种术后患者肺活量锻炼装置
CN203842080U (zh) 吹吸两用祛痰器
KR102619801B1 (ko) 미세충격파를 이용한 기관지 자극장치
CN206660492U (zh) 呼吸肌训练器
CN212757083U (zh) 一种幼儿呼吸训练器
CN212547868U (zh) 一种振动正压气道治疗器
CN209530010U (zh) 一种能维持二氧化碳浓度的呼吸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