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3583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3583U
TWM483583U TW102224024U TW102224024U TWM483583U TW M483583 U TWM483583 U TW M483583U TW 102224024 U TW102224024 U TW 102224024U TW 102224024 U TW102224024 U TW 102224024U TW M483583 U TWM483583 U TW M48358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group
fixing seat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4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ang-I Yu
Hung-Chi Tai
ya-juan Gou
Ru-Lei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24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3583U/zh
Publication of TWM483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3583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指一種用表面組裝技術安裝於電路板上之電連接器。
隨著電子技術之快速發展,電連接器被廣泛應用於電子產品中,以與外部設備交換訊息、數據等。電連接器一般包括絕緣本體、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內之導電端子組。前述導電端子組之焊接部自絕緣本體伸出,以焊接在電路板上。
為了滿足電子產品傳輸訊號穩定、傳輸效率高之要求,現需要保證電連接器之通訊穩定性較強。惟,習知SFF(Small Form Factor)電連接器之固定第一導電端子組與第二導電端子組之結構不穩定,從而在使用時第一導電端子組與第二導電端子組易晃动及發生接觸,進而導致通訊不穩定。
有鑒於此,有必要對習知SFF電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可防止第一導電端子組與第二導電端子組晃动及發生接觸,保證通訊穩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包括: 絕緣本體,前述絕緣本體包括對接部和自前述對接部之相對兩側邊分別向後延伸之一對延伸壁,前述對接部與前述一對延伸壁共同形成收容空間;第一導電端子組和第二導電端子組,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和第二導電端子組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內;前述電連接器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前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收容在前述收容空間內,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穿過前述第一固定座并暴露在外部,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穿過前述第二固定座并暴露在外部,前述第二固定座之前端面與對接部之底壁之後端面抵接,且前述第二固定座卡扣在延伸壁上,前述第二固定座包括抵接在延伸壁之底面之基部、自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之定位部、以及於前述定位部向下凹陷并伸入至基部之卡槽,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卡固在前述卡槽內。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二固定座還包括自定位部之兩側壁內凹形成之卡扣部,前述延伸壁上形成有與前述卡扣部扣持之卡合槽。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一固定座之兩側壁向外突伸形成有凸塊,前述一對延伸壁上分別設有與相應之凸塊配合之收容槽。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一固定座具有第一底壁、自前述第一底壁向下突伸形成之定位塊,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具有穿過前述第一底壁且暴露在外部的第一焊接部,前述定位塊之底面與第一焊接部 之上錶面抵接。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一固定座上形成有以部份暴露位於第一固定座內的第一導電端子組之複數散熱孔。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對接部內開設有用以收容對接連接器之收容部,前述收容部之上下兩內側壁上分別設有用以收容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第二導電端子組之端子收容槽。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對接部還包括朝向對接連接器之對接面、自前述對接面向後凹陷形成且分別與端子收容槽連通之散熱孔。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端子收容槽貫穿前述對接部並與前述收容空間相連通。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絕緣本體之一側壁上形成有定位槽並且該定位槽延伸至延伸壁,前述電連接器還包括收容在前述定位槽內的接地端子。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一固定座與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一體成型設置,前述第二固定座與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一體成型設置。
本創作之電連接器之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結構穩定,防止第一導電端子組與第二導電端子組晃动及發生接觸,保證通訊穩定。
100‧‧‧電連接器
10‧‧‧絕緣本體
11‧‧‧對接部
111‧‧‧收容部
112‧‧‧端子收容槽
113‧‧‧前壁
114‧‧‧後壁
115‧‧‧頂壁
116‧‧‧底壁
117‧‧‧左側壁
118‧‧‧右側壁
1181‧‧‧定位槽
1182‧‧‧插接槽
119‧‧‧第一散熱孔
12‧‧‧延伸壁
121‧‧‧內側壁
122‧‧‧收容槽
123‧‧‧卡合槽
125‧‧‧後端面
126‧‧‧底面
13‧‧‧固定柱
14‧‧‧抵接塊
20‧‧‧第一導電端子組
21‧‧‧第一導電端子
211‧‧‧第一埋設部
212‧‧‧第一接觸部
213‧‧‧第一固持部
214‧‧‧第一焊接部
215‧‧‧上錶面
30‧‧‧第二導電端子組
31‧‧‧第二導電端子
311‧‧‧第二埋設部
312‧‧‧第二接觸部
313‧‧‧第二固持部
314‧‧‧第二焊接部
40‧‧‧接地端子
41‧‧‧第三接觸部
42‧‧‧第三固持部
43‧‧‧插接部
50‧‧‧第一固定座
51‧‧‧本部
511‧‧‧第一前壁
512‧‧‧第一後壁
513‧‧‧第一底壁
514‧‧‧第一頂壁
515‧‧‧容置槽
516‧‧‧第二散熱孔
517‧‧‧側壁
52‧‧‧凸塊
53‧‧‧定位塊
531‧‧‧底面
60‧‧‧第二固定座
61‧‧‧基部
611‧‧‧頂面
62‧‧‧定位部
621‧‧‧卡扣部
63‧‧‧卡槽
64‧‧‧前端面
70‧‧‧收容空間
第一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之電連接器之分解圖。
第三圖係第一圖所示之電連接器之另一視角之立體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之電連接器之分解圖。
請參閱第一圖與第二圖所示,本創作之電連接器100為一SFF插座連接器,其用表面組裝技術安裝於電路板(未圖示)上,並可與對應之對接連接器(未圖示)配合。前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0、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10內之第一導電端子組20和第二導電端子組30、設置在前述絕緣本體10一側之接地端子40以及固定在前述絕緣本體10上以分別固定第一導電端子組20和第二導電端子組30之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
請參閱第二圖和第四圖所示,前述絕緣本體10包括對接部11、自對接部11之相對兩側邊分別向後延伸之一對延伸壁12、自一對延伸壁12向下延伸形成之一對用以將絕緣本體10固定在電路板上之固定柱13。前述對接部11內開設有用以收容對接連接器之收容部111。前述收容部111之上下兩內側壁(未標號)上分別設有用以收容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0、第二導電端子組30之端子收容槽112。前述對接部11包括相對設置之前壁113和後壁114、相對設置之頂壁115和底壁116、相對設置之左側壁117和右側壁118、自前述前壁113向後凹陷形成之第一散熱孔119。前述前壁113為朝向對接連接器之對接面。前述對接部11之後壁114與前述一對延伸壁12共同形成收容空間70。前述第一散熱孔119為位於收容部111上下兩側之兩排,兩排第一散熱孔119分別與其對應之端子收容槽112連通。前述端子收容槽112貫穿前述對接部11并與前述收容空間70相連通。前述一對延伸壁12兩個相對的 內側壁121上分別內凹形成有收容槽122和卡合槽123。前述收容槽122貫穿延伸壁12之後端面125。前述卡合槽123貫穿延伸壁12之底面126和延伸壁121之後端面125。前述對接部11還包括自對接部11之後壁114向後延伸形成之抵接塊14。前述抵接塊14延伸至收容空間70內,且該抵接塊14與對接部11之頂壁115平齊。
請參閱第二圖所示和第三圖,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0具有複數第一導電端子21。每個第一導電端子21具有第一埋設部211、自第一埋設部211向後延伸形成之第一接觸部212、自第一接觸部212向後延伸形成之第一固持部213及自第一固持部213彎折并向後水平延伸形成之第一焊接部214。前述第一埋設部211埋設在對接部11內。前述第一接觸部212收容在端子收容槽112內,該第一接觸部212呈拱形且暴露在收容部111內。前述第一固持部213卡固在端子收容槽112內。前述第一焊接部214穿過第一固定座50并暴露在外部。前述第一焊接部214用以與電路板電性連接。
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30位於第一導電端子組20的下方。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30具有複數第二導電端子31。每個第二導電端子31具有第二埋設部311、自第二埋設部311向後延伸形成之第二接觸部312、自第二接觸部312向後延伸形成之第二固持部313及自第二固持部313彎折并向後水平延伸形成之第二焊接部314。前述第二埋設部311埋設在對接部11內。前述第一接觸部312收容在端子收容槽112內,該第一接觸部312呈拱形且暴露在收容部111內。前述第二固持部313卡固在端子收容槽112內。前述第二焊接部314穿過第二固定座60并暴露在外部。前述第二焊接部314用以與電路板電性連接。
請參閱第二圖和第四圖所示,前述接地端子40卡固設置在絕緣本體10內。前述接地端子40具有第三接觸部41、自第三接觸部41之前後兩端延伸形成之第三固持部42。前述第三固持部42上形成有插接部43。前述對接部11之右側壁118上形成有定位槽1181且該定位槽1181延伸至延伸壁12。前述定位槽1181之兩側朝絕緣本體10凹陷形成有插接槽1182。前述接地端子40收容在前述定位槽1181內,且插接部43卡固在插接槽1182內。
請參閱第三圖和第四圖所示,前述第一固定座50收容在前述收容空間70內。前述第一固定座50具有本部51、自本部51之兩側壁517向外突伸形成有凸塊52及自本部51向下突伸形成之定位塊53。前述本部51具有第一前壁511、與前述第一前壁511相對設置之第一後壁512、與前述第一前壁511和第一後壁512相連之第一底壁513、與前述第一底壁513相對設置之第一頂壁514、以及自前述第一底壁513內凹形成之容置槽515。前述本部51之第一前壁511與對接部11之抵接塊14抵接,通過抵接塊14以防止第一固定座50向前移動。前述定位塊53自第一底壁513向下突伸形成。前述凸塊52分別與相應之前述一對延伸壁12之收容槽122卡固配合。前述第一固定座50與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0一體成型設置。第一導電端子組20之第一焊接部214穿過本部51之第一底壁513且水平向後延伸,前述第一焊接部214且暴露在外部。前述第一焊接部214之上錶面215與定位塊53之底面531抵接。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20通過第一固定座50卡固,從而能有效地防止第一導電端子組20之第一導電端子21晃動。
請參閱第二圖所示,前述第一固定座50之本部51上形成有以部份暴露位於第一固定座50內的第一導電端子組20之複數第二散熱孔 516。前述第二散熱孔516自本部51之第一頂壁514向下內凹形成。前述第二散熱孔516與前述第一散熱孔119之目的均是為了便於第一導電端子組20和第二導電端子組30散熱。
請參閱第二圖至第四圖所示,前述第二固定座60呈T型。前述第二固定座60位於第一固定座50與對接部11之間。前述第二固定座60之前端面64與對接部11之頂壁115之後端面(未標號)抵接。前述第二固定座60具有基部61、自基部61向上延伸形成之定位部62、於定位部62向下凹陷并伸入至基部61之卡槽63、以及自定位部62之兩側壁(未標號)內凹形成之卡扣部621。前述基部61之頂面611與延伸壁12之底面126抵接。前述定位部62自基部61之頂面611向上延伸形成。前述第二固定座60與第二導電端子組30一體成型設置。前述卡槽63卡持第二導電端子組30之第二焊接部314。前述第二焊接部314穿過第二固定座60之卡槽63并向後水平延伸,且第二焊接部314延伸至容置槽515內。該第二焊接部314暴露在第二固定座60之外部。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30通過第二固定座60卡固,從而能有效地防止第二導電端子組30之第二導電端子31晃動。前述卡扣部621與對接部12之卡合槽123扣持。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電連接器100通過第一固定座50卡固第一導電端子組20,以防止第一導電端子組20之第一導電端子21晃動,通過第二固定座60卡固第二導電端子組30,以防止第二導電端子組30之第二導電端子31晃動,并有效地將第一導電端子21與第二導電端子31分開,從而防止第一導電端子組20之第一導電端子21與第二導電端子組30之第二導電端子31發生接觸,保證通訊穩定。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創作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創作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00‧‧‧電連接器
10‧‧‧絕緣本體
11‧‧‧對接部
114‧‧‧後壁
12‧‧‧延伸壁
214‧‧‧第一焊接部
314‧‧‧第二焊接部
50‧‧‧第一固定座
60‧‧‧第二固定座
63‧‧‧卡槽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前述絕緣本體包括對接部和自前述對接部之相對兩側邊分別向後延伸之一對延伸壁,前述對接部與前述一對延伸壁共同形成收容空間;第一導電端子組和第二導電端子組,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和第二導電端子組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內;其中,前述電連接器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前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收容在前述收容空間內,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穿過前述第一固定座并暴露在外部,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穿過前述第二固定座并暴露在外部,前述第二固定座之前端面與對接部之底壁之後端面抵接,且前述第二固定座扣持在延伸壁上,前述第二固定座包括抵接在延伸壁之底面之基部、自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之定位部、以及於前述定位部向下凹陷并伸入至基部之卡槽,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卡固在前述卡槽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二固定座還包括自定位部之兩側壁內凹形成之卡扣部,前述延伸壁上形成有與前述卡扣部扣持之卡合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固定座之兩側壁向外突伸形成有凸塊,前述一對延伸壁上分別設有與相應之凸塊配合之收容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固定座具有第一底 壁、自前述第一底壁向下突伸形成之定位塊,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具有穿過前述第一底壁且暴露在外部的第一焊接部,前述定位塊之底面與第一焊接部之上錶面抵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固定座上形成有以部份暴露位於第一固定座內的第一導電端子組之複數散熱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對接部內開設有用以收容對接連接器之收容部,前述收容部之上下兩內側壁上分別設有用以收容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第二導電端子組之端子收容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對接部還包括朝向對接連接器之對接面、自前述對接面向後凹陷形成且分別與端子收容槽連通之散熱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端子收容槽貫穿前述對接部並與前述收容空間相連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對接部之一側壁上形成有定位槽並且該定位槽延伸至延伸壁,前述電連接器還包括收容在前述定位槽內的接地端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固定座與前述第一導電端子組一體成型設置,前述第二固定座與前述第二導電端子組一體成型設置。
TW102224024U 2013-12-19 2013-12-19 電連接器 TWM483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4024U TWM483583U (zh) 2013-12-19 2013-12-19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4024U TWM483583U (zh) 2013-12-19 2013-12-19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3583U true TWM483583U (zh) 2014-08-01

Family

ID=51793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4024U TWM483583U (zh) 2013-12-19 2013-12-19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35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3726A (zh) * 2014-10-30 2016-06-01 璨硕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接连接器
TWI548167B (zh) * 2014-10-13 2016-09-01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connector and its plug connecto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167B (zh) * 2014-10-13 2016-09-01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connector and its plug connector
CN105633726A (zh) * 2014-10-30 2016-06-01 璨硕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接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7582B (zh) 端子、電連接器、以及電連接器組件
US99978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wer contacts and holding members acting as additional power contacts
TWI583074B (zh) 電連接器
TWM513488U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201401671A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502992U (zh) 插頭連接器及其連接器殼體
TWM491273U (zh) 電連接器
TWM511148U (zh) 電連接器及其插入模組
TWM506398U (zh)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M483583U (zh) 電連接器
JPWO2017064825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20130078831A1 (en) Vert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TWI525915B (zh) 插座連接器
TWM484827U (zh) 電連接器
TWM484826U (zh) 電連接器
TWM484825U (zh) 電連接器
TWI464966B (zh) 電連接器
TWI502237B (zh) 電連接器
TWM481519U (zh) 電連接器
TWM447608U (zh) 板對板連接器模組
TW201807904A (zh) 電連接器
TWI531127B (zh) 電連接器
CN107785702B (zh) 电连接器
TWM491968U (zh) 電連接器
TWI492459B (zh) 插座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