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2188U - 連接器系統和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系統和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2188U
TWM482188U TW102217745U TW102217745U TWM482188U TW M482188 U TWM482188 U TW M482188U TW 102217745 U TW102217745 U TW 102217745U TW 102217745 U TW102217745 U TW 102217745U TW M482188 U TWM482188 U TW M48218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terminal
protrusion
material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7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eng-De Lin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Inc
Publication of TWM482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2188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9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multiple contact poin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系統和連接器 【相關申請案】
本案主張2012年9月21日提申的美國臨時申請案61/704,216優先權,在此將其一併列為參考。
本新型涉及浮動低斷面的模組化電連接器系統,主要涉及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被用作低斷面(low-profile)的板對板連接器和線對板連接器,並在高電流強度條件下提供出色的運行,且特別適合用作例如電信和資料網使用的刀片伺服器的模組化元件內的模組部件。具體地,能夠適應各種模組部件之間的特定量的錯位的電連接器通常被稱為浮動式連接器。
眾所周知,電連接器已經被廣泛地用來從一個電路板向另一電路板供電。由於這種接合造成位置公差問題,所以公知的是通過使用浮動式連接器來補償該公差。一般而言,浮動式連接器包括能夠固定到印刷電路板的固定殼體和能夠相對於固定殼體運動的單獨的可移動殼體,以及由可移動殼體與固定殼體共同支撐的多個端子。端子 按規則間隔附接到殼體,並與固定到另一印刷電路板或相似裝置的匹配電連接器的多個端子進行匹配。即使一個印刷電路板稍微偏離相對於另一印刷電路板的規定位置,可移動連接器殼體也能被帶回到可吸收位置偏差的位置,而,因此允許公端子和母端子匹配,以穩定連接。
為了確保浮動式電連接器的可移動殼體能夠相對於固定殼體移動,活動接頭被用來連接可移動殼體與固定殼體。傳統的浮動式電連接器通過單獨形成可移動殼體和固定殼體然後通過使活動接頭附接到這些單獨的殼體而製成。
對於電連接器而言,常常需要高電流,運載該電流的能力決定了需要相對大的傳導刀片或端子。對於這種幾何形狀,某些刀片能夠沿第一方向屈曲,但是由於刀片的剖面,通常不能沿第二方向屈曲。因此浮動連接器系統適合浮動。因此,某些人意識到需要對電連接器進一步改善。
本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改善的連接器。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連接器系統,其包括:第一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具有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端子,所述端子具有固定不動地附接到所述第一殼體的第一凸起和固定不動地附接到所述第二殼體的第二凸起,其中所述第二殼體能相對於所述第 一殼體沿第一方向移動,所述第二殼體包括鼻部和突出部;以及第二連接器,匹配到所述第一連接器,所述第二連接器具有第三殼體和固定不動地保持在所述第三殼體中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三殼體具有沿第二方向的雙向大於所述突出部的槽,其中開口容置所述鼻部,所述連接器系統被構造為允許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之間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動,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沿第一軸線,所述第二方向沿第二軸線,而所述第三方向沿與匹配方向對應的第三軸線,這三個軸線限定三維坐標系。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突出部為形成於所述第二殼體的第一側上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殼體還包括形成於所述第二殼體的第二側上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三殼體被構造成容納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槽和所述突出部都具有對應的引入部,所述引入部形成在每個相應的槽和突出部的前段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接器的端子包括一對單獨的刀片端子,該對刀片端子被設置為使得各單獨的刀片端子彼此呈鏡像。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單獨的刀片端子均具有安裝部和接觸部,所述安裝部從所述接觸部偏置。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連接器,其包括:第一殼體,具有形成於所述第一殼體中的端子容置部以及第一凹穴;第二殼體,具有形成於所述第二殼體中的端子 容置部以及第二凹穴;端子,包括本體部、安裝部和接觸部,所述安裝部包括從所述本體部的第一側延伸的第一凸起,而且所述安裝部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凹穴中,所述接觸部包括從所述本體部的第二側延伸的第二凸起,而且所述接觸部被保持在所述第二凹穴中;以及所述本體部具有第一材料厚度,所述安裝部具有第二材料厚度,所述接觸部具有第三材料厚度,其中,所述本體部的材料厚度小於所述安裝部的材料厚度及所述接觸部的材料厚度。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都被構造為允許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運動。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器具有外部套殼,所述外部套殼用於固定不動地保持所述第一殼體且可滑動地容置所述第二殼體。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外部套殼由薄壁金屬形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外部套殼具有凸緣,所述凸緣圍繞所述外部套殼的前開口的周緣向外形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端子的所述安裝部和所述接觸部具有相同的材料厚度。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連接器系統,其包括:第一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具有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端子以及外部套殼,所述端子具有保持在所述第一殼體中的安裝部和保持在所述第二殼體中的接觸部,所述第一殼體固定不動地附接到所述外部套殼,所述第二殼體可 滑動地容置於該外部套殼中,並且相對於所述第一殼體沿第一方向能夠移動,所述外部套殼包括開口;第二連接器,連接於所述第一連接器,所述第二連接器具有第三殼體和保持於所述第三殼體中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三殼體具有突出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所述外部套殼中的開口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大於所述第二連接器的所述突出部,其中所述開口容置所述突出部,而且其中,所述連接器系統被構造為允許所述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之間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運動,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沿第一軸線,所述第二方向沿第二軸線,所述第三方向沿第三軸線,這三個軸線限定三維坐標系。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外部套殼由薄壁金屬形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外部套殼具有凸緣,所述凸緣在呈漏斗形的所述外部套殼的前端處向外形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接器的端子包括成對佈置的一對單獨的刀片端子,各單獨的刀片端子彼此呈鏡像。
在一實施例中,各個刀片端子均具有安裝部和接觸部,所述安裝部從所述接觸部偏置。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器的端子包括在所述安裝部與所述接觸部之間延伸的本體部,所述安裝部具有第一材料厚度,所述接觸部具有第二材料厚度,所述本體部具有第三材料厚度,其中所述本體部的材料厚度小 於所述安裝部的材料厚度及所述接觸部的材料厚度。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端子的所述安裝部的材料厚度和所述接觸部的材料厚度相同。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能夠正確地對齊插頭式連接器與插座式連接器,從而補償由於連接系統內的公差累積而引起的錯位。
5‧‧‧連接器系統
10‧‧‧第一連接器
50‧‧‧第二連接器
10’‧‧‧電連接器
50’‧‧‧電連接器
1‧‧‧電路板
2‧‧‧電路板
2’‧‧‧電路板
20‧‧‧殼體元件
24‧‧‧第一殼體
22‧‧‧第二殼體
30‧‧‧端子
60‧‧‧第三殼體
70‧‧‧端子
70’‧‧‧端子
34‧‧‧安裝部
62‧‧‧槽
28‧‧‧突出部
32‧‧‧本體部
36‧‧‧匹配部
33‧‧‧尾部
3‧‧‧導電孔
38‧‧‧指狀部
38a‧‧‧觸片
40‧‧‧第一端子容置部
42‧‧‧第二端子容置部
35‧‧‧凸起
35a‧‧‧倒刺
41‧‧‧凹面
37‧‧‧第二凸起
43‧‧‧第三端子部
37a‧‧‧倒刺
48‧‧‧容置部
25‧‧‧肩部
26‧‧‧外壁
18‧‧‧鼻部
68‧‧‧開口
72‧‧‧本體部
74‧‧‧接觸部
76‧‧‧安裝部
73‧‧‧倒刺
75‧‧‧接觸部
77‧‧‧定位凸片
78‧‧‧端子銷
80‧‧‧緊固件
64‧‧‧細長槽
63‧‧‧中央開口
65‧‧‧定位肋
69‧‧‧條
29‧‧‧引入部
59‧‧‧引入部
29’‧‧‧成角度部
59’‧‧‧成角度部
21‧‧‧外表面
66‧‧‧內表面
110‧‧‧第一連接器
150‧‧‧第二連接器
170‧‧‧端子
172‧‧‧主體部
174‧‧‧接觸部
176‧‧‧安裝部
162‧‧‧第一端子支架
164‧‧‧第二端子支架
170’‧‧‧端子對
168‧‧‧外部套殼
158‧‧‧止動肩部
158’‧‧‧止動肩部
156‧‧‧彈簧臂
156’‧‧‧彈簧臂
144‧‧‧殼體
118‧‧‧突出部/鼻部
146‧‧‧開口
250‧‧‧第二連接器
246‧‧‧開口
270‧‧‧凸緣
260‧‧‧殼體
270’‧‧‧凸端子刀片
4‧‧‧相鄰孔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連接器系統的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圖1中描繪的連接器系統在插頭式連接器與第一連接器分離的情況下的立體圖。
圖3是第一連接器的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4是圖3的第一連接器的凹端子的立體圖。
圖5是圖2中所示的第一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6是圖2中所示的第一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7是插頭式連接器的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8是圖7描繪的插頭式連接器的凸端子的立體圖。
圖9是圖2中所示的插頭式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10是插頭式連接器的實施例的後立體分解圖。
圖11是當插頭和插座錯位時的、匹配的連接器系統的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12是匹配的連接器系統的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13是當插頭和連接器錯位時的、匹配的連接器系統的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14是匹配的連接器系統的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15是連接器系統的替換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16是圖15中描繪的插頭式連接器的局部分解圖。
圖17是插頭式連接器的另一實施例的局部分解圖。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以下的詳細說明描述了示例性實施例,但非旨在局限於明確公開的組合方案。因此,除非另外說明,本文公開的特徵可以被組合以構成因簡潔的目的而未另外示出的額外的變型方案。
如能夠理解的,本文提供的詳細說明示出了改進的電連接器系統,其通過提供具有能夠相對於彼此位移同時仍然提供穩定的電連接的殼體的連接器結構、而具有補償連接裝置之間的錯位的能力。
雖然示出並描述了本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是對本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背離本新型的精神的情況下,可進行改型和變型,本新型的範圍由隨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相似的構件由相似的附圖標記指定。在下文中,方向是任意限定的,在實施例中,“X”方向能夠是水準方向,“Y”方向能夠是豎向,“Z”方向能夠是沿連接器系統的匹配軸線。換言之,X、Y和Z能夠是標準的三維坐標系的三個坐標軸。
圖1示出使用電連接器10、50、10’、50’的應用,其中可包括一對連接在一起的印刷電路板1、2、2’。應理解,一種應用包括連接至主基板或主機板(所述電路板1)並還連接至另一電子裝置(例如刀片伺服器、路由器等)的若干電路板。隨著裝置的數量增大,將各個電連接器之間的公差保持在一定界限內是有益的。如果沒有防止公差累積,將導致連接器不適當地對齊並可導致連接器不匹配,這會造成設備失效。
如能夠從圖2理解的,圖2示出浮動式連接器系統5。連接器系統5適合用作電連接器(例如,電流輸送)。連接器系統5包括附接到印刷電路板1的第一連接器10(呈插座式連接器的形式)和附接到第二印刷電路板2的第二連接器50(呈插頭式連接器的形式)。配合參閱圖3,第一連接器10包括殼體元件20,該殼體元件20具有第一殼體24和第二殼體22,殼體元件20具有多個保持在殼體元件20內的端子30。第二連接器50被構造為與第一連接器10匹配,並包括支撐多個端子70(見圖7)的第三殼體60,端子30配置為與端子70匹配。
應理解,在本新型內,連接器系統被定位在三維坐標系內。如圖2所示,限定三個相互垂直或正交的方向,沿第一軸的第一方向能夠被稱為沿連接器的寬度(例如,沿側面到側面取向)的“X”方向,沿第二軸的第二方向能夠被稱為沿連接器的高度(例如,上下取向)的“Y”方向,沿第三軸的第三方向能夠被稱為沿連接器的匹配軸 線或匹配方向(例如,前後取向)的“Z”方向。這三個坐標軸限定三維坐標系。
如圖3-5所示,第一連接器10包括殼體元件20,該殼體元件20包括第一殼體24和第二殼體22。第一殼體24可由絕緣材料模製並包括多個容置各個端子30的安裝部34的模製腔室。類似地,第二殼體22也由絕緣材料模製並包括容置各個對應端子30的接觸部38的對應腔室。第二殼體22還包括收容在第三殼體60的槽62中的突出部28(見圖2)。儘管在特定的實施例中可使用單個突出部28,但是在示出的實施例中包括設置在第二殼體22的相對兩側上的兩個突出部28(雖然在附圖中,各個立體圖均難以在同一個視圖中反映出該兩個突出部28)。當然,第三殼體60可構造為容納包括在第二殼體22中的該數量的突出部28。
端子30可由導電材料(如銅或銅基合金)衝壓而形成。端子30包括本體部32,從本體部32的第一端延伸的安裝部34,以及從本體部32的第二端延伸的匹配部36。母端子30的安裝部34具有多個延伸的尾部33,該尾部33構造為接合第一電路板1。如所示出的,尾部33構造為與電路板1的導電孔3以壓配合方式摩擦接合,但是尾部33也可以其他有益構造(如通孔或SMT)佈置,並且可被根據需要焊接或焊合或以其他方式連接到電路板1。匹配部36包括多個延伸到觸片38a的指狀部38。
如圖5所示,第一殼體24的腔室具有第一端子容置部40和第二端子容置部42,該第一端子容置部40容 置母端子30的安裝部34,而第二端子容置部42允許母端子30的本體部32和匹配部36從中通過。母端子30的安裝部34包括位於安裝部34的每一側上的第一凸起35,所述第一凸起35容置在第一端子容置部40中。倒刺35a形成於各個凸起35中,並沿法向遠離母端子30的安裝部34上形成的凸起35延伸。在將母端子30插入到第一殼體24中時,形成在各個凸起35上的倒刺35a插入第一殼體24的各個凹面41的絕緣材料中,並將母端子30保持和固定到第一殼體24。如能夠理解的,第一殼體24具有第一端子容置部40,該第一端子容置部40具有容置和接合安裝部34的第一凸起35的凹面41。如所示的,第一凸起35可包括倒刺35a,其有助於確保第一端子容置部40可靠和固定地保持端子30。第一殼體24還包括第二端子容置部42,該第二端子容置部42允許匹配部36從中通過。匹配部36包括第二凸起37,該第二凸起37接合第二殼體22的第三端子部43。第二凸起37可包括倒刺37a,以有助於確保匹配部36由第二殼體22可靠和固定地夾持。彈性指狀部38延伸到接觸設置在殼體22中的容置部48。
如能夠理解的,第二殼體22包括突出部28,當第一連接器10和第二連接器50連接在一起時,該突出部28使第二殼體22與第三殼體60上的相配合槽62相對齊。
如上所描述的,每個母端子30包括多個指狀部38,該多個指狀部38從匹配部36延伸並構造為接合第二連接器50的端子70(見圖7)。觸片38a形成在各個指狀部38 的末端,以與相應的端子70實現電接觸。如所示的,共有5個指狀部38,但是根據需要可使用其他數量的指狀部38。多個指狀部38通過提供多個電接觸點有助於確保端子30和端子70之間可靠的電連接。
為了完成第一連接器10的組裝,插入到第一殼體24的端子30隨後被插入到第二殼體22。每個第二凸起37隨著端子30和第一殼體24插入和裝配到第二殼體22而與第三端子部43接合。
如圖6的剖視圖所示,殼體24具有一對肩部25,該對肩部25延伸到第二殼體22並與第二殼體22的外壁26相鄰。各個肩部25和第二殼體22的各個側壁26之間具有距離“D”。在操作時,由於端子30通過第一凸起35在端子30的接近底部或安裝部34處被固定到殼體24,且端子30的匹配部36通過第二凸起37被固定到第二殼體22,且端子30的本體部32具有一定的長度,端子30可在由距離“D”設定的“X”方向沿著端子30的長度彈性地側向彎折或偏移。距離“D”允許第二殼體22沿垂直於連接器系統10的匹配軸線Z的方向或在“X”方向上沿連接器的寬度移位或浮動2倍“D”的距離。因此,端子30的端部可沿X方向移位“D1”距離。
圖7示出了第二連接器50的構造,該第二連接器50包括由絕緣材料形成的第三殼體60,且該第二連接器50通常注塑模製成型為包括用於容置多個導電公端子70的腔室或通道。第二連接器50包括形成於第三殼體60的前部 ,用於容置第一連接器10的鼻部18(見圖12)的開口68。如所示出的,端子70衝壓形成為大致扁平葉片的形狀,且可由導電材料(例如銅或銅基合金或其他導電金屬/合金)形成。
如圖8中所示出的,端子70包括本體部72,其具有從本體部72的第一側延伸的接觸部74,和從本體部72的第二側延伸的安裝部76。如所示出的,本體部72為自然的平板狀,但是如果需要可以採用其他的構造。公端子70的接觸部74具有相對於公端子70的本體部72偏置的接觸表面75。因此,如所示出的,兩個相對設置的端子70可以相互鄰近定位,以使得接觸部74相對於本體部72靠在一起(甚至可以相互接觸)。安裝部76構造為安裝在電路板上,並且可包括多個尾部,該尾部形成的方式可以與上述關於端子30描述的尾部33的形成方式相同。在一個實施例中,安裝部76相對於接觸部74從本體部72的相鄰側延伸(這種配置為典型的直角形連接器)。在可選擇的豎向配置中(未圖示),安裝部76從本體部72的相對於接觸部74的相對側延伸。
在特定的電應用中,通常需要能夠承載高電流的連接器,因此具有較大的刀片端子70是有益的。在該構造中,如圖8所示,各個端子對70’包括兩個單獨、背靠背定向排布的刀片端子70,如果需要,各個刀片端子70可以彼此鏡像排布。可選擇地,每側可形成為獨特的,以使得元件更容易被識別。如能夠理解的,各個刀片端子70的 本體部72之間的偏置可用來允許在對應的電路板1上的相鄰孔4之間具有更大的空間。在特定的情形下,這會有助於當刀片端子70焊接到電路板1上時、確保在端子70之間沒有焊接橋。
如圖8-圖10所示,每個端子70包括倒刺73和形成在凸端子70的本體部72上的定位凸片77。倒刺73可以被剪切並朝向端子對70’之間的內夾空間向內和彎折,並用於允許端子70可靠地接合第三殼體60。定位凸片77可以在本體部72上被剪切而成,並且沿著倒刺73的反方向向外延伸,也即,倒刺73朝向端子對70’的另一端子70延伸,而定位凸片77沿相反的方向遠離端子對70’的另一端子延伸。如圖9和圖10所示,每個刀片端子70與相對的鏡像刀片端子70配對,並插入到第二連接器50的各個腔室中。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連接器50安裝在印刷電路板2上,使得凸形端子銷78相對於接觸部74垂直延伸到電路板2。在可選擇的構造中,接觸部74向上直接延伸並與端子銷78對齊,且相匹配的電路板通常為豎向配置。如能夠理解的,第三殼體60可包括位於第三殼體60的每側上的板安裝部76,使得第三殼體60可通過緊固件80(其可以為一對螺釘或螺栓)緊固到支撐電路板上。
參照附圖9和圖10,第三殼體60具有位於匹配端的開口68(見圖12),用於容置鼻部18,且開口68與一對向後延伸到第三殼體60的後部的端子腔室連通。槽62位於第三殼體60的外部,以相配合地突出部28,從而在第 一連接器10和第二連接器50匹配在一起時將其正確定位。多個細長槽64形成在豎向延伸的第三殼體60的後部。中央開口63連接匹配開口68和細長槽64。中央開口63允許端子對70’的接觸部75突出到匹配開口68,同時從第三殼體60的後部被插入到第三殼體60。
當以圖示的背靠背方式配置時,端子對70’具有位於各個公端子70上的朝向彼此定向且呈剪切形式的倒刺73,和沿相反方向定向且設置在端子對70’的相對側上的定位凸片77。第一定位肋65形成在第三殼體60的腔室內,且沿一方向突出,以使得公端子70的本體部72與位於腔室的相對側的並且面向端子對70’的對應端子的第二定位肋65接觸。應注意的是,形成端子對70’的端子70示出為具有兩種不同形式的尾部,但是如下的構造也是可行的,並且在多種情形中也是更加需要的,即,端子對70’僅具有單一型的尾部(例如,均為通孔型的或均為壓配合型等)。如可以理解的,並不需要對尾部的類型進行限定,除非另外特別指出。
在安裝端子對70’期間,每個端子接觸表面或刀片部75從第三殼體60的後部插入腔室,並與貫穿開口對齊。隨著端子對70’進一步插入,刀片表面75延伸到第三殼體60前部的匹配開口68,定位凸片77沿定位肋65騎行,從而向上偏置端子對70’,並使端子對70’定位在殼體60中。第三殼體60還包括在端子對70’的本體部72之間形成的條69。一旦端子對70’被插入到腔室中並且定 位凸片77接合定位肋65,每個公端子70上的倒刺73接合絕緣條69並切入條69的表面中。一旦端子對70’完全地插入腔室,倒刺73插入絕緣壁並使端子對70’保持在第三殼體60的腔室內。
接下來將詳細描述第一連接器10和第二連接器50連接在一起的過程,以便示出連接器系統5的浮動方案。如圖中描述並描繪的,當第一連接器10和第二連接器50匹配時,鼻部18位於開口68中。第二殼體22和第三殼體60通過使用突出部28和槽62而對齊。配合參閱圖2,突出部28在其前端具有引入部29,第三殼體60中形成的槽62各自具有位於槽62和突出部28的相應的前段上的相應的引入部59。每個引入部29、59具有位於突出部28和定位槽62的每個橫向側上的成角度部29’、59’,其中突出部28和槽62上的每個相應的成角度部29’、59’在被加在一起時具有大於第一連接器10的第一殼體24和第二殼體22之間的距離“D1”的寬度。因此,通過突出部28和槽62的引入部29、59能夠補償第二連接器50與第一連接器10之間任何錯位。
如圖11所示,在第二連接器50與第一連接器10匹配期間,突出部28和槽62的配合的引入部29、59與第二連接器50、第一連接器10對齊,以正確接合,在這種情況下,第一連接器10的第二殼體22相對於第一殼體24如上所述那樣沿連接器系統5的長度或沿“X“方向平移正“D1”或負“D1”的量。如圖11所示,第一殼體24 保持固定而第二殼體22移動或浮動,以與第二連接器50的殼體60的前部中形成的開口68對齊,其中端子30在本體部32中彎折並屈曲,以補償第二連接器50與第一連接器10之間的錯位。沿“X”方向或沿連接器系統5的長度的這種浮動或自對齊全部被包含在第一連接器10內。
除了沿“X”方向的錯位之外,累積的裝配公差也能影響第二連接器50與第一連接器10之間沿豎向或“Y”方向的對齊。如圖12所示,第二連接器50和第一連接器10處於接合狀態,其中鼻部18已進入開口68,在鼻部18的外表面21與開口68的內表面66之間存在第二距離“D2”。在第三殼體60上部內表面及下部內表面與鼻部18的相應上側及下側之間提供第二距離“D2”。每個空間限定第二距離“D2”,累積距離“2倍的D2”或者正“D2”或負“D2”。這允許第二連接器50相對於第一連接器10沿豎向或“Y”方向移動或浮動正“D2”或負“D2”。然而,如圖12所示,第二連接器50和第一連接器10處於不移動位置,也就是第二連接器50和第一連接器10處於中性的豎向對齊。在這種情況下,所有5個接觸部或母端子30的懸臂彈簧指狀物38與公端子70的接觸75全部或完全電接觸。
在第二連接器50和第一連接器10錯位的狀態下,如圖13示出,第二連接器50(在該示例中,沿負的“Y”方向)向下移動總距離“D2”,鼻部18的外表面21緊密接觸第三殼體60的開口68中的內表面66。為了提供 期望的高效電連接,觸片38a優選地應保持接觸接觸部75。如圖13所示,當第二連接器50或第一連接器10處於正“D2”或負“D2”的極端移動狀態時,相應的觸片38a保持至少部分接觸接觸部75,因此維持適當的電接合。在描述的實施例中,例如每個觸片38a的至少一半寬度保持接觸接觸部75。
通過沿匹配軸線或“Z”方向的公差累積,進一步錯位能被引入連接器系統5。為了補償該公差,連接器系統5提供沿Z方向的一定量的超程。這通過提供具有特定量的滑觸作用的公端子系統70和母端子系統30而實現。在這種情況下,滑觸或超程被限定為當第二連接器50和第一連接器10完全匹配或接合時、在初始電接觸到點之後、第二端子30與第一端子70的電接觸點相互行進的距離。換言之,在端子30、70匹配期間,一旦接觸75接觸觸片38a,則完成初始的電接觸,當第一連接器10和第二連接器50處於匹配行程的結尾時,出現最終接觸點。這兩個接觸點之間的距離是滑觸或超程。
超程或滑觸在圖14中示出,並由連接器系統5能夠容許的沿“Z”方向的錯位量限定。在實踐中,第一連接器10和第二連接器50正確對齊的中性狀態或狀況,電接合點的目標在於公端子70的接觸表面或接觸部75的中點。超程或滑觸的特徵在於“D3”,總共適應沿“Z”方向2倍的“D3”的錯位。
總的來說,當多個連接器設置成如圖1所示那 樣設定的陣列類型時,由於連接在一起的板和設備上的連接器之間的定位的累積公差能夠導致連接器錯位以及無法正確地組裝設備。連接器系統的上述對齊或浮點以適應沿三個相互垂直或正交的方向的這種錯位的能力有助於該設備的組裝並說明確保各設備的電系統之間的適當的電接觸。
如先前示出的,這種兩件式結構示出為母第一連接器10。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器系統5’包括第一連接器110和第二連接器150,例如圖15和16中所示,相同的兩件式殼體結構被用於第二連接器150。在本實施例中,在某些需要更緊湊的空間要求的應用中出現可能需要延長或屈曲端子170的更大靈活性的要求。在這些情形中,屈曲端子170的主體部172具有減小的橫截面。減小的橫截面能夠通過購買預先形成的材料或通過執行輔助的成形操作而形成,其中任一個都是優選的,且更節約成本。這一結構允許接觸部174和安裝部176具有更大的橫截面,以維持有效電接觸所必要的法向力,同時提供增大的靈活性和彎曲的彈性中間部。
如圖15-圖17所示,設想出替代實施例。在一種情況下,第二連接器150包括具有一對腔室以保持公刀片端子170的安裝部176的第一端子支架162和保持公刀片端子170的接觸部174的第二端子支架164。公端子對170’按照與先前描述的優選實施例相似的方式保持。每個公端子對170’的匹配刀片部175被按壓到第二端子支架 164中,每個凸端子對170’的安裝部176被按壓到第一端子支架162中,減小的橫截面位於第一端子支架162與第二端子支架164之間。端子170’和第一端子支架162及第二端子支架164隨後都被插入金屬套殼或外部套殼168中。第一端子支架162通過配合的止動肩部158、158’和配合的彈簧臂156、156’而固定不動地保持到外部套殼168。第二端子支架164被可滑動容置在外部套殼168中,換言之,第二端子支架164的寬度比外部套殼168的內部寬度短,第二端子支架164的高度與外部套殼168的內部高度相同。這種結構允許第二端子支架164沿側部到側部的方向或者正“X”或負“X”方向移動並補償沿該方向的錯位。
為了補償沿豎向或“Y”方向的錯位,第一連接器110包括形成在殼體144上的前突出部/鼻部118,其在匹配時延伸到第二連接器150前部的開口146中。當接合時,插座殼體144上形成的突出部/鼻部118的高度小於外部套殼168上形成的開口146的內部高度。第一連接器110的殼體144上的突出部118與第二連接器150的外部套殼168中的開口146之間的高度之差等於沿“Y”方向移動或浮動的量。
在這些實施例中,第二連接器150、250的前端處形成開口146、246,用於容置第一連接器110的相應的突出部/鼻部118。與第二連接器150、250的前開口146、246相對應,凸緣270大體向外彎曲而形成圍繞外部套殼 168的周緣的漏斗。該漏斗被用來在匹配期間引導匹配插座的前護罩,以正確地對齊第二連接器150、250與第一連接器10、110。每個凸緣270的長度向外彎曲並必須大於沿“X”和“Y”方向的相應的浮動量,使得當第二連接器150、250和第一連接器10、110由於公差累積而錯位時,第二連接器150、250和第一連接器10、110能夠匹配在一起。
在另一替代實施例中,如圖17示出的,第二連接器250具有殼體,該殼體包括由薄壁金屬(典型地金屬薄片)壓印形成的外部套殼268和端子支架。使用金屬薄片允許壁段更薄,因此使第二連接器250的超出高度和寬度最小化。在該實施例中,端子支架或殼體260由絕緣材料構成,使兩個成對的公端子刀片270’以與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相同的方式插入相應的腔室中。端子可選地被插入模制,以生成端子模組,因此消除將端子按壓或縫合到殼體的需要。該實施例還具有位於外部壓印殼體的匹配開口上的漏斗配置,用以正確地對齊插頭式連接器與插座式連接器,從而補償由於連接系統5內的公差累積而引起的錯位。
當然,設想能夠適應一個或多個錯位方向。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僅需要沿一個方向或一些方向組合校正所需的自對齊。在這方面,不需要出現保持對齊或浮動,連接器系統用作典型的直接連接系統。
本文提供的本新型描述了按照優選和示例性實 施例的特徵。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回顧本新型將想到隨附權利要求書的範圍和精神內的許多其它實施例、更改和變型。
5‧‧‧連接器系統
10‧‧‧第一連接器
50‧‧‧第二連接器
24‧‧‧第一殼體
22‧‧‧第二殼體
30‧‧‧端子
37‧‧‧第二凸起
35‧‧‧凸起
28‧‧‧突出部
18‧‧‧鼻部
60‧‧‧第三殼體
70‧‧‧端子
62‧‧‧槽
68‧‧‧開口

Claims (18)

  1. 一種連接器系統,包括:第一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具有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端子,所述端子具有固定不動地附接到所述第一殼體的第一凸起和固定不動地附接到所述第二殼體的第二凸起,其中所述第二殼體能相對於所述第一殼體沿第一方向移動,所述第二殼體包括鼻部和突出部;以及第二連接器,匹配到所述第一連接器,所述第二連接器具有第三殼體和固定不動地保持在所述第三殼體中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三殼體具有沿第二方向的雙向大於所述突出部的槽,其中開口容置所述鼻部,所述連接器系統被構造為允許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之間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動,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沿第一軸線,所述第二方向沿第二軸線,而所述第三方向沿與匹配方向對應的第三軸線,這三個軸線限定三維坐標系。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突出部為形成於所述第二殼體的第一側上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殼體還包括形成於所述第二殼體的第二側上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三殼體被構造成容納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槽和所述突出部都具有對應的引入部,所述引入部形成在每個相應 的槽和突出部的前段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第二連接器的端子包括一對單獨的刀片端子,該對刀片端子被設置為使得各單獨的刀片端子彼此呈鏡像。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單獨的刀片端子均具有安裝部和接觸部,所述安裝部從所述接觸部偏置。
  6. 一種連接器,包括:第一殼體,具有形成於所述第一殼體中的端子容置部以及第一凹穴;第二殼體,具有形成於所述第二殼體中的端子容置部以及第二凹穴;端子,包括本體部、安裝部和接觸部,所述安裝部包括從所述本體部的第一側延伸的第一凸起,而且所述安裝部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凹穴中,所述接觸部包括從所述本體部的第二側延伸的第二凸起,而且所述接觸部被保持在所述第二凹穴中;以及所述本體部具有第一材料厚度,所述安裝部具有第二材料厚度,所述接觸部具有第三材料厚度,其中,所述本體部的材料厚度小於所述安裝部的材料厚度及所述接觸部的材料厚度。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都被構造為允許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運動。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連接器具有外部套殼,所述外部套殼用於固定不動地保持所述第一殼體且可滑動地容置所述第二殼體。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外部套殼由薄壁金屬形成。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外部套殼具有凸緣,所述凸緣圍繞所述外部套殼的前開口的周緣向外形成。
  11.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的所述安裝部和所述接觸部具有相同的材料厚度。
  12. 一種連接器系統,包括:第一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具有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端子以及外部套殼,所述端子具有保持在所述第一殼體中的安裝部和保持在所述第二殼體中的接觸部,所述第一殼體固定不動地附接到所述外部套殼,所述第二殼體可滑動地容置於該外部套殼中,並且相對於所述第一殼體沿第一方向能夠移動,所述外部套殼包括開口;第二連接器,連接於所述第一連接器,所述第二連接器具有第三殼體和保持於所述第三殼體中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三殼體具有突出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所述外部套殼中的開口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大於所述第二連接器的所述突出部,其中所述開口容置所述突出部,而且 其中,所述連接器系統被構造為允許所述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之間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運動,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沿第一軸線,所述第二方向沿第二軸線,所述第三方向沿第三軸線,這三個軸線限定三維坐標系。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外部套殼由薄壁金屬形成。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外部套殼具有凸緣,所述凸緣在呈漏斗形的所述外部套殼的前端處向外形成。
  15.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第二連接器的端子包括成對佈置的一對單獨的刀片端子,各單獨的刀片端子彼此呈鏡像。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各個刀片端子均具有安裝部和接觸部,所述安裝部從所述接觸部偏置。
  17.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器的端子包括在所述安裝部與所述接觸部之間延伸的本體部,所述安裝部具有第一材料厚度,所述接觸部具有第二材料厚度,所述本體部具有第三材料厚度,其中所述本體部的材料厚度小於所述安裝部的材料厚度及所述接觸部的材料厚度。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端子的所述安裝部的材料厚度和所述接觸部的材料厚度相同。
TW102217745U 2012-09-21 2013-09-23 連接器系統和連接器 TWM4821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04216P 2012-09-21 2012-09-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2188U true TWM482188U (zh) 2014-07-11

Family

ID=50229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7745U TWM482188U (zh) 2012-09-21 2013-09-23 連接器系統和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81527U (zh)
TW (1) TWM482188U (zh)
WO (1) WO20140475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3724B (zh) * 2020-01-03 2021-04-0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功率型板對板浮動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1309B (zh) * 2015-02-05 2020-06-05 安费诺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包括锁闩组件的电连接器
US10649442B2 (en) 2016-04-25 2020-05-12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of operating an automated machine for inserting wires into grommet cavity locations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38266U (zh) 2016-08-04 2017-03-11 Molex Taiwan Ltd 電源連接裝置總成及電源連接裝置
CN108574176B (zh) 2017-03-07 2020-08-25 美国莫列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1193124B (zh) * 2018-11-15 2021-07-2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1303074B2 (en) * 2020-06-22 2022-04-12 Google Llc Enclosures to constrain the location of connectors in automation appl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0543A (en) * 1992-07-24 1994-12-06 Fujikura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264297B2 (ja) * 1993-09-30 2002-03-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結合検知装置
JPH10312868A (ja) * 1997-05-13 1998-11-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SG143088A1 (en) * 2006-11-22 2008-06-27 Mea Technologies Pte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281051B2 (ja) * 2010-08-05 2013-09-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3724B (zh) * 2020-01-03 2021-04-0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功率型板對板浮動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47547A1 (en) 2014-03-27
CN203481527U (zh)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7942B2 (en) Connector having metal shell with anti-displacement structure
US94614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new assembling method
US8979551B2 (en)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US7588443B2 (en)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M482188U (zh) 連接器系統和連接器
US71791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US7077709B1 (en) Battery connector
JP4287825B2 (ja)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US7654866B2 (en) Uprigh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53414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etal spring
US7351091B1 (en) Header connector
US654052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86629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US2010000385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mi structure
US9853403B1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female connector and male connector
US20150311610A1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arrangement
US20020142629A1 (en)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50031249A1 (en) Power connector and power contact thereof with improved support member for supporting engaging arm
JP200951780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88706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US72262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41160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amera module
US607709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tabilizing structure for spacer and terminal
US7101207B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77942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terminals with elastic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